当前位置:首页 » 祝福演讲 » 马克思主义的演讲稿

马克思主义的演讲稿

发布时间: 2021-03-12 07:53:13

A. 以”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为题的演讲稿

关于加强大学生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教育的几点思考

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加强大学生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教育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现就做好这一工作的几点思考略陈如下。

在这里,首先阐明何谓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也许是十分必要的。
所谓马克思主义观,一般地说,就是人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或看法,具体地说,它至少具有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方面内容。一是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看法。这里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发生、发展、本质、特点、结构、体系、形态、功能和命运等等一系列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发生观、发展观、本质观、特点观、结构观、体系观、形态观、功能观和命运观等等。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不是什么”问题的回答,也可以说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说明。这是马克思主义观的首要内容。
再是关于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看法,这里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学习、教育、宣传、解释、研究、运用、捍卫、坚持和发展等等一系列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不同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学习观、教育观、宣传观、解释观、研究观、运用观、捍卫观、坚持观和发展观等等。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应“怎样做”、“不怎样做”问题的回答,也可以说,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说明。这是马克思主义观的重要内容。
以上两方面内容的区别是明显的,但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前一方面,即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问题的看法,是后一方面即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的看法的前提和基础,后一方面,则是前一方面在主体方面、实践方面的体现,前一方面归根结底要落实在后一方面上。两方面的有机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观的整体框架。
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很多,也很复杂,但基本的问题,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样两个问题。马克思主义观的其他许多问题,都是围绕着这两个基本问题而展开的,而且,其解决也都与对这两个基本问题的解决有直接的联系。
在现实生活中,马克思主义观是多种多样的。从性质上看,马克思主义观有正确的与错误的、科学的与非科学的两类。正确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指的是那些能够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本来面目(包括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方面面的正确观点和看法)和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包括对待马克思主义方方面面的正确观点或看法,其中,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与此相反的,则是错误的,非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一般地说,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但并不是每个人的马克思主义观都是正确的,也不总是正确的,实践真正需要的,是正确的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同样地,在我国高校,每个大学生也都有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但是并不是每个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都是科学的。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教育,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大学生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加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教育,帮助他们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是由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健康地发展,与当代中国大学生能否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有直接的联系。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目前,我国在校大学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有2300多万人。他们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对他们来说,完成这一使命,需要多方面的条件。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因为,众所周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能否正确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与能否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直接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完成“历史使命”的情况,决定于他们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程度和水平。要真正帮助大学生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就不能不加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教育
其次,这是由目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及其教育的状况决定的。长期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在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从总体上说是科学的。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问题也是存在的,而且在有些人身上,在有些方面,有的时候,还很严重、很突出。其主要表现在于:一是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对马克主义的内涵缺乏准确和深刻的理解;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尤其对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缺乏深入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结构和科学体系缺乏整体性的认识和把握;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理论形态及其相互联系认识不够;对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发展规律了解不多;对马克思主义的作用和功能存在着片面性的看法,如此等等。二是在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缺乏科学性的认识,科学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不完全清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对学习马克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方法上存在简单化、庸俗化的倾向和做法,尤其在文本的学习、研究上思想不够重视,行动不够自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特别是必要的“灌输”,存在严重的逆反心理;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强调坚持时,忽略发展,有教条主义倾向,并把必要的发展视为“自由化”,在强调发展时,忽略坚持,有“自由化”倾向,并把正常的坚持视为思想僵化,如此等等。总之,无论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还是在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都存在许多模糊的、错误的认识。可以说,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并没有确立起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当前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教育存在的不足有直接的关系。一是在认识上对加强大学生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教育没有完全到位,对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行动上缺乏自觉性,没有明确地将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内容加以强调。二是原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只注意了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没有注意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尤其缺乏关于马克思主义观的系统和集中的阐述;即使有些阐述,在对马克思主义观的理解上也还存在一些不完全科学的地方。三是不少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观也不是完全科学的,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某些模糊的甚至错误的认识。另有许多教师没有把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教育作为自觉的行为。这些不足,必须克服。

加强大学生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教育,帮助他们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从多方面作出努力。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着重指出以下几点,恐怕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引导学生向“老祖宗”请教。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以及其他一些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创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除了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观点增添了新内容外,还留给我们一笔具有特殊意义的精神财富,这就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比如,马克思关于否认他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关于反对对自己的学说采取“奴隶式的盲目崇拜”和“简单模仿”的思想、关于“正确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的思想等等;恩格斯关于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科学方法和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学说,等等思想,都是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内容。又如,列宁写下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历史命运》等著作,直接论述的就是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问题,是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代表作。他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等论述,都是对马克思主义观的创造性贡献。再如,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毛泽东、邓小平关于马克思主义观的一系列论述,都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增添了重要内容。以上这些以及其他关于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重要思想,作为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好好地学习、研究,以往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是不够的,现在是到了弥补这一缺陷的时候了。
第二,用发展着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教育学生。在邓小平之后,我们党在进行新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创新,提出了许多关于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新思想、新观点。比如: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实践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两个毫不含糊”、“三个思想解放”等等。这些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重要思想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新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必要条件,对于加强大学生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教育,帮助他们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有直接而又特殊的现实意义。
第三,指导学生向实践学习。从特定的意义上说,我们的一切实践,归根到底都是坚持、运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实践的成功,我们创造了确立并坚持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宝贵经验;伴随着实践中的某些失误,我们又获得了不能很好坚持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深刻教训。总结成功的经验,是十分有益的;吸取失误的教训,也是特别重要的,甚至是更重要的。恩格斯曾经说过, 从错误的经验中学习,比什么来得都快。这是至理名言。不断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并注意用这些经验教训教育学生,就会使学生更好地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第四、充分利用反面教员的作用,注意在破中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不是自发的、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而是在与各种非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对立、斗争中发展。毛泽东曾经指出,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观的发展规律。列宁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是在同各种非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斗争中确立并发展起来的,毛泽东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是在同以主观主义为特征的非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斗争中确立并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是在同“两个凡是”等非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斗争中确立并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要帮助大学生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必须注意教育他们学会同一切非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作斗争,在批判中建设、在破中立,充分发挥反面教员的作用,使他们在各种马克主义观的比较中获得正确的认识。
第五,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要充分利用新一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调整和教材建设的契机,在教材编写中,把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作为重要内容予以特别的阐述,并放在首要地位。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编写中,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编写中,也要结合其特点,加以适当的说明。
第六,做好教师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教育和培训工作。大学生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教育工作能否做好,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水平和科学性程度。因此,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和行之有效的形式,帮助高校教师进一步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特别要使他们深刻认识和更好地掌握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澄清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引导他们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第七,深入进行学理上的探讨。以往大学生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教育存在的不足,与马克思主义观的科学研究滞后分不开。吸取这一教训,现在,应当加强马克思主义观的科学研究,以便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教育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在这里,我想提出建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学的建议。所谓马克思主义学,简单地说,就是以马克主义本身为研究对象、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问。马克思主义学的研究内容很多,其中最根本的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观,特别是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等问题的研究和科学说明。过去,我们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内容的研究,而且侧重分门别类地研究,但忽略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综合性研究,而马克思主义学的研究尤其薄弱,这恐怕是人们在确立并坚持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上发生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说,在确立并坚持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实践中的某些失误,与对马克思主义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观的理论准备不足有一定的联系。弥补这一缺陷,是我们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当在这方面作出自己的努力。现在,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建设为我们开展并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特别是马克主义观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把马克思主义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真正开展起来,力求早出多出精品或力作,为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教育提供学理上的支撑。

B. 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演讲稿啊 一千字左右的就行

要知道哲学家眼中世界本源的问题,当然要先从哲学家与科学家的区别开始,当你明白了两者的区别后,再分别通过他们眼中的世界来追索对宇宙的好奇

C. 急急急!求原创演讲稿“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即实践的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在超越并扬弃了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唯物主义哲学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这一时代主导性的哲学精神,但作为主导性的哲学,它是否对当代人类生活,尤其是当代人类精神生活产生应有的影响,却是一个值得理论界认真反思的问题。
如果说历史时代的巨大转换总是蕴涵着并且也要求哲学形态的巨大转换,那么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无疑是以思想中的时代反映着一个历史时代的来临,这就是从区域历史转向世界历史时代。
今日的世界历史仍然处于马克思所揭示的整个转向过程之中。历史时代的转向必然是人类生存方式的新转向,也只有充分意识到这一转换,并实现相应的思维方式及思想观念的转折,我们才能真正成为这一历史时代的主体。
哲学思想的真实性,或者说哲学思想的可靠性就在于她是人们意识中的“活的存在”。
可见,理解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正是为了我们理解和融入当代人类生活样式,既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

D. 第三届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我们什么演讲稿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英文是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结构设计;第二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原理设计。

中文名
马克思主义
外文名
Marxism
诞生时间
1848年2月
提出人
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内容划分
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政治经济学原理
快速
导航
理论来源

理论与宗教

发展历程

国外发展

历史变迁

经典著作

其中国化
理论介绍
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角度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广义和狭义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时就已经使用。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至于为什么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这一理论,恩格斯在1886年曾经作了说明。他说:“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的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原理论、基本观点论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及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E. 求关于马克思主义演讲稿(1000-1500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金鸡鸣后,正值一年拂晓时!此时此刻,您是不是还沉浸在节日亢奋和余兴未尽之中,但,您是不是又有些身心疲惫、难以进入工作状态呢?这是一种亚健康,专家称之为节日综合症。此症有良方,心理调节法。一年一度的春节过后,行政事业单位总要搞教育整顿活动,其目的就在于收心聚神,定状态。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面对我们的工作呢?这就是,我今天演讲的主题:以敬业精神充实我们的精神家园。

一座桥梁,要有桥墩为之作柱,否则难以流通千车万人;一枝红玫瑰,要有根茎为之作柱,否则难以飘香于情人节;一座高楼,大家看(手指室内三根大柱),同样要有支柱,否则,难以拔地而起。而我们人,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其支柱是什么呢?是人的精神。鲁迅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在他的小说里,人是不能没有灵魂的,一旦失去灵魂是要进行“招魂”的。可见,一个人的精神是何等的重要。

与人交往,要有诚信精神,与人共事,要有协作精神;面对邪恶,要有斗争的精神,面对失败,要有东山再起的精神,面对我们的工作和我们的事业,我认为首先要有敬业精神。说到这,我想谈一下,我一个疑惑的最终答案。

以前从报纸、电视上,了解到中国有很多洋教堂,里面有外国的洋教徒。我当时想,外国人信仰上帝,到中国干什么,不为政治目的,也不烧杀抢掠,而且对中国人还很友好。在座的各位,你们说为什么?去年冬天,在一本书上我找到了答案。这本书上说,这些洋教徒,也叫传教士和牧师,他们来到中国的目的就是传播宗教文化,传播宗教文化是他们的工作,也是他们的使命。为了传教,无论是中国最为边远贫穷的广西、贵州,还是非洲蒙昧的原始森林、南美洲的高山峻岭,到处到有牧师的身影,他们前往几乎与世隔绝的穷乡僻壤、茹毛饮血的土著部落、卫生条件极其恶劣的疫病许地区,他们一辈子在那里传教,甚至老死在那里,不图名不图利,仅仅为了自己神圣的使命,而完全忘我的工作,直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这不正是一种敬业精神吗?可以说,当今基督教在全球的蓬勃发展,与这种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同样的,近年来,我国药监事业发展如此迅速,不正是全国药监人以敬业精神换来的吗?

有的同志可能知道了我读的那本书,就是由美国伟大的职业成功学家罗宾斯先生生前所著的一本名叫《敬业》的职业精神培训手册。很幸运,这本好书,我们市局机关人手一册。截止去年,该书在全球销售量已超过2亿册,受到了包括我国在内的全世界著名的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赞誉,被美国《金融时代》杂志评为最佳畅销书,之所以,该书有如此多的荣誉,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所倡导的敬业精神是这个时代应该持之以恒追求的精神。

古今中外,敬业被多少有志之士视为人生的左右铭,敬业也成就了多少伟业和功名。“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体现是一代诗圣杜甫对写作的敬业精神,做几千次试验,甚至拿自己的胡须做试验品,体现的是一代发明家爱迪生对发明事业的敬业精神,那么,在我们的食品药品监管岗位上,如何来体现敬业精神呢?

我认为,敬业首先要对工作充满热情,这是敬业前提。罗宾斯说,我们欣赏那些对工作充满满腔热情的人,欣赏那些将工作中奋斗、拼搏看作人生的快乐和荣耀的人。如果你不能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你将可能沦为平庸之辈。没有热情,军队就不能打胜仗,公务员不能处理随时发生的公共事务,商人不能到全世界做生意。罗宾斯甚至说,“成功与其说是取决于人的才能,不如说取决于人的热情”。所以,唯有热情,方可激发您的潜能,驱使你兢兢业业地去完成工作任务。

其次,敬业要追求完美,这是敬业的关键。完美虽然是一种理想主义状态,但正是这种理想,会点燃你前进道路上的灯塔。美国社会学家迪耿斯说,你有亿万财富的梦想,一个百万富翁就会等待你。试想,没有追求完美的理想,商洛的食品安全工作怎能不断的为全省创造试点经验,市局又怎能获得全省先进单位的称号;没有追求完美的理想,我们的药品执法工作怎能连年实现“零差错”;另外,诸如,三型机关建设、三G认证、两网建设、财务、党务、人事等等工作又怎能在全省前列占有一席之位。追求完美,就是要做好每一件点滴之事,是所谓细节决定与成败。我们每个人如果都发扬敬业精神,让每个岗位上的工作都闪亮发光,那么,这些光点聚集起来,商洛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不就会在全省乃至全国熠熠生辉了吗?

再次,敬业还要讲求奉献,这是敬业的根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使干。”这一千古绝唱,是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绵延五千多年,中华民族发展中做出具大贡献的人层出不穷、史不绝书。鲁迅说得好,“我们自古以来,都有为民请命的人,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所谓的‘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或许有的同志会说,那些英雄名仕离我们太遥远了。且看,我们药监系统的高志全不就是以生命谱写了一曲奉献的赞歌吗?如果没有奉献精神,一味地索取,敬业就成了空谈。
同志们,最后,让我们永远的记住高志全的那句格言吧!“我要像铆钉一样紧紧地铆在药监这个光荣而神圣的岗位上。”谢谢!

F. 有关马克思的演讲稿

论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指向
无论透过马克思哲学本身的语境,还是透过后现代有关马克思哲学评述的语境,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指向都会为我们深刻地感受。理解了马克思哲学的这一向度,才能明白马克思无论是在谈自然还是谈社会、谈经济还是谈政治、谈历史还是谈现实、谈科学还是谈艺术,一刻也没有忘怀对人本质的哲学提问,即对人的生存处境和命运发展的深切眷恋和关注。正是如此,马克思没有让自己的哲学停留在形而上学的“抽象王国”里,而是让它径直遭遇人的现实存在,并且以自己特有的运思深入到历史的人的生命活动的坎陷和人的历史的歧出,揭示了人的现实生存境遇,展望了人的理想生存样态,从而锻造出了自己哲学的新形态——生存论哲学。
一、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指向首先是通过他对传统哲学的解构而表征的
海德格尔曾就西方哲学史作过这样的总评:整个西方哲学就是柏拉图哲学的展开;形而上学就是柏拉图主义;是马克思完成了对“形而上学”的颠倒;至此,哲学进入了“终结阶段”。(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第59-6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我们认为,海氏的评价是中肯的。正是马克思完成了颠倒“形而上学”的工作,哲学才由“存在”被遗忘的形而上学的历史转向对现代人之生存境遇的思索的非形而上学的“存在之思”,即使得现代西方哲学包括马克思自己的哲学具有存在论之意义,亦即具有生存论的指向,那么,马克思是如何实现对“形而上学”的颠倒的,其哲学生存论的指向又是如何得以表征的,是我们这里要涉猎的问题。
1.通过对传统哲学的主题转换,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指向得以初步表征。“传统哲学”是相对于“现代哲学”而言的,它是指从古希腊哲学尤其是自柏拉图以降的哲学到19世纪中叶特别是黑格尔哲学这一历史阶段的所有哲学形态,包括古代哲学和近代哲学。从根本上说,传统哲学是“形而上学”,即关于超验存在之本性的学问,它力图从一种“终极存在”、“初始本原”中去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性以及人的本质和行为依据。
应当指出的是,对世界以理性的方式从总体上去把握,这本身是哲学的特征,但问题的关键是传统哲学把它们探讨的“本体”或“本原”抽象化了,以致在它们那里(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不仅“物质”或“精神”成了“抽象的存在”、“抽象的实体”,而且人也成了一种抽象的存在物,人的主体性完全失落了。
对于传统哲学只关注宇宙本体、注目上苍的“绝对”或“抽象的实体”,而忘却对人类世界即现实人的生活世界的关怀,马克思有相当清楚的认识。所以,当他在哲学研究的初始,便毅然决然地举起了“拒斥形而上学”的大旗,并断言:“这种形而上学将永远屈服于现在为思辨本身的活动所完善化并和人道主义相吻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59-16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与孔德“拒斥形而上学”有本质的不同,马克思不是把这种“拒斥”局限于经验和知识以及“可证实”的范围,而是在“拒斥”后,把哲学导向关注“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感性世界”、“现存世界”、“人类世界”,并强调哲学应当“把人们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同上书,第161-162页。)
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就“现实世界”、“感性世界”、“现存世界”这类概念有过明确说明和规定,从中我们看到,这一系列概念实质上都指一个东西,即“人类世界”或我们的现实的“生活世界”。针对传统哲学抽象地谈论整个宇宙、“整个世界”,马克思特别谈到对“自然界”的理解问题。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现存世界”当然包括自然界,但这个自然界已不是原生态的自然界,而是“人类学的自然界”。自然界具有“优先地位”,但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自然界,或者在人的活动范围之外的自然界,对人类来说是“无”,或者说“是不存在的自然界”。在人类世界里,自然史和人类史“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第6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所以在现存世界中,自然与社会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人类世界是“历史的自然和自然的历史”的统一。
由此观之,马克思哲学的主题是“人类世界”,它关注的是现实的人及其发展。对马克思哲学来说,“全部的问题都在于使现存的世界革命化”,即以人的发展为坐标来重新安排周围世界,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
2.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指向通过他解构传统哲学的必然性观念而得以表征。传统哲学对必然性具有普遍的信念,这一信念在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那里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中世纪表现为神学观念,在近代表现为对理性的迷狂和对“知性科学”的崇拜。毫无疑问,传统哲学的这种对必然性的普遍信念,是造成西方“理智主义”的根本原因,而这种“理智主义”所形成的只能是“知识论谱系”的哲学。在知识论哲学的时代,人的生存和欲求是被抑制的,人的身体和四肢都消失了,人就是大脑,大脑就是人,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东西了。对西方传统哲学的这一特征,马克思给予了特别关注和揭示,并在自己的哲学创造活动中,着力地瓦解这种必然性观念的统治。
早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就借用伊壁鸠鲁哲学表白了自己对必然性观念的哲学认识。在分析了伊壁鸠鲁哲学与德谟克利特哲学的差别后,马克思指出,要把这两种自然哲学等同起来是极其困难的,因为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几乎在一切方面都是“截然相反的”。而他们的这种对立和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德谟克利特注重必然性,伊壁鸠鲁注重偶然性。通观《博士论文》我们不难看到,马克思对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赞扬,实际上只不过标示着马克思自己对偶然性观念的认同和对必然性观念的反叛。如果说,必然性、命运、天意、决定论是古希腊哲学的基本信念的话,那么,马克思正是通过对伊壁鸠鲁的未受重视的“原子偏斜说”的重大理论意义的重新认识和对偶然性哲学原则的高度颂扬,解构了这种传统的、根深蒂固的信念。
同样是针对西方传统哲学这种对必然性的普遍信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近代自然科学的抽象性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特别地谈到“自然科学”问题。由于传统哲学抽象地谈论“整个宇宙”、抽象地理解“物质”和“实体”,所以,在传统哲学那里自然科学“同人之间的现实的历史关系”被割断,没有真正成为人的生活的基础,倒是具有唯心主义的倾向。因此,在马克思看来,只有以“感性的对象性活动”原则理解自然界和人自身,“自然界的属人的本质”和“人的自然的本质”才会可以理解,而建立在这样的“自然界”(人类学的自然界)和“人”(现实的人)的基础上的自然科学才可能成为“真正人的生活的基础”,才会成为“人的科学”、“现实的科学”。所以马克思认为:自然界的社会的现实和人的自然科学或关于人的自然科学是同一个说法。
也同样是针对西方传统哲学对必然性的普遍信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知识论”哲学,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谈到“历史”时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马克思在这里的意思是说,与所有其他问题比起来,人类生存问题是一个最原始最重大的问题。人类在衣、食、住等方面的需要也就是他的生存或生活的欲望和意志。这种生活上的需要和欲求与人的知识或意识的关系是这样的:前者是第一性的,后者是第二性的。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
从上述我们可见,针对西方传统哲学对必然性的普遍信念以及由之而来的知识论哲学,马克思不断地以新的哲学精神和哲学态度去瓦解它们,一再强调哲学必须面向人的生活世界,关心人的生存发展。
二、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指向主要体现在他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之中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曾把自己的哲学称之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这一实践哲学的创立,不仅实现了对传统理智形而上学的颠覆,而且也确立了当代哲学的伟大界碑。实践哲学在哲学史上的这种分量,我们认为主要在于它具有哲学本体论的意义和生存论的意义,而从现代哲学看来,这两者又是根本一致的。
1.实践的现代提问方式。认真研读马克思哲学史,我们就会看到,“实践”这一范畴在马克思那里,首先是关于存在与非存在、存在的现实性、自然界和人们现实存在的一个最本质最重要的范畴。然而,实践观的这一本体论意义长期为我们所忽略。所以结果竟是这样:马克思哲学与近代哲学的本质差别被磨平,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也蔽而不明。这种结果,部分地是由于我们对“实践”作了狭隘的理解,部分地是由于我们把这一存在领域让渡给了旧唯物主义。因此,不从现当代哲学出发、不以现当代哲学范式去思考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我们就不可能对实践的哲学本性作出既具有原则高度、又富具体理论内容的阐述,就不可能作出符合马克思本意的结论。
20世纪初,葛兰西率先以实践哲学重新界定了马克思哲学的性质,对改变实践的提问方式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葛兰西认为,以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正统派的根本缺陷,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传统唯物主义等同起来,没有看到马克思哲学产生的文化背景和他的创造性与建设性的活动。事实上,马克思是以实践哲学创立了一种新的哲学世界观,是一种具有独创性的哲学。这种独创性,按照葛兰西的理解,是指马克思哲学开辟了哲学发展的“新路”,“更新了整个设想哲学本身的方式”。(葛兰西:《实践哲学》,第161页,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也就是说,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不再使现当代哲学追求那种独立的、自在的和自为的现实,而是面对和研究人们存在于其中的历史的现实,人的具体的、感性的现实。葛兰西通过对实践哲学性质的规定和说明,把马克思哲学从传统哲学研究方式中解放出来,移植到现代哲学的文化土壤之中,实现了马克思哲学的现代提问方式,亦即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本体论的提问方式。
科西克在吸收了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的合理思想的基础上,也直接探究了实践的本体论提问方式。在他看来,实践的本体论提问方式,首先是哲学的提问方式。实践的哲学提问,就是把隐秘于日常生活实践的各种特殊方式中的实践的本质揭示出来。而实践的本质就是人类的存在,是人的秘密的揭露。其次,实践的本体提问是对人的存在的整体提问。在科西克看来,对人的存在的整体提问中主要包括劳动要素和生存要素,其中生存问题又是重要的。最后,科西克还谈到实践本体提问的认识论问题。
葛兰西和科西克的研究成果当然不能囊括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全部内容,但却为我们立足当代哲学的高度发掘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现代价值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他们共同说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即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具有存在论的意义(生存论的指向)。
2.偶然世界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本体世界。对于理解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的内涵来说,偶然世界始终是一个必经的环节。
偶然性之所以成为与人的生活相关的存在原则和思维原则,成为一种新的哲学精神,就在于它经历了哲学本体论的过滤。这种哲学本体论的过滤,是现代哲学发展的产物,是对巴门尼德“存在”学说解构的结果。马克思之所以被看成是“终结形而上学”的奠基人,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在马克思哲学中,偶然世界是其哲学的本体世界。
如同我们知道的,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一个中心议题就是:实践哲学与偶然世界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之所以称赞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原因就在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设定了原子的“偏斜运动”,并通过这一设定把偶然性提升到人的生活的存在原则与思维原则的高度,从而确立起哲学的本体世界。在马克思看来,伊壁鸠鲁哲学的意义不在实证科学上而在哲学上。正是伊壁鸠鲁哲学的这一内容和态度,马克思指出:偏斜表述了原子的真正的灵魂、抽象个体性的概念。在这里,马克思对伊壁鸠鲁哲学的结论,与其说是对伊壁鸠鲁哲学的解释,毋宁说是马克思自己对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的研究方式所作的一次彻底清理,是力图把实证科学的内容和思维方式排除于哲学之外所作的一次理论尝试。
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还特别地就伊壁鸠鲁哲学的形而上学特征作了概括,而这一概括又特别地关乎到对“实践”概念的理解。可以说,马克思的概括就是对人的感性世界,亦即人的实践进行本体论的抽象。正是基于这一概括,马克思对实践哲学作出了一系列规定。在那些规定中,马克思试图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即:哲学的实践不论采取多么抽象化的形式,都是与人的感性世界相联系的,实践的世界是人的感性世界、生活世界。尽管上述这些思想在论文中只是粗略地被规定,但将偶然世界视为哲学的本体世界的哲学理论格局已定,在以后的哲学创造活动中,马克思所做的努力是将这一理论格局发展完善。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将偶然世界视为自己实践哲学的本体世界的思路。例如,在谈到人们的存在问题时,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说:费尔巴哈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他把人只看作是“感性的对象”,而不是“感性的活动”,因而他“从来没有看到真实存在着的、活动的人”。这里,马克思的意思是说,“实践”——感性的活动或对象性的活动——乃是人的现实的存在或现实的人的存在,亦即哲学的实践是关乎着偶然世界的。感性的活动乃是人的存在本身,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再如,马克思谈到自然界的存在问题时,也特别地讲到这种自然界的现实的存在是关乎人的感性的。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说:“……抽象的、孤立的、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感性的活动”乃是“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马克思哲学的世界实际上就是“现存的感性世界”,或曰偶然世界,而把这个世界当作感性的活动或对象性活动本身来理解时,这样一个世界也就成为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世界,亦即偶然世界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本体论的世界。
3.实践哲学本质上是人的生存哲学。当马克思把自己哲学的世界规定为“偶然世界”(人类世界、感性世界、现存世界、现实世界)时,当他从“实践”——感性的活动或对象性活动去理解这个世界时,现实存在的人也就成了他哲学关注的焦点。如果一般地说,哲学是关于存在的学问,那么,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就是关于“现实的人”的存在学问。正是如此,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才超出传统哲学的界限并使其哲学理论展开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发展的科学”。
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从本体论上指证着“实践”——这一标志着人的存在方式的概念。马克思认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而人的意识是在实践中生成、实现和确证的。“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6页。)
从整个《巴黎手稿》对人的本质的实践追问来看,马克思不仅一般地肯定实践是人的本体存在,而且还进一步探究了人的存在的本体性质。马克思通过分析动物的生产与人的生产的本质区别,揭示了人的“感性活动”是与人的价值创造、人的本质、人的自由的实现相联系的。通过这一分析,马克思完成了实践哲学的理论化,亦即:一方面,以人的本质规定实践的本体,把实践归结为人的本体存在,从而将实践提升为哲学的理论范畴;另一方面,通过探究实践的哲学本性来确定人的本体的性质,从而揭示出实践本体论的深层内涵。
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以“感性—对象性的活动”原则获得了关于“现实的人”的本体论的哲学解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进一步为自己的实践哲学作了关于“现实的人”的生存论的展示。马克思指出:“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从市民社会作为国家的活动描述市民社会,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理论的产物和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而且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我们认为,马克思这一对自己历史观的概括,表明了马克思对人的生存境域的整体揭示,以及对这一整体境域中人的各种生存样式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的描述。按照马克思的思路,人的整体生存境域中有这样几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生存样式:一是人的最基本生存样式。马克思主要通过对“生产力”、“交往形式”及“生产方式”的论述而展示的。二是人的政治生存样式。马克思主要通过对“市民社会”及其基础上的“国家”、“法”的分析而实现的。三是人的观念生存样式。马克思主要通过对“意识”及“意识形态”的考察和分析来揭示的。
总之,在马克思那里,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感性的自然界”对人说来直接就是人的感性(这是同一个说法),直接就是另一个对他说来感性地存在着的人。社会是实践的展开形式,是人自己通过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存在方式。人本质上也是实践的,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自己也就怎样,而他是什么样的,同他的生产活动是一致的。一切观念形态都是人们现实生活的反映,本质上体现着人自身的生存状态。
三、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指向也表现在他哲学的批判向度和价值取向上
从马克思对哲学史的反思中我们看到,马克思是通过哲学的批判来解答时代课题的。在马克思一系列哲学批判中,最能凸现其哲学生存论指向的主要是他的关于“异化劳动”学说和关于“拜物教”的批判理论。通过这些批判,马克思同时也展示了自己哲学的价值取向。
1.关于“异化劳动”学说。异化劳动学说是马克思《巴黎手稿》中最富特色的重大理论成果,在整个马克思哲学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之所以如此评价,我们认为,主要基于以下两点:第一,因为正是在这里,马克思通过对国民经济学前提的追问,即通过对私有财产人学本质的追问,实质地导向了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从而引发了一场哲学本体论上的伟大变革,即使得其哲学摆脱传统形而上学的羁绊,通向现象学的人学,成为对人的生存论本质的探讨。第二,马克思哲学作为一种批判的解释学理论,作为对资本主义文化的否定和超越,作为对具有“世界命运”的“无家可归”状态的“历史之思”,也正是在这里,马克思通过对异化的“体验”,“深入到了历史的本质性的维度中去了”(海德格尔评)。因而“成为我们当今用以恢复自身与存在之间关系的认识方式”(杰姆逊评)。所以,我们认为,无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学说的理论成就从哪个方面来表现,它都凸现着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指向。因为,作为马克思哲学的最基础性的概念——实践——这一作为人的生存之历史性的概念,正源于异化劳动学说;而作为一种直接遭遇人的现实的历史生存,并且以自己特有的运思深入到历史的人的生命活动的坎陷和人的历史的歧出,揭示了人的历史生存境遇和展望了人的理想生存样态的哲学理论,也主要是通过“异化劳动”学说而得到体现的。在这里,我们重点讨论后一种意义上的异化劳动学说所体现的生存论意义。
对异化问题的探讨,诚如我们了解的,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和国民经济学家不同。如果说,费尔巴哈仅仅只从直观的角度把私有财产理解为一种“感性类本质的异化”的话,那么,马克思则认为,私有财产本源的东西,则是“感性”(活动)本身的异化。如果说,国民经济学家是从抽象的先验原理和虚构的前提出发来理解问题,那么,马克思则是“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通过“走向事情本身”,来揭示被遮蔽在私有财产中的人的本质。在通过对异化劳动现象的层层剥离后,马克思得出了关于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即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人同自己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继而在此基础上初步描述和分析了现实社会的基本方面,即私有财产的现实。通过对异化的“体会”,马克思不仅获得了他对人的“一般本性”的深刻理解,而且同时也获得了对他那个时代的“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的深刻理解。正是马克思从人的“一般本性”与“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的固有联结点上,更加真切地把握到了人的本然价值和这种价值的历史的实现或历史的乖离。马克思的结论是:(1)人的生命为了本身的实现曾经需要私有财产;(2)人的生命现在需要消灭私有财产;(3)自我异化的扬弃跟异化走着同一条道路;(4)主义就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只有到了主义,人的本性才能得以全面彻底的“复归”,人才能真正地“占有”自己的本质。
2.关于“拜物教”的批判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即现代社会的异化状态的关注始终是马克思哲学理论活动的兴奋点。所以,继《巴黎手稿》提出“异化劳动”学说后,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再度通过历史现象学遭遇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生活,指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发生的现实的异化现象。再后,马克思又在《资本论》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活最普遍的表现形式——“拜物教”现象的批判考察,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被“物”(商品、货币、资本)掩盖起来的人与人的真实关系,再现了这一社会人的历史的生存(“物化”或“异化”)的图景。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在后来的经济著作中,形式上好像是在谈纯经济问题,但一刻也没有忘怀对人的本质和人的命运的哲学探问,或者,毋宁说马克思在这里是通过对现实的经济关系的逻辑层面的分析和剥离,来达到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哲学关照。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拜物教”的批判,是从对商品的分析开始的。因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最普遍的物的表现形式。在他看来,商品作为产品是简单而又平凡的东西,但产品作为商品却成了一种古怪的东西,充满了形而上学的微妙和神学的怪诞。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这种人与物的颠倒的幻觉近似于宗教迷信,所以,称为“商品拜物教”。马克思在对“商品拜物教”分析后,又进一步揭示了货币、资本的拜物教的性质和秘密。
在马克思看来,“拜物教”只会产生这样两种结果:一方面物被主体化;另一方面人被物化。马克思进而指出,这是一种颠倒,一种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现实发生了的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的颠倒。这种主客颠倒的秘密在于“人本身的劳动的异化”。在这种异化过程中,资本家感到“绝对的满足”,而工人感到的是“被奴役”。
对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拜物教”的批判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卢卡奇曾作了正确的解读。他认为,在马克思哲学的物质观中,“物化”是一个核心概念,并在《历史与阶级意识》这一名著中指出:“物化是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必然的、直接的现实”。同时,他认为马克思哲学不是坐而论道,不是抽象地谈论“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类旧唯物主义早已谈过的教条,而是通过对物化现象和物化意识的揭露,唤起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从而促使他们以实践的方式改造资本主义社会。无论如何,我们认为,卢卡奇是正确地理解了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指向和实践功能。
从上述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学说和“拜物教”的批判理论中,我们不难看出,在马克思哲学的批判向度和价值取向上,它凸现着对人的命运的深情关注,在其历史的逻辑的悉心考辨中所逼显的是人的谜底。
马克思哲学是当代哲学。然而,在目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我们发现,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远未得到既具原则高度又富具体内容的深刻阐明。因此,我们认为,只有真正在哲学的范围内正确地理解了马克思在本体上所实现的伟大变革,并让马克思哲学与当代哲学形成最广泛和不断深入的对话,我们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参见吴晓明:《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载《天津社会科学》,1999(6)。)而作为体现这一哲学的当代性的生存论指向也才会被我们“深刻地感觉”。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可以断定,海德格尔与马克思在“历史之思”中相遇、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在当代的相遇是“经验的事实”。

G. 马克思主义课演讲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伟大理论

人类社会过去的1000多年,是波澜壮阔的1000多年,是造就巨人的1000多年。悠悠千载,茫茫人海,代代英豪,在可圈可点的历史画卷中,曾出现过灿若繁星般的思想大师。为什么马克思能够独占鳌头呢?这是因为马克思所创立的理论是科学的,它的鲜明品质就是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报告深刻指出,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在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传遍全世界,不论是敌视者的攻击和诽谤,还是误解者的质疑和责难,或者是教条者的阉割和扭曲,都不能阻挡它前进的步伐。马克思主义历经一个半世纪风霜雨雪的考验,始终充满活力,长盛不衰。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人民长期艰难探索而作出的正确抉择。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许许多多先进分子不断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可谓前赴后继,百折不挠。他们把各种各样的政治主张和思想主义都拿来试过,却无一成功。只有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来观察中国的前途命运,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从而引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这100多年正反两面的历史经验,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一个客观事实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和我们的民族就有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H. 弘扬马克思主义演讲稿600字

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速推进改革开放和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把端正学风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
眼下,一个学习的热潮正在华夏大地蓬勃兴起——8000多万共产党员投身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大课堂”,接受这一触及灵魂的“心灵洗礼”。学习这个历久弥新的“法宝”,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受关注。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也有一些党员干部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比如:有些党员干部不愿学。他们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一学起来,往往浮光掠影、浮夸虚报;有些党员干部不勤学。他们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一说具体工作就精神抖擞,一说读书思考便意兴阑珊;有些党员干部不深学。他们心浮气躁、浅尝辄止,往往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甚至张冠李戴;有些党员干部不善学。他们学而不思、学而不用,或是食而不化、学用脱节;等等。因此,在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和转变机关作风活动中,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进一步转变作风、端正学风、改进文风,在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学用相长上下功夫,用党的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具体而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必须善于学习、善于运用、善于创新。一要善于学习。邓小平说,“学习是前进的基础”。我们正处在一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转折、大变革时期,国内外的形势和情况十分复杂。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按照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要求,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现代经济科技文化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要善于运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毛泽东说:“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理论联系实际,关键是要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三要善于创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但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必须与时俱进。要使我们的事业发展不停顿,首先要在理论上不停顿;要使我们党永远保持先进性,首先要在理论上保持先进性,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只有重视学习、坚持学习,善于运用、不断创新,坚持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广大党员干部才能担当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与责任,不负人民的期待与重托。
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必须做到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核心所在是理论联系实际。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一要端正一个态度,就是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通过实践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二要处理好两个关系,就是要处理好“唯书”与“唯实”、“对上”与“对下”的关系。三要坚持三个着眼于,就是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际运用,着眼于改革开放中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四要反对四种不良风气,就是要坚决反对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风气,断章取义、各取所需的风气,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风气,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的风气。五要做到五个联系,就是要把学习理论同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起来,同推进改革和建设的各项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同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紧密联系起来,同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紧密联系起来。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学习理解上深化,在宣传阐释上深化,在贯彻落实上深化,确保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理论素质和领导水平的迫切需要。
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必须在改造主观世界上下功夫。学风问题,归根结底是个世界观问题。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准确地掌握其精神实质,并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结合本单位和自身工作的实际,创造性地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必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查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把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谦逊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作风,更好地发扬光大,并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不断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为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多作贡献。

I. 青年马克思主义演讲稿

假如我是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1991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使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运动遭受前所未有的挫折。许多国家的工人阶级政党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变成了社会党。它们实际上是不以马列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纲领的。马克思主义真的没有前途了吗?
世界上现存的五个社会主义国家,都依然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纲领。当然,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世界上有很多名叫共产党的党都已经将马克思列宁主义驱逐出自己的党纲,发展自己的理论,他们中很多的党将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社会主义”视为真谛,完全脱离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道路。当今世界的共产主义运动无疑是处于低潮的,但是我依然愿意以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为了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而奋斗。
毫无疑问地,当今世界社会主义的中心是中国,极其幸运的是,我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奋斗在中国,所以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事业做好便是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最大支持。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我感到,我的力量是弱小的,因为开放的世界、开放的今天使越来越多的人遭到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腐蚀,但是在我心里却依然坚定着对共产主义社会

,;

的向往,着就是今天我站在这的原因。共产主义之所以高尚,是因为它绝不是为少数人的利益而奋斗的,它着眼的是整个世界,是整个人类,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那样,无产者在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我从不隐晦的说自己是一名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虽然这会遭到很多人的嘲笑,因为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变成古董了,但事实不是这样的,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就在于,它从不拒绝发展,从不拒绝与时代共同进步。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吸引我的地方,也是使我坚定崇高理想的不竭动力。
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马克思主义者保持昂然向上,一往无前的精神动力。在战争年代,革命前辈就是凭着对共产主义的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前赴后继去奋斗。但是现在一些人理想信念不是那么坚定。不坚定不是因为年代久远了,不坚定的主要因素是,一些人对信仰的主体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即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这是很正常的,在社会主义高潮时期,人们都信仰,但现在是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站在苏东社会主义的废墟上,再看社会主义,有人肯定会问:“社会主义怎么了?是不是从根上就错了?”这种迷茫、彷徨是自然的,跌入低谷,人们肯定要思考,肯定要影响人们理想信念的坚定性。所以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认识,才能坚定理想信念,做一名自觉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以共产主义这个理想为最高奋斗目标的各国共产党

;

及其共产党员曾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欲血奋斗,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及其追随者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可今天,“共产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却几乎成了“失败”、“嘲笑”的代名词。一场轰轰烈烈的共产主义运动几乎被自我熄灭,所以是时候重整旗鼓了,马克思主义的未来在何方?希望在何方?答案只有一个——在我们、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假如我是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我要将我的一生投入到最伟大的事业中去。
假如我是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我要让资本主义成为这个世界的非主流。
不,我现在就是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将来也是一名马克思主义者,除非共产主义运动的浪潮尤如汹涌之波涛淹没地球的每一寸土地。
我愿意像卡尔·马克思那样为了人类永恒的事业,而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我愿意像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那样默默地支持无产阶级的斗争,而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是的,我愿意。
我愿意像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那样具有强烈的国际主义的精神,并不只在乎自己的国家。
我愿意像约瑟夫·斯大林那样为打败无产阶级的敌人而斗争。

J. 以《我心中的马克思》为题600字演讲稿怎么写!!

我心中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西欧。当时英、法,德,等国已经或正在实现产业革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产业无产阶级已经由自在阶级开始向自为阶级转变。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1848年2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对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作了系统的表述,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呢?
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书斋,落脚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反过来说,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其次,这也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怎样学习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重大的基本问题上,大体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一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注意他们的具体结论,而忽视了引出结论的具体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一旦采用这种思想来指导实践,很容易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的损失。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用毛泽东的话讲就是用马列主义这根“矢”,去射中国革命实践这个“的”,理论科学,目标明确,这才叫做“有的放矢”,用中国化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中国的实践,就会做到无往而不胜。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