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撕布的典故

撕布的典故

发布时间: 2021-01-22 21:43:21

『壹』 古代一个贤惠的妻子为了让老公努力学习而把自己辛苦织的布剪断 这个寓言故事名字是啥

你说的是乐羊子妻的故事,选自《后汉书·列女传》,三字经中“子版不学,断机杼”权就是这个故事。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贰』 布衣的来源典故是什么意思啊

《盐铁论》中说:古代普通人要到八九十岁才能穿丝绸衣服,在这内以前,只能穿麻衣。容所以老百姓称为布衣。
制作
“布衣”顾名思义是布做的衣服。请大家注意了,这里的“布”,可不是常说的百分之百棉花织出的“棉布”啊!追溯古代说的“布”,是今日叫做麻布的麻制品。所以,那个形容穷苦百姓的“布衣”,是穿麻制衣料的普罗大众呢!先别惊诧,虽然麻制衣料现时比棉布还贵重,但古代却恰恰相反。古时中国盛产各种麻类,用麻织布历史悠久,棉花产量曾经甚少。物以稀为贵,棉布衣服只有大富大贵的显赫人家才穿得起。大约在南北朝前后,中国的棉布是从南洋进口的走俏外国货,只是运费也使得棉布身价成十倍的翻番,普通穷人只能将就着穿麻料衣服呢!直到元朝时,有名的黄道婆从琼州带回黎族人的纺织技术,种植棉花才渐渐多起来。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规定凡有四亩田地的耕种者,必须种植桑、麻、棉各半亩;有十亩田地者,种棉加倍。这一来,棉花的种植,才逐渐在全国普及。

『叁』 人道寄奴曾住,这个典故的详细故事

南朝宋武帝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先祖彭城人,后迁居京口,“曾住”的意思就是刘裕是在这里长大、生活过的地方。之后句子中提到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就是用一种时间的顺序,来讲述他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

刘裕掌握东晋的实权后后发动过两次北伐战争,先后灭掉了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当时几乎可以收复中原,是东晋历史上北伐中最成功、影响最深远的一次,也是从前的多次北伐都无法与之比拟的。作者在这里提到“寄奴曾住”是想到了刘裕的功勋让人非常钦佩,但是他曾经的遗迹却也再也找不到了,表现了作者无限景仰的感情。

(3)撕布的典故扩展阅读

出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翻译:

那些历经千古的江山,却找不到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依旧在,英雄人物却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走远。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生活过的地方。想起了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时的英姿是何等的威武勇猛!

不过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却是个好大喜功的人,他仓促北伐,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因而遭到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四十三年,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如何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着祭品,人们过着社日,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着,而不知道这里原来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可以吗?

『肆』 “季布一诺”出自什么典故

“季布一诺”的成语故事(典故)出自《史记·季布栾列传》:

秦末汉初楚国人季布,楚汉战争中做过项羽的大将,后来归顺西汉高祖刘邦,担任河东太守,一生特别讲信用,只要答应办的事情就一定要办到,从没有失信于人。他以侠义闻名,重守诺言,因此人们常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4)撕布的典故扩展阅读:

季布一诺典故给人的两点启示:

我们为人处世,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诚信待人往往可以使他人也成为讲诚信的人,这是更高境界的诚信。

古人说:一诺千金,这是指季布,季布一诺千金,从此后人以此为交友的信条,说明只要有一个承诺,纵是粉身碎骨,生死不顾,也要履行自已的诺言。 当时楚下有一句话:黄金百两,不如季布一诺,季布只要答应了的事,纵有太多的困难,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做到。

这代表了人生的信条,如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也不过是为了一个承诺,看过《侠客行》的朋友也知道,谢烟客的玄铁令在江湖上何等珍贵,原因是因为谢烟客言出必行,谁得了他的玄铁令,他就会为他做一件事,无论什么事,这些当然有夸大的成份在内,但是古人崇尚诺言,古时对违反诺言,或是不履行承诺的人很是看不起,认为这些人不值一交,不足以共事,也不足以为谋。《老子》说,“夫轻诺必寡信”。

『伍』 结草衔环的典故,越详细越好

结草衔环来自于两个典故故事。

一,结草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晋国的魏武子在生病时,曾嘱咐他的儿子魏颗,在他死后,把一个没有生过儿子的妾嫁出去。后来武子病重了,又告诉魏颗,在自己死后让他这个妾陪葬。

武子死了以后,魏颗觉得父亲病危时的语言可能是神志不清时的胡言乱语,便依照他以前的吩咐把武子的爱妾嫁出去了。后来,魏颗领兵和秦国打仗,看见战场上有个老人把遍地的草都打成了结子,缠住秦军的战马,使秦军兵将纷纷坠马,魏颗因此获胜并俘虏了秦将杜回。

当夜,魏颗做了个梦,梦见在战场上结草的老人自称是那位出嫁妾的父亲,是用此来报答魏颗不把自己女儿拿来陪葬之恩的。

二,衔环

东汉杨宝在9岁时,从华阴山北捉了一只受伤的黄雀,杨宝把它带回家饲养,等伤好后把黄雀放了。过后,杨宝梦见黄雀化作一个黄衣童子回来报恩,自称是西王母的使者,并口衔4枚白环,说杨宝的子孙将来都会像白环一样珍贵。

后来,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和玄孙杨彪果然都飞黄腾达。

(5)撕布的典故扩展阅读:

结草衔环

拼音:jié cǎo xián huán

释义:比喻感恩戴德,至死不忘。后世用结草衔环代指报恩。

用法造句:在动物界,乌鸦有反哺之心,羔羊有跪乳之意,我们人类更应该结草衔环,知恩图报才是。

人应该将感恩作为一种天性,把它视作一种美德。结草衔环的故事让人怡然,这说明了人们对有恩必报的推举。“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可以目视、可以口诵,更应该入心,不能忘记本分,做出背信弃义的荒唐事来。

『陆』 谁知道中山狼的典故

“中山狼”语出自明朝马中锡的《中山狼传》之中,说的是战国时赵简子去中山打猎内,一只狼中箭容受伤,向东郭先生求救,东郭先生救了它,可这条狼却要吃掉东郭先生。后来人们以此比喻忘恩负义的人。

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有这么一首诗: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首句"子系中山狼"中"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是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得志便猖狂"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侯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贾家衰败后,孙绍祖向它逼债,任意践踏迎春。

『柒』 记得有一个故事说有两个人本来是知己,后来发现志向不同就把席子撕破,谁知道这出自什么典故

割席断交的典故: 管宁好学,结交了几个后来很著名的学友,一个叫华歆,一个叫邴原,三个人很要好,又很出色,所以当时的人把他们比为一条龙,华歆是龙头,邴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他们最尊敬的大学者是当时著名的陈仲弓,陈仲弓的学识行为成了他们的追求目标。 但是,龙头华歆和龙尾管宁之间,曾发生过一件著名的绝交事件,后人称之为“管宁割席”,这是出于《世说新语》记载。
当时,他们求学的时候,常常是一边读书,一边劳动,正是所谓的知行合一,并不是一味的书呆子。有一天,华歆管宁两个,在园中锄菜,说来也巧了,菜地里头竟有一块前人埋藏的黄金,锄着锄着,黄金就被管宁的锄头翻腾出来了。 金子谁不喜欢呀!但是华歆管宁他们平时读书养性,就是要摒出人性中的贪念,见了意外的财物不能动心,平时也以此相标榜。所以这时候,管宁见了黄金,就把它当做了砖石土块对待,用锄头一拨就扔到一边了。
华歆在后边锄,过了一刻也见了,明知道这东西不该拿,但心里头不忍,还是拿起来看了看才扔掉。这件事说明,华歆的修为和管宁比要差着一截。 过了几天,两人正在屋里读书,外头的街上有达官贵人经过,乘着华丽的车马,敲锣打鼓的,很热闹。管宁还是和没听见一样,继续认真读他的书。华歆却坐不住了,跑到门口观看,对这达官的威仪艳羡不已。车马过去之后,华歆回到屋里,管宁却拿了一把刀子,将两人同坐的席子从中间割开,说:“你呀,不配再做我的朋友啦!”后世的所谓割袍断义,划地绝交,就是从这里来的。

『捌』 妇女织完布后又打布拆了,这是个什么典故或者成语。

子不学,断机杼。出自《三字经》
意思解释:
全句为"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专,断机杼"
昔:从前属,古代

择邻处:选择邻居居住

子:孟子,名轲,字子与,战国时邹国人,后世,尊“亚圣”。

机杼:机,织机;杼,梭子。

孟母:孟子的母亲,姓仉,贤良有德。

故事是这样的:孟子很早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孟母就把家搬到了离父亲的墓地附近,以自己知道的知识教育孟子。因为周围是墓地,经常有人哭哭叫叫,孟柯也学着那些人,他们走来走去,孟柯也跟着他们。孟母见了,想:“这个居住的地方不是很理想的地方。于是,孟母又一次搬家,搬到集市边上。因为小贩们都想赚钱,拼命招揽生意,孟柯也学着小贩们一样大喊,孟母见了,又想:“这个居住的地方不好。”孟母又一次搬家了,这次,她搬到了学堂,因为经常会有文人来学校作揖拜跪,孟柯就向孟母提出要上学读书,孟母说:“这才是理想的地方。”
孟柯很贪玩,有一次,他逃学回到家中,孟母生气地说:“还没放学,你怎么就回来了?”孟子不敢作声。孟母生气地把织布机上的梭子拆断了。她说:“梭子断了,布就不能织了,学习也一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才能获得成功。”孟子听了母亲的话,从此努力读书,成为了一个伟人。

『玖』 根据关于季布的典故写出两个成语(典故看补充说明)

〖季布一诺〗 成语典故: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专栾布列传》
〖片言九鼎〗属 成语典故: 毛遂片言九鼎,人重其言;季布一诺千金,人服其信。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
〖千金一诺〗 成语典故: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千金之诺〗 成语典故: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一诺千金〗 成语典故: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一人毁誉〗 成语典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闚陛下也。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拾』 《不破楼兰终不还》中的典故

《不破楼兰终不还》中的典故:

楼兰:指边境敌人。

根据《汉书》的记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西汉时期,楼兰是个小国,地处通往西域的要道。因楼兰阻碍汉朝使节通往西域,汉武帝曾派兵征服了这个小国。

楼兰老国王去世后,新楼兰王受匈奴使者的指使,背叛了汉朝,多次杀死汉朝前往大宛国的使臣。汉朝准备再次派人征服楼兰。

这时朝廷有个担任骏马监的小官傅介子,自告奋勇,要求出使大宛国。大将军霍光见他如此有胆识,便派他带领人马前往。傅介子不负使命,马到成功,迫使楼兰王向汉朝谢罪。傅介子又趁着夜色,率领勇士杀死了匈奴使者,平安到达了大宛。

汉昭帝时期,楼兰国仍反复无常。大将军霍光又派傅介子带着大批珍贵礼品和精干勇士,前往西域,宣称此行专程赏赐属国。

楼兰王十分贪财,听说汉朝皇帝派使者到西域赏赐附属国,一点防范也没有。傅介子在驿馆布下埋伏,邀请楼兰王到驿馆赴宴,一举杀死了楼兰王,平定了楼兰,建立了战功。

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10)撕布的典故扩展阅读

典故指典制和掌故。《辞海》、《辞源》为“典故”一词立了两个义项:一是典故一词的古义,与现代汉语所说的“故实”有些相当,指古代的典章制度、旧事旧例。

我们今天所讲的典故当然用的是典故的今义。典故的今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作“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辞海》、《辞源》的释法与此有类,说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楼兰之名始见《史记》所载,公元前176年匈奴冒顿单于给汉文帝刘恒的信,楼兰归属匈奴。公元前60年,属汉朝西域都护府。楼兰是西域最东边的丝绸之路上的当道小国,汉匈为争夺西域都欲控制楼兰,楼兰在汉匈之间“不两属,无以自安”。公元前77年,西汉勇士、著名外交家傅介子杀楼兰王更其国名为鄯善,汉朝应鄯善之请求,派兵在其境内的伊循城内屯田。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