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如何进行寓言教学

如何进行寓言教学

发布时间: 2021-01-16 04:35:09

❶ 如何发挥寓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抄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如果教师能运用灵活的、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会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如果我们的方法得当,会使学生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他们对知识有一种渴求的欲望.因此,我们每位教师都应重视课堂教学,让课堂真正成为学习和各方面发展的主阵地.

❷ 如何在培智数学教学中融入寓言故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化教育

内容提要:生命化教育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渗透生命化教育。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材进行深层挖掘,在挖掘中激励人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何为生命化教育?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给教育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这样的"教育",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生命化的教育意义还在于它是关注所有人的,关注差异、独特性,从而促进所有人发展的教育。生命化的教育同时还意味着关注每个人当下体验,关注具体的、各不相同的生命的教育。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人一生最好的享受。生命化教育强调教育的独立价值、独立品格,强调教育要有终极关怀,要把对人的灵魂的呵护、成全作为本始也是最为永恒的使命。

生命化教育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基础,赋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新的教育观。作为课程与教育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笔者拟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化教育浅谈自己的观点。

生命化教育是以尊重生命个体为前提的教育延伸,它是在稳定安全的情境中,尽情享受轻松愉快的方式中,尊重人的感受,激发自我而生的探索与热情,具有兴趣性、自愿性,主动性,是探索与现实的特殊结合。小学阶段生命化教育对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培养地积极正确地学习、生活习惯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作为老师应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生命价值出发,培养孩子健康品质、恒心毅力,具备广阔胸怀,多维的思维方式和主动渴求知识的热情,更大效能地发挥出生命化教育在小学阶段教育中的作用。下面就谈一下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生命化教育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体会。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爱说话,爱做小动作。为了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出现问题时,先不急于处理,也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而是以尊重启发为主,谁都会做错事,关键是先要知道错在哪?还要知道怎么改正,如何管住自己,发现很有成效。有时也利用游戏的方法,我们和孩子争当不同的角色,除了启发孩子谦让协调解决事情外,还注意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同样的一个情景剧,表现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处理方法,就会有很多种不同的结果。在理解感悟之中,孩子提高了明辨是非,增强了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培养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不但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和以后素质的育成和发展;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命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反映了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亦是教师的生命价值在职业上最直接的体现。必须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点,重新认识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教师在“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下,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成学生个体的健全人格发展。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要学会独立思考,完善自我,完善自己的人格。教师要面向学生生命发展的未来,与学生一起在教育活动中创造学生的精神生命。这种创造,不同于知识的发现或技术的发明,它是以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发展和提升的方式而存在,是为学生未来的创造,是人的生命发展、是人的生命中的真善美的创造。

生命化教育关注教学活动的生成性,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在生命化教育看来,教学内容不仅是事先预成的、固定的“确定性知识”,而且是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并包含了一定的师生共同建构的“不确定性知识”;它不是作为客观的摆在学习者面前等待他们去接受的“死的东西”,而是需要由学生去“内化”的,用学生已有经验与之相互作用以生成新的意义的“活的东西”。既有的教学内容只是这个知识意义建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一种工具而已

二、对教材进行深层挖掘,在挖掘中激励人生

教学活动是人的活动,课堂里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独特的思维,不同的生命阅历……“人”的复杂性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恰恰是我们应该加以利用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新课 程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在于教师从生命的高度、以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因此,在“生成”的课堂教学中,关注生命内涵是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

❸ 根据寓言的特点,结合实际,论述寓言文学怎样在儿童教育中发挥作用

发挥寓言故事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

寓言,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炼、生动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大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事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思想和性格,常常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有较强的夸张性和讽刺性。

寓言故事教学对语文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分析现今寓言故事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主要是因为教师对寓言故事在语文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认识还不够深入、全面,往往只看到寓言故事的思想教育功能,而忽视了寓言故事的“语文性”这一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能力:

  • 创设情景感知形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不但篇幅短小,语言简洁,而且寓体形象夸张,故事生动具有趣味性,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为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提供了规范的语言和具体情境。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后,还可以通过编剧本、演剧本的形式加强语言积累,既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能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听说能力。如在《一路花香》寓言故事的第二小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形象,可让同桌一人扮演挑水工,一人扮演破水罐。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乐趣,同时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说话能力。

在《一路花香》教学中,教者设计一问:“你们喜欢哪一只水罐?为什么?”学生分成甲乙两方,各抒己见,有人不喜欢完好水罐的骄傲,有人却支持完好的水罐,说它每次都能圆满地完成任务,感到骄傲也是正常的,是一种自豪的表现;也有学生喜欢破水罐,它裂缝中的水浇灌出一路花香,并且一次又一次地向挑水工道歉,它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等等。小学生在对抗中畅所欲言,交流情感,进行思维的碰撞,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同时,要在对抗中说服对方,不单要专心谛听对方的论述,还要针对对方的论点论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快速用具有说服力的语言来驳斥对方,这样既训练了小学生的推理能力,又使听说话能力得到训练提高。

  • 紧抓关键字词句段,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汇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几乎每一则寓言,都有一个生动有趣的、情节富于变化的故事,同时语言精练简洁易于朗读,这样的故事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激发了他们阅读的乐趣。抓住关键词句,可以给学生启示,引导学生的思维从感性的事件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同时给概括寓意一个坡度,完成思维的提升,实现寓意的理解,这是指导阅读必不可少的环节。

  • 利用寓意教育性能,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写作中,想象起着主导作用,运用想象可以拓宽思路,使构思展开纵横驰骋的翅膀。通常情况下寓言故事的寓意深刻而具有多面性,语言精辟简洁角色少,还有的寓言只讲故事没有点明寓意,在结尾对故事的结局、人的命运或作品的寓意都没明确定位,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并按照寓言故事的特征,设计续写寓言故事、改写寓言故事、仿写寓言故事等教学环节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寓言是一种儿童的独特、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启智”“明理”中育人,在“表演”中培养语文的综合素养,是寓言教学的目的,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寓言教学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师应该把它放入整个语文教学的体系中去思考,在不断地琢磨与实践中,使寓言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如何发挥寓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2

就我个人而言,我平时比较喜欢阅读趣味性比较强的寓言。因为寓言有意思,并且寄托着一定的道理。在成长的过程中,父亲或者母亲常常会唠叨各种道理。但是我却不是总能接受。但是每次奶奶给我讲道理的时候,我都能很快乐地接受。现在想想,是因为父母说的道理太单调,太直接,让人难以接受。而奶奶常常将道理寄托在短短的寓言故事中,让我在听故事的同时顺便接受了教育。我想这样的经历很多人都有吧。人似乎不容易接受太直接的以及太单调的教训。

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我有一个偏见,就是:现在好的文学作品,无论是什么样式,都越来越具有寓言的色彩。”(《略谈寓言》)作家余秋雨说:“寓言,兼跨哲学和艺术之间的寓言,多方面地显示了人类文化水准的在探索寓言教学在开发学生思维素质方面的巨大潜力。” 由此课件,寓言在教学中的作用是重要的。

寓言有以下几个特点:

1.鲜明的教育性。将道理和教训寄托在故事中,教人做人做事的方法。

2.强烈的讽刺性。寓言的教育性通常通过故事的否定性来实现。例如《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就是通过对故事中地主父子做法的否定,呈现讽刺,最终达到教育意义。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在寓言中,故事中通常都有动物,神仙之类虚构的形象,这是在现实中不存在的。这些都只能出现在虚构的故事情节中。例如:《狐假虎威》、《守株待兔》之类。

4.寓言故事一般篇幅短小,结构紧凑。

5. 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因为这多种手法的使用,使得故事充满了趣味性,让学生觉得新奇,有趣。更加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激情。

根据以上的特点,我觉得寓言有下面几个作用:

1、寓言的教育性可以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2、蕴涵内容的丰富性和含蓄性,使得解读寓意成为了一个极具个性的精神活动。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使寓言的作用能充分发挥,我认为在寓言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 鼓励学生写寓言,续写寓言,改编寓言,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教《人生寓言》时首先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与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与见解,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填鸭式局面,真正还学生以主体地位。

2、注重多角度、多层次地解读寓意。

在课标中有明确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不是局限于原作的唯一寓意和教参上的标准答案。

3、,寓言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往往是由一个故事引出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所以寓言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的“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有别于传统的空洞说教式,其目标的实现是自然地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另外,寓言的寓体是生动简明的故事,正好适合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而寓言丰富的寓意也正好引导孩子开始思考人生。

总而言之,在寓言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也要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发展创造思维,而不是胡思乱想。




❹ 如何编写寓言和童话教学设计

寓言、童话都是故事,都需要借助想象进行创作,在创作中都常常运用夸张回、拟人的手法。
童话、寓言答都是中小学生喜爱的美好生动的作品,也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套语文教材在编写中,都离不开对它们的选用。《皇帝的新装》《浓烟和烟囱》《蚊子和狮子》《花的话》《摆渡》《黔之驴》
童话、寓言都是现实生活的间接反映。教学这些课文,要指导学生领会联想和想象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并激活他们的想象,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蕴含其中的作者的感情,培养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童话、寓言以及故事、传说的教学,讲求鲜明的动感,讲求多种感官的调动,讲求思维的灵活,因此可重点研究课堂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情景的设置。

❺ 寓言故事教什么,怎么教

寓言是一种讽喻或寄托的故事,是一种形象与寓意相结合的文学体裁。优秀的寓言故事里有着丰厚的思想容量,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需要学生们去领悟言外之意、品评味外之味。在寓言王国里,狐狸和狼、小鹿和老虎不再是一种动物,它们是人格化了的“人”,就是人的言行举止也大多显得怪诞奇异,这些都能使学生难以忘怀。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不少文质兼美的寓言故事,那么,小学寓言故事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 指导疏通文意,把握故事内容

小学阶段有不少寓言故事课文,比如《亡羊补牢》、《南辕北辙》、《井底之蛙》等,寓言故事常常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了解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弄清故事的情节,也就是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那么,如何使学生弄清故事情节,把握故事内容呢?

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词。比方说《亡羊补牢》一文中“亡”和“牢”的意思,这两个字所表达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此,教学中面对三年级的孩子要指导他们学会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还理解“后悔”“接受”这两个词意,引导学生读书讨论,想想从“后悔”一词你了解到了什么?从“接受”一词明白了什么?

加强朗读指导,启发学生把故事中表达的意思读出来。如学习“亡羊补牢”时,可以使用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邻居对养羊人的关心和养羊人对丢羊这件事的态度。

二、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蕴涵道理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往往只有上百个字,但是几乎每一则寓言,都有一个生动有趣、情节富于变化的故事,同时语言精练简洁易于朗读,这样的故事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从而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寓言故事往往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形象地反映人们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就像慈爱聪明的长者,总是语重心长地告诉人们一些生活道理和人生哲理。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较强,理解能力较差,缺乏感性经验,要揭示和理解深刻的寓意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寓言故事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在阅读寓言故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学习寓言故事时,一定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以及在电视、电影或读过的故事里所知道的类似的人。比方说:学习了《亡羊补牢》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你有没有犯过和养羊人一样的错误?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么做?还有学习了《南辕北辙》可以谈一谈这个人错在哪里?你想对这个楚国人说些什么?学习了寓言故事你收获了些什么?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中通过理解、提取、分析、概括信息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揭示和理解了寓意,同时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三、捕捉编者意图,了解寓言特点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在汉语言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编者在小学语文中选编寓言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学习寓言哪些特点呢?

首先,从形式上看,寓言故事的特征:一是语言精练简洁,概括性极强,极富表现力;二是篇幅短小精悍,结构严谨,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最简短的一种。寓言故事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是一个充满机智、幽默、滑稽、胆识和丰富想象力的世界,它对自然界的动物、植物赋予了人类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基本的善恶观,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由于要在短小的故事中蕴涵丰富深刻的哲理,把讽刺对象的本质充分地揭示出来,让人们在嘲笑故事丑角荒诞可笑的行为之余,感悟生活的哲理,因此,要求寓言故事的语言既要精炼概括,极富表现力,又要幽默、风趣。此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寓言故事很好地吸收了象征、夸张、拟人等艺术表现手法,增添了更加丰富的文学色彩,使寓言故事的情节更具曲折性和趣味性。寓言故事凭借形象夸张的形象、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丰富深刻的哲理性、教育性赢得了儿童的喜爱,也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文学体裁,为学生的写作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其次,要注意教给孩子学会区别寓言和童话,他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的区别。童话是一种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有幻想才有童话,它以少年儿童认识、理解的人或事物为描写对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童话有诗一般优美的意境和语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 注重拓展延伸,增加文化积累

(一)寓言故事书

教师要给学生一些寓言作品,让学生大量阅读中外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中外寓言名著故事精品》以及相关的成语故事、历史故事等有关书籍,并向学生提出每人每周不少于两篇故事的阅读要求。从而使学生对寓言这一体裁文章有更深一层次的了解,拓展他们的视野,扩大他们的阅读量。学生逐渐从被动读书转变为主动读书,对语文学习起了推动、促进的作用。

(二)组织寓言故事会

老师在学生大量阅读中外寓言故事的基础上,趁热打铁、组织寓言故事会,用不同的形式诠释自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改编后的相声、小品、课本剧等等,以此来推动学生对寓言故事学习的兴趣。

(三)编写寓言故事

想象和写作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想象力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积极作用。寓言故事是一个充满了机智、幽默、滑稽、讽刺、胆识和丰富的想象力的世界,十分符合小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机。通常情况下寓言故事的寓意深刻而具有多面性,语言精炼简洁。还有的寓言只讲故事没有明说道理,在结尾对故事的结局或人物的命运或作品的寓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想象空间,让读者自己品味、辨析、感悟。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根据寓言故事的特征设计续写寓言故事、改写寓言故事、仿写寓言故事等教学环节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 续写寓言故事。有的寓言故事的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写下有可能发生的故事结局,不一定要求有标准、统一的结局。

  2. 如寓言故事《狼和小羊》的故事结局没有说明可怜的小羊的最后命运如何,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艺术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续写之后可能发生的事情,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读课文最后一句话:“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凶恶的狼向小羊扑去时的动画,让学生充分感受狼的凶狠,小羊的弱小、无助,为可怜的小羊被狼吃掉而痛惜。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小羊最后被狼吃掉了吗?如果没有,小羊是怎样获救的呢?”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思维,想出解救小羊的办法。最后,在学生充分说出办法的基础上,要求以“小羊获救”为题,写一段话。

  3. 在学生充分阅读寓言故事的基础上感受问题情境的特定角色,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思路展开创造性的联想,为写出有特色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寓言故事往往具有角色少、故事情节简单但富于变化的特征。因此,可以添加情节和增添角色,进行多角度叙述,续写寓言故事。另外,故事总是从反面给读者以教育,所以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对寓言角色接受教训后做正面的描述,进行续写故事。

  5. 2.改写寓言故事。改写寓言故事的教学环节,可以根据寓言故事的寓意具有深刻的教训性、角色少和形象夸张可笑的特征设计。例如,《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讽刺老虎的凶残、愚蠢和狐狸的狡猾、仗势欺人的可恶行为。因此,利用寓意的多面性可以在故事中增加角色,给人以更多的教育。如在小动物看见老虎来了纷纷逃走时,一只犀牛来了,它建议老虎站在旁边观看,让狐狸自己向前走,结果老虎恍然大悟。

  6. 总之,寓言故事教学注意了以上四个问题,教学中就能开拓学生思路,拓展学生积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❻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

一、抓住寓言的题目理解寓意
寓言的题目一般都是对寓言内容的高度概括,我们只要把题目的意思搞清楚了,也就知道其寓意了。如《揠苗助长》一课,伊老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同学们读了课文,那么‘揠苗助长’的‘揠’是什么意思?”学生能轻松地回答‘揠’就是‘拔’的意思。教师接着引导:“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很容易理解“揠苗助长”就是“拔高禾苗,帮助它生长”的意思。理解了题目,学生能很自然地明白农夫不按规律做事,急于求成,从而理解文章的寓意。
二、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寓意。
在一篇课文中,有一些对理解课文主旨有重要作用的关键词语句子。教学时,老师可围绕关键词句精心设计问题,深入挖掘关键词句的丰富涵义,使学生对关键词句有深刻的理解,从而直抵中心,理解寓意。
比如伊兆秀老师执教的二下《27 揠苗助长》一课:
教师出示句子:“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师:“同学们,请你读读这两句话。然后思考:画线的词语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生1:“禾苗好像没长高意思是禾苗实际上长高了,但是看上去没长高。”
生2:“禾苗长得一点儿也不快,所以好像没长高。”
师:“同学们说得真精彩!你能体会出什么?”
老师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纷纷发言,把农夫急于求成的心理理解得非常深刻。
三、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对话中理解寓意。
寓言中的故事情节大都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因此教学时老师应巧妙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置身情境之中,入情入境地理解。同时,老师应设计能有效激发学生想象的问题,大胆想象,在多方对话中理解寓意。
张毅老师执教的《扁鹊治病》一课中,老师在最后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可以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蔡桓公,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样?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扁鹊说?”学生可能会回答:
1.蔡桓公后悔莫及地说:“早知道这样,当初就应该让扁鹊治疗。真是不听医生言,吃亏在眼前。”
2.蔡桓公垂头丧气地说:“真是后悔莫及啊。”
3.蔡桓公迷途知返地说:“早知道就应该听扁鹊的话,听他的话我的小病早就治好了,我不该执迷不悟啊。”
这样,学生对课文寓意的理解会更深刻。
四、联系学生生活理解寓意。
在学生感知寓言内容、感受寓言中人物形象之后,可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寓意的理解。
比如《揠苗助长》一课,可设计这样的环节:“同学们,农夫忽视自然规律,不按规律做事,急于求成让我们感到很可笑。那么,你的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这样,把课文寓意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学生会有更深的感触,同时用学到的道理指导自己的生活。
在以后的寓言类课文教学中,我们要分析寓言的体裁特点,深入研究,精心设计,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❼ 寓言四则的教学建议

本课拟用两课时教读。
教寓言,一般可分三步进行:先分析故事情节;再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寓意;最后指导学生自编或续编寓言。现 在分述如下: 基本原则是:把学生引到故事的情境中来,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因此,教师一定要仔细研究提问的艺术。以下几种提问方式可资参考:
1.抓住情节的要害设问。例如,赫耳墨斯来到雕像者店里,首先问宙斯像的价钱,此中意味深长;再问赫拉像的价钱时又是“笑着”问的,这些全都可以联系赫耳墨斯的心态来设问,使学生通过对细节的分析了解赫耳墨斯的妄自尊大。又如蚊子战胜了狮子,这个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蚊子向狮子挑战时说的那一番话,这表明它对敌我双方的长短看得很清楚,并相信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可以战胜对方;正因为如此,它又故意嘲笑了狮子的“用爪子抓,用牙齿咬”,这些也都值得仔细品味。
我国古代寓言绝大多数都出现在说理过程中,都是为说明事理而创作出来的,跟西方寓言有别,主要是形象描写成分较少,因而难以采取这种方式设问,但也有补救的办法,这要留到下面去说。
2.运用假设引起学生思考。例如,赫耳墨斯来到店里,如果首先问自己的雕像的价钱,结果会怎样呢,又如,蚊子如果不先发表“挑战宣言”就去进攻狮子,结果仍然是战胜了狮子,这对故事情节会有怎样的影响?这样设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作者如此安排情节的意图。 这是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主要环节。一般原则是,无论作者是否已点明了寓意,都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要允许从不同角度作概括。在概括寓意之前,一定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办法是:
1.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体验提出问题。例如学《智子疑邻》一则,可以问学生:对正确的意见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学《塞翁失马》一则,可以问学生:好事能变坏事吗,好事变坏事或坏事变好事,都是有条件的,试举例证明。
2.运用比较。例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就可以用“问题研究”中提到的那种办法作比较;《蚊子和狮子》一则可以删去“却被蜘蛛网粘住了”开始至结尾这一段话,再跟原作比较。 以下题目仅供参考:
1.续编题:(1)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只作“白送”之用后,产生了怎样的心情,说了些什么(2)邻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有怎样的反映(3)蚊子正等待着那可怕时刻来临时,松树上滴下一滴松脂,正好落在蜘蛛背上。此后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2.自编题:(1)嘴和眼的对话;(2)树和斧子;(3)猴子与人类的对话;(4)筷子和勺子;(5)画笔与颜料。

❽ 寓言教学如何突破难点揭示寓意

寓言将深刻的生活哲理蕴含于简短生动精彩的故事之中,有一定的道理、现实意义或教育性。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由于小学生缺少生活经历和受到思维水平的局限。往往不容易从具体情节和形象中去准确理解、概括寓意,因此,在寓意教学中寓意的揭示就成了教学的难点。为突破难点,我们应根据寓言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引导小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度,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情感,悟出道理。 在小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常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活动,而寓言的寓意,是作者凭借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所表现出来的对社会生活的思想观点,艺术形象本身,无论是人物或人格化的动物,往往倾注着作者的主观感情,体现出鲜明的褒贬态度。如《狼和小羊》中狼的蛮横无理,小羊的善良幼稚;《狐假虎威》中,狐狸的狡猾,老虎的愚蠢;《掩耳盗铃》中盗铃者的自欺欺人,等等,这些故事无不渗透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师可在学生感知艺术形象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在情感的深刻体验中加深对艺术形象内涵的理解。小学生一旦将自己的内心情感与故事中的艺术形象结合起来,就会在主观评价中辨识其中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为寓意的揭示打下基础。要使学生悟出道理,关键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为此,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披文入情,引导学生深入领悟语言文字所传递的情感信息。例如《狼和小羊》一课,狼和小羊性格特征鲜明,作者的爱憎情感分明。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最能表现狼的狡猾凶恶本性,故意找碴、气冲冲、大声喊道,小羊温和、可怜等词语 ,细加品味,指导学生加强情感朗读、表情复述、分角色表演,使学生深入角色之中,体会艺术形象的情感内涵。由此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由此及彼 从表现手法来看,寓言更多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的方法和手段,说古比今,以小言大,借物喻人。但小学生往往不理解寓言讽喻的对象并非限于艺术形象本身,而是社会生活中的某类人、某类现象。因而他们的认识活动,常常不能脱离直观形象,仅停留在对个别的,特殊的事物理解上,出现就事论事的倾向。例如学生读《坐井观天》后,得出青蛙应当跳出井口去看看,就不会弄错了这样的认识,未能理解寓言的深层含义。为突破小学生知识和思维水平的局限,教师应首先向学生讲清寓言的写作特点,使他们明白寓言的针砭所指,讽喻所在。然后,启发和引导学生在感知形象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类比联想,列举一些与故事相类似的实际例子,引导他们分析寓言故事和生活实例相类似之处,然后归纳和概括其中的道理,从而理解寓意。如《亡羊补牢》一课,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亡羊补牢这样的例子在实际生活里是很多的。叫学生们想一想:你有没有犯过错误?犯错误有没有接受别人的意见?结果又怎样?这类事情跟亡羊补牢的故事有哪些相类似的地方?我们应该从这个寓言故事中吸取什么教训?通过举一反三的发散思考,学生对课文寓意的理解就可以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 三、推因求果 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有其产生的原因,任何原因都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寓言故事所反映的现象,所提示的道理,也存在着内在的因果关系。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提示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引导他们或推因求果,或溯果寻因,就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故事内容,准确理解寓意,而且也教会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想法 做法 后果助 揠 枯使学生明确揠苗者的想法,做法与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由此领悟经验教训:做事不能光凭主观愿望,若急于求成,一味蛮干,结果就会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 四、铺设台阶 在寓意的提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有一定梯度的思考题,为学生铺设思维的台阶,引导学生逐步实现由形象思维的过度,将感情认识上升到理发认识,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地概括出寓意 。 例如《守猪待兔》,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和组织教学,帮助学生逐层深入地概括寓意: 这们的概括,正体现了由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既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又有利于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❾ 寓言教学应如何讲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也就是说,作者把自己要说的话,要讲明白的道理寄托在虚构的故事里,以使读者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从几年语文实践中,自己摸索出了一些教寓言的方法,愿与同行共勉。
一、加强朗读教学
寓言适于朗读,教寓言要加强朗读教学,教师在分析课文之前的朗读,对学生正确理解语言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成功的朗读,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寓言,从感情上影响学生。教师讲读课文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根据人物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进行分角色有表情的朗读,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抓住关键语句
教学寓言应特别重视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句子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分析。这些关键词句有的直接揭示了寓言的中心思想(寓意)。有的带有强调意味的重复句式,如《自相矛盾》一文中:“我的矛锐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能戳得穿!”“我的盾坚固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有的是表现人物行为的,如《掩耳盗铃》一文中,“他就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那个铃铛”。有的是表现人物神情和言谈的,如《会摇尾巴的狼》一文里的“狼终于露出了凶相,它裂开嘴,龇着牙,对老山羊恶狠狠地叫嚷:”你这该死的老山羊!不快点过来,我就吃掉你!”等等。讲清警语对发掘寓言的寓意有直接帮助,讲清描绘形象的关键语句,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印象,以便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三、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艺术形象
寓言作品中也有生动的艺术形象,人格化的动植物,其中常用的角色差不多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性格。如狼是残暴的,狐狸是狡猾的,蛇是狠毒的,蚂蚁是勤劳的等等。因此在分析内容的时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教他们学会针对人物的特征,按寓言里的角色阅读课文。教师不要过早地涉及寓意,寓意要通过形象地分析,很自然地概括出来。
四、深刻理解寓言的寓意
艺术形象是寓言的躯体,道德教训是寓言的灵魂。寓言教学要想办法让学生理解它的比喻义,换句话说,就是要懂得寓意。《坐井观天》中青蛙和小鸟对天的看法之所以不同,其原因是“小鸟从天上来”。小鸟说:“天无边无际”是它亲眼所见,当然是真实的。故事讽刺青蛙,是要教育哪些见识短浅,还自以为正确的人。如果讲完了《坐井观天》,学生还不解其意,得不到教育,那么这一课就没有完成任务。

❿ 如何教学小学语文寓言

寓言,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是一种讽喻或寄托的故事,是一种形象与寓意相结合的文学体裁。它用生动的情节构成故事,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被人盛誉为“理智的诗”,“是穿着外衣的真理”。无论是中国古代寓言,还是西方的《伊索寓言》,一方面,它们都是凭借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让学生在领会寓意的过程中,明辨是非、知道善恶、认识美丑;另一方面寓言这种哲理性、讽喻性的特点,又为我们让学生在领会寓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供了最好的契机。因此,引导学生正确揭示寓意是寓言教学的核心。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层层剥去“外衣”,让真理见诸于世呢? 抓住寓言讲读,开拓学生思路 因为寓言的故事性强,语言形象,所以我在教学中,依靠教材,抓住形象化的语言,加强读讲训练,透过故事的艺术形象,让学生在读讲中领会形象感知认识,去弄清寓言的寓意,如《狼和小羊》这则寓言故事,狼为想要吃小羊,蛮不讲道理,故意找借口,找小羊的麻烦,小羊性格温顺善良。教学时就引导学生先分角色朗读,然后分角色表演。把狼奸滑狡诈,阴险毒辣的凶残本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将小羊纯朴、善良的性格表现的栩栩如生,同时使学生懂得了象狼一样的坏人的凶残本质是不会改变的,他们要干坏事,总会找出一些所谓的理由,教育学生要向坏人坏事作坚决的都斗争。启发思维,弄懂寓意 初步弄清情节,掌握故事内容,这是教寓言故事的第一步,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故事内容,让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形象,懂得道理。在教学中不是一下子,将故事的寓意告诉学生,而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启迪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根据故事情节,依靠形象语言进行分析推理,最后使他们领悟寓意。如《揠苗肋长》这则寓言故事,在讲课时通过分析,推理,使学生一下子弄清故事包含的道理。那个农民嫌禾苗长得慢,采取将禾苗一棵棵拔一点,这种方法对吗?为什么呢?学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感知知识,可以直言的判定,不对。因为他没有按禾苗生长的规律去做,禾苗不但没长高,反而枯萎了。通过这则寓言故事让学生懂得了急于求成,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反而坏事的道理,然后让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如有的同学说,为了长身体盲目吃高营养食品,为了上课不迟到,不吃早餐等。这样同学们明确了做任何事都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否则,急于求成,反而坏事。联系实际,加强思想教育 在学生感受,理解寓言的表达的艺术形象,懂得寓言寓意以后。怎样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是寓言教学的重点,也是目的所在。如《东郭先生和狼》这则寓言故事,使学生懂得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又如《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使学生正确对待错误,谈谈自己感想,通过讨论,谈认识很多同学找出了自己以前所做的事有害于社会、学校、家庭和自己的事。如:迷恋赌博、网络游戏、损坏公共财产、上课不遵守纪律等。亡羊补牢,并决心改掉以前的错误行为,做个有利于人民,有利益于社会的人。 教寓言不但要抓讲读教学,开拓学生的思路,而且要启发学生认真思维,弄懂寓意,更重要的是还要联系实际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这样才能收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