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兰亭序典故

兰亭序典故

发布时间: 2021-01-18 00:43:33

㈠ 刚开始练字,先练大字好还是先练小字好

初学书法为什么要练大字,练习多大的字合适?

我觉得先练大字是一个正确的做版法,有一权句话说的好,叫“由大到小,越练越好”,至于为什么初学书法要练习大字?

我觉得原因有4个:

1、第一个原因是,放大练习书法可以很好的练习书法的用笔,把字放大了,就是把用笔的动作放大了,动作放大以后自然也就能够慢下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初学者学习和理解,动作的放大更能强化动作记忆。

比如中锋的练习,写小字很难体会到中锋,但是把字放大以后,中锋的动作就很明显了,一看就能明白。

2、把字放大练习可以提高初学者的控笔能力,大字对于控制毛笔的能力要求更高,用过大字训练,能够让初学者控笔能力迅速提升。

3、第三个原因是,练习大字更容易看出书写着的错误,尤其是结构上面的错误,字放大了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有利于及时的发现和改正错误。

3、初学书法练习大字,可以从一开始就把练习者的书写的气势打开,从一开始就敢于去写,敢于用笔,对于以后的创作非常有帮助。

那么,初学书法练习多大的字合适呢?我觉得9-15厘米左右就可以,超过了15厘米字的笔法就变了,不一样了,当然有时候根据情况,还可以做一些更大的字的训练,比如20厘米或者30厘米的,需要换大笔来练习。

㈡ 讲下智骗兰亭这个典故

传说王羲之将《兰亭序》视为传家宝,代代相传,一直传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手中。可是,智永不知何故出家为僧,身后自然没有子嗣,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 到了唐朝初年,李世民大量搜集王羲之书法珍宝,经常临习。对《兰亭序》这一真迹更是仰慕,多次重金悬赏索求,但一直没有结果。后察出《兰亭序》真迹在会稽一个名叫辨才的和尚手中,多次派人前往请辨才相让,皆不得。有大臣建议再派御使肖翼去,肖翼知道明说是说不动辩才相让,就假扮成书生,住在庙中与辩才谈诗论字,书字,使辩才将他当成最好的朋友。肖翼骗得了辩才的信任后用激将法使他拿出《兰亭序》来让他观看。一天趁辩才外出,肖翼乘机盗走了《兰亭序》,把它献给了唐太宗。
唐太宗多次公开求索不得,由下属巧取豪夺而得到别人家传宝物仅此一例。当时献了王羲之的书法真迹的都受到重赏,而却未见肖翼献上骗盗得得的《兰亭序》后受到嘉奖之记载。大慨唐太宗也认为他虽然为自己取得了一直想的得到而长期未能得到的心慕之物,但他的下三烂的骗盗作法太不光彩,不齿其之为吧。
肖翼盗《兰亭序》为历史上许多巧取豪夺别人家传宝物的特例——为帝王盗夺。肖翼用的方法阴险,他是以骗得藏宝人的感情,取得信任后下手。这使藏宝人在感情和财产上受到双重打击。由肖翼是以谈诗论字,书字骗得辩才的信任的,可知他的书画非同一般。同时他与《兰亭序》又这么相关,而未有他的书画流传下来,可知历史上古董收藏家对肖翼之盗是痛恨到极点的,耻于收藏他的书画。
若肖翼盗来不是献给了唐太宗,而是拥为己有,或是送给了自己的老师、上司,人们又会怎么说此事呢?会将它说成传奇吗?难道不会指责他的道德太差,行为太恶劣吗。若肖翼盗的不是辩才藏的,而是你家收藏的《兰亭序》,你会将它当成传奇吗?实际上唐太宗在肖翼盗兰亭中充当的是教唆犯和窝脏犯的角色,肖翼充当的是盗犯的角色。
反之,若肖翼是从宫中盗了唐太宗征集到的心爱之物——《兰亭序》。此事被发现后肖翼的下场难道不是被杀头?人们会怎样评论此事,会当成传奇吗?若是文物间谍现在从故宫博物院盗走了《兰亭序》,对盗宝者来说必然是传奇,故宫博物院会将它看成传奇吗?文物间谍或小偷从故宫博物院、XXX博物院、XXX博物馆等等诸多的文物收藏单位,文物古迹胜地偷盗走文物其惊险程度肯定比肖翼盗《兰亭序》的难度大得多,精彩得多,更吸引人。对照肖翼智盗之《兰亭序》定义,这样的盗应更是智盗?偷盗中共中央、中央政府的机密文件,其惊险程度,精彩程度必然更高。这样的事传播出来必定更引起人们的兴趣,这样的盗难道不更是智盗中的极其精彩的智盗?现在所有的偷盗和骗局几乎都比肖翼智盗之《兰亭序》难得多,许许多多的骗局之布局匪夷所思的巧妙更是肖翼盗《兰亭序》之做法无法能相比,肖翼之盗完全是小巫,类比来说他们更是以智来盗和骗。这样的偷盗和骗局是智盗和智骗吗?显然不是。说实在话,这样的盗绝非义盗,是实实在在的小人之偷盗。偷盗无论从事实上还是从法律上讲都是犯法行为,是毫无道德的缺德行为。宣扬肖翼盗《兰亭序》为正义的智盗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将巧取豪夺的偷盗说成是正义的。它实质上是在诲淫诲盗教唆人们:偷盗是正义之为,是有智慧的表现。

㈢ 王羲之典故

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少从叔父,后又从卫夫人学书,得见汉魏以来诸名家书法,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兼善隶、草、正、行各体,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笔势开放俊明,结构严谨。楷书以《黄庭经》、《乐毅论》为最;行书以《兰亭序》为最;草书以《快雪时晴贴》、《初目帖》等为最。唐太宗视为国宝,号召天下临摹他的字体,其书法成为代替汉魏笔法的书体正宗。其字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后世尊称为“书圣”。据传说其行书真迹《兰亭序》随葬李世民。现传世均为临摹本。

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

㈣ 十年前看过一本书,好像是个小姐的第一人称写的,书里有好多名人名言,故事典故,提到王羲之兰亭序,欧

牛角挂书

唐代李密听说包恺在缑山,前往拜访。他骑着牛,在牛角上挂上一卷《汉书》,边走边读。越国公杨素在路上见到他,拉着马缰绳从后面跟着他,说:“什么书让你勤奋到这种地步?”李密说是《项羽传》。杨素于是与李密谈论,认为他是奇才(见《新唐书·李密传》)。后来用“牛角挂书”比喻勤奋读书。

囊萤映雪

这是由两个故事组成的典故。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映雪:利用雪的反光。利用口袋里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在夜间读书。

车胤勤奋读书,手不释卷,博学多才,但其家境贫寒,用不起灯油,夏天就用白布囊盛几十个萤火虫,用它们发出的光照着读书,夜以继日(见《晋书·车胤传》)。

南朝梁孙康家贫,无钱买灯烛,晚上常映着雪光读书。后人常把“囊萤映雪”两个典故作为勤学的典范。

凿壁借光

汉代匡衡勤奋读书而没有灯烛,邻居有烛光,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一小洞,就着隔壁透进来的光读书(载《西京杂记》)。后人就用“凿壁借光”来形容勤学苦读。

韦编三绝

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绳把写书的竹简编联起来,就叫“韦编”;三:概数,指多次;绝:断。孔子晚年喜欢研究《周易》,编撰《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解说《周易》的《易传》。由于反复阅读《周易》,以致编联简册的绳子多次断开(见《史记·孔子世家》)。后泛用以形容勤奋读书。

刺股悬梁

苏秦,东周洛阳人。他到齐国,跟鬼谷子学纵横之术,学成后去游说秦王,上书十次,不被所用,带去的资金用完了,非常狼狈地回到家里,哥哥、弟弟、嫂子、妹妹、妻子、侍妾都暗地里讥笑他,说他不务正业,搬弄口舌,倒霉活该。苏秦听后感到惭愧而暗自伤心,于是发愤读书,读得困倦了,就用锥子刺一下大腿,惊醒之后接着再读,最终做了六国的宰相,成为六国的合纵长。后用“刺股”比喻刻苦攻读。

汉朝孙敬读书困倦时,将头发用绳子拴在梁上,一打盹就能惊醒,终于成为当代大儒。后就用“刺股悬梁”比喻刻苦自学。

目不窥园

此典故是说无暇观看园中景色,形容埋头读书、专心治学。董仲舒讲学授课,三年不出屋,无暇看园中景,他的弟子又收了弟子,后来的弟子有的居然没见过他的面。他治学专心到这种程度(见《汉书·董仲舒传》)。后来用以形容埋头读书,足不出户。

上述故事不胜枚举,古人在艰苦的环境中尚能克制自己,刻苦读书,成就一番事业,而我们生逢盛世、条件优越,能不勤奋学习吗?此文旨在勉励同学们向古人学习,学有所成
回答者: YANG5219133 - 童生 一级 9-6 11:10
读书—名人名言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第二部分

1、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2、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3、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4、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6、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8、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0、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11、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12、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1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14、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15、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之
16、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17、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第三部分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5、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6、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7、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8、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9、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10、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11、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绍斯
12、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13、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14、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5、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16、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17、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18、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9、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20、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21、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22、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23、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回答者: 花儿自在开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9-6 11:42
凿壁偷光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篇后一语]
这篇寓言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一件是借书苦读。他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
巴金的读书方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
(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他说:“‘文革’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
(2)温故而知新。通过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象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3)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说:“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顾炎武自督读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
毛主席怎样读书?
特殊爱好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一带向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认真地学,反复地读
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只图书、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讯,五真正十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
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反复研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
不动笔墨不看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王亚南睡三脚床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小朋友们,你们听了这些名人读书趣事后,有什么想法呢?俗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只有从小勤奋学习,才能为将来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㈤ 周杰伦《兰亭序》歌词中化用的典故

初听此名,就深爱不已。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该帖完成于东晋永和九年,距今一千六百五十五年。”这是歌词本上的附言节选。

未听前想,又会是怎样一首浓郁的古香,

是如 东风破 般委婉幽情的甜味哀伤?

是如 发如雪 般凄凉唯美的淡淡忧愁?

还是若 菊花台 般纠结寂寞的隔世惆怅?

又或者是像 青花瓷 一般,淡雅脱俗的柔软江南?

在未听前都无从得知,究竟这一次杰伦会演绎出怎样的仿古格调,文山会勾勒出怎样的一场文字盛宴,

我就抱着这一切的未知的好奇,去聆听以揭开这个谜。

唱片开始转动。前奏是一段曲折的二胡演奏,人尚未开口,这种莫名惆怅的气息就已漫溢整个房间,

曲调尤为深沉,方才兴奋的心已被带动,转变得冷静而沉重,

时光倒流,画面切换,身心一并投入到东晋的昏黄年代,曲声悠悠,仿佛浓稠的墨汁蘸覆在细密的笔锋,

行云流水,一股书香与惆怅已铺天盖地朝我而来。

再过之,杰伦已开始唱出一缕又一缕墨香墨色的词句,声音悠远,仿若心底里盘旋而上,缠绵在耳际。

最偏爱其中一句,“忙不迭 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

此句韵味十足,仿古柔美,深沉中透出一种隔世的悲怆。

特别是“拓”这一字,暂且不纠结于大陆与台湾的读音差别,

“T”发出的音深刻有力,仿佛当年书圣提笔,落下的完美韵脚,

杰伦在唱的时候,将此字力度把握正好。两个“拓”字在唯美的词句中格外入境,

浑厚而饱满的音阶完美地映照了王羲之精湛的书法。

到了副歌部分,过渡得很巧妙。

“无关风月,我提序等你回”,抒情至极,又辗转点题,

处处连接此序,真正词不离题,音不离题。

我个人认为,此处的旋律最为纷繁让人难以捉摸。

初次听闻时,仅仅觉得有种昏黄的意境,古老幽情,

而没有到很让人感慨的高潮时刻,反倒觉得音律又低了下去,场景加重了颜色。

或许在第一次听时,觉得有些平淡,甚至我个人认为主旋律有些别扭,

但以上所有都是在接受这曲子的前奏,难免有些生疏,

这也就是杰伦的神奇之处,

让人越品越有味,越听越动听,就像完美的毒药,层层入味,直到欲不能罢。

所以,当你听二次,或者是多次反复用心聆听的时候,

你会惊讶于此曲的优秀之处,

真正的越听越唯美,越听越动情,越听越眷恋。

音乐持续演奏,就仿佛一条无形的丝带缠绕身心,

墨香入鼻,哀伤深入骨髓,继而魂牵梦绕。

此时,再次回味,那是一种怎样的已经阿!

远离尘事,无关情爱,寂寞的身影书写下旷世的字端笔末;

旋律更进一步缠绵,原来是主调更加重了哀伤,因此第一次尝时,才会有小小的朦胧青涩。

杰伦这时候就放开嗓子,在“悬笔一绝”这一句时,

音调加高,但却更显悲怆,是一种浅浅的孤独,是一种深深的无奈,是一种浓浓的哀愁。

“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这人世间的情,究竟用什么来诠释?

无法用笔墨书写,但杰伦和文山却将其演义得相当贴切,引人入胜。

那么,该用什么来形容呢?环环相扣,整首歌情意浓厚,寓情于字,寄情于叙。

杰伦的三字中国风歌曲,我都极为偏爱。

那些黑色音符被他串联在一起,描述出无数个优美的意境。

这样的古风歌曲,如今少有人能及,而文山也实在厉害,

不仅凭借他深厚的历史功底,让人赞不绝口的文笔写下了多少个前世今生,情愁纠结?

然而,以上,仅仅是我个人微薄的见解评赏。

我仍旧无法找出什么词汇来定义这一首绝赞的歌曲,斟酌了半天,

哀愁,太过普遍;悲怆,又太过深刻;忧伤,又不够恰当;缠绵,亦不精准;深沉,也无法诠释……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许我们也无法了解其真正的意境,

但作为聆听者,或许我们心中的感触,才是最真实的评析。

㈥ 方文山的《兰亭序》中,歌词“悬笔一绝 那岸边浪尖叠”的典故

应该是来自这个吧:
王羲之书法中影响最大是《兰亭序》,也是书法史上一段千古传奇的故事: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
在他去世前8年,也就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修褉,曲水流觞,饮酒作诗。曲水流觞,也称之为曲水宴,被邀人士列坐溪边,由书僮将盛满酒的羽觞放入溪水中,随风而动,羽觞停在谁的位置,此人就得赋诗一首,倘若是作不出来,可就要罚酒三觥。 正在众人沉醉在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诗,汇编成集,这便是《兰亭集》。这时众家又推王羲之写一篇《兰亭集序》。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 这就是名噪天下的《兰亭序》。序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翌日,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在纸上将序文重书一遍,却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一连重书几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这时他才明白,这篇序文已经是自己一生中的顶峰之作,自己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 具体是不是我也不知道。。。可以去查查兰亭序创作背景等

㈦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生物的期末复习题(只要练习题和答案)

一、选一选(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哪项不是所有生物共有的特征( )

A..呼吸 B.需要营养 C.由细胞构成 D.生长和繁殖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 )

A.液泡 B.叶绿体 C.细胞壁 D.线粒体

3.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草→鼠→蛇→鹰 B.鹰→蛇→鼠→草

C.草←鼠←蛇←鹰 D.鹰←蛇←鼠←草

4.如果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的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怎样移动载玻片,才可以使像位于视野的中央?( )

A.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 B.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

C.向左下方移动载玻片 D.向右上方移动载玻片

5.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农田 B.一个池塘 C.嘉陵江里所有的鱼 D.生物圈

6.下列哪种生物可以监测空气的污染程度( )

A.海带 B.葫芦藓 C.贯众 D.满江红

7.下列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衣藻 B.水绵 C.草履虫 D.变形虫

8.种子植物的幼苗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 )

A.种皮 B.子叶 C.胚 D.胚乳

9.下列哪组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少( )

A.10×、4× B.10×、10× C.16×、10× D.16×、40×

10.不属于保护组织的是 ( )

A.洋葱表皮 B.番茄果皮 C.叶表皮 D.叶脉

11.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 )

A.线粒体 B.叶绿体 C.细胞壁 D.液泡

12.人的耳朵、眼睛、心脏都属于( )

A.组织 B.器官 C.系统 D.新细胞

13.丝瓜的花有些不结果是因为缺少花的哪个结构( )

A.雄蕊 B.雌蕊 C.萼片 D.花瓣

14.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A.消耗叶片中的水分 B. 消耗叶片中的有机物

C.消耗叶片中的叶绿素 D.消耗叶片中的无机盐

15.有些不法分子盗剥名贵植物杜仲的树皮作药材,致使树木死亡,这主要是因为树皮中的什么结构遭到了破坏 ( )

A.筛管 B.导管 C.髓 D.形成层

16.在下列植被类型中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应该是( )

A.草原 B.热带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

17.下列生物中,必须寄生生活在活细胞体内的是( )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酵母菌

18.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 )

A.组织 B.器官 C.系统 D.个体

19.变色龙能随着周围环境而改变自己的体色,这说明( )

A.生物能改变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 D.生物能影响环境

20.养鱼时在鱼缸的底部种上水草主要是为了( )

A.使鱼缸好看 B.增加鱼缸内的生物数量

C.增加鱼缸内的氧 D.增加鱼缸内的养料

二、 填填看(每空1分,共20分)

1.在植物的根尖和芽中存在的主要是 组织;叶的表皮主要由 组织构成。

2.植物的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 的、含 的和含 的无机盐。

3.生物的呼吸作用是在活细胞的 内完成的;光合作用是在 完成的。

4.根吸收水分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 ,这个区域生有大量的 。根尖生长最快的区域是 。

5.我们依据生物的生活环境的不同,可以将生物分为 和 。

6.我们吃西瓜时,会看到有许多的汁液流出,这些汁液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 ;对植物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 。

7.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载体是 。

8.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由 组成的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9.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10.生物体由小长大是因为 和 。

三、辨是非(共10分)

1.在植物体的根、茎和叶中都有导管。( )

2.病毒对人类只有害处没有益处。( )

3.一朵花的结构必须包括雄蕊和雌蕊。( )

4.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改变环境。( )

5.植物的绿色部分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

6.植物的呼吸作用只在晚上进行。( )

7.绿色开花植物的植物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 )

8.一块完整的骨属于组织。( )

9.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

10.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传递。( )

四、认认图(共10分)

1.(请将图中对应结构的数字填在横线上。共5分)

①玉米种子的胚是由 构成的;菜豆种子的胚是由 构成的。

②胚乳是 ;果皮和种皮是 ;种皮是 。

2.请将下图中各数字所表示的结构填在横线上。(共5分)

在叶片的结构图中,12是 ,13是 ,14是 ,15是 ,16是 。

五、说说看(5分)

1884年,原产于南美洲委内瑞拉的风眼莲(又名水葫芦)被送到了美国新奥尔良的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人见其花朵艳丽无比,便将其作为观赏植物带回了各自的国家,殊不知繁殖力极强的凤眼莲便从此成为各国人们大伤脑筋的有害植物。在非洲,凤眼莲遍布尼罗河;在泰国,凤眼莲布满湄南河;而美国南部沿墨而哥湾内陆河流水道,也被密密层层的凤眼莲堵得水泄不通,不仅导致船只无法通行,还导致鱼虾绝迹,河水臭气熏天;而我国的云南滇池,也曾因为水葫芦的疯狂蔓延而被专家指称患上了“生态癌症”。

阅读上述材料,请你用自己所学知识分析此材料中的现象。

六、归归类(共5分)

上图是小明在自己周围所调查到的生物,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将它们归类。

七、做一做(共10分)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吃到蒜黄,它之所以呈现黄白色,是因为蒜黄在黑暗环境中生长的,叶片细胞中缺少叶绿素。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叶绿素形成的条件。

实验材料:蒜黄

提出问题: (1分)

做出假设: (1分)

制定计划:实验中的变量是 。(1分)

方法步骤(2分)

条件
实验结果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结论: (1分)

参考答案

一、选一选

1~5 CDABC 6~10BBCDD 11~15BBBBA 16~20BCABC

二、填填看

1.分生,保护 2.氮,磷,钾 3.线粒体,叶绿体 4.成熟区,根毛,伸长区

5.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6.液泡,细胞壁 7.DNA 8.蛋白质,遗传物质

9.细胞 10.细胞分裂,细胞生长

三、辨是非

1~5 √××√√ 6~10 ×√××√

四、认认图

1.①3、4、5、6 ; 7、8、10、11

②2 ; 1 ; 9 。

2. 叶脉, 上表皮, 叶肉, 下表皮, 气孔。

五、说说看

分析中只要提到“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的观点即可。

六、归归类

第一种:

植物:月季、衣藻、银杏、仙人球

动物:鱼、狗、鸟

其他生物:蘑菇

第二种:

陆生生物:月季、银杏、仙人球、狗、鸟、蘑菇

水生生物:衣藻、鱼

七、做一做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吗?

做出假设:光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

制定计划:实验中的变量是光。

方法步骤:取20株相同的韭黄,分成两组,一组放在房间里,用纸箱子罩住,一组放在阳光下,给两组韭黄定时浇水;连续培育一周。

条件
实验结果

实验组
有光
叶片为绿色

对照组
无光
叶片为黄白色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不包括

A、过着定居生活 B、会建造房子

C、住半地穴式房子 D、会种植庄稼

3、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

A、禹建立夏朝 B、涿鹿之战大败蚩尤

C、汤战胜桀 D、盘庚迁都到殷

4、西周实行分封的根本目的是

A、结成部落联盟 B、“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C、天子为巩固其统治 D、为削弱地方诸侯力量

5、成语的来源以及构成形式复杂,又往往包含典故史事,警事箴言,散见于历代典籍。富含许多古人的智慧结晶,也可视为先民生活的历史写照。下列成语中与我国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是①破釜沉舟②纸上谈兵③风声鹤唳④退避三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

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7、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 的思想

A、“仁” B、“因材施教”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8、孟子认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的观点是

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B、要发展林业
C、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D、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中华传统医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回答9-11小题。

9、很早时候,我们先民就总结出食“五谷杂粮”有益于健康的养身之道。我们知道,“五谷”农作物的齐备是在

A、夏朝时期 B、商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秦汉时期

10、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它是由 总结出来的

A、扁鹊 B、黄帝

C、华佗 D、张仲景

11、东汉末年,出现了一部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书籍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缀术》 D、《伤寒杂病论》

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块秦代十二字砖,砖上刻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无饥人” (见下图)。请回答 12—13小题。

12、根据我们学过的有关文字演变知识可以判断,这块方砖上的文字应该属于

A、铭文 B、大篆

C、小篆 D、隶书

13、为秦朝“海内皆臣”格局最终形成奠定基础的关键战役是

A、城濮之战 B、长平之战

C、桂陵之战 D、巨鹿之战

14、西汉初年曾经出现过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当时,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

A、提倡节俭 B、发展农业生产

C、以德化民 D、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15、汉武帝雄才大略,他的大一统在军事方面的主要表现包括①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②派大将窦固、窦宪北击匈奴③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④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赤壁之战曹操败北 B、曹丕定都洛阳

C、刘备在成都称帝 D、孙权称王建立吴国

17、自北魏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其中主要是因为他们

A、与汉族贵族联姻 B、采用了汉族的官制

C、学习汉族的礼法 D、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了汉族姓氏

18、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不属于东汉时期取得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祖冲之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

C、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的出现

D、张衡制成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地动仪

19、下列图片内容,反映了南北朝民族融合这一历史特征的是

20、2006年7月13日,在立陶宛首都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获准将我国河南省的安阳殷墟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第33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也是河南省第二处世界文化遗产。河南省的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应该是

A、龙门石窟 B、云冈石窟

C、秦兵马俑 D、青城山、都江堰

二、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小题中同学间对话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小题后括号内打上“√”,错误的打上“×”。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1分,共4分)

21、甲同学: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知人善任,是这样的吗?

乙同学:是这样的。当时他任用伊尹为相,通过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 ( )

22、甲同学:佛教是当今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它发源地在哪里呢?又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呢?

乙同学:它起源于印度,应该是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 ( )

23、甲同学:书上讲,吴国船队曾达到夷洲,这件事情还能告诉我们哪些历史信息呢?

乙同学:首先,当时称为夷洲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台湾地区,这说明台湾地区和内地早已有交往和联系。其次,说明当时吴国的造船业比较发达,这有利于海上交通的发展。 ( )

24、甲同学:我知道,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那么,书法是在什么时候成为一种艺术的呢?

乙同学:应该是在西晋的时候。 ( )

三、列举题(本大题2小题。其中,25小题6分,26小题4分,共10分)

25、文物鉴赏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化修养,通过本期的学习,你能对下列文物知道多少呢?请在下列各文物图的右旁列出你解读的相关历史信息(如文物名称、出土地区、用途或文物价值等,要求至少列出两条)。(6分)

26、我国古典名著是中华文化宝藏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我们增益智慧、提升修养的良好土壤。请举出下列两部古典名著的作者和一条你所了解的其它相关历史信息(如内容、特点、历史价值等)。(4分)

《离骚》—作者:

其它:

《史记》—作者:

其它: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三: 东汉画像砖(见右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1分)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1分)当时为什么能出现这种现象?(2分)

3)材料二反映的这一政策目的又是什么呢?(2分)推行这一政策的手段和材料一所指事件有何不同?(1分)

4)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和材料二又有什么联系?(1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西汉的疆域图

仔细阅读材料一,你能否将图中所标序号代表的丝绸之路经过地区名称填在( )中?(4分)

示例:

① ( 长安 )

② ( )

③ ( )

④ ( )

⑤ ( )

2)对开通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谁?(1分)

3)对材料二中斜线覆盖区域,西汉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分)这一措施有何历史意义?(1分)

4)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两幅图,你认为丝绸之路对西汉疆域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四、问答题(本大题2小题。其中第29题14分,第30题12分,共26分)

29、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请回答:

1)在历史学习中,通过对历史现象之间联系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清晰地认识历史,发现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请看下列两幅图,它们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大变革时代”中出现的历史现象,你能将下列解释它们之间联系的相关说明,按照你发现的历史规律排列吗?(请将英文代号填写在相应数字序列后)(5分)

A、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田地变成私田出租。

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C、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D、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E、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排序:① ② ③ ④ ⑤ 。

1) 图2中,商鞅舌战对象代表的是哪个阶级?(2分)

2) 你认为,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会损害这些“守旧群臣”的利益?(至少举出两条说明)(4分)

3) 你怎样来认识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3分)

30、《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请回答“

1)这里“江南”主要是指哪一地区?(1分)

2)江南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优势?(2分)

3)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政治基础有哪些?(3分)

4) 你能用史实说明“民勤本业”表现在哪些地方吗?(至少举出两条说明)(4分)

5)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2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C
D
C
A
D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B
C
D
C
B
B
A

二、判断题(本大题4小题,共4分)

21、×22、√23、√24、×

三、列举题(本大题2小题,共10分)

25、(6分)文物一:甲骨文(甲骨或甲骨卜辞),河南安阳出土(甲骨文记录的内容非常广泛,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材料,也标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文物二:三星堆青铜立人像,广汉三星堆出土(反映与商朝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三星堆”文化)。文物三:战国编钟(曾侯乙编钟),湖北随州出土(体现出我国古代工匠的高操技艺,也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26、(4分)《离骚》:屈原,是研究战国时期诗歌发展的重要材料(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史记》:司马迁,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共20分)

27、(10分)1)秦始皇焚书坑儒。(1分)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2分)2)“百家争鸣”(1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急待解决,各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争论。(2分)3)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2分)不同点:它只是排斥儒家之外,持法家、道家等各学说的读书人。(1分)4)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发展。(1分)

28、(10分)1)②河西走廊③新疆④西亚⑤欧洲(4分)2)张骞(1分)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2分)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新疆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分)4)正是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西域各国与西汉的联系,汉朝与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西域各国也纷纷归附汉朝。(2分)

五、问答题(本大题2小题,共26分)

29、(14分)答:1)排序:① B ② A ③ D ④ E ⑤ C 。(5分)2)奴隶主贵族(阶级)(2分)3)(列出两条变法内容即可)(4分)4)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3分)

30、(12分)答:1)“江南”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包括福建、广东等地)(1分)2)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等(2分)3)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等(3分)4)如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农业技术发展;小麦种植推广到江南等(列出两条即可)(4分)5)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2分)

可以嘛?

㈧ 关于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有什么典故

一、典故:
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
二、人物简介:
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少从叔父,后又从卫夫人学书,得见汉魏以来诸名家书法,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兼善隶、草、正、行各体,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笔势开放俊明,结构严谨。楷书以《黄庭经》、《乐毅论》为最;行书以《兰亭序》为最;草书以《快雪时晴贴》、《初目帖》等为最。唐太宗视为国宝,号召天下临摹他的字体,其书法成为代替汉魏笔法的书体正宗。其字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后世尊称为“书圣”。
据传说其行书真迹《兰亭序》随葬李世民。现传世均为临摹本。 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