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楚成王典故

楚成王典故

发布时间: 2021-01-14 13:53:27

A. 春秋战国时期五个历史典故

退避三舍
〖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春秋时候,晋国国君献公宏爱妃子骊姬。骊姬借机让晋献公封自己为夫人,还要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但献公原来的夫人生有申生和重耳二子,申生早被封为太子了,骊姬便害死了申生,追杀重耳。重耳在楚国国君帮助下,在外躲避十二年,幸保不死。楚王问重耳说:“你将来若能回国当了国君,怎样报答我呢?”重耳说:“你什么贵重东西、奴隶、美好都有了,我能给你什么稀罕物呢?我若做了晋国君王,万一日后同你在战场上遭遇,就退避三舍作为回报吧。”后来重耳果然做了晋国国君,而且真同楚王在战场相遇了,重耳没食言,确实退避三会以报楚王!

一鸣惊人
〖释义〗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处〗《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苛政猛于虎
〖解释〗政:政治。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出处〗《礼记·檀弓下》:“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孔子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卧薪尝胆
〖解释〗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
〖解释〗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B. 朝秦暮楚的典故

朝秦暮楚
拼音: zhāo qín mù chǔ
典故: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内。有的容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出处: 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例子: 叹~,三载依刘。(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九出)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C. 成王败寇的典故

成王败寇的几则小故事(二)

文章憎命达,老杜诚不余欺。比如我自己,有点郁闷的时候就会想到blog上来灌水了。先纠正昨晚的一个错误吧,孙亮没有被弑,只是被废为会稽王,而且这个也不是孙皓干的,为板凳男平反一下咯OK,下面继续昨天的曹爽吧。

其实那个“富家翁”的上下文用白话文解释是这样的:桓范提出那个大胆建议之后,曹爽呆在那里了。桓范请求曹爽速作决断,曹爽哀叹,“你别逼得这么急啊,让我好好想想。”本人画外音:我靠,这是千钧一发你死我活刺刀见红的时候了,真是一点魄力都冒得啊曹爽所谓的想,其实就是一个人在营中默默流泪流了一晚上不知道任贤齐的歌词“独自一个人流泪到天亮”是不是从这里获取的灵感诶。不过曹爽应该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因为他在担心一开战城里的家人咋办,所以才黯自神伤啊。

司马懿肯定是个心理战老手,他这个时候完全猜透了曹爽的心思,所以派个使者告诉曹爽,已经指洛水为誓,只要你交兵权就保你平安。曹爽竟相信了,也许因为这是他最虚弱的时候吧,心神不宁六神无主,哪怕你说始皇帝嬴政是个阴阳人估计他也信了(嘿嘿,这个是《未来世界》里头王二的博士论文)。简言之呢,曹爽打定了注意“太傅必不失信于我”。

说到这里,我想到另一个故事诶(赞一下自己强大的联想能力)。“问鼎”这个词来自于楚庄王伐陆浑之后,王孙满犒楚师的一段对话,《古文观止》里面有这篇,王孙满的辞令堂堂正正颇有一番气度。btw,提到王孙满,应该还记得《崤之战》里的王孙满观秦师吧。小p孩对秦军评了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几岁的小孩子都这样目光如炬,古人咋都这么早慧呢

一不留神又扯远了,似乎我很喜欢这样在兴致勃勃中离题万里呢,不管了嗯,刚才既不是想说伐陆浑,也不是想说问鼎,而是想说楚庄王伐完陆浑结果后院起火了。令尹斗越椒引全族叛乱。斗氏家族当时是楚国名门,其实都是得益于斗越椒的伯父令尹子文了。子文的身世很传奇,因为是表兄妹野合产下的私生子,所以被遗弃于云梦泽,一只慈悲的老虎发现了小婴儿,于是用虎奶喂养他(天哪,是真的么?反正书上这样写的)。子文其实是字,他的名是斗谷於菟,谷表示乳,於菟是老虎的意思。子文之于楚成王(成王是庄王祖父)好比管仲之于齐桓公,可见斗氏影响力之巨,所以斗氏的叛乱是相当有震慑力的。春秋五霸里头我最爱楚庄王,个人认为他是那个时代的国君里头最有人情味的了。当然,这和他高超的政治手腕以及杰出的军事才能并不矛盾。楚庄王派了个使者通报斗越椒,大意是斗氏家族世代有大功于楚,因此宁可斗氏负我,不可我负斗氏。只要斗越椒停止叛乱,还是让他作令尹,擅杀司马的罪责也可以赦免掉。忘了说,斗越椒起兵的时候杀了司马蔿贾。蔿贾,就是孙叔敖他爹,此人年少之时也是位目光如炬的天才儿童,可惜下场如此悲惨其实话说到这里,无非也就是相当于71年的“只要副统帅肯回来,我亲自到机场迎接”那种程度了。然而楚子很能把握他人心思,于是他又加了一条,儿子可以给斗氏作人质。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我觉得楚庄王真的好大气啊,当然你也可以说儿子是可以再生的,呵呵,但站在强势的一方,这样的条件似乎从古至今也只有他开出来过。斗越椒回了一句很NB的话,大意是,再回去作令尹我会觉得很没面子的,于是后面就开始火星撞地球了。神箭手养由基就是这个时候登场的。平叛之战也很显楚庄王的军事才能,此处不细表。为了庆祝战斗胜利又诞生了一个绝缨大会的典故,那段历史还真值得挖一挖

不过此刻还是回到曹爽的话题吧。我觉得那个时候他相信了如此单薄的一句承诺是他最大的败笔,就算投降也要拉司马师和司马昭作人质垫背啊。最遗憾的还是他当时完全有能力调兵去亡命一蹬腿的诶。其实如果他大兵压境,司马氏还未必敢把他家人咋样,可是你一旦投降呢,那就是刀俎和鱼肉了。结局果然是满门抄斩。

D. 退避三舍的典故 楚成王是个怎么样的人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版战争晋军退避三权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楚成王是个昏庸无能的人,

E. 有哪些楚国的历史故事或典故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F. 秦朝有一个将一位国君走过的土地让给他国的典故是什么

这个典故不是秦朝,而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时期,燕国的北面有一个叫做山戎的少数民族,这个民族分为四部(令支、孤竹、屠何、无终),盘踞在现在的冀北辽西一带。令支与孤竹从现在的陕甘一带迁移而来,属于商时就存在的部落,曾助周伐商,因功获得冀东北封地,而屠何和无终是逃离中原的东夷人。山戎极有可能就是后来匈奴的祖先。春秋时期山戎日渐强大。到公元前664年,山戎四部人口多达十几万,军力强盛,有意参与中原的乱世,发兵打败燕国。战争呈一边倒的局势,燕国军队被消灭两万,只剩不到三千人死守蓟城。山戎盟主密卢帅四部之兵,围困了燕国的都城蓟城。燕国庄公向齐国求救。齐桓公调集全国三分之一兵力,记一万人,前去救援燕国,并在蓟城下,凭借先进的装备和勇敢的士气,逼退数万山戎。齐桓公及其幕僚认为,山戎只是回避了精锐的齐军,根本没有损失,若就此班师回国,山戎会再次包围蓟城,燕国若被其攻灭,齐国必深受威胁。于是,齐军连蓟城都没进,立刻兵分两路,追击山戎。山戎人多势众,且有熟悉地形之利,齐军在付出数千人巨大代价后,击杀和俘虏数万山戎男子,接连攻灭令支、孤竹,重创屠何,接受无终全国投降。这场战争山戎几乎损失了全部十几万人口,各部共三千余人,在受伤的令支王密卢带领下,逃亡大漠,燕国威胁解除。
燕庄公感谢齐桓公大恩,一路相送,连日行进,不知觉中进入齐国领土。桓公说按照周朝礼制,诸侯不能擅离封地,到其他诸侯那里。于是将燕庄公走过的土地,全部送给燕国,地理位置是今天的沧州南部。燕庄公感恩戴德,诚惶诚恐,而其他诸侯觉得桓公救援燕国,还赠与其土地,是大仁之举。桓公的诸侯霸主地位愈加巩固。

G. 关于历史典故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专他国长达属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H. 求一个古代典故的名字

你好,成语退避三舍
典故: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I. 朝秦暮楚的典故 的由来

朝秦暮楚
拼音: zhāo qín mù chǔ
典故: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版经常作战。有的诸权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出处: 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例子: 叹~,三载依刘。(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九出)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