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拓典故
Ⅰ 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
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门外汉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mén wài hàn,释义为某一方面刚入门的外行人。
成语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 天竺证悟法师》:“‘祗如他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这个消息?’庵说:‘是门外汉耳。’”
(1)盗拓典故扩展阅读
1、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主心骨) 都一个意思。
2、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
3、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
4、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
5、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糊涂虫)。
6、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 老油条)。
7、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
8、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 三脚猫)。
9、把代人受过替人受罪的人喻为(替罪羊)。
10、把一毛不拔栗色钱财的人喻为(铁公鸡)。
11、把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喻为(变色龙)。
12、把蛮横无赖独霸一方的人喻为(地头蛇)。
13、把失去靠山无处投奔的人喻为(丧家犬)。
14、事故圆滑的人 (老狐狸 )。
15、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 :( 二把刀) 。
16、恩将仇报的人 :(白眼狼) 。
17、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糊涂虫)。
Ⅱ 窦娥冤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何作用
用以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更加凸现窦娥的冤屈
Ⅲ 盗跖颜渊是什么意思
盗跖颜渊:两个人一个恶却得到善终,善却早亡。在世俗的眼光里比喻上天没眼,善恶的内命运不容公平。
盗跖成天杀无辜的人,烤人的心肝当肉吃,凶残放纵,聚集党徒几千人在天下横行,竟然长寿而终。盗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农民起义首领,后世的君王把他比作暴虐的化身。
颜渊是孔子最贤能的弟子,几乎达到了圣人的境界,可是很早就因为贫困病死了。
两个人一个恶却得到善终,善却早亡。在世俗的眼光里比喻上天没眼,善恶的命运不公平。
(3)盗拓典故扩展阅读:
出处: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译文:
天地只该把清浊分辨,可怎么竟倒了盗跖和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延寿。
Ⅳ 窦娥冤中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何作用
盗跖是春秋时有名的被以大盗罪名处死的人,是恶人的代表;
颜渊是孔子门生,有名的贤人。
此处用典意在说明错勘贤愚,制造冤案。
Ⅳ 盗趾 颜渊的典故是什么,孰好孰坏,谢谢!
盗跖是春秋时期和孔子同时代的一个农民起义首领,后来的统治者都把他作为专残暴、凶属恶的化身,可是这个人横行无忌,杀戮劫掠,最后竟得善终。
颜渊是孔子最贤能的弟子,几乎达到了圣人的境界,可是很早就因为贫困而病亡。
两个人中,为善的早亡,作恶的却得到善终。 比喻上天没眼,对善恶的奖惩不公。
见元杂剧《窦娥冤》: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和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