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演讲稿
⑴ 小学生的数学演讲稿
19世纪以前,数学家很难有自己作为数学家的职位,他们需要家庭、赞助人提供生活来源,因此大多数数学家不得不兼做其他事情。像自然科学家一样,数学家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他们有可能来自名门望族,如黎卡提、达朗贝尔(J.R.D'Alembert,1717-1783)、切比雪夫(P.Chebyshev);也可能来自一般的富裕人家,大多数数学家如此,如笛卡尔、费马(P.Fermat,1601-1665)、彭加勒、康托尔(G.Cantor,1845-1918)、希尔伯特、冯·诺依曼;也可能来自贫穷的家庭,如高斯。
数学家因其思维和秉性的不同,而对数学做出不同的贡献。有的数学家创造了理论,如李(M.S.Lie,1842-1899)创造出有关微分方程的连续变换群论,李群已成为现代数学的基本概念;黎曼创立了黎曼几何。有的数学家提出了猜想和问题,如歌德巴赫提出了哥德巴赫猜想,费马提出了费马大定律,希尔伯特提出了著名的23个问题。有的解决难题,如怀尔斯(A.J.Wiles1953-)证明了费马大定律,陈景润成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最近的人。有的数学家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致力于数学的应用,纳什研究博弈论,却因为用于经济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数学家也可以分为纯粹数学家和应用数学家。纯粹数学家以高度的数学抽象能力追求数学的严密和美感,应用数学家则力求脚踏实地地追求数学的应用以及他们与物理、计算机等学科的联系。
像自然科学家队伍一样,数学家队伍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模式。在数学家中,也有各式各样的人。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是心无旁鹜的数学痴情者,如哈密尔顿(W.R.Hamilton,1805-1865)整整化了20多年试图充实他的四元数世界。埃尔德什(P.Erdos,1913-1996)没有妻子没有孩子,没有嗜好,甚至没有家,在60多年流动的数学生涯中,直至古稀之年每天仍工作19小时,共发表了1475篇数学论文。也有一些数学家精力充沛,涉猎广泛,在从事纯粹的数学研究的间歇或者数学研究之后进行着其他的活动。他们中有自然科学家特别是理论物理学家,如帕斯卡、牛顿、彭加勒、维纳、诺依曼、图灵;有哲学大师,如笛卡尔、帕斯卡、莱布尼兹、罗素;也有社会活动家,如罗素;有数学研究与教育的管理者,如克莱因(F.Klein,1849-1925)、罗巴切夫斯基(N.J.lobachevsky);有在政府担任行政职务的官员,如傅立叶(J.Fourier,1768-1830)。
数学家的政治立场或者宗教信仰也呈现多元化特征,如柯西(A.Cauchy,1789-1857)是偏执的天主教徒,哈代是古怪的无神论者;高斯非常保守,伽罗华(E.Galois,1811-1832)则是热情的革命家,而年青的德国数学家O·泰西米勒却成了狂热的纳粹分子。
在纳粹德国,像勒纳德把物理学分为雅利安物理学与非雅利安物理学一样,也有人把数学家按照种族和血统分类。柏林大学教授比伯巴赫把数学家分为J-数学家和S-型数学家。他认为,J-数学家是德国人,S-型数学家则是法国人和犹太人。玩弄雕虫小技和概念游戏,是敌视生活毫无生气的S-型数学家本性的暴露,地道的J-数学家有高斯、克莱茵和希尔伯特,J-数学家登峰造极的成就之一,就是希尔伯特关于公理化的工作,遗憾的是那些S-型的犹太抽象思想家已经将它糟踏成一种知识的杂耍[2]。
2、数学上的奖励
作为一名发明家和工业家,诺贝尔决定不设立数学奖,其原因很可能只是由于他对数学或理论科学没有特殊的兴趣,他认为数学不是人类可以直接从中获益的科学。他在遗嘱中提到,这些奖项要用于奖励那些对人类具有巨大实现利益的“发明或发现”。也许正是根据这一精神,在历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从事实验科学的人要比从事理论科学的人多得多。
数学界却不能容忍自己的研究工作没有最高的评价等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世界上先后树起了两个国际性的数学大奖:一个是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持评定的,在四年召开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颁发的菲尔兹奖;另一个是由沃尔夫基金会设立的一年一度的沃尔夫数学奖。这两个数学大奖的权威性、国际性,以及所享有的荣誉都不亚于诺贝尔奖,因此被世人誉为“数学中的诺贝尔奖”。
⑵ 光辉的岁月演讲稿1000字
灵,一个英国落魄贵族的孩子,父亲是驻印翻译官。他有一个哥哥。哥哥约翰聪明回、贴心,是许多女性答的理想情人;而图灵,简直就是反面教材,他固执、偏执,不懂与人交流,是约翰童年时的噩梦。我们都说,天才总会有点怪,图灵也完美诠释了这一点。他可以跟你谈一整晚的数学,却连最基本的寒暄都不会;他可以在考试时书写工整,却在作业本上胡乱涂鸦大家对他是又爱又恨。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破解了二战最复杂的密码(Enigma),拯救了人类。
图灵从小痴迷数学,对密码学也颇有研究。他与同学默卡之间的纸条,大都是用密语只有他们两个才看得懂。其他的同学对于图灵的独特感到厌恶,经常欺负图灵。图灵默默忍受一切。直到他工作,这种状况也没有改变。他在破解密码时,没有人愿与他共事。所有人都不
⑶ 我与企业同进步!写一篇演讲稿!谢谢!
开复老师:
就要毕业了。
回头看自己所谓的大学生活,
我想哭,不是因为离别,而是因为什么都没学到。
我不知,简历该怎么写,若是以往我会让它空白。
最大的收获也许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
这封来信道出了不少大三、大四学生的心声。大学期间,有许多学生放任自己、虚度光阴,还有许多学生始终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当他们被第一次补考通知唤醒时,当他们收到第一封来自应聘企业的婉拒信时,这些学生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前途是那么渺茫,一切努力似乎都为时已晚……
这“第四封信”是写给那些希望早些从懵懂中清醒过来的大学生,那些从未贪睡并希望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的大学生以及那些即将迈进大学门槛的未来大学生们的。在这封信中,我想对所有同学说:
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只要做好了这七点,大学生临到毕业时的最大收获就绝不会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而应当是“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只要做好了这七点,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的毕业生。
大学:人生的关键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进入大学是你终于放下高考的重担,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这是你离开家庭生活,第一次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这是你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一次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大学四年里,大家应该努力为自己编织生活梦想,明确奋斗方向,奠定事业基础。
大学四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大学四年应这样度过……
自修之道:从举一反三到无师自通
记得我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助教时,曾有位中国学生的家长向我抱怨说:“你们大学里到底在教些什么?我孩子读完了大二计算机系,居然连VisiCalc[1] 都不会用。”
我当时回答道:“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能保证大学里所教的任何一项技术在五年以后仍然管用,我们也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会每一种技术和工具。我们能保证的是,你的孩子将学会思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无论五年以后出现什么样的新技术或新工具,你的孩子都能游刃有余。”
她接着问:“学最新的软件不是教育,那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我回答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
我当时说的这句话来自教育家B. F. Skinner的名言。所谓“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而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我认识的不少在中国读完大学来美国念研究生的朋友。他们认为来美国后,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他们最缺乏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在国内时他们很少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
上中学时,老师会一次又一次重复每一课里的关键内容。但进了大学以后,老师只会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必须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学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微软公司曾做过一个统计:在每一名微软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内容里,只有大约10%是员工在过去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得到的,其他知识都是在加入微软后重新学习的。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一个缺乏自学能力的人是难以在微软这样的现代企业中立足的。
自学能力必须在大学期间开始培养。许多同学总是抱怨老师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学校的课程安排也不合理。我通常会劝这些学生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 大学生不应该只会跟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而应当主动走在老师的前面。例如,大学老师在一个课时里通常要涵盖课本中几十页的信息内容,仅仅通过课堂听讲是无法把所有知识学通、学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就把课本中的相关问题琢磨清楚,然后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解弥补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之处。
中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多地是追求“记住”知识,而大学生就应当要求自己“理解”知识并善于提出问题。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论或方法的来龙去脉,大家就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其他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甚至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
事实上,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观察角度。在学习知识或解决问题时,不要总是死守一种思维模式,不要让自己成为课本或经验的奴隶。只有在学习中敢于创新,善于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学生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
《礼记·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就是说,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里的人才资源,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方法。如果遇到好的老师,你可以主动向他们请教,或者请他们推荐一些课外的参考读物。除了资深的教授以外,大学中的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乃至自己的同班同学都是最好的知识来源和学习伙伴。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尽相同,只有互帮互学,大家才能共同进步。
有些同学曾告诉我说,他们很羡慕我在读书时能有一位获得过图灵奖的大师传道授业。其实,虽然我非常推崇我的老师,但他在大学期间并没有教给我多少专业知识。他只是给我指明了大方向,让我分享他的经验,给我提供研究的资源,并教我做人的方法。他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指导我学习具体的专业知识。我在大学期间积累的专业知识都是通过自学获得的。刚入门时,我曾多次红着脸向我的师兄请教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开会讨论时我曾问过不少肤浅的问题,课余时间我还主动与同学探讨、切磋。“三人行必有我师”,大学生的周围到处是良师益友。只要珍惜这些难得的机会,大胆发问,经常切磋,我们就能学到最有用的知识和方法。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为适应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的深造做准备。首先,除了学习老师规定的课程以外,大学生一定要学会查找书籍和文献,以便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例如,当我们在一门课上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就应当积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这个课题的来龙去脉和目前的研究动态。熟练和充分地使用图书馆资源,这是大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大学生的必备技能之一。读书时,应尽量多读一些英文原版教材。有些原版教材写得深入浅出,附有大量实例,比中文教材还适于自学。其次,在书本之外,互联网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大学生们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各类信息。“开复学生网”开通半年以来,我发现很多同学其实并没有很好地掌握互联网的搜索技巧,有时他们提出的问题只要在搜索引擎中简单检索一下,就能轻易找到答案。还有些同学很容易相信网上的谣言,而不会利用搜索引擎自己查考、求证。除了搜索引擎以外,网上还有许多网站和社区也是很好的学习园地。
自学时,不要因为达到了学校的要求就沾沾自喜,也不要认为自己在大学里功课好就足够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才已经变成了一个国际化的概念。当你对自己的成绩感到满意时,我建议你开始自学一些国际一流大学的课程。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开放式课程已经在网上无偿发布出来,大家不妨去看看MIT的网上课程,做做MIT的网上试题。当你可以自如地掌握MIT课程时,你就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对国际化的挑战了。
总之,善于举一反三,学会无师自通,这是大学四年中你可以送给自己的最好的礼物。
基础知识:数学、英语、计算机、互联网
我曾经说过,中国学生的一大优势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如数学、物理等。但是,最近几年,同学们在目睹了很多速成的例子(如丁磊、陈天桥等)之后,也迫切希望能驶上成功的快车道。这渐渐形成了一种追求速成的浮躁风气。有许多大学生梦想在毕业后就立即能做“经理”、“老板”,还有许多大学生入学时直接选择了“管理”专业,因为他们认为从这样的专业毕业后马上就可以成为企业的管理者。可不少学生进入了管理专业后,才发现自己对本专业的学习毫无兴趣。其实,管理专业和其他专业一样,都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地方,没有哪个专业可以保证学生在毕业时就能走上领导岗位。无论同学们所学的是哪个专业,大学毕业才是个人事业的真正开始。想做企业领导或想做管理工作的同学也必须从基层做起,必须首先在人品方面学会做人,在学业方面打好基础。
如果说大学是一个学习和进步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的地基就是大学里的基础课程。在大学期间,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其中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如商学院的财务、经济等课程)。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应用领域里很多看似高深的技术在几年后就会被新的技术或工具取代。只有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才可以受用终身。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打下好的基础,大学生们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最后,在许多的中国大学里,教授对基础课程也比对最新技术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
数学是理工科学生必备的基础。很多学生在高中时认为数学是最难学的,到了大学里,一旦发现本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不高,就会彻底放松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他们看不出数学知识有什么现实的应用或就业前景。但大家不要忘记,绝大多数理工科专业的知识体系都建立在数学的基石之上。例如,要想学好计算机工程专业,那至少要把离散数学(包括集合论、图论、数理逻辑等)、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和数学分析学好;要想进一步攻读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可能还需要更高的数学素养。同时,数学也是人类几千年积累的智慧结晶,学习数学知识可以培养和训练人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几何的学习,我们可以学会用演绎、推理来求证和思考的方法;通过学习概率统计,我们可以知道该如何避免钻进思维的死胡同,该如何让自己面前的机会最大化。所以,大家一定要用心把数学学好,不能敷衍了事。学习数学也不能仅仅局限于选修多门数学课程,而是要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数学,要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认知和思考的方法。
二十一世纪里最重要的沟通工具就是英语。有些同学在大学里只为了考过四级、六级而学习英语,有的同学仅仅把英语当作一种求职必备的技能来学习,甚至还有人认为学习和使用英语等于崇洋媚外。其实,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掌握一种重要的学习和沟通工具。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世界上最全面的新闻内容,最先进的思想和最高深的技术,以及大多数知识分子间的交流都将用英语进行。因此,除非你甘心做一个与国际脱节的人,英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在软件行业里,不但编程语言是以英语为基础设计出来的,最重要的教材、论文、参考资料、用户手册等资源也大多是用英语写就的。学英语绝不等于崇洋媚外。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中国需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科学技术,学好英语才是真正的爱国。
很多中国留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不错,也高分考过四级、六级、托福,但是留学美国后上课时却很难听懂课程内容,和外国同学交流时就更加困难。我们该如何学好英语呢?既然英语是最重要的沟通工具,那么,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尽量与实践结合起来,不能只“学”不“用”,更不能只靠背诵的方式学习英语。读书时,大家尽量阅读原版的专业教材(如果英语不够好,可以先从中英对照的教材看起),并适当地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论文,这可以同时提高英语和相关专业的知识水平。其次,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最好方法是直接与那些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对话。现在有很多在中国学习和工作的外国人,他们中的不少人为了学中文,很愿意与中国学生对话、交流,这是很好的学习机会。此外,大家不要把学英语当作一件苦差事,完全可以用有趣的方法学习英语。例如,可以多看一些名人的对话或演讲,多看一些小说、戏剧甚至漫画。初学者可以找英文原版的教学节目和录像来学习,有一定基础的则应该看英文电视或电影。看一部英文电影时,最好先在有字幕的时候看一遍,同时查考生词、熟悉句式,然后在不加字幕的情况下再看一遍,仅靠耳朵去听。听英文广播也是很好的练习英文听力的方法,大家每天最好能抽出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收听广播并尽量理解其中的内容,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录下来反复收听。在互联网上也有许多互动式的英语学习网站,大家可以在网站上用游戏、自我测试、双语阅读等方式提升英语水平。总之,勇于实践、持之以恒是学习英语的必由之路。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大学生在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也已成为他们进入社会的必备基础之一。虽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需要懂得计算机原理和编程知识,但所有大学生都应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办公软件和搜索引擎,都应能熟练地在网上浏览信息和查找专业知识。在二十一世纪里,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就像使用纸和笔一样是人人必备的基本功。不学好计算机,你就无法快捷全面地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或信息。
最后,每个特定的专业也有它自己的基础课程。以计算机专业为例,许多大学生只热衷于学习最新的语言、技术、平台、标准和工具,因为很多公司在招聘时都会要求这些方面的基础或经验。这些新技术虽然应该学习,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更为重要,因为语言和平台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只要学好基础课程(如数据结构、算法、编译原理、计算机原理、数据库原理等)就可以万变不离其宗。有位同学生动地把这些基础课程比拟为计算机专业的内功,而把新的语言、技术、平台、标准和工具比拟为外功。那些只懂得追求时髦的学生最终只知道些招式的皮毛,而没有内功的积累,他们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高手的。
虽然我一向鼓励大家追寻自己的兴趣,但在这里仍需强调,生活中有些事情即便不感兴趣也是必须要做的。例如,打好基础,学好数学、英语和计算机的使用就是这一类必须做的事情。如果你对数学、英语和计算机有兴趣,那你是幸运儿,可以享受学习的乐趣;但就算你没有兴趣,你也必须把这些基础打好。打基础是苦功夫,不愿吃苦是不能修得正果的。
实践贯通:“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上高中时,许多学生会向老师提出“为什么?有什么用?”的问题,通常,老师给出的答案都是“不准问”。进入大学后,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不准不问”。在大学里,同学们应该懂得每一个学科的知识、理论、方法与具体的实践、应用如何结合起来,尤其是工科的学生更是如此。
有一句关于实践的谚语是这样说的:“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无论学习何种专业、何种课程,如果能在学习中努力实践,做到融会贯通,我们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体系,可以牢牢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因此,我建议同学们多选些与实践相关的专业课。实践时,最好是几个同学合作,这样,既可经过实践理解专业知识,也可以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如果有机会在老师手下做些实际的项目,或者走出校门打工,只要不影响课业,这些做法都是值得鼓励的。外出打工或做项目时,不要只看重薪酬待遇(除非生活上确实有困难),有时候,即便待遇不满意,但有许多培训和实践的机会,我们也值得一试。
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实践经验对于软件开发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微软公司希望应聘程序员的大学毕业生最好有十万行的编程经验。理由很简单:实践性的技术要在实践中提高。计算机归根结底是一门实践的学问,不动手是永远也学不会的。因此,最重要的不是在笔试中考高分,而是实践能力。但是,在与中国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很惊讶地发现,中国某些学校计算机系的学生到了大三还不会编程。这些大学里的教学方法和课程的确需要更新。如果你不巧是在这样的学校中就读,那你就应该从打工、自学或上网的过程中寻求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在网上可以找到许多实践项目,例如,有一批爱好编程的学生建立了一个讨论软件技术的网站(www.diyinside.com),在其中共享他们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并成功举办了很多次活动(如在各大高校举办校园技术教育会议),还出版了帮助学生提高技术、解答疑难方面的图书,该网站有多位成员获得了“微软最有价值的专家”的称号。
培养兴趣:开拓视野,立定志向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在“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中曾深入论述了快乐和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如果你对某个领域充满激情,你就有可能在该领域中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甚至为它而废寝忘食。这时候,你已经不是为了成功而学习,而是为了“享受”而学习了。在“第三封信”中,我也曾谈到我自己是如何在大学期间放弃了我不感兴趣的法律专业而进入我所热爱的计算机专业学习的。
有些同学问我,如何像我一样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呢?我觉得,首先要客观地评估和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不要把社会、家人或朋友认可和看重的事当作自己的爱好;不要以为有趣的事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而是要亲身体验它并用自己的头脑做出判断;不要以为有兴趣的事情就可以成为自己的职业,例如,喜欢玩网络游戏并不代表你会喜欢或有能力开发网络游戏;不要以为有兴趣就意味着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不过,你可以尽量寻找天赋和兴趣的最佳结合点,例如,如果你对数学有天赋但又喜欢计算机专业,那么你完全可以做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
最好的寻找兴趣点的方法是开拓自己的视野,接触众多的领域。唯有接触你才能尝试,唯有尝试你才能找到自己的最爱。而大学正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你接触并尝试众多领域的独一无二的场所。因此,大学生应当更好地把握在校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通过使用图书馆资源、旁听课程、搜索网络、听讲座、打工、参加社团活动、与朋友交流、使用电子邮件和电子论坛等不同方式接触更多的领域、更多的工作类型和更多的专家学者。当年,如果我只是乖乖地到法律系上课,而不去尝试旁听计算机系的课程,我就不会去计算机中心打工,也不去找计算机系的助教切磋,就更不会发现自己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通过开拓视野和接触尝试,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这时就可以去尝试转系的可能性、尝试课外学习、选修或旁听相关课程;你也可以去找一些打工或假期实习的机会,进一步理解相关行业的工作性质;或者,努力去考自己感兴趣专业的研究生,重新进行一次专业选择。其实,本科读什么专业并不能完全决定毕业后的工作方向,正如我所强调的那样,大学期间的学习过程培养的是你的学习能力,只要具备了这种能力,即使从事的是全新的工作,你也能在边做边学的过程中获取足够的知识和经验。
除了“选你所爱”,大家也不妨试试“爱你所选”。有些同学后悔自己在入学时选错了专业,以至于对所学的专业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力;有些同学则因为追寻兴趣而“走火入魔”,毕业后才发现荒废了本专业的课程;另一些同学因为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或对本专业抱有偏见,就以兴趣为借口,不愿意面对自己的专业。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在大学中,转系可能并不容易,所以,大家首先应尽力试着把本专业读好,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对本专业的兴趣。此外,一个专业里可能有很多不同的领域,也许你对专业里的某一个领域会有兴趣。现在,有很多专业发展了交叉学科,两个专业的结合往往是新的增长点。因此,只要多接触、多尝试,你也许就会碰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数字笔”的发明人王坚博士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负责用户界面的研究,可是谁又能想到他从本科到博士所学的都是心理学专业,而用户界面又正是计算机和心理学专业的最佳结合点。另一方面,就算你毕业后要从事其他的行业,你依然可以把自己的专业读好,这同样能成为你在新行业中的优势。例如,有一位同学不喜欢读工科,想毕业后进入服务业发展,我就建议他先把工科读好,将来可以在服务业中以精通技术作为自己的特长。
人生的路很长,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兴趣爱好。在追寻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寻自己终身不变的志向。有一本书的作者曾访问了几百个成功者,问他们有哪件事是他们今天已经懂得,但在年轻时却留下了遗憾的事情。在受访者的回答中,最多的一种是:“希望在年轻时就有前辈告诉我、鼓励我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和志向。”相比之下,兴趣固然关键,但志向更为重要。例如,我的志向是“使影响力最大化”,多年以来,我有许多兴趣爱好,如语音识别、对弈软件、多媒体、研究到开发的转换、管理学、满足用户的需求、演讲和写作、帮助中国学生等等,兴趣可以改变,但我的志向是始终不渝的。因此,大家不必把某种兴趣当作自己最后的目标,也不必把任何一种兴趣的发展道路完全切断,在志向的指引下,不同的兴趣完全可以平行发展,实在必要时再做出最佳的抉择。志向就像罗盘,兴趣就像风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可以让你驶向理想的港湾。
积极主动:果断负责,创造机遇
创立“开复学生网”时,我的初衷是“帮助学生帮助自己”。但让我很惊讶的是,更多的学生希望我直接帮他们做出决定,甚至仅在简短的几句自我介绍后就直接对我说:“只有你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做”。难道一个陌生人会比你更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吗?我慢慢认识到,这种被动的思维方式是从小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被动的人总是习惯性地认为他们现在的境况是他人和环境造成的,如果别人不指点,环境不改变,自己就只有消极地生活下去。持有这种态度的人,事业还没有开始,自己就已经被击败,我从来没见过这样消极的人可以取得持续的成功。
从大学的第一天开始,你就必须从被动转向主动,你必须成为自己未来的主人,你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的学业和将来的事业,理由很简单:因为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让大学生活对自己有价值”是你的责任。许多同学到了大四才开始做人生和职业规划,而一个主动的学生应该从进入大学时就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
积极主动的第一步是要有积极的态度。大家可以用我在“第三封信”里推荐的方法,积极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追寻兴趣并尝试新的知识和领域。纳粹德国某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维克托·弗兰克尔曾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积极主动的第二步是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勇敢面对人生。不要把不确定的或困难的事情一味搁置起来。比如说,有些同学认为英语重要,但学校不考试就不学英语;或者,有些同学觉得自己需要参加社团磨练人际关系,但是因为害羞就不积极报名。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不去解决也是一种解决,不做决定也是一个决定,这样的解决和决定将使你面前的机会丧失殆尽。对于这种消极、胆怯的作风,你终有一天会付出代价的。
积极主动的第三步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事事用心,事事尽力,不要等机遇上门;要把握住机遇,创造机遇。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在大三时被分配到青海做铸造工人。但他不像其他同学那样放弃学习,整天打扑克、喝酒。他依然终日钻研数理化和英语。六年后,中国科学院要在青海做一个重要的项目,这时朱校长就脱颖而出,开始了他辉煌的事业。很多人可能说他运气好,被分配到缺乏人才的青海,才有这机会。但是,如果他没有努力学?
难道写篇东西就这么难么?
那请问那些出书的人怎么办?
这种东西,自己写才是最好的。只有你自己真心喜欢这个企业
你才能写出最好的文章
这是属于你自己的
希望LZ不要忘了
LZ我看好你哦
⑷ 求帮助写一篇分布式计算云计算论文
http://wenku..com/view/6ea1435d3b3567ec102d8ae8.html 这个链接你看是不是提纲式的
浅谈云计算
摘要
云计算是当前计算机领域的一个热点。它的出现宣告了低成本提供超级计算时代的到来。云计算将改变人们获取信息、分享内容和互相沟通的方式。此文阐述了云计算的简史、概念、特点、现状、保护、应用和发展前景,并对云计算的发展及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云计算特点, 云计算保护, 云计算应用
.1云计算简史
著名的美国计算机科学家、 图灵奖 (Turing Award) 得主麦卡锡 (John McCarthy,1927-) 在半个世纪前就曾思考过这个问题。 1961 年, 他在麻省理工学院 (MIT) 的百年纪念活动中做了一个演讲。 在那次演讲中, 他提出了象使用其它资源一样使用计算资源的想法,这就是时下 IT 界的时髦术语 “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 的核心想法。云计算中的这个 “云” 字虽然是后人所用的词汇, 但却颇有历史渊源。 早年的电信技术人员在画电话网络的示意图时, 一涉及到不必交待细节的部分, 就会画一团 “云” 来搪塞。 计算机网络的技术人员将这一偷懒的传统发扬光大, 就成为了云计算中的这个 “云” 字, 它泛指互联网上的某些 “云深不知处” 的部分, 是云计算中 “计算” 的实现场所。 而云计算中的这个 “计算” 也是泛指, 它几乎涵盖了计算机所能提供的一切资源。麦卡锡的这种想法在提出之初曾经风靡过一阵, 但真正的实现却是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上世纪末。 这其中一家具有先驱意义的公司是甲骨文 (Oracle) 前执行官贝尼奥夫 (Marc Benioff, 1964-) 创立的 Salesforce 公司。 1999 年, 这家公司开始将一种客户关系管理软件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 很多用户在使用这项服务后提出了购买软件的意向, 该公司却死活不干, 坚持只作为服务提供, 这是云计算的一种典型模式, 叫做 “软件即服务” (Software as a Service, 简称 SaaS)。 这种模式的另一个例子, 是我们熟悉的网络电子邮箱 (因此读者哪怕是第一次听到 “云计算” 这个术语, 也不必有陌生感, 因为您多半已是它的老客户了)。 除了 “软件即服务” 外, 云计算还有其它几种典型模式, 比如向用户提供开发平台的 “平台即服务” (Platform as a Service, 简称 PaaS), 其典型例子是谷歌公司 (Google) 的应用程序引擎 (Google App Engine), 它能让用户创建自己的网络程序。 还有一种模式更彻底, 干脆向用户提供虚拟硬件, 叫做 “基础设施即服务”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简称 IaaS), 其典型例子是亚马逊公司 (Amazon) 的弹性计算云 (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简称 EC2), 它向用户提供虚拟主机, 用户具有管理员权限, 爱干啥就干啥, 跟使用自家机器一样。
1.2云计算的概念
狭义云计算是指计算机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
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计算机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其他的服务。云计算是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云计算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1.3云计算的特点和优势
(一)超大规模性。“云”具有相当的规模,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Amazon、IBM、微软、Yahoo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二)虚拟化。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但实际上用户无需了解、也不用担心应用运行的具体位置。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用户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2]
(三)高可靠性。“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可靠。
(四)通用性。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
(五)高可扩展性。“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
(六)价格合适。由于“云”的特殊容错措施可以采用具有经济性的节点来构成“云”,“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业无需负担日益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云”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较之传统系统大幅提升,因此用户可以充分享受“云”的低成本优势,经常只要花费几百美元、几天时间就能完成以前需要数万美元、数月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
云计算作为一种技术,与其它一些依赖互联网的技术——比如网格计算 (Grid Computing)——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不可混为一谈。拿网格计算来说, 科学爱好者比较熟悉的例子是 SETI@Home,那是一个利用互联网上计算机的冗余计算能力搜索地外文明的计算项目,目前约有来自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两百多万台计算机参与。它在 2009 年底的运算能力相当于当时全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运算能力的三分之一。有些读者可能还知道另外一个例子:ZetaGrid,那是一个研究黎曼 ζ 函数零点分布的计算项目, 曾有过一万多台计算机参与 (但现在已经终止了,原因可参阅拙作 超越 ZetaGrid)。从这两个著名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网格计算的特点,那就是计算性质单一,但运算量巨大 (甚至永无尽头,比如 ZetaGrid)。而云计算的特点恰好相反,是计算性质五花八门,但运算量不大[注三],这是它们的本质区别,也是云计算能够面向大众成为服务的根本原因。云计算能够流行,它到底有什么优点呢?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设想你要开一家网络公司。按传统方法,你得有一大笔启动资金, 因为你要购买计算机和软件,你要租用机房,你还要雇专人来管理和维护计算机。 当你的公司运作起来时,业务总难免会时好时坏,为了在业务好的时候也能正常运转, 你的人力和硬件都要有一定的超前配置, 这也要花钱。 更要命的是, 无论硬件还是软件厂商都会频繁推出新版本, 你若不想被技术前沿抛弃, 就得花钱费力不断更新 (当然, 也别怪人家, 你的公司运作起来后没准也得这么赚别人的钱)。如果用云计算, 情况就不一样了: 计算机和软件都可以用云计算, 业务好的时候多用一点, 业务坏的时候少用一点, 费用就跟结算煤气费一样按实际用量来算, 无需任何超前配置[注四]。 一台虚拟服务器只需鼠标轻点几下就能到位, 不象实体机器, 从下定单, 到进货, 再到调试, 忙得四脚朝天不说, 起码得好几天的时间。虚拟服务器一旦不需要了, 鼠标一点就可以让它从你眼前 (以及账单里)消失。至于软硬件的升级换代,服务器的维护管理等,那都是云计算服务商的事,跟你没半毛钱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开公司总是有风险的, 如果你试了一两个月后发现行不通,在关门大吉的时候,假如你用的是云计算,那你只需支付实际使用过的资源。假如你走的是传统路子,买了硬件、软件,雇了专人,那很多投资可就打水漂了。
1.4浅谈云计算的一个核心理念
大规模消息通信:云计算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资源和软件功能都是以服务的形式进行发布的,不同服务之间经常需要通过消息通信进行协助。由于同步消息通信的低效率,我们只考虑异步通信。如Java Message Service是J2EE平台上的一个消息通信标准,J2EE应用程序可以通过JMS来创建,发送,接收,阅读消息。异步消息通信已经成为面向服务架构中组件解耦合及业务集成的重要技术。
大规模分布式存储:分布式存储的目标是利用多台服务器的存储资源来满足单台服务器所不能满足的存储需求。分布式存储要求存储资源能够被抽象表示和统一管理,并且能够保证数据读写操作的安全性,可靠性,性能等各方面要求。下面是几个典型的分布式文件系统:
◆Frangipani是一个可伸缩性很好的高兴能分布式文件系统,采用两层的服务体系架构:底层是一个分布式存储服务,该服务能够自动管理可伸缩,高可用的虚拟磁盘;上层运行着Frangipani分布式文件系统。
◆JetFile是一个基于P2P的主播技术,支持在Internet这样的异构环境中分享文件的分布式文件系统。
◆Ceph是一个高性能并且可靠地分布式文件系统,它通过把数据和对数据的管理在最大程度上分开来获取极佳的I/O性能。
◆Google File System(GFS)是Google公司设计的可伸缩的分布式文件系统。GFS能够很好的支持大规模海量数据处理应用程序。
在云计算环境中,数据的存储和操作都是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的;数据的类型多种多样;必须满足数据操作对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简单性的要求。在云计算环境下的大规模分布式存储方向,BigTable是Google公司设计的用来存储海量结构化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系统;Dynamo是Amazon公司设计的一种基于键值对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它能提供非常高的可用性;Amazon公司的Simple Storage Service(S3)是一个支持大规模存储多媒体这样的二进制文件的云计算存储服务;Amazon公司的SimpleDB是建立在S3和Amazon EC2之上的用来存储结构化数据的云计算服务。
许可证管理与计费:目前比较成熟的云环境计费模型是Amazon公司提供的Elastic Compute Cloud(EC2)和Simple Storage Service(S3)的按量计费模型,用户按占用的虚拟机单元,IP地址,带宽和存储空间付费。
1.5云计算的现状
云计算是个热度很高的新名词。由于它是多种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其成熟度较高,又有大公司推动,发展极为迅速。Amazon、Google、IBM、微软和Yahoo等大公司是云计算的先行者。云计算领域的众多成功公司还包括Salesforce、Facebook、Youtube、Myspace等。Amazon使用弹性计算云(EC2)和简单存储服务(S3)为企业提供计算和存储服务。收费的服务项目包括存储服务器、带宽、CPU资源以及月租费。月租费与电话月租费类似,存储服务器、带宽按容量收费,CPU根据时长(小时)运算量收费。Amazon把云计算做成一个大生意没有花太长的时间:不到两年时间,Amazon上的注册开发人员达44万人,还有为数众多的企业级用户。有第三方统计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Amazon与云计算相关的业务收入已达1亿美元。云计算是Amazon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Google当数最大的云计算的使用者。Google搜索引擎就建立在分布在200多个地点、超过100万台服务器的支撑之上,这些设施的数量正在迅猛增长。Google地球、地图、Gmail、Docs等也同样使用了这些基础设施。采用Google Docs之类的应用,用户数据会保存在互联网上的某个位置,可以通过任何一个与互联网相连的系统十分便利地访问这些数据。目前,Google已经允许第三方在Google的云计算中通过Google App Engine运行大型并行应用程序。Google值得称颂的是它不保守。它早已以发表学术论文的形式公开其云计算三大法宝:GFS、MapRece和BigTable,并在美国、中国等高校开设如何进行云计算编程的课程。IBM在2007年11月推出了“改变游戏规则”的“蓝云”计算平台,为客户带来即买即用的云计算平台。它包括一系列的自动化、自我管理和自我修复的虚拟化云计算软件,使来自全球的应用可以访问分布式的大型服务器池。使得数据中心在类似于互联网的环境下运行计算。IBM正在与17个欧洲组织合作开展云计算项目。欧盟提供了1.7亿欧元做为部分资金。该计划名为RESERVOIR,以“无障碍的资源和服务虚拟化”为口号。2008年8月, IBM宣布将投资约4亿美元用于其设在北卡罗来纳州和日本东京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改造。IBM计划在2009年在10个国家投资3亿美元建13个云计算中心。
微软紧跟云计算步伐,于2008年10月推出了Windows Azure操作系统。Azure(译为“蓝天”)是继Windows取代DOS之后,微软的又一次颠覆性转型——通过在互联网架构上打造新云计算平台,让Windows真正由PC延伸到“蓝天”上。微软拥有全世界数以亿计的Windows用户桌面和浏览器,现在它将它们连接到“蓝天”上。Azure的底层是微软全球基础服务系统,由遍布全球的第四代数据中心构成。
云计算的新颖之处在于它几乎可以提供无限的廉价存储和计算能力。纽约一家名为Animoto的创业企业已证明云计算的强大能力(此案例引自和讯网维维编译《纽约时报》2008年5月25日报道)。Animoto允许用户上传图片和音乐,自动生成基于网络的视频演讲稿,并且能够与好友分享。该网站目前向注册用户提供免费服务。2008年年初,网站每天用户数约为5000人。4月中旬,由于Facebook用户开始使用Animoto服务,该网站在三天内的用户数大幅上升至75万人。Animoto联合创始人Stevie Clifton表示,为了满足用户需求的上升,该公司需要将服务器能力提高100倍,但是该网站既没有资金,也没有能力建立规模如此巨大的计算能力。因此,该网站与云计算服务公司RightScale合作,设计能够在亚马逊的网云中使用的应用程序。通过这一举措,该网站大大提高了计算能力,而费用只有每服务器每小时10美分。这样的方式也加强创业企业的灵活性。当需求下降时,Animoto只需减少所使用的服务器数量就可以降低服务器支出。
在我国,云计算发展也非常迅猛。2008年5月10日,IBM在中国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建立的中国第一个云计算中心投入运营。2008年6月24日,IBM在北京IBM中国创新中心成立了第二家中国的云计算中心——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2008年11月28日,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与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签约,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将在东莞松山湖投资2亿元建立云计算平台;2008年12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子公司阿里软件与江苏省南京市政府正式签订了2009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于2009年初在南京建立国内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首期投资额将达上亿元人民币;世纪互联推出了CloudEx产品线,包括完整的互联网主机服务"CloudEx Computing Service", 基于在线存储虚拟化的"CloudEx Storage Service",供个人及企业进行互联网云端备份的数据保全服务等等系列互联网云计算服务;中国移动研究院做云计算的探索起步较早,已经完成了云计算中心试验。中移动董事长兼CEO王建宙认为云计算和互联网的移动化是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企业创造的“云安全”概念,在国际云计算领域独树一帜。云安全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服务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云安全的策略构想是:使用者越多,每个使用者就越安全,因为如此庞大的用户群,足以覆盖互联网的每个角落,只要某个网站被挂马或某个新木马病毒出现,就会立刻被截获。云安全的发展像一阵风,瑞星、趋势、卡巴斯基、MCAFEE、SYMANTEC、江民科技、PANDA、金山、360安全卫士、卡卡上网安全助手等都推出了云安全解决方案。瑞星基于云安全策略开发的2009新品,每天拦截数百万次木马攻击,其中1月8日更是达到了765万余次。势科技云安全已经在全球建立了5大数据中心,几万部在线服务器。据悉,云安全可以支持平均每天55亿条点击查询,每天收集分析2.5亿个样本,资料库第一次命中率就可以达到99%。借助云安全,趋势科技现在每天阻断的病毒感染最高达1000万次。
值得一提的是,云安全的核心思想,与刘鹏早在2003年就提出的反垃圾邮件网格非常接近[1][2]。刘鹏当时认为,垃圾邮件泛滥而无法用技术手段很好地自动过滤,是因为所依赖的人工智能方法不是成熟技术。垃圾邮件的最大的特征是:它会将相同的内容发送给数以百万计的接收者。为此,可以建立一个分布式统计和学习平台,以大规模用户的协同计算来过滤垃圾邮件:首先,用户安装客户端,为收到的每一封邮件计算出一个唯一的“指纹”,通过比对“指纹”可以统计相似邮件的副本数,当副本数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判定邮件是垃圾邮件;其次,由于互联网上多台计算机比一台计算机掌握的信息更多,因而可以采用分布式贝叶斯学习算法,在成百上千的客户端机器上实现协同学习过程,收集、分析并共享最新的信息。反垃圾邮件网格体现了真正的网格思想,每个加入系统的用户既是服务的对象,也是完成分布式统计功能的一个信息节点,随着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系统过滤垃圾邮件的准确性也会随之提高。用大规模统计方法来过滤垃圾邮件的做法比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更成熟,不容易出现误判假阳性的情况,实用性很强。反垃圾邮件网格就是利用分布互联网里的千百万台主机的协同工作,来构建一道拦截垃圾邮件的“天网”。反垃圾邮件网格思想提出后,被IEEE Cluster 2003国际会议选为杰出网格项目在香港作了现场演示,在2004年网格计算国际研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和现场演示,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受到了中国最大邮件服务提供商网易公司创办人丁磊等的重视。既然垃圾邮件可以如此处理,病毒、木马等亦然,这与云安全的思想就相去不远了。
2008年11月25日,中国电子学会专门成立了云计算专家委员会,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为主任委员,聘任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总裁叶天正、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所长刘爱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李开复、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黄晓庆六位专家为副主任委员,聘任国内外3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为专家委员会委员。2009年5月22日,中国电子学会将于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举办首届中国云计算大会。
http://wenku..com/view/6ea1435d3b3567ec102d8ae8.html
⑸ 大学生怎样珍惜大学生活(演讲稿)
尽管时光的流逝,空间的转移,那份真挚的同窗情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四年的大学时光转瞬即逝,然而四年的每一个片段都已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大学阶段,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参加了许多社会工作。参加的文艺活动是最多的。记得第一次登台表演是在大一刚入学时的迎新联欢会上,我担任主持人,并独唱了一首《小背篓》。当时我紧张极了,尤其是唱歌时,拿话筒的手一直在发抖。不过,那次演出对我来说真是一次很难得的锻炼机会,同时也使我变得更加自信。人在尝试做一件事的时候,往往最难迈出的就是第一步。但是一旦迈出了这艰难的第一步,才会发现前面的路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坎坷。我很庆幸自己争取了这么一次机会。从那以后我胆子大了很多,表演也越来越放得开。
在合唱团两年对我唱歌影响很大。刚入校时,我参加了院里的新生卡拉OK大赛,唱了一首《兵哥哥》,得了特等奖;去年我参加农大十佳歌手大赛(统一冰红茶举办的“闪亮之星”大学生歌手选拔赛农大赛区比赛),也唱了《兵哥哥》,得了第一名。虽然同是第一名,但我对两次表现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第一次唱的时候,虽然当时觉得很满意,但后来回想起来觉得存在着很多问题。第二次唱的时候,因为发声方法比较科学一些,所以唱的很轻松,同时有了一些登台的机会以后,台风好了一些。有了那段时间学到的东西,我才能在后来的演出中获得成功,包括《大地飞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为了谁》、《唱支山歌给党听》等等的演出。想到就要告别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时,还真有点不舍。
四年中过得最充实的要数考研的那段时间了。考研需要有恒心和毅力。有时一天或者甚至一个星期下来,觉得没什么收获,没有成就感,真想放弃不考了!好在有很多和我同一个战壕的战友,我每次想要放弃的时候,看见他们那么刻苦地学习,我仿佛就有了学下去的动力!现在想想真的要感谢他们,是他们以他们的实际行动激励我坚持到底!通过一年的努力我终于赢得了继续深造的机会。现在觉得考研真是人生中的一段宝贵的经历。我们不需要去计较它的结果,只要坚持下来了就是胜利者,因为在整个备考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得许多比考研本身更加重要的东西。
然而,让我感到遗憾的事也有不少。由于参加了很多社会工作和课外活动,学习抓得不紧,到了大三想要学点东西了,四年大学时光已经剩下不多。真有点后悔之前没有博览群书,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尤其是计算机、英语方面的学习还很不够。衷心地希望师弟、师妹们珍惜现在的学习时间,在参加社团活动时,一定要把握一个度,做到全面发展。
四年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舍不得的人简直太多了。舍不得所有曾经关心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舍不得所有曾经在我背后支持过我的朋友们;更舍不得3号楼224的和我朝夕相处四年的姐妹们,是她们给予了我最大的关心和支持,是她们让我在远离家乡的城市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真心地祝愿她们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
尽管时光的流逝,空间的转移,那份真挚的同窗情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⑹ 《大学生应如何珍惜在大学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的演讲稿,急需!!!
今天,我回复了“开复学生网”开通以来的第1000个问题。关掉电脑后,始终有一封学生来信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开复老师:
就要毕业了。
回头看自己所谓的大学生活,
我想哭,不是因为离别,而是因为什么都没学到。
我不知,简历该怎么写,若是以往我会让它空白。
最大的收获也许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
这封来信道出了不少大三、大四学生的心声。大学期间,有许多学生放任自己、虚度光阴,还有许多学生始终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当他们被第一次补考通知唤醒时,当他们收到第一封来自应聘企业的婉拒信时,这些学生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前途是那么渺茫,一切努力似乎都为时已晚……
这“第四封信”是写给那些希望早些从懵懂中清醒过来的大学生,那些从未贪睡并希望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的大学生以及那些即将迈进大学门槛的未来大学生们的。在这封信中,我想对所有同学说:
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只要做好了这七点,大学生临到毕业时的最大收获就绝不会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而应当是“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只要做好了这七点,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的毕业生。
大学:人生的关键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进入大学是你终于放下高考的重担,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这是你离开家庭生活,第一次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这是你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一次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大学四年里,大家应该努力为自己编织生活梦想,明确奋斗方向,奠定事业基础。
大学四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大学四年应这样度过……
自修之道:从举一反三到无师自通
记得我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助教时,曾有位中国学生的家长向我抱怨说:“你们大学里到底在教些什么?我孩子读完了大二计算机系,居然连VisiCalc[1] 都不会用。”
我当时回答道:“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能保证大学里所教的任何一项技术在五年以后仍然管用,我们也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会每一种技术和工具。我们能保证的是,你的孩子将学会思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无论五年以后出现什么样的新技术或新工具,你的孩子都能游刃有余。”
她接着问:“学最新的软件不是教育,那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我回答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
我当时说的这句话来自教育家B. F. Skinner的名言。所谓“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而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我认识的不少在中国读完大学来美国念研究生的朋友。他们认为来美国后,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他们最缺乏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在国内时他们很少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
上中学时,老师会一次又一次重复每一课里的关键内容。但进了大学以后,老师只会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必须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学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微软公司曾做过一个统计:在每一名微软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内容里,只有大约10%是员工在过去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得到的,其他知识都是在加入微软后重新学习的。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一个缺乏自学能力的人是难以在微软这样的现代企业中立足的。
自学能力必须在大学期间开始培养。许多同学总是抱怨老师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学校的课程安排也不合理。我通常会劝这些学生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 大学生不应该只会跟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而应当主动走在老师的前面。例如,大学老师在一个课时里通常要涵盖课本中几十页的信息内容,仅仅通过课堂听讲是无法把所有知识学通、学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就把课本中的相关问题琢磨清楚,然后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解弥补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之处。
中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多地是追求“记住”知识,而大学生就应当要求自己“理解”知识并善于提出问题。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论或方法的来龙去脉,大家就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其他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甚至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
事实上,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观察角度。在学习知识或解决问题时,不要总是死守一种思维模式,不要让自己成为课本或经验的奴隶。只有在学习中敢于创新,善于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学生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
《礼记·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就是说,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里的人才资源,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方法。如果遇到好的老师,你可以主动向他们请教,或者请他们推荐一些课外的参考读物。除了资深的教授以外,大学中的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乃至自己的同班同学都是最好的知识来源和学习伙伴。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尽相同,只有互帮互学,大家才能共同进步。
有些同学曾告诉我说,他们很羡慕我在读书时能有一位获得过图灵奖的大师传道授业。其实,虽然我非常推崇我的老师,但他在大学期间并没有教给我多少专业知识。他只是给我指明了大方向,让我分享他的经验,给我提供研究的资源,并教我做人的方法。他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指导我学习具体的专业知识。我在大学期间积累的专业知识都是通过自学获得的。刚入门时,我曾多次红着脸向我的师兄请教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开会讨论时我曾问过不少肤浅的问题,课余时间我还主动与同学探讨、切磋。“三人行必有我师”,大学生的周围到处是良师益友。只要珍惜这些难得的机会,大胆发问,经常切磋,我们就能学到最有用的知识和方法。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为适应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的深造做准备。首先,除了学习老师规定的课程以外,大学生一定要学会查找书籍和文献,以便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例如,当我们在一门课上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就应当积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这个课题的来龙去脉和目前的研究动态。熟练和充分地使用图书馆资源,这是大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大学生的必备技能之一。读书时,应尽量多读一些英文原版教材。有些原版教材写得深入浅出,附有大量实例,比中文教材还适于自学。其次,在书本之外,互联网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大学生们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各类信息。“开复学生网”开通半年以来,我发现很多同学其实并没有很好地掌握互联网的搜索技巧,有时他们提出的问题只要在搜索引擎中简单检索一下,就能轻易找到答案。还有些同学很容易相信网上的谣言,而不会利用搜索引擎自己查考、求证。除了搜索引擎以外,网上还有许多网站和社区也是很好的学习园地。
自学时,不要因为达到了学校的要求就沾沾自喜,也不要认为自己在大学里功课好就足够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才已经变成了一个国际化的概念。当你对自己的成绩感到满意时,我建议你开始自学一些国际一流大学的课程。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开放式课程已经在网上无偿发布出来,大家不妨去看看MIT的网上课程,做做MIT的网上试题。当你可以自如地掌握MIT课程时,你就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对国际化的挑战了。
总之,善于举一反三,学会无师自通,这是大学四年中你可以送给自己的最好的礼物。
基础知识:数学、英语、计算机、互联网
我曾经说过,中国学生的一大优势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如数学、物理等。但是,最近几年,同学们在目睹了很多速成的例子(如丁磊、陈天桥等)之后,也迫切希望能驶上成功的快车道。这渐渐形成了一种追求速成的浮躁风气。有许多大学生梦想在毕业后就立即能做“经理”、“老板”,还有许多大学生入学时直接选择了“管理”专业,因为他们认为从这样的专业毕业后马上就可以成为企业的管理者。可不少学生进入了管理专业后,才发现自己对本专业的学习毫无兴趣。其实,管理专业和其他专业一样,都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地方,没有哪个专业可以保证学生在毕业时就能走上领导岗位。无论同学们所学的是哪个专业,大学毕业才是个人事业的真正开始。想做企业领导或想做管理工作的同学也必须从基层做起,必须首先在人品方面学会做人,在学业方面打好基础。
如果说大学是一个学习和进步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的地基就是大学里的基础课程。在大学期间,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其中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如商学院的财务、经济等课程)。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应用领域里很多看似高深的技术在几年后就会被新的技术或工具取代。只有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才可以受用终身。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打下好的基础,大学生们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最后,在许多的中国大学里,教授对基础课程也比对最新技术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
数学是理工科学生必备的基础。很多学生在高中时认为数学是最难学的,到了大学里,一旦发现本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不高,就会彻底放松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他们看不出数学知识有什么现实的应用或就业前景。但大家不要忘记,绝大多数理工科专业的知识体系都建立在数学的基石之上。例如,要想学好计算机工程专业,那至少要把离散数学(包括集合论、图论、数理逻辑等)、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和数学分析学好;要想进一步攻读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可能还需要更高的数学素养。同时,数学也是人类几千年积累的智慧结晶,学习数学知识可以培养和训练人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几何的学习,我们可以学会用演绎、推理来求证和思考的方法;通过学习概率统计,我们可以知道该如何避免钻进思维的死胡同,该如何让自己面前的机会最大化。所以,大家一定要用心把数学学好,不能敷衍了事。学习数学也不能仅仅局限于选修多门数学课程,而是要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数学,要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认知和思考的方法。
二十一世纪里最重要的沟通工具就是英语。有些同学在大学里只为了考过四级、六级而学习英语,有的同学仅仅把英语当作一种求职必备的技能来学习,甚至还有人认为学习和使用英语等于崇洋媚外。其实,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掌握一种重要的学习和沟通工具。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世界上最全面的新闻内容,最先进的思想和最高深的技术,以及大多数知识分子间的交流都将用英语进行。因此,除非你甘心做一个与国际脱节的人,英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在软件行业里,不但编程语言是以英语为基础设计出来的,最重要的教材、论文、参考资料、用户手册等资源也大多是用英语写就的。学英语绝不等于崇洋媚外。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中国需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科学技术,学好英语才是真正的爱国。
很多中国留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不错,也高分考过四级、六级、托福,但是留学美国后上课时却很难听懂课程内容,和外国同学交流时就更加困难。我们该如何学好英语呢?既然英语是最重要的沟通工具,那么,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尽量与实践结合起来,不能只“学”不“用”,更不能只靠背诵的方式学习英语。读书时,大家尽量阅读原版的专业教材(如果英语不够好,可以先从中英对照的教材看起),并适当地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论文,这可以同时提高英语和相关专业的知识水平。其次,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最好方法是直接与那些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对话。现在有很多在中国学习和工作的外国人,他们中的不少人为了学中文,很愿意与中国学生对话、交流,这是很好的学习机会。此外,大家不要把学英语当作一件苦差事,完全可以用有趣的方法学习英语。例如,可以多看一些名人的对话或演讲,多看一些小说、戏剧甚至漫画。初学者可以找英文原版的教学节目和录像来学习,有一定基础的则应该看英文电视或电影。看一部英文电影时,最好先在有字幕的时候看一遍,同时查考生词、熟悉句式,然后在不加字幕的情况下再看一遍,仅靠耳朵去听。听英文广播也是很好的练习英文听力的方法,大家每天最好能抽出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收听广播并尽量理解其中的内容,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录下来反复收听。在互联网上也有许多互动式的英语学习网站,大家可以在网站上用游戏、自我测试、双语阅读等方式提升英语水平。总之,勇于实践、持之以恒是学习英语的必由之路。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大学生在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也已成为他们进入社会的必备基础之一。虽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需要懂得计算机原理和编程知识,但所有大学生都应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办公软件和搜索引擎,都应能熟练地在网上浏览信息和查找专业知识。在二十一世纪里,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就像使用纸和笔一样是人人必备的基本功。不学好计算机,你就无法快捷全面地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或信息。
最后,每个特定的专业也有它自己的基础课程。以计算机专业为例,许多大学生只热衷于学习最新的语言、技术、平台、标准和工具,因为很多公司在招聘时都会要求这些方面的基础或经验。这些新技术虽然应该学习,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更为重要,因为语言和平台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只要学好基础课程(如数据结构、算法、编译原理、计算机原理、数据库原理等)就可以万变不离其宗。有位同学生动地把这些基础课程比拟为计算机专业的内功,而把新的语言、技术、平台、标准和工具比拟为外功。那些只懂得追求时髦的学生最终只知道些招式的皮毛,而没有内功的积累,他们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高手的。
虽然我一向鼓励大家追寻自己的兴趣,但在这里仍需强调,生活中有些事情即便不感兴趣也是必须要做的。例如,打好基础,学好数学、英语和计算机的使用就是这一类必须做的事情。如果你对数学、英语和计算机有兴趣,那你是幸运儿,可以享受学习的乐趣;但就算你没有兴趣,你也必须把这些基础打好。打基础是苦功夫,不愿吃苦是不能修得正果的。
实践贯通:“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上高中时,许多学生会向老师提出“为什么?有什么用?”的问题,通常,老师给出的答案都是“不准问”。进入大学后,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不准不问”。在大学里,同学们应该懂得每一个学科的知识、理论、方法与具体的实践、应用如何结合起来,尤其是工科的学生更是如此。
有一句关于实践的谚语是这样说的:“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无论学习何种专业、何种课程,如果能在学习中努力实践,做到融会贯通,我们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体系,可以牢牢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因此,我建议同学们多选些与实践相关的专业课。实践时,最好是几个同学合作,这样,既可经过实践理解专业知识,也可以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如果有机会在老师手下做些实际的项目,或者走出校门打工,只要不影响课业,这些做法都是值得鼓励的。外出打工或做项目时,不要只看重薪酬待遇(除非生活上确实有困难),有时候,即便待遇不满意,但有许多培训和实践的机会,我们也值得一试。
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实践经验对于软件开发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微软公司希望应聘程序员的大学毕业生最好有十万行的编程经验。理由很简单:实践性的技术要在实践中提高。计算机归根结底是一门实践的学问,不动手是永远也学不会的。因此,最重要的不是在笔试中考高分,而是实践能力。但是,在与中国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很惊讶地发现,中国某些学校计算机系的学生到了大三还不会编程。这些大学里的教学方法和课程的确需要更新。如果你不巧是在这样的学校中就读,那你就应该从打工、自学或上网的过程中寻求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在网上可以找到许多实践项目,例如,有一批爱好编程的学生建立了一个讨论软件技术的网站(www.diyinside.com),在其中共享他们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并成功举办了很多次活动(如在各大高校举办校园技术教育会议),还出版了帮助学生提高技术、解答疑难方面的图书,该网站有多位成员获得了“微软最有价值的专家”的称号。
培养兴趣:开拓视野,立定志向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在“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中曾深入论述了快乐和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如果你对某个领域充满激情,你就有可能在该领域中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甚至为它而废寝忘食。这时候,你已经不是为了成功而学习,而是为了“享受”而学习了。在“第三封信”中,我也曾谈到我自己是如何在大学期间放弃了我不感兴趣的法律专业而进入我所热爱的计算机专业学习的。
有些同学问我,如何像我一样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呢?我觉得,首先要客观地评估和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不要把社会、家人或朋友认可和看重的事当作自己的爱好;不要以为有趣的事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而是要亲身体验它并用自己的头脑做出判断;不要以为有兴趣的事情就可以成为自己的职业,例如,喜欢玩网络游戏并不代表你会喜欢或有能力开发网络游戏;不要以为有兴趣就意味着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不过,你可以尽量寻找天赋和兴趣的最佳结合点,例如,如果你对数学有天赋但又喜欢计算机专业,那么你完全可以做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
最好的寻找兴趣点的方法是开拓自己的视野,接触众多的领域。唯有接触你才能尝试,唯有尝试你才能找到自己的最爱。而大学正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你接触并尝试众多领域的独一无二的场所。因此,大学生应当更好地把握在校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通过使用图书馆资源、旁听课程、搜索网络、听讲座、打工、参加社团活动、与朋友交流、使用电子邮件和电子论坛等不同方式接触更多的领域、更多的工作类型和更多的专家学者。当年,如果我只是乖乖地到法律系上课,而不去尝试旁听计算机系的课程,我就不会去计算机中心打工,也不去找计算机系的助教切磋,就更不会发现自己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通过开拓视野和接触尝试,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这时就可以去尝试转系的可能性、尝试课外学习、选修或旁听相关课程;你也可以去找一些打工或假期实习的机会,进一步理解相关行业的工作性质;或者,努力去考自己感兴趣专业的研究生,重新进行一次专业选择。其实,本科读什么专业并不能完全决定毕业后的工作方向,正如我所强调的那样,大学期间的学习过程培养的是你的学习能力,只要具备了这种能力,即使从事的是全新的工作,你也能在边做边学的过程中获取足够的知识和经验。
除了“选你所爱”,大家也不妨试试“爱你所选”。有些同学后悔自己在入学时选错了专业,以至于对所学的专业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力;有些同学则因为追寻兴趣而“走火入魔”,毕业后才发现荒废了本专业的课程;另一些同学因为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或对本专业抱有偏见,就以兴趣为借口,不愿意面对自己的专业。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在大学中,转系可能并不容易,所以,大家首先应尽力试着把本专业读好,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对本专业的兴趣。此外,一个专业里可能有很多不同的领域,也许你对专业里的某一个领域会有兴趣。现在,有很多专业发展了交叉学科,两个专业的结合往往是新的增长点。因此,只要多接触、多尝试,你也许就会碰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数字笔”的发明人王坚博士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负责用户界面的研究,可是谁又能想到他从本科到博士所学的都是心理学专业,而用户界面又正是计算机和心理学专业的最佳结合点。另一方面,就算你毕业后要从事其他的行业,你依然可以把自己的专业读好,这同样能成为你在新行业中的优势。例如,有一位同学不喜欢读工科,想毕业后进入服务业发展,我就建议他先把工科读好,将来可以在服务业中以精通技术作为自己的特长。
人生的路很长,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兴趣爱好。在追寻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寻自己终身不变的志向。有一本书的作者曾访问了几百个成功者,问他们有哪件事是他们今天已经懂得,但在年轻时却留下了遗憾的事情。在受访者的回答中,最多的一种是:“希望在年轻时就有前辈告诉我、鼓励我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和志向。”相比之下,兴趣固然关键,但志向更为重要。例如,我的志向是“使影响力最大化”,多年以来,我有许多兴趣爱好,如语音识别、对弈软件、多媒体、研究到开发的转换、管理学、满足用户的需求、演讲和写作、帮助中国学生等等,兴趣可以改变,但我的志向是始终不渝的。因此,大家不必把某种兴趣当作自己最后的目标,也不必把任何一种兴趣的发展道路完全切断,在志向的指引下,不同的兴趣完全可以平行发展,实在必要时再做出最佳的抉择。志向就像罗盘,兴趣就像风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可以让你驶向理想的港湾。
积极主动:果断负责,创造机遇
创立“开复学生网”时,我的初衷是“帮助学生帮助自己”。但让我很惊讶的是,更多的学生希望我直接帮他们做出决定,甚至仅在简短的几句自我介绍后就直接对我说:“只有你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做”。难道一个陌生人会比你更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吗?我慢慢认识到,这种被动的思维方式是从小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被动的人总是习惯性地认为他们现在的境况是他人和环境造成的,如果别人不指点,环境不改变,自己就只有消极地生活下去。持有这种态度的人,事业还没有开始,自己就已经被击败,我从来没见过这样消极的人可以取得持续的成功。
从大学的第一天开始,你就必须从被动转向主动,你必须成为自己未来的主人,你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的学业和将来的事业,理由很简单:因为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让大学生活对自己有价值”是你的责任。许多同学到了大四才开始做人生和职业规划,而一个主动的学生应该从进入大学时就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
积极主动的第一步是要有积极的态度。大家可以用我在“第三封信”里推荐的方法,积极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追寻兴趣并尝试新的知识和领域。纳粹德国某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维克托·弗兰克尔曾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积极主动的第二步是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勇敢面对人生。不要把不确定的或困难的事情一味搁置起来。比如说,有些同学认为英语重要,但学校不考试就不学英语;或者,有些同学觉得自己需要参加社团磨练人际关系,但是因为害羞就不积极报名。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不去解决也是一种解决,不做决定也是一个决定,这样的解决和决定将使你面前的机会丧失殆尽。对于这种消极、胆怯的作风,你终有一天会付出代价的。
积极主动的第三步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事事用心,事事尽力,不要等机遇上门;要把握住机遇,创造机遇。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在大三时被分配到青海做铸造工人。但他不像其他同学那样放弃学习,整天打扑克、喝酒。他依然终日钻研数理化和英语。六年后,中国科学院要在青海做一个重要的项目,这时朱校长就脱颖而出,开始了他辉煌的事业。很多人可能说他运气好,被分配到缺乏人才的青海,才有这机会。但是,如果他没有努力学?
⑺ 请问哪儿有图灵奖获得者的演讲集,我要1986的那次演讲稿
我有 但我不告诉你
⑻ 求一份演讲稿
开复老师:
就要毕业了。
回头看自己所谓的大学生活,
我想哭,不是因为离别,而是因为什么都没学到。
我不知,简历该怎么写,若是以往我会让它空白。
最大的收获也许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
这封来信道出了不少大三、大四学生的心声。大学期间,有许多学生放任自己、虚度光阴,还有许多学生始终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当他们被第一次补考通知唤醒时,当他们收到第一封来自应聘企业的婉拒信时,这些学生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前途是那么渺茫,一切努力似乎都为时已晚……
这“第四封信”是写给那些希望早些从懵懂中清醒过来的大学生,那些从未贪睡并希望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的大学生以及那些即将迈进大学门槛的未来大学生们的。在这封信中,我想对所有同学说:
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只要做好了这七点,大学生临到毕业时的最大收获就绝不会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而应当是“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只要做好了这七点,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的毕业生。
大学:人生的关键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进入大学是你终于放下高考的重担,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这是你离开家庭生活,第一次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这是你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一次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大学四年里,大家应该努力为自己编织生活梦想,明确奋斗方向,奠定事业基础。
大学四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大学四年应这样度过……
自修之道:从举一反三到无师自通
记得我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助教时,曾有位中国学生的家长向我抱怨说:“你们大学里到底在教些什么?我孩子读完了大二计算机系,居然连VisiCalc[1] 都不会用。”
我当时回答道:“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能保证大学里所教的任何一项技术在五年以后仍然管用,我们也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会每一种技术和工具。我们能保证的是,你的孩子将学会思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无论五年以后出现什么样的新技术或新工具,你的孩子都能游刃有余。”
她接着问:“学最新的软件不是教育,那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我回答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
我当时说的这句话来自教育家B. F. Skinner的名言。所谓“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而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我认识的不少在中国读完大学来美国念研究生的朋友。他们认为来美国后,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他们最缺乏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在国内时他们很少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
上中学时,老师会一次又一次重复每一课里的关键内容。但进了大学以后,老师只会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必须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学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微软公司曾做过一个统计:在每一名微软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内容里,只有大约10%是员工在过去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得到的,其他知识都是在加入微软后重新学习的。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一个缺乏自学能力的人是难以在微软这样的现代企业中立足的。
自学能力必须在大学期间开始培养。许多同学总是抱怨老师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学校的课程安排也不合理。我通常会劝这些学生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 大学生不应该只会跟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而应当主动走在老师的前面。例如,大学老师在一个课时里通常要涵盖课本中几十页的信息内容,仅仅通过课堂听讲是无法把所有知识学通、学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就把课本中的相关问题琢磨清楚,然后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解弥补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之处。
中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多地是追求“记住”知识,而大学生就应当要求自己“理解”知识并善于提出问题。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论或方法的来龙去脉,大家就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其他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甚至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
事实上,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观察角度。在学习知识或解决问题时,不要总是死守一种思维模式,不要让自己成为课本或经验的奴隶。只有在学习中敢于创新,善于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学生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
《礼记·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就是说,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里的人才资源,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方法。如果遇到好的老师,你可以主动向他们请教,或者请他们推荐一些课外的参考读物。除了资深的教授以外,大学中的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乃至自己的同班同学都是最好的知识来源和学习伙伴。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尽相同,只有互帮互学,大家才能共同进步。
有些同学曾告诉我说,他们很羡慕我在读书时能有一位获得过图灵奖的大师传道授业。其实,虽然我非常推崇我的老师,但他在大学期间并没有教给我多少专业知识。他只是给我指明了大方向,让我分享他的经验,给我提供研究的资源,并教我做人的方法。他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指导我学习具体的专业知识。我在大学期间积累的专业知识都是通过自学获得的。刚入门时,我曾多次红着脸向我的师兄请教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开会讨论时我曾问过不少肤浅的问题,课余时间我还主动与同学探讨、切磋。“三人行必有我师”,大学生的周围到处是良师益友。只要珍惜这些难得的机会,大胆发问,经常切磋,我们就能学到最有用的知识和方法。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为适应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的深造做准备。首先,除了学习老师规定的课程以外,大学生一定要学会查找书籍和文献,以便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例如,当我们在一门课上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就应当积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这个课题的来龙去脉和目前的研究动态。熟练和充分地使用图书馆资源,这是大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大学生的必备技能之一。读书时,应尽量多读一些英文原版教材。有些原版教材写得深入浅出,附有大量实例,比中文教材还适于自学。其次,在书本之外,互联网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大学生们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各类信息。“开复学生网”开通半年以来,我发现很多同学其实并没有很好地掌握互联网的搜索技巧,有时他们提出的问题只要在搜索引擎中简单检索一下,就能轻易找到答案。还有些同学很容易相信网上的谣言,而不会利用搜索引擎自己查考、求证。除了搜索引擎以外,网上还有许多网站和社区也是很好的学习园地。
自学时,不要因为达到了学校的要求就沾沾自喜,也不要认为自己在大学里功课好就足够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才已经变成了一个国际化的概念。当你对自己的成绩感到满意时,我建议你开始自学一些国际一流大学的课程。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开放式课程已经在网上无偿发布出来,大家不妨去看看MIT的网上课程,做做MIT的网上试题。当你可以自如地掌握MIT课程时,你就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对国际化的挑战了。
总之,善于举一反三,学会无师自通,这是大学四年中你可以送给自己的最好的礼物。
基础知识:数学、英语、计算机、互联网
我曾经说过,中国学生的一大优势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如数学、物理等。但是,最近几年,同学们在目睹了很多速成的例子(如丁磊、陈天桥等)之后,也迫切希望能驶上成功的快车道。这渐渐形成了一种追求速成的浮躁风气。有许多大学生梦想在毕业后就立即能做“经理”、“老板”,还有许多大学生入学时直接选择了“管理”专业,因为他们认为从这样的专业毕业后马上就可以成为企业的管理者。可不少学生进入了管理专业后,才发现自己对本专业的学习毫无兴趣。其实,管理专业和其他专业一样,都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地方,没有哪个专业可以保证学生在毕业时就能走上领导岗位。无论同学们所学的是哪个专业,大学毕业才是个人事业的真正开始。想做企业领导或想做管理工作的同学也必须从基层做起,必须首先在人品方面学会做人,在学业方面打好基础。
如果说大学是一个学习和进步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的地基就是大学里的基础课程。在大学期间,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其中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如商学院的财务、经济等课程)。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应用领域里很多看似高深的技术在几年后就会被新的技术或工具取代。只有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才可以受用终身。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打下好的基础,大学生们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最后,在许多的中国大学里,教授对基础课程也比对最新技术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
数学是理工科学生必备的基础。很多学生在高中时认为数学是最难学的,到了大学里,一旦发现本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不高,就会彻底放松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他们看不出数学知识有什么现实的应用或就业前景。但大家不要忘记,绝大多数理工科专业的知识体系都建立在数学的基石之上。例如,要想学好计算机工程专业,那至少要把离散数学(包括集合论、图论、数理逻辑等)、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和数学分析学好;要想进一步攻读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可能还需要更高的数学素养。同时,数学也是人类几千年积累的智慧结晶,学习数学知识可以培养和训练人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几何的学习,我们可以学会用演绎、推理来求证和思考的方法;通过学习概率统计,我们可以知道该如何避免钻进思维的死胡同,该如何让自己面前的机会最大化。所以,大家一定要用心把数学学好,不能敷衍了事。学习数学也不能仅仅局限于选修多门数学课程,而是要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数学,要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认知和思考的方法。
二十一世纪里最重要的沟通工具就是英语。有些同学在大学里只为了考过四级、六级而学习英语,有的同学仅仅把英语当作一种求职必备的技能来学习,甚至还有人认为学习和使用英语等于崇洋媚外。其实,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掌握一种重要的学习和沟通工具。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世界上最全面的新闻内容,最先进的思想和最高深的技术,以及大多数知识分子间的交流都将用英语进行。因此,除非你甘心做一个与国际脱节的人,英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在软件行业里,不但编程语言是以英语为基础设计出来的,最重要的教材、论文、参考资料、用户手册等资源也大多是用英语写就的。学英语绝不等于崇洋媚外。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中国需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科学技术,学好英语才是真正的爱国。
很多中国留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不错,也高分考过四级、六级、托福,但是留学美国后上课时却很难听懂课程内容,和外国同学交流时就更加困难。我们该如何学好英语呢?既然英语是最重要的沟通工具,那么,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尽量与实践结合起来,不能只“学”不“用”,更不能只靠背诵的方式学习英语。读书时,大家尽量阅读原版的专业教材(如果英语不够好,可以先从中英对照的教材看起),并适当地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论文,这可以同时提高英语和相关专业的知识水平。其次,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最好方法是直接与那些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对话。现在有很多在中国学习和工作的外国人,他们中的不少人为了学中文,很愿意与中国学生对话、交流,这是很好的学习机会。此外,大家不要把学英语当作一件苦差事,完全可以用有趣的方法学习英语。例如,可以多看一些名人的对话或演讲,多看一些小说、戏剧甚至漫画。初学者可以找英文原版的教学节目和录像来学习,有一定基础的则应该看英文电视或电影。看一部英文电影时,最好先在有字幕的时候看一遍,同时查考生词、熟悉句式,然后在不加字幕的情况下再看一遍,仅靠耳朵去听。听英文广播也是很好的练习英文听力的方法,大家每天最好能抽出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收听广播并尽量理解其中的内容,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录下来反复收听。在互联网上也有许多互动式的英语学习网站,大家可以在网站上用游戏、自我测试、双语阅读等方式提升英语水平。总之,勇于实践、持之以恒是学习英语的必由之路。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大学生在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也已成为他们进入社会的必备基础之一。虽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需要懂得计算机原理和编程知识,但所有大学生都应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办公软件和搜索引擎,都应能熟练地在网上浏览信息和查找专业知识。在二十一世纪里,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就像使用纸和笔一样是人人必备的基本功。不学好计算机,你就无法快捷全面地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或信息。
最后,每个特定的专业也有它自己的基础课程。以计算机专业为例,许多大学生只热衷于学习最新的语言、技术、平台、标准和工具,因为很多公司在招聘时都会要求这些方面的基础或经验。这些新技术虽然应该学习,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更为重要,因为语言和平台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只要学好基础课程(如数据结构、算法、编译原理、计算机原理、数据库原理等)就可以万变不离其宗。有位同学生动地把这些基础课程比拟为计算机专业的内功,而把新的语言、技术、平台、标准和工具比拟为外功。那些只懂得追求时髦的学生最终只知道些招式的皮毛,而没有内功的积累,他们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高手的。
虽然我一向鼓励大家追寻自己的兴趣,但在这里仍需强调,生活中有些事情即便不感兴趣也是必须要做的。例如,打好基础,学好数学、英语和计算机的使用就是这一类必须做的事情。如果你对数学、英语和计算机有兴趣,那你是幸运儿,可以享受学习的乐趣;但就算你没有兴趣,你也必须把这些基础打好。打基础是苦功夫,不愿吃苦是不能修得正果的。
实践贯通:“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上高中时,许多学生会向老师提出“为什么?有什么用?”的问题,通常,老师给出的答案都是“不准问”。进入大学后,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不准不问”。在大学里,同学们应该懂得每一个学科的知识、理论、方法与具体的实践、应用如何结合起来,尤其是工科的学生更是如此。
有一句关于实践的谚语是这样说的:“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无论学习何种专业、何种课程,如果能在学习中努力实践,做到融会贯通,我们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体系,可以牢牢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因此,我建议同学们多选些与实践相关的专业课。实践时,最好是几个同学合作,这样,既可经过实践理解专业知识,也可以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如果有机会在老师手下做些实际的项目,或者走出校门打工,只要不影响课业,这些做法都是值得鼓励的。外出打工或做项目时,不要只看重薪酬待遇(除非生活上确实有困难),有时候,即便待遇不满意,但有许多培训和实践的机会,我们也值得一试。
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实践经验对于软件开发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微软公司希望应聘程序员的大学毕业生最好有十万行的编程经验。理由很简单:实践性的技术要在实践中提高。计算机归根结底是一门实践的学问,不动手是永远也学不会的。因此,最重要的不是在笔试中考高分,而是实践能力。但是,在与中国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很惊讶地发现,中国某些学校计算机系的学生到了大三还不会编程。这些大学里的教学方法和课程的确需要更新。如果你不巧是在这样的学校中就读,那你就应该从打工、自学或上网的过程中寻求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在网上可以找到许多实践项目,例如,有一批爱好编程的学生建立了一个讨论软件技术的网站(www.diyinside.com),在其中共享他们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并成功举办了很多次活动(如在各大高校举办校园技术教育会议),还出版了帮助学生提高技术、解答疑难方面的图书,该网站有多位成员获得了“微软最有价值的专家”的称号。
培养兴趣:开拓视野,立定志向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在“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中曾深入论述了快乐和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如果你对某个领域充满激情,你就有可能在该领域中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甚至为它而废寝忘食。这时候,你已经不是为了成功而学习,而是为了“享受”而学习了。在“第三封信”中,我也曾谈到我自己是如何在大学期间放弃了我不感兴趣的法律专业而进入我所热爱的计算机专业学习的。
有些同学问我,如何像我一样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呢?我觉得,首先要客观地评估和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不要把社会、家人或朋友认可和看重的事当作自己的爱好;不要以为有趣的事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而是要亲身体验它并用自己的头脑做出判断;不要以为有兴趣的事情就可以成为自己的职业,例如,喜欢玩网络游戏并不代表你会喜欢或有能力开发网络游戏;不要以为有兴趣就意味着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不过,你可以尽量寻找天赋和兴趣的最佳结合点,例如,如果你对数学有天赋但又喜欢计算机专业,那么你完全可以做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
最好的寻找兴趣点的方法是开拓自己的视野,接触众多的领域。唯有接触你才能尝试,唯有尝试你才能找到自己的最爱。而大学正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你接触并尝试众多领域的独一无二的场所。因此,大学生应当更好地把握在校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通过使用图书馆资源、旁听课程、搜索网络、听讲座、打工、参加社团活动、与朋友交流、使用电子邮件和电子论坛等不同方式接触更多的领域、更多的工作类型和更多的专家学者。当年,如果我只是乖乖地到法律系上课,而不去尝试旁听计算机系的课程,我就不会去计算机中心打工,也不去找计算机系的助教切磋,就更不会发现自己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通过开拓视野和接触尝试,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这时就可以去尝试转系的可能性、尝试课外学习、选修或旁听相关课程;你也可以去找一些打工或假期实习的机会,进一步理解相关行业的工作性质;或者,努力去考自己感兴趣专业的研究生,重新进行一次专业选择。其实,本科读什么专业并不能完全决定毕业后的工作方向,正如我所强调的那样,大学期间的学习过程培养的是你的学习能力,只要具备了这种能力,即使从事的是全新的工作,你也能在边做边学的过程中获取足够的知识和经验。
除了“选你所爱”,大家也不妨试试“爱你所选”。有些同学后悔自己在入学时选错了专业,以至于对所学的专业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力;有些同学则因为追寻兴趣而“走火入魔”,毕业后才发现荒废了本专业的课程;另一些同学因为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或对本专业抱有偏见,就以兴趣为借口,不愿意面对自己的专业。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在大学中,转系可能并不容易,所以,大家首先应尽力试着把本专业读好,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对本专业的兴趣。此外,一个专业里可能有很多不同的领域,也许你对专业里的某一个领域会有兴趣。现在,有很多专业发展了交叉学科,两个专业的结合往往是新的增长点。因此,只要多接触、多尝试,你也许就会碰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数字笔”的发明人王坚博士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负责用户界面的研究,可是谁又能想到他从本科到博士所学的都是心理学专业,而用户界面又正是计算机和心理学专业的最佳结合点。另一方面,就算你毕业后要从事其他的行业,你依然可以把自己的专业读好,这同样能成为你在新行业中的优势。例如,有一位同学不喜欢读工科,想毕业后进入服务业发展,我就建议他先把工科读好,将来可以在服务业中以精通技术作为自己的特长。
人生的路很长,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兴趣爱好。在追寻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寻自己终身不变的志向。有一本书的作者曾访问了几百个成功者,问他们有哪件事是他们今天已经懂得,但在年轻时却留下了遗憾的事情。在受访者的回答中,最多的一种是:“希望在年轻时就有前辈告诉我、鼓励我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和志向。”相比之下,兴趣固然关键,但志向更为重要。例如,我的志向是“使影响力最大化”,多年以来,我有许多兴趣爱好,如语音识别、对弈软件、多媒体、研究到开发的转换、管理学、满足用户的需求、演讲和写作、帮助中国学生等等,兴趣可以改变,但我的志向是始终不渝的。因此,大家不必把某种兴趣当作自己最后的目标,也不必把任何一种兴趣的发展道路完全切断,在志向的指引下,不同的兴趣完全可以平行发展,实在必要时再做出最佳的抉择。志向就像罗盘,兴趣就像风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可以让你驶向理想的港湾。
积极主动:果断负责,创造机遇
创立“开复学生网”时,我的初衷是“帮助学生帮助自己”。但让我很惊讶的是,更多的学生希望我直接帮他们做出决定,甚至仅在简短的几句自我介绍后就直接对我说:“只有你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做”。难道一个陌生人会比你更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吗?我慢慢认识到,这种被动的思维方式是从小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被动的人总是习惯性地认为他们现在的境况是他人和环境造成的,如果别人不指点,环境不改变,自己就只有消极地生活下去。持有这种态度的人,事业还没有开始,自己就已经被击败,我从来没见过这样消极的人可以取得持续的成功。
从大学的第一天开始,你就必须从被动转向主动,你必须成为自己未来的主人,你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的学业和将来的事业,理由很简单:因为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让大学生活对自己有价值”是你的责任。许多同学到了大四才开始做人生和职业规划,而一个主动的学生应该从进入大学时就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
积极主动的第一步是要有积极的态度。大家可以用我在“第三封信”里推荐的方法,积极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追寻兴趣并尝试新的知识和领域。纳粹德国某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维克托·弗兰克尔曾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积极主动的第二步是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勇敢面对人生。不要把不确定的或困难的事情一味搁置起来。比如说,有些同学认为英语重要,但学校不考试就不学英语;或者,有些同学觉得自己需要参加社团磨练人际关系,但是因为害羞就不积极报名。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不去解决也是一种解决,不做决定也是一个决定,这样的解决和决定将使你面前的机会丧失殆尽。对于这种消极、胆怯的作风,你终有一天会付出代价的。
积极主动的第三步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事事用心,事事尽力,不要等机遇上门;要把握住机遇,创造机遇。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在大三时被分配到青海做铸造工人。但他不像其他同学那样放弃学习,整天打扑克、喝酒。他依然终日钻研数理化和英语。六年后,中国科学院要在青海做一个重要的项目,这时朱校长就脱颖而出,开始了他辉煌的事业。很多人可能说他运气好,被分配到缺乏人才的青海,才有这机会。但是,如果他没有努力学?
⑼ 求几篇英语作文
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可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我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玩pp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我的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上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p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p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p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p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pp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ppppp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p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p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都喜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我的英语老师姓何我的英语老师姓何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她身材苗条漂亮她很严格但有时也很和蔼。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因为我们可以从她的课收获很多。此外,我钦佩她总是很友善,因此她总能轻松地在课下和我们交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总喜欢象她求教。何老师的确是相当聪明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