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巷的典故
A. “一箪食,一瓢饮”是什么典故
“一箪食,一瓢饮”出自《论语·雍也》。
“一箪食,一瓢饮,版在陋巷,人不堪其权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释义:一竹篮饭,一瓢水。
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陋巷的典故扩展阅读: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B. 《论语》中的这几个典故,令人受用终生
答:《论语》中的这几个典故,令人受用终生
1、逝川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凝视着奔流不息的河水,发出了“逝者如斯”的千古一叹。这是孔子对于生命和时间的悲凉感悟:奔流入海的河水从不复还,时间的洪流不会倒流,而湮灭在时间中的一切,亦不复存在,遑论渺小的个人,就算是王朝的盛衰,也终将被流逝的时光抛诸身后。
2、箪瓢陋巷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颜回出身贫寒,自幼生活清苦,据说他住在陋巷中,起居饮食都极为简单。“箪”是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是舀水的器具。“陋巷”指破陋狭小的地方,可以理解为清贫穷困的生活环境。虽然身居陋巷,颜回却生活得很愉快,并没有改变自己的人生志趣。孔子曾经说过:能够生活在简陋的破巷里,每顿饭只吃些简单的、仅能填饱肚子的食物,喝水也只喝到不让自己口渴的程度,这样还能够以勤学苦读、不辍学习为乐的,恐怕只有颜回一个人。
3、富贵浮云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孔子对学生说:“吃着糙米饭,喝着清水,枕着弯曲的胳膊入睡,其中也自有快乐。倘若去做不合道义的事换取荣华富贵,那样的富贵对于我来说,跟天上的浮云没有区别。”
C. 槁项黄馘的成语典故
槁项黄馘(槁首来黄馘)
发音:自gǎo xiàng huángguó
释义:面色苍黄。形容不健康的容貌。
释义:槁:枯干;项:颈项;馘:多音字(“guó”与“xù”,因“xù”极少用,一般字典无“xù”音,《康熙字典》中有所记述。本义为古代战争中为计数报功而割下敌人的左耳,这里则是指“脸”)。
成语典故
出处:《庄子·列御寇》:“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
举例:贤者槁项黄馘而死于下,不贤者比肩接迹而显于世。(明·瞿佑《剪灯新话·修文舍人传》)
D. 孔子说借伞那个典故,论语里面哪一块
《孔子家语·卷二》记载孔子借伞的故事。
孔子和弟子们外出,天要下雨,可都没有带内雨具,正好路过容子夏的家。
子路提议说:“咱们到子夏家借把雨伞吧!”
孔子连忙拦住子路,说:“不要去,不要去。子夏这个人我了解,他十分护财,他的东西别人是借不出来的。”
子路说:“我能把我的东西拿出来和朋友一起享用,就是用坏了都不心疼。难道老师借把雨伞用用,子夏都不肯吗?”
“我不是那个意思。”
孔子感慨地说道,“咱们不能硬让人家去干自己不愿意去干的事。只有这样,咱们大家相处的时间才能长久些!”
E. “虽似陋巷有典故,但是长街即景观”是什么意思
虽然看上去仅仅像是一条简陋的巷道,但这里却有很多的故事,很深的文化底蕴,有些看上去很华丽的长街也不过是表面上的景观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