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棋的典故

棋的典故

发布时间: 2020-12-19 03:54:25

㈠ 四人下棋的典故是什么

七手八脚,或者七嘴八舌,反正都不是吃素的,

㈡ 哪个成语典故和棋文化有关

专心致志 【拼音】:zhuān xīn zhì zhì
【解释】:致:尽,极;志:意志。把心内思全放在上面容。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出处】:《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示例】:不由我不~搞这一套。 ★叶圣陶《招魂》
【近义词】:聚精会神、专心一志、一心一意
【反义词】:心不在焉、心猿意马、魂不守舍
歇后语】:王羲之看鹅;姑娘绣荷包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聚精会神
【英文】:have eyes only for
【日文】:一心不乱(いっしんふらん)である
【德文】::beflissen und zielbewuβt
【成语故事】:从前,棋坛高手弈秋收了两个学生,他给他们细心讲解和分析,一个学生专心致志地学习,另一个则心不在焉,观察窗外的天鹅。弈秋让两个学生对弈。那个专心致志的学生攻守有序,那个三心二意的学生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了

㈢ 中国象棋的每个棋子都有什么典故

关于中国象棋的起源和发展史 关于中国象棋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起源于古代传说中的神农氏;有的认为起源于传说中的黄帝;有的认为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期:“象棋,武王所造,其进退攻守之法,日月星辰之象,乃争国用兵战斗之术。以象牙饰旗,故曰象棋。” 更多的认为是秦末楚汉相争时的产物。韩信发明象棋,用以锻炼将士的攻杀能力。证据是后世象棋盘上常刻有“楚河汉界”的字样。《楚辞·招魂》有:“?蔽象棋,有六博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 《说苑》有:“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 如果是根据以上的内容,在战国时候六博棋已经在贵族之间流传开去,并开始以象棋称呼六博。不过由六博演变为象棋,由始至终只有古籍提过,没有任何实质的考古证据能够证明这点。无论起源于何时,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当时战争模式的影响,人文社会的影响,在走法以及规则上不断地创新,包括兵种的增多。 若从文物出土的角度看,中国象棋成型于北宋,定型于南宋(见南宋诗人刘克庄《象弈一首呈叶潜仲》诗中描绘了棋盘、棋子的形式和下法,与现在流行的下法相同),发展于明朝。基本上最初每个朝代都略有不同,是通过不断的完善才成为今天的样子。 有名家说,中国象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总结,其传统性和封闭性更明显,不了解中国封建文化,就不了解中国象棋。

㈣ 某人上山砍柴,看见两人下棋,当棋局结束,斧柄已发芽,回到村里才发现已过多年。这个典故叫什么

典故为:烂柯人

原文: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版数人棋而歌,质因权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而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复时人。

译文:晋代王质砍柴的时候到了山立面,看到有几位童子,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唱歌,王质就到近前去听。童子把一个形状像枣核一样的东西给王质 ,他吞下了那东西以后,竟然不觉得饥饿了。

过了一会儿,童子对他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呢?”王质这才起身,他看自己的斧子时,那木头的斧柄已经完全腐烂了。等他回到人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已经没有了。

烂柯是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4)棋的典故扩展阅读

典故出自南朝梁任昉《述异记》,相似例子还有晋干宝《搜神记》,还有南朝刘义庆《幽明录》等记载刘晨、阮肇成仙的故事。

烂柯人可指樵夫,也可指久离家而刚回故乡的人,亦指饱经世事变幻的人。“烂柯人”的故事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人世间的沧桑巨变。

唐代诗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中 “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和宋代诗人陆游《东轩花时将过感怀》诗:“还家常恐难全璧,阅世深疑已烂柯。”就引用了这个典故。

㈤ 下面哪个成语典故和棋文化有关

1.C
专心致志
(今译)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回,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答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出处 《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㈥ 围棋典故收集

围棋的起源与历史 1:围棋的起源 "下棋"也称"对弈"。 "弈"是围棋最古老的称谓。 在先秦典籍中屡见,但"围棋"一词 却少见, 迄今所知关于围棋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的:"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 通过最早的文字记载可知围棋起源于春秋中叶之前的中国。 2:汉前至汉 (1):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围棋已成为一种游戏在社会上流行。春秋战国的文献上,屡次出现围棋的记载。 (2):西汉时期 到了西汉时期,围棋传便全国,但由于统治者不重视围棋,舆论也不看好,围棋发展缓慢。 (3):东汉时期 到东汉时期,围棋的发展出现了良好的开端。出现了班固(〈弈旨〉)、李尤(〈围棋铭〉)、黄宪(〈机论〉)、马融(〈围棋赋〉)等一批围棋理论的奠基者,使围棋逐渐为士大夫所重视。东汉王朝的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了动荡时期,文化思想活跃起来,围棋活动发展迅猛。 3:魏晋时期 (1):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魏、吴两国盛行围棋。魏以曹氏家族、"建安七子"为代表,曹操围棋水平也是 可以和高手相媲美。东吴围棋风靡一时,名手辈出,也就出现了对局的记录,这就是围棋史上有 名的"吴图"。 (2):西晋时期: 西晋时期,围棋全面兴旺。上至帝王,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好弈,为围棋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 条件。 (3):东晋时期: 东晋时期,棋风昌盛,逐步理论化,出现了王导、王恬、江彪等弈坛高手。此阶段最出名的 品棋专家是范汪,曾与人合注《棋品》五卷,反映了西晋弈风的迅速发展(《新唐书.艺文志》著录)。 4: 南北朝 (1):南朝 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南朝围棋的黄金时代实际上仅仅出现在宋、齐、梁三朝,尤以宋文帝、宋明帝、齐高帝、齐武帝、梁武帝在位时期为最盛,并具有九大标志: (1)南朝帝王尽管棋艺高低悬殊,但他们比魏晋帝王更热衷、更着力地倡导围棋; (2)围棋州邑的建立,皇家品棋活动的兴起,"逸品"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棋品制度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 (3)围棋人口激增; (4)高品棋手已形成了独特鲜明的个性与风格; (5)围棋专著的问世在数量上超过前代; (6)形成了"天下唯有文义棋书"的社会风尚; (7)南朝士人的围棋活动和棋品等级,特为当代史家载入史册; (8)出现了南北棋艺双向交流的局面; (9)围棋文化向周边国家辐射,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朝鲜和日本。 (2):北朝 北朝帝王出身胡族,文化主流是儒教,儒家传统将娱乐之好规范在饮宴、琴书、射御之间, 认为博弈有废事、赌博之嫌,尊道卑艺的观念限制了围棋的发展。 5: 隋唐 (1):隋朝 隋朝的统一,恢复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尊道卑艺的观念限制了围棋的发展。因此隋朝的 弈坛一片沉闷。但此时十九道棋盘已确定了主导地位,取代了十七道棋盘。 (2):唐朝 初唐时,围棋活动由宫廷发起向民间传播,使对弈不仅仅是士族垄断的活动。 盛唐时期,唐玄宗大力倡导围棋,创立了翰林棋待诏(待命供奉内廷的人)制度,这是我国围 棋走向专业化、职业化的标志。盛唐国手以王积薪成就最大。围棋步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 6: 五代 (1):五代时期 唐朝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人称五代。战火不断,围棋水准大 大下降。 (2):十国时期 十国时期,处于割据阶段,各国围棋水准不同,虽有佼佼者,但终因势小而不成气候,棋史有名的有南唐中主李璟父子,吴越的钱氏家族。 7: 宋 (1):宋代 宋太宗亲自创制棋势,还搜罗了大批围棋高手养于宫廷。使宋代一开始就从高起点起步,进 入昌盛阶段。到宋哲宗时期,职业国手十分活跃,职业围棋迎来了有一次发展高潮。这时出现了 国手刘仲甫。他是我国棋史上继盛唐王积薪之后的又一个界标式的人物。至宋徽宗时期,宫廷弈 坛的女弈发展呈现高潮。南宋亦重围棋,但因嬉误政,朝廷腐败。至晚宋时期,围棋活动最值得 表出的是士弈,以江湖游士为主体,最杰出的人物当属刘克庄。 8: 辽金元 (1):元 元朝是我国围棋的衰退时期,但是元代围棋的普及程度却不逊于南宋,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戏弈相当流行。元文宗是元代最著名的好弈之帝。在元文宗的倡导下,朝弈曾盛极一时。 元代围棋发展中最大的成果是〈玄玄棋经〉一书的编纂问世。〈玄玄棋经〉是江西庐陵围棋高手严德甫于晏天章合作的杰出成果。〈玄玄棋经〉堪称是我国古代综合型棋艺著作的光辉典范。 9: 明 (1):明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文弈之风衰退。但宫廷棋坛却呈现另一番景象,朱元璋好弈,相传是下 模仿棋的鼻祖。 自明成祖永乐年间,棋类运动又重新步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永、宣时期的有记载的高手如: 钱允升、唐理、张应宿、朱雄。 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明代围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特点是职业围棋出现了良好兴盛势头,并出现了历史的突破,由御前走向社会。代表人物:赵涓、赵九成、范洪。 弘治、正德年间以李东阳、杨一清为代表的士大夫围棋之风盛起,不但掀起了仕宦阶层的围棋热潮,而且也开动了明代后期名公巨卿纷纷游扬弈道的全新格局。他们还直接促成了明中叶围棋流派的形成。京师派的崛起自是京中士弈浪潮推动的必然结果。我国士大夫围棋实际形成了京 派和苏派两大阵营,共同开创了弈坛的振兴局面。以古越文化为先肇的徽州,其弈坛在明形成新 安派(亦称徽州派),其开代祖师是汪曙。 明清之交,弈坛最负盛名的当属过百龄。过百龄以创新的着法,结束了旧式套路的时代,为 围棋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10:清 (1)清: 清初围棋呈现群雄争霸局面,出现了一大批知名棋手,如周懒宁、周东侯、汪汉年、黄龙士。康熙初黄龙士成名之后,弈坛杰出人物是黄龙士和徐星友,人称"黄徐时代"。 围棋继"黄徐时代"之后,便进入了四大家时代。四大家活跃与康熙后期至乾隆年间,从技术上说,中国围棋已经攀登上了座子时代的最高峰。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施(定庵)四 大家在中国围棋史上享有无比崇高的地位。 范、施创造了一个不可逾越的棋艺高峰,两人并称为"棋圣"。从此清朝棋道也走向没落。 鸦片战争的爆发,使得围棋运动进入低潮。晚清棋界最杰出的代表是周小松、陈子仙。两人卒后,清末棋坛彻底衰落。

㈦ 个成语典故和棋文化有关

弃车保帅(丢车保帅)棋逢对手棋高一着举棋不定

㈧ 寻求与棋子有关的典故

围棋典故之淝水之战

距今1600多年的晋朝时代,爆发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东晋以八万人马,打败了号称百万人马的前秦八十万大军。
公元383年的冬天,寒风呼啸,大地呜咽,东晋京城一片惊慌。前秦的首领符坚凭借自己统一北方后的广袤天地,使得前秦的力量空前强大,北方各少数民族也臣服于他,此时的符坚是雄兵百万,战将千员。于是发兵百万攻打东晋,要扫平江南。东晋的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急招宰相谢安进宫商讨御敌大计。谢安从容启奏道:符坚倾国出师后方空虚,战线过长,兵力分散,军需粮草接应困难,内部又分离不团结。臣早将淮北流散之民迁往淮南,坚壁清野断其供给。另其势难立足。晋孝武帝大喜,令其统领八万人马抗击秦军。

谢安在大军压境之际一如既往,照样下棋,弹琴,饮酒,作诗,闭口不谈大战之事。领军大将谢玄是他的侄儿,看到叔叔如此,不禁心中焦急万分,急到谢安的帐中询问叔叔的破敌计划。谢安只是随便说了句“到时再说吧”,就什么都不说了。谢玄回去后坐立不安,又不敢再三追问,可又放不下心,就和大都督谢石(谢安的弟弟),辅国将军谢琰(谢安的儿子)一同去看望谢安。

三人进得府来,谢安就知三人是为大战之事而来。然而谢安却闭口不谈御敌之事。谢安从从容容,好象没事一样。他吩咐家人和姬妾,一同去东山别墅游山玩水。山林间,小溪旁摆下了棋盘,谢安与兄弟和子侄轮流下棋,开始了车轮大战。谢玄暗自着急,但又不敢问。谢石是谢安的弟弟,他知道自己只能空挂一个大都督的名,有谢玄在,也就什么都不问了。谢安不慌不忙,行棋如行云流水,下得潇洒自如,得心应手。而谢石、谢琰和谢玄这些人,一个个心事重重,心不在焉心神不安,心里掂记着战事,棋下的前后矛盾,不是昏招败招,就是漏招臭棋。一个个就都败下阵去。直到日落西山谢安才尽兴而归。

三人深受谢安的感染,知道谢安定是胸有成竹了,所以回去后,各司其职,各练其兵,兵民们一看,也是人不慌,国不乱。军民上下,严阵以待。

在前秦兵马攻打下寿阳城后,令五万人马住守洛涧。秦军主将符融得到晋兵缺粮的消息后,马上请符坚火速出兵,以免晋军退走。符坚得到消息马上把大军留在河南项城,自领轻骑八千,星夜驰往寿阳。大都督谢石和先锋都督谢玄得知秦军人马未齐后,谢玄马上命五千精兵攻打洛涧。领兵的将刘牢之奋勇当先大破敌军,毙敌一万五千人,大获全胜。洛涧大捷,谢石命全军水路齐进,八万精兵声势浩大。秦军大败人心恐慌,寿阳城上符坚惊慌失措,看哪儿都是晋军,看着八公山上的草木,都象是晋兵。问为什么有这么多晋军?这就是成语“草木皆兵”的由来。随后在淝水两军的大决战中,晋军彻底打败了秦军,获得了淝水之战的决定胜利。

消息传到晋朝,谢安正在和宾客下棋,家人送上谢石谢玄的手书,他略瞟了一眼,心里已知里面要说之事,就随手把它放在旁边,好象没这回事一样,继续下棋。客人问信里说些什么,谢安若无其事地答道:子侄之辈已经破敌了。等棋下完了送走客人之后,谢安高兴地手舞足蹈,转身过门时,一脚踢在门坎上,把木屐的齿都碰断.

围棋典故大全

http://www.bywq.com/bbs/viewthread.php?tid=1572
1、 尧造围棋

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晋 张华《博物志》

2、 举棋不定

卫献公自夷仪使与宁喜言,宁喜许之。大叔文子闻之,曰:“呜呼,……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3、 弈秋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为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欤?曰非然也。(《孟子.离娄下》)

4、 弈棋

以智力求者。譬如弈棋,进退取与,攻劫收放,在我者也。(《尹文子》)

5、 竹下围棋

汉宫内,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斗星求长命,乃免。(晋 干宝《搜神记》)

6、 杜陵善棋

杜陵杜夫子善弈棋,为天下第一。人或讥其费日。夫子曰:“精其理者,足以大裨圣教。”(晋 葛洪《西京杂记》)

7、 围棋之戏

世有围棋之戏,或言是兵法之类也。乃为之上者,远棋疏张,置以会围,因而成多,得道之胜。中者则务相绝遮,以争便求利。下者守边隅,趋作罫,以自生于小地。然亦必不如。察薛公之言,上计云取吴、楚,并齐、鲁,及燕、赵者,此广道地之谓。其中计云取吴、楚,并韩、魏,塞成皋,据敖仑,此趋遮要争利者也。更始帝将相,不能防卫,而令罫中死棋皆生。(汉 桓谭《新论》)

8、 巢毁卵破

十三年,融对孙权使,有讪谤之言,坐弃世。三子年八岁,时方弈棋,融被收,端坐不起。左右曰:“而父见执,不起何也?”三子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者乎?”遂俱见杀。(晋 陈寿《三国志.魏书.崔琰传》)

9、 任城王围棋食枣中毒

魏文帝忌任城王骁壮。因在卞太后合共围棋,并噉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跣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刘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10、 棋局纵横十七道

棋局纵横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子各一百五十枚。(魏 邯郸淳《艺经》)

11、 王粲复局

王粲观人围棋,局坏,粲为复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疆记默识如此。(晋 陈寿《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12、 诸葛亮着棋处

棋盘崖在宝庆府城南五里,相传武侯宴兵着棋于此。有石盘广六尺,棋痕尚存。(清 《宝庆府志》)

13、 费祎军中围棋

祎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假祎节,率众往御之。光禄大夫来敏至祎许别,别求共围棋。于时羽檄交驰,人马擐甲,严驾已讫。祎与敏留意对戏,色无厌倦。敏曰:“向聊观试君耳。君信可人。必能办贼者也。”祎至,敌遂退。封成乡侯。(晋 陈寿《三国志.蜀书.费祎传》)

14、 孙策诏吕范对局

策从容独与范棋,范曰:“今将军事业日大,士众日盛,范在远,闻纲纪犹有不整者,范愿蹔领都督,佐将军部分之。”(晋 陈寿《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15、 棋圣之谓

棋之无比者,则谓之棋圣。故严子卿、马绥明于今有棋圣之名焉。(明 董斯张《广博物志》)

16、 阮籍弈棋闻母丧

阮籍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唐 房玄龄《晋书.阮籍传》)

17、 谢安围棋赌墅

时苻坚强盛,疆场多虞,诸将败退相继。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资流通如此。(唐 房玄龄《晋书.谢安传》)

18、 围棋称手谈

王中郎以围棋为坐隐,支公以围棋为手谈。(刘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19、 王质观棋烂柯

信安郡石室山,晋时樵者王质,伐木入山,见二童子下棋,与质一物,如枣核,食之不觉饥,以所持斧置坐而观,局未终,童子指谓之曰:“汝斧烂柯矣!”质归故里,已及百岁、无复当时之人。(梁 任昉《述异记》)

20、 羊玄保以棋得官,以廉见宠

羊玄保,泰山南城人也。入为黄门侍郎。善弈棋,品第三。文帝亦好弈,与赌郡,玄保戏胜,以补宣城太守。历丹阳尹、会稽太守、太常、吴郡太守。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欲,故频授名郡。为政虽无殊绩,而去后常必见思,不营财利,产业俭薄。文帝尝曰:“人仕宦非唯须才,亦须运命。每有好官缺,我未尝不先忆羊玄保。”(唐 李延寿《南史.羊玄保传》)

21、 宋明帝围棋甚拙

明帝好围棋,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议共欺为第三品。与第一品王抗围棋,依品赌戏。抗每饶借之,曰:“皇帝飞棋,臣抗不能断。”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笃。虞愿又曰:“尧以此教丹朱,非人主所宜好也。”虽数忤旨,而蒙赏赐,犹异余人。(梁 萧子显《南齐书.虞愿传》)

22、 王彧死前争劫,神色不变

王彧字景文,名与明帝讳同,故以字行。上遣使送药赐景文死。敕至之夜,景文正与客棋。扣函看,复还封置局下,神色怡然不变。方与客棋思行争劫竟,敛子内奁毕,徐谓客曰:“奉敕见赐以死。”方以敕示客。酌谓客曰:“此酒不可相劝。”自仰而饮之。(唐 李延寿《南史.王彧传》)

23、 齐高帝弈棋

齐太祖高皇帝讳道成,肊绍伯,小字斗将,姓萧氏。博学,善属文,工草隶书,弈棋第二品。性宽,常与直合将军周覆,给事中褚思庄共棋,累局不倦。覆乃抑上手,不许易行,其弘厚如此。(唐 李延寿《南史.齐高帝纪》)

24、 萧齐诸国手

萧惠基,善隶书及弈棋。当时能棋人琅玡王抗第一品,吴郡褚思庄、会稽夏赤松第二品。赤松思速,善于大行。思庄戏迟巧与斗棋。宋文帝时,羊玄保为会稽,帝遣思庄入东与玄保戏,因置局图,还于帝前覆之。齐高帝使思庄与王抗交赌,自食时至日暮,一局始竟。上倦,遣还省,至五更方决。抗睡于局后寝,思庄达旦不寐。时或云:“思庄所以品第致高,缘其用思深久,人不能对。”抗、思庄并至给事中。永明中,敕使抗品棋,竟陵王子良使惠基掌其事。(唐 李延寿《南史.萧思话传》)

25、 沈宪方圆可施

沈宪字彦章吴兴武康人也。少有干局,除驾部郎。宋明帝与宪棋,谓宪曰:“卿,广州剌史才也。”补乌程令,甚著政缋。太守褚渊叹之曰:“此人方圆可施。”(梁 萧子显《南齐书.沈宪传》)

26、 梁武帝误杀榼头师

沙门杯渡入,梁武帝召之,方弈棋呼杀,阍者误听杀之。浮休子云:“梁有榼头师,高行神异,武帝敬之。常令中使召至,陛奏榼头师至,帝方棋,欲杀子一段,应声曰:‘煞!’中使人遽出斩之。帝棋罢命师入,中使曰:‘向者陛下令杀,已法之矣!师临死曰:‘我无罪,前生为沙弥,误锄杀一蚓,帝时为蚓,今此报也。’”(梁 沈约《俗说》)

27、 柳恽品棋

柳恽字文畅,立性贞素,少工篇什。为诗云,“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琅玡王融见而嗟赏,因书斋壁及所执白团扇。历平越中郎将、广州剌史、秘书监、右卫将军,再为吴兴旺发达太守,为政清静,人吏怀之。梁武帝好弈棋,使恽品定棋谱,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第其优劣,为《棋品》三卷,恽为第二焉。(唐 李延寿《南史.柳元景传》)

28、 梁简文帝著《棋品》

太宗简文皇帝讳纲,字世赞,昭明太子母弟也。天监五年,封晋安王。中大通三年,被徵入朝,未至,而昭明太子谓左右曰:“我梦与晋安王对弈扰道,我以班剑授之,王还,当有此右加乎。”著《棋经》五卷。(唐 李延寿《南史.梁简文帝纪》)

29、 范宁胜江南上品

始孝文时,有范宁儿者善围棋,曾与李彪使齐。齐令江南上品王抗与宁儿,制胜而还。(唐 李延寿《北史.魏.蒋少游传》)

30、 围棋雅戏

《家语》曰:“君子不博。”为其兼行恶道故也。《论语》云:“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然则圣人不用博弈为教,但以学者不可常精,时有疲倦,则傥为之,犹胜饱食昏睡,兀然端坐耳。至如吴太子以为无益,命韦昭论之,王甬、葛洪、陶侃之徒,不许目观手执,此并勤笃之志也。能尔为佳。古为大博则六箸,小博则举世无双焭,今无晓者。比世所行,一焭十二棋,数术浅短,不足可翫。围棋有手谈、坐隐之目,颇为雅戏。但令人躭愦,废丧实多,不可常也。(北齐 颜子推《颜氏家训》)

31、 棋局一十九道

“今有棋局方一十九道,问用棋几何?答曰:‘三百六十一。’术曰:‘置一十九道,自相乘之,即得。’”(北周 甄鸾《孙子算经》)

32、 李泌七岁因棋赋诗

泌至,帝方与燕国公张说观弈,因使说试其能。说请赋“方圆动静”,泌逡巡曰:“愿闻其略。”说因曰:“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泌即答曰:“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聘材,静若得意。”说因贺帝得奇童。

33、 邓艾开蜀势

玄宗南狩,百司奔赴行在,翰林善围棋者王积薪从焉。蜀道隘狭,每行旅止息中道之邮亭,人舍多为尊官有力者所见占。积薪无所入,因沿溪深远,寓宿于山中孤老之家。但有妇姑,止给水火。才瞑,妇姑皆阖户而休。积薪栖于檐下,夜阑不寐。忽闻窒内姑谓妇曰:“良宵无以为适,与子围棋一赌可乎?”妇曰:“诺。”积薪私心奇之。况堂内素无灯烛,又妇姑各处东西室。积薪乃附耳门扉,俄闻妇曰:“起东五南九置子矣。”姑应曰:“东五南十二置子矣。”妇又曰:“起西八南十置矣。”姑又应曰:“西九南十置子矣。”每置一子,皆良久思维。夜将尽四更,积薪一一密记其下,止三十六。忽闻姑曰:“子已败矣,吾止胜九枰耳。”妇亦甘焉。积薪迟明具衣冠请问。孤姥曰:“尔可率己之意而按局置子焉。”积薪即出橐中局,尽平生之秘妙而布子。未及十数,孤姥顾谓妇曰:“是子可教以常势耳!”妇乃指示攻守、杀夺、救应、防拒之法,其意甚略。积薪即更求其说,孤老笑曰:“止此已无敌于人间矣。”积薪虔谢而别。行十数步,再诣则已失向之室闾矣。自是积薪之艺,绝无其伦。即布所记妇姑对敌之势,罄竭心力,较其九枰之胜,终不得也。因名《邓艾开蜀势》,至今棋图有焉,而世人终莫得而解矣。(唐 薛用弱《集异记》)

34、 杜牧棋诗

“玉子纹楸一路饶,偏宜檐竹雨萧萧。羸形暗去春泉长,猛势横来野火烧。守道还如周伏柱。鏖兵不愧霍嫖姚。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同于局着消。”右杜牧之赠国手王逢诗。或云:“此真赠国手诗也。”棋贪必败,怯又无功。羸形暗去,则不贪也;猛势横来,则不怯也。周伏柱以喻不贪,霍嫖姚以喻不怯。故曰:“高棋诗也。”牧之尝云:“棋于贪勇之际,所得多矣。”七十更万日者,牧之是年四十二、三,得至七十,犹有万日。(宋 马永卿《【娕+页】真子》)

35、 顾师言镇神头势

大中中,日本国王子来朝,献宝器音乐。上设百戏珍馔以礼焉。王子善围棋,上敕顾师言待诏为对手。王子出楸玉局,冷暖玉棋子。云:“本国之东三万里,有集真岛,岛上有凝霞台,台上有手谈池。池中生玉棋子,不由制度,自然黑白分焉,冬温夏冷,故谓之冷暖玉。又产如楸玉,状类楸木,琢之为棋局,光洁可鉴。”及师言与之敌手,至三十三下,胜负未决。师言惧辱君命,而汘手凝思,方敢落指,则谓之镇神头,乃是解两征势也。王子瞪目缩臂,已伏不胜。回语鸿胪曰:“待诏第几手耶?”鸿胪诡对曰:“第三手也。”师言实第一国手矣。王子曰:“愿见第一。”对曰:“王子胜第三,方得见第二;胜第二,方得见第一。今欲躁见第一,其可得乎?”王子掩局而吁曰:“小国之一,不如大国之三,信矣。”今好事者尚有顾师言三十三镇神头图。(唐 苏鹗《杜阳杂编》)

36、 唐僖宗梦吞棋经

唐僖宗自普王即位,素不晓棋。一日,梦人以棋经三卷,焚而使吞之。及觉,命待诏观棋,凡所指画,皆出人意。(明 陈耀文《天中记》)

37、 白鹦鹉

韩偓、姚洎俱为翰林学士,从昭宗幸岐。偓每与两敕使会棋,两使不胜,洎即以手坏之。偓呼为“白鹦鹉”。若洎不在,两使将输,必大呼曰:“白鹦鹉!”洎应声至。(明 陈继儒《珍珠船》)

38、 治国如弈

呜呼,作器者,无良材而有良匠;治国者,无能臣而有能君。盖材待匠而成,臣待君而用。故曰,治国譬之于弈,知其用而置得其处者胜,不知其用而置非其处者败。败者临棋注目,终日而劳心,使善弈者视焉,为之易置其处则胜矣。胜者所用,败者之棋也;兴国所用,亡国之臣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周臣传》)

39、 俨谏后主弈棋

俨贬舒州副使,俄召还。后主初嗣位,数与嬖幸弈棋。俨入见,作色投局于地。后主大骇,诘之曰:“汝欲效魏徵耶?”俨曰:“臣非魏徵,则陛下亦非太宗矣。”后主为罢弈。(宋 陆游《南唐书》)

40、 僧可隆观棋诗

僧可隆,善诗。高从诲阅其卷,有观棋局云:“万般思后行,一失废前功。”从海谓可隆曰:“吾师此诗,必因事而得。”隆答曰:“某本姓繤容,与桑维翰同学,少负志气,多恐维翰。维翰登第以至入相,某犹在场屋,频年败衄,皆维翰所挫也。因削发为僧,其句实感前事而露意焉。”(宋 佚名《天定录》)

41、 宋太宗妙语对谏弈

太宗喜弈棋。谏臣有乞编窜棋待诏贾玄于南州者,且言:“玄每进新图妙势,悦惑明主,而万机听断,大致壅遏,复恐坐驰睿襟,神气郁滞。”上谓言者曰:“朕非不知,聊避六宫之惑耳。卿等不须上言。”(宋 释文莹《湘山野录》)

42、 握中一子

太宗时,待诏贾玄待上棋,太宗饶三子,玄常输一路。太宗知其挟诈。乃曰:“此局汝复输,我当榜汝。”既而满局不生不死。太宗曰:“汝亦诈也。更围一局,汝胜赐汝绯,不胜投汝于泥中。”既而不胜不负。太宗曰:“我饶汝子,今而局平,是汝不胜也。”命左右投之水。乃呼曰:“臣握中尚有一子。”太宗大笑,赐以绯衣。(宋 王安石《荆公诗注》)

43、 棋说十要

潘慎修字成德,泉州蒲田县人。善弈棋,太宗屡召对弈,因作《棋说》以献。大抵谓:“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君子知斯五者,庶几可以言棋矣。”因举十要以明义,太宗览而称善。慎修风度酝藉,博渉文史,多读道书,善清谈。有集五卷。(元 托克托《宋史.潘慎修传》)

44、 郭贽忘收棋局,后登公辅

郭贽初为布衣时,肄业京师皇建院。一日方与僧对弈,外传南衙大王至。以太宗龙潜日,尝判开封府,故有南衙之称。忘收棋局。太宗从容问所与弈者,僧以郭对。太宗命召至,郭不敢隐,即前拜谒。太宗询其行卷。适有诗轴在案间,即取以呈。首篇有观草书诗云:“高低草木芳争发,多少龙蛇眼未开。”太宗大加称赏,即载以后乘。不阅月而太宗登极,遂以随龙恩命官,不十数年,位登公辅。(宋 何薳《春渚纪闻》)

45、 法远因棋说法

法远住浮山。欧阳文忠公闻远奇逸,造其室,未有以异也。与客棋,远坐其旁,公遽收局,请因棋说法。远即令挝鼓升坐曰:“若论此事,如两家着棋相似。何谓也?敌手知音,当机不让。若是缀五饶三,又通一路,始得有一般底。只解闭门作活,不能夺角冲关,硬节与虎口齐张,局破后徒劳绰斡。所以道:肥边易得,瘦肚难求;思行则往往黏,心粗则时时头撞。休夸国手,谩说神仙。赢局输筹即不问,且道黑白未分时,一着落在甚么处?”良久曰:“从来十九路,迷悟几多人。”文忠公嘉叹久之。(明 《潜确类书》)

㈨ 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棋局有 最好有典故

中国象棋古代有四大名局:七星聚会,蚯蚓降龙,野马噪田,千里独行.其中有棋局之王之称回的是七星聚会四答大名局之首的“七星聚会”,粤东三凤之一的钟珍(别号棋仙)对此有专业研究,著有两万多字的专业论述,当然此局得详解在这里没法贴,你可以在网上搜到,此局变化之复杂,变着之多,使其他排局难望其项背,足以单独成书一册,够你研究的.据说钟珍聚毕生精力研究此局,当然那是三四十年代的事情了,现在人又有所研究,发现了一些错误和值得商榷之处,由于棋规的一再变迁,其中一些招法已无用,现在简化了不少,不过也足够复杂的 .

㈩ 棋的历史故事

围棋:
是我国传统棋种,传说它诞生于我国的远古,起源于古代部落会议。当时,部落首领会议为商讨对敌战争,就地画图,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小石子代替敌我兵卒,进行筹划,制定作战的策略。时间一长,由于它能启人心智,便逐渐演变成了人们的游戏,以供消遣取乐。之后,它又逐渐传到日本、朝鲜等地,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体育娱乐活动。
国际象棋:
据说2000年以前,印度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自己独断专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国王有个亲信大臣,他想拿“君王不能离开臣民而存在”的道理来劝告国王,但又不敢公开提出自己的意见。他想出了一个暗示的办法;在木制棋盘上,用骨制的棋子组成两支军队进行战斗;每一方有一个首脑----王,另有车、马、象、兵四个兵种,组合成一个整体,王是最主要的棋子,王一死,战斗便结束;王同时又是很弱的一环,他只能依靠战友---即别的更有力的棋子保护,这些棋子必须在整个战斗过程中同心协力来保卫王。棋子里面比王还要弱的,就算是兵了。但如果善于指挥,使兵深入敌垒,走到对方的底格时,兵就可以变成最强的棋子。
它一方面往西传到波斯、阿拉伯和欧洲,经过改变,成为现代的国际象棋;另一方面往东传到缅甸、东南亚和中国。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