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丛台典故1L

丛台典故1L

发布时间: 2021-01-27 19:40:31

A. 有关梅的典故

1、“折梅寄远”——此典故出自南朝宋诗人陆凯的《赠范晔诗》“折花赠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借东风第一枝的梅将春的汛息、真挚的友情和浓浓的思念传递给友人范晔,梅花作为寄托相思感情的媒介物丰富着咏梅诗的内涵。

2、梅妻鹤子——指宋代著名诗人、高士林逋(字和靖)。以梅妻鹤子而闻名于天下的林逋,爱梅入魔,他不仅在小孤山遍增梅花,歌咏啸傲其中,而且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真正不同凡俗。林逋共写了咏梅诗七津八首,被称为“孤山八梅”,通过咏梅来表现自己品性的高洁。许多咏梅诗人在目己诗词中提及林逋,都表明自己与林逋相同的爱梅情结及超凡脱俗、高洁孤傲的节操、忘向。

B. 有关梅的典故

1 梅开二度 唐代肃宗年间,中原某地有一佳丽女子,名唤陈杏元.他家有株梅花树,时当花期,正喷香吐艳。忽一日,无缘无故,那梅花树的枝儿蔫了,花儿落了。何故无风天雨花自残,陈杏元大惑不解。也在这一日,陈杏元在朝做官的父亲差人送来一位书童。这书童,聪明伶俐,才貌超人。后来得知,他原是被奸臣残害的忠良之后,名叫梅良玉。原来,梅花自败是应在了他的身上。这不禁使陈杏元内心里萌生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情……不久,他俩相爱了。谁知好景不长,他俩尚未成婚,北国南侵,唐王难以抵挡,就派美人去应付,选陈杏元到北国去和番……那时的邯郸是边陲重镇。凡到番邦去的人,一般都要登临邯郸的丛台,与社稷亲人垂泪相别。这样,陈杏元与梅良玉便也来在丛台之上…… 这样,如今的丛台上便也仍然有着这样的八个大字:“夫妻南北兄妹沾襟”…… 或许是命运不济之人暗中相助吧?后来,当陈杏元泪别梅良玉,一步一回头,悲悲切切地就要到达番邦,路经一处悬崖断壁,痛不欲生跳崖寻死之时,她突然得救了。救她的,是一缕阴魂,是前朝也因前来和番到头来忧郁而死的王昭君的阴魂。那阴魂,背起陈杏元直送中原陈家,最终让她与梅良玉又成好事,喜结良缘…… 这件事,感动了陈家院中的梅花树。就在梅陈完婚之日,那梅花树又二度重开,且花朵满枝,艳丽无比,馨香四溢…… 2 梅花妆 古妇女之妆饰。是指女子在额上贴一梅花形的花子妆饰。相传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公主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自后有“梅花妆”。参阅唐韩鄂《岁·华纪丽·人日梅花妆》。其式,在额上画一圆点,或多瓣梅花状,唐时很流行。 3梅妻鹤子 林逋脾气很怪,既不娶妻,更不要子,但却酷爱梅花、仙鹤。他常常四处寻访,但遇佳奇品种,便用重金购来,置于住所四周。闲暇之际,一人赏梅玩鹤。相传林逋在孤山隐居时,绕屋种梅三百株。“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他的咏梅名句。他有只仙鹤,取名“鸣皋”。每逢客人来访,林逋不在,童子便开笼放“鸣皋”翔云报信。诗人见鹤,即回家会客。因此,人们说他“梅妻鹤子”(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看来这并非夸大。后来,他的这个名声传播出去,成为传世趣闻。他死后,真宗皇帝还赐号“和靖先生”。 4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C. 丛台酒的悠久历史

邯郸地处华北平复原, 自古就是名酒之制乡,史书典籍均有记载。 在 23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酿出的稀世美酒被封为宫廷珍品,扬名列国。鲁酒薄而邯郸围的故事,记述了因赵酒而引发的楚赵之战 。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昌龄、芩参等先后著有歌颂邯郸美酒的诗篇。公元1750年,大清乾隆皇帝南巡路经邯郸,登丛台、品美酒,写下了“邯郸自古佳丽地、美酒十千醉不辞”,表达了乾隆皇帝对邯郸美酒的无限褒奖 。

D. "梅开二度"的典故是什么

“梅开二度”来自一出戏曲《二度梅》其中主人公梅良玉父亲被奸臣陷害,他侥幸被人救出并送到其父好友陈日升家中寄居。陈视梅良玉如同己出,常带他在花园的梅树边拜祭故友。梅良玉不辜负厚爱,发誓要苦读诗书,决心考取功名,出人头地,将来好为父亲报仇。
一日,盛开的梅花被夜晚的风雨吹打得凋谢了。陈日升带梅良玉诚恳地再拜,祈求让梅花重开。诚心感动天地,结果真的满园芬芳,梅开二度!这是个吉兆,梅良玉最终学成进京,中了状元,还和陈日生的女儿结为琴瑟之好。
如此可见,“梅开二度”原本表达的意思是好事再现,并没有不健康的义项,更没有“男女再度欢好”的意思。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在唐代肃宗年间,有位美女叫陈杏元,一日她家中的梅花突然凋谢,同日一位被奸臣所害的才子梅良玉走到她家中,当书僮为生,后来两人堕入爱河。不久北国南侵,唐王难以抵挡,便派了陈杏元安抚。陈杏元在万分不愿下,前往番邦途中跳崖自尽,传说被王昭君的阴魂所救,更被送返陈家。最终大团圆结局,陈杏元与梅良玉成婚,这事感动了陈家的梅花树,当日重开,因此便有了「梅开二度」这成语。
估计是下者为民间传说,后由戏曲家进行改编,搬上了舞台。

唐代肃宗年间,中原某地有一佳丽女子,名唤陈杏元.他家有株梅花树,
时当花期,正喷香吐艳。忽一日,无缘无故,那梅花树的枝儿蔫了,花儿落了。何故无风天雨花自残,陈杏元大惑不解。也在这一日,陈杏元在朝做官的父亲差人送来一位书童。这书童,聪明伶俐,才貌超人。后来得知,他原是被奸臣残害的忠良之后,名叫梅良玉。原来,梅花自败是应在了他的身上。这不禁使陈杏元内心里萌生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情……不久,他俩相爱了。谁知好景不长,他俩尚未成婚,北国南侵,唐王难以抵挡,就派美人去应付,选陈杏元到北国去和番……那时的邯郸是边陲重镇。凡到番邦去的人,一般都要登临邯郸的丛台,与社稷亲人垂泪相别。这样,陈杏元与梅良玉便也来在丛台之上……
这样,如今的丛台上便也仍然有着这样的八个大字:“夫妻南北兄妹沾襟”…… 或许是命运不济之人暗中相助吧?后来,当陈杏元泪别梅良玉,一步一回头,悲悲切切地就要到达番邦,路经一处悬崖断壁,痛不欲生跳崖寻死之时,她突然得救了。救她的,是一缕阴魂,是前朝也因前来和番到头来忧郁而死的王昭君的阴魂。那阴魂,背起陈杏元直送中原陈家,最终让她与梅良玉又成好事,喜结良缘……
这件事,感动了陈家院中的梅花树。就在梅陈完婚之日,那梅花树又二度重开,且花朵满枝,艳丽无比,馨香四溢……
通常接连两次喜事都可以叫“梅开二度”,也指二婚女性
进错球门叫做“自摆乌龙”,连进两球叫“梅开二度”

E. 丛台酒的邯郸简介

邯郸历史悠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8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达158年之久,是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秦统一中国后,为天下三十六郡郡治之一;汉代与长安、洛阳、临淄、成都共享“五都盛名”;东汉末年,曹魏集团在邯郸邺城一带建都;北宋时期,邯郸东部的大名成为北宋都城汴梁的“陪都”。
战争时期,邯郸是刘邓大军诞生地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所在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华北新华广播电台在邯郸开播,《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在邯郸创刊,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冀南银行在邯郸诞生。左权、徐向前、刘伯承夫妇都安葬在这片红色的土地。
邯郸市是国务院批准具有地方立法权的18个“较大的市”之一和市区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起源于邯郸的成语达1500条)和中国散文之城、太极之乡、五大祭祖圣地之一(娲皇宫),入选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05年邯郸市进入中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之列。2013年,邯郸市生产总值完成3261.5亿元,增长7.3%。2013年社科院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1,邯郸居全国59位。

F. 邯郸为何是典故之乡

邯郸市是一座兼具古老文明和现代风采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河北省最南端,地处被誉为“华夏龙骨、天下之脊”的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南部。西依巍巍太行,东临华北大平原,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全市总面积1.266万平方千米,是一座兼具古老文明和现代风采的城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19个较大的市之一。总人口约849.9万人。

邯郸是7000年前磁山文化的发源地。磁山文化是一种早于仰韶文化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就在这里哺育了炎黄子孙的先民,并且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磁山文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智慧的巧妙结合,赋予了这座城市以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旅游资源,也留下了众多的古迹遗址、陵墓祠堂和碑刻石窟,俨然一座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的露天博物馆。邯郸是世界上粮食作物——粟的最早发源地。

邯郸兴起于殷商后期战国时成为“七雄”之一赵国的都城。这一时期留下的古迹遗址比比皆是。如赵王城遗址、武灵丛台、学步桥、回车巷等。而且与之相联系的还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成语和典故,如围魏救赵、完璧归赵、邯郸学步、负荆请罪、胡服骑射、漳河投巫、破釜沉舟等。据考证邯郸是全国成语典故最多的城市,达200条之多,被誉为“成语典故之乡”。独具特色的燕赵文化培育出大批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著名的有蔺相如、廉颇、荀子、赵奢、李牧等。

邯郸的地理位置特殊自古就被人称作“关天下之形胜,绝天下之转输”的名城。赵敬侯以邯郸为都城得以迅速把赵国发展成为“前有漳滏,右倚常山,左邻河间,北通燕涿”的万乘强国。曹操以邺城(邯郸市南40千米)为基地,挟天子以令诸侯,独霸中原,称雄一方邺城繁盛一时,建安文学发祥于此。北齐王朝时,佛教盛行,凿窟建寺,留下了许多石窟艺术。唐宋时期,邯郸境内的大名府为“河北重镇”。宋元时期,磁州窑是中国北方民窑的杰出代表,以其绘画装饰丰富多彩,自然豪放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清末,这里诞生了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武禹襄,他们所创的杨式、武式太极拳以柔寓刚、刚柔相济的特点享誉海内外。

1940年,刘伯承、邓小平率八路军一二九师挺进太行山区,以涉县赤岸村为司令部,开辟、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成为中原地区抗击日军的一支劲旅。

邯郸不仅文物古迹众多,而且自然风光秀丽。西部的太行山,峰峦叠翠,回环错列,于险峻之中蕴涵着无限的秀美。因赵匡胤千里送京娘而得名的京娘湖秀美清澈。泛舟湖上,空气清新,清风徐来,尤如仙境。因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而得名的娲皇宫,登高远眺,如入云中,深山古刹的风景一览无遗。在太行山深处,还有一个“长寿村”,该村人常年饮用山泉水,身强体健,长寿无疾。

邯郸是太极拳的故乡,已连续五届成功地举办了国际太极拳联谊会。聚集太极界六大门派,切磋技艺,弘扬太极文化。使太极拳真正成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运动,成为体育运动的阳春白雪。

诸多的名胜古迹为邯郸保存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除了以磁山文化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早期文化,以赵王城、武灵丛台为象征的古赵文化,还有以“曹魏三台”和南北响堂为代表的魏齐文化。革命战争年代,也作出了巨大贡献,现保存有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等革命历史遗址。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邯郸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邯郸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G. 有关梅花的典故

1、一枝春

陈师道《黄梅五首》(之三)“欲传千里信,暗折一枝春。”

诗中运用了“折梅寄远”的典故。此典故出自南朝宋诗人陆凯的《赠范晔诗》“折花赠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借东风第一枝的梅将春的汛息、真挚的友情和浓浓的思念传递给友人范晔,梅花作为寄托相思感情的媒介物丰富着咏梅诗的内涵。

2、西湖处士或孤山处士

西湖处士、孤山处士均指宋代著名诗人、高士林逋(字和靖)。以梅妻鹤子而闻名于天下的林逋,爱梅入魔,他不仅在小孤山遍增梅花,歌咏啸傲其中,而且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真正不同凡俗。

林逋共写了咏梅诗七津八首,被称为“孤山八梅”,通过咏梅来表现自己品性的高洁。许多咏梅诗人在目己诗词中提及林逋,都表明自己与林逋相同的爱梅情结及超凡脱俗、高洁孤傲的节操、忘向。同时“海妻鹤子”也成了典故。

3、梅花妆

“梅花妆”的典故是指寿阳公主正月初七在含章股下小卧,梅花飘落到他额上,成五瓣,拂之不不去,甚为好看,宫中美人皆纷纷仿效之。诗中运用“梅花妆”的典故,个仅说明梅花妆为女性仪仪容的修饰,它为女性增添了雅致和风韵,而且在说明女性对青春和生命的热爱之情。

4、何 郎

何郎,即何逊,曾做扬州法曹,在舍下种青梅树,日常吟咏其下,后迁洛阳,因思梅心切返扬州,正值梅花盛开,于是赏玩不已,被后人称为“知梅者”。何逊有诗《扬州法曹梅花盛开》“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海。衔霜当路发,映雷拟寒开。”写出了海花的盎然生机及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慨叹,对后世咏梅诗创作影响很大。

5、

高士、美人

此首诗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袁安卧雪,一是罗浮遇仙。(柳宗元《龙城录》),前者讲洛阳大雪时,人多外出乞食,袁安却高卧家中忍饥受寒,不求助于人。

后者讲陏赵师雄迁罗浮,天寒日暮,月色微明,于松林间酒肆旁见一美人淡妆素服,芳气袭人,举止高雅,因扣家门与之共饮。师雄醉卧至晓,发现自己在大梅花树下。用这两个典故把梅花比作卧雪高士,月下美人,突出了梅花凌寒傲雪,素淡馨香的神韵。

H. 关于丛台的故事有哪些

丛台的北侧有座七贤祠,是为纪念赵国的韩厥、程婴、公孙杵臼、蔺相如、廉颇、李牧和赵奢而建立的。这“七君子”的动人事迹,在《史记》等史书里均有记载。

其中“三忠”为救赵氏孤儿舍身忘命的动人事迹最为有名,“三忠”指的分别是韩厥、程婴和公孙杵臼。

事情发生在春秋时期晋国。当时奸臣屠岸贾陷害忠诚正直的大夫赵盾,一夜之间,赵盾的儿子赵朔及其弟赵同、赵括、赵婴齐等一族男女老幼共计300余人倒在血泊中。

仅有赵朔的妻子庄姬,当时已有身孕,躲藏在宫中,因为是晋景公的姑姑,以公主的身份才得以幸免。

忠臣程婴深知赵家冤枉,以为庄姬公主医病为名,夜入深宫,待公主分娩后,将婴儿赵武藏在药箱内逃出宫门。守将韩厥见程婴一腔正义,十分敬仰,放走程婴和赵武。

屠岸贾追查不到赵氏孤儿的下落,气急败坏,宣布要把全国半岁以内的婴儿全部杀光。

为了保全赵氏孤儿和晋国所有无辜的婴儿,程婴与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商议,用假相瞒骗屠岸贾。

程婴含泪采取了调包之计,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代替赵氏孤儿赵武,假说公孙杵臼抚养,隐藏的程婴的亲生幼儿是赵氏孤儿,然后由程婴亲自去向屠岸贾告发。

就这样,程婴眼睁睁地看着亲生儿子和好友公孙杵臼死在乱刀之下。

为了迷惑屠岸贾,公孙杵臼当着众人的面,大骂程婴忘恩负义,程婴也佯装气恼,骂公孙杵臼不识时务,自取灭亡。两个忠臣的表演让屠岸贾信以为真,赵武才得以生存下来。

程婴身负“忘恩负义、出卖朋友、残害忠良”的“骂名”,和赵氏孤儿赵武来到了深山中隐居起来。

10多年来,程婴含辛茹苦,终于把赵武培养成一个顶天立地、文武双全的青年。在大将韩厥的帮助下,里应外合,灭掉了奸臣屠岸贾,赵氏冤情大白于天下。

救孤老臣程婴,认为心愿已了,遂自刎而死。赵武悲痛欲绝,为程婴服孝3年。

赵武广结善缘,广开言路,公元前573年,年轻的赵武被举拔为卿。赵武又几经升迁,担任晋国的重臣,励精图治,苦心经营,完成了一系列创举:以身作则;举荐贤能,不避亲仇;与楚国达成了“弥兵之约”,结束了持续百余年的晋楚争霸,开始了和平往来的历史。

之后,赵武在创立赵氏基业并最终建立赵国的历史过程中,赵武的孙子赵简子、重孙赵襄子,父子两代的业绩最为突出。并且赵襄子于公元前475年即位,建立赵国。

赵襄子联合韩、魏,完成了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历史壮举。赵国又历经赵敬侯迁都邯郸、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等重大事件后,逐渐跻身于强国之林,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后世为纪念韩厥、公孙杵臼、程婴,把他们供奉于邯郸丛台公园七贤祠的首位,从右向左依次是韩厥、公孙杵臼和程婴。

还有秉公执法的赵奢。在公元前271年,赵奢担任当时赵国管理朝廷税务的要职。赵国都城邯郸城里,赵王的弟弟平原君开了9家大型店铺,分别由其9个官家负责,这9个官家侍仗权势,偷税、逃税,暴力抗拒缴纳朝廷税款,

赵奢听闻此事,为了维护税法的尊严,冒着被杀、罢官的危险,依据当时的法律,果断地处死了这9个暴力抗税的管家。

这个举动可把平原君惹火了,气势汹汹地找赵奢算账,扬言要杀死赵奢不可。

赵奢镇定自如,据理力争:“你是赵国国内受人敬重的权贵,如果任凭你家藐视税法,那么朝廷法律的力量就会被削弱。朝廷法律的力量被削弱了,那么朝廷的实力就会被削弱。朝廷的实力如果被削弱了,那么周边的其他国就会虎视眈眈,趁机侵犯我国,到时候,赵国没有了,你还有什么富贵荣华?以你平原君所处的地位,如果能奉公守法,上下才能团结一致,上下团结一致,朝廷才能强大,朝廷强大了,政权才能稳定。”

平原君被赵奢的这一番大义凛然的话给忽悠住了,要知道如果杀了赵奢,那就是与国家为敌,那就是亡国的举动。平原君顿时怒气全消,内心十分惭愧,悄悄地走了。

赵奢看到平原君走了,也吓一身冷汗,这样几乎是冒着生命危险的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后来很快使赵国财务充实,国泰民安。赵国一跃成为春秋战国烽火年代的七雄之一。

另外,在赵国为官的蔺相如和廉颇也非常有名。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楚国原先丢失的一块名贵宝玉,名叫“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惠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15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惠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

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惠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惠王不肯用15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

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惠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惠王。

秦惠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惠王提起割让15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惠王根本没有用15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惠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

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惠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惠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惠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15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

“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没想到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15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诚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

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柱子,就要摔过去。

秦惠王一看蔺相如这个架势,吓得够呛,他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撞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

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15座城,都划给赵国。”

蔺相如心想,秦惠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了。

他就跟秦惠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赵王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斋戒了5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赠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5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这才能把宝玉献上。”

秦惠王本不想这样做,但见蔺相如态度坚决,只得无奈地说:“好!就这么办吧!”说完,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惠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后来秦惠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做了准备,恐怕打不赢。最后,秦惠王十分恼怒,可又见蔺相如机智勇敢,是位难得的人才,也没有为难他,便放他回到赵国去了。

后来,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大将军廉颇高了。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

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惠王比,谁厉害?”

他们说:“当然秦惠王厉害!”

蔺相如说:“秦惠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惠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朝廷的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七贤祠的入口是阁楼式建筑,敞开着的朱红大门透露出祠内的几分庄严,祠堂门口还有两处铜色狮雕,祠内便是七贤的彩塑及人物的简介,七贤的彩塑一字排开,供人敬仰。

在七贤祠墙壁的东西两侧则是家喻户晓的七贤事迹,即赵奢的“秉公执法”,廉颇、蔺相如的“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将相和”,以及韩厥、程婴、公孙杵臼的三忠舍身救“赵氏孤儿”等。这七贤是赵国的骄傲,也是邯郸的骄傲。

在丛台的七贤祠内还有一位赵国名将,那就是李牧。在赵惠文王时期,赵国北方的匈奴军事逐渐强大,常常在赵国边境抢掠,于是赵惠文王派李牧防御匈奴。李牧在边关采取积极防御策略,但从不迎战。

同时,他加紧训练兵士,提高边防军的战斗力。由于李牧数年不出战,匈奴认为李牧胆怯,赵王也对李牧不满,于是派人替换了李牧。

结果新将贸然出击,折损颇多。赵王只得再度任用李牧。李牧回到北方经营数年,边防军兵精马壮,已经有了很强的战斗力。

李牧认为时机成熟,让百姓出城放牧,引匈奴来犯。于是匈奴大举进攻,却遭到李牧伏兵的左右夹击损失10万骑兵,大败而归。此后匈奴元气大伤,数十年不敢再度来犯赵境。

邯郸七贤祠内赵国四贤事迹壁画

邯郸七贤祠内的七贤塑像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