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龙池的典故

龙池的典故

发布时间: 2021-01-24 09:03:57

A. 李商隐的《龙池》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急!急!急!在线等啊!

前两句写唐明皇赐宴兴庆宫龙池上的场面:云母屏开,宴饮作乐,羯鼓声急促高亢,淹没了所有器乐。后两句写夜深宴罢归来,唐明皇的侄儿薛王酩酊大醉,而儿子寿王却夜不成寐。

B. 古代龙的故事和传说

1、蛮龙归正

据说,大禹治水有三样法宝:一是伏羲给他的河图、玉简;二是天上的应龙,用尾巴划地,给他指引方向,大禹沿着应龙划尾的线路,领着民工开凿河道,疏导洪水;三是大乌龟,把息石和息壤投到低洼的地方。

有一天,一条全身乌黑的龙,在坝边的洪水里翻身打滚,兴风作浪,还把大禹他们辛辛苦筑起来的大坝弄倒了。

应龙告诉禹王,这是一条蛮七蛮八的蛮龙,邪气太重,归不了正的。于是乌龟带着大禹上了一座高山,看见那条全身乌黑的巨龙,头上长着一对雪白耀眼的龙角,正在嬉戏翻腾,不时掀起冲天的浪。大禹指挥它,它全然不理。

大禹于是取出一块小小的五彩息石,放在乌龟的尾尖,那息石立即成为一块斗大的巨石。乌龟只把尾巴轻轻一挥,天空就划出一道朦胧虹样的弧线,五彩息石不偏不倚地落在乌龙脑门顶上的两只龙角之间。乌龙哈哈大笑说:"这块小小的花石头,奈何我不得。

可那五彩息石,无时无刻不在膨胀变大。不一会,便把蛮龙的两面三刀只龙角撑紧了,疼得它直摇头。五彩息石一直不断生长,最后终于把蛮龙制服了。从此,蛮龙成了大禹一个得力助手,听候大禹调遣。

2、化龙

从前,有一对母子,母亲生病卧床不起,儿子只有几岁。为了生活,儿子只能去给地主家割草喂牛。那时很多人都养牛,草不好割,儿子走了很多地方,可背篓里一根草都没有。

儿子继续哭着往前走。突然,儿子发现一个坟头上长了一块绿绿葱葱的草,他高兴的扑了过去,割的草装满了一背篓。于是,他和母亲第一天的口粮有了。

第二天,他又出去找草,可眼看天又要黑了,还是一根草都没有,儿子带着希望又到了昨天割草的坟头,不料那里又长满了青草。从那以后,儿子天天去坟头割草,以此母子生存了下来。

地主家的管家很奇怪,大人一天都很难割到草,他一个小孩怎么每天都能割到这么鲜嫩的青草呢。于是管家有一天跟踪了小孩,发现了他的秘密。管家拿了锄头,将坟头的草连根挖起。小孩割不到草,母子两又要饿肚子了。

小孩在坟头哭得好伤心,边哭边用镰刀扒管家挖过的地方。突然,一颗斑鸠蛋大小的透明珠子跑了出来。小孩只有带着这颗珠子伤心的回家。

母亲明白了原委。怕管家发现了这颗珠子,于是将珠子放在只有几颗米的米缸里,不料第二天,母亲发现米缸满了。母亲试了好几次,又把珠子放在钱罐里,第二天钱罐满了。母子两靠这颗珠子又活了下来。

地主家的管家又奇怪了,母子两都没干活,怎么活的好好的呢,于是他天天去偷看母子两,终于又发现了他们的秘密。管家将这个秘密告诉了地主,地主带着人去逼母子交出珠子。儿子将珠子藏在嘴里,一不小心将珠子吞进了肚子。

儿子感觉很难受,想喝水,喝了一缸又一缸,还想喝。没办法,母亲只有叫儿子去河里喝。儿子走到河边,变成了人头龙身。母亲明白了,儿子吃的是龙珠,要变成龙了。只有挥泪送别儿子,儿子一步一回头叩别母亲,于是在河边留下了二十四摊。终于,儿子化身成龙,游向了大海。

3、画龙点睛

扬州有一奇人画画十分了得,官员杨明韩找他为自己画一幅龙,作为皇上的生日贺礼,但是奇人的画的龙在点了眼睛后竟然活了,于是官员在皇上面前再次让奇人为龙点睛,龙再次活了,但是画上留下了坟墓,奇人说自己全家被杨明韩害死,皇帝赐死了那官员。从此再不见那奇人的踪影。

4、叶公好龙

春秋时期,楚国叶地诸侯子弟沈诸梁自称叶公,他特别喜欢龙,他的屋梁、柱子、门窗及所有家具甚至连衣服上都雕刻或绣制龙的图案。天上的真龙得知后,专程去探望叶公,从窗户上探进头去。叶公一见真龙,吓得魂不附体,连忙逃跑。

5、大水冲了龙王庙

传说在很久以前,东海岸边有座龙王庙。离龙王庙几里远的地方有块菜地,菜地紧挨着一座庙。庙里的老和尚和种菜的老头是好朋友,两人经常在一起下棋聊天。

这天,他俩闲聊时,老头神秘地对老和尚说“方丈,有件奇事,原先我那二亩菜园子都是我自己打水浇,可自从昨天开始,等我去浇园子时,菜园子已都浇过了,也没看见是谁给浇的。你说怪不怪?”和尚听了也觉得奇怪,决定去看看,弄个水落石出。

当晚,老和尚早早地来到菜园,在离那口水井不远处藏了起来。整整盯了一夜,天快亮时,忽听“咔嚓”一声,从井内射出一道白光,飞出一只像鹅似的怪物。

只见他两只大翅膀“忽扇”了几下,井水就溢出老高。眨眼间,那只怪物又飞入井内。和尚到井边看时,菜已全部浇好了。一连三个夜里都是这样。

老和尚练过武术,第四天夜里,他带了把宝剑,等那只怪物刚一飞出井口时,一个箭步上去猛刺了几下。那只怪物翅膀一斜,一头栽入井中。顿时,“轰隆”一声巨响,井裂开有几亩大的口子,大水翻滚。眨眼间,连几里外的龙王庙前也是一片汪洋。

龙王大怒,带领水兵前来与那怪物交战。战了三天三夜,怪物因寡不敌众,现了原形。原来它是龙王的三太子,因犯了律条,被贬出了东海,受罪三年。三太子为了立功,想在凡间做些好事。

不想被和尚刺了一剑,一怒之下,掀开海眼,淹了龙王庙。与龙王交战时又不敢泄露天机,造成一场误会。后来,人们在议论这事时,都说“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打自家人”。

C. 雪山龙池的传说故事

翠月湖:国家AAA级旅游区翠月湖位于青城山山麓的岷江河畔,距都江堰8公里,距青城山9公里,依山傍水,翠林环绕,空气清新,气候宜人,仿佛一颗碧绿的钻石嵌在成都至九寨沟黄金旅游线上。翠月湖总面积800余亩,其中湖泊面积200多亩,森林、果园、草坪约500多亩。当微风轻拂时,湖面碧波万径,绿柳、红树都投影进了这明镜般的胸怀,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除了美丽的景色,这里长年居栖着成群的白鹭鸟,白天在湖面觅食戏水,晚上在森林中依偎而歇,是川西地区少见的自然景观。绿色、生命与自然滋润出中华气功之源,一些气功师曾来此地采气试功效果颇佳,翠月湖又是一个休养生息的好地方。

美丽的地方总伴有美丽的故事,相传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组织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后,岷江外江下游不远的地方便形成了一片美丽的湖泊,湖边景色优美,草树丛生,居栖着成群白鹭和梅花鹿。蜀郡守李冰的后代中有一位叫翠月的姑娘经常顺江而下,来这里赏景观鸟,戏水沐浴,久而久之这片湖水便被人们称为翠月湖。两千多年过去了,或许那湖边的梅花鹿已随翠月去了天崖海角,唯有白鹭在这里代代繁衍,恪守着这一神奇的传说。

芙蓉古城:位于成都西郊青羊界,新成温公路成-温-郫生态城市带快速通道旁,从金沙车站坐车大概半个小时就能到达古城。
其实芙蓉古城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古城,准确的说应该是一座现代“古城”。它是以川西民居为主,同时融入江苏民居、云南民居、唐风建筑等中国传统建筑精髓而成,由四合院型的建筑群组成。
这真是一座构想新颖巧妙的“古城”:在整个小区的外面,有着高大、雄伟的“城墙”,还有一条蜿蜒曲折、绕城而过的“护城河”,这条河最窄处也有8米宽,河岸垂柳依依,花香鸟语。
进入古城,那些仅存于记忆中的古街道又出现在人们面前:一家家古风古韵的酒楼、茶肆、小吃店开门揖客,酒帘飘飘,茶香杳杳,在工艺制品街,各种古玩珍藏摆满了店铺,似在默默地讲述着一个个沉寂久远的故事,据介绍,“古城”内的街道布局系明清时代的外观风貌、而老成都传统名楼“皇城”、“明远楼”、“至公堂”等也得以仿真复现,“古城”的主街道斜穿城内,共长1000米,街头的物饰、树木绿化均以繁华的古时长街作为蓝本,夕照下的马车可把路人带入无数诗词中描写过的黄昏意境。“古城”另有小巷阡陌、青石板路,梅雨时节,不妨撑把油纸伞(街旁手工制品街就可买到),感受(雨巷)牛丁香一样的情怀。
“城”内的建筑依树绕水,川西民居、江苏民居、云南民居和唐风建筑形成了一个个独立而又互为呼应的园林居住体系,园林建筑将古代建筑“移步换景”的精髓发挥到极至,从每一个角度看过去,都自成一景。
相对于古风古韵的传承,“芙蓉古城”还考虑到现代生活的需求,在住宅设计、建筑风格、生态环境、交通资讯、网络之化、购物服务、健身娱乐等方面提供完善的服务系统,让人可以体会到环境的尊贵,得到完善的人生享受。
芙蓉古城集中国民居文化之大成,川西区、唐风区、苏州区、云南区错落分布,各具特色。园区内繁花似锦,风景秀丽,皇城巍峨,民风悠悠。酒楼、茶馆、叫卖声声,石板、雨巷、民风民俗,如一幅现代“清明上河图”徐徐展开……

四川青城山,素有“洞天福地”、“人间仙境”、“青城天下幽”之誉,位于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离成都70公里。城外诸峰环绕,山上树木茂盛,山路两旁古木参天,浓荫覆地,群峰环抱,四季常青,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前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后山自然景物神秘绮丽、原始华美如世外桃园。
青城山是我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道教多用三清(上清、玉清、太清)为自己的宫观命名,据说那是道教崇奉的元始天尊、灵宝道君、太上老君所住的天外仙境。青城山的主要特点是“幽”,著名作家老舍作《青蓉略记》,叹青城山“青得出奇”,是一种使人吸到心中去的“似滴未滴,欲动未动的青翠”。
青城山主要风景名胜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上清宫等。建福宫是游山的起点,始建于唐代,规模颇大,气度非凡,现尚存二殿三院。宫前有一条清溪,四周古木葱茏,环境幽美。左侧是明庆府王妃遗址。天然图画西距建福宫一千米,是清光绪年间建造的一座阁,这里苍岩壁立,云雾缭绕,绿树交映,游人至此,如置身画中,故名“天然图画”。
距天然图画西两公里处有青城主庙——天师洞。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天师洞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雕刻精致,其主殿——三皇殿中供有唐朝石刻三皇,殿内现存历代石木碑刻中最著名的有唐玄宗旨书碑、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等。附近有三岛石、洗心池、上天梯、一线天等名胜。

出天师洞,过访宁桥,是祖师殿,北面有朝阳洞、上清宫。上清宫始建于晋代,现存庙宇为清同治年间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r。
青城四绝:洞天乳酒、洞天贡茶、白果炖鸡,道家泡菜。道家历来重视服食养生,他们采撷山中的果实和药物,用道家传统秘方酿造的这四种特产,风味独特

D. 李商隐《龙池》鉴赏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前两版句写唐明皇赐宴兴权庆宫龙池上的场面:云母屏开,宴饮作乐,羯鼓声急促高亢,淹没了所有器乐。后两句写夜深宴罢归来,唐明皇的侄儿薛王酩酊大醉,而儿子寿王却夜不成寐。为什么睡不着?留给读者以回味和想象。
“薛王沉醉”,这是没有深意的一笔,喝醉了的人该有不少,但为什么“寿王醒”?
玄宗李隆基夺走了儿子寿王的妻子杨玉环,
玄宗皇帝携贵妃来华清池洗浴,叫来诸王子,酒宴排开,歌舞升平,看到昔日的妃子,今天成了皇帝的新宠,远远望去,粉白黛绿,明目皓齿,花枝招展,千娇百媚,那寿王酒宴上能喝得下去、回来后能睡得着觉吗?
诗人的笔触精微而传神,寥寥几个字,就把失去爱妻后的寿王那种悲苦、无奈,欲待忘却有无法忘却的心情刻划得生动极了。留给我们一张珍贵的历史写真。

E. 云南大理苍山七龙女池的典故

苍洱之间,古为泽国,有关龙的传说特别多。点苍山的诸多泉、潭,内大多以龙命名,容如玉局峰与龙泉峰间的洗马潭,古称“龙池”,三阳峰与兰峰间的黄龙谭、黑龙潭、双龙潭也无不与龙有关。据说,黑龙潭居住的黑龙是公龙,黄龙潭居住的黄龙为母龙,七位龙女就是黑龙与黄龙的女儿,她们常常瞒着父母,跑到这里来洗澡。大女儿身材高大,自然就在面积最大的一龙女池,以下的几个妹妹依据年龄大小,依次选择了其余几个水池。七龙女年纪最小又怕羞,就躲到最幽深的山涧间的七龙女池洗澡。七位龙女洗澡时,苍山就飘起玉带云游,这是她们的腰带解下后连在一起变成的。游客行经的玉带云游路,就是七位龙女挂腰带的地方。

F. 有关龙的成语、典故 急~~

白龙鱼服
笔走龙蛇
藏龙卧虎
车水马龙
成龙配套
乘龙佳婿
乘龙快婿
打凤捞龙
得婿如龙
二龙戏珠
风从虎,云从龙
风虎云龙
伏虎降龙
伏龙凤雏
龟龙鳞凤
龟龙片甲
虎斗龙争
虎踞龙盘
虎卧龙跳
虎穴龙潭
画龙点睛
活龙活现
骥子龙文
蛟龙得水
矫若惊龙
来龙去脉
老态龙钟
鲤鱼跳龙门
麟凤龟龙
龙飞凤舞
龙凤呈祥
龙肝豹胎
龙肝凤脑
龙肝凤髓
龙驹凤雏
龙马精神
龙鸣狮吼
龙盘虎踞
龙蟠凤逸
龙蟠虎踞
龙蛇飞动
龙蛇混杂
龙生九子
龙潭虎窟
龙潭虎穴
龙腾虎跃
龙跳虎卧
龙骧虎步
龙骧虎视
龙行虎步
龙血玄黄
龙吟虎啸
龙跃凤鸣
龙章凤姿
龙争虎斗
攀龙附凤
盘龙之癖
炮凤烹龙
跑龙套
配套成龙
烹龙炮凤
暴腮龙门
前怕龙,后怕虎
强龙不压地头蛇
乔龙画虎
群龙无首
人中之龙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神龙见首不见尾
生龙活虎
尸居龙见
痛饮黄龙
屠龙之技
土龙刍狗
望子成龙
卧虎藏龙
匣里龙吟
降龙伏虎
药店飞龙
叶公好龙
一龙一蛇
一龙一猪
一世龙门
游云惊龙
鱼龙混杂
鱼龙曼衍
元龙高卧
元龙豪气
云龙风虎
云龙井蛙
云起龙骧
直捣黄龙

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寻龙的踪迹,进入远古的历史和龙的世界,去了解、探索龙的奥秘……

龙的传说——龙王: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诏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诏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西海敖钦、南海敖润、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龙的传说——龙珠:

人们在建筑彩画、雕刻、服饰绣品等载体上常见“龙戏珠”(有“单龙戏珠”、“二龙戏珠”等)图案。有朋友问了:什么是“龙珠”?“龙珠”因何而来?“龙戏珠”又是怎么回事?

龙珠是与龙有关的珠。“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颌下。”这是《庄子》的说法了。《埤雅》也言“龙珠在颌”。《述异记》讲,“凡有龙珠,龙所吐者……越人谚云:‘种千亩木奴,不如一龙珠。’”上述说法讲了两个意思:一是龙珠常藏在龙的口腔之中,适当的时候,龙会把它吐出来;二是龙珠的价值很高,用民谚来说,就是得一颗龙珠,胜过种一千亩柑橘。

那么,龙珠从何而来呢?龙为什么要戏珠呢?我们知道,珠,是水中的某些软体动物,在一定的外界条件刺激下,其贝壳内分泌并形成的圆形颗粒,因其有亮丽的光泽而被人们所喜爱,因而被称作珍珠。既然水中的动物能生出珠来,作为水族之长的龙,自然也要有珠而生了枣这该是龙珠神话产生的一个基本思路。

但是,事情好像还不是这么简单。龙是模糊集合起来的神物,集合的对象有鱼、鳄、蛇、猪、马、牛,以及雷电、云雾、虹霓等等。其中,鳄类和蛇类是卵生的。卵是圆形的,也可以说是颗粒状的,是比珍珠大得多的颗粒。那么,古人会不会把鳄卵蛇卵当作一种“珠”呢?回答是肯定的。古人能将鳄蛇作为主要的集合对象,对其卵自然不会忽略;对鳄和蛇来说,卵的意义是重大的,是生命之源,有卵便有鳄、有蛇,进而才有龙。因此,卵是完全可以以“珠”的身份进入龙的生活之中的。那么,龙珠就是龙卵;龙戏珠,实际上就是龙戏“卵”,是龙这个神物,对生命的呵护、爱抚和尊重。其中体现和表达的,是古人的一种“生命意识”,即对转承不息的生命现象的认识、理解和发挥。

民间吞珠化龙的传说为我们的看法提供了注脚:某少年割草(或打水)得一宝珠,此珠放到米缸涨米,放到钱柜生钱。某财主知道后,带人来抢珠。少年情急中将珠放到口里,却一不小心咽了下去。于是口渴求饮,缸水喝干了,又去喝河水、江水。喝着喝着,头上冒出了角,眼睛朝外凸,身子变长出鳞枣化为龙了。这样的传说广泛地流传于四川、浙江、广东等地,从中透示出“珠”的珍贵,以及珠和龙生命相依的关系。

太阳,是我们对“珠”的另一个理解。我们见到的一些龙戏珠图案,尤其是那些二龙戏珠图案,其珠多有火焰升腾,分明是一枚“火珠”或“火球”;下面是滔滔海水,可以理解为火球跃出海面。在人们的视野和观念中,堪称“火球”的,太阳可排在第一。那么,很显然,火球出海也就是太阳出海了。既然是太阳出海,为什么要龙来“戏”呢?这里要引入古人眼中的四方神: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龙则是代表东方的神物。这样看来,龙戏珠就有太阳崇拜的意思了,该是太阳崇拜和龙崇拜的交融。

龙分雌雄,这是二龙戏珠的图案比较多的原因。如果珠作卵解,就是父母双方共同呵护、爱抚他们的子女;如果珠作太阳解,就是雌雄二龙共迎旭日东升,让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再者,二龙对称,龙体弯长,珠形滚圆,在构图上也具有一种美感。

龙的传说——乌龙:

少华山下的龙潭堡,原先只有十来户人家。村里住着:一家姓刘的父女二人,靠做卖豆腐为生。女儿名珠凤,出落得俏模俊样。有一天珠凤去挑水,钩搭上挂上来一条小黑蛇。她把小黑蛇捉下来放到井台上,说:“怪可怜的,放了去吧!”小黑蛇对她点了点头,一转身窜到井里去了。

珠凤挑水刚进屋,听见背后有人叫她。转身一看,是个二十来岁的漂亮小伙。小伙拉住珠凤的手,在她手心里放了一粒滚圆滚圆的珠子,说:“我是渭河龙君的五太子,刚才在龙潭中戏游,不小心撞在你的钩搭上挣脱不得,多谢大姐救命之恩。这是一颗龙珠,你把它放在水缸里,就不用天天挑水了。往后有啥为难事,大姐只管说一声吧。”说完,顿时不见了影儿。珠凤追出门外,只见井口一团白雾,听得井水哗啦啦响了几声。她觉得像是在梦中一般,再看手里,分明是颗宝珠。进屋后,她将龙珠往水瓮里一丢,哗枣,水花翻溅,泛起满满一瓮清水,尝一口,比那井水还甜,珠凤知是宝物,对谁也没讲,连她亲大也瞒着。只是常常想起乌龙,每天都去井台上挑一担水,偷偷往井里看上几眼。

离龙潭堡四五里的孙家堡住着一家财东尹立先。珠凤他妈死的时候,刘老汉没钱殓葬,借了尹财东十两银子。日子穷,还不起,却常给尹家送些豆腐,全当付了利息。这十两本银尹财东也不催要,乐得一年到头吃豆腐不花钱买。

珠凤姑娘年长一年,越发出落。尹立先贼眼骨碌一转,打起了珠凤的鬼主意。先是请了个能说会道的媒婆,给珠凤说媒下聘礼来了。刘老汉执意不肯,珠凤心性刚烈,提起礼盒子摔到门外,媒婆碰了一鼻子灰。

尹财东知道了,气得直翻白眼,骂道:“老东西给脸不要脸,十两银子的财十几年咧欠着不还。哼!连本带利纹银百两,三天内交来啥说不说,交不来银子枣哼哼!”他眯起眼一声冷笑:“叫珠凤姑娘来顶账!”话传到刘老汉耳朵里,他也没了主意。珠凤只是爬在炕沿上哭,左思右想没办法”等到半夜她大睡定,跑到井台儿上,牙一咬,心一横,大叫一声:“妈,儿跟你来了!”眼睛一闭,纵身扑进井里。

珠凤只觉得头晕目眩,像是腾云驾雾一般。忽听得耳朵边有人呼喊:“珠凤,珠凤妹妹!”慢慢睁开眼一看,原来自己不曾落到水里,却躺在乌龙的胳膊上。“乌龙哥!”她像见到亲人一般,伏在乌龙的怀里大哭起来。乌龙劝她说:“珠凤,你的事我都知道,你不要难过。狗财东为富不仁,天理难容,看我收拾这条老狗”……我送你回去吧!”珠凤不肯,他在她耳边一阵悄声絮语,说得珠凤含泪带笑,连连点头。

听得珠凤投井、乡亲们打着火把下井救人。乌龙见有人下来,轻声对珠凤说:“好妹妹,我不送你了。”双手将珠凤托起。下井的人摸到珠凤,连忙绑上绳子,把她救了上来。

夜深人静,珠风把她和乌龙的事从头到尾给父亲学了一遍,老汉听了暗暗惊喜,却又半信半疑。珠风从瓮里捞起龙珠,老汉见果然不是世俗之物,才信了珠凤的话。珠凤跳井得救的消息传到尹立先耳里,老贼捋着鼠须一阵奸笑:“嘿,分明是天公作美。我尹某人家财万贯,金银满箱,再能有这么个美人几,可真是……啊,嘿……”贼眼一转,吩咐下人分头准备去了。第二天一大早,老贼带着一伙家丁朝珠凤家奔去。走到半路,一阵狂风卷着沙石吹得天昏地暗,带来的财礼早刮得没了影儿,尹贼连人带马翻倒在地。狂风过后,老贼一看,财礼虽空,人马俱在,就揉了揉被摔歪的鼻子,带着一帮家院,挥棍舞棒,直奔刘老汉家来抢珠凤。

乌龙见老贼三番事过,仍不知改,待老贼冲到井台边,便现出真形,口含龙珠,喷出一股清泉。一时间电闪雷呜,恶浪滔天,尹贼一伙狼哭鬼嚎,随波翻滚,被冲入渭水河中,喂了鱼鳖。一会儿云消雾散,满天霞光,云端里舞起一条黑色巨龙,龙背上坐着珠凤姑娘。飞到山顶,乌龙卧下歇息,珠凤向父亲和乡亲们挥手告别。

从此,人们就把这村子叫做龙泉村,后来又改成龙潭堡,把龙歇息的山头也起名叫做乌龙山,年代久了,都叫做五龙山了。

龙的传说——百叶龙:

很久很久以前,在浙江北部的苕溪岸边,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青年夫妇。妻子怀胎一年,生下一个怪胎,似人非人,似蛇非蛇。
老族长知道后,大发雷霆,一口咬定这是不祥之物,逼着夫妻俩立即把婴儿卡死。夫妻俩不忍心,就咬咬牙,叫男人掇起脚盆,将婴儿倒入门前的荷花池中。
几天后,妻子下床,到荷花池中淘米,猛然看见她那儿子从荷花丛中游到石埠上,向娘讨奶吃。娘总是爱儿子的,于是抱起来喂了奶,就这样,她一天三次淘米,就喂儿子三次奶。一天,两天,一直过了三百六十天,儿子渐渐长大,却现出龙的样子来。
这消息又传到老族长的耳朵中,他知道怪胎非但没卡死,反而长大了,大为恼怒,于是想出一条毒计,要宰掉它。
一天中午,这个老头儿身边藏把砍柴刀,偷偷躲在池边树丛里。等到那个女人淘米时,果然看见有条小龙游上岸来向她讨奶吃。
老头儿见状举刀就砍,小龙连忙跃人荷花池中。可是迟了,这一刀,把小龙的尾巴砍了下来,霎时间鲜血淋漓。刚好池中停着一只美丽的大蝴蝶,那蝴蝶见小龙无故受害,没了尾巴,心里十分同情,就立即飞过去,用自己的身子接在它的尾巴上,于是变成了一条美丽的龙尾巴。

就在这时候,狂风大作,乌云翻滚,满池荷花的花瓣纷纷扬扬飞旋起来,那条龙一下子长到十几丈长,骤然从池中跃起来,身上插满了荷花花瓣,直向天空飞腾而去。

那老头儿见到这股气势,吓得昏过去,死了。小龙的娘一见儿子飞人云层,含着眼泪连唤三声小龙,但是小龙已经飞得无影无踪了
自此以后,苕溪两岸每逢干旱,小龙就会飞来降云播雨,使乡亲们获得丰收。长兴一带老百姓为了感谢它,就用彩布做荷花瓣龙鳞和蝴蝶龙尾,制成长兴著名的“百叶龙”,每年春节,人们都要舞龙,用来纪念和庆贺。

龙的传说——二郎逐蹇龙:

(广元县)又二十里为神宣驿,即古筹笔驿也。相传武侯出师驻此。……神宣驿者,世传二郎神持剑逐蹇龙过此,故名。(明,曹学*《蜀中名胜记》卷二四)

二郎,李冰子。《朱子语类》卷三:“蜀中灌口二郎庙,当是因李冰开凿离堆有功立庙,今来现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按李冰于“二郎”之名已早见于此书。有关二郎神话,古籍不载,仅见于近人记述。)《都江堰功小传》云:“二郎为李冰仲子,喜驰猎,与其友七人斩蛟。又假饰美女,就婚孽鳞,以入祠劝酒。”《灌志文征》卷五《李公父子治水记》亦有记载。现代民间所传关于二郎之神话则甚多,兹节述其一:秦灾蜀,秦王命李冰为蜀郡守,二郎亦偕其父同至蜀。时蜀地多水患,二郎奉父命往寻洪水祸源,思有以治之。二郎跋山涉水,自秋徂冬,从冬及春,沓无消息。一日入山林,遇猛虎,二郎射虎死,方割取虎头。七猎人出,二郎举虎头示之,七人咸惊。乃求共往侦水患,二郎允之。遂同至灌县城边一小河,闻茅屋内有哭声,觇之,乃老妪哀其幼孙将往祭水怪孽龙者,知洪水患害,乃在于斯耳。遂与七人同往白父,李冰授以擒龙之法,众人依计而行。至祭日,二郎持三尖两刃刀,与七友同入江神庙,伏神座后。顷之,孽龙随风雨入庙攫祭物。二郎率七友遽出,齐战孽龙,龙不支,窜出庙。四山锣鼓喧天,人声如潮。龙惧入水,二郎与七友亦俱入水;龙上岸,亦俱上岸,遂擒孽龙。二郎与七友斗疲,暂憩于王婆岩下,而置龙于河中。河有龙洞,通崇床州河,孽龙乃伺机逃。二郎以三尖两刃刀置河上,倾耳近柄而听之,惊曰:“龙遁矣!”乃与七友急往觅龙,终复擒之于新津县童子堰。方返至王婆岩,遇前日茅屋泣孙老妪,持铁锁链来谢赠之。二郎即以此锁链锁孽龙,系之于伏龙观石柱下深潭中,后遂无水患。(《中国神话传说词典》)

龙的传说——孽龙与病龙:

农历的庚辰龙年和公元的2000年碰到了一块,算来是3000年一遇,于是,这“龙”就成了特别珍稀的“千禧龙”。企业家、文化人都纷纷围绕着“龙”做文章。总体上讲,龙当然是好的,不好,怎么会将我们民族、国家、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都比作龙呢?具细些说,对龙族的成员就不能一好而蔽之了,这里得讲点辩证法,就像人间有好人坏人之分一样,龙族也有孽龙、歹龙、恶龙、祸害一方的龙。即就是好龙、善龙、祥龙、忠于职守的龙,也不能保证生生世世都不生疮、不患病呀。
好龙和孽龙差不多是同时出现的。
早在传说中的女娲氏时代,中原一带,就曾张牙舞爪过一条为非作歹的黑龙,这条黑龙被女娲氏斩杀。到了舜帝的时候,九嶷山一带一下子冒出了九条兴妖作怪的恶龙,舜帝从遥远的北方来到湖南,帮助老百姓除掉了这九条恶龙。滔滔黄河过龙门。龙门附近有一条卧龙沟,当年曾有十条恶龙盘踞在沟中,时不时地爬出来伤害人畜。勤政爱民的治水英雄大禹经过这里,见恶龙呈凶,便持长弓,搭神箭,将这十条恶物一一射杀。也是这位治水英雄,将一条作恶多端的太湖孽龙锁在了湖底龙洞,并在洞口压上了一口大铁锅。
可见,神话英雄们对付孽龙的办法是毫不留情地予以斩除。
为什么非斩除不可呢?英雄们明白:对歹恶的估息,就是对良善的犯罪;只有除掉孽龙,龙的队伍才能纯净,才能担负起布雨理水,为众生造福的重任。
巫山的错开峡和斩龙台是很有名的。相传大禹当年引导洪水到这里,一龙行错了水道,被大禹拨剑斩之。玩忽职守,与孽龙无异。
斩龙台,一座警示台。
四川的都江郾也是很有名的。都江郾有一座伏龙观,观里敬祀着一位颇具神话色彩的真实人物枣李冰。相传秦时蜀地水患不息,一条孽龙兴风作浪为害一方,逼得老百姓不得不用牲牢甚至幼儿相祭。蜀郡太守李冰和儿子二郎经过调查研究,制定了缜密的擒龙计划。当孽龙随风雨入庙攫取祭物的时候,李冰子二郎率众勇士突然出击,齐战孽龙。孽龙搏战不过,终被擒服,李冰将其以铁链系之,锁在伏龙观石柱下的深潭中。蜀地遂无水患。
像李冰这样的太守还真是不多。
马师皇是黄帝时代有名的马医了。相传有一条患了病的龙,从天上下来,耷拉着耳朵,张着大口,求马师皇医治。马师皇用铜针扎其嘴唇,又服之以汤药,几天后,龙病情好转,点头谢恩,腾云而去。
流传最广远的还是药王孙思邈医龙的故事。说是孙药王五十岁那年的某天晚上,正在灯下潜心地攻读医书,忽然雷鸣电闪,暴雨倾盆。有人笃笃地敲门,药王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身穿黄袍的干瘦老头来求医。老头衣不沾水,一进屋便雷停雨息。药王为其切脉,说:“这脉像起如腾云驾雾,落如倒海翻江,你是龙吧?”老头顿首叹道:“真是神脉啊!”药王说:“你的病是吃出来的,如今肚子很饿,却什么都吃不进去,对吧?”龙又点点头。药王说:“后天现出真身来吧。”第三天,龙来了,从后山脚直穿到药王的院中。药王在龙头上深深地扎了一针,又给龙灌了一桶汤药,龙上吐下泻地折腾了一阵,又在洞子里养了几天,好了,飞走了。

如今的疽疮和病变不算少了,多么需要医术高超的当代马师皇、当代孙思邈!

龙的传说——雪山龙:

大雪山的顶上有个龙池。据说,凡是向它祈求晴雨的,它总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老人们说:当年,健驮逻国有个罗汉,常常到龙池的龙王那儿去做客。罗汉神通广大,坐在床上,就腾云驾雾地飞去了。他的徒弟小沙弥就躲在床底下,紧紧抓住床脚,跟着师父一起去。一直要等到了龙宫里,小沙弥才出来。
罗汉师徒两人到了龙宫,龙王就请他们留下来吃饭。龙王拿出天上的甘露饭来招待罗汉,而拿给小沙弥的却是人世间普普通通的饭菜。
罗汉吃完了甘露饭,坐下来为龙王讲经。小沙弥呢,就到厨房间去替师父洗饭钵。饭钵里有师父吃剩下来的饭粒,喷香喷香的。小沙弥想:怎么我刚才吃的饭菜一点也不香呢?喔,原来你这个龙王看我不起。好,今天要你知道我的厉害,我杀了你,自己来当龙王。
小沙弥这样想的时候,龙王已觉得头里疼得不得了。等到罗汉讲经完毕,龙王就再三道歉,请求原谅。沙弥还是不答应,回到寺院里以后,就立誓要实现这个愿望。
当天晚上,小沙弥死了,变成一条龙,腾空而起,飞到雪山顶上的龙池里,和龙王狠狠地打了一场,终于把龙王杀死了,住进龙宫,发号施令,把龙王原先的部属都收归自己管辖。

沙弥还不满足。他想,龙王不给我吃天上的甘露饭。你师父也是知道的,为啥也不开腔呢?所以,他连师父也怪上了,就刮起狂风来,把连片的树木连根拔起,想要砸毁师父的寺院。
这时,迦腻色迦王知道了这件事,就来过问。罗汉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告诉了迦腻色迦王。迦腻色迦王就给沙弥在雪山下专门造一个寺院,修一座佛塔,有一百来尺高。想给他们做做和事佬。可是沙弥不答应,老是呼风唤雨来捣乱,寺院和佛塔造了七次,被沙弥龙毁了六次。
迦腻色迦王也发火了,心想我堂堂一个国王,连小小的沙弥也制服不了,像话吗?就点起了大批兵马,来到雪山下,非要把龙池填平了不可。

沙弥龙害怕起来,摇身一变,变成个老波罗门,去对国王说:
“你是个堂堂的国王,所向无敌,至高无上,怎么无缘无故去和一条龙打起仗来呢,龙不过是一种动物,它力大无穷,腾云驾雾,上天入地,也不是我们人类的对手。国王今天兴师动众,去跟一条龙打,实在不值得。打赢了)你也讲不响;打输了,你更加下不了台。我劝你还是赶快收兵回去吧。”
迦腻色迦王不听他的话,坚持要打。
沙弥龙回到龙池,发起威来,顿时雷声隆隆,电光闪闪,狂风拔起了大树,沙石像雨滴一般打过去。天昏地暗,国王的军马被打得狼狈不堪,四下逃散。
国王只好去请求如来佛来保护他,说道:
“我这个国工从来没有打过败仗,今天却输在一条龙的手里,我的命太不好了。祈求我祖如来,大慈大悲,保佑我打败恶龙。”
于是,国王的两个肩膀上冒出了熊熊的火焰来,狂风平息了,云雾散开时,沙弥龙再也施不出威,只好逃回龙池。
国王命令每个军士挑一担石头来,发誓要填平龙池。沙弥龙又变成婆罗门,去对国王说:
“我就是雪山龙池里的龙王,被你打败了,只好来请求饶恕。你要是真的杀了我,我怀恨在心,生生世世也要寻找机会报仇的,你看着办吧。”
迦腻色迦王就和沙弥龙讲和了,跟它订了誓约,如果以后再犯,就不再饶恕它。
沙弥龙说:“我是一条龙,龙性发作的时候,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请你再把寺院造起来,我一定不摧毁了。你可以常派一个人望着山顶上。如果发现山上涌起了黑云,就赶紧敲响牛骨头,我听到了这声音,就可以控制住自己了。”于是,迦腻色迦王就在那里造了座寺院,建起了佛塔。派人看望山顶云气的习惯,一直流传到现在。(玄奘《大唐西域记》译写《龙的传说》)

G. 龙的典故

恶龙不斗地头蛇地头蛇:比喻称霸一方的人。比喻外来者尽管很厉害,也斗不过本地的恶势力

托凤攀龙〖解释〗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人中龙虎〖解释〗比喻人中豪杰。

攀龙附骥〖解释〗攀:攀附;骥:好马。比喻攀附圣贤,归附俊杰。

烹龙炮凤〖解释〗①比喻烹调珍奇肴馔。亦形容菜肴豪奢珍贵。②比喻高超的艺术技艺。亦作“烹龙庖凤”。亦作“烹龙煮凤”。

炮龙烹凤〖解释〗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也指一种肴馔名。同“炮凤烹龙”。

炮凤烹龙〖解释〗①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②指一种肴馔名。

矫若游龙〖解释〗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同“矫若惊龙”。

画龙刻鹄〖解释〗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同“画虎刻鹄”。

画龙不成反为狗〖解释〗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虎踞龙蟠〖解释〗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虎据龙蟠〖解释〗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虎超龙骧〖解释〗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

虎变龙蒸〖解释〗指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

笔底龙蛇〖解释〗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大水淹了龙王庙龙王庙:管水之神的庙宇。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互相之间发生了争端。

祖龙之虐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祖龙,指秦始皇。

掷杖成龙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以“掷杖成龙”为典,借指还乡。

真龙天子旧时认为皇帝是天上的真龙下凡,因以为皇帝的代称。

真龙活现形容逼真。

云蒸龙变云气兴起,神龙飞动。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

云起龙襄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鱼质龙文鱼的实质,龙的外表。谓虚有其表。

鱼跃龙门同“鱼化龙”。

鱼升龙门同“鱼化龙”。

鱼龙漫衍见“鱼龙曼延”。

鱼龙曼延亦作“鱼龙漫衍”。亦作“鱼龙曼衍”。①古代百戏杂耍名。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节。鱼龙即所谓猞猁之兽,曼延亦兽名。②喻虚假多变,玩弄权术。

鱼龙曼羡喻世事变幻。

鱼龙变化谓鱼变化为龙。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变化。

鱼龙百变像鱼龙那样变化多端。

一龙一猪比喻两个人高下相差极大。

绣虎雕龙比喻文章的辞藻华丽。

舞凤飞龙犹龙飞凤舞。气势奔放雄壮的样子。

屠龙之伎比喻虽有很高造诣却不切实用的技能。

土龙沐猴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岁在龙蛇《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知当命终,有顷寝疾。”李贤注:“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论玄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玄以谶合之’,盖谓此也。”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谓命

岁在龙虵见“岁在龙蛇”。

尸居龙见居:静居;见:出现。静如尸而动如龙。

事火咒龙比喻荒诞不经之事。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神龙失埶喻失去权位。埶,同“势”。

神龙马壮喻身体健壮、气宇轩昂。

神龙见首清赵执信《谈龙录》:“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后以“神龙见首”指诗文跌宕多姿。

如龙似虎形容勇猛有活力。

日角龙颜旧时相术家谓额头隆起为龙颜。“日角龙颜”为帝王的贵相。

日角龙庭旧时相术家谓天庭隆起为龙庭。“日角龙庭”为帝王的贵相。

雀马鱼龙泛指珍禽异兽。语本《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青龙金匮指六辰。谓良辰吉日。旧时星命家以为,青龙、明堂、金匮、天德、司命等六辰为吉神,六辰值日,诸事皆宜,为黄道吉日。

强龙不压地头蛇比喻实力强大者也难对付当地的势力。

前怕龙,后怕虎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潜龙伏虎潜藏的蛟龙,潜伏的猛虎。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

骑龙弄凤①比喻成仙。②比喻腾达。

批逆龙鳞同“批逆鳞”。

烹龙煮凤见“烹龙炮凤”。

烹龙庖凤见“烹龙炮凤”。

炮龙烹凤见“炮凤烹龙”。

攀龙讬凤犹言攀龙附凤。

描龙绣凤指精美的手工刺绣。泛指古代女红。亦作“描鸾刺凤”、“描龙刺凤”。

曼衍鱼龙曼衍:亦作“漫衍”、“曼延”,巨兽名,古代仿照它排演百戏节目。鱼龙:古代百戏节目。古代演出的杂戏名。比喻事物的离奇变幻。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叶公好龙:春秋的时候,楚国叶县有一个名叫沈储梁的县令,大家都叫他叶公。叶公非常喜欢有关龙的东西,不管是装饰品、梁柱、门窗、碗盘、衣服,上面都有龙的图案,连他家里的墙壁上也画着一条好大好大的龙,大家走进叶公的家还以为走进了龙宫,到处都可以看到龙的图案!“我最喜欢的就是龙!”叶公得意地对大家说。有一天,叶公喜欢龙的事被天上真的龙知道了,真龙说:“难得有人这么喜欢龙,我得去他家里拜访拜访呀!”真龙就从天上飞来叶公的家,把头伸进窗户中大喊说:“叶公在家吗?”叶公一看到真正的龙,吓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龙觉得很奇怪,说:“你怎么说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欢的龙呀!”叶公害怕的直发抖,说:“我喜欢的是像龙的假龙,不是真的龙呀,救命呀。”叶公话没说完,就连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龙一脸懊恼地说:“哼,叶公说喜欢龙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龙嘛!害我还飞来拜访他!”
龙的传说——龙王: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诏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诏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西海敖钦、南海敖润、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龙的传说——龙珠:

人们在建筑彩画、雕刻、服饰绣品等载体上常见“龙戏珠”(有“单龙戏珠”、“二龙戏珠”等)图案。有朋友问了:什么是“龙珠”?“龙珠”因何而来?“龙戏珠”又是怎么回事?

龙珠是与龙有关的珠。“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颌下。”这是《庄子》的说法了。《埤雅》也言“龙珠在颌”。《述异记》讲,“凡有龙珠,龙所吐者……越人谚云:‘种千亩木奴,不如一龙珠。’”上述说法讲了两个意思:一是龙珠常藏在龙的口腔之中,适当的时候,龙会把它吐出来;二是龙珠的价值很高,用民谚来说,就是得一颗龙珠,胜过种一千亩柑橘。

那么,龙珠从何而来呢?龙为什么要戏珠呢?我们知道,珠,是水中的某些软体动物,在一定的外界条件刺激下,其贝壳内分泌并形成的圆形颗粒,因其有亮丽的光泽而被人们所喜爱,因而被称作珍珠。既然水中的动物能生出珠来,作为水族之长的龙,自然也要有珠而生了枣这该是龙珠神话产生的一个基本思路。

但是,事情好像还不是这么简单。龙是模糊集合起来的神物,集合的对象有鱼、鳄、蛇、猪、马、牛,以及雷电、云雾、虹霓等等。其中,鳄类和蛇类是卵生的。卵是圆形的,也可以说是颗粒状的,是比珍珠大得多的颗粒。那么,古人会不会把鳄卵蛇卵当作一种“珠”呢?回答是肯定的。古人能将鳄蛇作为主要的集合对象,对其卵自然不会忽略;对鳄和蛇来说,卵的意义是重大的,是生命之源,有卵便有鳄、有蛇,进而才有龙。因此,卵是完全可以以“珠”的身份进入龙的生活之中的。那么,龙珠就是龙卵;龙戏珠,实际上就是龙戏“卵”,是龙这个神物,对生命的呵护、爱抚和尊重。其中体现和表达的,是古人的一种“生命意识”,即对转承不息的生命现象的认识、理解和发挥。

民间吞珠化龙的传说为我们的看法提供了注脚:某少年割草(或打水)得一宝珠,此珠放到米缸涨米,放到钱柜生钱。某财主知道后,带人来抢珠。少年情急中将珠放到口里,却一不小心咽了下去。于是口渴求饮,缸水喝干了,又去喝河水、江水。喝着喝着,头上冒出了角,眼睛朝外凸,身子变长出鳞枣化为龙了。这样的传说广泛地流传于四川、浙江、广东等地,从中透示出“珠”的珍贵,以及珠和龙生命相依的关系。

太阳,是我们对“珠”的另一个理解。我们见到的一些龙戏珠图案,尤其是那些二龙戏珠图案,其珠多有火焰升腾,分明是一枚“火珠”或“火球”;下面是滔滔海水,可以理解为火球跃出海面。在人们的视野和观念中,堪称“火球”的,太阳可排在第一。那么,很显然,火球出海也就是太阳出海了。既然是太阳出海,为什么要龙来“戏”呢?这里要引入古人眼中的四方神: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龙则是代表东方的神物。这样看来,龙戏珠就有太阳崇拜的意思了,该是太阳崇拜和龙崇拜的交融。

龙分雌雄,这是二龙戏珠的图案比较多的原因。如果珠作卵解,就是父母双方共同呵护、爱抚他们的子女;如果珠作太阳解,就是雌雄二龙共迎旭日东升,让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再者,二龙对称,龙体弯长,珠形滚圆,在构图上也具有一种美感。

龙的传说——乌龙:

少华山下的龙潭堡,原先只有十来户人家。村里住着:一家姓刘的父女二人,靠做卖豆腐为生。女儿名珠凤,出落得俏模俊样。有一天珠凤去挑水,钩搭上挂上来一条小黑蛇。她把小黑蛇捉下来放到井台上,说:“怪可怜的,放了去吧!”小黑蛇对她点了点头,一转身窜到井里去了。

珠凤挑水刚进屋,听见背后有人叫她。转身一看,是个二十来岁的漂亮小伙。小伙拉住珠凤的手,在她手心里放了一粒滚圆滚圆的珠子,说:“我是渭河龙君的五太子,刚才在龙潭中戏游,不小心撞在你的钩搭上挣脱不得,多谢大姐救命之恩。这是一颗龙珠,你把它放在水缸里,就不用天天挑水了。往后有啥为难事,大姐只管说一声吧。”说完,顿时不见了影儿。珠凤追出门外,只见井口一团白雾,听得井水哗啦啦响了几声。她觉得像是在梦中一般,再看手里,分明是颗宝珠。进屋后,她将龙珠往水瓮里一丢,哗枣,水花翻溅,泛起满满一瓮清水,尝一口,比那井水还甜,珠凤知是宝物,对谁也没讲,连她亲大也瞒着。只是常常想起乌龙,每天都去井台上挑一担水,偷偷往井里看上几眼。

离龙潭堡四五里的孙家堡住着一家财东尹立先。珠凤他妈死的时候,刘老汉没钱殓葬,借了尹财东十两银子。日子穷,还不起,却常给尹家送些豆腐,全当付了利息。这十两本银尹财东也不催要,乐得一年到头吃豆腐不花钱买。

珠凤姑娘年长一年,越发出落。尹立先贼眼骨碌一转,打起了珠凤的鬼主意。先是请了个能说会道的媒婆,给珠凤说媒下聘礼来了。刘老汉执意不肯,珠凤心性刚烈,提起礼盒子摔到门外,媒婆碰了一鼻子灰。

尹财东知道了,气得直翻白眼,骂道:“老东西给脸不要脸,十两银子的财十几年咧欠着不还。哼!连本带利纹银百两,三天内交来啥说不说,交不来银子枣哼哼!”他眯起眼一声冷笑:“叫珠凤姑娘来顶账!”话传到刘老汉耳朵里,他也没了主意。珠凤只是爬在炕沿上哭,左思右想没办法”等到半夜她大睡定,跑到井台儿上,牙一咬,心一横,大叫一声:“妈,儿跟你来了!”眼睛一闭,纵身扑进井里。

珠凤只觉得头晕目眩,像是腾云驾雾一般。忽听得耳朵边有人呼喊:“珠凤,珠凤妹妹!”慢慢睁开眼一看,原来自己不曾落到水里,却躺在乌龙的胳膊上。“乌龙哥!”她像见到亲人一般,伏在乌龙的怀里大哭起来。乌龙劝她说:“珠凤,你的事我都知道,你不要难过。狗财东为富不仁,天理难容,看我收拾这条老狗”……我送你回去吧!”珠凤不肯,他在她耳边一阵悄声絮语,说得珠凤含泪带笑,连连点头。

听得珠凤投井、乡亲们打着火把下井救人。乌龙见有人下来,轻声对珠凤说:“好妹妹,我不送你了。”双手将珠凤托起。下井的人摸到珠凤,连忙绑上绳子,把她救了上来。

夜深人静,珠风把她和乌龙的事从头到尾给父亲学了一遍,老汉听了暗暗惊喜,却又半信半疑。珠风从瓮里捞起龙珠,老汉见果然不是世俗之物,才信了珠凤的话。珠凤跳井得救的消息传到尹立先耳里,老贼捋着鼠须一阵奸笑:“嘿,分明是天公作美。我尹某人家财万贯,金银满箱,再能有这么个美人几,可真是……啊,嘿……”贼眼一转,吩咐下人分头准备去了。第二天一大早,老贼带着一伙家丁朝珠凤家奔去。走到半路,一阵狂风卷着沙石吹得天昏地暗,带来的财礼早刮得没了影儿,尹贼连人带马翻倒在地。狂风过后,老贼一看,财礼虽空,人马俱在,就揉了揉被摔歪的鼻子,带着一帮家院,挥棍舞棒,直奔刘老汉家来抢珠凤。

乌龙见老贼三番事过,仍不知改,待老贼冲到井台边,便现出真形,口含龙珠,喷出一股清泉。一时间电闪雷呜,恶浪滔天,尹贼一伙狼哭鬼嚎,随波翻滚,被冲入渭水河中,喂了鱼鳖。一会儿云消雾散,满天霞光,云端里舞起一条黑色巨龙,龙背上坐着珠凤姑娘。飞到山顶,乌龙卧下歇息,珠凤向父亲和乡亲们挥手告别。

从此,人们就把这村子叫做龙泉村,后来又改成龙潭堡,把龙歇息的山头也起名叫做乌龙山,年代久了,都叫做五龙山了。

龙的传说——百叶龙:

很久很久以前,在浙江北部的苕溪岸边,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青年夫妇。妻子怀胎一年,生下一个怪胎,似人非人,似蛇非蛇。
老族长知道后,大发雷霆,一口咬定这是不祥之物,逼着夫妻俩立即把婴儿卡死。夫妻俩不忍心,就咬咬牙,叫男人掇起脚盆,将婴儿倒入门前的荷花池中。
几天后,妻子下床,到荷花池中淘米,猛然看见她那儿子从荷花丛中游到石埠上,向娘讨奶吃。娘总是爱儿子的,于是抱起来喂了奶,就这样,她一天三次淘米,就喂儿子三次奶。一天,两天,一直过了三百六十天,儿子渐渐长大,却现出龙的样子来。
这消息又传到老族长的耳朵中,他知道怪胎非但没卡死,反而长大了,大为恼怒,于是想出一条毒计,要宰掉它。
一天中午,这个老头儿身边藏把砍柴刀,偷偷躲在池边树丛里。等到那个女人淘米时,果然看见有条小龙游上岸来向她讨奶吃。
老头儿见状举刀就砍,小龙连忙跃人荷花池中。可是迟了,这一刀,把小龙的尾巴砍了下来,霎时间鲜血淋漓。刚好池中停着一只美丽的大蝴蝶,那蝴蝶见小龙无故受害,没了尾巴,心里十分同情,就立即飞过去,用自己的身子接在它的尾巴上,于是变成了一条美丽的龙尾巴。

就在这时候,狂风大作,乌云翻滚,满池荷花的花瓣纷纷扬扬飞旋起来,那条龙一下子长到十几丈长,骤然从池中跃起来,身上插满了荷花花瓣,直向天空飞腾而去。

那老头儿见到这股气势,吓得昏过去,死了。小龙的娘一见儿子飞人云层,含着眼泪连唤三声小龙,但是小龙已经飞得无影无踪了
自此以后,苕溪两岸每逢干旱,小龙就会飞来降云播雨,使乡亲们获得丰收。长兴一带老百姓为了感谢它,就用彩布做荷花瓣龙鳞和蝴蝶龙尾,制成长兴著名的“百叶龙”,每年春节,人们都要舞龙,用来纪念和庆贺。

龙的传说——二郎逐蹇龙:

(广元县)又二十里为神宣驿,即古筹笔驿也。相传武侯出师驻此。……神宣驿者,世传二郎神持剑逐蹇龙过此,故名。(明,曹学*《蜀中名胜记》卷二四)

二郎,李冰子。《朱子语类》卷三:“蜀中灌口二郎庙,当是因李冰开凿离堆有功立庙,今来现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按李冰于“二郎”之名已早见于此书。有关二郎神话,古籍不载,仅见于近人记述。)《都江堰功小传》云:“二郎为李冰仲子,喜驰猎,与其友七人斩蛟。又假饰美女,就婚孽鳞,以入祠劝酒。”《灌志文征》卷五《李公父子治水记》亦有记载。现代民间所传关于二郎之神话则甚多,兹节述其一:秦灾蜀,秦王命李冰为蜀郡守,二郎亦偕其父同至蜀。时蜀地多水患,二郎奉父命往寻洪水祸源,思有以治之。二郎跋山涉水,自秋徂冬,从冬及春,沓无消息。一日入山林,遇猛虎,二郎射虎死,方割取虎头。七猎人出,二郎举虎头示之,七人咸惊。乃求共往侦水患,二郎允之。遂同至灌县城边一小河,闻茅屋内有哭声,觇之,乃老妪哀其幼孙将往祭水怪孽龙者,知洪水患害,乃在于斯耳。遂与七人同往白父,李冰授以擒龙之法,众人依计而行。至祭日,二郎持三尖两刃刀,与七友同入江神庙,伏神座后。顷之,孽龙随风雨入庙攫祭物。二郎率七友遽出,齐战孽龙,龙不支,窜出庙。四山锣鼓喧天,人声如潮。龙惧入水,二郎与七友亦俱入水;龙上岸,亦俱上岸,遂擒孽龙。二郎与七友斗疲,暂憩于王婆岩下,而置龙于河中。河有龙洞,通崇床州河,孽龙乃伺机逃。二郎以三尖两刃刀置河上,倾耳近柄而听之,惊曰:“龙遁矣!”乃与七友急往觅龙,终复擒之于新津县童子堰。方返至王婆岩,遇前日茅屋泣孙老妪,持铁锁链来谢赠之。二郎即以此锁链锁孽龙,系之于伏龙观石柱下深潭中,后遂无水患。(《中国神话传说词典》)

龙的传说——孽龙与病龙:

农历的庚辰龙年和公元的2000年碰到了一块,算来是3000年一遇,于是,这“龙”就成了特别珍稀的“千禧龙”。企业家、文化人都纷纷围绕着“龙”做文章。总体上讲,龙当然是好的,不好,怎么会将我们民族、国家、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都比作龙呢?具细些说,对龙族的成员就不能一好而蔽之了,这里得讲点辩证法,就像人间有好人坏人之分一样,龙族也有孽龙、歹龙、恶龙、祸害一方的龙。即就是好龙、善龙、祥龙、忠于职守的龙,也不能保证生生世世都不生疮、不患病呀。
好龙和孽龙差不多是同时出现的。
早在传说中的女娲氏时代,中原一带,就曾张牙舞爪过一条为非作歹的黑龙,这条黑龙被女娲氏斩杀。到了舜帝的时候,九嶷山一带一下子冒出了九条兴妖作怪的恶龙,舜帝从遥远的北方来到湖南,帮助老百姓除掉了这九条恶龙。滔滔黄河过龙门。龙门附近有一条卧龙沟,当年曾有十条恶龙盘踞在沟中,时不时地爬出来伤害人畜。勤政爱民的治水英雄大禹经过这里,见恶龙呈凶,便持长弓,搭神箭,将这十条恶物一一射杀。也是这位治水英雄,将一条作恶多端的太湖孽龙锁在了湖底龙洞,并在洞口压上了一口大铁锅。
可见,神话英雄们对付孽龙的办法是毫不留情地予以斩除。
为什么非斩除不可呢?英雄们明白:对歹恶的估息,就是对良善的犯罪;只有除掉孽龙,龙的队伍才能纯净,才能担负起布雨理水,为众生造福的重任。
巫山的错开峡和斩龙台是很有名的。相传大禹当年引导洪水到这里,一龙行错了水道,被大禹拨剑斩之。玩忽职守,与孽龙无异。
斩龙台,一座警示台。
四川的都江郾也是很有名的。都江郾有一座伏龙观,观里敬祀着一位颇具神话色彩的真实人物枣李冰。相传秦时蜀地水患不息,一条孽龙兴风作浪为害一方,逼得老百姓不得不用牲牢甚至幼儿相祭。蜀郡太守李冰和儿子二郎经过调查研究,制定了缜密的擒龙计划。当孽龙随风雨入庙攫取祭物的时候,李冰子二郎率众勇士突然出击,齐战孽龙。孽龙搏战不过,终被擒服,李冰将其以铁链系之,锁在伏龙观石柱下的深潭中。蜀地遂无水患。
像李冰这样的太守还真是不多。
马师皇是黄帝时代有名的马医了。相传有一条患了病的龙,从天上下来,耷拉着耳朵,张着大口,求马师皇医治。马师皇用铜针扎其嘴唇,又服之以汤药,几天后,龙病情好转,点头谢恩,腾云而去。
流传最广远的还是药王孙思邈医龙的故事。说是孙药王五十岁那年的某天晚上,正在灯下潜心地攻读医书,忽然雷鸣电闪,暴雨倾盆。有人笃笃地敲门,药王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身穿黄袍的干瘦老头来求医。老头衣不沾水,一进屋便雷停雨息。药王为其切脉,说:“这脉像起如腾云驾雾,落如倒海翻江,你是龙吧?”老头顿首叹道:“真是神脉啊!”药王说:“你的病是吃出来的,如今肚子很饿,却什么都吃不进去,对吧?”龙又点点头。药王说:“后天现出真身来吧。”第三天,龙来了,从后山脚直穿到药王的院中。药王在龙头上深深地扎了一针,又给龙灌了一桶汤药,龙上吐下泻地折腾了一阵,又在洞子里养了几天,好了,飞走了。

如今的疽疮和病变不算少了,多么需要医术高超的当代马师皇、当代孙思邈!

龙的传说——雪山龙:

大雪山的顶上有个龙池。据说,凡是向它祈求晴雨的,它总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老人们说:当年,健驮逻国有个罗汉,常常到龙池的龙王那儿去做客。罗汉神通广大,坐在床上,就腾云驾雾地飞去了。他的徒弟小沙弥就躲在床底下,紧紧抓住床脚,跟着师父一起去。一直要等到了龙宫里,小沙弥才出来。
罗汉师徒两人到了龙宫,龙王就请他们留下来吃饭。龙王拿出天上的甘露饭来招待罗汉,而拿给小沙弥的却是人世间普普通通的饭菜。
罗汉吃完了甘露饭,坐下来为龙王讲经。小沙弥呢,就到厨房间去替师父洗饭钵。饭钵里有师父吃剩下来的饭粒,喷香喷香的。小沙弥想:怎么我刚才吃的饭菜一点也不香呢?喔,原来你这个龙王看我不起。好,今天要你知道我的厉害,我杀了你,自己来当龙王。
小沙弥这样想的时候,龙王已觉得头里疼得不得了。等到罗汉讲经完毕,龙王就再三道歉,请求原谅。沙弥还是不答应,回到寺院里以后,就立誓要实现这个愿望。
当天晚上,小沙弥死了,变成一条龙,腾空而起,飞到雪山顶上的龙池里,和龙王狠狠地打了一场,终于把龙王杀死了,住进龙宫,发号施令,把龙王原先的部属都收归自己管辖。

沙弥还不满足。他想,龙王不给我吃天上的甘露饭。你师父也是知道的,为啥也不开腔呢?所以,他连师父也怪上了,就刮起狂风来,把连片的树木连根拔起,想要砸毁师父的寺院。
这时,迦腻色迦王知道了这件事,就来过问。罗汉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告诉了迦腻色迦王。迦腻色迦王就给沙弥在雪山下专门造一个寺院,修一座佛塔,有一百来尺高。想给他们做做和事佬。可是沙弥不答应,老是呼风唤雨来捣乱,寺院和佛塔造了七次,被沙弥龙毁了六次。
迦腻色迦王也发火了,心想我堂堂一个国王,连小小的沙弥也制服不了,像话吗?就点起了大批兵马,来到雪山下,非要把龙池填平了不可。

沙弥龙害怕起来,摇身一变,变成个老波罗门,去对国王说:
“你是个堂堂的国王,所向无敌,至高无上,怎么无缘无故去和一条龙打起仗来呢,龙不过是一种动物,它力大无穷,腾云驾雾,上天入地,也不是我们人类的对手。国王今天兴师动众,去跟一条龙打,实在不值得。打赢了)你也讲不响;打输了,你更加下不了台。我劝你还是赶快收兵回去吧。”
迦腻色迦王不听他的话,坚持要打。
沙弥龙回到龙池,发起威来,顿时雷声隆隆,电光闪闪,狂风拔起了大树,沙石像雨滴一般打过去。天昏地暗,国王的军马被打得狼狈不堪,四下逃散。
国王只好去请求如来佛来保护他,说道:
“我这个国工从来没有打过败仗,今天却输在一条龙的手里,我的命太不好了。祈求我祖如来,大慈大悲,保佑我打败恶龙。”
于是,国王的两个肩膀上冒出了熊熊的火焰来,狂风平息了,云雾散开时,沙弥龙再也施不出威,只好逃回龙池。
国王命令每个军士挑一担石头来,发誓要填平龙池。沙弥龙又变成婆罗门,去对国王说:
“我就是雪山龙池里的龙王,被你打败了,只好来请求饶恕。你要是真的杀了我,我怀恨在心,生生世世也要寻找机会报仇的,你看着办吧。”
迦腻色迦王就和沙弥龙讲和了,跟它订了誓约,如果以后再犯,就不再饶恕它。
沙弥龙说:“我是一条龙,龙性发作的时候,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请你再把寺院造起来,我一定不摧毁了。你可以常派一个人望着山顶上。如果发现山上涌起了黑云,就赶紧敲响牛骨头,我听到了这声音,就可以控制住自己了。”于是,迦腻色迦王就在那里造了座寺院,建起了佛塔。派人看望山顶云气的习惯,一直流传到现在。(玄奘《大唐西域记》译写《龙的传说》)

H. 关于龙的故事和传说

据传,古时候森林里的动物很多,而且非常凶猛,常常成群结队出来袭击、吞食人类,致使人类无法安宁地生活。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他们只好频频向天庭发出求救呼声,祈求上天能惩治那些无比凶残的动物。天帝同情凡人的疾苦,立即委派六郎神到凡间查看,了解实情。 六郎神下到凡间目睹了动物撕咬凡人的场面,感觉到问题的严重,如果不及时拿出拯救办法,人类将无法生存。他重重地划出一条界线,暂时把人与动物隔离开,再遍访百姓,搜罗各方面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必须尽快在动物之中立一个“王”,以它来管制那些为所欲为的动物。六郎神采纳了大家的意见,苦思冥想得出了一个妙计:以九种动物组合成一种新动物,取名为“龙”。说办就办,他即刻就在洞壁上漫漫地画了起来。先勾画出蛇身,接着画驼头、鹿角、牛嘴、鱼鳞、凤尾、鹰爪,当画完“狮须”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他想这第九样“虎眼”只能先画在一旁放着,等到九九八十一天,念个咒,再把两只“虎眼”安上去,以后这东西才会更听话。快到八十天时候,有一个木匠带着斧子、墨斗到深山老林里砍伐木头,走入洞内歇息。偶然之中看见洞壁上画着一个动物图案,觉得这是一个很奇怪东西,左看右看,就是缺少两只眼睛。他随手拿起墨笔,模仿六郎神画的“虎眼”,添在龙头上。这下坏了,洞壁上的龙张牙舞爪扭动起来,嘴里喷着浓雾,龙体火光四射,一时狂风大作,洞内飞沙走石,龙像一道闪电似的飞了出去。木匠趴在地上,吓得屁滚尿流。 一听说“王”龙出洞,那些凶猛的动物早已闻风丧胆,再也不敢出来食人,从此,人们有了安全保障,可以随随便便在山野劳作。 但是,龙成了百兽之王后,日益狂妄,根本不听六郎神的使唤,常常飞上天空兴妖作怪,有时连续降雨不止,地上常闹洪灾,百姓叫苦连天。后来,摇身一变,还多出了一条龙。六郎神一怒之下,一条镇在云层里,继续看管动物;另一条则打入东海,令它不得随意出入。 百姓以为龙虽然出了一点小差错,但毕竟功大于过,依然把它视为吉祥物,因此,逢年过节都要扎上一条龙,走村串户游耍一番,企盼来年风调雨顺,太平安康。

I.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和或典故

叶公好龙
龙的传说——龙王: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诏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诏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西海敖钦、南海敖润、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龙的传说——龙珠:

人们在建筑彩画、雕刻、服饰绣品等载体上常见“龙戏珠”(有“单龙戏珠”、“二龙戏珠”等)图案。有朋友问了:什么是“龙珠”?“龙珠”因何而来?“龙戏珠”又是怎么回事?

龙珠是与龙有关的珠。“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颌下。”这是《庄子》的说法了。《埤雅》也言“龙珠在颌”。《述异记》讲,“凡有龙珠,龙所吐者……越人谚云:‘种千亩木奴,不如一龙珠。’”上述说法讲了两个意思:一是龙珠常藏在龙的口腔之中,适当的时候,龙会把它吐出来;二是龙珠的价值很高,用民谚来说,就是得一颗龙珠,胜过种一千亩柑橘。

那么,龙珠从何而来呢?龙为什么要戏珠呢?我们知道,珠,是水中的某些软体动物,在一定的外界条件刺激下,其贝壳内分泌并形成的圆形颗粒,因其有亮丽的光泽而被人们所喜爱,因而被称作珍珠。既然水中的动物能生出珠来,作为水族之长的龙,自然也要有珠而生了枣这该是龙珠神话产生的一个基本思路。

但是,事情好像还不是这么简单。龙是模糊集合起来的神物,集合的对象有鱼、鳄、蛇、猪、马、牛,以及雷电、云雾、虹霓等等。其中,鳄类和蛇类是卵生的。卵是圆形的,也可以说是颗粒状的,是比珍珠大得多的颗粒。那么,古人会不会把鳄卵蛇卵当作一种“珠”呢?回答是肯定的。古人能将鳄蛇作为主要的集合对象,对其卵自然不会忽略;对鳄和蛇来说,卵的意义是重大的,是生命之源,有卵便有鳄、有蛇,进而才有龙。因此,卵是完全可以以“珠”的身份进入龙的生活之中的。那么,龙珠就是龙卵;龙戏珠,实际上就是龙戏“卵”,是龙这个神物,对生命的呵护、爱抚和尊重。其中体现和表达的,是古人的一种“生命意识”,即对转承不息的生命现象的认识、理解和发挥。

民间吞珠化龙的传说为我们的看法提供了注脚:某少年割草(或打水)得一宝珠,此珠放到米缸涨米,放到钱柜生钱。某财主知道后,带人来抢珠。少年情急中将珠放到口里,却一不小心咽了下去。于是口渴求饮,缸水喝干了,又去喝河水、江水。喝着喝着,头上冒出了角,眼睛朝外凸,身子变长出鳞枣化为龙了。这样的传说广泛地流传于四川、浙江、广东等地,从中透示出“珠”的珍贵,以及珠和龙生命相依的关系。

太阳,是我们对“珠”的另一个理解。我们见到的一些龙戏珠图案,尤其是那些二龙戏珠图案,其珠多有火焰升腾,分明是一枚“火珠”或“火球”;下面是滔滔海水,可以理解为火球跃出海面。在人们的视野和观念中,堪称“火球”的,太阳可排在第一。那么,很显然,火球出海也就是太阳出海了。既然是太阳出海,为什么要龙来“戏”呢?这里要引入古人眼中的四方神: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龙则是代表东方的神物。这样看来,龙戏珠就有太阳崇拜的意思了,该是太阳崇拜和龙崇拜的交融。

龙分雌雄,这是二龙戏珠的图案比较多的原因。如果珠作卵解,就是父母双方共同呵护、爱抚他们的子女;如果珠作太阳解,就是雌雄二龙共迎旭日东升,让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再者,二龙对称,龙体弯长,珠形滚圆,在构图上也具有一种美感。

龙的传说——乌龙:

少华山下的龙潭堡,原先只有十来户人家。村里住着:一家姓刘的父女二人,靠做卖豆腐为生。女儿名珠凤,出落得俏模俊样。有一天珠凤去挑水,钩搭上挂上来一条小黑蛇。她把小黑蛇捉下来放到井台上,说:“怪可怜的,放了去吧!”小黑蛇对她点了点头,一转身窜到井里去了。

珠凤挑水刚进屋,听见背后有人叫她。转身一看,是个二十来岁的漂亮小伙。小伙拉住珠凤的手,在她手心里放了一粒滚圆滚圆的珠子,说:“我是渭河龙君的五太子,刚才在龙潭中戏游,不小心撞在你的钩搭上挣脱不得,多谢大姐救命之恩。这是一颗龙珠,你把它放在水缸里,就不用天天挑水了。往后有啥为难事,大姐只管说一声吧。”说完,顿时不见了影儿。珠凤追出门外,只见井口一团白雾,听得井水哗啦啦响了几声。她觉得像是在梦中一般,再看手里,分明是颗宝珠。进屋后,她将龙珠往水瓮里一丢,哗枣,水花翻溅,泛起满满一瓮清水,尝一口,比那井水还甜,珠凤知是宝物,对谁也没讲,连她亲大也瞒着。只是常常想起乌龙,每天都去井台上挑一担水,偷偷往井里看上几眼。

离龙潭堡四五里的孙家堡住着一家财东尹立先。珠凤他妈死的时候,刘老汉没钱殓葬,借了尹财东十两银子。日子穷,还不起,却常给尹家送些豆腐,全当付了利息。这十两本银尹财东也不催要,乐得一年到头吃豆腐不花钱买。

珠凤姑娘年长一年,越发出落。尹立先贼眼骨碌一转,打起了珠凤的鬼主意。先是请了个能说会道的媒婆,给珠凤说媒下聘礼来了。刘老汉执意不肯,珠凤心性刚烈,提起礼盒子摔到门外,媒婆碰了一鼻子灰。

尹财东知道了,气得直翻白眼,骂道:“老东西给脸不要脸,十两银子的财十几年咧欠着不还。哼!连本带利纹银百两,三天内交来啥说不说,交不来银子枣哼哼!”他眯起眼一声冷笑:“叫珠凤姑娘来顶账!”话传到刘老汉耳朵里,他也没了主意。珠凤只是爬在炕沿上哭,左思右想没办法”等到半夜她大睡定,跑到井台儿上,牙一咬,心一横,大叫一声:“妈,儿跟你来了!”眼睛一闭,纵身扑进井里。

珠凤只觉得头晕目眩,像是腾云驾雾一般。忽听得耳朵边有人呼喊:“珠凤,珠凤妹妹!”慢慢睁开眼一看,原来自己不曾落到水里,却躺在乌龙的胳膊上。“乌龙哥!”她像见到亲人一般,伏在乌龙的怀里大哭起来。乌龙劝她说:“珠凤,你的事我都知道,你不要难过。狗财东为富不仁,天理难容,看我收拾这条老狗”……我送你回去吧!”珠凤不肯,他在她耳边一阵悄声絮语,说得珠凤含泪带笑,连连点头。

听得珠凤投井、乡亲们打着火把下井救人。乌龙见有人下来,轻声对珠凤说:“好妹妹,我不送你了。”双手将珠凤托起。下井的人摸到珠凤,连忙绑上绳子,把她救了上来。

夜深人静,珠风把她和乌龙的事从头到尾给父亲学了一遍,老汉听了暗暗惊喜,却又半信半疑。珠风从瓮里捞起龙珠,老汉见果然不是世俗之物,才信了珠凤的话。珠凤跳井得救的消息传到尹立先耳里,老贼捋着鼠须一阵奸笑:“嘿,分明是天公作美。我尹某人家财万贯,金银满箱,再能有这么个美人几,可真是……啊,嘿……”贼眼一转,吩咐下人分头准备去了。第二天一大早,老贼带着一伙家丁朝珠凤家奔去。走到半路,一阵狂风卷着沙石吹得天昏地暗,带来的财礼早刮得没了影儿,尹贼连人带马翻倒在地。狂风过后,老贼一看,财礼虽空,人马俱在,就揉了揉被摔歪的鼻子,带着一帮家院,挥棍舞棒,直奔刘老汉家来抢珠凤。

乌龙见老贼三番事过,仍不知改,待老贼冲到井台边,便现出真形,口含龙珠,喷出一股清泉。一时间电闪雷呜,恶浪滔天,尹贼一伙狼哭鬼嚎,随波翻滚,被冲入渭水河中,喂了鱼鳖。一会儿云消雾散,满天霞光,云端里舞起一条黑色巨龙,龙背上坐着珠凤姑娘。飞到山顶,乌龙卧下歇息,珠凤向父亲和乡亲们挥手告别。

从此,人们就把这村子叫做龙泉村,后来又改成龙潭堡,把龙歇息的山头也起名叫做乌龙山,年代久了,都叫做五龙山了。

龙的传说——百叶龙:

很久很久以前,在浙江北部的苕溪岸边,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青年夫妇。妻子怀胎一年,生下一个怪胎,似人非人,似蛇非蛇。
老族长知道后,大发雷霆,一口咬定这是不祥之物,逼着夫妻俩立即把婴儿卡死。夫妻俩不忍心,就咬咬牙,叫男人掇起脚盆,将婴儿倒入门前的荷花池中。
几天后,妻子下床,到荷花池中淘米,猛然看见她那儿子从荷花丛中游到石埠上,向娘讨奶吃。娘总是爱儿子的,于是抱起来喂了奶,就这样,她一天三次淘米,就喂儿子三次奶。一天,两天,一直过了三百六十天,儿子渐渐长大,却现出龙的样子来。
这消息又传到老族长的耳朵中,他知道怪胎非但没卡死,反而长大了,大为恼怒,于是想出一条毒计,要宰掉它。
一天中午,这个老头儿身边藏把砍柴刀,偷偷躲在池边树丛里。等到那个女人淘米时,果然看见有条小龙游上岸来向她讨奶吃。
老头儿见状举刀就砍,小龙连忙跃人荷花池中。可是迟了,这一刀,把小龙的尾巴砍了下来,霎时间鲜血淋漓。刚好池中停着一只美丽的大蝴蝶,那蝴蝶见小龙无故受害,没了尾巴,心里十分同情,就立即飞过去,用自己的身子接在它的尾巴上,于是变成了一条美丽的龙尾巴。

就在这时候,狂风大作,乌云翻滚,满池荷花的花瓣纷纷扬扬飞旋起来,那条龙一下子长到十几丈长,骤然从池中跃起来,身上插满了荷花花瓣,直向天空飞腾而去。

那老头儿见到这股气势,吓得昏过去,死了。小龙的娘一见儿子飞人云层,含着眼泪连唤三声小龙,但是小龙已经飞得无影无踪了
自此以后,苕溪两岸每逢干旱,小龙就会飞来降云播雨,使乡亲们获得丰收。长兴一带老百姓为了感谢它,就用彩布做荷花瓣龙鳞和蝴蝶龙尾,制成长兴著名的“百叶龙”,每年春节,人们都要舞龙,用来纪念和庆贺。

龙的传说——二郎逐蹇龙:

(广元县)又二十里为神宣驿,即古筹笔驿也。相传武侯出师驻此。……神宣驿者,世传二郎神持剑逐蹇龙过此,故名。(明,曹学*《蜀中名胜记》卷二四)

二郎,李冰子。《朱子语类》卷三:“蜀中灌口二郎庙,当是因李冰开凿离堆有功立庙,今来现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按李冰于“二郎”之名已早见于此书。有关二郎神话,古籍不载,仅见于近人记述。)《都江堰功小传》云:“二郎为李冰仲子,喜驰猎,与其友七人斩蛟。又假饰美女,就婚孽鳞,以入祠劝酒。”《灌志文征》卷五《李公父子治水记》亦有记载。现代民间所传关于二郎之神话则甚多,兹节述其一:秦灾蜀,秦王命李冰为蜀郡守,二郎亦偕其父同至蜀。时蜀地多水患,二郎奉父命往寻洪水祸源,思有以治之。二郎跋山涉水,自秋徂冬,从冬及春,沓无消息。一日入山林,遇猛虎,二郎射虎死,方割取虎头。七猎人出,二郎举虎头示之,七人咸惊。乃求共往侦水患,二郎允之。遂同至灌县城边一小河,闻茅屋内有哭声,觇之,乃老妪哀其幼孙将往祭水怪孽龙者,知洪水患害,乃在于斯耳。遂与七人同往白父,李冰授以擒龙之法,众人依计而行。至祭日,二郎持三尖两刃刀,与七友同入江神庙,伏神座后。顷之,孽龙随风雨入庙攫祭物。二郎率七友遽出,齐战孽龙,龙不支,窜出庙。四山锣鼓喧天,人声如潮。龙惧入水,二郎与七友亦俱入水;龙上岸,亦俱上岸,遂擒孽龙。二郎与七友斗疲,暂憩于王婆岩下,而置龙于河中。河有龙洞,通崇床州河,孽龙乃伺机逃。二郎以三尖两刃刀置河上,倾耳近柄而听之,惊曰:“龙遁矣!”乃与七友急往觅龙,终复擒之于新津县童子堰。方返至王婆岩,遇前日茅屋泣孙老妪,持铁锁链来谢赠之。二郎即以此锁链锁孽龙,系之于伏龙观石柱下深潭中,后遂无水患。(《中国神话传说词典》)

龙的传说——孽龙与病龙:

农历的庚辰龙年和公元的2000年碰到了一块,算来是3000年一遇,于是,这“龙”就成了特别珍稀的“千禧龙”。企业家、文化人都纷纷围绕着“龙”做文章。总体上讲,龙当然是好的,不好,怎么会将我们民族、国家、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都比作龙呢?具细些说,对龙族的成员就不能一好而蔽之了,这里得讲点辩证法,就像人间有好人坏人之分一样,龙族也有孽龙、歹龙、恶龙、祸害一方的龙。即就是好龙、善龙、祥龙、忠于职守的龙,也不能保证生生世世都不生疮、不患病呀。
好龙和孽龙差不多是同时出现的。
早在传说中的女娲氏时代,中原一带,就曾张牙舞爪过一条为非作歹的黑龙,这条黑龙被女娲氏斩杀。到了舜帝的时候,九嶷山一带一下子冒出了九条兴妖作怪的恶龙,舜帝从遥远的北方来到湖南,帮助老百姓除掉了这九条恶龙。滔滔黄河过龙门。龙门附近有一条卧龙沟,当年曾有十条恶龙盘踞在沟中,时不时地爬出来伤害人畜。勤政爱民的治水英雄大禹经过这里,见恶龙呈凶,便持长弓,搭神箭,将这十条恶物一一射杀。也是这位治水英雄,将一条作恶多端的太湖孽龙锁在了湖底龙洞,并在洞口压上了一口大铁锅。
可见,神话英雄们对付孽龙的办法是毫不留情地予以斩除。
为什么非斩除不可呢?英雄们明白:对歹恶的估息,就是对良善的犯罪;只有除掉孽龙,龙的队伍才能纯净,才能担负起布雨理水,为众生造福的重任。
巫山的错开峡和斩龙台是很有名的。相传大禹当年引导洪水到这里,一龙行错了水道,被大禹拨剑斩之。玩忽职守,与孽龙无异。
斩龙台,一座警示台。
四川的都江郾也是很有名的。都江郾有一座伏龙观,观里敬祀着一位颇具神话色彩的真实人物枣李冰。相传秦时蜀地水患不息,一条孽龙兴风作浪为害一方,逼得老百姓不得不用牲牢甚至幼儿相祭。蜀郡太守李冰和儿子二郎经过调查研究,制定了缜密的擒龙计划。当孽龙随风雨入庙攫取祭物的时候,李冰子二郎率众勇士突然出击,齐战孽龙。孽龙搏战不过,终被擒服,李冰将其以铁链系之,锁在伏龙观石柱下的深潭中。蜀地遂无水患。
像李冰这样的太守还真是不多。
马师皇是黄帝时代有名的马医了。相传有一条患了病的龙,从天上下来,耷拉着耳朵,张着大口,求马师皇医治。马师皇用铜针扎其嘴唇,又服之以汤药,几天后,龙病情好转,点头谢恩,腾云而去。
流传最广远的还是药王孙思邈医龙的故事。说是孙药王五十岁那年的某天晚上,正在灯下潜心地攻读医书,忽然雷鸣电闪,暴雨倾盆。有人笃笃地敲门,药王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身穿黄袍的干瘦老头来求医。老头衣不沾水,一进屋便雷停雨息。药王为其切脉,说:“这脉像起如腾云驾雾,落如倒海翻江,你是龙吧?”老头顿首叹道:“真是神脉啊!”药王说:“你的病是吃出来的,如今肚子很饿,却什么都吃不进去,对吧?”龙又点点头。药王说:“后天现出真身来吧。”第三天,龙来了,从后山脚直穿到药王的院中。药王在龙头上深深地扎了一针,又给龙灌了一桶汤药,龙上吐下泻地折腾了一阵,又在洞子里养了几天,好了,飞走了。

如今的疽疮和病变不算少了,多么需要医术高超的当代马师皇、当代孙思邈!

龙的传说——雪山龙:

大雪山的顶上有个龙池。据说,凡是向它祈求晴雨的,它总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老人们说:当年,健驮逻国有个罗汉,常常到龙池的龙王那儿去做客。罗汉神通广大,坐在床上,就腾云驾雾地飞去了。他的徒弟小沙弥就躲在床底下,紧紧抓住床脚,跟着师父一起去。一直要等到了龙宫里,小沙弥才出来。
罗汉师徒两人到了龙宫,龙王就请他们留下来吃饭。龙王拿出天上的甘露饭来招待罗汉,而拿给小沙弥的却是人世间普普通通的饭菜。
罗汉吃完了甘露饭,坐下来为龙王讲经。小沙弥呢,就到厨房间去替师父洗饭钵。饭钵里有师父吃剩下来的饭粒,喷香喷香的。小沙弥想:怎么我刚才吃的饭菜一点也不香呢?喔,原来你这个龙王看我不起。好,今天要你知道我的厉害,我杀了你,自己来当龙王。
小沙弥这样想的时候,龙王已觉得头里疼得不得了。等到罗汉讲经完毕,龙王就再三道歉,请求原谅。沙弥还是不答应,回到寺院里以后,就立誓要实现这个愿望。
当天晚上,小沙弥死了,变成一条龙,腾空而起,飞到雪山顶上的龙池里,和龙王狠狠地打了一场,终于把龙王杀死了,住进龙宫,发号施令,把龙王原先的部属都收归自己管辖。

沙弥还不满足。他想,龙王不给我吃天上的甘露饭。你师父也是知道的,为啥也不开腔呢?所以,他连师父也怪上了,就刮起狂风来,把连片的树木连根拔起,想要砸毁师父的寺院。
这时,迦腻色迦王知道了这件事,就来过问。罗汉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告诉了迦腻色迦王。迦腻色迦王就给沙弥在雪山下专门造一个寺院,修一座佛塔,有一百来尺高。想给他们做做和事佬。可是沙弥不答应,老是呼风唤雨来捣乱,寺院和佛塔造了七次,被沙弥龙毁了六次。
迦腻色迦王也发火了,心想我堂堂一个国王,连小小的沙弥也制服不了,像话吗?就点起了大批兵马,来到雪山下,非要把龙池填平了不可。

沙弥龙害怕起来,摇身一变,变成个老波罗门,去对国王说:
“你是个堂堂的国王,所向无敌,至高无上,怎么无缘无故去和一条龙打起仗来呢,龙不过是一种动物,它力大无穷,腾云驾雾,上天入地,也不是我们人类的对手。国王今天兴师动众,去跟一条龙打,实在不值得。打赢了)你也讲不响;打输了,你更加下不了台。我劝你还是赶快收兵回去吧。”
迦腻色迦王不听他的话,坚持要打。
沙弥龙回到龙池,发起威来,顿时雷声隆隆,电光闪闪,狂风拔起了大树,沙石像雨滴一般打过去。天昏地暗,国王的军马被打得狼狈不堪,四下逃散。
国王只好去请求如来佛来保护他,说道:
“我这个国工从来没有打过败仗,今天却输在一条龙的手里,我的命太不好了。祈求我祖如来,大慈大悲,保佑我打败恶龙。”
于是,国王的两个肩膀上冒出了熊熊的火焰来,狂风平息了,云雾散开时,沙弥龙再也施不出威,只好逃回龙池。
国王命令每个军士挑一担石头来,发誓要填平龙池。沙弥龙又变成婆罗门,去对国王说:
“我就是雪山龙池里的龙王,被你打败了,只好来请求饶恕。你要是真的杀了我,我怀恨在心,生生世世也要寻找机会报仇的,你看着办吧。”
迦腻色迦王就和沙弥龙讲和了,跟它订了誓约,如果以后再犯,就不再饶恕它。
沙弥龙说:“我是一条龙,龙性发作的时候,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请你再把寺院造起来,我一定不摧毁了。你可以常派一个人望着山顶上。如果发现山上涌起了黑云,就赶紧敲响牛骨头,我听到了这声音,就可以控制住自己了。”于是,迦腻色迦王就在那里造了座寺院,建起了佛塔。派人看望山顶云气的习惯,一直流传到现在。(玄奘《大唐西域记》译写《龙的传说》)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