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祝福演讲 » 朱德故事演讲稿

朱德故事演讲稿

发布时间: 2021-02-27 14:17:59

Ⅰ 一篇关于传奇或伟大或奇才等大人物的演讲稿

【满身伤痛的流行之王倒下了】我们还要拯救地球,永远传递爱
Michael Jackson,美国国会宣布的音乐偶像和人道主义者,吉尼斯认证的世界上最成功的艺术家,正如他在接受印度授予的人道主义奖时说:“我坚信衡量一个名人成功的标准不是他拥有多少名利,而是他用名和利为别人做什么事情。”迈克尔是让地球为之疯狂的流行之王,让世界唱起爱的主旋律。他的仁慈、言论、形象连接着整个世界。
美国人权领袖夏普顿说:“奥巴马之所以能当上总统,迈克尔功不可没,他是这个历史进程的重要推手之一。因为他推广了黑人文化,打破了种族隔离。”歌手Q-Tip说:“这是马丁路德金逝世以来最大的损失,因为他是那样深深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那样深深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2009年6月25日迈克尔去世,激起全球人民歇斯底里的悲伤,这样让世界停下脚步的轰动只有“911”事件能比拟。巴黎圣母院成了迈克尔歌迷集中地,CNN成为他的MTV专版。他引发了互联网史上最伟大的奇观,CNN说:“我们从来不知道网络崩溃究竟需要多少人,现在我们发现,一个人就足够,只要这个人是Michael Jackson!”追思会门票网站开放当天就有超过十亿人点击的记录。CNN估算追思会观众超过三十亿,相当于地球一半的人数!

世界怎么能忘记,在1985年数以亿计的非洲人民处于死亡的边缘的时候,迈克尔让七百万人站在一起高唱“我们天下是一家”(We are the World),这是世界人民第一次手拉手!那时候国际政治家们在喋喋不休,“天下一家”唤起了人类对人道主义的需求,非洲人民得到拯救,慈善义演从此横扫世界。
世界怎么能忘记,在那充斥着种族主义、饥荒的冷战年代,迈克尔创造了舒适,把黑人、白人、亚洲人、拉丁人聚集在一起。他的舞蹈片《月球漫步者》不仅引领全球化潮流,还强烈地向人们传达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信息(Man in The Mirror )。人们的偶像,迈克尔呼唤各国团结(Jam),孜孜不倦地推动世界公益事业,创下支持39个慈善机构的吉尼斯纪录。
迈克尔开了世界巡演的先例,让不同语言的人们唱起同一首歌。正因为流行之王the King of Pop带给世界如此多的欢乐与感动,他创造了每场演唱会五千人晕倒、超过一半人哭的不灭神话。他有数不清的奇迹,100万张演唱会门票在短短4小时内售空;无论他去哪个国家参加晚会,整个城市男女都戴起他那标志性的呢子帽,整个颁奖典礼所有观众都一直跺着脚喊着他的名字。
迈克尔一生最大的愿望是想人们意识到,要减少世上卑鄙行为,减少对地球的伤害,人们就必须保护孩子们。“失去童年已经成为全世界的灾难。我们使很多孩子不曾拥有欢乐,不曾得到相应的权利,不曾获得自由,而且还认为一个孩子就该是这样的。大人们不耐烦地想方设法让它尽可能地快些结束,好像童年一个累赘的阶段。我这一代正是废除亲子盟约必要性的见证。 ”
如今,任何一个流行歌手身上都能找到流行之王的影子。迈克尔是流行乐唯一真正的代表人物。天后碧昂丝在2006年世界音乐大奖上说:“如果没有迈克尔杰克逊,我也不可能成为表演者。迈克尔影响了每个歌手的一生。”如果你问,是否有人能延续迈克尔的魅力传奇?我们必须明白,迈克尔只是一个心气旺盛、心中充满爱的孩子。耶稣也是孩子一样的人。只有如此纯洁善良的人,才能拥有如此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那是1993年,洛杉矶发生史上最大的种族骚乱后,人们手牵手表演了被誉为“世界上最动听”的歌曲——Heal The World。“孩子们的笑容圣洁可爱,触发生命最美好的回忆,尤其是因为憎恨、贪婪、偏见所失去的童真。如今世界如此混乱复杂,我们更加需要孩子。拯救地球,就要拯救孩子,目的是拯救纯真。与孩子一起能唤醒最深的智慧,他们的童心闪耀着神圣的光芒。我们必须治愈这个受伤的地球。我为生活在这个星球的所有人谱写了Heal The World,为了努力让世界更和谐。”

迈克尔在生前录音里说:“我是第一个打破僵局的人。我打破了旧模式,我所到之处所有白人女孩在尖叫,苏格兰姑娘、爱尔兰女孩在尖叫,‘我爱你,我一直爱着你!’当然很多白人社会媒体很反感这些,所以他们就编造新闻,说我是怪物、同性恋、漂白皮肤、睡氧气仓——他们编造任何可以引发世人指责我的事情,他们确实尽了最大努力等着我失败。”
“当他出生时,那时的等级制度和种族主义没人能打破,当他离开后,他打破了这些界限,他重新定义了音乐的意义,他改变了阶级,跨越了种族,他很‘棒(Bad)’,他‘闪开(Beat It)’,他就是迈克尔杰克逊!”2009年8年29日,人权领袖在希望公园里激动人心地演说。
那天曼哈顿布鲁克林希望公园里聚集了数万名歌迷,为迈克尔庆祝51岁生日。这儿是1996年迈克尔拍摄《他们不关心我们》MV的地方,这首激动人心的政治歌曲遭到评论界猛烈攻击。他是为了唤醒众多心存愚蠢偏见的人。他在歌词中用“犹太佬”代替“黑鬼”,当年,迈克尔与黑人们愤怒挥拳,唱歌发泄对种族主义的愤恨。
在迈克尔51岁生日那天,天堂的他看到的是相反的事情。纽约市最大的区里,歌迷们冒着雨,一起唱歌、跳舞、大笑、哭泣。这是一个温馨感人的大家庭,这个大家庭按照他教导的原则存在着——这是他曾经设想的天下一家。
26年前,迈克尔专辑《颤栗》走向世界。NBA巨星库珀说:“《颤栗》是80年代社会、情感和文化的起动器,它引领了奥普拉、乔丹、杰西、斯派克等一批黑人名人的出现,如果没有《颤栗》的巨大成功,美国人怎么能选举奥巴马当美国总统?”里根在任时,当美国继续挣扎在种族关系恶化的漩涡中,社会各界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的时候,迈克尔成了世界娱乐业的变革人物,他塑造了我们今天的世界。迈克尔杰克逊,让世界人民一起舞动起来。
“我们就是来改变这个世界的”,迈克尔一生都在做这样的突破。当音乐还有歌词语言障碍时,他的肢体语言,让全世界被他的音乐驯服了。他是神性的,一个伟大的梦想家,他完成了梦想,并且鼓励千千万万的人去坚持和追寻他的梦想。尽管世界对他百般诋毁,他始终以爱回馈。
走上好莱坞星光大道,一群又一群的游客在Michael Jackson的星前,驻足,合影,留连。一个大妈指着Michael的那颗星,大声地对周围路人说:“所有的星星中,就这一颗最重要!”

Ⅱ 我想要关于英雄人物的故事的演讲稿,谁会啊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陈胜(?-前208),字涉,楚国阳城县(今河南登封东南)人。早年为人佣耕。陈胜年轻时就是个有志气的人。他出身雇农,从小就给地主作长工,深受压迫和剥削,心里“怅恨久之”,逐渐产生了反抗压迫、变革现实的思想,曾说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并从小立志要干点大事业出来。 秦朝末年反秦义军的首领之一,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不久后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杨业,本名叫杨重贵,其父杨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混乱的时候,占据麟州,自称刺史,由于时局的动荡,先后归附过后汉、后周。大约是在杨信归附后汉的时候,为了结交当时任河东节度使的刘崇,派少年的杨重贵到太原。后杨信投靠了后周,杨重贵留在了太原。杨信死,以其子杨崇勋(杨业的弟弟)继任刺史,又以麟州归附了北汉刘崇。其后杨崇勋又归附了后周。虽然有这样的反复,但是由于处于五代那个混乱特殊的年代,杨重贵在太原的生活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年少英武的杨重贵很受刘崇的看重,他以杨重贵为养孙,改名为刘继业。刘继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著称,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由于刘继业战功卓著,所向无敌,国人号称无敌。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汉族。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名:马三宝。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

郑成功(1624年-1662年),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郑成功一生,抗清驱荷,以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的业绩载入史册,海峡两岸均立像树碑纪念。有《延平王集》行世。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旧属湘乡县)。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贾德福是高四方面军妇女工兵营里年龄最大的一位。说是最大,其实当时也不过二十七八岁,她是妇女工兵营炊事班班长。由于她对年纪小的战士们特别爱护,日子久了,大家不知不觉中就把她的辈分抬上去了,都喊她“贾老婆”。
做长征前的准备时,“贾老婆”简直想把伙房都搬走。粮食、菜、油、盐统统装满后,还在自己的干粮袋子上缝了许多小口袋,里面装着姜、蒜、辣椒、胡椒等调味品。她一边使劲往里填一边还惋惜地唠叨说:“装不完,咋个办哟。”有人取笑她,这是行军打仗,不是搬伙房。她说:“妹子们哟,行军打仗也要吃饭嘛。”
渡过嘉陵江,走在剑阁古道,从石崖上凿出来的小路,上是望不到顶的峭壁,下是深不见底的山谷,又逢阴雨连绵,脚下路滑,稍不小心掉下去就会摔得粉身碎骨,加之头顶上敌机不断地轰炸、扫射,这时贾德福背着大锅真有点不堪重负了,一路上她总掉在队伍的最后。为此,大家要抢她的锅背,她却打趣地说:“背这个锅好处可多着咧!像背了乌龟壳,又落不到雨,又落不到鸡(飞机)蛋!”大家都忍不住笑起来,这一笑将紧张的气氛驱走了不少。就这样,“贾老婆”的锅成了长征途中妇女工兵营的一面旗帜。大家看到她的锅时,感到的是安全和希望。
春天的党岭山,时而大雪纷纷,时而飞沙走石。爬山前,贾德福把火烧得旺旺的,在沸腾的锅里将珍藏的辣椒和生姜倒进去。她搅着锅里辣辣的汤,边盛边吆喝:“快爬雪山啦!大家多喝一点,驱赶驱赶风寒。”大家喝过辣椒汤,身上添了热量和信心。
可是,一次惨烈的战斗过后,贾德福的那口大锅下,血殷殷地流着,她的生命悲壮地定格在这口铁锅下。

英雄董存瑞的故事
--------------------------------------------------------------------------------

全国著名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是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二师九十六团二营六连六班班长。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他以身体当支架,手托炸药包,炸毁了国民党军据守的桥型暗堡,壮烈牺牲,时年19岁。
英雄牺牲了,英雄的光辉形象永存。

旱河上,巨大的桥型暗堡中向外喷吐着罪恶的火舌;桥型暗堡下,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战士巍然挺立,单手托举着炸药包,导火索燃烧着,冒着青烟哧哧作响,战士高声呼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喊声,震撼山河;这喊声,穿透硝烟,成了千万人的呼喊;这喊声,至今还回荡在我们的耳边。 董存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1954年,隆化县委、县政府为纪念董存瑞烈士,修建了董存瑞烈士陵园,198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定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民政部、国家教委、团中央、国家文物局联合定为全国百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7年,被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董存瑞烈士陵园,建在河北省隆化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1954年建成后,又于1957年、1960年、1967年、1975年先后几次扩建,初步形成了纪念体系。1987年,重建了烈士纪念碑,1991年,重建了董存瑞烈士纪念馆。现在,董存瑞烈士陵园共占地71000平方米,有9项纪念建筑。陵园平面布局为中轴对称式。在长396米的中央主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是大门、牌楼、董存瑞烈士塑像、董存瑞纪念碑、烈士墓。大门横额上是萧克将军题写的园名“董存瑞烈士陵园”。董存瑞纪念馆有张爱萍将军题写的馆名。董存瑞烈士纪念碑碑体正面用金色大字镌刻着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元帅的亲笔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1995年5月25日开展的董存瑞烈士纪念馆内,陈列着董存瑞烈士事迹图片、油画、烈士遗物,并陈展着重要的文献资料和有关董存瑞烈士事迹的文艺作品50余册、件;党和国家领导人、知名人士为英雄题写的诗、词100余件。由著名播音员方明解说的半景画,反映1948年隆化攻坚战的电动沙盘,采用了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生动地展现了隆化攻坚战的浴血奋战场面和董存瑞的英雄壮举。陵园外西南200米的地方,是董存瑞当年炸毁的敌桥型暗堡处,建有花岗石碑身、高4米的“董存瑞烈士牺牲地址”标志碑。为使人们能够更方便地参观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界人士的题词,于1998年5月修建了对称的两座“名人题词碑廊”,将这些题词以石刻形式展出。省、市领导于1998年5月25日在董存瑞牺牲50周年纪念日上,为新塑的董存瑞铜像揭幕。

1929年10月15日,董存瑞出生在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的一个贫苦家庭。残酷的社会现实,铸就了他幼小心灵中朴素的阶级感情。1940年,董存瑞已经11岁。为了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八路军开始在董存瑞的家乡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3年,董存瑞担任了南山堡第一任儿童团长。1945年,董存瑞参加了区小队,同年,被编入冀热察军区第九旅,成了一名正式的八路军战士。1947年3月,董存瑞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向党宣誓:“我把这辈子交给党,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1948年,董存瑞所在部队升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5月,部队奉命向当时热河省省会承德的大门——隆化城挺进。

隆化是承德的屏障,国民党军在这里驻有一个团的兵力,周围筑有40多个永久性碉堡,由母堡、子堡组成碉堡群。在碉堡群周围,还设有很多副防御工事,如鹿砦、铁丝网、陷井、梅花桩、外壕等,各碉堡群之间都有火力联系,构成交叉火网。这些工事与隆化城依托的苔山、龙头山的有利地形结合起来,就形成了相当坚固的防御体系。因此,国民党认为隆化“固若金汤”。当解放军包围隆化之后,国民党军十三军军长石觉还在承德吹嘘:“共军能打下隆化,我就把承德白送给他们。” 5月18日,部队开到距隆化城不到5千米的土窑子沟,开始了紧张的战前准备工作。24日上午11点,全营召开“挂帅点将”战前动员大会,董存瑞第一个站起来,要求首长批准他挂帅。同志们都深知他机智勇敢,多次立功受奖,又是爆破能手,谁也不和他争,一致表示同意。董存瑞当上了“爆破元帅”,他点了郅顺义为“突击大将”,机枪班班长为火力掩护组组长,一班长为支援组长。然后,董存瑞代表大家表示决心,他激动地说:“我们练兵、诉苦为什么?去年打隆化我们一些同志牺牲了又是为什么?这回党把最光荣的任务交给我们了,没二话,天塌了也得完成!坚决响应党的‘五一’号召,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在这次战斗中,我负伤不下火线,牺牲了当个掩体,死也要把隆化拿下来!”

25日凌晨,天还没亮,阵地上一片寂静。战士们焦急地等待着总攻的信号。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我军强大的炮火,把苔山上的敌人火力全给压住了。在硝烟弥漫、烈火滚滚中,苔山顶峰的砖塔,被我军的大炮轰倒了,炮楼也被打掉了,不一会儿,胜利的红旗就插上了苔山的顶峰。5时25分,命令下达,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担任主攻,从城东北向隆化中学外围工事运动。敌人的机枪严密封锁着他们前进的道路。六连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互相配合,很快地攻破了隆化中学东北面的旧衙门碉堡群。董存瑞带领爆破组连续爆破了敌人4个炮楼、5个碉堡,胜利地完成了扫清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下午3点30分,第二次总攻开始。六连向隆化中学发起冲锋。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白副连长派出李振德等3名爆破手去爆破,李振德冲出不远,炸药包就被敌人枪弹打中,李振德牺牲,其余两名爆破手负了重伤。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白副连长说:“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现在隆化还没有解放,怎么能算完成任务呢?就是只剩下我一个人,也要完成任务。”这时,团部来了紧急命令,要六连火速从中学东北角插进去,配合已突进中学院内的兄弟部队,迅速解决战斗。白副连长和郭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说着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小纸包,递给指导员说:“如果我牺牲了,这就是我最后的一次党费。”指导员接过小纸包,紧紧地握住董存瑞的手,深情地望着他说:“你一定要回来,我们都等着你胜利归来!”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在郅顺义火力掩护下,他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借着郅顺义扔出的手榴弹的烟雾,站起来一阵猛跑。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的耳边掠过。在快要冲进开阔地时,董存瑞指着前面的一个小土堆,对郅顺义说:“你就在这儿掩护!”一阵手榴弹把敌人碉堡前的鹿砦、铁丝网炸了个稀巴烂。董存瑞趁这机会,冲进了开阔地,敌人的机枪更疯狂地朝这边射击,子弹打得他身边的尘土直冒烟。董存瑞沉着机智,他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也似的向前跃进几米。敌人的机枪又慌忙朝他打过来,突然,董存瑞扑倒了,郅顺义站起刚要向前冲去,只见他猛然爬起来,一阵快跑跳进旱河沟里,进入了敌人的火力死角。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他抱着炸药包迅速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么办?郅顺义清清楚楚看着这一切,急得直攥拳头。

突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威震敌胆。大批的后续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就在这个时候,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样,“哗哗”地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不动了,他抬头看了看桥顶,又扭头向后望了一眼,略略愣了一下,突然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火花和白烟!董存瑞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看到这情景,郅顺义不顾一切地跳下旱河,朝桥下的战友奔去。只听董存瑞朝他大声喊:“卧倒,快卧倒!”紧接着,就听董存瑞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突然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为了新中国,冲啊!”董存瑞的战友们高喊着这震撼山河的口号,冲进了隆化中学。

血一样鲜艳的红旗,升起在隆化城上空,高高飘扬。

董存瑞牺牲后,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党委决定:追认董存瑞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董存瑞生前所在班为“董存瑞班”;7月10日,冀热察行署决定:“为纪念收复隆化战斗中英勇顽强自我牺牲的人民英雄董存瑞同志,特决定隆化中学改称存瑞中学,以志永垂。”

1950年9月,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决定,追认董存瑞为全国战斗英雄。

董存瑞烈士陵园建于1954年,在河北省隆化县城董存瑞烈士战斗过的地方,由肖克题写园名。陵园内有大型烈士雕像、烈士墓及烈士纪念馆。纪念碑由朱德题词,纪念亭刻有碑文。参考资料:仅供故事,仅供参考

Ⅲ 写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故事演讲稿

英雄董存瑞的故事
--------------------------------------------------------------------------------

全国著名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是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二师九十六团二营六连六班班长。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他以身体当支架,手托炸药包,炸毁了国民党军据守的桥型暗堡,壮烈牺牲,时年19岁。
英雄牺牲了,英雄的光辉形象永存。

旱河上,巨大的桥型暗堡中向外喷吐着罪恶的火舌;桥型暗堡下,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战士巍然挺立,单手托举着炸药包,导火索燃烧着,冒着青烟哧哧作响,战士高声呼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喊声,震撼山河;这喊声,穿透硝烟,成了千万人的呼喊;这喊声,至今还回荡在我们的耳边。 董存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1954年,隆化县委、县政府为纪念董存瑞烈士,修建了董存瑞烈士陵园,198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定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民政部、国家教委、团中央、国家文物局联合定为全国百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7年,被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董存瑞烈士陵园,建在河北省隆化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1954年建成后,又于1957年、1960年、1967年、1975年先后几次扩建,初步形成了纪念体系。1987年,重建了烈士纪念碑,1991年,重建了董存瑞烈士纪念馆。现在,董存瑞烈士陵园共占地71000平方米,有9项纪念建筑。陵园平面布局为中轴对称式。在长396米的中央主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是大门、牌楼、董存瑞烈士塑像、董存瑞纪念碑、烈士墓。大门横额上是萧克将军题写的园名“董存瑞烈士陵园”。董存瑞纪念馆有张爱萍将军题写的馆名。董存瑞烈士纪念碑碑体正面用金色大字镌刻着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元帅的亲笔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Ⅳ 红色革命故事读后感五分钟演讲稿

红色经典,不灭的精神 曾几何时,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畔,响起了红军“嗒嗒”的马蹄声;曾几何时,冰封雪盖的夹金山上,驻扎着红军长征的营地;曾几何时,峰峰如剑,直入云霄的娄山关前,流传着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从岷山到草地,从瑞金到湘江,从遵义到延安,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红军保存了有生力量,完成了一次重大的战略性转移,剑锋直指日寇,血染华北,挽救民族于危亡。在茫茫的沼泽地,多少红军将士相继倒下、却义无反顾,他们的信念从不曾动摇;枪林弹雨中,多少革命前辈扎紧伤口重赴疆场,勇往直前,他们的灵魂永存。他们是英雄,是路标,他们是丰碑!我不能不被他们所感动和震撼。万里长征路,是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经典。其中的血雨腥风、艰苦卓绝是和平年代的学子难以想象的。险恶的环境,粮食的短缺,后有追兵,前途漫漫。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和绝望。红军从艰难险阻中一步步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而长征留给后人的,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它蕴藏着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永恒追求的:“坚忍不拔”的精神。把目光投向自己,我们的人生不也像一次长征吗?我们是即将携笔从戎的国防生,无数次,我问自己,为什么选择军人这个职业?无数次,我肯定了自己:这是为了理想和信念,为了人生的历练。选择军旅,红色的肩章意味着我们比普通大学生更多了一份责任与光荣;投身国防,我们任重而道远。赋予我们力量和勇气的,是长征精神。它涵盖了很多层面:面对学习和工作中的困难,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战胜自己的惰性,战胜自己的恐惧,挑战自我极限。面对家庭,朋友,同学间的矛盾,我想:更应该从大局出发,以诚信为本,协调人际关系,舍弃小我,成就大我。面对事业、成就、前途上的迷惑,必须坚韧顽强、勇于开拓,不达目的誓不退缩。正是这种精神,鼓舞了一代代中国革命者前赴后继,换来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与时俱进、昂首阔步掀开了历史的崭新篇章。七十年的风雨,七十年的追求,七十年的缅怀,七十年的奋斗。祖国已发生沧桑巨变,足以告慰先烈英灵。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万里长征,红色的经典,那英勇的足迹,深深镌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史册中,为红军的后人们永远铭记和传承;那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激励中国人民走向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辉煌未来。

雷锋于一九四零年十二月十八日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简家塘村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雷锋在不满七岁时就成了孤儿。本家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他为了帮助六叔奶奶家,常常去上山砍柴,可是,当地的柴山都被有钱人家霸占了,不许穷人去砍。雷锋有一天到蛇形山砍柴,被徐家地主婆看见了,这个地主婆指着雷锋破口大骂,并抢走了柴刀,雷锋哭喊着要夺回砍柴刀,那地主婆竟举起刀在雷锋的左手背上边连砍三刀,鲜血顺着手指滴落在山路上......一九四九年八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路过雷锋的家乡。雷锋看见宿营的队伍一住下来便向老乡问寒问暖,还帮助老乡挑水,扫地.买柴买菜按价付钱,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就从心底萌生了要参军的愿望。雷锋找到部队的连长,坚决要当兵,当连长得知他苦难的身世后告诉他还小,等长大了才能当兵,并把一支钢笔送给了他,鼓励他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保卫和和建设中国。一九五零年夏天,乡政府保送孤儿雷锋免费读书。一九五六年夏天,从荷叶坝小学毕业,几年里,雷锋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受到师生的的一致好评。他帮助落后的同学,爱护集体的粮食,并与坏份子做斗争,受到学校老师、同学和乡亲们的一致好评。在毕业典礼上,他上台发言,毅然要求留在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一九五八年春天,雷锋来到困山湖农场当了一个拖拉机手。

一九五八年九月,雷锋来到鞍钢做了一名C-80推土机手。

一九五九年八月,雷锋来到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第二年夏季的一天,他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辽阳日报>>报道了雷锋抢救水泥的事,赞扬他舍己为人的事迹.

雷锋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了一年零二个月,曾三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五次被评为标兵,十八次被评为红旗手,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

从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颤,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上也没吃饭,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过年的时候,战友们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种文娱活动。雷锋和大家在俱乐部打了一阵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节,服务和运输部门是最忙的时候,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几个同志,一起请假后直奔附近的瓢儿屯车站,这个帮着打扫候车室,那个给旅客倒水,雷锋把全班都带动起来了。
雷锋就是选择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做好事,难怪人们一见到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锋。

百岁将军孙毅的传奇故事
2003年7月5日,德高望重、声闻遐迩的老将军孙毅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旅程。他活了整整100岁。提起孙毅,在军界和青少年中无人不晓。年长的同僚称他“孙胡子”,年轻的军人称他“胡子将军”。
“孙胡子”绰号的来历
1920年10月,孙毅高小还没毕业,因为家庭生活困难,就离开家乡出去找事做。就在那个时候,他把自己原来的名字——孙俊华改成了孙毅。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就是取“杀敌为果,致果为毅”的意思。
在旧军队中混了四五年,孙毅结识了一位后来对他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的朋友———赵博生。那时孙毅在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参谋处做少校参谋,而赵博生是26路军的参谋长。1931年12月14日,孙毅在赵博生的影响下参加了红军。参加红军后,孙毅入了党,在红军学校担任训练部和俱乐部主任。每逢重大节日,学校都要举行文艺演出,叶剑英校长常常亲自拉二胡。有一次,校俱乐部主任赵品三编了一个活报剧《活捉敌师长》,因为敌师长陈时骥蓄着小胡子,而孙毅当时正留着胡子,所以,挑演员时选了孙毅。于是,孙毅生平第一次登台演起了节目。演出很成功,赵品三半开玩笑地跟他说:“你千万别剃掉胡子,下次演节目还要找你!”孙毅的胡子也果真再没有剃,一直伴随了他一生。严格的军旅中是不允许留胡子的。我军的开国将帅中,被破例准许留胡子的除孙毅外还有3位,他们是元帅贺龙、上将李克农、上将王震。孙毅有一次遇上了迎面策马而至的总司令朱德和军委参谋长刘伯承。朱总司令勒缰下马问道:“为啥要留这胡子?”孙毅回答道:“人遇到危难时,身上的油跑了,肉掉了,就这胡子不跑,还一个劲地往上长。这胡子的义气,像人的精气神,剃不得!”朱老总听罢好一阵开怀大笑。最后,他嘱咐孙毅,留下这胡子,别人有意见,你就说是我朱德和毛泽东破例让你留的。这两件事之后,红军中“孙胡子”的外号也就传开了。

包八斤的班里有个同学叫斯琴,生活非常困难,八斤不仅经常给予他多方面的帮助,还主动号召同学们募捐,为斯琴解决了学习用品。有一年,小斯琴患了肺炎,先后在哲盟医院和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了一个多月,这给本来就生活困难的斯琴增加了更大的负担。八斤把自己买衣服的钱全部捐出去,还发出了倡议书。在八斤的号召下,全校师生和社会上的一些人加入资助行列,短时间内解决了斯琴的全部医疗费。
1993 年12 月9 日下午,哈日干图飘起雪花,刮起大风,学校怕发生意外提前放了学。等同学们走后,八斤把所有门窗关好,冒着风雪往回走,忽然听到风雪中有小孩的哭声,他不顾一切朝哭声跑去。在风雪中找了好长时间。他终于在一个沙湾里找到了迷了路被风雪吹走的小姑娘。当他将小姑娘背到她们家的时候,自己的手脚已失去了知觉。
1994 年12 月的一天,八斤与往常一样最早来到教室里点着火炉复习功课。突然听到外面的人们喊:“着火了!二年级教室着火了!”八斤跑出去一看,只见二年级教室房顶上燃起了大火,他奋不顾身脱掉棉袄冲进火海,兄弟班级的师生们也相继赶来,奋战了一个多小时,大火被扑灭。事后,他被苏木和学校评为“在危险面前挺身而出的赖宁式的英雄学生。”
1995 年夏天,哈日干图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水的袭击。7 月21 日,参加了一上午抗洪救灾劳动的八斤,乘下午的功夫去找老师商讨假期作业的难题。当他走到半路的时候,听到有小孩喊:“决来人啊,有人落水了!”八斤像离弦的箭一样飞跑过去。看见路边水渠里露着个人头,原来是村里11岁的阿木古朗不慎掉进了水中。八斤不会游泳,但毫不犹豫地潜入水中,他几次将阿木古朗推上岸,可是又一次次地滑下去。最后,他用尽全部力量又一次推了上来,在岸上几个孩子的帮助下,阿木古朗被救起,而八斤已却精疲力竭地沉了下去。岸上的几个孩子哭成一片,听到消息的人们及时赶来救起了八斤。
八斤先后被评为通辽市“十名优秀少先队员”、通辽市“百名优秀少先队员”、内蒙古自治区“十佳蒙古族少年”、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等。1995年他应邀参加了“通辽市优秀少先队夏令营”活动。

Ⅳ 跪求一篇感人的经典革命英雄故事演讲稿!

峥嵘岁月稠

中华民族是一个从来不屈服于外来压力的伟大民族,有着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中国,曾经饱受屈辱的中国在凄风苦雨之后终是穿过黑暗迎来了曙光。我们赢得了自尊,赢得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而在那些瞩目的成就背后,是一座座不朽的丰碑,是那些发生于峥嵘岁月中在寒夜里尚能温暖人心的故事。

让我们回到1952年的朝鲜战场,上甘岭1952年10月14日,正直清秋时节,上甘岭战役打响了。美军集中了优势兵力,在大量飞机、坦克、大炮的助威下,向我军阵地发动了入朝以来规模最大的攻势。19日晚,上级命令黄继光所在连对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进行反击战斗,并要在20日拂晓前拔下这根“钉子”。

敌人的兵力虽说有我军的二三倍多,但机智勇敢的我军官兵很快将3、4、5号高地拿了下来。但到了2号高地,连队进攻遇到了“钉子”:敌人设在半山腰处坚固的火力点喷射出来的猛烈火力,压制我军先头部队。两个爆破组上去了,都没有成功,营指挥员着急得瞪大了眼睛。就在这时,通讯员黄继光送完信回来了。见此情景,一直想上战场的他急忙把早已写好的请战书交给参谋长,一再请求把爆破的任务交给他。参谋长看着他用鲜血写成的请战书,十份动容,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同时派连队通信员肖东良和吴山羊作配合

黄继光他们在距敌火力点不到50m的地方被敌人发现了,照明弹、探照灯使整个山坡变成了白天,无数条机枪喷射出来的火舌,扫向他们隐蔽的地方,眼看着三人一个个相继倒了下去。可没过几秒种,黄继光又匍匐前进了,但动作比原来慢多了。后来才知道,吴山羊这时已牺牲,肖东良身负重伤不能动,黄继光左臂也受了伤

眼看已是凌晨四点多钟,天快要亮了, 如再拿不下火力点,攻下主峰, 我军的战果将全部丧失, 怎么办?怎么办! 在这关键时刻, 他——黄继光,毅然挺身而出, 满怀必胜的信念, 带着两个战士,拿着手雷,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

在距离敌火力点不到10m的地方,黄继光用右臂撑住了身体,扔出了手雷。一声巨响,敌机枪哑了,他再次倒了下去。这时,部队刚要发起冲锋,不想敌人的机枪又响了,钟仁杰怕敌人发现倒在地上的黄继光,狠命地朝敌火力点射击。枪声和伤痛使黄继光醒了过来,他看部队还没冲上来,忍着巨大的伤痛,又吃力地朝敌碉堡爬去。敌人的火力完全被钟仁杰吸引过来,黄继光顽强机警地爬到了碉堡下。那里是射击的死角,他蹲了下去,回头看了一眼,这时,黄继光仿佛感觉到,他的身后,有着战友的目光,朝鲜人民殷切的目光,祖国未来的希望,接着一挥手,大声喊了一句话。由于机枪猛吼,他的话音全被枪声淹没了,没有人听清他喊了什么。

只见他像钢铁巨人一般, 慢慢地向火力点靠近, 奋不顾身地向火力点扑过去,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火力点拿下了, 任务完成了, 上甘岭战役胜利了, 但我们的英雄却壮烈牺牲了。敌人的机枪哑了。战友们喊着惊天动地的“为黄继光报仇”的口号冲了上去,一举将高地夺了回来。战斗结束后,战友们不约而同地围了上去,只见黄继光的胸膛被火药烧黑了,布满了像蜂窝一样的弹洞。战友们回头望去,在黄继光向敌碉堡接近的路上是一条触目惊心的长长的血迹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将黄继光的遗体背了下来,为他穿上一身崭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安放在了一口从祖国运来的棺材里……

黄继光为了保卫祖国人民的安全, 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 他的光辉事迹, 谱写了一曲中朝人民团结战斗的胜利赞歌; 他英勇顽强的光辉形象, 闪烁着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灿烂光辉。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担负起让中国立于世界的责任,我们应该为了祖国的未来而奋斗,为了民族的强大而努力,永远记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于世界,则国屹于世界,为了祖国的未来,奋斗吧!!!

我们学校前几天开展过类似的活动,我同桌的稿子就是我帮忙打的,得了二等奖,有些地方需要自己修改一下

Ⅵ 朱德将军演讲稿比赛400字写朱德将军

以身作则的朱德
以身作则——自古以来是优秀人物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准则.
作为中专华人民共属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的朱德,就能处处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在《朱德的扁担》这篇文章中,作为总司令的朱德同志,经常穿草鞋,戴斗笠,和战士们一样争着去挑粮.当年已经四十多岁的他,白天挑粮,晚上还要研究工作,是多么辛苦啊!战士们都劝他不要去,可他仍然坚持抢着挑.后来,大家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谁料,他又连夜赶做了一根扁担!这样一位可亲可敬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心疼,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感动,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敬佩呢?
看了《朱德的扁担》这篇文章后,使我联想到现在.有人当了干部,盛气凌人,“官气”十足;有人当了干部,假公济私,自饱私囊;有的人当了干部,安排亲戚家人进单位、进公司.这些人的行为多可耻啊!当然,我不是说当今社会没有一个“朱德”,但我认为“违法乱纪”的人大有人在,他们没有一点廉洁奉公的优良品质.朱德总司令是世代杰出人物的好榜样.啊!朱德总司令,你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光荣,你是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
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涌现出千千万万个像您一样以身作则的伟大人物!

摘自网络网友,谢谢。

Ⅶ 找一篇感人的经典革命英雄故事演讲稿!

我感动过许多东西:被一件事情所感动,被一句问候所感动,被一个动作所感动,被一个眼神所感动……这一次,我被今年四川发生的特大地震所感动。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突如其来的地震打破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在四川汶川,许许多多房屋倒塌了,有些正在上课的学生,正在上班的大人还有正在睡觉的老人,全被压在了水泥板下面,这场里氏8.0级的大地震,让许多人失去了亲人。

在这场特大地震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一位老师,当地震发生的时候,地动山摇,跑也跑不及了,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许许多多的砖块如冰雹似的砸在他的手上,脸上,背上,热血顿时奔涌而出,但他咬着牙,丝毫不松手,因为他知道在他的手下,有四位需要他,他知道,他是位老师。当消防队员从他的身上扒开最后一块水泥板时,所有抢险人员都热泪盈眶,这位老师手下保护的四个孩子全部获救,他却不幸遇难,请大家记住这位伟大的老师,他的名字叫——谭千秋。

在这场地震后,很多地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捐款,令我感动的是:在通辽市,一位乞丐为四川地震捐款,他把自己所有的零钱去银行换了一张整100的,在他捐款的时候,有许许多多的人在看她,因为在我们眼里,乞丐往往都只是伸手要钱的,他们只懂得让别人关爱他们,可是今天,我们知道了乞丐也会关爱他人。

这样懂得关爱他人的乞丐有许多,这样懂得为学生付出的老师也有许多。在这次地震中,有的老师和同学心目中学习不好的学生,为了救同学,自己却遇难了;在这次地震中,有的解放军为了多救一个人,自己最后竟然累死在抗震救灾一线上……

我认为通过这次地震,我们更深一层了解了“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的含义。我深信,当13亿中国人肩并肩,手挽手,心连心的时候,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3位小英雄:“面对危险我们不能丢下同学” 新华网西安6月8日电 题:“面对危险我们不能丢下同学”——陕西千阳县红山中学3位“抗震救灾小英雄”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许祖华 汶川大地震虽然过去20多天了,但是回忆起地震发生的危急时刻,杨鹏、张博、赵瑞亮3位同学不顾危险帮助她撤离到安全地带的情形,陕西省千阳县红山中学初三(2)班学生朱晓丹的心中仍不时涌起感激的暖流。 地震发生前,朱晓丹因为腿部意外受伤,上下学一直由家长用自行车接送。5月12日下午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波及到千阳县,朱晓丹当时正在学校教学楼二楼的教室上课。突然,课桌和地面剧烈抖动起来,朱晓丹在座位上也差点摔倒。老师立即停止了讲课,组织大家向操场紧急疏散。很快,同学们冲出了教室,整个楼道都是急促的脚步声。 朱晓丹因为腿上有伤跑不动,她六神无主又怕又急。正在这时,同班同学杨鹏跑来焦急地说:“快走!”说着,搀起朱晓丹就往教室外跑去。 这时,他们所在的教学楼与隔壁楼之间的天桥因剧烈摇晃发出可怕的响声,隔壁楼外墙的瓷砖也纷纷掉落。朱晓丹害怕极了。下楼梯时,杨鹏搀扶着她不停地提醒:“别急,小心点!” 正在这时,已撤离到操场上的同班同学赵瑞亮、张博,听说朱晓丹还没从楼上下来,他们又跑回教学楼,与杨鹏一起搀扶着朱晓丹,迅速撤离了大楼,来到了操场集中。 说起当时他们为什么重返楼上救助同学的原因,赵瑞亮和张博说:“从教室跑出来时太紧张,没有在意。下楼后才发现腿上有伤的朱晓丹还没有下来,我们顾不上许多就又跑了上来。”当问到他们当时害不害怕,他们只是说,“面对危险谁也害怕,但是谁也不会丢下自己的同学啊。” 为了表彰杨鹏、张博、赵瑞亮3位同学不顾危险帮助同学的行为,红山中学日前授予他们“抗震救灾小英雄”的称号,并号召全校师生向他们学习。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童世强:14岁少年勇救7个娃 2008年06月08日 08:52:36 来源:新华网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新华网兰州6月7日电(记者屠国玺)在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祁山乡中王小学,14岁的6年级学生童世强成了学校里的“小英雄”,在“5·12”大地震发生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冲进学前班的教室,勇敢地救出了7个孩子。 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发生了,陇南市成为甘肃省受地震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礼 县祁山乡也不例外。 当时,在中王小学前院六年级的教室里,童世强和另外49名同学一起,正在上下午的第一堂语文课。穿过一道院门,就是学校的后院,由于学校教室紧张,后院的党员活动室成为30名学前班孩子的教室,这些平均年龄只有五六岁的小孩子们还趴在桌子上沉沉地午睡。 “玻璃窗户像是被人不停地摇着响,地底下发出像一群乱飞的蜜蜂一样的‘嗡嗡’声,这声音越来越大,我才意识到是地震了。”童世强的班主任,也是他本家叔叔的童双喜老师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形。 “赶紧往外跑!”老师的一声大吼过后,包括童世强在内的50名学生很快跑到前面的院子。童双喜急忙向后院的学前班跑去,因为这里的孩子还在午睡。 这些小朋友们,除了两三个跑到院子里,其余的二十几个,有的吓哭了,有的吓呆了,乱成一团。童双喜大喝一声,“别哭了”,并用双手各提起一个小孩子跑着拎到教室门口,然后让他们赶紧往前院跑,转身又去抱别的孩子。 童双喜马上发现自己多了一个帮手,童世强也随着他跑进了学前班的教室。这位平常很调皮、喜欢打篮球和沙包的男生,尽管个头刚过一米五,但力气倒是不小,他也双手各抱起一个小孩子跑到了门口,然后转身又开始抱下一对孩子…… 不到3分钟的时间,在师生两人的合力下,二十几个学前班的孩子都从教室里被救了出来,集合在前院的空地上,童世强救出了其中的7个。就在大家清点人数的时候,前后院中间的院墙倒塌了,那些学前班孩子们午睡的教室,整体倾斜,出现了多条裂缝…… “这时候我才知道地震的厉害,才知道害怕了。”这位勇敢的少年说,刚开始往里冲的时候,他什么也没想,只是想进房子里拉几个小弟弟、小妹妹出来。 在老师眼里,童世强是一个很“灵活”的学生,不光是脑瓜灵活,学习成绩全班名列前茅;而且他玩得也很灵活。加上喜欢帮助别的同学,他被选为全校少先队的中队长。 在人多地少的礼县山区,许多家庭并不富裕,童世强的爸爸妈妈也常年在省城兰州打工。他一度跟着父母在城里上学,但因为家庭负担不起,只能重新回到乡村里面。现在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童世强,除了完成每天的学业之外,还要帮助家里人铡草、喂牲口。 学校刚出的黑板报上,有一个“小赖宁”的称号授予了他,以表扬他这种舍身救人的勇敢精神。对此,这位少年很开心,他说,长大后要去从事一份能帮助别人的职业。(完)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童世强:14岁少年勇救7个娃 2008年06月08日 08:52:36 来源:新华网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新华网兰州6月7日电(记者屠国玺)在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祁山乡中王小学,14岁的6年级学生童世强成了学校里的“小英雄”,在“5·12”大地震发生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冲进学前班的教室,勇敢地救出了7个孩子。 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发生了,陇南市成为甘肃省受地震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礼 县祁山乡也不例外。 当时,在中王小学前院六年级的教室里,童世强和另外49名同学一起,正在上下午的第一堂语文课。穿过一道院门,就是学校的后院,由于学校教室紧张,后院的党员活动室成为30名学前班孩子的教室,这些平均年龄只有五六岁的小孩子们还趴在桌子上沉沉地午睡。 “玻璃窗户像是被人不停地摇着响,地底下发出像一群乱飞的蜜蜂一样的‘嗡嗡’声,这声音越来越大,我才意识到是地震了。”童世强的班主任,也是他本家叔叔的童双喜老师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形。 “赶紧往外跑!”老师的一声大吼过后,包括童世强在内的50名学生很快跑到前面的院子。童双喜急忙向后院的学前班跑去,因为这里的孩子还在午睡。 这些小朋友们,除了两三个跑到院子里,其余的二十几个,有的吓哭了,有的吓呆了,乱成一团。童双喜大喝一声,“别哭了”,并用双手各提起一个小孩子跑着拎到教室门口,然后让他们赶紧往前院跑,转身又去抱别的孩子。 童双喜马上发现自己多了一个帮手,童世强也随着他跑进了学前班的教室。这位平常很调皮、喜欢打篮球和沙包的男生,尽管个头刚过一米五,但力气倒是不小,他也双手各抱起一个小孩子跑到了门口,然后转身又开始抱下一对孩子…… 不到3分钟的时间,在师生两人的合力下,二十几个学前班的孩子都从教室里被救了出来,集合在前院的空地上,童世强救出了其中的7个。就在大家清点人数的时候,前后院中间的院墙倒塌了,那些学前班孩子们午睡的教室,整体倾斜,出现了多条裂缝…… “这时候我才知道地震的厉害,才知道害怕了。”这位勇敢的少年说,刚开始往里冲的时候,他什么也没想,只是想进房子里拉几个小弟弟、小妹妹出来。 在老师眼里,童世强是一个很“灵活”的学生,不光是脑瓜灵活,学习成绩全班名列前茅;而且他玩得也很灵活。加上喜欢帮助别的同学,他被选为全校少先队的中队长。 在人多地少的礼县山区,许多家庭并不富裕,童世强的爸爸妈妈也常年在省城兰州打工。他一度跟着父母在城里上学,但因为家庭负担不起,只能重新回到乡村里面。现在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童世强,除了完成每天的学业之外,还要帮助家里人铡草、喂牲口。 学校刚出的黑板报上,有一个“小赖宁”的称号授予了他,以表扬他这种舍身救人的勇敢精神。对此,这位少年很开心,他说,长大后要去从事一份能帮助别人的职业

Ⅷ 革命小英雄演讲稿

赞英雄 董存瑞

英雄董存瑞,

战场显威神。

爆破称元帅,

勇气更堪钦。

肉身为支架,

打开胜利门。

隆化埋忠骨,

光彩照后人。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历史上,董存瑞的英名永远不朽。他舍身炸碉堡的事迹传遍了中华大地,为新中国不惜献身的精神也成为一代代人民战士的榜样。

生平

■入伍两年多便立大功3次、小功4 次,荣获过毛泽东勋章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出生于察哈尔省(今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的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上过几天学堂,后因家贫而辍学。抗战爆发后,他的家乡成了抗日游击区,他13岁时就曾掩护过八路军干部,当上了儿童团团长。年少的董存瑞机灵聪明,很有骨气,被称为“南山堡的王二小”。

1945年春,董存瑞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7月参加了八路军。1946年4月初,在察北重镇独石口遭遇战中,他机智地夺下敌人的一挺机枪而被记大功一次,被部队授予勇敢奖章。

1947年初的长安岭狙击战,他在班长牺牲、副班长重伤的情况下,挺身而出自任班长,如期完成了狙击任务,又立大功一次。至牺牲前,他共立大功3次、小功4次,荣获3枚勇敢奖章和一枚毛泽东勋章。

1947年3月,在平北整训期间,董存瑞入了党。毛泽东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后,各战略区的部队纷纷练习城市攻坚战。

当年解放军没有飞机,也缺少坦克,攻坚主要靠有限的炮兵和步兵实施爆破。董存瑞带领的班被师、团领导誉为“董存瑞练兵模范班”,他本人也被授予“模范爆破手”的称号。

■隆化战斗打响前,在比武中夺得 “爆破元帅”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 决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 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

1948年5月初,董存瑞所在部队参加冀热察战役。隆化县城是热河省会承德的拱卫,敌人事先在这里修筑了大量碉堡,有些特殊构筑的暗堡还被称为“模范工事”。

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的6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临出发前,身为爆破组组长、在比武中夺得“爆破元帅”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决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打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外围工事之后,敌人隐藏在围墙外干河道上桥形暗堡的机枪突然开火,部队遭受严重伤亡,突击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战友又一个个在中途倒下。

面对敌碉堡的凶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桥底。此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暗堡的底部离干涸的河床还有段高度,河道两侧护堤陡滑,他两次安放的炸药因没有木托都滑了下来。此时,冲锋号已经吹响,拖延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背景

■兵团司令程子华战后视察隆化中 学时,奇怪地发现许多战士在哭泣

■新中国成立两周年之际,毛泽东邀 请董存瑞的父亲登上天安门城楼 参加国庆观礼

■董存瑞的母亲收到成千上万封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因董存瑞是家 里惟一的男孩,信中内容最多的是要求给老人当儿子

董存瑞是一个出身贫苦农家的孩子,从儿童团长、民兵一直成长为主力部队的班长、战斗英雄,所走的正是千千万万农村根据地的革命青年共同的道路,也就是在共产党的教育和领导下追求解放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从本质上讲是一场新型的农民战争。党通过给农民土地,引导他们打倒地主老财,打倒帝国主义,从而唤发起冲天的革命精神。董存瑞恰恰是其中光辉的代表。

董存瑞牺牲不久,兵团的程子华司令员率前指人员进城视察战果,在隆化中学前见许多战士哭泣。程司令很奇怪,问他们打了胜仗为什么还哭?战士们介绍了董存瑞的壮举,令身经百战的程将军唏嘘不已。1948年6月8日,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党委决定,追认董存瑞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他生前所在的6连6班为“董存瑞班”,规定纵队所属机关和部队在点名和集会时,静默3分钟以示悼念。7月10日,冀热察行署发布决定,将隆化中学改名为存瑞中学。1950年,在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会上,董存瑞被追认为全国战斗英雄。

新中国成立两周年之际,毛泽东邀请董存瑞的父亲董全忠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并亲切接见了他。朱德也为其纪念碑亲笔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董存瑞的母亲收到了成千上万封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因董存瑞是家里惟一的男孩,信中内容最多的是要求给老人当儿子。

5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董存瑞》时,片中的董存瑞高喊出时代强音:“为了新中国,前进!”不过,据当时掩护董存瑞炸碉堡并亲眼目睹他最后时刻的郅顺义回忆,不记得他喊过这句话。据电影《董存瑞》编剧赵寰说:“1948年正是解放战争处于大反攻阶段,党中央发出‘五一’号召,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为了新中国’那句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虽然文艺作品中有加工的成分,但是烈士的确倒在解放全中国的战略进攻中,他用自己的牺牲为新中国的成立铺平着道路。

故事

■英雄没有留下遗体,爆炸后的现 场只找到一只鞋,棺材中只好装 入一块写有名字的木牌

突击隆化中学,董存瑞的爆破组共用了100公斤黄色炸药,用麻布和麻绳捆扎成均匀的7包。董存瑞托举的炸药包所含药量在15公斤左右,威力能将桥形暗堡炸开。事后,战友们在现场搜寻他的遗体,只确认了一只鞋是他的。四周一些血肉模糊的零散残骸只能和其他烈士的遗骨一同收殓。

1957年春,整修烈士陵园的时候,县里曾组织人挖开烈士坟,因分辨不清哪块遗骨是董存瑞的,只好请木匠做了一个四尺长的棺材,选了一块楠木,用朱砂写下了“以此木代替烈士遗骨”的木牌,藏于棺内。

英雄虽然尸骨无存,但精神风范长留人间。在后来的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场上,涌现出许多董存瑞式的英雄。

如解放锦州时,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10连的战斗组长梁士英,用身体堵住了塞进敌地堡的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锦州人民为了纪念他,将锦州西北门命名为“士英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杨根思、黄继光等英雄身上,也闪动着当年董存瑞的影子。

■他是个性很强的人,因批评连队 干部“吃了猪心,失了人心”,险些 入不了党

据战友们讲,董存瑞是个性很强的人。他乐观开朗,爱说爱唱,打仗勇敢机灵,勇于承担责任,是个不可多得的战斗骨干。同时,他也爱向领导提意见,为此还一度差点影响了入党。

有一次,连里改善伙食,炊事班杀了一头猪,用猪心另炒了个菜,给连部送去。恰巧董存瑞看到此事,马上觉得干部搞特殊化不应该,便在民主会上尖刻地批评连队干部是“吃了猪心,失了人心”。

支部大会讨论他入党的时候,有人就说他对领导不尊重,缺乏阶级感情。连长却十分嘉许他的耿直,做了自我批评:“过去条件艰苦,干部还能与战士同甘共苦;现在形势好了,对自己的要求也放松了。战士们能吃苦,我们干部为什么就吃不得苦呢!”连长说了这番话后,党支部终于同意吸收董存瑞加入中国共产党。

Ⅸ 关于南昌起义演讲稿600字

1927年春天,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7月,汪精卫在武汉叛变革命,南昌起义这一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有着重大意义的战争,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为了挽救革命,中国中央于7月12日组成了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停止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领导,并派周恩来赴南昌组织中共前敌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南昌起义;同时还决定,在gcd员比较多的叶挺和贺龙部队举行起义。
会后,各部队紧张地展开起义准备工作。经前敌委员会讨论决定,于8月1日凌晨4时发动起义,同志们都很兴奋,很激动,个个热血沸腾,坚决拥护起义,走革命的路,绝对服从gcd的命令。
7月31日晚,各部队一切准备就绪等待起义的号令。就在此关键的时刻,有人向贺龙报告,有个副营长吃过饭就匆匆离开了部队,去向不明。贺龙分析,此人投敌可能性很大,于是立即赶到旅社向周恩来报告,周恩来当机立断,将起义时间提前到8月1日凌晨2时举行。
凌晨2时,当起义的信号响起时,早已憋足了劲的起义官兵,就如2万多支利剑冲入敌营。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战,到8月1日晨,南昌敌军全部被歼,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朝阳,随风起舞,南昌起义胜利了!
无数的gcd员们,用自己的行动,换回了最终的胜利;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最壮丽,最鼓舞人心的革命篇章!
建国60周年大庆时刻,回想我党我军从南昌起义开始的艰辛而伟大的革命历程,更加心潮澎湃。奋起的中华儿女们在中国gcd的伟大正确领导下,夺取了革命胜利,解放了全中国,翻身解放做主人!今天,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们在中国gcd的伟大正确领导下,正在充满豪情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
我们作为改革开放后出身的青少年,要铭记这段历史,珍惜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将来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Ⅹ 急需一个红色革命故事的演讲稿,要在5-8分钟讲完

红色经典,不灭的精神 曾几何时,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畔,响起了红军“嗒嗒”的马蹄声;曾几何时,冰封雪盖的夹金山上,驻扎着红军长征的营地;曾几何时,峰峰如剑,直入云霄的娄山关前,流传着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从岷山到草地,从瑞金到湘江,从遵义到延安,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红军保存了有生力量,完成了一次重大的战略性转移,剑锋直指日寇,血染华北,挽救民族于危亡。在茫茫的沼泽地,多少红军将士相继倒下、却义无反顾,他们的信念从不曾动摇;枪林弹雨中,多少革命前辈扎紧伤口重赴疆场,勇往直前,他们的灵魂永存。他们是英雄,是路标,他们是丰碑!我不能不被他们所感动和震撼。万里长征路,是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经典。其中的血雨腥风、艰苦卓绝是和平年代的学子难以想象的。险恶的环境,粮食的短缺,后有追兵,前途漫漫。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和绝望。红军从艰难险阻中一步步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而长征留给后人的,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它蕴藏着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永恒追求的:“坚忍不拔”的精神。把目光投向自己,我们的人生不也像一次长征吗?我们是即将携笔从戎的国防生,无数次,我问自己,为什么选择军人这个职业?无数次,我肯定了自己:这是为了理想和信念,为了人生的历练。选择军旅,红色的肩章意味着我们比普通大学生更多了一份责任与光荣;投身国防,我们任重而道远。赋予我们力量和勇气的,是长征精神。它涵盖了很多层面:面对学习和工作中的困难,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战胜自己的惰性,战胜自己的恐惧,挑战自我极限。面对家庭,朋友,同学间的矛盾,我想:更应该从大局出发,以诚信为本,协调人际关系,舍弃小我,成就大我。面对事业、成就、前途上的迷惑,必须坚韧顽强、勇于开拓,不达目的誓不退缩。正是这种精神,鼓舞了一代代中国革命者前赴后继,换来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与时俱进、昂首阔步掀开了历史的崭新篇章。七十年的风雨,七十年的追求,七十年的缅怀,七十年的奋斗。祖国已发生沧桑巨变,足以告慰先烈英灵。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万里长征,红色的经典,那英勇的足迹,深深镌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史册中,为红军的后人们永远铭记和传承;那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激励中国人民走向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辉煌未来。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