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楼造句子
⑴ 求一篇关于开平碉楼的游记
D1(2008/10/03):本想赶上早上8点的汽车,结果只差了大概5分钟。不过福田汽车站到开平的车很多,所以顺利的坐上了下一班,8点50开出。车上人很少,昨天去香港的疲倦还没有完全消散,不一会儿就进入梦乡,直到开平,历时3小时。到了开平,联系了一下L君,得知其要下午3点左右才能赶到,于是先去了威尔逊酒店订房。这家酒店是在携程上发现的,评价普遍不错,距离汽车站也很近。标间258,含双早,房间很大,设施也比较新。下午3点左右,L君来电说已到,俺再次前往汽车站集合。这时,天上的云已经很厚了。我们原计划利用两天把开平世遗项目中的几个地方都逛一下,外加赤坎古镇。查了一些资料再结合一些网友的游记,得出了以下的行程计划:锦江里瑞石楼->马降龙碉楼群->赤坎古镇->自力村碉楼群->三门里迎龙楼这个行程是沿着325国道,由远及近,覆盖所有的世遗项目,并且不走回头路,而且从义祠出发的13路公交几乎能够全部覆盖到。由于L君来得比原计划晚,所以当天我们想把前两个地方解决掉。13路公交车站就在车站里面,车很多。我们的第一站锦江里比较远,大概要一个小时左右(5元)。由于车大多数时间都行驶在国道上,所以并没有站牌,也不报站,只是根据乘客的需要停停走走。上车时要和司机打好招呼,告知到目的地时招呼一下,两天来遇到的13路司机都很热情。公交停到村口,那里有个指示牌,沿着柏油路走进去,不远右面就有一个上坡,上去后沿着堤坝一直走,先过一座大桥,再过一座小桥就可以到村子里了。锦江里有三座碉楼,分别为瑞石楼、锦江楼,升峰楼。其中瑞石楼由于恢宏悦目,外饰异常精美,被称为 “开平第一楼”。看看下面这些描述它外观的文字,你大概就可以想到它究竟有多美了。“楼首层至五层楼体每层都有不同的线脚和柱饰,增加了建筑立面的效果。各层的窗裙、窗楣和窗花的造型和构图也各有不同,显得灵活多变。五层顶部的仿罗马拱券和四角别致的托柱有别于其他碉楼中常见的卷草托脚,循序渐进,向上总自然过渡,很有美学上的祠堂效果。六层有爱奥尼克风格的列柱与拱券组成的柱廊。七层是平台,四角建有穹窿顶的角亭,南北两面可见到巴洛克风格的山花图案。八层平台中,有一座西式的塔亭。九层小凉亭的穹窿顶。楼的顶部有三层亭阁,凸现西方建筑独特风格,其中以四周用承重墙接托的罗马穹窿顶和以支柱支承的拜占庭穹窿顶造型最为显著,给人以异于常态的美感。”这三座碉楼远观还可见其风采,走到村子里,却变得若隐若现。细细观察我们发现原来由于他们与前面的建筑太过紧密,由于角度原因都被遮挡住了。我们绕到瑞石楼下,向上望去,顿时被它的恢宏与美丽所震慑。外饰的每一个细节都显示出主人当时建造时的用心之处,决不在细节上偷工减料。使得该楼远观固然大气美丽,近处细细观看也处处经得起推敲,处处货真价实。它的美丽与出众让我不免为它旁边的升峰楼所惋惜。平心而论,升峰楼在开平众碉楼中也算是出类拔萃的一座,可是偏偏的建在了瑞石楼旁边。与之相比,它便像小姐身边的丫鬟,虽然也楚楚动人,可被外人提及的永远是光彩照人的小姐。不过,对于锦江里来说,能拥有开平最美丽的两座碉楼,真是他们的幸福。就当我们在楼下绕来绕去,想把眼前这美丽更深刻的印在脑海当中的时候,雨,如期而至。我们顺势进到瑞石楼中(10元),这个楼不像开平的大多数碉楼都是由铁将军把门,而是有后人再此。那是一个老婆婆,据她自我介绍是楼主的第四代传人,现在她们家的大多数亲戚都在国外。在她的介绍当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说当时建楼的时候花了三万港币,当时在香港能买一条街。我们逐层的观看,内饰与外饰一样精美。上到楼顶,视野极其开阔,周围景色一览无遗。尤其是村后,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泛着雾气,极其诗意。由于我们在村前没有拍到角度很好的全景的照片,所以决定趁着天还亮,就想到后面的稻田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角度。村子里没有去稻田的路,要到村口的那个半月形的水塘旁。那里有个厕所,边上的小路就通往稻田。这时雨已经不下了,不过稻田上的水气还没有散去,叶子上也挂满了水珠,煞是好看。我们踩着软软的田埂绕到瑞石楼的后面,结果发现这一边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楼的下半部分统统被竹子遮住。后来我们在马降龙看到的有些庐更甚,完全被竹子包裹住,在外面只能隐隐看到。这也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从文化上,竹子在风水中历来代表节节高升之意;另外,自古竹子就与梅、兰、菊被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它以其中空、有节、挺拔的特性历来为人所称道,成为人们所推崇的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等品格的符号。从环境上来讲,能使自己与周围环境分割开来,自成一统,保持隐私,但又不完全与世隔绝,与外界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出门三转两转,毫不费力就会重新融入社会。真是即得桃源之境又不失其方便。我们在这儿又呆了好一会儿,直到天色渐晚。由于在此耽误了太多的时间,我们决定直接返程,剩下的就交给明天。回程还是出村在国道边等的13路公交,一切都很顺利。不过天还是很阴。回来听天气预报说明天是大到暴雨,我悬着的心这才落下来,天气预报一向都不准的,是吧?D2(2008/10/04):早上在宾馆吃了一顿很丰盛的早餐,然后退房,继续按照昨日的线路出发。大概40分钟,车到马降龙碉楼群的路口。一路上忽晴忽雨,让我的心情时紧时松。325国道沿途的风景不错,时而就能看到孤零零站在稻田中的碉楼。马降龙碉楼群隶属于开平百合镇,由黄氏家族的永安、南安和关氏家族的庆临、河东、龙江五个自然村组成。它背靠百足山,面临潭江水,村中建于20世纪初,至今保存包好的有7座碉楼和8座西式别墅,他们就是我们此行的目标。从路口到村子有一段距离,大概要走20分钟左右,要过横跨潭江百合大桥。桥上风景不错,远处的山间飘着白雾,活像一条腰带。就当我们站在桥中间远望的时候,天忽降大雨,我们急忙的跑向村口了凉亭。对面就是极其简单的售票处,给的票也只是一纸发票,感觉很不正规。我们按照计划买得是马降龙、自力村的套票(90元),如果分开买是50元。套票有很多种,是马降龙、自力村、赤坎影视城、立园的各种组合。老天像怀春的少女让我们琢磨不透,没多一会儿雨就停了,而后使小性子一般,居然在满天乌云中露出了太阳。马降龙有点儿大,岔路也多,稍有不慎就会走回头路,所以在售票处拿一张导游图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按照导游图走,每个楼都看看,即使如我们般走马观花大概也至少需要两个小时。村子的环境好的一塌糊涂,里面净是林荫小道,在其中穿行感觉非常惬意。而那些碉楼与庐则和你捉迷藏般躲在阴翳之中,有时候虽然近在咫尺,但是却不得相见,非得走到面前,才能见到庐山真面目。其中的代表就是莞庐与耀庐,简直就是被竹林紧紧包裹。但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庐本身与碉楼的功能就不同,防御功能很弱,主要是作为别墅,所以本身并不高,很容易被树林遮住。再有作为能建起如此规模的庐的主人一定是个富人,而人越有钱越喜欢与其他人划开界限,以显示区别,所以他们很注重自己的隐私。用这种方式,既保护了自己的隐私也有了一丝野趣。我们按照导游图一路逛下来,里面的建筑虽没有瑞石楼般气派,但是无论室内室外细处都尽显精美。这其中的骏庐与林庐是开放的,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只上了骏庐,站在天台上,基本上能够鸟瞰整个马降龙,很明显整个村子都是被树林所包围,偶尔露出头的几座碉楼,默默地注视着远方,像是整个村子的保护神,威风依然。转了一圈后,我们原路返回,走到庆临南楼时又忽降大雨。在里面避雨时,遇到了一群结队而行的驴友,L君与之有说有笑,我则完全不得要领,因为用的是粤语。老天好像不忍我们被困于此,于是只消一会儿雨势就变小了。我们也大致摸到了规律,没等雨停就冒着蒙蒙水丝再次上路。走到路口再次搭乘13路,前往赤坎(2元)。赤坎是有350多年历时的古镇,始建于清朝顺治年间,因建于“赤土高地”而得名,现存的街道建筑大多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华侨出资兴建。古镇南邻潭江,分上埠与下埠。古镇除了教堂、钟楼、戏院、祠堂等公用建筑之外,为了适应岭南多余的天气,使行人上街不受日晒雨淋,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鳞次栉比的建起了这种骑楼式的铺面,行程了典型的骑楼街道。而这种街道最典型的就是潭江边的那条街,所以我们下车后就直奔那里。这时候,虽然天上乌云滚滚,但是却有一束阳关打在骑楼上,形成的光影效果煞是好看。只是江里面的水够浑,完全没有倒影。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在这里停留不久。如果再有机会到此游玩,我一定会把落脚点安排到这里。走出古镇,我们包了两辆摩托车前往自力村(15元/辆)。路上有一个邮局,正好寄出了那些我在马降龙买得明信片。从此前往自力村大概6、7公里,没有公交,所以我们才被迫选择的摩托车,一路上我一直叮嘱司机不要着急,慢点开。老天又在和我们开玩笑,车刚行到一半就大雨倾盆,我们被迫到路边的屋檐下避雨。与前几次丝毫不差,没一会儿雨就戛然而止。再次上路,由于雨水冲洗,路边的稻田分外的绿,配之远处错落有致的碉楼,活脱脱一副美丽的田园风景画。自力村隶属开平市塘口镇,东距开平市区12公里,是由安和里(俗称犁头咀)、合安里(俗称新村)和永安里(俗称黄泥岭)三条方姓自然村组成。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犁头咀首先立村。该村民居格局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一致,村落布局为零星状。自力村与马降龙相比面积要小的多,逛起来比较方便。另外与马降龙不同的是,这里很多碉楼就建稻田当中,而不像马降龙居住的地方与耕作的地方泾渭分明。该村现存碉楼和庐十五座,依建筑年代先后为:龙胜楼(1917年)、养闲别墅(1919年)、球安居庐(1920年)、云幻楼(1921年)、居安楼(1922年)、耀光别墅(1923年)、竹林楼(1924年)、振安楼(1924年)、铭石楼(1925年)、安庐(1926年)、逸农楼(1929年)、叶生居庐(1930年)、官生居庐(1934年)、兰生居庐(1935年)、湛庐(1948年)。我们一个个的逛下去,天还是忽晴忽雨。晴的时候,我们就漫步在田间,看着一座座碉楼的简介,细数他们沧桑;下雨的时候,我们就嗖的躲进楼中,时而凭栏远眺,时而倾听雨打窗棂。这里的环境和马降龙相比,对于居住于此的人可能要稍显逊色,可是对于游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能够视野开阔的看到这些碉楼全景更令人兴奋的了。所以说马降龙可能更适合闲逛,而这里可能更适合拍摄与留影。处在美景当中的人们总是以为时间被眼前的美丽所凝固,可是令人沮丧的是,没有什么能挽留这无情的东西。天尽黄昏,我们包车返回(40元)。回程的路上,我们又在方氏灯楼那里略作片刻停留。回城后,我们先在KFC迅速而又简单的解决了一顿晚餐,当然也弥补了午餐的缺失。然后取出在酒店寄存的背包后,直奔汽车站,时间刚刚好。几乎在相同的时间我们登上回程的汽车,L君回顺德,俺回深圳。一路无话,也无雨。后记:利用一天多一点儿的时间,走马观花的完成了计划的五分之四。虽然一直游在风雨中,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们的行程,并且在雨水的冲刷下一切都显得那么干净,也许这是老天给我们的小小惊喜。开平的碉楼星罗棋布,我们这次逛的只是其中比较有名气的那些。如果下次还有机会来,我会闲云野鹤般逛逛那些不为人知的村庄,看看那些渐渐被时间所掩埋的碉楼。
⑵ 最好的防护是独自在家待着打一成语
以逸待劳
汉语成语,读音为yǐ yì dài láo,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出自《孙子·军争》。
⑶ 开平碉楼论文
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是中国民居中土洋结合的一种形式,主要建造年代在20世纪。但追溯其历史,可以远至明代。
开平县位于广东省的中南部,其赤坎乡一带旧称驼驮,过去是一片湿地,芦苇丛生,水凫成群,最初到这里来定居的人是芦庵公。明末崇祯十七年(公元1664年)社会动荡,盗匪常常袭扰百姓,为保护村民的安全,芦庵公的第四个儿子,关子瑞在井头里村兴建了一座瑞云楼。这座楼非常坚固,有防洪和防盗两项功能,一有洪水暴发或贼寇扰乱,井头里村和毗邻的三门里村的村民就到瑞云楼躲避。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村的人口不断增加,而楼的容量又有限,再遇紧急时,总是人满为患。在水患人祸不断发生的日子里,为了保证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居住在三门里村的芦庵公的曾孙关圣决定在村中兴建一座更大更坚固的楼。
这座楼建于清代初年,坐北朝南,楼高大约十公尺,共有三层。楼的占地面积约一百五十二平方米多,算是比较大的楼。这座楼的墙壁全是用一种较大的红砖砌成的。砖长三十三厘米,宽十五厘米,厚八厘米,墙体的厚度竟达到九十三厘米,接近一米之厚!
修建这样一座楼的确要花不少钱,所以关圣徒建到一半时,发现钱已不够建完楼。据说,他的夫人谭氏见此情景后,拿出私蓄,楼才得以完成。为求吉利,关圣徒将此楼命名为“迎龙楼”。
从平面上看,这座楼呈长方形,但四个角各突出一块。每层的四角都有枪眼,最下面一层的正立面开有一个拱形顶的小门,门的两边各开一个四方形的小窗户。从平面上看,每一层都分中厅和东西耳房。从造型上看,楼顶是传统的硬山式屋顶,而且屋顶很小,前后并不出檐。
别看迎龙楼其貌不扬,它可是开平碉楼的起因。
三门里及其附近等村的地势低洼,房屋易遭洪水淹浸,有时一年发生数次洪灾,百姓苦不堪言。史书记载,清朝光绪甲申(公元1884年)和戊申(公元1908年)年的两次特大洪水,各村的房屋几乎都被淹没过顶,但躲进迎龙楼的村民避开了危险,全都活了下来。由于瑞云楼早已毁坏,开平人对迎龙楼的防卫功能有口皆碑。人们敬重楼,仰慕楼,只不过建这样的楼太贵,决不是一般人所能承担的,所以开始摹仿建楼时,往往几个村才建一座碉楼。
除了防御洪水外,防御土匪是建碉楼的另一个原因。开平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个县之间。立县以前,历来是四不管的地区,社会秩序比较紊乱,所以地方希望建县以保太平。清朝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始建开平县治,所以开平县至今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县治虽然建立,但要保证天下太平,并非易事。
翻阅开平县志,碉楼的功能除防洪以外,更加偏重于防范盗匪袭扰。民国二十一年的《开平县志》,记载了“奉父楼”的故事。
清代初年,盗贼十分猖獗,不仅夜闯民宅、杀人、强奸、抢劫、而且还常常绑票勒索钱财。一次,许龙的妻子被土匪掠走上山,土匪派人捎信来勒索赎金。许龙的儿子许益赶快将钱备齐,准备和匪徒商量议赎的问题。这时,许龙的妻子暗地托人捎来口信:“母不必赎,但将此金归筑高楼以奉尔父足矣!”当天夜里,许龙的妻子乘匪徒不备,从山上投崖而死。许益便遵照母亲的遗嘱,修建一座“奉父楼”。
朝代的更迭,往往带来社会的动乱。辛亥革命以后,由于军阀割据,战乱频繁,土匪乘机抢劫百姓。民国十一年十二月的一个夜晚,一大群匪徒劫掠赤坎开平中学。旁边鹰村碉楼的探照灯一下子打开照射,四处的乡团闻讯及时截击,救出校长及学生十七人。
这件事一下子轰动了开平,海外华侨得知后也十分惊喜,觉得在防范匪患中,碉楼确有作用。因此,他们宁可在外节衣缩食,也要集资汇回家乡建碉楼。开平人一下子兴起了建碉楼的风气,人们不断总结使用经验,国外的华侨又反把西方的先进建筑技术介绍过来,中西融汇,华洋并举。
开平碉楼的建筑占地普遍不大,人们追求的是高度,这样可以眺望,晚上便于射击。碉楼的结构一般是用生土材料。生土墙又分为土坯墙和版筑墙两种形式。土坯墙建得快,只要土坯干透以后,一次就能从底部砌到顶楼。为了延长土坯的寿命,人们还常常在土坯墙的表面,先抹上灰砂,然后再抹一层水泥,这样可以防御雨水的冲刷,也能防止枪弹的射击。
版筑墙是用黄泥、石灰、砂子和红糖水混合拌成的三合土材料,在两块大木板中使劲夯制而成墙的。开平碉楼的夯土墙都不厚,一般也就一尺多,比福建土楼要薄了。不过,三合土的坚固程度和低标号的水泥墙硬度相等,抗张力甚至更大。但是这种夯筑法很费工时,要等先筑好的墙体干透之后才能再筑上面一段,所以体积庞大的碉楼一年内不太可能完成。
用生土材料砌成的墙体占大多数,更有全部用钢筋水泥墙体的,但这种楼造价太贵,所以极少见到,当时水泥是依靠进口,所以人称“红毛泥”,水泥是用一米多高的木制圆桶装的。碉楼的楼板有用钢筋水泥楼板的,也有用木地板的。有的钢筋水泥楼板是水磨石的,光洁美观,底层还用方形釉面砖铺地,十分平整。有的碉楼内的楼梯扶手做工精细,展现欧式风格。
碉楼内部空间普遍不大,尽管每层都有窗子,但窗户很少。所以,碉楼只是作为应急使用,一旦发生情况全族人或全村人都躲入碉楼,一到天亮,大家再回平房休息。在贼匪猖獗的年代,一般碉楼上有年轻人守驻,看管上面的火炮、铜钟、警报器、探照灯等防范装置。
碉楼的造型有许多种,但绝大多数的形式为一个平面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高塔型建筑,建筑的最上层出挑一圈环廊或一圈阳台、几个挑斗。在出挑的顶层四边都设有枪眼,出挑的部分楼板上也有长条形的枪眼,以便向下射击,使匪徒不能接近碉楼。
除顶层设枪眼外,其余各层都有小窗,小窗内有竖向的铁条、外面是用超过三厘米厚的进口钢板做的钢窗。小窗的目的是平日用来通风和照明,一旦有匪情,关上钢板做的窗扇,外面是一个平面,枪弹无法射入。碉楼的底层设一小门,门都是钢板的,闩上后,外面人打不开,也撬不开,而且上面还有枪可以射击,匪徒根本无法靠近。
碉楼的下部形式都大致相同,只有大小、高低的区别。大的碉楼,每层相当于三开间,或更大;小碉楼,每层只相当于半开间。最高的碉楼是赤坎乡的南楼,高达七层,而矮的碉楼只有三层,比一般的楼房高不了多少。
碉楼的造型变化主要在于塔楼顶部。从开平现存的一千四百多座楼来看,楼顶建筑的造型可以归纳为一百种,但比较美观的有中国式屋项、中西混合式屋顶、古罗马式山花顶、穹顶、美国城堡式屋顶、欧美别墅式房顶、庭院式阳台顶等形式。
⑷ 二月,花开的季节(用开平碉楼这图写一段完美的句子,怎写)
二月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更是去旅游的好时间。
近处油菜花盛内开一片金黄.远处容蓝天映衬下的碉楼.
无一不在向你发出召唤,心动不如行动,去开平看看吧. 。◕‿◕。
.
如对你有帮助.请及时选为【满意回答】
⑸ 开平碉楼的来历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
按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钢筋水泥楼、青砖楼、泥楼、石楼等。
碉楼 (15张)
钢筋水泥楼
钢筋水泥楼多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华侨吸收世界各国建筑不同特点设计建造的。整座碉楼的用料全部用水泥、砂、石子和钢筋建成,建成之后,极为坚固耐用,但由于当时的建筑材料靠国外进口,造价较高,为节省材料,也有的在内面的楼层用木阁组成。
青砖楼
青砖碉楼包括内泥外青砖、内水泥外青砖和青砖砌筑3种。内泥外青砖。这种碉楼,实际上就是上面说的泥砖楼,不过,它在泥墙外表镶上一层青砖,这样,不但美观,而且可以延长碉楼的使用寿命。内水泥外青砖。这种碉楼的墙,表面看上去是青砖建筑,其实是里、外青砖包皮,中间用少量钢筋和水泥,使楼较为坚固,但又比全部用钢筋水泥省钱,且保持美观的特点。青砖楼。全部用青砖砌成,比较经济、美观、耐用,适应南方雨水
开平碉楼
多的特点。
泥楼
泥楼包括泥砖楼和黄泥夯筑楼两种。泥砖楼是将泥做成一个个泥砖晒干后用作建筑材料。为了延长泥砖的使用寿命,工匠们在建筑泥楼时,往往在泥砖墙外面,抹上一层灰沙或水泥,用以防御雨水冲刷,从而起到保护和加固的作用。黄泥夯筑的碉楼是用黄泥、石灰、砂、红糖按比例混合拌成作为原料,然后用两块大木板夯筑成墙。这样夯筑而成的黄泥墙,一般有1尺多厚,其坚固程度可与钢筋水泥墙相比。
石楼
石楼用山石或鹅卵石作建筑材料,外形粗糙,矮小,却坚固耐用,这种碉楼数量极少,主要分布在大沙等山区[2] 。
按使用功能分
按功能不同可分为众楼、居楼、更楼等,其中居楼最多。
开平碉楼
众楼
众楼建在村后,由全村人家或若干户人家集资共同兴建,每户分房一间,为临时躲避土匪或洪水使用。其造型封闭、简单,外部的装饰少防卫性强。在三类碉楼中,众楼出现最早,现存473座,约占开平碉楼的26﹪。
居楼
居楼也多建在村后,由富有人家独资建造,它很好地结合了碉楼的防卫和居住两大功能,楼体高大,空间较为开敞,生活设施比较完善,起居方便。居楼的造型比较多样,美观大方,外部装饰性强,在满足防御功能的基础上,追求建筑的形式美,往往成为村落的标志。居楼数量最多,现存1149座,在开平碉楼中约占62%。
更楼
更楼主要建在村口或村外山岗、河岸,高耸挺立,视野开阔,多配有探照灯和报警器,便于提前发现匪情,向各村预警,是周边村落联防需要的产物。更楼出现时间最晚,现存221座,约占开平碉楼的12%。
⑹ 腾云驾雾和千姿百态在一起怎么造句
1. 她那优美的风度千姿百态,--她给最平常的一举一动都赋予一种美感。
2. 巫版山十二峰各有特色,千权姿百态,秀丽迷人。
3. 摘要千姿百态的开平碉楼为谁设计?
4. 现在,高尔夫球形状多样,尺寸不同,式样千姿百态。
5. 大干世界中的五光十色的千姿百态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6. 选择您喜欢的行驶路线,尽情享受沿途千姿百态的都市风光吧
7. 由于经年累月地暴露在大自然下岩石慢慢地就呈现出千姿百态。
8. 于是横滨市和横滨港以其千姿百态在他眼前闪过。
9. 她那优美的风度千姿百态, - -她给最平常的一举一动都赋予一种美感。
10. 岛上的古火山景观具有千姿百态、景色壮观、风光奇异的特点。
⑺ 开平碉楼的解说词
我不是导游,不会写解说词,但我确实写过一篇介绍开平雕镂的文章.
今年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碉楼,分布于广东开平的乡村。据考证,它们大约出现在16世纪,但20世纪开始的几年却是它们的黄金年代。一个世纪前,广东开平的乡村忽然冒出了许许多多的碉楼,它们形状各异,有的像欧洲古堡,有的像教堂,更多的是“四不像”,不伦不类。那些古怪的楼房,似乎从欧美各地腾云驾雾而来,偶然飞落此地,顿时在南国构筑了一道奇异的风景。
19世纪60年代,开平城内兴起了华侨热,当地的治安状况也不断恶化。1922年12月的一个雨夜,100多名土匪乔装打扮,突袭了富家子弟云集的开平中学,绑走了校长和20多名师生。在途中他们被一座碉镂的探照灯召见,民团立时出动,打散土匪救回人质。碉楼的神奇作用,被华侨们看得一清二楚,从那时起,这些古已有之的古怪建筑在当地被推崇备至,富有的华侨们四处修建碉楼,乃至“无=碉不成村”。
事实上,从现存最古老的碉楼“迎龙楼”建成起,碉楼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1884年,开平大水,村民们纷纷登上迎龙楼而得以幸存。1908年,人们再一次躲进迎龙楼避水。然而碉楼更多还是用于居住和防卫方面。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南侵,开平百姓为了守住先人千百年的梦想家园,决定决一死战。1945年7月16日深夜,日寇数十艘汽艇、木帆船途经潭江,企图偷袭南楼,被驻守楼内的司徒氏自卫队发现。7位英雄把日寇党在潭江两天两夜。后来日军攻占了赤坎古镇,包围了南楼开始狂轰滥炸,但南楼岿然不动。第4天,7位队员自知无法突围,便在楼内的墙上写下了遗书,表明了尽忠卫国的志向。第8天,日军公然不顾国际法,向南楼发射毒气弹,只是队员昏厥,落入敌手。日寇将7名英雄绑在树上,残忍折磨之后抛尸江中。悲愤的乡民们找到6名英雄的遗体,隆重安葬,而队长司徒煦的遗体却永远地留在了潭江。这一天,是1945年7月24日,20天后的8月15日,日本投降,7名烈士用轰轰烈烈的义举吹响了胜利的号角。
1948年,开平的最后一座碉楼落成。兴盛了半个世纪的碉楼,逐渐走向落寞。如今的开平碉楼,早已人去楼空,只有楼上那密集的枪眼,仍在含着泪,向人们叙述开平碉楼那兴亡起伏、有血有泪的往事。
希望对你有用!
⑻ 开平的碉楼的作文450字左右 快啊!!!
开平碉楼是中国民居中土洋结合的一种形式,主要建造年代在20世纪。但追溯其历史,可以远至明代。
开平县位于广东省的中南部,其赤坎乡一带旧称驼驮,过去是一片湿地,芦苇丛生,水凫成群,最初到这里来定居的人是芦庵公。明末崇祯十七年(公元1664年)社会动荡,盗匪常常袭扰百姓,为保护村民的安全,芦庵公的第四个儿子,关子瑞在井头里村兴建了一座瑞云楼。这座楼非常坚固,有防洪和防盗两项功能,一有洪水暴发或贼寇扰乱,井头里村和毗邻的三门里村的村民就到瑞云楼躲避。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村的人口不断增加,而楼的容量又有限,再遇紧急时,总是人满为患。在水患人祸不断发生的日子里,为了保证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居住在三门里村的芦庵公的曾孙关圣决定在村中兴建一座更大更坚固的楼。
这座楼建于清代初年,坐北朝南,楼高大约十公尺,共有三层。楼的占地面积约一百五十二平方米多,算是比较大的楼。这座楼的墙壁全是用一种较大的红砖砌成的。砖长三十三厘米,宽十五厘米,厚八厘米,墙体的厚度竟达到九十三厘米,接近一米之厚!
修建这样一座楼的确要花不少钱,所以关圣徒建到一半时,发现钱已不够建完楼。据说,他的夫人谭氏见此情景后,拿出私蓄,楼才得以完成。为求吉利,关圣徒将此楼命名为“迎龙楼”。
从平面上看,这座楼呈长方形,但四个角各突出一块。每层的四角都有枪眼,最下面一层的正立面开有一个拱形顶的小门,门的两边各开一个四方形的小窗户。从平面上看,每一层都分中厅和东西耳房。从造型上看,楼顶是传统的硬山式屋顶,而且屋顶很小,前后并不出檐。
别看迎龙楼其貌不扬,它可是开平碉楼的起因。
三门里及其附近等村的地势低洼,房屋易遭洪水淹浸,有时一年发生数次洪灾,百姓苦不堪言。史书记载,清朝光绪甲申(公元1884年)和戊申(公元1908年)年的两次特大洪水,各村的房屋几乎都被淹没过顶,但躲进迎龙楼的村民避开了危险,全都活了下来。由于瑞云楼早已毁坏,开平人对迎龙楼的防卫功能有口皆碑。人们敬重楼,仰慕楼,只不过建这样的楼太贵,决不是一般人所能承担的,所以开始摹仿建楼时,往往几个村才建一座碉楼。
除了防御洪水外,防御土匪是建碉楼的另一个原因。开平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个县之间。立县以前,历来是四不管的地区,社会秩序比较紊乱,所以地方希望建县以保太平。清朝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始建开平县治,所以开平县至今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县治虽然建立,但要保证天下太平,并非易事。
翻阅开平县志,碉楼的功能除防洪以外,更加偏重于防范盗匪袭扰。民国二十一年的《开平县志》,记载了“奉父楼”的故事。
清代初年,盗贼十分猖獗,不仅夜闯民宅、杀人、强奸、抢劫、而且还常常绑票勒索钱财。一次,许龙的妻子被土匪掠走上山,土匪派人捎信来勒索赎金。许龙的儿子许益赶快将钱备齐,准备和匪徒商量议赎的问题。这时,许龙的妻子暗地托人捎来口信:“母不必赎,但将此金归筑高楼以奉尔父足矣!”当天夜里,许龙的妻子乘匪徒不备,从山上投崖而死。许益便遵照母亲的遗嘱,修建一座“奉父楼”。
朝代的更迭,往往带来社会的动乱。辛亥革命以后,由于军阀割据,战乱频繁,土匪乘机抢劫百姓。民国十一年十二月的一个夜晚,一大群匪徒劫掠赤坎开平中学。旁边鹰村碉楼的探照灯一下子打开照射,四处的乡团闻讯及时截击,救出校长及学生十七人。
这件事一下子轰动了开平,海外华侨得知后也十分惊喜,觉得在防范匪患中,碉楼确有作用。因此,他们宁可在外节衣缩食,也要集资汇回家乡建碉楼。开平人一下子兴起了建碉楼的风气,人们不断总结使用经验,国外的华侨又反把西方的先进建筑技术介绍过来,中西融汇,华洋并举。
开平碉楼的建筑占地普遍不大,人们追求的是高度,这样可以眺望,晚上便于射击。碉楼的结构一般是用生土材料。生土墙又分为土坯墙和版筑墙两种形式。土坯墙建得快,只要土坯干透以后,一次就能从底部砌到顶楼。为了延长土坯的寿命,人们还常常在土坯墙的表面,先抹上灰砂,然后再抹一层水泥,这样可以防御雨水的冲刷,也能防止枪弹的射击。
版筑墙是用黄泥、石灰、砂子和红糖水混合拌成的三合土材料,在两块大木板中使劲夯制而成墙的。开平碉楼的夯土墙都不厚,一般也就一尺多,比福建土楼要薄了。不过,三合土的坚固程度和低标号的水泥墙硬度相等,抗张力甚至更大。但是这种夯筑法很费工时,要等先筑好的墙体干透之后才能再筑上面一段,所以体积庞大的碉楼一年内不太可能完成。
用生土材料砌成的墙体占大多数,更有全部用钢筋水泥墙体的,但这种楼造价太贵,所以极少见到,当时水泥是依靠进口,所以人称“红毛泥”,水泥是用一米多高的木制圆桶装的。碉楼的楼板有用钢筋水泥楼板的,也有用木地板的。有的钢筋水泥楼板是水磨石的,光洁美观,底层还用方形釉面砖铺地,十分平整。有的碉楼内的楼梯扶手做工精细,展现欧式风格。
碉楼内部空间普遍不大,尽管每层都有窗子,但窗户很少。所以,碉楼只是作为应急使用,一旦发生情况全族人或全村人都躲入碉楼,一到天亮,大家再回平房休息。在贼匪猖獗的年代,一般碉楼上有年轻人守驻,看管上面的火炮、铜钟、警报器、探照灯等防范装置。
碉楼的造型有许多种,但绝大多数的形式为一个平面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高塔型建筑,建筑的最上层出挑一圈环廊或一圈阳台、几个挑斗。在出挑的顶层四边都设有枪眼,出挑的部分楼板上也有长条形的枪眼,以便向下射击,使匪徒不能接近碉楼。
除顶层设枪眼外,其余各层都有小窗,小窗内有竖向的铁条、外面是用超过三厘米厚的进口钢板做的钢窗。小窗的目的是平日用来通风和照明,一旦有匪情,关上钢板做的窗扇,外面是一个平面,枪弹无法射入。碉楼的底层设一小门,门都是钢板的,闩上后,外面人打不开,也撬不开,而且上面还有枪可以射击,匪徒根本无法靠近。
碉楼的下部形式都大致相同,只有大小、高低的区别。大的碉楼,每层相当于三开间,或更大;小碉楼,每层只相当于半开间。最高的碉楼是赤坎乡的南楼,高达七层,而矮的碉楼只有三层,比一般的楼房高不了多少。
碉楼的造型变化主要在于塔楼顶部。从开平现存的一千四百多座楼来看,楼顶建筑的造型可以归纳为一百种,但比较美观的有中国式屋项、中西混合式屋顶、古罗马式山花顶、穹顶、美国城堡式屋顶、欧美别墅式房顶、庭院式阳台顶等形式。
⑼ 用成语造句
我觉得你可以用一气合成做什么事情?我都不拖拖拉拉,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