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祝福演讲 » 红色革命小故事演讲稿

红色革命小故事演讲稿

发布时间: 2021-02-27 13:39:27

① 关于红色经典的演讲稿

红色经典,不灭的精神

曾几何时,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畔,响起了红军“嗒嗒”的马蹄声;

曾几何时,冰封雪盖的夹金山上,驻扎着红军长征的营地;

曾几何时,峰峰如剑,直入云霄的娄山关前,流传着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

从岷山到草地,从瑞金到湘江,从遵义到延安,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红军保存了有生力量,完成了一次重大的战略性转移,剑锋直指日寇,血染华北,挽救民族于危亡。

在茫茫的沼泽地,多少红军将士相继倒下、却义无反顾,他们的信念从不曾动摇;枪林弹雨中,多少革命前辈扎紧伤口重赴疆场,勇往直前,他们的灵魂永存。

他们是英雄,是路标,他们是丰碑!我不能不被他们所感动和震撼。

万里长征路,是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经典。其中的血雨腥风、艰苦卓绝是和平年代的学子难以想象的。险恶的环境,粮食的短缺,后有追兵,前途漫漫。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和绝望。红军从艰难险阻中一步步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而长征留给后人的,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它蕴藏着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永恒追求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把目光投向自己,我们的人生不也像一次长征吗?我们是即将携笔从戎的国防生,无数次,我问自己,为什么选择军人这个职业?无数次,我肯定了自己:这是为了理想和信念,为了人生的历练。

选择军旅,红色的肩章意味着我们比普通大学生更多了一份责任与光荣;投身国防,我们任重而道远。赋予我们力量和勇气的,是长征精神。

它涵盖了很多层面:

面对学习和工作中的困难,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战胜自己的惰性,战胜自己的恐惧,挑战自我极限。

面对家庭,朋友,同学间的矛盾,我想:更应该从大局出发,以诚信为本,协调人际关系,舍弃小我,成就大我。

面对事业、成就、前途上的迷惑,必须坚韧顽强、勇于开拓,不达目的誓不退缩。

正是这种精神,鼓舞了一代代中国革命者前赴后继,换来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与时俱进、昂首阔步掀开了历史的崭新篇章。

七十年的风雨,七十年的追求,七十年的缅怀,七十年的奋斗。祖国已发生沧桑巨变,足以告慰先烈英灵。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

万里长征,红色的经典,那英勇的足迹,深深镌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史册中,为红军的后人们永远铭记和传承;那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激励中国人民走向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辉煌未来。

② 革命英雄故事演讲稿

英雄故事
杨根思(1922--1950)江苏泰兴人。1944年参加新四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内革命战争中他多次立功受奖,曾两次被评为战斗模范,荣获“爆破大王”、“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等称号,并光荣地出席了1950年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同年他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担任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 在1950年11月29日第二次战役中,杨根思奉命率领一个排的战士,坚守在长津湖地区下碣隅里外围制高点--小高岭,这是敌人南逃的必经之地。战斗打响后,他率领全排先后连续打退了敌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8次疯狂进攻。此时,阵地上只剩下他与两名伤员,并且弹药用尽。当美军发起第9次进攻时,危急关头杨根思抱起最后一个5公斤重的炸药包,毅然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住了阵地,完成了切断敌人退路的阻击任务。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并将他生前所在连命名为“杨根思连”。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朝鲜政府还在他牺牲的地方建立了“杨根思英雄纪念碑”。

邱少云(1931年--1952年)四川铜梁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作战。 1952年11月11日,邱少云所在连队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作战中担负突击任务,并奉命于夜间在距敌60米的山脚下潜伏,以待次日傍晚发起突袭。12日11时,他的潜伏地不幸被敌盲目发射的燃烧弹击中。为了不暴露部队的整个行动计划,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巨痛,在5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他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此次作战的胜利。当晚反击部队顺利攻占391高地,全歼守敌1个加强连。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英雄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在391高地主峰的石壁上万古留存。

③ 急需一个红色革命故事的演讲稿,要在5-8分钟讲完

红色经典,不灭的精神 曾几何时,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畔,响起了红军“嗒嗒”的马蹄声;曾几何时,冰封雪盖的夹金山上,驻扎着红军长征的营地;曾几何时,峰峰如剑,直入云霄的娄山关前,流传着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从岷山到草地,从瑞金到湘江,从遵义到延安,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红军保存了有生力量,完成了一次重大的战略性转移,剑锋直指日寇,血染华北,挽救民族于危亡。在茫茫的沼泽地,多少红军将士相继倒下、却义无反顾,他们的信念从不曾动摇;枪林弹雨中,多少革命前辈扎紧伤口重赴疆场,勇往直前,他们的灵魂永存。他们是英雄,是路标,他们是丰碑!我不能不被他们所感动和震撼。万里长征路,是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经典。其中的血雨腥风、艰苦卓绝是和平年代的学子难以想象的。险恶的环境,粮食的短缺,后有追兵,前途漫漫。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和绝望。红军从艰难险阻中一步步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而长征留给后人的,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它蕴藏着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永恒追求的:“坚忍不拔”的精神。把目光投向自己,我们的人生不也像一次长征吗?我们是即将携笔从戎的国防生,无数次,我问自己,为什么选择军人这个职业?无数次,我肯定了自己:这是为了理想和信念,为了人生的历练。选择军旅,红色的肩章意味着我们比普通大学生更多了一份责任与光荣;投身国防,我们任重而道远。赋予我们力量和勇气的,是长征精神。它涵盖了很多层面:面对学习和工作中的困难,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战胜自己的惰性,战胜自己的恐惧,挑战自我极限。面对家庭,朋友,同学间的矛盾,我想:更应该从大局出发,以诚信为本,协调人际关系,舍弃小我,成就大我。面对事业、成就、前途上的迷惑,必须坚韧顽强、勇于开拓,不达目的誓不退缩。正是这种精神,鼓舞了一代代中国革命者前赴后继,换来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与时俱进、昂首阔步掀开了历史的崭新篇章。七十年的风雨,七十年的追求,七十年的缅怀,七十年的奋斗。祖国已发生沧桑巨变,足以告慰先烈英灵。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万里长征,红色的经典,那英勇的足迹,深深镌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史册中,为红军的后人们永远铭记和传承;那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激励中国人民走向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辉煌未来。

④ 红色革命故事读后感五分钟演讲稿

红色经典,不灭的精神 曾几何时,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畔,响起了红军“嗒嗒”的马蹄声;曾几何时,冰封雪盖的夹金山上,驻扎着红军长征的营地;曾几何时,峰峰如剑,直入云霄的娄山关前,流传着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从岷山到草地,从瑞金到湘江,从遵义到延安,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红军保存了有生力量,完成了一次重大的战略性转移,剑锋直指日寇,血染华北,挽救民族于危亡。在茫茫的沼泽地,多少红军将士相继倒下、却义无反顾,他们的信念从不曾动摇;枪林弹雨中,多少革命前辈扎紧伤口重赴疆场,勇往直前,他们的灵魂永存。他们是英雄,是路标,他们是丰碑!我不能不被他们所感动和震撼。万里长征路,是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经典。其中的血雨腥风、艰苦卓绝是和平年代的学子难以想象的。险恶的环境,粮食的短缺,后有追兵,前途漫漫。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和绝望。红军从艰难险阻中一步步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而长征留给后人的,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它蕴藏着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永恒追求的:“坚忍不拔”的精神。把目光投向自己,我们的人生不也像一次长征吗?我们是即将携笔从戎的国防生,无数次,我问自己,为什么选择军人这个职业?无数次,我肯定了自己:这是为了理想和信念,为了人生的历练。选择军旅,红色的肩章意味着我们比普通大学生更多了一份责任与光荣;投身国防,我们任重而道远。赋予我们力量和勇气的,是长征精神。它涵盖了很多层面:面对学习和工作中的困难,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战胜自己的惰性,战胜自己的恐惧,挑战自我极限。面对家庭,朋友,同学间的矛盾,我想:更应该从大局出发,以诚信为本,协调人际关系,舍弃小我,成就大我。面对事业、成就、前途上的迷惑,必须坚韧顽强、勇于开拓,不达目的誓不退缩。正是这种精神,鼓舞了一代代中国革命者前赴后继,换来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与时俱进、昂首阔步掀开了历史的崭新篇章。七十年的风雨,七十年的追求,七十年的缅怀,七十年的奋斗。祖国已发生沧桑巨变,足以告慰先烈英灵。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万里长征,红色的经典,那英勇的足迹,深深镌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史册中,为红军的后人们永远铭记和传承;那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激励中国人民走向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辉煌未来。

雷锋于一九四零年十二月十八日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简家塘村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雷锋在不满七岁时就成了孤儿。本家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他为了帮助六叔奶奶家,常常去上山砍柴,可是,当地的柴山都被有钱人家霸占了,不许穷人去砍。雷锋有一天到蛇形山砍柴,被徐家地主婆看见了,这个地主婆指着雷锋破口大骂,并抢走了柴刀,雷锋哭喊着要夺回砍柴刀,那地主婆竟举起刀在雷锋的左手背上边连砍三刀,鲜血顺着手指滴落在山路上......一九四九年八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路过雷锋的家乡。雷锋看见宿营的队伍一住下来便向老乡问寒问暖,还帮助老乡挑水,扫地.买柴买菜按价付钱,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就从心底萌生了要参军的愿望。雷锋找到部队的连长,坚决要当兵,当连长得知他苦难的身世后告诉他还小,等长大了才能当兵,并把一支钢笔送给了他,鼓励他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保卫和和建设中国。一九五零年夏天,乡政府保送孤儿雷锋免费读书。一九五六年夏天,从荷叶坝小学毕业,几年里,雷锋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受到师生的的一致好评。他帮助落后的同学,爱护集体的粮食,并与坏份子做斗争,受到学校老师、同学和乡亲们的一致好评。在毕业典礼上,他上台发言,毅然要求留在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一九五八年春天,雷锋来到困山湖农场当了一个拖拉机手。

一九五八年九月,雷锋来到鞍钢做了一名C-80推土机手。

一九五九年八月,雷锋来到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第二年夏季的一天,他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辽阳日报>>报道了雷锋抢救水泥的事,赞扬他舍己为人的事迹.

雷锋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了一年零二个月,曾三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五次被评为标兵,十八次被评为红旗手,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

从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颤,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上也没吃饭,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过年的时候,战友们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种文娱活动。雷锋和大家在俱乐部打了一阵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节,服务和运输部门是最忙的时候,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几个同志,一起请假后直奔附近的瓢儿屯车站,这个帮着打扫候车室,那个给旅客倒水,雷锋把全班都带动起来了。
雷锋就是选择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做好事,难怪人们一见到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锋。

百岁将军孙毅的传奇故事
2003年7月5日,德高望重、声闻遐迩的老将军孙毅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旅程。他活了整整100岁。提起孙毅,在军界和青少年中无人不晓。年长的同僚称他“孙胡子”,年轻的军人称他“胡子将军”。
“孙胡子”绰号的来历
1920年10月,孙毅高小还没毕业,因为家庭生活困难,就离开家乡出去找事做。就在那个时候,他把自己原来的名字——孙俊华改成了孙毅。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就是取“杀敌为果,致果为毅”的意思。
在旧军队中混了四五年,孙毅结识了一位后来对他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的朋友———赵博生。那时孙毅在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参谋处做少校参谋,而赵博生是26路军的参谋长。1931年12月14日,孙毅在赵博生的影响下参加了红军。参加红军后,孙毅入了党,在红军学校担任训练部和俱乐部主任。每逢重大节日,学校都要举行文艺演出,叶剑英校长常常亲自拉二胡。有一次,校俱乐部主任赵品三编了一个活报剧《活捉敌师长》,因为敌师长陈时骥蓄着小胡子,而孙毅当时正留着胡子,所以,挑演员时选了孙毅。于是,孙毅生平第一次登台演起了节目。演出很成功,赵品三半开玩笑地跟他说:“你千万别剃掉胡子,下次演节目还要找你!”孙毅的胡子也果真再没有剃,一直伴随了他一生。严格的军旅中是不允许留胡子的。我军的开国将帅中,被破例准许留胡子的除孙毅外还有3位,他们是元帅贺龙、上将李克农、上将王震。孙毅有一次遇上了迎面策马而至的总司令朱德和军委参谋长刘伯承。朱总司令勒缰下马问道:“为啥要留这胡子?”孙毅回答道:“人遇到危难时,身上的油跑了,肉掉了,就这胡子不跑,还一个劲地往上长。这胡子的义气,像人的精气神,剃不得!”朱老总听罢好一阵开怀大笑。最后,他嘱咐孙毅,留下这胡子,别人有意见,你就说是我朱德和毛泽东破例让你留的。这两件事之后,红军中“孙胡子”的外号也就传开了。

包八斤的班里有个同学叫斯琴,生活非常困难,八斤不仅经常给予他多方面的帮助,还主动号召同学们募捐,为斯琴解决了学习用品。有一年,小斯琴患了肺炎,先后在哲盟医院和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了一个多月,这给本来就生活困难的斯琴增加了更大的负担。八斤把自己买衣服的钱全部捐出去,还发出了倡议书。在八斤的号召下,全校师生和社会上的一些人加入资助行列,短时间内解决了斯琴的全部医疗费。
1993 年12 月9 日下午,哈日干图飘起雪花,刮起大风,学校怕发生意外提前放了学。等同学们走后,八斤把所有门窗关好,冒着风雪往回走,忽然听到风雪中有小孩的哭声,他不顾一切朝哭声跑去。在风雪中找了好长时间。他终于在一个沙湾里找到了迷了路被风雪吹走的小姑娘。当他将小姑娘背到她们家的时候,自己的手脚已失去了知觉。
1994 年12 月的一天,八斤与往常一样最早来到教室里点着火炉复习功课。突然听到外面的人们喊:“着火了!二年级教室着火了!”八斤跑出去一看,只见二年级教室房顶上燃起了大火,他奋不顾身脱掉棉袄冲进火海,兄弟班级的师生们也相继赶来,奋战了一个多小时,大火被扑灭。事后,他被苏木和学校评为“在危险面前挺身而出的赖宁式的英雄学生。”
1995 年夏天,哈日干图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水的袭击。7 月21 日,参加了一上午抗洪救灾劳动的八斤,乘下午的功夫去找老师商讨假期作业的难题。当他走到半路的时候,听到有小孩喊:“决来人啊,有人落水了!”八斤像离弦的箭一样飞跑过去。看见路边水渠里露着个人头,原来是村里11岁的阿木古朗不慎掉进了水中。八斤不会游泳,但毫不犹豫地潜入水中,他几次将阿木古朗推上岸,可是又一次次地滑下去。最后,他用尽全部力量又一次推了上来,在岸上几个孩子的帮助下,阿木古朗被救起,而八斤已却精疲力竭地沉了下去。岸上的几个孩子哭成一片,听到消息的人们及时赶来救起了八斤。
八斤先后被评为通辽市“十名优秀少先队员”、通辽市“百名优秀少先队员”、内蒙古自治区“十佳蒙古族少年”、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等。1995年他应邀参加了“通辽市优秀少先队夏令营”活动。

⑤ 急需“红色经典小故事演讲稿”1到2分钟讲完,不要太长,只是小学生演讲比赛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抗日小英雄海娃勇斗日本鬼子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海娃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小英雄海娃。于是他以放羊为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鬼子追上来时,什么也没有搜到。他们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在一个深夜他好不容易溜了出来,他赶紧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从羊尾巴上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很快,后面的鬼子追了上来,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痛扯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赶来的八路军消灭了日本鬼子,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八路军张连长,胜利完成了任务。

抗日小英雄海娃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克服一切困难,长大后做一个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⑥ 红色经典小故事演讲稿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虽历经风雨沧桑,但总能克服困难不断前进,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从来就没中断过。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历沧桑劫难而发奋图强,展现出强大的活力和生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社会发展到今天的时代,我们仍然需要一种精神来支持我们的民族的脊梁,需要一种力量鼓舞我们向前,这种精神毫无疑问的仍然是爱国主义的精神,这种力量就是我们民族气节的力量。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十八届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再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他们在比赛中迎难而上,敢于胜利,在逆境中决不沉沦,在挑战前勇于进取,以压倒一切对手的英雄气慨奋力夺取了32枚金牌,世人瞩目,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体育的强国。那32次国歌的奏响令国人振奋,倍受鼓舞。全世界的华人都为祖国的强大而骄傲、而自豪。我们奥运健儿在奥运会上展现出的奥运精神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赋予了新的内涵。
老师、同学们,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要求,今后每年的九月都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月,我们要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月”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懂得中华民族精神是悠久历史的积淀和文明的结晶;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民族精神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是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中华民族以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状态走向世界。
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中,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通过活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以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和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观念。让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与时俱进,在我们这一代得到发扬光大

⑦ 红色经典革命故事的 演讲稿100字

红色经典小故事3分钟篇1: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红色经典小故事3分钟篇2:小侦察员张嘎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⑧ 求一篇红色经典小故事的演讲稿谢谢(要现成的)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
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
开辟一条通道。等待著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
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
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著。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著。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
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
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著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著,好
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著。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
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
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著。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
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在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
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
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金色的鱼钩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wèi)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quán)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bìn)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huò]着青稞(kē)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吃完了。饥饿威胁(xié)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他这些天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了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tāng)。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shuāi)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kuài)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táng)瓷(cí)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yàn)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wǔ)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不,我全知道了。”我打断了他的话。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可是,你也要爱惜自己啊!”

“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mí)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áo)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可是,你总该跟我们一起吃一点儿呀!”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ěr),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qiū)蚓(yǐn)……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我再也忍不住了,抢着说:“老班长,以后我帮你一起找,我看得见。”

“不,咱们不是早就分好工了吗?再说,你的病也不轻,不好好休息会支持不住的。”

我还坚持我的意见。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望着他那十分严峻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piāo]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ài)!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liǎn)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gē)瘩(da)。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挨了一天又一天,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我还能勉强挺着走路,那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来的力气也没有了。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我们就这样扶一段,搀(chān)一段,终于走到草地边上,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峰已经看得见了。

这天上午,老班长快活地说:“同志们,咱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说罢,他就拿起鱼钩找水塘去了。

我们的精神显得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草,好像过节似的。但是过了好久,还不见老班长回来。我们四面寻找,最后在一个水塘旁边找到了他,他已经昏迷不醒了。

我们都着慌了。过雪山的时候有过不少这样的例子,战士用惊人的毅力支持着自己的生命,但是一倒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要挽救老班长,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赶快吃些东西。我们立即分了工,我去钓鱼,剩下的一个人照料老班长,一个人生火。

我蹲在水边,心里不停地念叨(dāo):“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可是越性急,鱼越不上钩。等了好久,好容易看到漂在水面的芦秆(gǎn)动了一下,赶紧掣(chè)起钓竿,总算钓上来一条两三寸长的小鱼。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yǎn)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老班长用粗糙(cāo)的手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叫起来。但是老班长,他,他的眼睛慢慢地闭上了。

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dōu)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⑨ 红色岁月里的故事 演讲稿800字

红色经典,不灭的精神

曾几何时,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畔,响起了红军“嗒嗒”的马蹄声;

曾几何时,冰封雪盖的夹金山上,驻扎着红军长征的营地;

曾几何时,峰峰如剑,直入云霄的娄山关前,流传着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

从岷山到草地,从瑞金到湘江,从遵义到延安,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红军保存了有生力量,完成了一次重大的战略性转移,剑锋直指日寇,血染华北,挽救民族于危亡。

在茫茫的沼泽地,多少红军将士相继倒下、却义无反顾,他们的信念从不曾动摇;枪林弹雨中,多少革命前辈扎紧伤口重赴疆场,勇往直前,他们的灵魂永存。

他们是英雄,是路标,他们是丰碑!我不能不被他们所感动和震撼。

万里长征路,是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经典。其中的血雨腥风、艰苦卓绝是和平年代的学子难以想象的。险恶的环境,粮食的短缺,后有追兵,前途漫漫。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和绝望。红军从艰难险阻中一步步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而长征留给后人的,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它蕴藏着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永恒追求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把目光投向自己,我们的人生不也像一次长征吗?我们是即将携笔从戎的国防生,无数次,我问自己,为什么选择军人这个职业?无数次,我肯定了自己:这是为了理想和信念,为了人生的历练。

选择军旅,红色的肩章意味着我们比普通大学生更多了一份责任与光荣;投身国防,我们任重而道远。赋予我们力量和勇气的,是长征精神。

它涵盖了很多层面:

面对学习和工作中的困难,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战胜自己的惰性,战胜自己的恐惧,挑战自我极限。

面对家庭,朋友,同学间的矛盾,我想:更应该从大局出发,以诚信为本,协调人际关系,舍弃小我,成就大我。

面对事业、成就、前途上的迷惑,必须坚韧顽强、勇于开拓,不达目的誓不退缩。

正是这种精神,鼓舞了一代代中国革命者前赴后继,换来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与时俱进、昂首阔步掀开了历史的崭新篇章。

七十年的风雨,七十年的追求,七十年的缅怀,七十年的奋斗。祖国已发生沧桑巨变,足以告慰先烈英灵。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

万里长征,红色的经典,那英勇的足迹,深深镌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史册中,为红军的后人们永远铭记和传承;那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激励中国人民走向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辉煌未来。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