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祝福演讲 » 中西方问候语

中西方问候语

发布时间: 2021-03-02 01:30:38

⑴ 外国有什么独特的问候方式

外国常见的问候方式
德国
握手很正式并伴有几乎感觉不到的鞠躬,除非对主人很了解,其他的接触,例如拥抱和接吻面颊是不提倡的。 在德国送礼,对礼品是否适当、包装是否精美要格外注意,玫瑰是专送情人的,绝不可随便送,德国人喜欢应邀郊游,但主人在出发前需要做好细致周到的安排。
英国
英国人们穿得很正式,最好不要有身体接触。可以拥抱,但不能有其他身体接触。 英国人讲究外表,一般送礼都是送花费不多的东西,如高级巧克力、名酒和鲜花也是英国人收礼的最爱之物。合适的送礼时机应是晚餐后或看完戏之后。对标有公司标记的礼品,英国人普遍不欣赏。公司若送礼,最好以老板和私人名义。

意大利
握手很重要,在业务活动中表示很正式的尊重。
法国
在法国送礼,一般选在重逢时。礼品选择应表示出对法国主人的智慧的赞美。应邀去法国人家用餐时,应送几枝不捆扎的鲜花。
荷兰
在荷兰,人们大多习惯吃生、冷食品。送礼忌送食品,且礼物要用纸制品包好。到荷兰人家做客,切勿对女主人过于殷勤。在男女同上楼梯时,其礼节恰好与大多数国家相反:男士在前,女士在后。
俄罗斯
俄罗斯人送礼和收礼都极有讲究。俄罗斯人忌讳别人送钱,认为送钱是一种对人格的侮辱。但他们很爱外国外国的糖果、烟、酒、服饰都是很好的礼物。如果送花,要送单不送双。在他们看来,双数是不吉利的。
拉美
握手和拥抱很频繁?说话时他们比美国人站得更近。向后站是不礼貌的。 在在拉丁美洲,不能送刀剪,否则被认为是友情的完结。手帕也不能作为礼品?因为它是和眼泪相联系的。拉丁美洲人喜欢美国生产的小型家用产品?比如厨房用具等。在拉美国家?征税很高的物品极受欢迎?最好不送奢侈品。
中亚
印度
印度是一个人口、民族众多的国家。居民分别信仰婆罗门教(即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等。大部分印度人信奉婆罗门教,等级观念极深。印地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此外还有乌尔都语、泰卢固语、孟加拉语等十多种主要语言。
牛在印度是神圣的,称为"圣牛",牛奶更是圣洁之物。一般不用牛皮鞋和牛皮箱。印度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后?女人结婚后改用丈夫的姓。男人通常只称呼姓,不称呼名,女人通常则只称呼名。印度人见面的礼节是双手合十。对妇女不可主动握手。印度人交谈中如同意对方的意见时?将头向左摇动?不同意时则点头。印度人以玫瑰花环献给贵宾?宾主相互问好后将花环套在客人颈上。花环大小视客人的身份而异?献给贵宾的花环很粗大?长度过膝?给一般客人的花环则仅及胸前。 印度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信奉各种宗教?因此习俗也各不相同。印度教徒最忌在同一食盘里取食。素食者甚多?不吃牛奶。一般说来?等级越高?荤食越少?等级较低者才吃荤(羊肉)。印度教徒一般都用右手吃饭?拿食物或敬茶?递取别人东西时也忌用左手。印度人一般不喝酒、喜好喝茶?大部分喝奶茶。他们喝茶的方式是?把茶盛在盘子里?用舌头舔饮。
东亚
朝鲜
朝鲜人见面也行鞠躬礼?互相深深地鞠躬?表示尊敬和谢意。
日本
日本人大多信奉神道(日本固有的宗教)和佛教。佛教徒遵守"过午不食"的教规。 日本人讲话分敬体、简体两种语言。使用时要么都用敬体,要么都用简体,二者不可混淆。但对客人、长者、上司讲话都用敬语?否则便被认为是不尊重对方。

日本在见面时一般都互致问候,脱帽鞠躬,稍微低头,眼睛向下,表示诚恳、可亲。初次见面,互相鞠躬?互换名片,一般不握手。行礼时双手平摊膝前,同时表示问候。没有名片就自我介绍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如是老朋友或比较熟悉?就主动握手?甚至拥抱。若遇女宾?女方主动伸手就可握手?但不要用力或久握。遇到年长者亦然。
日本人十分重视礼节,每日鞠躬无数次,特别是妇女,温柔体贴,极守妇道,对男子很尊重。日本人平时见面最普通的语言是"您早"、"您好"、"再见"、"请休息"、"晚安"、"对不起"、"拜托您了"、"请多关照"、"失陪了"等等。 在日本。"先生"不是随便称呼的。就狭义而言,它是指教育者(教授、讲师、教员、师傅)和医生?就广义而言,则是对年长者、国家与地方领导人及有特殊技术才能的尊称。即使被称为"先生"?也应有受之有愧的表示,否则会给人傲慢的感觉。对于普通的人,一般都不称先生"?只要在其姓名后加上职称或"样"(音Sama)或さん(音Sang)即可?等于我们通常称呼"小张"或"老王"的意思。

独特的问候方式

握手礼、脱帽礼、拥抱礼、亲吻礼
见面基本礼仪
1、握手 通常年长(尊)者先伸手后,另一方及时呼应。来访时、主人先伸手以表示欢迎。告辞时,待客人先伸手后,主人再相握。握手的力度以不握疼对方的手为限度。初次见面时,时间一般控制在3秒钟内。
2、介绍 介绍时应把身份、地位较为低的一方介绍给相对而言身份、地位较为尊贵的一方。介绍时陈述的时间宜短不宜长,内容宜简不宜繁。同时避免给任何一方厚此薄彼的感觉。
3、致意 表示问候之意。通常在各种场合用举手、点头、欠身、脱帽等方式向相识的人打招呼。
现在详细介绍下:握手礼、名片礼、脱帽礼、拥抱礼、亲吻礼等。

名片礼:初次相识,往往要互呈名片。呈名片可在交流前或交流结束、临别之际,可视具体情况而定。递接名片时最好用双手,名片的正面应朝着对方;接过对方的名片后应致谢。一般不要伸手向别人讨名片,必须讨名片时应以请求的口气,如“您方便的话,请给我一张名片,以便日后联系。”

脱帽礼:见面时男士应摘下帽子或举一举帽子,并向对方致意或问好;若与同一人在同一场合前后多次相遇,则不必反复脱帽。进入主人房间时,客人必须脱帽。在庄重、正规的场合应自觉脱帽。

拥抱礼和亲吻礼流行于欧美国家。拥抱礼多用于官方、民间的迎送宾客或祝贺致谢等社交场合。两人相对而立,上身稍稍前倾,各自右臂偏上,左臂偏下,右手环拥对方左肩部位,左手环拥对方右腰部位,彼此头部及上身向右相互拥抱,最后再向左拥抱一次。

亲吻礼:行亲吻礼时,往往伴有一定程度的拥抱,不同关系、不同身份的人,相互亲吻的部位不尽相同。在公共场合和社交场合,关系亲近的女子之间可以吻脸,男子之间是拥肩相抱,男女之间一般是贴面颊;晚辈对尊长是吻额头;男子对尊贵的女宾可以吻手指或手背。在许多国家的迎宾场合,宾主往往以握手、拥抱、左右吻脸、贴面颊的连续动作,表示最真诚的热情和敬意。

⑵ 中西方国家问候语的差异是什么

首先,由于文化交流,这种差异越来越小了。但是,由于习惯的原因,这种差异专还明显存在。西方问候很属直接明白,不因人而异;同一句问候,普适性很强。体现了平等民主自由的文化环境;而东方问候语,会直接因人而异,因为地位职业的不同,表象形式或内容都有很大差别。而且还有意识在放大或强调这种差异。体现了等级,优越感或自卑感。

⑶ 中国人和西方人在问候语上的区别

外国人的问候语是 “ 今天天气怎么样啊?”
中国的问候语是 “吃饭了没有啊”
中国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对吃很有讲究。吃穿住用行、吃喝玩乐、吃都是在前面的,慢慢成为了一种习惯,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⑷ 感知英美人士见面的问候语与中国人间的差异

一、招呼用语的差异与交际

见面或相遇时互致问候、打招呼是人类共有的习惯,只是用词和表达方式不同而已。打招能有效建立和延续人际关系。中国人早上见面时说“你(您)早!”,可英美人说“Good morning”。这两种招呼语看似没什么差别,其实不然。汉语中,中性的抽象的招呼用语很少,张口就讲比较具体的事。“你早”的意思是“你起来得早”“,Goodmorning”表示一种祝福,二者含义不同。此外,英语中的“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Good day”等在汉语中都很难找到对等的词。除了以上几个招呼用语,英美人还说“:Hello!How are you·”“Glad to meetyou”等。而汉语习惯讲的“您去哪·”“上街呀·”“吃了吗·”如果直译成“Where are you going ·”“Have youhad your meal·”英美人很可能误会你要限制他们的自由或你要请他们吃饭呢。因此,不能把中文的招呼用语直接翻译成英文的招呼用语。对非常看重隐私的英美人来说,汉语中的问候语有时因太具体而有干涉隐私之嫌。语言不同,社会文化不同,问候语也会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因此,了解英汉招呼用语的文化差异,是说好英语、促进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称谓用语的差异与交际

交往时人们总以某种语言形式称呼对方,从而形成称谓用语。称谓用语一般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各种语言之间,由于习俗文化的差异,称谓用语也各有不同。首先,英汉姓名有差异。中国人姓前名后,英美人恰好相反。和英美人交际时,要了解什么是名,什么是姓;要了解在英美人的习惯中,熟人之间可以用名直呼对方,却不能用姓做称呼语。中国人向来重视家族关系和长幼次序,英语中的一个Uncle因家族关系不同可译成汉语的伯、叔、舅、姑夫、姨夫等。汉语中兄、弟、姐、妹的称呼泾渭分明,而英语只用Brother和sister。英语中的cousin可指汉语中的堂(表)兄弟姐妹。英汉两种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差异较大,亲属称谓的区别难度也很大。中国人称呼他人时好用亲属称谓,如张叔叔、王阿姨、李奶奶等,而这种称谓在英语中是没有的,英语常用Mr Zhang M,iss Wang等。汉语中常把职务、职业或职称当作称谓语,像王局长、李校长、陈老师、刘医生等。英语中这种称谓语很少,仅用于从事某种专业或处于某种位置的人,如Bishop Gray(格雷主教)、Captain Simmonds(西蒙兹船长)。此外,Doctor、Father、General、Judge、Presi2dent、Prince、Queen等也可这样用,其他均用Mr、Mrs、Miss加姓氏来称呼。对于不知结婚与否的女士则用Ms,不知姓名的情况下用Sir和Madam。有时还可直呼其名,以示平等。要特别注意的是,英语中没有Teacher Wang、Teacher Li一类的称呼语。称谓用语的不同其实是英汉两种语言赖以存在的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中国传统文化重视血缘关系,特别强调等级间的差异,提倡长幼有序;西方国家崇尚的是个人主义,追求独立与平等,并不看重家族辈份、长幼尊卑。这是导游员在与英美国家的人进行交际时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和仔细推敲的。

三、致谢用语的差异与交际

致谢是一种普遍的礼仪规范,只不过在不同的地区或国家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是文化差异使然。中国人致谢时很少直接用谢字,多说“辛苦了”、“累了吧”、“快歇歇”;英美人对凡给予自己帮助的人都要表示感谢,并直截了当地用“Thank you”。而且,因感谢程度不同,“Thank you”还衍生出若干变体,如“Thank you verymuch.” “T hank you very much indeed.”“Thank.”“Many Thanks.”“Ireally don’t know how ot Thankyou enough.” 跨文化交际时要视情况恰如其份地加以表达。有感谢便有答谢。汉语中的答谢词多为“不客气、不用谢”,相当于英语中的You are welcome,Not at all或Don’t mentoin it等。汉语中有时用“没关系、不要紧”等作答谢语,相当于英语中的That’s all right或That’sok.如果把它们直译为It Doesn’t matter或Never mind时,就会引起误解,因为这两句英语是致歉答语而非致谢答语。中国人还经常用“这是我应该做的”来作答谢语,如果把这句话译成This is what I should do或It’s myty,英美国家的人一定会不知所云。

⑸ 中西方在问候时的差异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去上班呀?”“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

可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这种问候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西方人最常用的问候语大多有两类:第一,谈天气。如英国人见面说:“今天天气不错呵!”这是因为英国终年西风带的影响,大西洋吹来的潮温气流使得天气无常,就连天气预报也没准,因此人们最关系天气。

第二,谈近况。但只局限于泛泛而谈,不涉及隐私,可以说:“最近好吗?”初次见面总要说:“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客套话。

(5)中西方问候语扩展阅读:

告别语的差异: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

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一位美国人在和他的中国朋友告别时说:“我会保持联系。”可是这位中国朋友等了一年多也未见只言片语,便抱怨他不讲信用。其实,这句话仅仅是一种告别词语,相当于“再见”,说话人并无他意,更没有作任何许诺。

此外,西方文化中如果客人想告别,通常要提前几分钟将告别的意思暗示或委婉地向主人表达,并征得同意,然后才可以离开。如果突然说“时间不早了”,随即站起来和主人告别,这在西方文化中是被认为不礼貌的。

⑹ 用英语写篇中西方问候方式的不同 作文

Let's master English to make our future much brighter!

让我们掌握英语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 英语狂人张青老师

Crazy Johnny

最近实在是有些忙,忙于教学,忙于业务上的事宜,忙于自学口译。。。。。。每天我的时间都排得满满的,生怕浪费哪怕一丁点时间。刚上完一个网络学生的中级美语课程,这个学生进步非常显著,让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我通常是在上完学生的课之后才吃晚饭,所以有很多朋友经常笑我,工作到已经废寝忘食了,晚餐当夜宵吃。不过幸运地是,即使这样无规律的饮食习惯以及忙碌的生活,我的身体还算过得去,至少肠胃上没有问题。吃过晚餐兼夜宵后,我自学了一个多小时的口译,非常地疲惫。

于是想休息了,利用这个休息时间,来写写博客,好了,不说废话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关于中西方问候方面的差异。

其实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见到朋友或熟人打声招呼、问候一声都是一种常见的礼貌行为。但是中西方由于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问候用语和习惯有时也会大相径庭。

我们中国有着浓厚的饮食习惯,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因此,由于受到这种文化习俗的洗礼,我们很多可爱的同学和老外见面时喜欢问对方:“你吃了吗?”以此来打招呼。其实,如果你按字面意思直译成英文,就是“Have you had your dinner?"来问候西方人,而按照西方的文化习俗,就意味着你是要邀请对方吃饭。往往会弄出不少笑话。

还有,就是我们喜欢询问对方的去向。经常碰到有些朋友一遇到外国友人,上前就问上一句“你去哪儿啊?”其实我们中国人这么问并不是真正想了解对方去哪里,但西方人就会认为你是真的想要知道他或她的去向,往往会以为你是在干涉他们的私事,从而会感到难堪,甚至会感到生气,他们心里会想:“Why do you ask this question?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要是真来这么一句,我想难堪的那些提问的人。

还有一种典型的问候方式,就是看见某人在做什么就说什么。比如说看到朋友在遛狗,就问:“哟,遛狗呢?”这种打招呼的方式在西方人看来很奇怪,很别扭。他们认为这简直是明知故问,在说Bullshit!

实际上,西方人的打招呼用语要简单得多,见面道一声"Hi!""Hello!","How are you doing?"或“Good evening!"就行了。有时他们也以谈论天气的方式和对方打招呼,比如说一句:“It's a nice day,isn't it?"(天气很好,不是吗?)。然后这些问候语在我们中国人听来显得太过生疏,很少听到使用,实际上却是最实用的问候方式。

所以我衷心地希望各位朋友在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的同时,尽量多了解一些西方文化习俗,使得自己在与西方人打交道的时候感到如鱼得水!至少不应该在西方人面前闹笑话,使得自己仪态尽失。当然,我也会在以后的博文里多介绍一些关于西方文化方面的文章,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的我的博客,尤其是关注---英语狂人张青老师畅谈英语文化:

⑺ 怎么用洋葱理论来描述中西方问候语的差异

嗯,中西方问候语的差异,因为他们的习俗生活习俗是不一样,所以他们说话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⑻ 求:中英美之间问候的差异

问候语作为人们日常会话交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各国文化中都具有建立和延续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不论第一次见面还是熟人打招呼,通常要彼此之间打招呼,问候的目的则是保持社会接触。本文从问候称谓、问候内容以及问候句式三个方面比较了英汉问候语的异同,并探讨了导致其差异的原因。

1 英汉问候语的差异
人们见面交谈,一般都会先称谓对方。英汉问候称谓语有着极大的差异。首先,汉语的人称代词比英语要丰富、复杂。例如,汉语中第二人称就有“你”、“您”、“你们”“您们”之分,而英语中只有一个“you”,而且单复数均可用。一般说来“, 您”是用来称谓比自己较高社会身份地位的人的,而地位较高的人称谓比自己地位较低的人为“你”就可以了。“您们”是“您”的复数“, 你们”是“你”的复数。此外,汉语中还有很多用于称谓对方的敬语和称呼自己的谦语。例如,称谓别人用“先生”、“阁下”、“足下”、“君”等,称谓自己用“在下”、“鄙人”、“弟子”等。尽管汉语的代词比英语要丰富的多,但是却远远不如英语的频繁。通过下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差异。
(1) How are you ? 最近怎么样?
(2) How do you do ? 您好!
(3) How is your work ? 工作怎么样?
(4) How is your family ? 家里都好吧?

另外“, 老”是汉语中常用的称谓前缀,用在姓氏前面表示对被称呼人的尊敬。人们在称呼地位较高或者年龄较长的人时,多用“老”,如“刘老”、“张老”、“王老”等。但是在英语称谓中,就不能用old ,因为“老”在西方文化中是“不中用的”意思,所以英美人特别忌讳别人称自己“老”。在称谓时可以直接称呼对方“Mr. ”、“Miss”、“Mrs”、或“Madam”。其次,汉语中,我们经常用“姓氏+ 职业或头衔”来称谓别人,如刘老师、赵经理、张校长、陈工程师等。但是,在英语中,我们不能说“Teacher Mary”、“Manager Black”、“Prin2cipal Brown”、“Engineer Smith”。

汉语中有一套极为复杂的称谓体系。根据血缘关系以及年龄大小, 有着不同的亲属称谓语。例如, 英文中的cousin 在汉语中就有许多对应词: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等等。此外,汉语中还用这些亲属称谓语来称谓与自己没有亲属关系的人或者陌生人,以此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如称谓老人为“爷爷”、“奶奶”,称呼中年人为“伯伯、叔叔、阿姨、大妈、大婶”等。而在英语中,只有称呼亲属时才会使用这些词汇,对于非亲属关系的人一般使用“先生”、“小姐”或“女士”。

⑼ 中英问候语有什么不同,

由于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性格差异和交际差异,中英语言习惯不同,问候方式也不同,有着不同的常用问候话题、称谓、禁忌话题和非语言性问候.中国式的问候较为保守,而西式问候相比更加开放和多样.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