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祝福演讲 » 红色长征演讲稿

红色长征演讲稿

发布时间: 2021-02-07 05:20:23

1. 筑梦路上——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演讲稿

筑梦路上——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毛曾说过:“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播种机。”是啊,征这条曲折坎坷的路是一条鲜红的血路,中国工农红军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为开展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因为长征,使中国人民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希望,使更多的中国人参加了革命,使我们有现在优越的生活环境。80年来,长征精神激励鼓舞了几代中国人,成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长征精神到底什么?我认为第一是共同崇高的革命理想,漫漫长征之路,每一步都有流血牺牲,然而,创建一个崭新中国,使人民幸福安康是每一位红军的理想,靠着崇高的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终于走向了最后的胜利。第二,坚定的团队精神,红军有着钢铁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千军万马如一人,紧密的团结合作,发挥出了战胜一切敌人的强大力量。第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孟子说:“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红军战士以昂扬的斗志,坚韧的品质长期战斗,面对十倍于己的强敌不屈服,敢于亮出宝剑;饥寒交迫,艰难苦困不能动摇他们的志向。第四,科学的世界观,一切从实际出发,知己知彼,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创造了战争史上的辉煌战例。正如鲁迅所说的那样:“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又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同学们,我们的先辈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与独立,历经万苦千辛,浴血奋战,用鲜血与生命谱写出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这一切来之不易,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今天,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该怎样弘扬长征精神呢?我想大家提出以下建议:
一,自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解放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进行学习。要消除不利于学习的各种束缚,发展创新精神,积极探索,促进自我发展;
二,把个人利益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要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小事做起。
三,长征精神的核心是艰苦奋斗精神。我们更要树立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克服学习上种种困难,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用长征精神激励我们不断创造出新时期建设主义社会的奇迹,使我中华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

2. 关于红军长征的演讲稿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关于长征的纪念活动自然也就很多,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中央电视台崔永元做的一个节目,叫“我的长征”,就是要找20名志愿者重走长征路。我报了名,不过没选上,我想是因为他们看了我的照片后觉得我太象专业演员了,不适合参加这种平民化的纪实性节目。报名的时候我就在想一件事,如果见到了崔永元,他一定会用他那因为抑郁症而失眠而熬的布满血丝的眼睛看着我,然后问我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走长征路?”我想答案可以有很多,比如要体验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比如要宣传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比如要考察长征沿途革命老区的风土人情,为老少边穷地区的群众做一点贡献;甚至可以说是为了磨练自己的意志等等,当然我不会告诉他我是为了减肥。其实这些理由都没错,但对于我来说,都不太真实。一个人如果愿意在他的一生中拿出10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去走完一万公里的路,他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不知道当年那些参加长征的红军战士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当我每次看到关于长征的故事的时候,我总在想,是什么让这些人能够走完这么长的路,而且是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冒着随时可能失去生命的危险。答案可以很简单,是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可以再具体一点,是为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和蒋家王朝,建立一个新中国。这些理由都很崇高,也很正确,但我不禁又想起了一件事。在邓小平晚年的时候,他的子女曾问他:为什么很少听他讲过去战争年代的事情,在长征的时候您做了什么呢?邓小平只说了三个字—“跟着走”。

红军的全称应该是中国工农红军,而其实它的主要组成成分是农民,是大多数不识字的农民。我不清楚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列宁的革命理论他们能够知道和理解多少,但我想有一点是清楚的,就是他们有坚定的反抗意志,反抗现有的政权统治,反抗外来民族的侵略,反抗阶级压迫和剥削,而他们知道,共产党是能够领导他们实现这些目标的,所以他们坚定地跟随着共产党,组成了党领导的军队,不惜冒枪林弹雨,不惜拔山涉水,长征二万五千里。他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并不知道这次迁徙的目的的在那里,甚至连我们的党中央也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才知道在陕北还有一块革命根据地,那里的领导人是刘志丹。但正是这些坚定的跟着走的大多数红军战士,创造了人类战争史的奇迹,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让后人震惊的字汇——长征。

跟着走是大多数人在长征中的选择,是长征胜利的保证,但不是长征胜利的原因,长征的胜利开始于遵义会议,在此之前红军可以说是大溃败,而且损失惨重。正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新的领导指挥集体,而新的领导指挥集体又实行了正确的方针路线,所以中国工农红军才摆脱了几乎被彻底消灭的命运。由此可见,正确的领导,正确的方针路线对于一个团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上,与遵义会议有着同等重要地位,并且有着惊人相似性的另一个转折点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两个会议同样是用和平、民主的方式更换了中央领导集体,并重新确定了方针路线,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方针路线,一个在过去可能被视为背叛革命、大逆不道的方针路线。

为什么会有这样开天辟地的转折?为什么会有这样历史性的会议?原因很简单,形势所迫。在遵义会议以前,红军失去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根据地,伤亡近十万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十年浩劫,国民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正是严峻的现实促使人们去重新思考,思考过去的方针路线是不是错了;去重新选择,选择一条新的符合实事求是原则的道路。所以,我们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但我们在此之前付出了什么呢?付出了十万人的生命,付出了一个国家十年的时间。

历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进入了2006年,在年初的人大会议期间,一条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就是所谓“物权法草案违宪,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质疑。因为时间的关系,在这里我不想就两种观点的孰是孰非谈自己的看法。但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法律专业毕业的学生,我知道中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自己的民法典,而作为民法重要组成部分的物权法,却也因为这种争论而推迟审议。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曾经提出不要讨论姓资姓社的问题,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指导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非常正确的,而且也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时至今日,改革开放已近三十年,成绩固然是巨大的,新的问题也出现了。医疗改革以后我们看不起病了,教育改革以后我们上不起学了,房地产改革以后我们买不起房了,而现在"八荣八耻"的提出也正证明了一个时代价值判断的迷失.一个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而相应的制度、体制、观念和文化等方面却不能随之发展的话,就必然成为其进一步前进的瓶颈。

如果说在三十年前我们不知道白猫和黑猫那一只会抓老鼠,所以我们说“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话,那么经过三十年的考察,是到了该选择一只猫的时候了,以便这只有本事的猫能够继续抓老鼠。

如果说刚下水的时候我们可以摸着石头过河的话,那么现在我们已经越走越深了,手已经摸不到石头了,是该挺直身板,看看河面,选择一条正确航线的时候了,以便我们能造一艘可以走的更远的船。

在建国前夕,毛泽东曾经说过:“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到现在建国已经快57年了,我们的万里长征走到了第几步呢?

1935年长征路上的遵义会议,1978年建国三十年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向我们不止一次的证明了,一条正确的路线在一个国家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意义,只有有了一条正确的路线,人民才能跟着走,才能取得象长征一样的伟大胜利,象改革开放一样的辉煌成就。但历史也告诫我们,不要等失去了十万人的生命,浪费了十年的时间以后,才知道那一条道路是正确的。

3. 有关纪念红军长征的演讲稿

《纪念红军开始长征70周年纪念》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
每当五星红旗随太阳一同升起,耳边又响起雄壮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总会令我感动,每次我感动就会忆起我们人民革命的艰苦历程,想起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七十年前的今天,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八万红军被迫离开中央根据地,从南中国的崇山峻岭中开始了漫漫长征。长征路上,面对着自然界种种艰难困苦,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他们都毅然挺过去了。瞧!那冰冷的空荡荡的十三根铁索,他们“飞”过去了;瞧!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他们翻过去了;瞧!那杳无人烟的草地,他们踏过去了。在整个长征的368个日日夜夜里,他们一共爬过了18座崇山峻岭,渡过了24条湍急的河流,穿越了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大小小的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部队的包围,挺进和顺利通过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面对着30万武装精良的敌军,携带着数量庞大的辎重,在一个地球上最为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征服了二万五千里的艰难险阻。这一切,让今天的人们,长久地发出神奇的感慨。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毛泽东主席写的《七律.长征》
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眠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正是这些肩负着伟大使命的中华儿女,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走完了如此漫长的道路。是他们,吓得敌人闻风丧胆,狼狈而逃;是他们,突破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娄山关;是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将共和国的国旗抹成了红彤彤的颜色;是他们,凭着一股执着的精神,创造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奇迹,走向抗日的最前线,提起了祖国生死存亡的重担!
怪不得毛主席会这样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像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个人的两只脚,长驱2万余里,纵横12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
没错,这正是我们这些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引以为骄傲的。我们不会忘记这一辉煌的斗争业绩。今天,我们要从红军长征的精神中汲取勇气、力量和智慧,继承先烈们的遗志;把我们祖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让我们的人民自由幸福!
我们年轻一代,正走在先烈们为我们开辟的社会主义大道上,走向现代化灿烂的未来。

4. 长征演讲稿

70年前,红军战士战胜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长征精神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一、崇高的理想 坚定的信念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的灵魂,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

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始终鼓舞着广大红军将士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缺衣少食,弹药匮乏,吃的是草根,咽的是树皮,头上敌机轰炸,四周敌军围追堵截,在这种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走出了雪山草地,翻越了高山峻岭,实现了三大主力会师,走上抗日救国前线。红军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广大指战员们对革命理想执著的信念,靠的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一位红军老战士在回答“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你们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也不倒下?”的提问时,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理想!革命理想大于天。”正是靠着这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的支撑,前进的道路被敌人封锁了,就在崇山峻岭、深山峡谷中辟路前进;部队被敌人截断了,就以钢铁般的意志实行突围;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抛石块,血战到底。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无数先烈战死沙场。如果说懂得为崇高理想而斗争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话,那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正是这样一支钢铁劲旅。

长征胜利表明: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是红军长征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这种伟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铸造了我们的军魂!

二、牢记宗旨 心系人民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长征时期,党坚持这一宗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为取得长征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长征途中,物质极其匮乏,甚至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红军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这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在长征途中,红军所过之地绝大多数是偏辟的山区、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红军每到一地,就积极动员群众,宣传北上抗日的方针,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不动群众一草一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并帮助各民族人民群众建立起人民政权和革命武装。红军将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各民族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和大力支持。当地广大人民群众主动为红军捐粮草,给红军带路,照顾伤病员,甚至参军打仗,这一切都有力地支援了长征。

长征胜利教育我们: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因素。得民心则兴、失民心则亡,这是铁的规律。因此,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心系人民,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三、胸怀全局 严守纪律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严明纪律的政党,党的纪律是全党意志的体现,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胸怀全局,是模范执行党的纪律的前提。只有胸怀全局,严守纪律,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才能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长征的胜利是党和人民军队铁的纪律的胜利。长征途中,红军指战员从革命利益出发,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严守纪律,真正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全局,只要上级一声令下,坚决完成战斗任务,可谓“军令如山重,纪律似铁坚”。懋功会师时,担任后卫任务的红五军团第37团刚翻过雪山到达镇口,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他们原路返回盐井坪,为会师部队担任警戒。该团没有任何怨言,忍着饥饿、寒冷和极度疲劳,重翻夹金山,到达指定地点。长征中,红军将士还自觉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群众纪律,得到了沿途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

长征中,红军团结统一,严守纪律,还表现为各部队相互配合、协同作战,以及同闹分裂搞独立的行为作斗争。长征中的各路红军实行战略转移虽然独立进行,但在长征这一全局中,大家密切配合,互相支持。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曾发生过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严重事件。党中央为了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同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终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维护了红军的团结统一。

长征胜利告诉我们: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障。同样,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也是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四、艰苦奋斗 甘于奉献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我们党85年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在探索兴党、强国、富民的道路上,艰苦奋斗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们党百折不挠,顽强进取;作为图强求兴的奋斗方式,使我们党在改变中国面貌的历程中创造出辉煌的业绩;作为高尚纯洁的政治品格,确保我们党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巍然屹立。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人民军队的艰苦奋斗史。万里长征,艰苦卓绝。红军将士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斩关夺隘,抢险飞渡,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具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为艰苦的历程。“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海拔4000多米的川康雪山,使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长眠于此;千里沼泽、连鸟兽都不能出没的川西草地,吞噬了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红军战士在“爬过雪山就是胜利”、“走出草地就有希望”口号的鼓舞下,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雪山死神和草地恶魔,并且表现出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长征胜利的历史表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军队,只要有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长征精神是我们党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是全国人民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

5. 长征故事演讲稿3――5分钟

横刀立马与彭大将军的故事

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蒋派大军追至。彭指挥红军歼灭敌军一个骑兵团,取得了红
军到达陕北后第一场胜仗。为此,毛特作诗赠予彭。
诗曰:
六言诗·给彭*怀同志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彭**受到诗后,将诗末两句“唯我彭大将军”改为“惟我英勇红军”,并把原诗还给毛。
有功而不受荣誉,表现了彭大将军的高风亮节。

半床棉被
红军长征到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时候,3名红军女战士借宿农民徐解秀家,因为家里穷,当时床上只铺了稻草和破棉絮,晚上,三名女红军就和徐解秀盖一条行军被,睡一张床,徐解秀的丈夫就睡在门口的草垛上。白天,红军战士们和徐解秀一起干活,讲进步道理,还帮她带孩子,徐解秀帮红军战士煮饭。红军要开拔了,看到徐解秀家连一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一名女红军用剪刀将这床被子剪开,将半床被子留给了徐解秀。这就是红军战士和老百姓的鱼水情深,生死与共。

12个铜板“买”一个梨
讲述了1935年4月时,中央红军进入了云南境内。那里的风景十分美丽,连绵起伏的山峦,漫山遍野的绿树······可是红军战士们却被酷热的天气折磨的苦不堪言。战士们好不容易找到了水,可哪里的水却是咸的!没有水解渴,战士们只好忍着干渴继续前进。
战士们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村庄,可那儿的村民因为听信了敌人的宣传,全都躲了起来。战士们没办法,只好住了下来。
在女战士打水时,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在厨房的毛草中,竟有一筐梨!要知道对于行路一天的战士们来说,梨可是最好的东西!可是红军纪律严明: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战士们只好舔了舔嘴唇。这时,一位发着高烧的女战士发出了痛苦的呻吟,这是大家灵机一动,决定买一个梨给她。最后用12个铜板“买”了一个梨。

从《长征谣》到《清平乐·六盘山》的故事!

1935年10月7日,毛登上六盘山,临风寄景,气贯长虹,遥想红军走过的艰难里程,展望革命的未来前途,感慨万千。当时,毛坐在一块石头上说,这里真是个好地方,天高云淡,红旗漫卷,大雁南飞,六盘山的景色多好啊。他随即吟出了《长征谣》:“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 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今日得着长缨,

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他以自由诗的形式,采取重复比兴、呼唤等手法,展示了红军将士金戈铁马、风雷激荡的雄姿,体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反蒋抗日的决心。

1942年8月1日,毛才将《长征谣》改成规范的词牌《清平乐·六盘山》,刊登在《淮海报》的副刊上,全文是:“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据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突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着一丛丛野草,叶子绿,形状跟萝卜叶子差不多。那个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来,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张思德忙赶上去。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摔倒了,一时失去了知觉。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很快,这件事被朱总司令知道了,他表扬了张思德。

金色的鱼钩

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为了给生病的小战士补充营养,老班长想尽办法钓鱼和挖野菜,煮成野菜汤给三个小战士吃,自己却吃剩下的鱼刺和鱼骨。最后在即将渡过草地的时候,老班长却因为饥饿牺牲在草地中。小战士”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保存起来,以教育后代。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
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
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
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
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
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
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
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
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早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
象在为战友指明前景的道路。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
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
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
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
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出,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永远的丰
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
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飞夺泸定桥

泸定桥长约100米,由十三根铁链组成,两边各两根为桥栏,底部并排九根为桥面,铺有木板。桥东端即四川泸定城西门。1935年5月29日,红一军团二师四团经过一昼夜二百四十华里的急行军,占领了泸定桥西岸桥头。当时桥西有国民党川军把守,桥板已全部被拆除。由该团一营二连二十二名勇士组成的突击队,冒着敌军的枪林弹雨,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冲向对岸,攻下了桥头堡。后续部队迅速跟进,夺取了泸定城。

17勇士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长征中的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由四川会理附近地区继续北进。蒋介石指挥10余万国民党军南攻北堵,企图利用彝汉民族矛盾和大渡河天险屏障,围歼中央红军于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地区。为挫败国民党军的阴谋,红军迅速北进,强渡天险大渡河。以刘为司令员的红军先遣队,顺利通过彝民区,直逼国民党军防守大渡河的薄弱地带。24日晚,第1军团先遣队第1师第1团急行军80公里,先期抵达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隐蔽于附近山头。当晚,该团第1营出其不意攻占安顺场渡口。时值洪水暴涨,大渡河水深流急,渡口水面宽约300米,对岸有四川军阀部队防守。该团决定由第2连组织突击队,实施强渡。
1935年5月上旬,长征途中红军准备强渡大渡河。25日上午,红一团第一营第2连连长熊尚林率领渡河突击队,在当地船工的配合下,乘着仅剩的一只木船,冒着密集火力,顶着急流险浪驶向对岸。木船被冲向下游数百米处靠岸,17名红军官兵登岸后,抢占沿河工事,控制渡口。又同第2船登岸的官兵一起,击溃安靖坝守军,为后续部队渡河打开了道路。

七根火柴
长征途中,暴雨倾泻在大草原上。一个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把党证和夹在党证里的七根焦干的火柴交给战友,请他转交给党组织。言毕,安然地闭上了眼睛。那位战友追上队伍,为战士们点燃了篝火,然后将余下的六根火柴和党证交给了指导员。

6. 纪念红军长征八十周年演讲稿

201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演讲稿篇1
同学们:
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流逝,长征精神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历时两年整,行程两万五千里,途经十四个省,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当她看到战士们吃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时,她落泪了。她把自己要饭讨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 “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听着战士们自编自唱的<牛皮腰带歌>,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党费。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
这就是长征精神,这就是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这就是面对敌人的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种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它表面上看起来并非那么艰难,那么壮烈,但要取得胜利,却是相当不易的。
同学们,当你沉溺于网络游戏,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连于武打小说,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美味,喝着鲜奶,为超女疯狂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80年前的那些人和事。如果说当年所面临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权的话,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则是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使我们的祖国阔步迈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这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关系到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命运!作为当代的热血青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远大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一次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少年的新的长征!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火红的太阳!
201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演讲稿篇2
同志们: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过去了大半个世纪。爱思范文23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特有的魅力就像是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冰封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峡谷急流、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加之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粮食的严重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可长征中的人,却利用自己的两只脚,长驱直至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二万五千里血与汗的洗礼。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着红军战士的不散热血?哪里没有谱写着一曲动人的壮歌?长征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才是英雄好汉。他们排除万难,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战胜了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他们在一条布满荆棘和鲜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那,是什么让长征中的人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无辞,前仆后继地奔向一个目标?是什么让他们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是坚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素、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奋斗的精神。是老人们口中述说的长征精神。
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时值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那烙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奥运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和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发奋图强、坚忍不拔、战胜一切困难的支柱。
现在,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进行着新的长征。我们仍然需要在21世纪里,争取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腾飞这一现代历史主题。为此我们相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努力实践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将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振兴。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长征那英勇的足迹镌刻在为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国人民铭记;长征那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基础,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辉煌前进。
201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演讲稿篇3
此时此刻,站在演讲台上,我想起了一件事情。那天,我跟妈妈到公园游玩,听见一位小女孩问;“爸爸,红军爷爷长征时怎么会没有吃的,也没有喝的呢?他们为什么不吃巧克力,不喝健力宝呢?”
是啊,长征,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 已经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长征精神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老师告诉我们在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中,每天都有很多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在过草地时,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还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的第一次党费,也是最后一次党费…… 同学们,当你听到这里的时候,你难道不为我们的战士那种对革命事业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深深感动吗?
在茫茫的雪域高原,一支红军队伍在艰难地前进,一位军需处长被冻死在雪地里,大雪覆盖了他的身体,他因此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想:既然是军需处长,手里掌握着战士们的吃穿,在饥饿和寒冷面前,他完全可以吃饱、穿暖,他怎么会被饥饿和寒冷夺去宝贵的生命呢?难道他是傻瓜吗?不,他绝不是傻瓜,在他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比金子还要宝贵的东西,这就是为国家、为民族,勇于牺牲、勇于奉献、无私无畏的长征精神。
正是这种面对困难不低头、遇到挫折不屈服的长征精神,半个多世纪以来,像涓涓的甘泉,哺育了我们千千万万的祖辈和父辈。在新时期取得了令人骄傲和自豪的成绩。
你看,今天的印江,街道笔直平坦,公路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住房宽敞明亮。安居工程、教师新村、金玉小区、花园城,一座座美丽的家园拔地而起;西苑开发区、柏香林开发区、西环开发区、文昌路开发区,让古老的印江城旧貌换新颜。
你看,西环大桥像天上的彩虹,那是印江人民腾飞的翅膀;北环大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我们的祖辈和父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又一幅优美的蓝图,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动听的华章。
同学们,当你沉溺于网络游戏,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连于武打小说,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肯德基,喝着非常可乐,为超级女生疯狂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70年前的那些人和事。
作为当代少年,我们应该有远大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又是一次新的伟大的充满艰辛的长征。
同学们,巍巍大石墩是我们挺拔的脊梁,滚滚邛江河是我们沸腾的热血;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火红的太阳,追寻金色的理想吧!

摘自网络网友,谢谢。

7. 红军长征演讲稿

关于"长征"的演讲稿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关于长征的纪念活动自然也就很多,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中央电视台崔永元做的一个节目,叫“我的长征”,就是要找20名志愿者重走长征路。我报了名,不过没选上,我想是因为他们看了我的照片后觉得我太象专业演员了,不适合参加这种平民化的纪实性节目。报名的时候我就在想一件事,如果见到了崔永元,他一定会用他那因为抑郁症而失眠而熬的布满血丝的眼睛看着我,然后问我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走长征路?”我想答案可以有很多,比如要体验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比如要宣传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比如要考察长征沿途革命老区的风土人情,为老少边穷地区的群众做一点贡献;甚至可以说是为了磨练自己的意志等等,当然我不会告诉他我是为了减肥。其实这些理由都没错,但对于我来说,都不太真实。一个人如果愿意在他的一生中拿出10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去走完一万公里的路,他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不知道当年那些参加长征的红军战士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当我每次看到关于长征的故事的时候,我总在想,是什么让这些人能够走完这么长的路,而且是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冒着随时可能失去生命的危险。答案可以很简单,是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可以再具体一点,是为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和蒋家王朝,建立一个新中国。这些理由都很崇高,也很正确,但我不禁又想起了一件事。在邓小平晚年的时候,他的子女曾问他:为什么很少听他讲过去战争年代的事情,在长征的时候您做了什么呢?邓小平只说了三个字—“跟着走”。

红军的全称应该是中国工农红军,而其实它的主要组成成分是农民,是大多数不识字的农民。我不清楚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列宁的革命理论他们能够知道和理解多少,但我想有一点是清楚的,就是他们有坚定的反抗意志,反抗现有的政权统治,反抗外来民族的侵略,反抗阶级压迫和剥削,而他们知道,共产党是能够领导他们实现这些目标的,所以他们坚定地跟随着共产党,组成了党领导的军队,不惜冒枪林弹雨,不惜拔山涉水,长征二万五千里。他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并不知道这次迁徙的目的的在那里,甚至连我们的党中央也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才知道在陕北还有一块革命根据地,那里的领导人是刘志丹。但正是这些坚定的跟着走的大多数红军战士,创造了人类战争史的奇迹,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让后人震惊的字汇——长征。

跟着走是大多数人在长征中的选择,是长征胜利的保证,但不是长征胜利的原因,长征的胜利开始于遵义会议,在此之前红军可以说是大溃败,而且损失惨重。正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新的领导指挥集体,而新的领导指挥集体又实行了正确的方针路线,所以中国工农红军才摆脱了几乎被彻底消灭的命运。由此可见,正确的领导,正确的方针路线对于一个团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上,与遵义会议有着同等重要地位,并且有着惊人相似性的另一个转折点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两个会议同样是用和平、民主的方式更换了中央领导集体,并重新确定了方针路线,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方针路线,一个在过去可能被视为背叛革命、大逆不道的方针路线。

为什么会有这样开天辟地的转折?为什么会有这样历史性的会议?原因很简单,形势所迫。在遵义会议以前,红军失去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根据地,伤亡近十万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十年浩劫,国民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正是严峻的现实促使人们去重新思考,思考过去的方针路线是不是错了;去重新选择,选择一条新的符合实事求是原则的道路。所以,我们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但我们在此之前付出了什么呢?付出了十万人的生命,付出了一个国家十年的时间。

历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进入了2006年,在年初的人大会议期间,一条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就是所谓“物权法草案违宪,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质疑。因为时间的关系,在这里我不想就两种观点的孰是孰非谈自己的看法。但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法律专业毕业的学生,我知道中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自己的民法典,而作为民法重要组成部分的物权法,却也因为这种争论而推迟审议。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曾经提出不要讨论姓资姓社的问题,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指导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非常正确的,而且也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时至今日,改革开放已近三十年,成绩固然是巨大的,新的问题也出现了。医疗改革以后我们看不起病了,教育改革以后我们上不起学了,房地产改革以后我们买不起房了,而现在"八荣八耻"的提出也正证明了一个时代价值判断的迷失.一个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而相应的制度、体制、观念和文化等方面却不能随之发展的话,就必然成为其进一步前进的瓶颈。

如果说在三十年前我们不知道白猫和黑猫那一只会抓老鼠,所以我们说“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话,那么经过三十年的考察,是到了该选择一只猫的时候了,以便这只有本事的猫能够继续抓老鼠。

如果说刚下水的时候我们可以摸着石头过河的话,那么现在我们已经越走越深了,手已经摸不到石头了,是该挺直身板,看看河面,选择一条正确航线的时候了,以便我们能造一艘可以走的更远的船。

在建国前夕,毛泽东曾经说过:“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到现在建国已经快57年了,我们的万里长征走到了第几步呢?

1935年长征路上的遵义会议,1978年建国三十年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向我们不止一次的证明了,一条正确的路线在一个国家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意义,只有有了一条正确的路线,人民才能跟着走,才能取得象长征一样的伟大胜利,象改革开放一样的辉煌成就。但历史也告诫我们,不要等失去了十万人的生命,浪费了十年的时间以后,才知道那一条道路是正确的。

弘扬长征精神,继续新的长征(演讲稿)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珍藏了他们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留下了他们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记录着他们胜利后的笑容;三军会师,会宁载歌载舞恭贺他们创造人间神话。七十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七十年后,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回答呢?
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今天,我们面前虽然没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进的道路依然漫长而曲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我们同样需要有坚定信念,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是否还需要这种精神呢?轻歌曼舞的欢乐,鸟语花香的芳馨,相敬互爱的甜蜜,灯红酒绿的痴迷,艰苦的环境似乎已离我们悠然远去,然而,亲爱的朋友,你可曾想到,伴随着时光流逝的不仅仅是我们的青春,还有我们绚烂的向往和似锦的前程啊。我们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样的精神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
七十年前的长征,已经作为一个符号,走进了历史,铭刻在我们记忆的深处。而岁月积淀的长征精神,却像古酒一般在我们的心中酿出了感情,酿出了味道,成为我们多彩人生的一道美味佳肴。
新世纪,新时代,新希望,新蓝图,一切都是新的。作为有着鸿鹄之志的新青年,你可曾想过,在新的长征中,我们肩上负载着怎样全新的理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一起书写我们新的长征。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想那七十年前,工农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了重大的牺牲,翻过了一道道山,涉过了一道道水,行程两万余里,陆续到达陕北,终于完成了一、二、四方面军的胜利大会师,为悲惨壮烈、史无前例的长征,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实事求是地说,长征,是我们党和军队,由于一错再错的错误路线的领导,迫于严酷形势的一次无奈的战略大转移。“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这是老红军萧华同志所创作的《长征组歌》里对中央红军离开江西革命根据地时的悲壮写照。但是,正是在这个战略大转移的过程中,一次次失败的教训和血的事实,使我们的党和军队认清了错误路线的本质和危害,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用他那政治家的敏锐目光洞察形势,用他那军事家的雄才大略指挥红军,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终于到达了陕北,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也使中国革命走向了一个新的起点,从此踏上了胜利的坦途。

在长征胜利以后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着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用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又经过了十几年的艰苦斗争,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长征,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而在坚苦卓绝的长征过程中所形成的长征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强大精神保证。

岁月悠悠,转瞬已经七十年过去了。当年那支衣衫褴褛、疲惫不堪,依靠着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实现共产主义,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让全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走出雪山草地的军队,已经成为了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国家武装力量,成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威武之师。抚今追昔,让我们深深的理解到,人是要有理想和信念的。“革命理想大于天”,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那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正因为有了理想和信念的支撑,我们的红军才走出了雪山草地,才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理想和信念,是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可以设想,如果没有了理想和信念,或者说失去了理想和信念,那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现在,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祖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千变万变,人民群众的理想和信念没有变,对党和政府的期望和信任没有变。人民群众渴望革命老传统、老作风的回归,期盼着革命老前辈为之奋斗的目标早日实现的愿望没有变。

随着时光的流逝,老一辈红军战士大都作古,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精神和信念却留存了下来,成为了我们党,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现在,在我们的党内,特别是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很有一些人对长征精神,对老红军的革命精神和信念、对革命的老传统不屑一顾,有的甚至于肆无忌惮地糟蹋这些宝贵财富,这是非常令人震怒和痛心的。谁亵渎了红军的精神和信仰,谁就是人民的败类,就是人民的罪人!

现在,我们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进行着新的长征。而长征精神必将为激励和教育全党、全国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在新的长征中实现我们的最终理想而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纪念红军开始长征70周年纪念》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
每当五星红旗随太阳一同升起,耳边又响起雄壮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总会令我感动,每次我感动就会忆起我们人民革命的艰苦历程,想起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七十年前的今天,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八万红军被迫离开中央根据地,从南中国的崇山峻岭中开始了漫漫长征。长征路上,面对着自然界种种艰难困苦,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他们都毅然挺过去了。瞧!那冰冷的空荡荡的十三根铁索,他们“飞”过去了;瞧!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他们翻过去了;瞧!那杳无人烟的草地,他们踏过去了。在整个长征的368个日日夜夜里,他们一共爬过了18座崇山峻岭,渡过了24条湍急的河流,穿越了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大小小的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部队的包围,挺进和顺利通过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面对着30万武装精良的敌军,携带着数量庞大的辎重,在一个地球上最为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征服了二万五千里的艰难险阻。这一切,让今天的人们,长久地发出神奇的感慨。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毛泽东主席写的《七律.长征》
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眠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正是这些肩负着伟大使命的中华儿女,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走完了如此漫长的道路。是他们,吓得敌人闻风丧胆,狼狈而逃;是他们,突破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娄山关;是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将共和国的国旗抹成了红彤彤的颜色;是他们,凭着一股执着的精神,创造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奇迹,走向抗日的最前线,提起了祖国生死存亡的重担!
怪不得毛主席会这样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像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个人的两只脚,长驱2万余里,纵横12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
没错,这正是我们这些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引以为骄傲的。我们不会忘记这一辉煌的斗争业绩。今天,我们要从红军长征的精神中汲取勇气、力量和智慧,继承先烈们的遗志;把我们祖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让我们的人民自由幸福!
我们年轻一代,正走在先烈们为我们开辟的社会主义大道上,走向现代化灿烂的未来。

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获奖演讲稿

——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

“年轻人,你难以理解我们这些老人面对浴血奋战换来的太平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九死一生的险境里我们始终不动摇,就是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努力能换来今天的安定繁荣!”这是14岁参加红军,曾经三过草地,戎马生涯半个世纪的老红军战士,原济南军区副政委任思忠老人的肺腑之言。说起过去的峥嵘岁月,这位83岁的老人的话匣子打开了,神情激动起来,双唇有些颤抖:1933年15岁的他成了171名红小鬼的“头领”,在他的带领下,夜袭扇子队,一战成名。任老前段时间坚持每天收看电视连续剧《长征》,他看得比家里每个人都专注,他为这部电视连续剧感动,但仍然对家人说,“有些苦他们拍不下来”。一过草地,竹签穿透了他的脚堂。任老头头上的三块伤疤和脚弓部位所受的一次穿透伤都是长征时留下的。二过草地,鬼门关口拣回性命。任老在和平年代练起了书法,每当朋友求字时他总忘不递上一个章,或者是“长征战士”,或者是“幸存者”,这是老人晚年给自己的定位。因为当年任老带171人参加红军,但经历历次事件,解放后任老再没能见到其中的任何一位。他说:“战争年代,我们身边倒下了太多的好战友,比起他们,我是一名幸存者,更是一名幸运者”,”我能亲眼看到自己为之努力的目标实现就是最大的幸运,真正的荣誉归于那些光荣献身的烈士们。”
任老的经历是红军长征的缩影。1934年10月开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进行了三百于次战斗,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巧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跨过了千里冰封的皑皑雪山,穿过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终于胜利的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已经一往不复,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长征故事流传至今,为人传颂,林莽沉沉,裸山如刃,黄沙大漠,激浪长河,刻下长征者铿锵的足音;寒风刺骨,雪压冰封,矗立起长征者英勇的雕像。
70年了,整整70年了。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那烙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航天航空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凝聚民心,催人奋进!在近几年中一些鲜活的事例也渐渐浮现出来。
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
孙必干,他于花甲之年临危受命,远离故土只为续写使命传奇。为了达成和平,他游刃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生命,他斡旋在死亡边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前方,是他必赴的使命;身后,是让他骄傲的祖国。
还有背妹求学的洪战辉,坚守承诺的陈键,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路的王顺友……
这些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不正是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真实体现吗?
作为一名有着百年光辉历史的师大附中的莘莘学子,凝望着校园内的革命英雄纪念碑,读着碑文中先烈的赫赫功绩,红军长征途中,那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壮举,惊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灵,那一幕幕历史画面感人肺腑,催人泪下,那浓浓的炮声,震天的呐喊,成为激人奋进的咚咚战鼓!长征中那无数烈士和无数动人的事件折射出来的“长征精神”,必将成为我们奋进的动力和学习的源泉,成为我们成长进步的催化剂。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是一幅波澜壮阔,无坚不摧的历史画面;是一种独立自主,勇往直前的不朽精神。
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你感觉到了吗?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你看到了吗?那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让我们抖擞精神,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它就是长征的力量!

弘扬长征精神演讲稿
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流逝,长征精神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历时两年整,行程两万五千里,途经十四个省,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当她看到战士们吃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时,她落泪了。她把自己要饭讨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 “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听着战士们自编自唱的<牛皮腰带歌>,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党费。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
这就是长征精神,这就是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这就是面对敌人的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种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它表面上看起来并非那么艰难,那么壮烈,但要取得胜利,却是相当不易的。
同学们,当你沉溺于网络游戏,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连于武打小说,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美味,喝着鲜奶,为超女疯狂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72年前的那些人和事。如果说当年所面临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权的话,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则是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使我们的祖国阔步迈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这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关系到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命运!作为当代的热血青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远大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一次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少年的新的长征!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火红的太阳!

8.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演讲稿。急~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关于长征的纪念活动自然也就很多,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中央电视台崔永元做的一个节目,叫“我的长征”,就是要找20名志愿者重走长征路。我报了名,不过没选上,我想是因为他们看了我的照片后觉得我太象专业演员了,不适合参加这种平民化的纪实性节目。报名的时候我就在想一件事,如果见到了崔永元,他一定会用他那因为抑郁症而失眠而熬的布满血丝的眼睛看着我,然后问我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走长征路?”我想答案可以有很多,比如要体验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比如要宣传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比如要考察长征沿途革命老区的风土人情,为老少边穷地区的群众做一点贡献;甚至可以说是为了磨练自己的意志等等,当然我不会告诉他我是为了减肥。其实这些理由都没错,但对于我来说,都不太真实。一个人如果愿意在他的一生中拿出10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去走完一万公里的路,他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不知道当年那些参加长征的红军战士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当我每次看到关于长征的故事的时候,我总在想,是什么让这些人能够走完这么长的路,而且是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冒着随时可能失去生命的危险。答案可以很简单,是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可以再具体一点,是为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和蒋家王朝,建立一个新中国。这些理由都很崇高,也很正确,但我不禁又想起了一件事。在邓小平晚年的时候,他的子女曾问他:为什么很少听他讲过去战争年代的事情,在长征的时候您做了什么呢?邓小平只说了三个字—“跟着走”。

红军的全称应该是中国工农红军,而其实它的主要组成成分是农民,是大多数不识字的农民。我不清楚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列宁的革命理论他们能够知道和理解多少,但我想有一点是清楚的,就是他们有坚定的反抗意志,反抗现有的政权统治,反抗外来民族的侵略,反抗阶级压迫和剥削,而他们知道,共产党是能够领导他们实现这些目标的,所以他们坚定地跟随着共产党,组成了党领导的军队,不惜冒枪林弹雨,不惜拔山涉水,长征二万五千里。他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并不知道这次迁徙的目的的在那里,甚至连我们的党中央也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才知道在陕北还有一块革命根据地,那里的领导人是刘志丹。但正是这些坚定的跟着走的大多数红军战士,创造了人类战争史的奇迹,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让后人震惊的字汇——长征。

跟着走是大多数人在长征中的选择,是长征胜利的保证,但不是长征胜利的原因,长征的胜利开始于遵义会议,在此之前红军可以说是大溃败,而且损失惨重。正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新的领导指挥集体,而新的领导指挥集体又实行了正确的方针路线,所以中国工农红军才摆脱了几乎被彻底消灭的命运。由此可见,正确的领导,正确的方针路线对于一个团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上,与遵义会议有着同等重要地位,并且有着惊人相似性的另一个转折点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两个会议同样是用和平、民主的方式更换了中央领导集体,并重新确定了方针路线,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方针路线,一个在过去可能被视为背叛革命、大逆不道的方针路线。

为什么会有这样开天辟地的转折?为什么会有这样历史性的会议?原因很简单,形势所迫。在遵义会议以前,红军失去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根据地,伤亡近十万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十年浩劫,国民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正是严峻的现实促使人们去重新思考,思考过去的方针路线是不是错了;去重新选择,选择一条新的符合实事求是原则的道路。所以,我们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但我们在此之前付出了什么呢?付出了十万人的生命,付出了一个国家十年的时间。

历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进入了2006年,在年初的人大会议期间,一条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就是所谓“物权法草案违宪,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质疑。因为时间的关系,在这里我不想就两种观点的孰是孰非谈自己的看法。但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法律专业毕业的学生,我知道中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自己的民法典,而作为民法重要组成部分的物权法,却也因为这种争论而推迟审议。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曾经提出不要讨论姓资姓社的问题,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指导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非常正确的,而且也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时至今日,改革开放已近三十年,成绩固然是巨大的,新的问题也出现了。医疗改革以后我们看不起病了,教育改革以后我们上不起学了,房地产改革以后我们买不起房了,而现在"八荣八耻"的提出也正证明了一个时代价值判断的迷失.一个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而相应的制度、体制、观念和文化等方面却不能随之发展的话,就必然成为其进一步前进的瓶颈。

如果说在三十年前我们不知道白猫和黑猫那一只会抓老鼠,所以我们说“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话,那么经过三十年的考察,是到了该选择一只猫的时候了,以便这只有本事的猫能够继续抓老鼠。

如果说刚下水的时候我们可以摸着石头过河的话,那么现在我们已经越走越深了,手已经摸不到石头了,是该挺直身板,看看河面,选择一条正确航线的时候了,以便我们能造一艘可以走的更远的船。

在建国前夕,毛泽东曾经说过:“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到现在建国已经快57年了,我们的万里长征走到了第几步呢?

1935年长征路上的遵义会议,1978年建国三十年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向我们不止一次的证明了,一条正确的路线在一个国家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意义,只有有了一条正确的路线,人民才能跟着走,才能取得象长征一样的伟大胜利,象改革开放一样的辉煌成就。但历史也告诫我们,不要等失去了十万人的生命,浪费了十年的时间以后,才知道那一条道路是正确的。

弘扬长征精神,继续新的长征(演讲稿)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珍藏了他们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留下了他们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记录着他们胜利后的笑容;三军会师,会宁载歌载舞恭贺他们创造人间神话。七十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七十年后,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回答呢?
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今天,我们面前虽然没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进的道路依然漫长而曲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我们同样需要有坚定信念,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是否还需要这种精神呢?轻歌曼舞的欢乐,鸟语花香的芳馨,相敬互爱的甜蜜,灯红酒绿的痴迷,艰苦的环境似乎已离我们悠然远去,然而,亲爱的朋友,你可曾想到,伴随着时光流逝的不仅仅是我们的青春,还有我们绚烂的向往和似锦的前程啊。我们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样的精神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
七十年前的长征,已经作为一个符号,走进了历史,铭刻在我们记忆的深处。而岁月积淀的长征精神,却像古酒一般在我们的心中酿出了感情,酿出了味道,成为我们多彩人生的一道美味佳肴。
新世纪,新时代,新希望,新蓝图,一切都是新的。作为有着鸿鹄之志的新青年,你可曾想过,在新的长征中,我们肩上负载着怎样全新的理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一起书写我们新的长征。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想那七十年前,工农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了重大的牺牲,翻过了一道道山,涉过了一道道水,行程两万余里,陆续到达陕北,终于完成了一、二、四方面军的胜利大会师,为悲惨壮烈、史无前例的长征,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实事求是地说,长征,是我们党和军队,由于一错再错的错误路线的领导,迫于严酷形势的一次无奈的战略大转移。“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这是老红军萧华同志所创作的《长征组歌》里对中央红军离开江西革命根据地时的悲壮写照。但是,正是在这个战略大转移的过程中,一次次失败的教训和血的事实,使我们的党和军队认清了错误路线的本质和危害,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用他那政治家的敏锐目光洞察形势,用他那军事家的雄才大略指挥红军,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终于到达了陕北,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也使中国革命走向了一个新的起点,从此踏上了胜利的坦途。

在长征胜利以后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着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用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又经过了十几年的艰苦斗争,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长征,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而在坚苦卓绝的长征过程中所形成的长征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强大精神保证。

岁月悠悠,转瞬已经七十年过去了。当年那支衣衫褴褛、疲惫不堪,依靠着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实现共产主义,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让全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走出雪山草地的军队,已经成为了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国家武装力量,成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威武之师。抚今追昔,让我们深深的理解到,人是要有理想和信念的。“革命理想大于天”,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那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正因为有了理想和信念的支撑,我们的红军才走出了雪山草地,才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理想和信念,是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可以设想,如果没有了理想和信念,或者说失去了理想和信念,那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现在,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祖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千变万变,人民群众的理想和信念没有变,对党和政府的期望和信任没有变。人民群众渴望革命老传统、老作风的回归,期盼着革命老前辈为之奋斗的目标早日实现的愿望没有变。

随着时光的流逝,老一辈红军战士大都作古,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精神和信念却留存了下来,成为了我们党,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现在,在我们的党内,特别是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很有一些人对长征精神,对老红军的革命精神和信念、对革命的老传统不屑一顾,有的甚至于肆无忌惮地糟蹋这些宝贵财富,这是非常令人震怒和痛心的。谁亵渎了红军的精神和信仰,谁就是人民的败类,就是人民的罪人!

现在,我们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进行着新的长征。而长征精神必将为激励和教育全党、全国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在新的长征中实现我们的最终理想而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纪念红军开始长征70周年纪念》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
每当五星红旗随太阳一同升起,耳边又响起雄壮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总会令我感动,每次我感动就会忆起我们人民革命的艰苦历程,想起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七十年前的今天,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八万红军被迫离开中央根据地,从南中国的崇山峻岭中开始了漫漫长征。长征路上,面对着自然界种种艰难困苦,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他们都毅然挺过去了。瞧!那冰冷的空荡荡的十三根铁索,他们“飞”过去了;瞧!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他们翻过去了;瞧!那杳无人烟的草地,他们踏过去了。在整个长征的368个日日夜夜里,他们一共爬过了18座崇山峻岭,渡过了24条湍急的河流,穿越了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大小小的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部队的包围,挺进和顺利通过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面对着30万武装精良的敌军,携带着数量庞大的辎重,在一个地球上最为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征服了二万五千里的艰难险阻。这一切,让今天的人们,长久地发出神奇的感慨。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毛泽东主席写的《七律.长征》
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眠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正是这些肩负着伟大使命的中华儿女,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走完了如此漫长的道路。是他们,吓得敌人闻风丧胆,狼狈而逃;是他们,突破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娄山关;是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将共和国的国旗抹成了红彤彤的颜色;是他们,凭着一股执着的精神,创造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奇迹,走向抗日的最前线,提起了祖国生死存亡的重担!
怪不得毛主席会这样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像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个人的两只脚,长驱2万余里,纵横12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
没错,这正是我们这些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引以为骄傲的。我们不会忘记这一辉煌的斗争业绩。今天,我们要从红军长征的精神中汲取勇气、力量和智慧,继承先烈们的遗志;把我们祖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让我们的人民自由幸福!
我们年轻一代,正走在先烈们为我们开辟的社会主义大道上,走向现代化灿烂的未来。

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获奖演讲稿

——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

“年轻人,你难以理解我们这些老人面对浴血奋战换来的太平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九死一生的险境里我们始终不动摇,就是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努力能换来今天的安定繁荣!”这是14岁参加红军,曾经三过草地,戎马生涯半个世纪的老红军战士,原济南军区副政委任思忠老人的肺腑之言。说起过去的峥嵘岁月,这位83岁的老人的话匣子打开了,神情激动起来,双唇有些颤抖:1933年15岁的他成了171名红小鬼的“头领”,在他的带领下,夜袭扇子队,一战成名。任老前段时间坚持每天收看电视连续剧《长征》,他看得比家里每个人都专注,他为这部电视连续剧感动,但仍然对家人说,“有些苦他们拍不下来”。一过草地,竹签穿透了他的脚堂。任老头头上的三块伤疤和脚弓部位所受的一次穿透伤都是长征时留下的。二过草地,鬼门关口拣回性命。任老在和平年代练起了书法,每当朋友求字时他总忘不递上一个章,或者是“长征战士”,或者是“幸存者”,这是老人晚年给自己的定位。因为当年任老带171人参加红军,但经历历次事件,解放后任老再没能见到其中的任何一位。他说:“战争年代,我们身边倒下了太多的好战友,比起他们,我是一名幸存者,更是一名幸运者”,”我能亲眼看到自己为之努力的目标实现就是最大的幸运,真正的荣誉归于那些光荣献身的烈士们。”
任老的经历是红军长征的缩影。1934年10月开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进行了三百于次战斗,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巧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跨过了千里冰封的皑皑雪山,穿过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终于胜利的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已经一往不复,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长征故事流传至今,为人传颂,林莽沉沉,裸山如刃,黄沙大漠,激浪长河,刻下长征者铿锵的足音;寒风刺骨,雪压冰封,矗立起长征者英勇的雕像。
70年了,整整70年了。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那烙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航天航空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凝聚民心,催人奋进!在近几年中一些鲜活的事例也渐渐浮现出来。
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
孙必干,他于花甲之年临危受命,远离故土只为续写使命传奇。为了达成和平,他游刃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生命,他斡旋在死亡边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前方,是他必赴的使命;身后,是让他骄傲的祖国。
还有背妹求学的洪战辉,坚守承诺的陈键,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路的王顺友……
这些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不正是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真实体现吗?
作为一名有着百年光辉历史的师大附中的莘莘学子,凝望着校园内的革命英雄纪念碑,读着碑文中先烈的赫赫功绩,红军长征途中,那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壮举,惊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灵,那一幕幕历史画面感人肺腑,催人泪下,那浓浓的炮声,震天的呐喊,成为激人奋进的咚咚战鼓!长征中那无数烈士和无数动人的事件折射出来的“长征精神”,必将成为我们奋进的动力和学习的源泉,成为我们成长进步的催化剂。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是一幅波澜壮阔,无坚不摧的历史画面;是一种独立自主,勇往直前的不朽精神。
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你感觉到了吗?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你看到了吗?那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让我们抖擞精神,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它就是长征的力量!

弘扬长征精神演讲稿
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流逝,长征精神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历时两年整,行程两万五千里,途经十四个省,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当她看到战士们吃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时,她落泪了。她把自己要饭讨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 “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听着战士们自编自唱的<牛皮腰带歌>,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党费。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
这就是长征精神,这就是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

9. 长征精神的演讲稿

长征精神的演讲稿
家家点红灯,点灯迎红军!1935年,一支“红色”队伍长征北上过凉山,冕宁人民打开城门,点燃革命火种。

红色冕宁,工业冕宁,生态冕宁。2015年,时值红军长征过凉山暨彝海结盟80周年,冕宁4420平方公里的红色土地上,期待幸福、发展的39万各族儿女,凝心聚力,开拓奋进,吹响“长征路上再出发”的嘹亮号角。

站在新常态的全新起点,冕宁县委书记赵勇表示:“将进一步弘扬长征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引导、激励全县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树立新理念,主动新作为,踊跃投身于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冕宁的实际行动。”

激发创新热情

红军长征过凉山暨彝海结盟80周年,红色冕宁大地上,荡漾着长征精神的感召,激发人们的创新热情。

1935年5月10日晚,红军长征入冕宁,成立凉山州第一个红色政权——冕宁县革命委员会,第一支革命武装——抗捐军;在冕宁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首次提出了“红军万里长征”的“长征”概念。5月22日,红军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与彝族首领果基小叶丹在彝海湖边结义为兄弟,缔造了民族团结的不朽传奇——“彝海结盟”,为红军顺利北上赢得宝贵时间,在中国革命史、民族团结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80年来,冕宁人民弘扬长征精神,团结一致搞建设,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2014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3.14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总收入9.1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9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4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470元,城镇化率达到36.7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55.6:24.4。

今年,冕宁以“红军长征胜利暨彝海结盟”80周年宣传活动为契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纵深推进“百里红色党建示范长廊”建设,号召全县干部群众汲取“彝海结盟”精神力量,激发各行各业创新热情,团结一致,奋力推进“红色冕宁、工业冕宁、生态冕宁”建设。

盘活优势资源

地处凉山北部的革命老区冕宁,历史悠久,资源富集,素有“攀西聚宝盆”之美誉,近年,冕宁县以积极盘活四大优势资源作为突破口,激活发展能量。

境内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大桥水库灌溉安宁河谷百里沃野,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凉山·津巴布韦烟草合作、香港油橄榄种植“两大园区”已见成效;国家商品粮基地和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复兴樱桃、西河黄金梨、泸宁鸡、冕宁火腿、冕宁粳米等特色农产品享誉省内外。

矿产资源优势明显。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种达10大类30多种,其中稀土氧化物储量260万吨,居全国第二,富铁矿石储量2300万吨,黄金30吨,滑石500万吨,花岗石数亿立方米,大理石、汉白玉6000万立方米以上。

水能资源潜力巨大。安宁河、雅砻江、孙水河、南桠河等主要河流,可开发量达475万千瓦,目前已建成电站100余座;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锦屏巨型水电站已全部投产,境内的二级电站装机达480万千瓦。

旅游资源魅力独特。南有嫦娥奔月地——中国西昌卫星发射场,西河村、建设村国家3A级景区;东有国家4A级灵山景区,是川西南地区闻名遐迩的宗教场所和旅游胜地;北有彝海结盟地、安宁湖、冶勒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

开拓发展空间

发展的新长征路上,冕宁突出“产业带动、项目带动、开放带动、城镇化带动”,在全面稳增长的基础上,再次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产业支撑,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围绕培育140亿级稀土、20亿级黑色有色、50亿级水能电冶、25亿级建材、5亿级绿色食品加工等五大优势产业集群,引导企业加快升级改造、发展壮大。以创建省级高新产业示范基地为重点,加快凉山稀土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技术创新平台组建,坚持创新驱动,加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力度。全面推进粮食、烟草、马铃薯、畜牧、蚕桑、林果业等六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打造好凉山·津巴布韦烟草合作园区,加快建设“全国现代烟草农业要素综合集成一流县”。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养老健康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形成新的增长点。

项目带动,保持经济稳健定力。围绕实现60亿元的投资目标,加快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督促项目早日竣工达产。完成四川锦联源公司年产10万吨FCC稀土催化剂项目备案,尽快开工建设4亿安时高能环保贮氢电池生产线和5亿安时电池成组生产线建设项目、雅西高速公路冕宁东服务区工程、县城东南新区征地拆迁东西干道安置点道路工程等项目,形成新的投资增量。

开放助推,增添经济发展动力。深入实施开放合作战略,深化与津巴布韦等国家的产业合作,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采取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等方式,借力川欧经济合作交流暨投资项目洽谈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等招商平台,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经济500强和相关行业“旗舰”项目,填补空白产业、提升优势产业。

城建提升,释放经济发展潜力。围绕把冕宁建成攀西城市群“现代红色生态田园城市”奋斗目标,加快22个重点城建项目建设。依托旅游景区、交通节点和园区发展,立足各乡镇特色优势产业,冕宁正在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工业镇、商贸镇和旅游镇。

10. 求一篇关于“红色记忆“长征精神””的演讲稿,字数适中,最好原创,也可以多个拼出来

尊敬的领导:
每当五星红旗随太阳一同升起,耳边又响起雄壮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总会令我感动,每次我感动就会忆起我们人民革命的艰苦历程,想起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八十二年前的今天,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八万红军被迫离开中央根据地,从南中国的崇山峻岭中开始了漫漫长征。长征路上,面对着自然界种种艰难困苦,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他们都毅然挺过去了。瞧!那冰冷的空荡荡的十三根铁索,他们“飞”过去了;瞧!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他们翻过去了;瞧!那杳无人烟的草地,他们踏过去了。在整个长征的368个日日夜夜里,他们一共爬过了18座崇山峻岭,渡过了24条湍急的河流,穿越了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大小小的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部队的包围,挺进和顺利通过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面对着30万武装精良的敌军,携带着数量庞大的辎重,在一个地球上最为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征服了二万五千里的艰难险阻。这一切,让今天的人们,长久地发出神奇的感慨。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毛泽东主席写的《七律.长征》
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眠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正是这些肩负着伟大使命的中华儿女,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走完了如此漫长的道路。是他们,吓得敌人闻风丧胆,狼狈而逃;是他们,突破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娄山关;是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将共和国的国旗抹成了红彤彤的颜色;是他们,凭着一股执着的精神,创造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奇迹,走向抗日的最前线,提起了祖国生死存亡的重担!
怪不得毛主席会这样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像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个人的两只脚,长驱2万余里,纵横12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
没错,这正是我们这些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引以为骄傲的。我们不会忘记这一辉煌的斗争业绩。今天,我们要从红军长征的精神中汲取勇气、力量和智慧,继承先烈们的遗志;把我们祖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让我们的人民自由幸福!
我们年轻一代,正走在先烈们为我们开辟的社会主义大道上,走向现代化灿烂的未来。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