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理演讲稿
奥运圣火与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当前正在努力完成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奥运会来到中国的今天更具有非凡的意义。
在全世界人民迎接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脚步声中。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标语下,蓝天越来越明亮,人心越来越热情,我们看见奥运圣火正穿过高山越过大海,从一个国度到另一个国度,越过一个又一个的城市和乡村,通过一双又一双温暖而诚挚的手,向我们走来,走进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国大地。
奥运圣火,为什么会打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让全世界为之欢呼,为之期待,为之喝彩?因为火,是人类历史的神圣象征,是让人类生生不息的神圣象征。2008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正以坚实的步伐,迈进2008年的北京,迈进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心坎儿。神圣的奥运圣火,传递着和平、友谊、平等、公正、拼搏、进步的奥林匹克精神。如果全人类都能拥有这种精神,就能共同发展,共创全人类美好的明天。
由奥运圣火,我想到了我们正在建设中的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树立我们新时代青年的形象和道德标杆,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努力实现社会公平与公义,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让全体成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我们要用奥林匹克的旋律唱响“和谐社会”,同时也要用“和谐社会”的光芒照耀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是北京奥运会的宣言,也是中国人民的宣言。那就让我们共同传递真、善、美的永恒火炬吧,让全人类走向和谐,走向美好,走向光明!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② 演讲稿100字左右有事有道理
无论生死得失,都无须悲戚哀绝,不必有悔意、不必有牵恋.这样才可远离红尘喧嚣,求得心内灵平静.
容叔本华说:“你想拥有的越多,你就越痛苦”;
郑板桥说,人生贵在“难得糊涂”.
雾里看花花曼妙,水中望月月朦胧.
人生就是一段“放下”的旅程!年少时我们需要放下贪欲和复杂;中年时我们需要放下名利和挣扎;老年时我们需要放下悔意和浮华.一切随风,如剔透的水晶红尘终化.
学会放下,活在当下!
象庄子一样,泛起不系之舟,饱食而遨游天下!
生命,方如一朵永不凋谢的花!
③ 求一篇有道理的故事,400字以上(写上道理) 演讲稿那样的
不会哈吗⊙﹏⊙
④ 有道理的演讲稿
雷锋精神
⑤ 哲理演讲稿
优秀是一种习惯!
生活中,我们仰慕优秀的人,我们都渴望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是又似乎感觉优秀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很难达到。其实,优秀离我们并不遥远,优秀体现在你的一言一行之中。
优秀是一种习惯。这句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懒惰也是一种习惯。人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外,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我们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习惯,有的人形成了很坏的习惯。到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自觉意识,已经开始明白什么样的习惯会使我们终身受益。同学们,我们正处在自觉意识的觉醒阶段,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着力培养自己的好习惯,使我们的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
培养好习惯就是在追求优秀。追求优秀是一种积极的意识,这种意识可使一个人脱胎换骨,成就一个全新的你。
怎样培养自己的好习惯?首选需要检视一下自己,反省一下自身的一些坏习惯。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我们虽然达不到圣人的境界,但我们一定要追求这种境界。我们今天可否一省吾身呢?
你是否留意到我们的校园里、楼梯上、教室里、操场上随处可见的垃圾?这种景象与周围的树木花草是多么的不和谐,这里面有你的责任吗?你留意过周围同学的语言吗?那脱口而出的脏字是不是很刺耳?这里面有你的声音吗?你对老师、长辈礼貌吗?你对同学友善吗?你今天按时出操了吗?你起床后整理床铺了吗……
千万不要以为这些都是寻常小事,正是这些寻常小事体现你个人素质。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我们应当铭记在心。我们的校园每天都有值日生在辛勤打扫,当你随手扔下一片纸、塑料袋的时候,想到过他们的辛劳吗?你可能觉得一片纸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全校学生人人都扔一片纸,校园是什么样?我们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把纸片、塑料袋扔到垃圾筒里去,并不需要花多长时间,费多大力气,只是举手之劳,说到底这是个习惯问题。如果人人都养成好习惯,校园会是多么清洁、美丽。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学习,人人都会心情舒畅。
我们应当不懈地培养好习惯,用我们的优秀行为感染周围的人,影响周围的人。比如,出入教室时,轻轻地带上门;放学了,随手关上教室的灯;在公共场所,轻声慢步;见到老师,礼貌问候等等。这些都应成为我们的习惯。
让我们习惯性地去学习,去思考,习惯性地去认真做事情,习惯地对别人友好,习惯性地欣赏周围的美景。你养成了优秀的习惯,在人们的眼中,你就会显得优秀。
让我们今天学会微笑,对你周围的人微笑,把快乐带给他们。不管你是真心的还是礼节性的微笑,只要你笑了,就会很可爱很美丽,就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⑥ 1分钟演讲稿,要有哲理
有个故事叫寻找丢失的一角,你要是讲的话可以借鉴一下:
他是一个圆,可他丢失了属于自己的一角,
缺了一角,他很不快乐,于是动身去寻找那失落的一角,它唱着歌向前滚动,有时候要忍受日晒,有时候冰雪把它冻僵了,它因为缺了一角,不能滚得太快,有时候停下来跟小虫说话,或者闻闻花香,有时候蝴蝶站在它头上跳舞......它渡过大洋,穿过森林和沼泽,他找到很多失落的一角,可是有些太小了,有些又太大了,有些太尖了,有些又太钝了......后来它终于找到刚刚好的一角,合适极了!它很高兴,因为再不缺少什么,它滚得很快,从来也没有这么快,快得停不下来,不能跟小虫说话了,也不能闻闻花香,快得蝴蝶也不能在它身上落脚了......后来它累了,它把那一角轻轻放了下来,从容地走开......
我们都在寻找那一个适合自己的角,仿佛用它填补了自己生命的空白后就会得到幸福和完美,但是往往忘记了旅途中的艰辛,快乐,从容,痛苦才是完满......
所以,朋友,就算你找到了那一个角,也不要紧紧的抓住不放,不妨试着轻轻的松开紧张的手,让他(她)和你一起去体会旅途的愉快,彼此多留些距离......
三个问题:你可以看你自己的侧重点,你是想向大家展示些什么?
比如:
1听完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2成熟意味着什么?
3如何面对自己生命的缺口?
回答不是固定的,因为每个人听完故事,都有自己能体会到的东西,你需要去聆听他们的想法,回答不代表是答案,而是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增长见识的方式,所以答案无法给出
⑦ 高中演讲稿有哲理
给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
梦想是春泥中蠢蠢欲动的种子对参天大树的向往,梦想是夏雨后含苞欲放的蓓蕾对众芳竞妍的期待,梦想是秋风里默默酝酿的果实对圆润甜美的盼望,梦想是冬雪下蛰伏搏动的生灵对和风艳阳的憧憬……
有梦的人生是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为梦想奋斗的人生是斗志昂扬充实快乐的。相对于频繁琐碎的现实土壤,梦想的天空总是高远而美妙的。梦想的种子需要适宜的土壤与气候,适中的雨水和精心的呵护。给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
植根现实的土壤,给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梦想之所以美妙是因为它远远地高于现实。梦想之所以诱人是因为它吸引我们坚持不懈地去努力追求。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梦想,我们称之为理想。梦想若太不切合实际就会流于空想。因此,梦想之花要植根于现实的土壤里,并且悉心培育,才可能结出成功的硕果。年青时的梦想往往因虚幻飘渺而缺少现实的根基,最终因为无本之木而枯萎。
攀援机遇的春风,给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梦想的实现除了植根于现实的土壤,有时也需要机遇春风的吹拂。古往今来,因机遇成就梦想的例子很多诸葛亮躬耕南阳,玉藏匣中,若不是赶上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只恐怕会终老南山,默默无闻。IT领域最年轻的创业者理想若不是赶上了互联网风靡的时代,也就英雄无用武之地,至多成为一个网络游戏的高手而已。当然,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那些善于抓住机遇的人,往往都是那些默默耕耘厚积薄发等待时机的人。
浇灌恒心的雨露,给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梦想之花的开放需要精心的呵护,持之以恒的浇灌。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梦想的实现不能全靠机遇,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那些为梦想锲而不舍孜孜以求表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人,只有那些经年累月不惜用辛勤汗水默默浇灌的劳动者,才能收获丰收的喜悦。
谁不向往成功的喜悦,谁不憧憬果实的甘甜。请挥洒你智慧的才情与辛勤的汗水,给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
⑧ 有很深哲理的演讲稿
孔子《论语》与现代人生哲理
——河北师范大学教授 崔福建
圣人孔子
占用各位宝贵的休息时间,来听我的讲座,我很感动!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孔子<论语>与现代人生哲理》,原来这个题目曾经在河北师范大学为大学生讲过,后来应邀为市政府办公厅的机关干部搞过一次讲座,当时还有一个正题是响亘千古的至圣轮音,论语副题是孔子<论语>与现代人生哲理。
孔子大家都很熟悉,他是我国春秋末期鲁国的杰出的文化大师,被中国古代称之为“圣人”。“论语”在这里读二声,是一个多音字,通常我们读四声,“论”是动词,是编辑、编撰的意思。论语顾名思义,就是在孔子去世后,由后人把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们的言论编撰到一起成为一本书,这就是《论语》。如果说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圣人,论语又被称之为古代所谓的“圣经”。近代著名的文学家学者林语堂就把“论语”比作为西方的“圣经”,可见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之深。
客观讲,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孔子有两个,一个是本真的孔子,一个是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粉饰过的、塑造过的、美化过的、神话了的孔子。本真的孔子,可以用两句话概括,这就是“普通而杰出,平凡而伟大”。就其“杰出”和“伟大”所达到的高度上讲,可以说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深、影响最大的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称孔子为“圣人”并不是后人对他的一种夸奖和称誉,在孔子活着的时代,就已经被当时的鲁国人尊称为“圣人”。尊称为“国老”,在孔子去世之后,过了几百年,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有孔子世家,在孔子世家中最后对孔子进行了评述,司马迁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意思是孔子像一个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像一个光明的大道,引导我们走向前方,“我”尽管不能到达孔子的境界,但是我心里很向往他。
他还说: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后人宗之,可谓至圣矣。孔子是一个平民百姓,但他影响到司马迁已经十多代了,所有学者及诸侯们称孔子为“至圣”,就是最最圣人的人。孔子在历史上的影响之具、影响之深、影响之久的角度,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孔子可谓空前绝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现代人称孔子是塑造中国民族民祖性的大师;也称孔子是世界东方的东方圣者。我们知道孔子学说思想的影响和泽盖已经远远超出国界,已经形成了所谓的儒家文化圈,也称之为“孔子文化圈”。像我们知道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方,孔子的学说到现在影响也很大,而且不仅如此,孔子也是对世界西方各国产生了极大教义影响的文化巨人,越来越多的受到了西方各国许多学者和名人对孔子的推崇和夸奖。像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称孔子为“真理的解释者”;德国的学者毛来夫说“德国人民非常尊崇孔子,孔子思想具有极其博大的内涵,是中国文化,也是东方文化的象征,孔子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全世界”。美国前总统里根说过这样的话:“孔子崇高的行仪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学说世代相传,提示全人类丰富的做人处事原则,我们由应缅怀推崇这位思想家的贡献”。美国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列了世界历史上十大思想家,孔子被排在十大思想家之首。
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大会,在大会的宣言上,明确的写上了这样一句话:“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对孔子推崇和评述还有很多,我们这里只是仅仅举了例子,可以看出,孔子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这就是孔子的杰出和伟大所达到的高度的一面给予的讲述。
我们又说孔子是一个普通人,是一个平凡的人。就从普通和平凡的角度说,孔子有着常人所有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有着普通人和比普通人更艰难困苦的生活经历。
凡人孔子
我们可以看孔子的出身身世。孔子出生在春秋末期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他的祖先原本是春秋时期的宋国,他的六世祖叫孔父嘉,曾经做过宋国的司科(音译),后来又做到“大司马”,大司马是在君主之下,掌握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这是孔子家族最兴盛的时期。但是孔父嘉跟当时在宋国任太宰官职的华父督有矛盾,华斯骨华父督是主管全国行政事务的长官,华父督对孔子家造成了迫害和残害,并且还杀死了孔父嘉并且夺了他的妻子。华父督有一次在半路上,碰到了孔父嘉的妻子,华父督是一个好色之徒,史书用了五个字来形容当时华父督的表情——目逆而送之,人家从远处走过来,他远远的用眼盯着人家看,当人家与他擦肩而过,向远方走去的时候,就目送人家,感慨的说“美而艳”,意思是说容貌长的非常好,五官端正,肤色又很好,最后迫害杀死孔父嘉霸占了他的妻子。这样使得孔父嘉的家人,他的儿子难在宋国待着,只能离开,避难到了鲁国,从此孔家家道开始没落,最后传了五代,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到了他的时候,家道没落了。史书上记载叔梁纥的长的十分高大,身长十尺,孔武有力,有力如虎,所以曾经在鲁国一权贵之臣家,做家里的一个武士,相当于现在的“门卫”。自此孔家彻底没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史书上记载,先后娶过三个女人,每一个妻子姓施给他生了九个女儿,没生儿子,不能传宗接代,所以被叔梁纥休了,之后纳了一个妾,生了一个儿子,但是儿子是拐子,名字叫“梦皮(音译)”,学者有人考证是“小儿麻痹症”,在叔梁纥64岁的时候,才娶了孔子的母亲,他母亲当时大概是19岁,史记记载,叔梁纥娶孔子母亲的时候,用了一个词是“野合而生孔子”,对于这个“野合”之说,学者们的争议很多,但是无论如何,“野合”也应该看成不正常的婚姻,起码没有经过所谓的封建正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有人说孔子是“私生子”,这么说,尽管有失准确,但是也“随不众不远矣”。
正因为孔子是他父母“野合”而生,所以他的母亲在孔子的家庭里地位很低,很令家族人所看不起,而且很不幸,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叔梁纥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去世之后,他的母亲孤儿寡母,难以为孔家所容,被迫不得已搬出了孔家,到了鲁国的都城附近的西南角上一个很简陋的小街巷叫阙里定居了下来,孔子就是在阙里长大的。想想看才3岁的孔子和20多岁的寡母,生活是很贫寒的,所以孔子从小吃过很多的苦,用自己的话来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意思是“我从小生活很低贱,所以可以干很多的粗活”。但是孔子是一个很小就有志气,而且是爱学习的一个人,他的家世、身份地位决定了他不能去上贵族的学校,接受学校教育。因为当时学在官府,学校是由官府办的,只有贵族子弟才能接受教育,贫民百姓是没有这个资格权力的,而且孔子17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去世了,这样的身世对孔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在他的母亲去世不久,有一次,当时鲁国掌权的季氏,他们家有一个宴会,邀请所有的所谓的士,这个士是介于平民和士大夫之间的阶层,家里要举行宴会,孔子也欣然前往,父亲曾经他们家里做过他家的武士,自己又是贵族子弟出身,虽然已经没落,他认为他也可以,最后吃了“闭门羹”,当时对孔子的刺激很大。所以孔子很小的时候就立志要成为名人,也知道改变自己的钥匙,只能靠自己,所以就发奋学习,孔子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自学成才的楷模和典范。
史书上没有记载孔子有哪一个固定的老师,只记载了孔子爱学习,说孔子进入太庙之后,不懂就问,以至于有些人对他产生了反感。而且孔子无常师,而且孔子觉得这个人是值得他请教的人,他就必定会去请教,他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而且孔子自学,学习的非常用功,而且学习对他来说,是一种必须,而且还是一种享受。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意思是说,光学习而不深入的思考,就会没有所得;光思考而不学习,就会不知道应当怎么办。这是我们现代读书人都知道的格言。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孔子是认真而广泛的去学习,而且认真地深入的消化和思考。
有一个例子,孔子曾经跟诗香(音译)的人学习弹奏乐器,诗香(音译)教他弹奏古代的名曲,没有告诉他这个曲谱的名字,就让他的反复练,练习了一段时间,诗香(音译)说,我觉得你练的挺熟悉了,可以改另一个曲子学习了。孔子说“不行,我还没有得到这里面的技巧”,于是他还每天反复练,又过了很长时间,老师说,你可以了,已经把握住技巧了。他说“不行,我还没有领略到曲子所描述的那种意韵”。于是又反复练,又过了很多天,诗香(音译)跟他说:你可以练别的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未得其人也,我还没有揣摩到曲子的所描述的人是怎么样的为人,于是又反复地练,有时在那里沉思,有时在那里发生长叹,以至于过了很长时间,对诗香(音译)说:我现在已经领略到作者的为人,他好象长的很高大,面容有些发黑,而且这个人很善于治国,我想这个人是周文王,不会是别人,最后诗香(音译)站起来肃然起敬,连连向他鞠躬说:我的老师告诉我这首曲谱是“文王操”,说是周文王所做,你可以领略到这种程度,了不得。可见,孔子的学习是这么的认真,正因为如此,所以孔子学问长的很快,所以在20多岁的时候,就已经很声名鹊起,成为被人们所尊敬的有学问人,而且作为普通人,孔子有普通人很多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孔子弹琴的技艺很高,而且爱唱歌,论语上记载,孔子听到别人唱歌的时候,这个人如果唱的好,一定要要求人家再唱一遍,而且学会了以后最后再一起唱一遍;孔子爱喝酒,酒量还挺大,他说过:喝酒没有限量,只是不能喝到迷乱的程度。而且他还不为酒困;孔子很喜欢诗,《诗经》是他研读的非常精熟一部作品,而且对他的学生和儿子,教导他们好好学诗,不学诗不宜言,他还总结分析过《诗经》所表达的情感和意韵。
孔子自己甘于过贫贱的生活,所以也很欣赏他的弟子颜回的生活态度,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生活态度,就是说一筐子干粮,一瓢凉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一般人忍受不了忧愁,颜回不改变他自己的乐趣,所以很欣赏他。孔子说过,一个有志之士,如果他一生有致于追求学问追求道,以穿的不好,吃的不好为耻,就不配跟他一起谈论“道”。但是孔子又追求好的生活,富裕的生活,所以他说过:时不厌精,快不厌细;同时孔子也追求富贵,也愿意生活富足起来,而且也在努力的追求富贵,他说过:富贵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以为之”。支边之士就是我们现在集贸市场上的保安,如果富贵可以求到的话,即使做现在集贸市场上的保安那样,我也愿意去做。
他一生追求出名,当然他希望出美名、好名,孔子说过:对一个君子来说,最让人感到遗憾的是一辈子不能出名。而且像常人一样,孔子一生也追求能有所作为,而且对于执政、当官孔子一生是没有懈怠,一直到他70多岁。所以史书上记载:三个月见不到君主,就感觉心里惶惑不安。鲁国的君主召见孔子,孔子就等不及了,先从家里跑出来,等后面的车追上他,他再坐上车走,就是这样很急切。孔子做的最大的官职是鲁国的“司寇”,是主管全国治安、刑罚的官员,类似于全国政法委员会的主任,因为古代公检法是不分的,而且曾经在一段时间几个月的时间,以大司寇官职代理鲁国的国相,《论语》上记载,当以大司寇的身份,在鲁国代理国相的任命下达的时候,消息传来的时候,孔子是十分高兴,喜形于色,得意洋洋,他的弟子“子路”见到后不高兴,说:老师,你不是跟我们说过,君子应当祸至不惧、福至不喜,也就是说对君子来说灾害来了不害怕,好的事来了也不能喜形于色。和你说的不一致,孔子说:有是言也,还有句话说,君子乐其以贵对下人乎,做君子的值得高兴的是,身份高贵了,还能对身份低的人友好相待,这是更高兴的事。所以可以看出,这些都是孔子和常人一样的情感。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曾经到了卫国,卫灵公的妻子叫“南子”,人长的漂亮又爱梳妆打扮,名声不好,在宋国的时候,她就与本家的哥哥私通,嫁到了卫国以后,又跟卫国朝廷当中有的大臣关系暧昧。可南子当时专断卫国的朝政,当时孔子的名声很大,南子就约孔子相见,想借孔子的“圣人”名气,来抬高自己的身价名声。孔子欣然前往,南子打扮的很妖艳,脂粉的香气满屋子都溢出来,孔子跪拜,南子还礼,南子的首饰发出丁当悦耳的响声。孔子从卫国回来,他的弟子子路很不高兴说这么名声差的女人,你怎么还去拜见,孔子说,如果我有邪念的话,天厌之,老天厌弃我吧。从上述所举的方面看出,孔子是一个普通人、平凡人,有着普通人的情感和遭遇,经历。但是之所以能够由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个伟人圣人,最主要的是孔子从小就胸有大志,志向非凡,其次得益于孔子后天认真的学习,是学习改变了孔子自己的命运,是学习改变了孔子。所以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自学成才的最典范的人。
我们刚才说了孔子是普通而杰出,平凡而伟大的时候,从高度上讲的,应该说是“我国历史上到现在有世界影响意义的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他的一生的成就也表现在这三个方面。
教育家孔子
首先谈作为教育家风范的孔子。孔子自学成才,到20多岁的时候,名气很大了,于是,就很多人主动向孔子求教问题,有一些人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孔子那里,想让孔子来教,孔子就顺应了这个要求,大概是从他25岁以后,就开始收徒办学,由小到多,30多岁的时候,孔子的私学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孔子自己说:他30而立,40而不惑,“30而立”是指不仅学业有成,而且私学也办的相当有规模了,所以叫“30而立”。孔子的举办私学是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民办教育的先河,他是“开山祖师”,而且意义很大,因为在孔子之前是“学在官府”,平民、百姓没有享受学校教育的资格和权利,孔子举办私学,就顺应了当时文化下移历史大趋势,打破了垄断教育的格局,是中国教育史上与“学在官府”相对立的学以民间的划时代的标志,所以我们称孔子为至圣先师。就是从这个角度上说的。
孔子办私学,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家,他的成就是非凡的,是杰出的。表现在他在教书实践上和办学实际上。首先孔子办学从所收学生身份、品性等等角度说,可以说,孔子很好贯彻了“有教无类”,意思是只要是有接受教育的愿望和动机,就可以收他为徒弟学生,耐心的教育他,“无类”是指不在身份上不在品性上等划定做区别,没有具体哪一类是收还是不收,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诲焉,只要是自愿的给孔子上交上“束修”就可以,束修就是干肉,十束修就是送十条干肉送给孔子,孔子就会收他为徒。
从身份上看,有贵族的富裕子弟,像孟懿子、南宫适、司马牛,但这很少,也有富商子弟,像子贡,史书上说他家累万金,他的家里就是一个大富豪,但是这样的人很少,更多的是平民子弟,从他子弟的年岁上看,年纪大的、年纪小的参差不齐。岁数最大的叫秦商只小孔子四岁,弟子颜路(颜回之父)小孔子六岁,最小的是公孙龙小孔子53岁,所以年岁上也没有限制。
从他的弟子拜孔子为师之前,品性、学问上不做要求,这里有一个典型,就是子路,这是孔子有名的弟子,子路,史书记载,在拜孔子之前,是一个无性的青年,是一个流氓、无赖,这个人好勇尚斗,喜欢打架,而且服饰头饰跟一般人不一样,子路冠雄鸡,他的帽子是做成公鸡的形状,把一个公猪形状的饰物佩戴在胸前,在孔子招别的学生上课的时候,他到教室外面捣乱,听到孔子给学生讲课,就打口哨,或者抓鸡、抓小猪,让鸡叫、小猪叫等等,就扰乱孔子,不让上课,甚至还凌暴孔子,意思就是狠狠地打过孔子,就是这样一个子路,孔子也收他为徒,而且耐心地对他进行教育和教化,在孔子的循循教诲下,子路也成了一个有本事、有品性、有作为的孔子的一个著名的弟子。孔门3000弟子,72贤人,子路是要排在数一数二的位置上。孔子当时表扬过子路说:自从到了自己的门下,说孔子坏话的几乎没有了,原因是孔子能把子路这样的人教好而感佩,还有子路有勇气,勇敢捍卫着孔子本人和学说等等,成为了孔子的捍卫者,如果能够像孔子教子路这样,能够化腐朽为神气,点顽石而成精,更为难能可贵。所以这是孔子作为教育家的首先表现出的一点叫有教无类。
其次,孔子的学校教育,作为老师和教育家,他的事实是真正的,实实在在的素质化教育。孔子教学生的内容分四科,文、行、忠、信四科。“文”就是文化、知识包括一些定义,也就是我们现在通常所学的文化科。“行”,就是行为教育,就是孔子通过自己的教学教育,让他的弟子学会怎么做人,怎么做一个仁人,怎么做一个君子,怎么做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第三个是“忠”,就是教学生如何待人,“忠”的本来意思就是负责任的对待别人,尽心竭力的为人做事。孔子说吾日三醒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在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的情况下,首先“忠”体现到了帝王的身上,首先对君主要忠,但是孔子所讲的对君主的忠,和后来文人讲的愚忠,不是一个概念,孔子讲究臣子对君子应当尽忠,前提是做帝王的要对臣子敬,如果做君主的胡作非为,那么做臣子的就不用“忠”了,臣子就可以辞职,可以离开你,去另行圣明的君主。这是孔子讲究的“忠”,君有道则仕,君无道则隐,所以所谓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两个概念。
孔子的观点,在战国时期,孔子学生的继承人孟子进一步的给予了发挥,孟子说:如果做君主的把臣子看作是手足,那么臣子就会把君主看作是福星;如果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就如寇仇,做君主的把臣子视作小草似的不看中,臣子就可以把君主当为仇人。当然孔子还没有讲到这样的高度,对君主要尽忠,延伸到家庭里面,就是子女要对父母尽孝,孔子讲到的“孝”讲了很多,这里不展开说了。
孔子所讲的“孝”,不是孔子之后封建文人所说的愚孝,同样的儿子对父母要尽孝,父母也不能胡作非为。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孔子有个弟子叫“曾参”,有一次在曾参的家里,父亲要打他,后来跑到家里拿菜刀,要把曾参砍死,曾参当时就站在那里不动,父母尽管冤枉了自己,想打就打吧,但是最后父母没有拿刀子砍他,这个事情被孔子听说了,孔子说曾参你做的不对,你父母打你不跑,可以,当你父亲要拿刀子杀你的时候,你就应该跑了,如果你父亲真的拿刀子砍死你了,这就是你对父亲的不义,这就不是真正的孝了。
第四个教学内容就是“信”,“信”是做人的原则,孔子很讲究“信”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没有“信”是不行的,孔子很“言必信、行必果”,尤其是君主,一个人如果没有信,就不会有威望,国家肯定就治理不好。所以,诚实的做人原则是孔子讲的很多的,孔子讲的“信”是所谓的“大信”,从大的事业的角度出发,所讲究的。因此在孔子看来,这些有一些层次之别,有大解大信,有些普通民众讲的是“小解小信”,在小事上很认真,但是孔子认为这是不必要的。
当然有一个孔子的弟子问孔子:管仲非仁者矣,管仲称不上仁者吧?当年管仲随公子纠跟公子小白作对,是仇人,最后公子小白做了官,公子纠被杀死了,管仲是服侍公子纠的,反而去为公子小白服务了。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公子小白现在做的这些好事,都是管仲帮助的他,这就是管仲的人。哪像平庸的人、普通的人所讲究的“小解小信”,别人委屈了自己,一时间骂了自己,一不高兴,一生气,讲究所谓的志气就上吊自杀了,我们不能讲究这个。要讲究“大解大信”。成大业者不拘小性,这才是孔子的看法和讲究。这些都是对我们有启发的。
孔子作为教育家、老师,在教学态度上,诲人不倦,是毫无保留的教育学生。而且对学生是一事同仁,跟他弟子们的交往是,既是认真地教导他们,又批评他们,同时跟弟子们相处的很友好,这种教学态度是我们当老师应该学习的。
再从教学方面上看,我们知道因材施教,这就是孔子最早运用,而且运用最为成功的因材施教。孔子对他的弟子们,每个人的家世、背景、性情、脾气、性格很了解,缺点、优点很清楚,所以他对弟子进行教育都是因人施教。
有一天孔子的弟子子路,说闻思行诸,孔子说有父兄在,闻思行之,就是听到了就去做吗,有你父亲和哥哥,在应当问他们一下再做。有一次三个弟子分别来向孔子请教一个问题,就是“孝”,就是做儿女的,怎么做才能对父母尽孝,孔子给他们三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有一位孟儒国伯(音译)的人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孔子回答:父母亲只犹豫、担心自己的儿女生病。学生问的是:儿女怎么做才能尽到孝,而孔子却这样回答,其实这是孔子最巧妙的回答,这是避开正面,给出的答案。如果说从正面说的话,说很多的话也说不完整,但是孔子避开正面不说,说:父母亲只担心自己的儿女生病”,答案你自己想,我们都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成为一个好人,一个有出息的人,能够成为一个走正道,成正果的人。如果做儿女的,除了生病,这是不可抗拒的,让你的父母亲为你担心,剩下的你父母统统的都可以放心,你如果能做到这点,做儿女的就尽到孝了。而且这个答案是给他一个人的,为什么?因为他这个人人性很好,只是他的身体不好,就是让他把身体养好,别让你的父母给你担心,这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孔子做的最到位了。其他的像启发式教学,这更是孔子的教学方法,现在的启发式教学,就是从孔子那里来的。孔子说:不奋不激,不到学生特别想知道答案的情况下,不告诉他,这种启发性的教学孔子用的最好,所以作为教育家,孔子是有卓有成就的。
而且从上述的研究表明,孔子应该被我们称道的就是孔子自己所说的,当教育家,当老师的人,贵在应当当一个君子者,而莫不为小人。什么是“君子儒”、“小人儒”。“君子儒”就是重再育人,“小人儒”就是当老师的教学生,如果传授的仅仅是死的知识和概念,这样的老师就被孔子称之为“小人儒”,我们应当是做“君子儒”,真正的贯彻素质教育,能够使学生通过听你的讲课,在如何为人、处事等等方面受到诸多的诱导和启发,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才是当老师应当做到的。这是我们讲到的孔子作为教育家的有关情况。
政治家孔子
同时孔子还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做为政治家,我们看看孔子一些执政的理念。孔子所生活的时代很混乱,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天下无道,礼崩乐坏,臣弑君,子弑父,社会秩序打乱,社会风俗也变得很恶劣,是这样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孔子的志向很大,孔子是热心救世的人,而且以救世者自居,他觉得自己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责任。孔子的志向很雄伟,用他自己的话说:首先加强自身的修养,让别人都尊重你,光这样不行,通过对自己加强自身的修养,要让自己周围的,接触到自己的人,都过上的好日子和生活,但是这样了还不行,修己逸安天下,还要通过对自己的修养,使得自己有了本事,要让天下的百姓,天下的人民都过上安逸、快乐、幸福的生活。
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他一生想达到的人格上的高度是什么?用他的话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就是让年老的人都过上安逸幸福的生活;让朋友们都相信自己;让年轻的人永远地怀念自己。他对他自己的要求很高,可以说他是有雄图大志,因为有了雄图大志,所以孔子必须而且也只能要求自己必须走上仕途,要当官、执政。这些宏图大志的实现,如果离了执政做官是没有办法实现的,做为一个平民百姓,只是呼吁而已,起不了决定的作用,必须自己执政,才能够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孔子说:像他这样的君子,是博学、深谋、修身端行以待其时。而且孔子也说过:悟道有时而后重,有势而后行。要想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再好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理想,必须有恰当的时机才能推行开,只要有了权势,当官掌了权,才能够推行开。因为孔子有这样明确的认识和看法,所以,他一生都在努力地、积极地寻求当官。
孔子和他的弟子,明确地说过这样的话:不仕无义,一个有本事的人,有才能的人,如果不出来当官,就不符合道义。君子当官执政,是为了做自己该做的那些好事,如何评价孔子这种积极入世、积极当官的观点、理念?有人从庸俗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评价孔子,说:孔子一生怎么对当官这么积极?也太俗了,作为一个思想家、学者很清高这是很好,干嘛非要当官?应该说孔子这种理念,在孔子当时也好,而且在封建的社会也好,不仅不能受到责难和批评,我们应当给予很好的评价。因为有志之士要推行自己的宏图大志,必须要当官,才能够有所作为。
孔子的这种理念深深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人、读书人。中国古代上、历史上的有名的文人,没有哪一个文人是在政治上仕途上寄予希望的,只是后来仕途不得志,政治上失利了,不得已把自己的才学写成文章、诗等等,这些伟大的作家和诗人,是后代文化史的大信。从屈原一直到贾谊,一直到李白、杜甫等等都是如此。我们知道李白说过:因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杜甫被称之为“诗圣”,杜甫说:一个人的名声岂能靠诗和文写的好而显著。该当是政治上有作为而显著,杜甫还说: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文人的这顶帽子可把我坑害死了!李贺也是杰出的诗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他也说过: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年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文人、文章无用。陆游我们都知道,是南宋杰出的伟大诗人,活着的时候,就被人比喻成
⑨ 富有哲理的演讲稿
人生哲理的演讲(3-5分钟)
同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人生也有两面。光明,幸福,愉快,希望•••这是正面;黑暗,诅咒,绝望,忧郁•••这是反面。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正面还是反面呢?有以位日本武士,有一次面对实力比他的军队强十倍的敌人,他决定打赢这场硬仗,但是他的部下却表示怀疑。当他率领部队经过神庙时,他停了下来,说:“我们在神庙前用硬币问卜,如果硬币正面朝上,那就表示我们能赢,否则就输,那我们马上撤退。”武士拿出硬币,当众投出。大家睁眼一看,正面朝上。大家欢呼起来,充满勇气和信心,恨不得马上上战场投入战斗。最后,他们大获全胜。一位部下说:“感谢神的帮助。”武士说:“这是你们自己打赢了战斗。”他拿出硬币,大家一瞧,原来硬币两面都是正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要想赢得胜利,就不能总把眼光放在黑暗的一面,那只会让你徒曾烦恼,还会影响你的身心健康。结果,你就会觉得万事不顺。
明人陆绍珩说,一个人生活在世上,要敢于“放开眼”,而不要动不动就皱眉头。
“放开眼”和“皱眉头”就是对人生两面的选择。你选择正面,就能乐观自信,勇敢地应对一切;而你选择反面,就只能紧锁眉头,郁郁寡欢,成为失败者。
毛泽东在一篇著名的文章《为人民服务》中写道:“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教导我们对事物要有正面的看法,不要被负面的东西压倒。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面对极端悬殊的敌我力量对比’有人悲观了,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而毛泽东则充满信心地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写道:“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髙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主席的这番话尽管讲的是革命,但也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只有乐观自信的人才能在别人悲观时,看到生活美好的一面——如朝阳和婴儿一样的希望。
选择人生的正面,你会看到光明和希望;反之,则会体会到黑暗与失败。
美国著名教育家海伦•凯勒是一名天生的残疾人。尽管双目失明但她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在家庭教师的帮助下学习。她没有因为自己的残疾而选择人生的背面,并没有因为双眼看不见光明而选择黑暗,她选择了人生的正面,选择了希望与光明之路。她的努力使她成为著名的学者。
请展开您紧皱的眉头吧,不要陷入生活中不如意的一面而意志消沉、情绪低落,这样你永远也尝不到胜利的果实。放开你的眉头,认真去体验一颗樱桃的甜、一块饼的香,去享受春天灿烂的刹那、秋月似水的柔情。
诺贝尔物理、化学奖得主居里夫人说:“我们生活中最好的,而且是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里度过的,那个极可怜的棚屋里有极大的宁静:有时候我们来回走着,一面密切注视着各种实验的进行,一面谈着目前和将来的工作。若觉得冷,在炉旁喝一杯热茶,就又舒服了。我们在一种特殊的专心的景况下过生活,像是在梦里。”尽管环境恶劣、经济拮据她都没有被打倒。那时,她想的不是绝望,而是自己的研究给人类带来的福音。你认为居里夫人是选择人生的反面还是正面呢?
人生在世,只有区区数十年。选择反面,你的一生将碌碌无为,以失败告终;而选择正面,你的一生将灿烂无比、精彩绝伦。
让你的人生从现在开始辉煌吧
⑩ 有哲理的演讲稿
没有上学的时候,总是羡慕人家背着书包上学;
当进入幼儿园后,希望由期待变成了现实时,调皮捣蛋的性子使之发现上学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好玩,还是自由好,同时又觉得上了小学后也许会变的好起来;
3年过去了,我进入了小学,超标超幅的家庭作业使我总是回味在幼儿园时的美好,并为了尽快摆脱这些讨厌的家庭作业,又极力的想进入初中;
6年过去了,我进入了初中,在头一学期中我就认识到了早晚自习的可怕,但又无可奈何(老师会打人的,不打人的也有变相的体罚),于是乎,遍憧憬起敢于和老师进行对抗的高中生活;
3年过去了,我进入了高中,高一的洒脱使我发现了高二高三功课带来得的沉重压力,当我从大哥的嘴中听到大学的自由生活后,上大学遍成为了我的前进动力;
3年过去了,我进入了大学,之后遍发现所谓的自由生活其实就是没规律~不健康的颓废生活,至今我都觉得我很颓废~很厌烦.今年我就要大4了,随之4年的大学生活也将面临结束(有可能读研,继续留读大学),进入社会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但现在回想一下过去,又展望一下未来,令我很是矛盾.希望进入社会是希望我能有个成功的未来,同时在纵观社会的真实后又产生了对于社会的恐惧.现在,在校时期的纯真已令我恋恋不舍,但最终的结局已是无法改变,我要进入社会了~~~!!!
也许......
N年过去了,我终于上班了,当领略到就业的压力与工作的繁忙之后,才体会到无忧无虑的校园的美好;
N年过去了,我结婚生子了,当我度过爱情的蜜月与最初得子的喜悦之后,才发现婚姻的疲惫与育子的负担是无法与单身时的自由所媲美的;
N年过去了,我人到中年了,当我每次饮酒过度后发现身体的不适,第二天又不得不蹦附酒席,才发现地位带来的并不只是美好,它也可能吞噬你的健康与良心,而年轻时的激情与冲动已渐渐被时间抹去;
N年过去了,我面临退休了,当往日门庭若市的繁华转为寒星点点的冷清时,我才发现人亲的冷暖,而平时要好的朋友也因自己的追求与自己行同陌路;
N年过去了,我年老体衰了,当大病一场之后,已是卧床不起的我才发现自己是不久于世,这时我会不禁的回味过去,思索现在还有什么值得好留恋的,老伴?子孙?根据平生的经验暗想,也许死后遍会清楚吧;
其实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是宝贵的,即使再无聊乏味,其中也是有耐人寻味的地方.生命固然精彩是因为活着.故伟人曰:一万年太久,只争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