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祝福演讲 » 突尼斯问候语

突尼斯问候语

发布时间: 2021-02-14 05:29:57

A. 非洲人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首先最值得一提的便是非洲的鼓。
非洲是著名的歌舞之乡,自古至今流行着各种音乐文化,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探索非洲文化,音乐是最佳的途径,鼓则是最重要的窗口、是非洲音乐的灵魂,被人誉为“非洲音乐之王”。打击乐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而非洲手鼓是最具代表性的打击乐器,起源于十三世纪曼丁人建立的马利王朝,在古代通过埃及尼罗河的贸易古道传播到中东和世界各地。
鼓在非洲是最普及的乐器。在非洲的各种鼓中,最常用的是一种被称为达姆达姆的中等尺寸的鼓,它一般被置于双腿中间用手敲打,演奏常常带有很强的即兴性。只要一踏上非洲这块炎热的土地,就可以听到“达姆达姆”鼓的声音。
除了用于音乐外,非洲手鼓有时还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征,或用来传递各种信息,即所谓“会说话的鼓” 。
其次是非洲木雕。
非洲雕刻艺术对世界现代艺术产生过深刻影响。也许你没到过非洲,但非洲木雕、铜雕那种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艺术造型一定会唤起你对非洲的遐想。在弥漫着浓厚宗教气息的非洲大陆上,非洲雕刻艺术历史悠久而又神秘隐晦。欧洲人漂洋过海,在非洲大陆肆意掠夺,非洲雕刻艺术品马上充斥于欧洲私人收藏室、国家博物馆以及艺术品市场之中。
三:非洲人绝顶的铁头功
曾经看到关于非洲人的一段话印象非常深刻:非洲人的脑袋不是用来思考的,而是用来顶的。上面这段话,虽然说得有些偏颇,但却是反映了非洲人的一种生活习惯。 而印象最深的要算是加纳。在加纳,一定不要因为下面两件事而吃惊:一件是当街叫卖一只鞋子,因为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叫卖任何东西;另外一件是你给他一个苹果,他可能马上会顶到脑袋上。熙熙攘攘的闹市,看她们头顶各色物品,穿行自若,悠闲自得,很多人头顶半边盘子的东西,不摇不晃根本不用手扶,曾经为街边叫卖鸡蛋的非洲女人担心,但事实发现我们的担心总是那么的多余。

B. 非洲的民族风情

埃及:常称对方“阿凡提” 在埃及,人们在见面打招呼时,常称呼对方为“阿凡提”。阿凡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思是“先生”、“阁下”。最广泛使用的问候语是“赛拉姆而来依库姆”,意思是祝你平安。对方要回答的是“
而来依库姆赛拉姆”,意思是也祝你平安。

突尼斯:握手后把右手放胸口 突尼斯人与客人相见的基本礼节是握手礼。握手后,他们还要把右手放在胸口,以示出自于内心与客人真诚的相见。

埃塞俄比亚:握手至问候完毕 埃塞俄比亚人与熟人相见,一般总要摘下帽子相互鞠躬问好,如身披“沙马”裹住头的,要摘下帽子甚至撩起“沙马”露出肩膀,问候致意要长达一两分钟,甚至更长。

饮食:席间也讲老幼尊卑 在非洲,很多地方吃手抓饭。大家围坐一圈,每个人用左手按住饭盒或菜盒的边沿,用右手的手指抓自己面前的饭和菜,送入口中。饭毕,长者未离席时,晚辈要静坐等候。

在非洲的不少地方,吃饭时有着严格的礼仪,甚至连牛羊鸡鸭的每个部位归谁吃都有规定。如在马里,鸡大腿让年长的男人吃,鸡胸脯肉归年长妇女吃;当家的人吃鸡脖、胃和肝;鸡的头、爪和翅膀由孩子们分食。

禁忌:食指指人、左手递东西 在非洲,还要特别注意他们忌讳。例如尼日利亚忌讳用食指指向别人,也忌讳别人用食指指着自己,认为这样做是一种挑衅行为;若是有人伸手并张开五指指向自己,那问题就更加严重了,它相当于辱骂祖宗。

阿尔及利亚人忌讳左手传递食物和东西。他们认为左手下贱、肮脏,所以,使用左手是极不礼貌的。

C. 常见的五种秩序

基本礼节习俗知识

一、语言问候礼节常识

1.什么是语言问候礼节

语言问候礼节是指接待客人时所用的亲切、热情而又有分寸的关切、恭候、致意的问候语。

例如,初次见到客人,你热情迎上去亲切地问一声:“您好,见到您很高兴。”主动打招呼问候,就是向客人示意:我乐意为您服务或者我们欢迎您的到来,在这一瞬间,你与客人之间就建立了感情联系。

若客人远道而来,初次见面还可以说:“欢迎您到我们酒店来,先生(夫人)”;对于曾在酒店下榻过或在酒店用过餐的客人则可以说:“欢迎您回来,先生(夫人)”,“重新见到您十分愉快。”

当客人到你工作处时要问:“早晨好!”,“晚上好”,然后问:“您有什么事需要我办吗?”

分别时说:“再见”、“祝您一路顺风”、“欢迎您再来”、“谢谢您来我们这里住,请您以后再来”等等。

2.不同情况的问候语

问候语除了要注意用语得体之外,还要根据客人的不同情况来使用相应的问候礼节。如运动员参加比赛可以说:“祝你们比赛取得胜利。”对演员可以说:“祝你们演出成功。”如果是节日可问候:“祝您圣诞节快乐”、“祝您新年快乐”。如知道客人住宿本酒店,也可说:“祝您在这儿过得愉快,”当客人因长途旅行而显得疲劳可说声:“祝您睡好”等等。

如果酒店员工根据客人的不同情况而致以亲切的问候,客人就会感到十分愉快。

3.不同国籍的问候语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习惯问候语。

例如,欢迎问候语,我们中国人的习惯,一般见到客人后的问候语是:“您路上辛苦了”之类的话;若对外宾用这种欢迎用语,外国人就不习惯,他觉得我一路的旅行都非常愉快,没有一点儿的辛苦,到底为什么事你这样说呢?会觉得奇怪难以理解,所以我们应该这样说:“你一路很愉快吧?欢迎您到广州来。”

又例如,当我们看见朋友面色苍白时,就会关心地问:“你是否病了?”而西方人则往往会说:“你脸色有些苍白,你挺好吗?”由此可见,我们是从担心朋友健康的角度表示关心,而西方人则从祝愿朋友健康的角度表示关心,言殊意同。如果对方表明身体不太舒服或感冒,我们就会关心地说:“多喝些开水,穿暖和点,不要再着凉”等,但若你对西方人士这样说,他们会认为你带着父母腔讲话或以监护人高高在上的语气教训人。这对于有强烈独立意识的西方人士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可以说:“听到你病了我很难过。我真诚希望你很快会好起来。”如果对方否认自己身体有任何不适,就不宜继续谈这个话题,免得使对方不愉快。

4.问候语要切合情境

切合情境是指问候语运用要与所处的语言环境和空间相切合、相适应,还需作文化背景的思考,要注意不同文化所带来的语言运用、理解方面的明显差异性。

在远古时代,人们使用的工具极其粗糙简单,无法抵御毒蛇猛兽的侵袭和吞噬,因此人们相遇的问候语是“无它乎?”古时候“蛇”与“它”相通,“它”象征毒蛇猛兽,这在当时是最大的关心,“无它”则对彼此都是一种莫大的安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工具更新,已相对能抵御毒蛇和猛兽了,“恙”即疾病对人类的威胁又上升到主要地位,人们的问候语遂以“无恙乎”取代“无它乎”,直到解放前在民间仍流传着这样的俗语,“穷人无病就是福”。又过了若干年,医学医药发展了,人们对疾病的防治能力大大加强了,温饱又成了主要的问题,于是人们见面时的问候语又变成了“吃过饭了吗?”

现在,在我们的同事、朋友或邻居间问“一早到哪儿呀?”、“饭吃过了吗?”我们习以为常地认为这是问候打招呼,会使人感觉到亲切友好,甚至能起到联络感情的作用。但如果你见到一些外国友人,你也问他们:“一早到哪儿呀?”、“饭吃过了吗?”外国友人听起来却会引起误解和不快。问他(她)吃过饭没有?会认为你要请他们做客吃饭,可是我国仅作问候,并无下文,问他一早上哪里去,他会认为你干预他的私事。

另外,我们中国人送客的时候,主人说“慢走”,客人说请主人“留步”,这些话你如果直翻过去,也会使外国人感到困惑,心想,我就要走了,怎么还叫我慢走,是不是叫我不要走呀?这样就会感到有疑问。

同样,英国人、美国人习惯说“so Long”(到此为止),也就是再见的意思,如果我们想so long就这么长?也会感到困惑,所以我们在跟外国人打交道的时候,最好是用国际上习惯的打招呼用语,与世界潮流“接轨”,否则就难以适应世界各国的交流。

5.国际上习惯用的见面招呼用语

早上:Good morning!(早上好)

中午以后:Good afternoon!(下午好)

晚上:Good evening!(晚上好)

晚上分别的时候:Good night/Goodbye!(晚安/再见)

6.各国习惯用的招呼用语

(1)阿富汗。阿富汗人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偏僻的乡村,亲友、熟人相逢时,说的第一句话是:“愿真主保佑你!”

(2)日本。日本人平时见面以“您早”、“您好”、“请多多关照”、“拜托您了”、“失陪了”等短语互相招呼,但不能问“您吃饭了吗?”

(3)蒙古。蒙古人主客相见是互相询问:“牲畜好吧?”同辈相遇说声“您好”。

(4)老挝。老挝人相见常用的祝词有:“愿您像鹿的角、野猪的颚骨和象的牙一样强壮”、“愿你活到千岁,象、马、粮食,应有尽有,金玉满堂”、“倘若你得了寒热病,愿它消失!”、“愿你在世上万能”、“愿你长寿、健康、幸福而有力量!”等等。

(5)土耳其。土耳其每当亲戚朋友相会时,双方必须互道平安,然后说一句尊敬的客套话“托您的福”,否则对方会不高兴。当客人离去的时候,主人必定要说一句:“请下次再来玩。”一个初到土耳其的异邦人士,只要你会一些土耳其语,即使只会说一句话,主人对你就会显得格外亲热。

(6)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利亚是一个比较开放的阿拉伯国家,客人和朋友相见时总喜欢说一句“真主保佑你”。

(7)突尼斯。突尼斯人的问候语也是“真主保佑您”。

(8)美国人。美国是极其重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国家,人们连使用日常用语也注意节约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人们见面打招呼说:“How do you do?”四个音节,后来变成一个单词“Hello”,只有两个音节,现在就干脆简单地说一声“Hi(嗨)”。

如用英语问候,切忌用“Hello”或“Hi”,因为这只是熟人之间随便的问候语,如用于服务人员问候客人,就显得不够尊重。

二、动作问候礼节应知

握手礼在交际场合也是最常见的。握手是一种友好的表示,它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礼节,现在它已经成为国际上通用的礼节,有代表性的问候动作。

1.握手的渊源

握手礼在今天已经是最平常的礼节,它起源于很久的古代。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人们用以防身和狩猎的主要武器就是棍棒和石头。传说当人们在路上遭遇陌生人时,如果双方都无恶意,就放下手中的东西,伸开双手让对方抚摸掌心,以示亲善。这种表示友好的习惯沿袭下来就成为今天的握手礼。

另一种说法认为,握手源于中世纪,当时打仗的骑兵都披挂盔甲,全身除了两只眼睛外都包裹在盔甲中,如果想表示友好,互相接近时就脱去右手的甲胄,伸出右手表示没有武器,消除对方的戒心,互相握一下右手,即为和平的象征。沿袭下来到今天,它成为一种国际通用的相互见面和离别时的礼节。

握手是当前社交场合最常用的一种礼节,如何握手,这里面有许多学问,尤其在国际交往场合,更要注意握手的技巧和礼仪。

2.怎样握手

(1)伸手。

握手一般要用右手来与别人握手,不能用左手,伸左手一般不礼貌,因为一些国家认为左手是不洁的,是脏的。握手用右手,左手可加握,也就是双手握对方右手,以示恭敬和热情,但男子对女子一般不用此种握法。握手还可右手握其右手,左手抓住对方的右前臂或右肩膀,这种握法更表示亲密的关系,但英美等国最忌拍肩搭臂,认为是失礼的。

(2)站立。

握手时一般要站着握,除因重病或其他原因不能站立者外,不要坐着与他人握手。

如果你坐在办公桌后面,不要隔着办公桌与客人握手。

(3)握法。

正确的握法是伸出右手,五指齐用,四指并拢,拇指张开,稍微一握。握手时,如果掌心向下握住对方的手,显示着一个人强烈的支配欲,无声地告诉别人,他此时处于高人一等的地位,应尽量避免这种傲慢无礼的握手方式。平等而自然的正确握手姿势是两人的手掌都处于垂直状态,这是一种最普通、最稳妥的方式。

(4)轻重。

握手时轻重要适度,正确的握手是在相当于手掌高处结实地握一下。有力,表示诚意、决心和感激之情,握得愈紧愈能表现出握者的热情和信任,但不可握痛对方的手。握手时需要上下轻微地摇手,不要一握不动,也不要抓住对方的手使劲摇动。握手不宜太紧,尤其是和戴着戒指的女性握手时,把人家的骨头几乎握碎的握手法与其说是粗野,不如说是不关心人的行动。

握手轻重要适宜,要有度但又不能太重、太紧,同时又不能太轻、无力。有些不懂交际礼仪的人在握手时只伸几个指头,漫不经心,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力度,这不仅对别人是一种轻蔑,而且也表现了自己缺乏教养。行握手礼是双方的事,不管谁先伸手,只要握上去,就是代表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愿望,自己的态度。因此,与人握手时不能有气无力,显得过分柔弱,不可手指轻轻地触碰一下对方的手掌算作握手,这样有可能使对方产生错觉,认为你是虚伪地敷衍,或者感到你是一个拘谨或者傲慢无礼的人。

(5)时间。

握手时间太短,表达不出热烈的情绪,彼此两手一接触随即松开,表明双方没有交往或进一步加深关系的欲望,纯粹是一种客套或应付。但如果时间过长,会使人感到局促不安。

礼节性的握手时间大约有两、三秒钟就足够了。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如果关系亲近的,则边握手边问候,两人双手可以长时间地握在一起。但如果在路边,男子握着女子的手,只顾热情地说话,长时间不放,那是很令人讨厌的。

(6)身体的弯度。

在外交场合,握手一般身体要稍稍向前欠一下,以示恭敬。与地位相等的人握手,除非需要特别表示谢意,一般不必弯腰,要表现出不卑不亢的态度,切忌那种又点头又哈腰的握手动作,如果这样,别人会以为你太卑贱,有失身份。对长者或身份高的人,要求弯腰握手,以表尊敬。有些人跟人握手时腰板笔挺,像块铁板,昂首挺胸凸肚,给人造成傲慢无礼的印象,认为你架子大,旁若无人,难以接近。

(7)表情。

握手本是亲热、友好和感激的表示,除了手上的动作与身段的配合以外,还应以脸上的表情给以辅助。

首先,态度要自然,面带微笑。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激情,喜形于色会使人望之可亲,假若面无表情、冷若冰霜,那会令人望而生畏,感到不安。其次,握手时精神要集中,注视对方的眼睛。但不能过久地不停地打量对方,盯着对方眼睛,一动不动,特别是对女子,尤其不可盯着不放,贯注太强烈的感情。最后,不要一边握手,一边心不在焉,东张西望,或者和第三者说话,或手拿香烟,这些都是不礼貌的。

3.握手的常识

(1)同一天多次见面不必握手。

如果在同一天不同的场合,人们多次见面,就不一定要再握手了,可以点头致意,可以打个招呼,也可以微微一笑或者说句客套话:“喂,我们又见面了。”

(2)戴手套时应摘下右手手套。

握手时如果戴着手套,男子应先摘下右手手套,再握手。如因故来不及脱掉手套,应向对方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例如欧美的传统礼仪,穿大礼服、戴羊皮手套者,因不易脱下,按习惯可以不脱手套握手,但须请求对方原谅。

按国际惯例,身穿军服的男军人是可以戴着手套与女子握手的;另外,女子戴着礼服手套,穿着晚礼服的时候,可戴着手套握手,这些是例外。一般来说,戴着手套与人握手是不礼貌的。

在大多数国家内,戴着手套与人相握既不礼貌也是对对方的侮辱,应注意避免戴着手套同他人握手。

(3)人多时握手。

在日常生活中,不是经常都只有两个人在握手,而是常常会碰到很多人在一起握手。比如说,碰到什么大的宴会,晚会等等,开场或结束时会有很多朋友,那么大家同时在握手,这个时候,就要特别注意了,遇到若干人在一起要握手致意时,握手的顺序应是:先贵宾、老人、后同事、晚辈,先女后男。在众多的下级面前,可以只与主人及熟识的人握手,而其余的人则点头示意。

还须注意的是,不要几个人竞相交叉握手,即越过另一双握着的手与另一个人握手。每逢热烈兴奋的气氛中,有些人容易忽略这一点,要特别注意,自己伸出手的时候,如果看到别人已经伸出手或者已经握住的时候,就要马上把自己的手缩回来,说一声对不起,然后等别人握完后,自己再伸出手去。俄罗斯人最忌讳形成四手交叉,这样会认为是十分不吉利的事。

另外,也不要在跨门槛甚至隔着门槛时握手。

(4)戴帽子时握手。

男子在户外,如果当时戴着帽子,如果是擦肩而过,把帽子轻轻地抬一抬就可以了。如果要停下来谈话的时候,就要把帽子摘下来,拿在手里,然后再跟别人握手,等谈完了话,告别了,再戴上帽子离开。

军人戴军帽与人握手时,应先行举手礼,然后再握手。

(5)在公共场所或者马路上握手。

在公共场所或者马路上,熟人相见,彼此距离比较远,就不一定要跑过去握手,可以点点头,笑一笑,或者举起手来,打个招呼就可以了。

(6)注意手的干净。

在社交活动中,除了应注意自己仪容的整洁之外,同时也应该注意保持双手的卫生,以不干净或弄湿的手与人相握,是欠礼貌的。

如果老人或者贵宾来到面前,并主动向你伸出手来,而你又恰巧正在干活,比如洗涤东西,擦弄油污之物等,你可以一面点头致意,一面亮出双手,简单说明一下情况,并表示歉意,以取得对方的谅解,同时赶快洗好手,热情招待。另外,如右手有皮肤病,包扎等不便,可以说明,点头致意。

4.不同国家(地区)握手的差异

(1)美国。现在美国人比较不拘礼节。他们之间第一次见面不一定与人握手,只是笑一笑,说一声“Hi”或“Hello”,并不正正经经地握手。

(2)日本。日本男子往往一边握手,一边鞠躬,而日本女子一般不与人握手,只行鞠躬礼,因为在日本人看来,触及女性身体是失礼的。

(3)菲律宾。菲律宾的一些原始部落人,他们握过手就转身向后走几步,意思向对方表明身后没有藏刀,是真诚的握手。

(4)非洲。中非黑人彼此见面,不是和对方握手,而是用自己左手握右手,挥动几下,就代替了握手。有些非洲地区的人握手之后,还将手指弄出清脆的响声,以示自由。握手可以说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打招呼方式,一般都是习惯轻轻地握。在非洲不同,握手时如果握得有气无力,被认为是“礼貌不周”,他们会生气的,尤其在阿尔及利亚,握手愈用力愈受尊敬,他们认为用力的程度跟对方友好的程度是成正比例的,最好握得他们手都感到麻痛。尼日利亚人在握手前要用大拇指先在手上轻轻地弹几下,然后再握手。坦桑尼亚人,见面时先拍拍自己的肚子,然后鼓掌,再互相握手。

(5)法国。法国人处处勿忘握手,多握几次更好。

(6)德国。德国人与法国人正好相反,他们一天之内一般只握一次,如果和德国人频频握手,他们会感到惶恐不安。

(7)英国。英国人平时很少跟人握手,一般只是在至爱亲朋,初次相识,朋友间久别重逢或长途旅行告别前才握手。

D. 你知道哪些国家的见面礼

5.国际上习惯用的见面招呼用语
早上:Good morning!(早上好)
中午以后:Good afternoon!(下午好)
晚上:Good evening!(晚上好)
晚上分别的时候:Good night/Goodbye!(晚安/再见)
6.各国习惯用的招呼用语
(1)阿富汗。阿富汗人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偏僻的乡村,亲友、熟人相逢时,说的第一句话是:“愿真主保佑你!”
(2)日本。日本人平时见面以“您早”、“您好”、“请多多关照”、“拜托您了”、“失陪了”等短语互相招呼,但不能问“您吃饭了吗?”
(3)蒙古。蒙古人主客相见是互相询问:“牲畜好吧?”同辈相遇说声“您好”。
(4)老挝。老挝人相见常用的祝词有:“愿您像鹿的角、野猪的颚骨和象的牙一样强壮”、“愿你活到千岁,象、马、粮食,应有尽有,金玉满堂”、“倘若你得了寒热病,愿它消失!”、“愿你在世上万能”、“愿你长寿、健康、幸福而有力量!”等等。
(5)土耳其。土耳其每当亲戚朋友相会时,双方必须互道平安,然后说一句尊敬的客套话“托您的福”,否则对方会不高兴。当客人离去的时候,主人必定要说一句:“请下次再来玩。”一个初到土耳其的异邦人士,只要你会一些土耳其语,即使只会说一句话,主人对你就会显得格外亲热。
(6)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利亚是一个比较开放的阿拉伯国家,客人和朋友相见时总喜欢说一句“真主保佑你”。
(7)突尼斯。突尼斯人的问候语也是“真主保佑您”。
(8)美国人。美国是极其重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国家,人们连使用日常用语也注意节约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人们见面打招呼说:“How do you do?”四个音节,后来变成一个单词“Hello”,只有两个音节,现在就干脆简单地说一声“Hi(嗨)”。
如用英语问候,切忌用“Hello”或“Hi”,因为这只是熟人之间随便的问候语,如用于服务人员问候客人,就显得不够尊重。

E. 每个国家的见面礼是什么样的

1.握手。
2.拥抱。
3.吻手。
4.点头示意。
5.开口打招呼:“嗨,你好”。

F. 意大利语最基本的问候语有哪些

共有以下几个】:

1、Salve ,翻译:你好。

2、Buongiorno ,翻译:早上好。

3、Buon pomeriggio,翻译:中午好。

4、Buonasera,翻译: 晚上好。

5、Arrivederci ,翻译:再见。

6、A presto,翻译: 以后见。

7、Non importa ,翻译:没关系,不碍事。

8、Ovviamente ,翻译:当然。

G. 不同国家人们初次见面有什么动作USA 日韩

(1)阿富汗。阿富汗人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偏僻的乡村,亲友、熟人相逢时,说的第一句话是:“愿真主保佑你!”
(2)日本。日本人平时见面以“您早”、“您好”、“请多多关照”、“拜托您了”、“失陪了”等短语互相招呼,但不能问“您吃饭了吗?”
(3)蒙古。蒙古人主客相见是互相询问:“牲畜好吧?”同辈相遇说声“您好”。
(4)老挝。老挝人相见常用的祝词有:“愿您像鹿的角、野猪的颚骨和象的牙一样强壮”、“愿你活到千岁,象、马、粮食,应有尽有,金玉满堂”、“倘若你得了寒热病,愿它消失!”、“愿你在世上万能”、“愿你长寿、健康、幸福而有力量!”等等。
(5)土耳其。土耳其每当亲戚朋友相会时,双方必须互道平安,然后说一句尊敬的客套话“托您的福”,否则对方会不高兴。当客人离去的时候,主人必定要说一句:“请下次再来玩。”一个初到土耳其的异邦人士,只要你会一些土耳其语,即使只会说一句话,主人对你就会显得格外亲热。
(6)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利亚是一个比较开放的阿拉伯国家,客人和朋友相见时总喜欢说一句“真主保佑你”。
(7)突尼斯。突尼斯人的问候语也是“真主保佑您”。
(8)美国人。美国是极其重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国家,人们连使用日常用语也注意节约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人们见面打招呼说:“How do you do?”四个音节,后来变成一个单词“Hello”,只有两个音节,现在就干脆简单地说一声“Hi(嗨)”。

H. 非洲的传统文化,急啊~~~

非洲的全称是阿非利加州,意思是阳光灼热的地方。非洲,对多数人来说是一个谜,一个梦,一个常常引人无限遐想的地方,那里有浓密茂盛的热带雨林,有世界上最广袤的撒哈拉沙漠,有古朴粗犷的风俗民情,还有具有浓郁风情的美食。
首先最值得一提的便是非洲的鼓。
非洲是著名的歌舞之乡,自古至今流行着各种音乐文化,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探索非洲文化,音乐是最佳的途径,鼓则是最重要的窗口、是非洲音乐的灵魂,被人誉为“非洲音乐之王”。打击乐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而非洲手鼓是最具代表性的打击乐器,起源于十三世纪曼丁人建立的马利王朝,在古代通过埃及尼罗河的贸易古道传播到中东和世界各地。
鼓在非洲是最普及的乐器。在非洲的各种鼓中,最常用的是一种被称为达姆达姆的中等尺寸的鼓,它一般被置于双腿中间用手敲打,演奏常常带有很强的即兴性。只要一踏上非洲这块炎热的土地,就可以听到“达姆达姆”鼓的声音。
除了用于音乐外,非洲手鼓有时还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征,或用来传递各种信息,即所谓“会说话的鼓” 。
其次是非洲木雕。
非洲雕刻艺术对世界现代艺术产生过深刻影响。也许你没到过非洲,但非洲木雕、铜雕那种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艺术造型一定会唤起你对非洲的遐想。在弥漫着浓厚宗教气息的非洲大陆上,非洲雕刻艺术历史悠久而又神秘隐晦。欧洲人漂洋过海,在非洲大陆肆意掠夺,非洲雕刻艺术品马上充斥于欧洲私人收藏室、国家博物馆以及艺术品市场之中。
三:非洲人绝顶的铁头功
曾经看到关于非洲人的一段话印象非常深刻:非洲人的脑袋不是用来思考的,而是用来顶的。上面这段话,虽然说得有些偏颇,但却是反映了非洲人的一种生活习惯。 而印象最深的要算是加纳。在加纳,一定不要因为下面两件事而吃惊:一件是当街叫卖一只鞋子,因为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叫卖任何东西;另外一件是你给他一个苹果,他可能马上会顶到脑袋上。熙熙攘攘的闹市,看她们头顶各色物品,穿行自若,悠闲自得,很多人头顶半边盘子的东西,不摇不晃根本不用手扶,曾经为街边叫卖鸡蛋的非洲女人担心,但事实发现我们的担心总是那么的多余。
四:非洲的礼仪及禁忌
非洲人民十分注重礼节,无论是会面,还是饮食、禁忌,都有许多讲究。
见面:
埃及:常称对方“阿凡提”。在埃及,人们在见面打招呼时,常称呼对方为“阿凡提”。阿凡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思是“先生”、“阁下”。最广泛使用的问候语是“赛拉姆而来依库姆”,意思是祝你平安。对方要回答的是“而来依库姆赛拉姆”,意思是也祝你平安。
突尼斯:握手后把右手放胸口突尼斯人与客人相见的基本礼节是握手礼。握手后,他们还要把右手放在胸口,以示出自于内心与客人真诚的相见。
埃塞俄比亚:握手至问候完毕埃塞俄比亚人与熟人相见,一般总要摘下帽子相互鞠躬问好,如身披“沙马”裹住头的,要摘下帽子甚至撩起“沙马”露出肩膀,问候致意要长达一两分钟,甚至更长。
非洲进餐的礼仪:
在非洲很多地方,吃饭不用桌椅,也不使刀叉,更不用筷子,而是用手抓饭。吃饭时,大家围坐一圈,一个饭盒和一个菜盒放在中间。每个人用左手按住饭盒或菜盒的边沿,用右手的手指抓自己面前的饭和菜,送入口中。客人吃饭时应注意的是,切勿将饭菜撒在地上,这是主人所忌讳的。饭毕,长者未离席时,晚辈要静坐等候;子女离席时,须向父母行礼致谢;客人则应等主人吃完后一道离开。
禁忌:
在非洲,还要特别注意他们忌讳(食指指人、左手递东西)。例如尼日利亚忌讳用食指指向别人,也忌讳别人用食指指着自己,认为这样做是一种挑衅行为;若是有人伸手并张开五指指向自己,那问题就更加严重了,它相当于辱骂祖宗。阿尔及利亚人忌讳左手传递食物和东西。他们认为左手下贱、肮脏,所以,使用左手是极不礼貌的。因此在非洲进行贸易或者旅游的人在和非洲友人交流的时候要特别的注意
风情各异的绘画、雕塑中,我们一下子就能体会到非洲人澎湃的艺术激情,非洲人无以伦比的“头上功夫“也使我们讶异不已,神秘的土著人,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禁忌,都使我们对这个美丽的充满了无限的幻想,希望有那么一天我们可以站在非洲的大地上尽情的呼吸。

I. 非洲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1、手抓饭

在非洲很多地方,吃饭不使刀叉,更不用筷子,而是用手抓饭。吃饭时,大家围着桌子坐一圈,一个饭盒和一个菜盒放在中间。每个人用左手按住饭盒或菜盒的边沿,用右手的手指抓自己面前的饭和菜,送入口中。

此时,你将会无所适从,甚至抓得满手沾饭,而非洲,抓饭时个个动作干净利落。客人吃饭时应注意的是,切勿将饭菜撒在地上,这是主人所忌讳的。长者未离席时,晚辈要静坐等候;子女离席时,须向父母行礼致谢;客人则应等主人吃完后一道离开。

正式宴请比较正规,先有开胃菜,再上主食,还有甜点。总体说来,非洲饮食文化比较单一,主要是肉食和玉米、面粉之类。

2、非洲木雕

非洲木雕主要是指热带非洲(也就是西非诸民族)的雕刻。西非雕刻主要是民族传统木雕。有小雕像和面具。炎热的热带气候很容易毁坏木雕,因此先古木雕根本无法保存下来。但是木雕创作手法源远流长,有着古老的传统,呈现出神秘迷人的光彩。

(9)突尼斯问候语扩展阅读:

非洲的宗教文化:

非洲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三种:传统宗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传统宗教是非洲黑人固有的、有着悠久历史和广泛社会基础的宗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后来从外界传入非洲的宗教。

从表面上看,撒哈拉以南37个黑人国家中,穆斯林和基督徒占全国人口多数的国家有21个(伊斯兰教8个,基督教13个),超过传统宗教信仰者占多数的国家(16个)。实际上,传统宗教在非洲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仍有根深蒂固的影响。

因为,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任何一个黑人国家里都没有能够真正取代传统宗教,而是同传统宗教融为一体。不论是伊斯兰教还是基督教在非洲都有一个吸收传统宗教的因素,走本地化道路的过程。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