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孟贲典故

孟贲典故

发布时间: 2021-01-23 01:54:29

『壹』 古代诗词中大臣书一词有何典故

据《汉书•东方朔 传》载,汉武帝征天下贤良文学之 士。朔初来,上书回曰朔年二十 二,长九尺答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 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此书称为“大臣书”,因此比喻 贤臣自荐。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怀君欲何赠,愿上天臣书。”

『贰』 强大的秦国,历史上都有哪些关于它的故事

秦国的历史故事:

周孝王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附庸。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再次赐以秦,即大骆之族所居的犬丘之地。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杀,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赏识。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岐山以西之地。

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秦穆公时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并稳定大后方以后,才奠定了其作为春秋大国的基础。

战国初,魏国连年进攻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国被迫退守洛水以西。秦孝公时,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因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2)孟贲典故扩展阅读:

秦惠文王还在称王的时候,他带着嬴华和几十个骑兵去魏国,到了魏国之后,他们被几千魏国骑兵所包围。

但是嬴华却靠着自己的勇猛带着仅有的几十个人冲了出去,嬴华这样的胆量加勇猛恐怕是无人能敌的。随后的秦国,在攻取了巴蜀之地后,迅速的崛起。

还时不时的向邻国发起战争,以扩大自己的国土。在周显王扁四十一年时,被欺负久了的国家终于不堪在继续被欺压,由魏国带头联合其他各国一起对抗秦国。

秦惠文王手下有巧舌张仪和第一猛将嬴华,所以秦惠文王并不惧怕联合起来的各国。他听取了张仪的建议,由张仪去做说客,逐个击破。

但是人有失算,马有失蹄,在秦楚大战中,嬴华被文王派到了丹阳城。这样咸阳就差点儿成了楚国的猎物,嬴华身在丹阳城,心却在咸阳。

为了着急去支援咸阳,嬴华乱了方寸,死在了乱军之中。虽然后来咸阳解了围,但是嬴华却在战场上丢了性命。没了嬴华,白起迅速的成长起来。

想当初白起只是一介伙夫,是嬴华看中了白起的才华,将白起调到自己的身边。白起的成长也证明了嬴华没看错人,虽然白起在勇武上比嬴华差了些,但是白起的军事才能却不输嬴华。

『叁』 狂人东方朔是怎样的典故

在皇帝面前仍然耍贫嘴,成为千古传奇人物。

东方朔原本姓张,小名曼倩,但后来却又为什么又姓起“东方”来呢?原来他是一个“弃儿”。生父姓张,名夷,字少平,母亲田氏。当他来到人间刚三天,母亲就去世了。父亲觉得实在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扔出了家门。当邻家听到婴儿啼哭声将他抱回来的时候,此时正值东方发白,于是便取姓“东方”,名“朔”。据说,东方朔生性滑稽,出语诙谐,举止荒诞,常给他的升迁带来麻烦,甚至引起人们的攻击,用“狂人”的称呼来侮辱他。但是看起来东方朔对这个外号却并不怎么在意,反而还有一些得意呢。

他虽然在无知时就失去了亲生父母的爱抚,但却在义母的精心抚养下茁壮成长起来了。刚满三岁,就显露出独特的性格。他记忆力特别强,而又富有好奇心,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兴趣。尤爱“天下秘识”,“一览”就能“喑诵于口”,且又喜欢指天画地,像着了迷一样地自言自语。为了探索书中的奥妙和寻求未知的世界,小小年纪就敢离家出走,经月不回。义母虽曾严加管教,但这个放纵不羁的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多次逃离家园,在外流浪,即使是被蚊叮蛇咬,狼追狗扑,也在所不惜。就是这样,东方朔渐渐地从苦难中挣扎出来,得到了足够的知识、胆识和体魄,就等着有伯乐来发现他这匹千里马了。这样的机会很快就来临了。

武帝即位初年,为了招揽天下贤才为自己的帝业效忠出力,便下了一道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的诏书。于是,四海有识之士,纷纷聚集长安。他们殚精竭虑、洋洋洒洒向皇上进言,希望自己的言论能够被皇帝所赏识,进而分得个一官半职。机灵洒脱的东方朔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也向汉武帝上了一封书信。据说,这封上书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要两个人才能扛得起,武帝读了二个月才读完。在自我推荐书中,他毫不自逊地夸赞自己身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是一个英俊潇洒的后生,具有勇、捷、廉、信的性格特征。即自诩有齐国勇士孟贲般的臂力,春秋时庆忌般的敏捷,齐国鲍叔般的廉洁,战国尾生般的信守,具备了成为“天子大臣”的条件。他还声称,自己大气早成,才学过人,说:“我十三岁才读书,勤学刻苦,三个冬天读的文史书籍已够用了。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读了二十二万字。十九岁学孙吴兵法和战阵的摆布,懂得各种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战时士兵进退的钲鼓。这方面的书也读了二十二万字,总共四十四万字。”看起来他非常有自信的认为皇帝一定会对自己感兴趣的。果然,武帝读了东方朔自许自夸的推荐书,被他这种不亢不卑、大言不惭的自白,引起了好奇心,又很赞赏他的气概,所以就召他在公属中作了一个小官。

过了一段时间,东方朔不满意目前的处境。因为他始终没有机会接近皇上,发表自己对治国的建议,施展自己远大的报复,而且,生活待遇低下,每天都食不果腹。一天他出游都中,见到一个侏儒,就恐吓他道:“你的死期要到了!”那侏儒问他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像你这样矮小的人,留下来根本毫无用处,要你们去种田吗?你们不能耕地扛锄,算不了一个好农民叫你们去当官吗?你们没有理政、治民的本领;要你们去当兵吗?你们又不能横枪跃马、杀敌夺虏,留着你们对国家对社会都是一个累赘,不如统统杀了的好,这样可以减少一些只知伸手要吃、要穿的人。所以如今皇上一律要杀掉你们。”

侏儒听后大哭起来。东方朔对他说:“你暂时不要哭,皇上就要来了,他来了你就去叩头谢罪,也许还能得到宽恕。”一会儿,武帝真的乘辇经过这里,侏儒立即上前去哭着跪下,连连磕头。武帝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哭啊?”侏儒回答说:“东方朔说皇上要把我们这些矮小的人全都杀掉!”

汉武帝这才知道原来是东方朔出的歪点子,就找他来责问。东方朔却振振有辞,他说:“侏儒身长不过三尺许,他们一月能得到一袋口粮,还有二百四十钱俸金。他们撑饱了还有余有剩。我身高九尺三,每月也是一袋口粮、二百四十钱俸金,食不饱肚,衣不蔽体,这实在是不公平了。如果陛下认为我是一个可用的人才,就应该给予优厚的待遇才对。如果认为我是无用之辈,就应该早早遣散我回家。您怎么能忍心让我沦为长安城中的一名乞丐呢?”汉武帝听罢,哈哈大笑。不仅没有责备他,反而升了他的官,让他留在自己身边以备咨询。从此,东方朔的生活待遇得到了改善,更重要的是有了接近皇帝的机会。

据说,因为东方朔读的书很多,总是知道一些别人闻所未闻的稀奇古怪的事情。所以,武帝也经常找他来询疑解惑。有一次,皇宫的花园中忽然钻出一头奇怪的动物,有人向汉武帝报告,并引来一群人围观,但谁也说不清这是什么,于是只好诏见东方朔。狡黠的东方朔一看就知道答案了,但他却故弄玄妙地先提出个要求:“我知道这是什么动物,但陛下先赐给我美酒佳肴,我才愿说出来。”汉武帝满口答应了。等到他酒足饭饱之后,又提出一个要求道:“某地有公田、鱼池、蒲苇数顷,陛下要是慷慨赐给我,我立即就说出来。”汉武帝急于要了解这头不知名的怪物究竟是什么,也就爽快地答应了。东方朔这才胸有成竹的说出:“这是一种名叫驺牙的动物。这种罕见的动物出现,说明远方必有来归附的人,所以驺牙先来预报。”武帝听了,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一年以后,果然有匈奴混邪王率领着将士十万前来降汉。真不知这是一种奇妙的巧合,还是真如东方朔所说这是一种预告迹象的动物。反正不管如何,这都博得了汉武帝的欢心,又赐给他很多钱财。

又有一天,武帝在宫里玩耍嬉戏,把一只壁虎放在盂盆下要大臣们猜是何物,大臣们都猜不出。东方朔上前猜道:“这是龙吧,没有角;是蛇,却有脚,它肢跤脉脉地会在墙壁上爬行,这不是壁虎,就是四脚蛇!”汉武帝便赐给他十疋缎子。接连又叫他猜,他都能猜中,得到很多的赏赐。真不知他到底是如何猜中的。

正是因为东方朔来自下层社会,接触面较广,加之又读过很多书,有着超人的见识,常能为汉武帝解疑答难,且性格活泼,出语诙谐,深得武帝的欢心。所以虽然他经常有一些行为不检的地方,但是武帝都会原谅他的过错。例如有一天,天气特别热,汉武帝下诏要官员们到宫里来领肉。官员都到了,可是等了好久,分肉的官员还未来,东方朔就自己拔出剑割了一大块肉,并对同僚们说:“大伏天,肉容易腐烂,大家快快拿回去吧!”第二天,武帝很生气的对东方朔说:“昨天赐肉,你为何不等诏书下来,擅自割肉归家,这是为什么?”东方朔却诙谐的说了一首顺口溜:“朔来!朔来!受赐不等诏书下来,为何这样的无礼!拔剑割肉,为何这样勇敢!割得不多,为何如此廉俭!带回家给细君(即妻妾),又为何表现得如此的仁爱!”汉武帝听了,不但没有再生气,反而被他逗笑了,说:“我要你作自我批评,你倒是表扬起自己了!”于是又赏赐给东方朔酒一石,肉一百斤,让他都拿回家去。

正是由于东方朔在许多时候能为皇上解难答疑,又很机敏灵活,汉武帝一直把他留在身一边,他的官职也逐步由待诏公车、待诏金马门,直至太中大夫的很高职位。

『肆』 "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句话是出自哪一个典故

虽千万人吾往矣,释义:纵然面对千万人(阻止),我也勇往直前。孟子认为这是一种勇气和气魄,代表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原文: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翻译:
公孙丑问道:“如果让您担任齐国的卿相,能够实行您的主张了,那么即使因此而建立了霸业或王业,也不必感到奇怪的了。如果这样,您动心不动心呢?”孟子说:“不,我四十岁起就不动心了。”公孙丑说:“如果这样,老师就远远超过孟贲了。孟子说:“做到这点不难,告子在我之前就做到不动心了。”公孙丑问:“做到不动心有什么方法吗?”孟子说:“有。北宫黝这样培养勇气:肌肤被刺不退缩,双目被刺不转睛;但他觉得,受了他人一点小委屈,就像在大庭广众之中被人鞭打了一般;既不受平民百姓的羞辱,也不受大国君主的羞辱;把行刺大国君主看得跟行刺普通百姓一样;毫不畏惧诸侯,听了恶言,一定回击。孟施舍这样培养勇气,他说:‘把不能取胜看作能够取胜;估量了势力相当才前进,考虑到能够取胜再交战,这是畏惧强大的敌人。我哪能做到必胜呢?能无所畏惧罢了。’(培养勇气的方法,)孟施舍像曾子,北宫黝像子夏。这两人的勇气,不知道谁强些,但孟施舍是把握住了要领。从前,曾子对子襄说:‘你喜欢勇敢吗?我曾经在孔子那里听到过关于大勇的道理:反省自己觉得理亏,那么即使对普通百姓,我难道就不害怕吗?反省自己觉得理直,纵然面对千万人,我也勇往直前。’孟施舍的保持勇气,又不如曾子能把握住要领。”

『伍』 贲的典故

《酉集中》《贝字部》·贲
《唐韵》《集韵》《韵会》彼义切《正韵》必辔切, 音臂。《说文》饰也。《易·贲卦》山下有火,贲。《释文》郑云:变也。文饰之貌。王肃云:有文饰,黄白色。又《序卦》贲,饰也。又《杂卦传》贲,无色也。《书·汤诰》贲若草木。《注》贲,饰也。《诗·小雅》贲然来思。又《集韵》逋还切,音班。《易·贲卦·释文》傅氏云:贲,古班字。文章貌。又《集韵》符分切,音焚。《书·盤庚》用宏兹贲。《传》宏、贲,皆大也。《诗·大雅》贲鼓维镛。《传》贲,大鼓也。又《尔雅·释鱼》龟三足,贲。《疏》龟之三足者名贲。又《广韵》博昆切《集韵》《韵会》《正韵》逋昆切, 音奔。《书·立政》缀衣虎贲。《传》虎贲以勇力事王。《周礼·夏官·虎贲氏》掌先後王,而趋以卒伍。又《旅贲氏》掌执戈盾,夹王车而趋。《孟子》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赵注》贲,勇士也。又《集韵》父吻切。与愤同。《礼·乐记》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注》贲,读为愤。愤,怒气充实也。又沸也。《谷梁传·僖十年》覆酒於地而地贲。《注》贲,沸起也。《释文》与瀵同。又地名。《谷梁传·昭五年》叔弓帅师,败莒师于贲泉。《注》贲泉,鲁地。扶粉反。又《集韵》方问切,音粪。《礼·射义》贲军之将。《注》贲读为偾,犹覆败也。又《集韵》力竹切,音六。贲浑,地名。《公羊传·宣三年》楚子伐贲浑之戎。《释文》贲,旧音六。《左传》《谷梁传》作陆。又《广韵》《集韵》《韵会》 符非切,音肥。姓也。《前汉·英布传》中大夫贲赫。《後汉·光武纪》董宪将贲休。《注》前书贲赫,音肥,今姓音奔。又《集韵》孚袁切,音翻。番禺。《山海经》作贲禺。

『陆』 尾声的典故是什么

尾生抱桥而亡!!
尾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为情而死的青年,“尾生与女子期于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尾生抱柱而死。” ——《史记-苏秦列传》 战国时代,九月十一,杭州,断桥畔,尾生站在桥畔,望着桥下的流水,依然是那样的波光粼粼、如同湖面上撒下了无数的碎银。水涨了,那女子也没来,尾生就傻等,一直抱着柱子到水把他淹没掉。唉,呆,当然,这是一个古老得不能再古老的爱情故事,后人誉为守情有义的典范。

《史记-苏秦列传》中首倡信若尾生:“今有孝如曾参,廉如伯夷,信如尾生。得此三人者以事大王,何若?”王曰:“足矣。”苏秦曰:“孝如曾参,义不离其亲一宿于外,王又安能使之步行千里而事弱燕之危王哉?廉如伯夷,义不为孤竹君之嗣,不肯为武王臣,不受封侯而饿死首阳山下。有廉如此,王又安能使之步行千里而事行进取于齐哉?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⑥,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有信如此,王又安能使之步行千里却齐之强兵哉?”

班固《汉书》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也提到了尾生守信的故事:
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
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柒』 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

1、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2、孙武(约公元前535-?),字长卿,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或说广饶)人。著名军事家。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3、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名政(正),嬴姓秦氏,又名赵政(赵正。先秦时期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秦始皇叫赵政。)。秦庄襄王之子,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战国末期秦国君主、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4、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5、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诗人杜甫也有赞扬诸葛亮的《蜀相》名篇传世。

6、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曾出现另一个民间起义的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捌』 大仁的典故

[pre]大仁的故事1:《留侯论》的大仁之士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超人的节操。按一般人在生活中,有时会碰上无法忍受的事情。一个人受到侮辱,拔剑而起,挺身上前搏斗,这并不算是勇敢。天下有一种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缘无故侵犯他也不动怒。为什么能够这样呢?因为他胸怀大志,目标高远啊。张良从桥上老人手里得到兵书这件事,确实很古怪。但是,谁知那不是秦朝时的一位隐士出来试探他?看那老人用来暗示的意思,都是圣贤用来劝勉与警戒别人的道理。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当作神仙,真是把事情看偏了。再说,那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送兵书。当时韩国已被灭亡,秦朝势力极盛,秦王政用刀锯、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那种住在家里平白无故被抓去杀头灭族的人,数也数不清。就是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对于这种滥施淫威,也毫无办法。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他的威势是不可随便凭借的。张良压不住他对秦王的气愤,以他个人的力量,用一次猛砸来发泄怨恨,在那时他没有被捕被杀,真是间不容发,危险极了!大富大贵的人,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死在盗贼手里太不值得。张良有超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样的深谋远虑,反去学习用荆轲、聂政的手段,仅仅侥幸所以没有死掉,这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痛惜的。所以那老人故意粗暴傲慢地侮辱他,如果他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凭这点而成就大功业,所以到最后,老人说:“这个年轻人可以教育了。”大仁的故事2:吴三桂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当吴三桂领兵赴京朝见新主(李自成),走至永平沙河驿时,遇到从京城逃出的家人,吴三桂问:“我家里人好吗?”家人说:“被闯王抄了。”吴三桂说:“没关系,我到后就会归还。”又问:“我父亲好吗?”答:“被拘捕了。”吴三桂说:“我到后就会释放。”又问“陈夫人(指陈圆圆)还好吗?”答:“被闯王(一说为刘宗敏)带走了。”此时,血气方刚的吴三桂勃然大怒,厉声叫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随后,掉头打回山海关,以明朝大臣的身份,向昔日的宿敌清军递去了请兵书,希望多尔衮“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这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也就是说吴三桂为了一个苏州名妓陈圆圆,将大汉江山出卖给了满清。这吴三桂一怒之下丢失了大仁大义,留下了千古笑谈。世上有多少英雄好汉都因为一怒之下打斗争强,甚至酿成苦果、或者身败名裂、或者浪荡入狱,这都是他们不知道不怒就是真正的大仁啊。

『玖』 历史上能够举鼎的牛人都有哪些

霸王举鼎
在宿迁民间关于“霸王举鼎”的典故流传着两个不同版本的传说。
一个是说,秦末,各诸侯国纷纷起义,当秦国将赵国围得水泄不通时候,项羽为了大局着想提议出兵救赵。但是各诸侯国胆小怕事,害怕秦国百万虎狼之师,迟迟不肯出兵。当时的军情迫在眉睫,赵国已经奄奄一息,项羽的提议根本无人在意。

此时的项羽一气之下走到大堂,突然蹲下顺势举起了重达三百多斤的重鼎,恶狠狠的用眼光横扫各诸侯。各诸侯看到此时的情景早已吓得六神无主,只好屈服项羽发兵救赵。最后项羽破釜沉舟以3万兵力力战秦国20万大军,秦军全军覆没。
另一个版本则是一个爱情故事。少年时代的项羽一次路过沭阳虞家沟,在一个池塘边看到一群采摘菱角的女孩在打闹嬉戏。突然,“哎呀”一声,其中一人落入水中。项羽纵身跳入水中,将落水的姑娘救了起来,这个姑娘就是虞姬。

项羽走后,虞姬的心里一直挂念着这位不知姓名的救命恩人,她请求哥哥去打听。有一天虞姬的哥哥去赶宿迁的庙会,庙里有个千斤铜鼎,好多人上前去试,都没搬动半分。有一个青年竟然能将铜鼎举过头顶。虞姬的哥哥见这位举鼎人很像妹妹描述的救命恩人,就向别人打听。
后来,虞姬的哥哥到梧桐巷找到了项羽,二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临别时,他邀请项羽到家中做客,虞姬发现哥哥领来的小伙子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恩人,四目相对,惊喜万分。虞姬父母见他俩郎才女貌,天生的一对,心下也就喜欢,便择了吉日让二人完了婚。
绝膑而死
秦武王,身高体壮,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贲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
秦武王四年,嬴荡想目睹一下周天子的风采,于是带着一行人前去神都洛阳。但是到了洛阳后,嬴荡回避了周天子的接见,而是去比武大会的现场凑热闹。

当嬴荡看到洛阳神鼎时,想要把这铜鼎带回大秦帝国,就问乌获、孟贲等人能否将鼎举起来。但是这群武夫只有蛮力始终举不起来。这时的嬴荡不服气偏要争强好胜,想在群臣面前大展身手,不顾他人劝诫偏偏逞强。结果秦武王宽衣解带用尽全力将鼎举起半尺,他还想多走几步威慑众人,不料那铜鼎掉落下来把他的胫骨砸断,流血过多而死。

同样都是举鼎,秦武王嬴荡喜欢与人比试,生性争强好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落个客死他乡的悲剧。而项羽举鼎威慑群雄,有勇有谋成就了一代西楚霸王。

孟贲乃战国时期秦武王手下力士,可以力战野兽,双手分两牛,手拔牛角,怒吼震天,后来跟秦武王比试举鼎,导致被牵连诛杀。

李元霸,上界大鹏金翅鸟临凡,力大无穷,所向无敌。晋阳宫比武,力挫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一战成名。后奉旨赴四明山保驾,三锤击走第三条好汉裴元庆,匹马双锤,打死各路反王大将五十余员,军士不计其数。曾见义勇为,救下清官刘文静。后于紫金山再挫各路反军,玉玺独收。收军回长安时,举锤骂天,死于雷雨霹雳之中。

大隋天宝大将,隋唐十八好汉中排名第二。为大隋丞相宇文化及之子,隋文帝封为镇殿大将军,号天宝大将,御赐“天下第一横勇无敌”金牌。使一条镏金鎲,重四百斤。上界雷声普化天尊临凡。晋阳宫前与天下第一李元霸比武,单臂举三千斤金狮上殿。四明山之战,击败天下第四好汉雄阔海、天下第五好汉伍云召、天下第六好汉伍天锡三人联手,因力竭不敌天下第三好汉裴元庆。后十八路反王进逼扬州,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宇文成都与宿敌李元霸战于紫金山,终被李元霸所杀。

裴元庆,是小说《说唐全传》中的人物,天下第三条好汉,力大无穷。手持一对银锤,重三百斤。坐骑“抓地虎”。传说他为哪吒转世。因硬接李元霸三锤,而名扬天下。后被新文礼引入庆坠山,命丧火雷阵中。

『拾』 "尾生抱桥而亡"出自什么典故

尾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为情而死的青年,“尾生与女子期于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尾生抱柱而死。” ——《史记-苏秦列传》 战国时代,九月十一,杭州,断桥畔,尾生站在桥畔,望着桥下的流水,依然是那样的波光粼粼、如同湖面上撒下了无数的碎银。水涨了,那女子也没来,尾生就傻等,一直抱着柱子到水把他淹没掉。唉,呆,当然,这是一个古老得不能再古老的爱情故事,后人誉为守情有义的典范。

《史记-苏秦列传》中首倡信若尾生:“今有孝如曾参,廉如伯夷,信如尾生。得此三人者以事大王,何若?”王曰:“足矣。”苏秦曰:“孝如曾参,义不离其亲一宿于外,王又安能使之步行千里而事弱燕之危王哉?廉如伯夷,义不为孤竹君之嗣,不肯为武王臣,不受封侯而饿死首阳山下。有廉如此,王又安能使之步行千里而事行进取于齐哉?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⑥,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有信如此,王又安能使之步行千里却齐之强兵哉?”

班固《汉书》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也提到了尾生守信的故事:
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
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