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什么叫歇后语

什么叫歇后语

发布时间: 2020-12-17 16:12:19

㈠ 什么是歇后语

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反映实际生活的一种口语。它浅显易懂,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巧妙有回趣,大多富于答讽刺和幽默的意味。

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部分所组成,前部分是比方,像谜面;后一部分才是本义,像谜底。大部分歇后语的本义均可通过对前一部分的解释而得出。所以说话时,往往会说前一部分,让听者自己去领会其本义。这就叫歇后语。这种独特、巧妙的修辞方式,基本上属于比喻的修辞范畴。现在所流行的歇后语一般将后部分一齐说出。

正确地运用歇后语,可使语言或作品生动活泼,增强其表达效果。

㈡ 什么是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专种短小、风趣属、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2)什么叫歇后语扩展阅读

常用的歇后语

1、王胖子跳井——过不去

原指王胖子的身材比井口还粗,跳井,自然下不去。形容难为人,与人过不去。

2、狗熊那棒子——瞎忙乎

狗熊册棒子,册一个扔一个。形容人白忙活一场。

3、老婆没牙啃骨头——光舔点味儿

指花费了大量精力,却没有成果。

4、瞎老婆点灯——油也得耗,明也看不见

指白白花费了人力、物力,没有成效,全部落空。

5、蛤蟆想吃天鹅肉——想得倒不错

指想法很好,就是实现不了。

6、水中月、镜中饼——看得见,捞不着

指人的想法或愿望不切实际,不能实现。

7、鸡毛炒韭菜——乱七八糟

指事情繁杂或人心绪纷乱。

㈢ 是什么歇后语

应该是:没法提

㈣ 什么是歇后语

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例如:
一个巴掌打不响 -- <孤掌难鸣>;
懒婆娘的裹脚 -- <又长又臭>。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㈤ 什么是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来国民间广为源流传得最的语言文化之一,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脍炙人口,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㈥ 歇后语的特点是什么

提问者你好
歇后语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用群众熟悉,采用这种手法制作的联语就是“歇后联”。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例如: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水仙不开花——装蒜哑巴吃黄莲——有苦自己知(或“有苦说不出”)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他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例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火烧旗杆——长炭(叹)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舞)也不能。[编辑本段]【歇后语】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公共厕所扔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老公拍扇——凄凉(妻凉)秀才的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王八中解元----------规矩(龟举)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行)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和尚的房子----------妙(庙)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精装茅台------------好久(好酒)蜘蛛拉网------------自私(自丝)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谢谢

㈦ 歇后语是什么意思

歇后复语是汉语的一种特制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7)什么叫歇后语扩展阅读:

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很多的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最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

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

㈧ 什么是谚语什么是歇后语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 谚语: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类别繁多,不胜枚举。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2011年5月23日,谚语(沪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11月11日,谚语(陕北民谚) 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来分,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气象

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察气象的经验总结。如:

1.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2.日落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3.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4.久雨刮南风,天气将转晴。

5.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

6.燕子外迁,地旱天干。

二、农业

它是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农事经验。如:

1、枣芽发,种棉花。

2、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3、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4、春雷响,万物长。

三、卫生

卫生谚语是人们根据卫生保健知识概括而成的。如:

1.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2.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3.食能以时,身必无疾。

4.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

5. 伤筋动骨一百天

四、社会

社会谚语泛指为人处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国等方面应注意的事。如:

1.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2.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3.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5.狭路相逢勇者胜。

6.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7.擒贼先擒王。

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9.女人嫁汉,穿衣吃饭。

10.王气垫,气垫王,为卖气垫到处忙。

五、学习

多是学习经验的总结,激励人们发奋学习。如:

1.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2.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例如: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百川归海——大势所趋

蝎鳓虎子掀门帘儿——露一小手儿

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例如:

鼻孔里灌米汤—— 够受的

炒了的虾米—— 红人(仁)

揍鸡毛—— 壮胆(装掸)子

冬瓜皮做甑子—— 不争(蒸)气

豆芽炒虾米(小虾)—— 两不值(直)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叹(炭)

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百尺竿头挂剪刀——高才(裁)

老爷下轿——不(步)行

老公拍扇——凄(妻)凉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一脚踢翻煤油炉——散伙(火)

大胖小子抓周——小人得志

㈨ 什么叫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抄人民在生活袭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 。 《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 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前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