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蝉虫的寓意

蝉虫的寓意

发布时间: 2021-01-22 08:23:32

⑴ 有哪些有关昆虫的成语分别有什么意思

由于汉语成语多来自古语,其中有些昆虫名称与现在常用的名称不同,甚至很少为现代大众所知。现将有这一类成语中有代表性的列出来,并综合多种资料对其中的昆虫名称进行解释。
蜩螗沸羹 蜩为蝉类的别名;螗是蝉的一种,体小,背青绿色,鸣声清圆。“蜩螗沸羹” 指如蝉鸣和沸汤翻滚,表示纷扰不宁的意思。
猬锋螗斧 此成语中的“螗”与前一成语中不同,应为“螗螂”即“螳螂”的简称。“螗斧”即“螳斧”。“螳斧”即螳螂的前足,因常高举如人执斧之形,故名。“猬锋”指刺猬的刺。“猬锋螗斧”比喻渺小的力量。
螓首蛾眉 螓为蝉的一种,体小、方头广额、有花纹。“螓首蛾眉”形容女子面容之美。
蚍蜉撼树 蚍蜉为大蚂蚁。
楚腰蛴领 这里的“蛴”指“蝤蛴”即天牛幼虫。在现代“蛴”一般指蛴螬,即金龟甲之幼虫。“楚腰蛴领”形容女子体态苗条,脖子美白。
蝶怨蛩凄 “蛩”指蟋蟀或蝗虫。“蝶怨蛩凄”喻哀怨凄清的思家之情。在现代昆虫学名称中,“蛩”见于“蛩蠊目”,是一类在我国很少见的昆虫。
井蛙醯鸡 醯鸡为在酒醋或变酸的酒上活动的蠓或蚋类昆虫。“井蛙醯鸡”比喻眼界不广,见识浅薄。
蛾附蜂屯 此处“蛾”通“蚁”。“蛾附蜂屯” 指像蚂蚁和蜜蜂一样聚集,形容

汉语成语中昆虫的形态学特点
部分汉语成语明确地应用了某些昆虫的体型、体形、体色、头型、复眼、喙、触角、翅、足等部分的形态学特征。少数涉虫成语中所用何种昆虫或何部位则不够明确。兹考证、归纳如下。
体型 汉语成语中的昆虫多数体型较小,借此表示微不足道的人和事,有的还自不量力。如“蚍蜉撼树”、“蝇头小利”、 “蝇名蜗利”、“蚊虻负山”、“鹪巢蚊睫”、“蚊虻过耳”等。
体形 膜翅目细腰亚目中的多数蜂类胸部和腹部连接处很狭窄, 称“细腰”, 成语中借喻人的体态修长或细弱。如“蜂腰削背”、“蜂腰猿背”、“蜂腰鹤膝”等。
体色 天牛幼虫体色洁白,成语中用来比喻女子的脖颈美白。 如“楚腰蛴领” 。
头型 蝉方头广额,成语中用来形容女子的面容。如“螓首蛾眉”等。
复眼 胡蜂的复眼较突出,且腹末有毒刺,成语中借以形容人的相貌凶恶、丑陋,性情凶狠。如“蜂目豺声”等。
喙 蝉的口器为刺吸式口器,下唇特化为喙管,内藏上、下颚特化而成的口针,平常喙紧贴在胸部腹面,象古代冠带在颔下打结后的下垂部分。成语“蝉緌蟹匡”中的“蝉緌”即为此意。“蝉緌蟹匡”比喻相互矛盾或名不副实。
触角 成语“螓首蛾眉” 中的“蛾眉”本指蛾类细长弧形的触角,比喻女子漂亮的眉毛。
翅 蝉的翅轻、薄而透明。成语“蝉衫麟带”中的“蝉衫”指薄绢制成的衣衫。“蝉衫麟带”比喻飘逸华美的服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形容是非混淆。
足 螳螂的前足为捕捉足,看上去很厉害,但与强大的力量相比,自然是相形见绌。成语“猬锋螗斧”、“蛮睫螳轮”、“螳臂挡车”中都提到螳螂的前足,且都比喻自不量力。
其他 成语“鹪巢蚊睫”、“虫巢蚊睫”、“蛮睫螳轮”中都有“(蚊)睫”。“蚊睫”或“睫”又称“蚊眉”。其实蚊子并没有真正的睫毛或眉毛。“鹪巢蚊睫”只是一个传说而已,“蚊睫”或 “蚊眉”只是古人杜撰出来的,用于比喻一种极其狭小的处所。如果一定要说有“蚊睫”或 “蚊眉”的话,那只能是指蚊复眼上方的刚毛丛了。

汉语成语中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汉语成语中所用到的昆虫生物学特性有变态、食性、取食方式、群集性、趋性、筑巢、做茧、发声、发光、自卫、寿命、产卵场所和方式等。
变态 昆虫一生中要经过若干次蜕皮、变态。成语“金蝉脱壳”借蝉若虫蜕皮变为成虫比喻用计摆脱对手的追查;“蛛游蜩化” 借蜘蛛的游网和蝉的蜕变比喻技艺熟练。
食性 螳螂为著名的捕食性昆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成语从侧面反映这一点;有些昆虫是腐食性的, 因此有“物腐虫生”的成语,现比喻祸患的产生必有其内部原因。
取食方式 蚕幼虫口器为咀嚼式,能一点一点地咬食桑叶,所以成语“蚕食鲸吞”中的“蚕食”形容象蚕一样逐步侵吞别人的利益;有些昆虫如蠹类能钻蛀木头等, 成语“鼠啮蠹蚀”等反映了这一点,“神奸巨蠹”则形容大奸人,“蠹国害民”中的“蠹”则转意为祸害国家的行为;蝉的口器属吸收式,只能吸进液态食物,而不能大嚼树的枝叶,古人认为蝉只饮露水,必定象长时间不吃东西的龟那样空腹细肠,因此用“蝉腹龟肠”比喻忍饥挨饿的穷困处境。
群集性 有些昆虫尤其是社会性昆虫往往大量个体聚集在一起,成语借以比喻人的聚集,如“猬集蚁聚”、“蜂合蚁聚”、“蚁萃螽集”等。
趋性 昆虫有各种趋性,这在汉语成语中也有所反映,如“如蚁附膻”、“蚁附蝇集”、“以鱼驱蝇”、“飞蛾扑火”、“逐臭之夫”、“招蜂引蝶”等。其中有些亦与昆虫食性有关。
筑巢 有些昆虫尤其社会性昆虫能筑巢。土栖性白蚁营巢于土中,能使堤 坝中产生空洞,危害其安全。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用来比喻不注意小问题就会酿成大患。
做茧 有些昆虫能做茧,如蚕会吐丝作茧,人类自古就懂得加以利用。成语“作茧自缚”比喻人自扰自困;“剥茧抽丝”比喻喻根据顺序寻求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独茧抽丝”比喻诗文条理分明,脉络清晰或单方思慕。
发声 有些昆虫能发出鸣声。成语“蝶怨蛩凄”、“噤若寒蝉”、“仗马寒蝉”、“蜩螗沸羹”、“蛙鸣蝉噪”、“蝉喘雷乾”等用昆虫不同的鸣声或停止鸣叫比喻人的不同心情和情态或环境;“聚蚊成雷”比喻众口嚣喧,积小成大。
发光 有些昆虫能发光,如“映雪囊萤”中的萤火虫。
自卫 有些昆虫有自卫本领,如胡蜂用产卵器变成的毒针蜇刺敌人。成语中多转意为狠毒,不可小视。如“狼猛蜂毒”、“蜂虿有毒”、“撩蜂吃螫”等。
寿命 有些昆虫看上去寿命很短,如古人认为蜉蝣寿命很短,一般只有不到1天,最长不过3天。汉语成语“朝生暮死”借以比喻某些事物的短命。
产卵场所和方式 蜻蜓在飞行过程中产卵于水面物体上。成语“蜻蜓点水”比喻做事不深入。
排便 苍蝇能一边舐食半流质食物,一边排出黑色的粪便,会污染洁白的物体。成语“青蝇染白”、“青蝇点玉(璧)” 等借此比喻小人用谗言污蔑别人。

汉语成语中昆虫的生态学特性
某些成语从侧面反映了一些昆虫与环境的关系,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蝼)”、“ 噤若寒蝉”等。“户枢不蠹(蝼)” 字面上的意思是经常转动的门轴不易生蛀虫;“ 噤若寒蝉”中的“寒蝉 ”指晚秋的蝉,因天寒而不发出鸣声。

几个不符合科学的涉虫成语
由于成语多来自古语,而古人对昆虫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因而成语中对昆虫的描述有一些不符合科学的地方。现列举若干例:
作茧自缚 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人作事原来希望于自己有利,结果反把自己陷于困境,也比喻自己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其实蚕作茧并非出于自讨苦吃,而是用来保护不能爬也不能飞的蛹。
飞蛾扑火 这个成语源自《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原是赞赏献身精神的意思。现在一般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其实飞蛾扑火,并非奉献, 也非寻死,而是因为蛾类多有趋光性。人们利用该习性,用黑光灯(其波长更适合昆虫的视觉)来引诱蛾类,既可用来调查害虫种类和数量,也可捕杀害虫或采集蛾类标本。
朝生暮死 古人认为蜉蝣“朝生暮死”,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蜉蝣的幼虫(稚虫)要在水中生活一到三年甚至五、六年,然后才变为成虫飞出水面。当然它的成虫寿命是很短的,最短的只有几小时, 长的最多也就六、七天。可能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古人只注意到蜉蝣的成虫阶段,因而认为蜉蝣是“朝生暮死”。
蝉腹龟肠 用成语“蝉腹龟肠” 比喻穷困的处境,是因为古人认为蝉只饮露水,必定腹中空空。其实蝉并非靠饮露水为生,而是用刺吸式口器刺进树的嫩枝,吸食树的汁液,因此是树木的“吸血鬼”。

⑵ 带昆虫的成语及意思

2 成语中特殊的昆虫名称解释
由于汉语成语多来自古语,其中有些昆虫名称与现在常用的名称不同,甚至很少为现代大众所知。现将有这一类成语中有代表性的列出来,并综合多种资料对其中的昆虫名称进行解释。
2.1 蜩螗沸羹 蜩为蝉类的别名;螗是蝉的一种,体小,背青绿色,鸣声清圆。“蜩螗沸羹” 指如蝉鸣和沸汤翻滚,表示纷扰不宁的意思。
2.2 猬锋螗斧 此成语中的“螗”与前一成语中不同,应为“螗螂”即“螳螂”的简称。“螗斧”即“螳斧”。“螳斧”即螳螂的前足,因常高举如人执斧之形,故名。“猬锋”指刺猬的刺。“猬锋螗斧”比喻渺小的力量。
2.3 螓首蛾眉 螓为蝉的一种,体小、方头广额、有花纹。“螓首蛾眉”形容女子面容之美。
2.4 蚍蜉撼树 蚍蜉为大蚂蚁。
2.5 楚腰蛴领 这里的“蛴”指“蝤蛴”即天牛幼虫。在现代“蛴”一般指蛴螬,即金龟甲之幼虫。“楚腰蛴领”形容女子体态苗条,脖子美白。
2.6 蝶怨蛩凄 “蛩”指蟋蟀或蝗虫。“蝶怨蛩凄”喻哀怨凄清的思家之情。在现代昆虫学名称中,“蛩”见于“蛩蠊目”,是一类在我国很少见的昆虫。
2.7 井蛙醯鸡 醯鸡为在酒醋或变酸的酒上活动的蠓或蚋类昆虫。“井蛙醯鸡”比喻眼界不广,见识浅薄。
2.8 蛾附蜂屯 此处“蛾”通“蚁”。“蛾附蜂屯” 指像蚂蚁和蜜蜂一样聚集,形容纷纭杂乱。
汉语成语中昆虫的形态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汉语成语中采用昆虫的形态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来转喻人或事,其中利用昆虫生物学特性的成语占多数。
3.1 汉语成语中昆虫的形态学特点
部分汉语成语明确地应用了某些昆虫的体型、体形、体色、头型、复眼、喙、触角、翅、足等部分的形态学特征。少数涉虫成语中所用何种昆虫或何部位则不够明确。兹考证、归纳如下。
3.1.1 体型 汉语成语中的昆虫多数体型较小,3.1.2 借此表示微不3.1.3 足道的人和事,3.1.4 有的还自不3.1.5 量力。如“蚍蜉撼树”、“蝇头小利”、 “蝇名3.1.6 蜗利”、“蚊虻负山”、“鹪巢蚊睫”、“蚊虻过耳”等。
3.1.7 体形 膜翅目细腰亚目中的多数蜂类胸部和腹部连接处很狭窄,3.1.8 称“细腰”,3.1.9 成语中借喻人的体态修长或细弱。如“蜂腰削背”、“蜂腰猿背”、“蜂腰鹤膝”等。
3.1.10 体色 天牛幼虫体色洁白,3.1.11 成语中用来比喻女子的脖颈美白。 如“楚腰蛴领” 。
3.1.12 头型 蝉方头广额,3.1.13 成语中用来形容女子的面容。如“螓首蛾眉”等。
3.1.14 复3.1.15 眼 胡蜂的复3.1.16 眼较突出,3.1.17 且腹末有毒刺,3.1.18 成语中借以形容人的相貌凶恶、丑陋,3.1.19 性情凶狠。如“蜂目豺声”等。
3.1.20 喙 蝉的口器为刺吸式口器,3.1.21 下唇3.1.22 特化为喙管,3.1.23 内藏上、下颚特化而3.1.24 成的口针,3.1.25 平常喙紧贴在胸部腹面,3.1.26 象古代冠带在颔下打结后的下垂部分。成语“蝉緌蟹匡”中的“蝉緌”即为此意。“蝉緌蟹匡”比喻相互矛盾或名3.1.27 不3.1.28 副实。
3.1.29 触角 成语“螓首蛾眉” 中的“蛾眉”本指3.1.30 蛾类细长弧形的触角,3.1.31 比喻女子漂亮的眉毛。
3.1.32 翅 蝉的翅轻、薄而3.1.33 透明。成语“蝉衫麟带”中的“蝉衫”指3.1.34 薄绢制成的衣衫。“蝉衫麟带”比喻飘逸华美的服3.1.35 装;“蝉翼为重,3.1.36 千钧为轻”形容是非混淆。
3.1.37 足 螳螂的前足为捕捉足,3.1.38 看上去很厉害,3.1.39 但与强大的力量相比,3.1.40 自然是相形见绌。成语“猬锋螗斧”、“蛮睫螳轮”、“螳臂挡车”中都提到螳螂的前足,3.1.41 且都比喻自不3.1.42 量力。
3.1.43 其他 成语“鹪巢蚊睫”、“虫巢蚊睫”、“蛮睫螳轮”中都有“(蚊)睫”。“蚊睫”或“睫”又称“蚊眉”。其实蚊子并没有真正的睫毛或眉毛。“鹪巢蚊睫”只是一个传说而3.1.44 已,3.1.45 “蚊睫”或 “蚊眉”只是古人杜撰出来的,3.1.46 用于比喻一种极其狭小的处所。如果一定要说有“蚊睫”或 “蚊眉”的话,3.1.47 那只能是指3.1.48 蚊复3.1.49 眼上方的刚毛丛了。
3.2 汉语成语中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汉语成语中所用到的昆虫生物学特性有变态、食性、取食方式、群集性、趋性、筑巢、做茧、发声、发光、自卫、寿命、产卵场所和方式等。
3.2.1 变态 昆虫一生中要经过若干次蜕皮、变态。成语“金蝉脱壳”借蝉若虫蜕皮变为成虫比喻用计摆脱对手的追查;“蛛游蜩化” 借蜘蛛的游网和蝉的蜕变比喻技艺熟练。
3.2.2 食性 螳螂为著名3.2.3 的捕食性昆虫,3.2.4 “螳螂捕蝉,3.2.5 黄雀在后”等成语从侧面反映这一点;有些昆虫是腐食性的,3.2.6 因此有“物腐虫生”的成语,3.2.7 现比喻祸患的产生必有其内部原因。
3.2.8 取食方式 蚕幼虫口器为咀嚼式,3.2.9 能一点一点地咬食桑叶,3.2.10 所以成语“蚕食鲸吞”中的“蚕食”形容象蚕一样逐步侵吞别人的利益;有些昆虫如蠹类能钻蛀木头等,3.2.11 成语“鼠啮蠹蚀”等反映了这一点,3.2.12 “神奸巨蠹”则形容大奸人,3.2.13 “蠹国害民”中的“蠹”则转意为祸害国家的行为;蝉的口器属吸收式,3.2.14 只能吸进液态食物,而3.2.15 不3.2.16 能大嚼树的枝叶,3.2.17 古人认为蝉只饮露水,3.2.18 必定象长时间不3.2.19 吃东西的龟那样空腹细肠,3.2.20 因此用“蝉腹龟肠”比喻忍饥挨饿的穷困处境。
3.2.21 群集性 有些昆虫尤其是社会性昆虫往往大量个体聚集在一起,3.2.22 成语借以比喻人的聚集,3.2.23 如“猬集蚁聚”、“蜂合蚁聚”、“蚁萃螽集”等。
3.2.24 趋性 昆虫有各种趋性,3.2.25 这在汉语成语中也有所反映,3.2.26 如“如蚁附膻”、“蚁附蝇集”、“以鱼驱蝇”、“飞蛾扑火”、“逐臭之夫”、“招蜂引蝶”等。其中有些亦与昆虫食性有关。
3.2.27 筑巢 有些昆虫尤其社会性昆虫能筑巢。土栖性白蚁营巢于土中,3.2.28 能使堤 坝中产生空洞,3.2.29 危害其安全。成语“千里之堤,3.2.30 溃于蚁穴”用来比喻不3.2.31 注意小问题就会酿成大患。
3.2.32 做茧 有些昆虫能做茧,3.2.33 如蚕会吐丝作茧,3.2.34 人类自古就懂得加以利用。成语“作茧自缚”比喻人自扰自困;“剥茧抽丝”比喻喻根据顺序寻求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独茧抽丝”比喻诗文条理分明,3.2.35 脉络清晰或单方思慕。
3.2.36 发声 有些昆虫能发出鸣声。成语“蝶怨蛩凄”、“噤若寒蝉”、“仗马寒蝉”、“蜩螗沸羹”、“蛙鸣蝉噪”、“蝉喘雷乾”等用昆虫不同3.2.37 的鸣声或停止鸣叫比喻人的不同3.2.38 心情和情态或环境;“聚蚊成雷”比喻众口嚣喧,3.2.39 积小成大。
3.2.40 发光 有些昆虫能发光,3.2.41 如“映雪囊萤”中的萤火虫。
3.2.42 自卫 有些昆虫有自卫本领,3.2.43 如胡蜂用产卵器变成的毒针蜇3.2.44 刺敌人。成语中多转意为狠毒,3.2.45 不3.2.46 可小视。如“狼猛蜂毒”、“蜂虿有毒”、“撩蜂吃螫”等。
3.2.47 寿命 有些昆虫看上去寿命很短,3.2.48 如古人认为蜉蝣寿命很短,3.2.49 一般只有不3.2.50 到1天,3.2.51 最长不3.2.52 过3天。汉语成语“朝生暮死”借以比喻某些事物的短命。
3.2.53 产卵场所和方式 蜻蜓在飞行过程中产卵于水面物体上。成语“蜻蜓点水”比喻做事不3.2.54 深入。
3.2.55 排便 苍蝇能一边舐食半流质食物,3.2.56 一边排出黑色的粪便,3.2.57 会污染洁白的物体。成语“青蝇染白”、“青蝇点玉(璧)” 等借此比喻小人用谗言污蔑别人。
3.3 汉语成语中昆虫的生态学特性
某些成语从侧面反映了一些昆虫与环境的关系,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蝼)”、“ 噤若寒蝉”等。“户枢不蠹(蝼)” 字面上的意思是经常转动的门轴不易生蛀虫;“ 噤若寒蝉”中的“寒蝉 ”指晚秋的蝉,因天寒而不发出鸣声。
几个不符合科学的涉虫成语
由于成语多来自古语,而古人对昆虫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因而成语中对昆虫的描述有一些不符合科学的地方。现列举若干例:
3.4 作茧自缚 蚕吐丝作茧,3.5 把自己包在里面,3.6 比喻人作事原来希3.7 望于自己有利,3.8 结果反把自己陷于困境,3.9 也比喻自己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其实蚕作茧并非出于自讨苦吃,而3.10 是用来保护不3.11 能爬也不3.12 能飞的蛹。
3.13 飞蛾扑火 这个成语源自《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3.14 岂焚身之可吝”。原是赞赏献身精神的意思。现在一般比喻自寻死路,3.15 自取灭亡。其实飞蛾扑火,3.16 并非奉献,3.17 也非寻死,而3.18 是因为蛾类多有趋光性。人们利用该习性,3.19 用黑光灯(其波长更适合昆虫的视觉)来引诱蛾类,3.20 既可用来调查害虫种类和数量,3.21 也可捕杀害虫或采集蛾类标3.22 本。
3.23 朝生暮死 古人认为蜉蝣“朝生暮死”,3.24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蜉蝣的幼虫(稚虫)要在水中生活一到三年甚至五、六年,3.25 然后才变为成虫飞出水面。当然它的成虫寿命是很短的,3.26 最短的只有几小时,3.27 长的最多也就六、七天。可能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3.28 古人只注意到蜉蝣的成虫阶段,3.29 因而3.30 认为蜉蝣是“朝生暮死”。
3.31 蝉腹龟肠 用成语“蝉腹龟肠” 比喻穷困的处境,3.32 是因为古人认为蝉只饮露水,3.33 必定腹中空空。其实蝉并非靠饮露水为生,而3.34 是用刺吸式口器刺进树的嫩枝,3.35 吸食树的汁液,3.36 因此是树木的“吸血鬼”。

⑶ 取材于昆虫的成语有哪些,并说出大概的意思

由于汉语成语多来自古语,其中有些昆虫名称与现在常用的名称不同,甚至很少为现代大众所知。现将有这一类成语中有代表性的列出来,并综合多种资料对其中的昆虫名称进行解释。
蜩螗沸羹 蜩为蝉类的别名;螗是蝉的一种,体小,背青绿色,鸣声清圆。“蜩螗沸羹” 指如蝉鸣和沸汤翻滚,表示纷扰不宁的意思。
猬锋螗斧 此成语中的“螗”与前一成语中不同,应为“螗螂”即“螳螂”的简称。“螗斧”即“螳斧”。“螳斧”即螳螂的前足,因常高举如人执斧之形,故名。“猬锋”指刺猬的刺。“猬锋螗斧”比喻渺小的力量。
螓首蛾眉 螓为蝉的一种,体小、方头广额、有花纹。“螓首蛾眉”形容女子面容之美。
蚍蜉撼树 蚍蜉为大蚂蚁。
楚腰蛴领 这里的“蛴”指“蝤蛴”即天牛幼虫。在现代“蛴”一般指蛴螬,即金龟甲之幼虫。“楚腰蛴领”形容女子体态苗条,脖子美白。
蝶怨蛩凄 “蛩”指蟋蟀或蝗虫。“蝶怨蛩凄”喻哀怨凄清的思家之情。在现代昆虫学名称中,“蛩”见于“蛩蠊目”,是一类在我国很少见的昆虫。
井蛙醯鸡 醯鸡为在酒醋或变酸的酒上活动的蠓或蚋类昆虫。“井蛙醯鸡”比喻眼界不广,见识浅薄。
蛾附蜂屯 此处“蛾”通“蚁”。“蛾附蜂屯” 指像蚂蚁和蜜蜂一样聚集,形容

汉语成语中昆虫的形态学特点
部分汉语成语明确地应用了某些昆虫的体型、体形、体色、头型、复眼、喙、触角、翅、足等部分的形态学特征。少数涉虫成语中所用何种昆虫或何部位则不够明确。兹考证、归纳如下。
体型 汉语成语中的昆虫多数体型较小,借此表示微不足道的人和事,有的还自不量力。如“蚍蜉撼树”、“蝇头小利”、 “蝇名蜗利”、“蚊虻负山”、“鹪巢蚊睫”、“蚊虻过耳”等。
体形 膜翅目细腰亚目中的多数蜂类胸部和腹部连接处很狭窄, 称“细腰”, 成语中借喻人的体态修长或细弱。如“蜂腰削背”、“蜂腰猿背”、“蜂腰鹤膝”等。
体色 天牛幼虫体色洁白,成语中用来比喻女子的脖颈美白。 如“楚腰蛴领” 。
头型 蝉方头广额,成语中用来形容女子的面容。如“螓首蛾眉”等。
复眼 胡蜂的复眼较突出,且腹末有毒刺,成语中借以形容人的相貌凶恶、丑陋,性情凶狠。如“蜂目豺声”等。
喙 蝉的口器为刺吸式口器,下唇特化为喙管,内藏上、下颚特化而成的口针,平常喙紧贴在胸部腹面,象古代冠带在颔下打结后的下垂部分。成语“蝉緌蟹匡”中的“蝉緌”即为此意。“蝉緌蟹匡”比喻相互矛盾或名不副实。
触角 成语“螓首蛾眉” 中的“蛾眉”本指蛾类细长弧形的触角,比喻女子漂亮的眉毛。
翅 蝉的翅轻、薄而透明。成语“蝉衫麟带”中的“蝉衫”指薄绢制成的衣衫。“蝉衫麟带”比喻飘逸华美的服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形容是非混淆。
足 螳螂的前足为捕捉足,看上去很厉害,但与强大的力量相比,自然是相形见绌。成语“猬锋螗斧”、“蛮睫螳轮”、“螳臂挡车”中都提到螳螂的前足,且都比喻自不量力。
其他 成语“鹪巢蚊睫”、“虫巢蚊睫”、“蛮睫螳轮”中都有“(蚊)睫”。“蚊睫”或“睫”又称“蚊眉”。其实蚊子并没有真正的睫毛或眉毛。“鹪巢蚊睫”只是一个传说而已,“蚊睫”或 “蚊眉”只是古人杜撰出来的,用于比喻一种极其狭小的处所。如果一定要说有“蚊睫”或 “蚊眉”的话,那只能是指蚊复眼上方的刚毛丛了。

汉语成语中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汉语成语中所用到的昆虫生物学特性有变态、食性、取食方式、群集性、趋性、筑巢、做茧、发声、发光、自卫、寿命、产卵场所和方式等。
变态 昆虫一生中要经过若干次蜕皮、变态。成语“金蝉脱壳”借蝉若虫蜕皮变为成虫比喻用计摆脱对手的追查;“蛛游蜩化” 借蜘蛛的游网和蝉的蜕变比喻技艺熟练。
食性 螳螂为著名的捕食性昆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成语从侧面反映这一点;有些昆虫是腐食性的, 因此有“物腐虫生”的成语,现比喻祸患的产生必有其内部原因。
取食方式 蚕幼虫口器为咀嚼式,能一点一点地咬食桑叶,所以成语“蚕食鲸吞”中的“蚕食”形容象蚕一样逐步侵吞别人的利益;有些昆虫如蠹类能钻蛀木头等, 成语“鼠啮蠹蚀”等反映了这一点,“神奸巨蠹”则形容大奸人,“蠹国害民”中的“蠹”则转意为祸害国家的行为;蝉的口器属吸收式,只能吸进液态食物,而不能大嚼树的枝叶,古人认为蝉只饮露水,必定象长时间不吃东西的龟那样空腹细肠,因此用“蝉腹龟肠”比喻忍饥挨饿的穷困处境。
群集性 有些昆虫尤其是社会性昆虫往往大量个体聚集在一起,成语借以比喻人的聚集,如“猬集蚁聚”、“蜂合蚁聚”、“蚁萃螽集”等。
趋性 昆虫有各种趋性,这在汉语成语中也有所反映,如“如蚁附膻”、“蚁附蝇集”、“以鱼驱蝇”、“飞蛾扑火”、“逐臭之夫”、“招蜂引蝶”等。其中有些亦与昆虫食性有关。
筑巢 有些昆虫尤其社会性昆虫能筑巢。土栖性白蚁营巢于土中,能使堤 坝中产生空洞,危害其安全。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用来比喻不注意小问题就会酿成大患。
做茧 有些昆虫能做茧,如蚕会吐丝作茧,人类自古就懂得加以利用。成语“作茧自缚”比喻人自扰自困;“剥茧抽丝”比喻喻根据顺序寻求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独茧抽丝”比喻诗文条理分明,脉络清晰或单方思慕。
发声 有些昆虫能发出鸣声。成语“蝶怨蛩凄”、“噤若寒蝉”、“仗马寒蝉”、“蜩螗沸羹”、“蛙鸣蝉噪”、“蝉喘雷乾”等用昆虫不同的鸣声或停止鸣叫比喻人的不同心情和情态或环境;“聚蚊成雷”比喻众口嚣喧,积小成大。
发光 有些昆虫能发光,如“映雪囊萤”中的萤火虫。
自卫 有些昆虫有自卫本领,如胡蜂用产卵器变成的毒针蜇刺敌人。成语中多转意为狠毒,不可小视。如“狼猛蜂毒”、“蜂虿有毒”、“撩蜂吃螫”等。
寿命 有些昆虫看上去寿命很短,如古人认为蜉蝣寿命很短,一般只有不到1天,最长不过3天。汉语成语“朝生暮死”借以比喻某些事物的短命。
产卵场所和方式 蜻蜓在飞行过程中产卵于水面物体上。成语“蜻蜓点水”比喻做事不深入。
排便 苍蝇能一边舐食半流质食物,一边排出黑色的粪便,会污染洁白的物体。成语“青蝇染白”、“青蝇点玉(璧)” 等借此比喻小人用谗言污蔑别人。

汉语成语中昆虫的生态学特性
某些成语从侧面反映了一些昆虫与环境的关系,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蝼)”、“ 噤若寒蝉”等。“户枢不蠹(蝼)” 字面上的意思是经常转动的门轴不易生蛀虫;“ 噤若寒蝉”中的“寒蝉 ”指晚秋的蝉,因天寒而不发出鸣声。

几个不符合科学的涉虫成语
由于成语多来自古语,而古人对昆虫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因而成语中对昆虫的描述有一些不符合科学的地方。现列举若干例:
作茧自缚 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人作事原来希望于自己有利,结果反把自己陷于困境,也比喻自己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其实蚕作茧并非出于自讨苦吃,而是用来保护不能爬也不能飞的蛹。
飞蛾扑火 这个成语源自《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原是赞赏献身精神的意思。现在一般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其实飞蛾扑火,并非奉献, 也非寻死,而是因为蛾类多有趋光性。人们利用该习性,用黑光灯(其波长更适合昆虫的视觉)来引诱蛾类,既可用来调查害虫种类和数量,也可捕杀害虫或采集蛾类标本。
朝生暮死 古人认为蜉蝣“朝生暮死”,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蜉蝣的幼虫(稚虫)要在水中生活一到三年甚至五、六年,然后才变为成虫飞出水面。当然它的成虫寿命是很短的,最短的只有几小时, 长的最多也就六、七天。可能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古人只注意到蜉蝣的成虫阶段,因而认为蜉蝣是“朝生暮死”。
蝉腹龟肠 用成语“蝉腹龟肠” 比喻穷困的处境,是因为古人认为蝉只饮露水,必定腹中空空。其实蝉并非靠饮露水为生,而是用刺吸式口器刺进树的嫩枝,吸食树的汁液,因此是树木的“吸血鬼”。

⑷ 昆虫记 蝉和蚂蚁的寓言主要内容100字左右

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再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⑸ 梦见蝉的幼虫是什么意思

梦到蝉或知了都不是什么吉兆,梦到蝉的幼虫说明你将会有麻烦。

⑹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冬听雪声,松下听琴,月下听萧,涧边听瀑布,山中听松风。哪里

《幽梦影抄》清.张潮
论 声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
水际听唉乃声,方不虚此生耳。若恶少斥辱,悍妻诟谇,真不入耳声也。
闻鹅声如在白门;闻橹声如在三吴;闻滩声如在浙江;闻羸马项下铃铎声,如在长安道
上。
凡声皆宜远听;惟琴声则远近皆宜。
松下听琴,月下听箫,涧边听瀑布,山中听梵呗,觉耳中别有不同。
水之为声有四:有瀑布声,有流水声,有滩声,有沟浍声。风之为声有三:有松涛声,
有秋叶声,有波浪声。雨之为声有二:有梧叶荷叶上声,有承檐溜竹筩中声。

⑺ 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耀采于夏月。故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也。

蝉的幼虫在土里,变成蝉后主要喝秋天的露水,萤火虫在腐草中孕育出来,在专夏天的夜晚属发光,洁净从污秽中出来,明亮从昏暗而生。

原文:

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耀采于夏月。故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也。

此文出自明朝·洪应明《菜根谭》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其对立面转化,新事物总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

(7)蝉虫的寓意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洪应明,生平事迹不详。据推测,他很可能是金坛县人士,是一位久居山林的隐士。该书成书和刊行的时间可能在万历年间的中后期或末期。这时,神宗皇帝治国无道,宦官专权,朝纲废弛,党祸横流,由嘉靖朝开始显露端倪的内忧外患至此更加深重起来,有识之士的思想异常沉闷,无法从当时十分激烈的社会矛盾中解脱出来,于是就会有人形诸笔墨,表达时代的心声。

⑻ 比较昆虫记中蝉和蝉夏又逝 各有什么特点

我们大多数人对于蝉的歌声,总是不大熟悉的,因为它是住在生有洋橄榄树的地方,但是凡读过拉封敦的寓言的人,大概都记得蝉曾受过蚂蚁的嘲笑吧。虽然拉封敦并不是谈到这个故事的第一人。

⑼ 有人送了一个木刻品,一只好像是蝉的昆虫爬在马背上,这是什么意思啊

看仔细了?是蝉吗?应该是只猴,取谐音“马上封侯”的意思。可能是雕工不好,没看出来吧?

⑽ 昆虫记中蝉和蚂蚁的寓言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昆虫记中蝉和蚂蚁——讲述的是整个夏天,蝉不做一点事情,只是终日唱歌,而蚂蚁则忙于储藏食物。冬天来了,蝉为饥饿所驱,只有跑到它的邻居那里借一些粮食。结果他遭到了难堪的待遇。

寓意:

这则故事是为了讽刺,嘲笑好逸恶劳的人。凡事都要预先有准备,才能防患于未然。要不失时机的工作、劳动,才能丰衣足食;如果一味玩乐,只能挨饿。好逸恶劳的人结局往往是可悲的。

主要内容:

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树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抢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玫瑰虫等,而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

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盗”,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

而且,蝉的活动时间只在夏天和秋天。夏天,他们在树上欢快的歌唱,吸引另一半;秋天,他们则默默地交配、产卵。冬天还没到来之前,蝉就完成自己一生的使命,默默地死去了。

(10)蝉虫的寓意扩展阅读:

昆虫记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

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作者的语言朴实清新、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情趣和诗意。作者对自然界动植物声、色、形、气息多方面的绘都恰到好处,使用了大量栩栩如生的比喻。

此外,他凭借自己拉丁文和希腊文的基础,在文中引用希腊神话、历史事件以及《圣经》中的典故,字里行间还时而穿插着普罗旺斯语或拉丁文的诗歌

法布尔之所以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并曾获得诺贝尔奖文学奖的提名,除了《昆虫记》那浩大的篇幅和包罗万象的内容之外,优美且富有诗意的语言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