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计组词和拼音
计的拼音组词:抄
[jì]
部首:讠
五笔:YFH
笔画:4
繁体:计
1.计算。 2.测量或计算度数、时间等的仪器。 3.主意;策略;计划。 4.做计划;打算。 5.计较;考虑。 6.姓。
常见组词:设计 总计 斤斤计较 计算
『贰』 仪的拼音和组词
仪拼音:[yí]
组词 :
礼仪、
仪式、
仪态、
仪器、
威仪、
心仪、
土仪、
仪容、
司仪、
贺仪
『叁』 仪拼音组词音序
仪来音序Y
仪
拼音:源 yí , 笔划: 5
部首: 亻 五笔: wyqy
基本解释:仪
(仪)
yí
人的外表或举动:仪态。仪表。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仪式。仪仗
以上供参考
『肆』 宾组词和拼音
拼音:bīn,组词如下:
方宾、宾仪、宾鸿、宾位、宾回萌、宾雁、宾师、宾星答、娱宾、蜡宾、宾徒、宾幕、宴宾、正宾、山宾、支宾、宾宇、宾国、司宾、宾旅、宾实、宾铁、寅宾、宾射、乡宾、宾燕、严宾、宾合、宾者、宾道、
基本字义: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宾的古字形像主人在家中迎接客人,本义是引导,迎接宾客,引申指宾客。客人来访往往会送上见面礼,古又引申指赠送。也指赠送的物品。
会意字,甲骨文“宾”字像主人(用构件A或构件B表示)在家中(用构件C“宀”表示)迎接客人(用构件D“万”表示);屋里一人跪坐,对面有客,屋外一只脚(用构件E表示),表示客从外来。
它非常形象,只是笔画太多,因此也被简化隶定作𡧊。本义是引导,迎接宾客。宾客往往不是空手来,而是带有礼物,所以周代金文加上“贝”,并引申出赠送、赠品等义。
(4)仪拼音和组词扩展阅读
字形演变

组词解释:
1、方宾
石龙刍的别称。
2、宾仪
亦作“賔仪”。宾客所遵行的礼仪。
3、宾鸿
亦作“賔鸿”。即鸿雁。
4、宾位
宾客的席位。
5、宾萌
亦作“ 宾孟 ”。
『伍』 册的拼音和组词
册的拼音是“来cè”,声自母是c,韵母是e,读作第四声,组词如下:
1、手册
拼音:[shǒu cè]
释义:汇集常用的基本资料,供手头查考的工具书。有综合性的手册,如《人民手册》;也有专科性的手册,如《医疗卫生手册》。

2、注册
拼音:[zhù cè]
释义:向有关机关、团体或学校登记备案:~商标。新生报到~从9月1日开始。
3、册页
拼音:[cè yè]
释义:中国书画装裱形制之一。多用于收藏小幅书画。
4、册子
拼音:[cè zi]
释义:装订好的本子:相片~。户口~。写了几本小~(书)。
5、册封
拼音:[cè fēng]
释义:帝王通过一定仪式把爵位、封号赐给臣子、亲属、藩属等。
『陆』 闷和仪的多音字组词和拼音
闷拼音:[mèn组词:愁闷。沉闷。郁闷。闷懑。闷闷不乐 mēn]组词:闷气。闷热
『柒』 探的拼音和组词
一、探的声母t,韵母an,拼音tàn。
二、部首:扌
三、释义:
1、寻求:~求回。
2、侦察答打听:~问。~听。
3、做侦察工作的人:~马(侦察骑兵)。
4、访问,看望:~望。~亲。~监。
5、头或上体伸出,手伸入:~身。
四、笔顺:横、竖钩、提、点、横撇/横钩、撇、点、横、竖、撇、捺。

(7)仪拼音和组词扩展阅读:
相关组词:
1、探望
[tàn wàng]
看(试图发现情况):四处~。他不时地向窗外~。
2、钻探
[zuān tàn]
指用钻机向地下钻孔(井),从不同深度取出岩石及矿石样品。
3、探求
[tàn qiú]
探索追求:~学问。~真理。
4、探测
[tàn cè]
对于不能直接观察的事物或现象用仪器进行考察和测量。
5、探寻
[tàn xún]
探求;寻找:~真理。~地下矿藏。
6、试探
[shì tàn]
试着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更为妥善的办法。
7、探听
[tàn tīng]
多指方式比较秘密、措辞比较含蓄的。
8、探询
[tàn xún]
探问;询问。
9、探险
[tàn xiǎn]
到从来没有人去过或很少有人去过的艰险地方去考察。
『捌』 烛的拼音和组词
烛的拼音抄:zhú,组词:烛照 、烛泪、 烛笼、 朗烛 、青烛 、烛察、翠烛、笼烛
烛释义:
1、蜡烛。
2、照亮;照见。
3、俗称灯泡的瓦数为烛数,如50烛的灯泡就是50瓦的灯泡。
(8)仪拼音和组词扩展阅读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翠烛[cuì zhú]
燐火。
2、笼烛[lóng zhú]
笼灯。
3、烛远[zhú yuǎn]
光照远方。
4、光烛[guāng zhú]
照耀。
5、烛签[zhú qiān]
插蜡烛的签子。
6、烛照[zhú zhào]
照亮:阳光~万物。
7、烛泪[zhú lèi]
指蜡烛燃烧时淌下的蜡油。
8、青烛[qīng zhú]
即南天烛。植物名。道家炮制青精饭的原料之一。
9、烛察[zhú chá]
明察,洞察。
10、龙烛[lóng zhú]
烛龙神所衔之烛。
『玖』 议的组词和拼音
1、会议
[huì yì]
有组织有领导地商议事情的集会:全体~。厂务~。工作~。
2、商议
[shāng yì]
为了对某些问题取得一致意见而进行讨论: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还须好好~一下。
3、建议
[jiàn yì]
提出主张:~休会。
4、提议
[tí yì]
商讨问题时提出主张来请大家讨论:有人~,今天暂时休会。
5、异议
[yì yì]
不同的意见:提出~。
6、决议
[jué yì]
经会议讨论,表决通过的议案。
7、刍议
[chú yì]
谦辞。称自己粗浅的议论。
8、附议
[fù yì]
同意别人的提议,作为共同提议人:小陈提议选老魏为工会主席,还有两个人~。
9、抗议
[kàng yì]
对某人、某团体、某国家的言论、行为、措施等表示强烈的反对:提出~。举行~示威。
10、议员
[yì yuán]
议会的成员。在资本主义国家,上议院议员一般由间接选举产生,下议院议员一般由直接选举产生。
11、议会
[yì huì]
也叫国会。

12、倡议
[chàng yì]
首先建议;发起:~书。我们~开展劳动竞赛。
13、复议
[fù yì]
对已作决定的事再做一次讨论:事关大局,厂领导还要~。
14、动议
[dòng yì]
会议中的建议(一般指临时的):紧急~。
15、议长
[yì zhǎng]
议会的领导人。
『拾』 朝的两种拼音和两种组词
朝【cháo】组词:朝向、朝廷、朝着
朝【zhāo】组词:朝阳、朝气
朝(拼音:zhāo、cháo)是汉语常用字 ,最早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 。
朝的古字形像日出草木之中而月还未落的样子,本义指早晨,如:朝阳、朝露。“朝”是一天的开始,也表示今天,如:今朝。以上义读zhāo。“朝”也读cháo。古代早朝听政,百官皆至,所以就把早晨聚众议事的地方称为“朝廷”。
把大臣见皇帝叫上朝、朝见。由朝廷这层意思,把君主统治的时期称为朝代。由朝见皇帝这层意思,“朝”字又有面对着的意思,这是唐以后的晚起义。此外“朝”也是朝鲜的简称。
会意字。最早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甲骨文从“日”“月”“茻”会意。上下都是草字形,而在草丛中有“日”和“月”字,日月同现于草木之中,朝日已出而残月未落。表示“朝暮”之“朝”(zhāo)。
金文中则演变为从“日”“茻”“巜”或“川”会意。在金文中,右边像一条清澈的河流,河里的水缓缓地流淌,左边是河岸,河岸上草木茂盛。草丛中有一个“日”字,表明一轮红日,正从河边的草木间冉冉升起。
这实际上是“(潮)” 的本字,潮水晨涨夕退,故“朝”的另一古义是早上涨潮。小篆以后,字形发生了不少变化。 楚文字中右部进一步讹变为“舟”。
战国文字或径从“水”旁,作“(潮)” 。《说文解字》“朝”作“,字形由“倝”和“舟”构成,“倝”是古文字中“日”和周围“屮”形的讹变,而“舟”则是水形的讹变。有资料认为“舟”与“朝”声古音接近,故可用为声旁。
到了隶变阶段,又进一步以金文为基础,将左旁变为“”,右旁变为“月”。虽则左右两部件都不表音表意,但也胜于小篆,以后便以汉隶为基文,楷化为现代的“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