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滴水石穿
『壹』 水滴石穿下一句歇后语
歇后语:水滴石穿——贵在持久/非一日之功。用来比喻只要长时间坚持下去,做事就能成功。
水滴石穿,出自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意思是水一直向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后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也说“滴水穿石”,常与“绳锯木断”连用。
常用俗语搭配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意思:水被冻结了三尺的冰,不是一天的寒冷就可以造成了。水一直向下滴,把石头滴穿,也是不一天就可以的。
比喻任何事的发生都有其潜在的,长期存在的因素,不是突然之间就可以形成的。多用努力坚持的成绩取得的。
(1)歇后语滴水石穿扩展阅读:
相关典故
宋朝时,有个叫张乖崖的人,在崇阳县担任县令。当时,常有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张乖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张乖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
张乖崖上前责问,才知道是从府库中偷来的。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乖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乖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贰』 水滴石穿歇后语
水滴石穿(歇后语):
水滴石穿 —— 贵在持久
水滴石穿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枚乘传》。指水滴不断地滴,可以滴穿石头;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的力量也能成就难能的功劳。
『叁』 求歇后语“滴水石穿--------”,后半句是什么
绳锯木断
『肆』 有哪些关于“滴水石穿”的歇后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其实内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容,也便成了路。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伍』 滴水石穿的歇后语
滴水石穿歇后语
歇后语:滴水穿石
答案:
——非一日之功.
『陆』 歇后语 水滴石穿
水滴石穿——贵在持久。
早开的红梅——不等寒(闲)。
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6)歇后语滴水石穿扩展阅读:
歇后语的分类
1、谐音类。
如: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特点: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2、喻事类。
如:
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进;
特点: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3、喻物类。
如:
黄牛肩脚——不负责任;
老鼠上街——人人喊打
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特点: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了解卜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4、故事类。
如:
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特点: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刘备、林冲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
5、多种类型相结合的,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
如:
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这类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参考资料:网络——歇后语
『柒』 歇后语:滴水石穿——
非一日之功
『捌』 滴水石穿(歇后语)
滴水穿石(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玖』 歇后语:水滴石穿-------( )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