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的典故
Ⅰ 古代秦朝以前的典故
李由儿时起便与扶苏相交甚好,一同拜在蒙恬将军门下学习兵法,但他与扶苏的性格却十分不同。他性格冷峻,沉默少言,心思缜密有城府,行为举止颇有其父李斯之风。而后就任三川郡守,驻守三川郡。后来天下大乱各地反秦义军不断,吴广统率义军,屡战屡胜,准备攻克三川郡,直取咸阳。但是,义军在攻打荥阳时,遇到了李由所部秦军的顽抗,结果荥阳久攻不下,形成了胶着的状态,另义军吃尽苦头,加速了起义军内部的分化。后来项氏崛起,项梁在定陶大破秦军,命项羽、刘邦攻陷三川郡,李由率军与项羽激战于雍丘,虽奋勇力战义军,无奈项羽神勇,被项羽斩杀于万军之中。
公元前211年,“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庭车骑以千数。”(《史记·李斯世家》)七十岁的丞相李斯深有感触地说:“当今为大臣者位无高于我者,我可以称为富贵之极了。”然而盛极则衰,好景不长。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南至云梦,东南至会稽山,刻石颂德。七月,始皇病死沙丘。佞官赵高胁迫丞相李斯诛杀公子扶苏,改立胡亥为二世皇帝。
公元前209年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起义,一举攻下大泽乡。接着又攻下蕲县,势如破竹。当义军攻下淮阳时,战车已有六七百乘,骑兵千余骑,士卒数万,声势浩大,势不可挡。
三川郡守李由立即派人飞报丞相李斯:“贼军十万已到许县,日夜可达荥阳,城内25000名士卒日夜铸兵器,加固城墙,挖拓城河,防哨巡守。无奈兵力悬殊,存粮也只可用数月。望速派兵增援。”李斯立即向二世呈奏。正在咸阳宫取乐的二世一听,竟吓得丧魂落魄、六神无主。
李由知道形势严峻,就亲自带兵防守。为稳定城内秩序,他组织百姓协助守城,令掌管治安者加强检查,防止奸细混入城内。第二天黎明,城外鼓角震天,义军潮水般涌到荥阳城下,箭如飞蝗射向守城者,并强渡城河架云梯攻城。李由指挥守城将士勇猛还击,死者的血染红了城河水。一连几天激战,双方伤亡惨重,义军只得撤回淮阳。《史记·陈涉世家》载:“吴广围荥阳。李由为三川太守,守荥阳,吴叔弗能下。陈王征国之豪杰与计,以上蔡人房属蔡赐为上柱国。”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八月,李由率三万秦军至雍丘(河南杞县),与章邯破荥阳之围以后,又共同击败邓说所率义军,在许城击败义军将领伍余,直抵义军都邑淮阳。陈王胜亲自出城督战,无奈秦军李、章指挥得当,上柱国蔡赐战死。陈王东逃到下城父。项梁、项羽率江东义军渡江到中原,刘邦也率义军在中原会合。此时在咸阳宫中的赵高却向二世陷害李斯说:“丞相长男李由为三川守,楚盗陈胜等皆丞相傍县之子,以故楚盗公行,过三川,城守不肯去。高闻其文书相往来,未得其审,故来敢言。”(《史记·陈涉世家》)要求二世派人严查三郡守李由与义军相勾结之事。二世听信赵高诳言,将李斯下狱,并派王明、陈宗正到荥阳严查李由。
李由到雍丘不久,项羽、刘邦就攻破城阳,西攻定陶不下,直扑雍丘攻城。项羽十万大军兵精粮足,士气旺盛。面对强敌,李由一面派人到濮阳向章邯求援,一面组织军民固守。李由身先士卒,拼命死守。激战到第四天中午,左臂中箭,血流如注。他拔出箭头,包扎好伤口,继续指挥作战。下午城破,李由率秦军巷战。杀到城西门身边只剩下十几个贴身护卫,但他们仍以一当十,拼死奋战,直至战死沙场。
李由死后,义军将士见他血染战衣,仍手握长矛,怒目圆瞪,为之哭泣。前去调查的王明、陈宗正闻听此事,冒死向二世呈奏曰:“臣奉诏至关东,查三川郡守李由并无通寇之事。雍丘一战,为国捐躯,忠烈可嘉。”项羽目睹李由惨烈之状,深为感动,令人把李由尸体送回其老家上蔡以葬。
Ⅱ 三十六计中每一计的典故,越简单越好
《瞒天过海》:
战国末期,卫国大商人吕不韦与他的庞妾赵姬,共同推动一件将政商合一、以换取最大投机报酬的“企划案”、把被视如敝屣的秦国王孙异人,一步一步推向秦王宝座,合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切鼎切”,并协助秦王赢政统一了六国。
《围魏救赵》:
孙膑与庞涓斗智的故事。
《借刀杀人》:
新兴的大清势力,为了拔掉袁崇焕这个明王朝的中流砥柱,在谋士范文程策划下,利用乱世危局下的人性弱点,挑动崇祯皇帝的猜疑、孤傲心理而杀害了袁崇焕,导致大明江山的灭亡。
《以逸待劳》:
唐代,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气势正盛。帝王之师李泌为肃宗规划“以逸待劳”的策略,由山西出兵,忽东忽西,作势要攻打叛军所占的范阳、洛阳及长安三地,让他们为彼此救援,在数千里的军道上疲于奔命……
《趁火打劫》:
五代时期,后唐皇帝李从珂篡位后,便与他的妹婿、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同床异梦、势同水火。契丹明主耶律德光在策略家韩延徽的规划下,逐步离间了李从珂、石敬瑭,促使两人鹬蚌相争……
《声东击西》:
汉明帝时,将军窦固、东平王刘苍,与班超共同似定“声东击西”策略,由班超前往西域经营,以谋取整个西域。然后再以西域诸国之力量牵制匈奴,扰其后方,乱其阵脚。汉朝远征军乘虚征伐,终于一举扫平匈奴,奠定汉朝对西域的长远影响。
《暗渡陈仓》:
楚霸王项羽强势作为,分封诸王。策略家张量在刘邦前往封地途中,将悬崖上的栈道烧毁。这一招等于宣示刘邦一入汉中便不再回头,使项羽失去戒心。后又以“明休栈道”蒙蔽敌人,以“暗渡陈仓”突袭三秦,扭转了楚汉的竞争态势,改写了历史。
《隔岸观火》;
北宋赵普与赵光义、高怀德等内讧,纷争四起。正当这些恩怨情仇一波一波地流过之时,“后周”符皇后利用形势,让赵光义的儿子们陷入互相残杀境地使赵光义江山坐而不稳……
《李代桃僵》:
春秋时期晋国“赵氏孤儿”的故事。
《顺手牵羊》:
周世宗驾崩不久,“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摇身一变,顺手牵羊坐上龙椅,取走了大力栽培他的柴荣的天下。但另一畅顺手牵羊”大计,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他袭来。
《打草惊蛇》:
西晋前秦帝国,皇帝符坚推翻了哥哥符生,即位为帝,命策略家王猛放手改革,打击不法。此一“打草”之举,使得王市集团惴惴不安,终于全面举兵反叛。符坚在周全的部署之下,予以各个击破……
《借尸还魂》:
西晋末,从小在汉文化熏陶下长大的匈奴冒顿单于后刘渊,乘“八王之乱”而崛起,醛晋”室而代之。他在谋士的策略安排下,利用“人心思汉”的心.理因素,伪托刘邦之后,建立起“大汉国”来,加速推动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调虎离山》:
北周武帝一改弟承兄业之帝统,导致皇室内部矛盾对立,政局暗潮汹涌。权臣杨坚得谋士李德林、高颍之助,二度使出调虎离山秘计,将诸位王爷轮番遣离或调回京都,并将之一一诛杀,最终建立隋朝。
《抛砖引玉》:
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奔走于魏、楚、秦之间,让魏、楚彼此猜忌,又以“商於之地”诱引楚怀王,使其彻底与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决裂。
《擒贼擒王》:
唐初,为了彻底解决长期的边患突厥,李靖定策设计,生擒突厥首领颉利可汗,让突厥群龙无首,各自溃散,计成后,再用怀柔政策将颉利君臣留在京城,并安置降众,实现长久的“擒贼擒王”。
《釜底抽薪》:
唐宪宗时,淮西节度使作乱。军事谋略家李塑临危受命,对敌将一个一个招降,并且大胆任用。顽敌之强大阵容如同釜底被抽去薪柴一般,形势为之逆转。
《关门捉贼》;
金国四太子完颜兀术为擒高宗赵构,率十万剽悍骑兵席卷中原,直驱水乡江南。他孤军深入,一步步踏进韩世忠缜密布下的天罗地网。此“黄天荡之战”奠定了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
《假道伐虢》:
春秋时期,晋国的策略家荀息,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他利用虞公贪婪的心理弱点,赠送以玉壁、良马与美女,使虞公完全解除武装。但晋国班师回国途中,又顺手牵羊地灭了虞国。
《偷梁换柱》:
秦始皇死后,赵高矫旨赐死了太子扶苏与将军蒙恬,更立胡亥为帝,杀尽秦始皇的子孙,斗垮李斯,一步一步完成他的“乱秦亡秦”计划。
《无中生有》:
汉武帝时,太监苏文利用“十四月怀胎”的谎言,以及武帝的猜疑心理,暗中筹划夺嫡大计。无中生有,以埋盅为手段,陷害仁厚的太子刘据。而曾经自诩英明的武帝,在这场残酷的斗智游戏中彻底失败,在“思子宫”里孤独地度过晚年。
《混水摸鱼》:
宋代,赵匡胤策动“陈桥事变”,夺取后周的江山。但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弟弟赵光义用“混水摸鱼”之计,先把赵普排挤出京,接着毒杀两位开国将领,又将奉命调查此一命案的亲赵匡胤势力一一除去。最后,利用前朝的亡国女子小周后、花蕊夫人的复仇心理,在万岁殿布下一个“烛影斧声”的夺权之夜……
《金蝉脱壳》:
明英宗御驾亲征瓦刺,兵败被俘。后来英宗以“金蝉脱壳”之计,脱险回国,并且在数年的隐忍之后重登帝位。
《远交近攻》:
战国后期,秦国丞相范睢拟定“远交近攻”的大战略,为秦国奠定统一六国的基穿
《假痴不癫》:
宋真宗的妃嫔刘美人,夺取了李宸妃的儿子赵祯(宋仁宗),谎称是她生的太子。刘美人因此一跃而为皇后、太后,并且以整个国家机器来维护她的谎言。少年皇帝赵祯与众朝臣因此打起混沌战术,装聋作哑,以“假痴不癫”来立身处世。
《指桑骂槐》: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听从齐泰、黄子澄的建议,大举削藩。朱棣得道衍和尚蘘助,化被动为主动,指责齐、黄两人为佞臣,打着“清君侧”大旗,发动“靖难之役”,直捣京师。
《反客为主》:
赵构在前往金邦当人质的路上,一个臣子提醒他,要乘机观望,勿去送死。赵构观望不前,终于等到了宋徽宗、钦宗被金人掠去,而捡到了皇位。
《笑里藏刀》:
清太宗皇太极猝死,庄太后为了争取儿子福临(顺治帝)继位,接受谋士范文程的建议,让福临叔父多尔兖当摄政王。她又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多尔兖,接着连她自己也委身下嫁。最后,她寻机给予致命的一击,稳定天下。
《欲擒故纵》:
晋朝大将羊祜用“欲擒故纵”之计征服东吴;一方面坐视荒淫暴虐的吴王孙皓把国力、人才耗尽;一方面广施德政,使暴政下的吴国百姓相继来归,造成吴国明心士气瓦解。
《树上开花》:
明朝在经历了“延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等三大宫延奇案之后,由十万太监组成的宫延势力,左右了大局,他们借傀儡皇帝这棵树,来开自己的花。
《上屋抽梯》:
李渊采取韬酶之术,他让隋炀帝、自己的追随者都以为他纵情声色,胸无大志,但私底下,他却积极地运筹帷幄,审时度势,等到最有利的时机,成功出击。
《美人计》:
春秋时期,越国利用西施颠覆吴国统治的故事。
《空城计》:
诸葛亮与司马懿斗智的故事。
《反间计》:
在宋、金长期对峙中,金人采醛用敌制敌”策略,扶立刘豫为皇帝,来治理占领区。岳飞为了颠覆刘豫政权,巧施“反间计”,并利用金兀术仇视刘豫的心理,废黜了刘豫。最后,金兀术又利用宋高宗对岳飞既爱又恨的矛盾情结,与秦桧联手,导演了另一出反间计。
《苦肉计》:
大纵横家苏秦为了报答燕昭王的知遇之恩,共同演出一“苦肉计”;由燕国为苏秦公开制造罪名,予以逮捕下狱,苏秦趁机亡命至齐,暗中实施“强燕弱齐”大计。
《连环计》:
小女子貂蝉,被司徒王允从她卖身的酒楼救了出来,赋予她一项超级任务;投入狼窟,向董桌、吕布“两边放情”,让两人产生冲突与内斗,替王允制造可乘之机。
《走为上》:
春秋时代,晋献公庞信骊姬,逼死太子申生,众公子相继出亡。公子重耳“走为上”走了十九年后,终于获得秦穆公的帮助,兵不血刃地回国登位,成为“晋文公”。
Ⅲ 小人谄害人的典故
赵高诬告李斯谋反 自从陈胜、吴广起事后,各地义军此回伏彼起。这时,秦二世听从答郎中令赵高的建议,深居宫中,一切政事都由赵高决断。赵高与李斯有夙怨,赵高就趁机诬陷李斯想割地称王,又诬陷李斯之子三川郡守李由与义军私通。李斯想上书申辩,却被赵高扣下。赵高派人四处搜捕李斯的宗族,又对李斯严刑拷打。李斯不堪酷刑,被迫认罪,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八月被腰斩于咸阳,并夷灭三族。李斯死后,秦二世任命赵高为丞相,事无大小,都由赵高决断。 李斯(?-前208),战国末期楚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秦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李斯协助秦始皇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他反对“以古非今”,提议焚书坑儒。他还按照秦始皇的命令,为统一文字、法律、货币及度量衡作出了卓越贡献。后因赵高的诬陷而被腰斩于咸阳。
Ⅳ 人生如鼠,不在仓,即在厕完整的典故
典故如下:
公元前250年,秦始皇的未来丞相,26岁的李斯尚在楚国上蔡郡做看粮仓的小文书。他的工作就是负责仓内的粮食进出登记。一天“内急”进厕所,尚未解手,他却惊动了厕所内的一只老鼠,这只在此安身的老鼠,瘦小干枯,探头缩爪,且毛色灰暗,身上又脏又臭,令人恶心。
李斯看着这只老鼠,忽然想起了自己管理的粮仓中的老鼠,一个个脑满肠肥,毛皮油亮,整日在仓中大快朵颐,逍遥自在。
与眼前厕中这只老鼠相比,真是天上地下!“人生如鼠啊!不在仓就在厕,”李斯不禁长叹一声,“一辈子全看找一个什么位置了。”第二天李斯便离开了小城,投奔了当时的儒学大家荀况,最后成了秦始皇的丞相。
看似与世无争,其实是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只会做那只曾经启发了李斯的老鼠,总是在厕中受苦,却不曾努力进入仓中。也许是仓门难入,可是天底下哪里有免费的的午餐。任何事都要付出努力、付出代价,而许多人就是因为害怕这一代价而错过了进“仓”的机会。
(4)李斯的典故扩展阅读:
人物简介:
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 。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李斯早年为郡小吏 ,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之后,入秦为官 ,丞相吕不韦以为郎官 ,劝说秦王嬴政灭诸侯、成帝业,任为长史 。秦王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 ,离间各国君臣,以为客卿 ,在秦灭六国事业中发挥重大作用。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 ,进上《谏逐客书》,阻止驱逐六国客卿,迁为廷尉 。秦统一天下后,联合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礼仪制度,拜为丞相 。
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 ;反对分封制度,坚持郡县制 ;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诸子学说,禁止私学,以加强思想统治 。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
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后,勾结内官赵高伪造遗诏,迫令公子扶苏自杀,拥立胡亥为二世皇帝 ,后为赵高所忌。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父子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 。
“人生如鼠,不在仓,即在厕”一个偶然激发了李斯的雄心壮志,但是成功之后的种种为一己之欲与宦官为伍,又为他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Ⅳ 同为秦相,吕不韦和李斯谁地位更高
从成就讲,李斯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吞并六国坚持郡县制,倡导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并组织实施,利在千秋,不谦虚的讲,如果没有李斯的这一举动,我们的中华民族可能会像现在的欧洲诸国一样分崩离析。
而吕不韦也不愧为一代名相,文治武功在春秋战国时期也算翘楚,但是从成就上讲,秦国的前几任丞相与吕不韦也不分伯仲,商鞅的变法改革,武力伐魏;范雎的远交近攻,长平之战反间赵括代替廉颇;张仪的,以"横"破"纵"。所取得成就均不下与吕不韦。
(5)李斯的典故扩展阅读:
1、吕不韦在秦国执政12年政绩。
编纂《吕氏春秋》,典故"一字千金"就是来源于此,谁能修改《吕氏春秋》一个字就奖励千两黄金。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吕不韦位列杂家,可称吕子。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吕氏春秋》被列为杂家,其实,这个"杂"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用自己的主导思想将其贯穿。
这部书以黄老思想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权下实行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用这一思想治理国家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使百姓获得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发展非常有利。
吕不韦编著《吕氏春秋》既是他的治国纲领,又给即将亲政的秦始皇提供了执政的借鉴。可惜,由于吕不韦个人的过失,使秦始皇对这部书弃而不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吕氏春秋》的价值逐渐为后人领悟,成为了解战国诸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2、李斯在秦国执政三十年政绩。
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他在被囚后写给秦二世的信中自己作了总结,计有七条:第一条罪(功以"罪"说)是,我担任丞相治理百姓,已经三十多年了。
我来秦国时秦国领土还很狭小。先王的时候,秦国的土地不过千里,士兵不过几十万。我用尽了自己微薄的才能,小心谨慎地执行法令,暗中派遣谋臣,资助他们金银珠宝,让他们到各国游说。
又在国内准备兵力,整顿政治和教化,任用英勇善战的人为官,提高功臣的社会地位,给他们很高的爵位和俸禄,终于威胁韩国,削弱魏国,击败了燕国、赵国,削平了齐国、楚国,最后兼并六国,俘获了他们的国王,拥立秦王为天子。这是我的第一条罪状。
Ⅵ 谁有关于《史记》的试卷 填空(要答案)!!
史记讲读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一)
(一) 填空(总分20分,每空1分):
(1)“考信于________________”,“折中于________________”。
(2)《史记》中被称为“秦外纪”的是________,《律书》在司马迁那里实际上是________。
(3)列出《史记》佚文中“本纪”部分的两篇:________、________。
(4)除《匈奴列传》之外,为外族立传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登幸曲逆”的“曲逆”是指________,“二顷”的典故出处见于________ 列传。
(6)举出《吕太后本纪》、《外戚世家》外的三个女性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史记》中两种重要的“史法”是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
(8)董仲舒的事迹见于________与________。
(二) 多项选择题(总分20分,每题2分):
(1)属《循吏列传》中的人物有:
A汲黯B郑当时C子产D孙叔敖
(2)“附传”有:
A《日者列传》B《绛侯周勃世家》C《张丞相列传》D《儒林列传》
(3)司马迁明确称赞《春秋》的篇目有:
A《太史公自序》B《十二诸侯年表序》C《曹相国世家》D《儒林列传》
(4)以下属“十表”的有
A《三代世表》B《秦楚之际月表》C《汉兴以来侯者年表》D《惠景间诸侯王年表》
(5)汉武帝改革的币制主要有:
A三铢钱B荚钱C皮币D白金
(6)被司马迁称为“游侠”的有:
A荆轲B聂政C朱家D郭解
(7)《史记》中的经济史料集中见于:
A《平准书》B《货殖列传》C《封禅书》D《食货书》
(8)公孙弘的事迹见于:
A《平津侯主父列传》B《儒林列传》C《平准书》D《淮阴侯列传》
(9)以下属班固时就已亡佚的篇目有:
A《封禅书》B《礼书》C《兵书》D《乐书》
(10)批判“交道”的篇目有:
A《李斯列传》B《苏秦列传》C《张耳陈余列传》D《汲郑列传》
(三)释典并指出典故出处(总分20分,每题4分):
(1)万石之慎
(2)三走
(3)曹丘生
(4)中行
(5)即墨龙文光照耀
(三) 简述题(总分20分,每题10分):
(1)司马迁对儒学的态度。
(2)《苏秦列传》中的剪裁技巧与其他艺术手法。
(五)论述题(20分):
你怎样理解《史记》中的黄老思想?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一、 填空(总分20分):
(1)六艺,夫子。
(2)《李斯列传》,兵书
(3)《孝景本纪》,《今上本纪》(写《孝武本纪》亦可)。
(4)《东越列传》,《南越列传》,《西南夷列传》,《朝鲜列传》,《大宛列传》
(5)陈平,苏秦。
(6)缇萦,巴寡妇清,卓文君。
(7)互见法,迭见法。
(8)《儒林列传》,《平津侯主父列传》。
(二)多项选择题(20分):
(1)CD(2)BC(3)ABD(4)AB(5)ACD(6)CD(7)AB(8)ABC(9)BCD(10)BCD
(三)释典并指出典故出处(20分):
(1) 万石之慎:万石公石奋以“恭谨”博得功名利禄却无甚政绩,后以“万石之慎”指代为人谨慎,常含贬义。典见《万石张叔列传》。
(2)三走:三走:典出《管晏列传》。管仲曾“三败三走”。后常以“三走”指代失败。
(3) 曹丘生:典出《季布栾布列传》。季布不喜曹丘生,曹丘生找到季布,说自己愿意扬季布之名于天下,季布与他交好。后以曹丘生指代介绍人或举荐者。
(4)中行:中行氏不欲随公主入匈奴,声称一定要他随侍公主的话他将不利于汉。后来,他得到匈奴单于的宠爱,教唆单于侵陵汉境。后以此典指代卖国贼、投降派。典见《匈奴列传》。
(5)即墨龙文光照耀:田单在即墨抗击燕军,大摆火牛阵,火牛身上涂满龙文,燕军疑为鬼神,大败。后以此典称赞文臣的智谋韬略。典见《田单列传》。
(四) 简述题(20分):
(1)答题要点:1、《史记》在班固父子看来有这样的罪状:“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其是非颇谬于圣人”,也就是说,不以儒学为正统。这种说法影响很大,后世很多人都因此而对《史记》颇有偏见。2、对儒学在汉武帝时的盛行,司马迁其实持批判态度。因为,儒学在得到统治者礼遇、成为官学的同时也沦落为利禄之学、记诵之学,儒学以“道”抗“势”、重视实践的可贵精神被异化了。(要求能适当举例加以分析)3、然而,司马迁对周公孔子这样的圣人、对于“六经”这样的儒家经典其实评价很高:并无侯国、封地的孔子被列入“世家”,而且,孔子摄鲁相事在“迭见法”中多次出现;儒家的经典“六经”是司马迁作史时的重要参照——“考信于六艺”,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还多次提到自已写作《史记》正是效法《春秋》。4、司马迁是有着深刻理性精神的学者,他心中并没有先验地悬搁任何权威,不仅仅秦皇汉武等有着特殊政治地位的人士不是权威,就是在当时已被定为官学的儒学也不是权威。在他看来, 孔子固然值得钦敬,儒学的真精神也傎得称赞,但也没必要全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 ,儒学其实也有着“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孔子世家》)、“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太史公自序》)、“用文乱法”(《老子韩非列传》)、“不知时变”(《叔孙通列传》)、“文多质少”(《万石张叔列传》)、“怀诈饰智”(《汲郑列传》)等缺陷弊病。(不一定全部列举,能适当举例者即可酌情给分)5、总之,司马迁并非不分青红皂白地贬低儒学、指谪儒林,而是对异化、扭曲、堕落了的儒学与儒林人物予以理性化的解剖与批判,对儒学的一些可贵精神则予以充分的肯定与赞颂。
(从别的角度论述,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者亦可相应得分。)
(2)答题要点:1、通过剪裁,司马迁增强了本篇的文学性:苏秦说辞的风格与特色被很好表现出来,叙事结构详略得当,叙事节奏灵动多变等等(要求能适当举例加以分析)。2、通过剪裁,司马迁增强了本篇的思想性:强调人在逆境下的发奋图强,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要求能适当举例加以分析)。3、叙事与记言的有机结合,传奇情节与生活化、日常化细节地有机结合,“小插曲”与“长篇大论”的有机结合。(要求能适当举例加以分析)
(从别的角度论述,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者亦可相应得分。)
(五)论述题(20分):
答题要点:1、黄老之学最基本的理念在《太史公自序》中被表述为:“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2、“虚无”的内涵之一:分层管理,高层主要负责宏观规划,中下层负责具体事务,各司其职便是很有效的管理机制。(可举《史记•汲郑列传》、《陈丞相世家》中事例,亦可举他例,但一定要能够适当举例加以分析)“虚无”的内涵之二:“无常执,无定形”,“有法无法”,“有度无度”。也就是说反僵化、反固定,是灵活性、弹性、开放性(可举《汲郑列传》、《循吏列传》、《平准书》中事例,亦可举他例,但一定要能够适当举例加以分析) 。“虚无”的内涵之三:少事,保证政策的可持续性发展(可举《齐太公世家》、《循吏列传》、《平准书》中事例,亦可举他例,但一定要能够适当举例加以分析)。3、“因循”的内涵之一:奉职循理,奉法循理,遵循超越权势、地位、武力等外在力量的公正准则(可举《循吏列传》、《张释之列传》中事例,亦可举他例,但一定要能够适当举例加以分析)。“因循”的内涵之二:把握机遇,遵循规律,“因时为业” (可举《齐太公世家》、《平准书》、《货殖列传》中事例,亦可举他例,但一定要能够适当举例加以分析)。“因循”的内涵之三:顺应人性人情,不作硬性规定,诱导式管理。(可举《齐太公世家》、《平准书》、《货殖列传》中事例,亦可举他例,但一定要能够适当举例加以分析)“因循”的内涵之四:改良而非急剧变革,用旧而非守旧。(可举《齐太公世家》、《鲁周公世家》、《循吏列传》、《曹相国世家》中事例,亦可举他例,但一定要能够适当举例加以分析)。“因循”的内涵之五: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可举《齐太公世家》、《管晏列传》中事例,亦可举他例,但一定要能够适当举例加以分析)。
(从别的角度论述,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者亦可相应得分。)
史记讲读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二)
(一)填充题(总分20分,每空1分):
(1) ____________之后,秦国“常雄诸侯。”
(2)汉武帝时最著名的游侠是_______________。
(3)《史记》佚文中“世家”部分有________一篇,“十表”中________一表无序。
(4)《史记》中“立例”又“破例”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盗嫂受金” 指的是______________,“拾履结袜”指的是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管鲍之交的典故见于______________。
(6)《绛侯周勃世家》中的条侯是________。
(7)巴寡妇清是________中的人物,专诸是________中的人物。
(8)________载有黄老之学的传承关系。________集中载有财经制度。
(9)“_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
(10)八书中的律书本是________。
(二)多项选择题(总分20分,每题2分):
(1)缇萦事迹见于:
A《项羽本纪》B《孝文本纪》C《日者列传》D《扁鹊仓公列传》
(2):为外族立传的有:
A《东夷列传》B《大宛列传》C《西南夷列传》D《朝鲜列传》
(3)表现司马迁称赏黄老之学的篇目有:
A《太史公自序》B《汲郑列传》C《曹相国世家》D《循吏列传》
(4)以下属“十表”的有
A《三代世表》B《秦楚之际年表》C《汉兴以来侯者年表》D《惠景间侯者年表》
(5)《儒林列传》中的人物有:
A董仲舒B申培C辕固D伏生
(6)《游侠列传》中的人物有:
A曹沫B朱家C郭解D荆轲
(7)《史记》中的经济史料集中见于:
A《平准书》B《货殖列传》C《封禅书》D《河渠书》
(8)陈平的事迹见于:
A《项羽本纪》B《高祖本纪》C《陈丞相世家》D《淮阴侯列传》
(9)以下属“八书”的有:
A《封禅书》B《货殖书》C《律书》D《河渠书》
(10)抨击汉武帝暴政的可靠材料有:
A《封禅书》B《今上本纪》C《匈奴列传》D《大宛列传》
(三)释典并指出典故出处(总分20分,每题4分):
(1) 二顷
(2) 生甘类原宪
(3) 季札挂剑
(4)羞为尘土伏辕驹
(5)李公悲东门
(四)简述题(总分20分,每题10分):
(1)你认为从先秦到汉武帝时,司马迁描写了几种类型的“儒”?
(2)结合表序,谈谈《史记》突显了哪些历史发展之大势?
(五)论述题(20分):
司马迁对汉武帝时的财经政策表现出怎样的思想倾向?
参考答案:
(一)填充题(20分):
(1)献公 (2)郭解 (3)三王世家,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4)《史记》中“立例”又“破例”的有:《周本纪》,《秦本纪》,《项羽本纪》,《吕太后本纪》, 《孔子世家》,《陈涉世家》(列其中四个即可)
(5)陈平,张良,张释之,管晏列传。
(6)周亚夫。
(7)《货殖列传》,《刺客列传》
(8)《乐毅列传》,《平准书》
(9)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10)兵书
(二)多项选择题(20分):
(1)BD(2)BCD(3)ABCD(4)AD(5)ABCD(6)BC(7)AB(8)ABCD(9)ACD
三、解释典故
1、二顷:典见《苏秦列传》。苏秦获六国相印后,有感于家人的前倨后恭,慨叹说:“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后常以此典指代隐居或家境贫寒。
2、生甘类原宪:典出《仲尼弟子列传》。原宪虽贫寒却保有志操。
3、季札挂剑:典出《吴世家》,季札途经徐国出使晋国,徐君很喜欢自己所佩的宝剑,但因按当时的礼仪,出使晋国必须佩剑,所以季札没有当即把剑送给徐君。但他打定主意,待从晋国返回途经徐国时,把剑送给徐君。季札完成使命归国又经过徐国时,徐君已逝。于是,季札便将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方才离开徐国。后以此典指代为人诚信。
4、辕下驹:典出《魏其武安侯列传》。汉武帝怒责内史们“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辕下驹指畏首畏尾的的平庸之辈。
5、李公悲东门:典见《李斯列传》。李斯贪图功名利禄,终为赵高所陷,与儿子一起腰斩。行刑前,李斯对儿子悲叹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后以此典仕表达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的感叹。
(四)简述题(20分):
(1)答题要点:1、先秦时的真儒。既有以“道”抗“势”、重视实践的可贵精神,又有“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孔子世家》)、“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太史公自序》)、“用文乱法”(《老子韩非列传》)、“不知时变”(《叔孙通列传》)、“文多质少”(《万石张叔列传》)、“怀诈饰智”(《汲郑列传》)等缺陷弊病。(不一定全部列举,能适当举例者即可酌情给分)2、秦汉的迂儒。不知时变,泥古不化(要求能适当举例加以分析)。3、秦汉的小人儒。儒学在得到统治者礼遇、成为官学的同时也沦落为利禄之学、记诵之学,儒学被异化了(要求能适当举例加以分析)4、秦汉的“变态儒”。披着儒家外衣,行法家、阴阳家之实(要求能适当举例加以分析)
(从别的角度论述,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者亦可相应得分。)
(2)答题要点:1、因夏、商、周三代年代久远,文献资料较少,对这三代的历史事件只能作粗线条勾勒,司马迁本着“疑则传疑”的审慎态度写了《三代世表》,此表上溯黄帝,下至共和元年,对上古直到三代的“帝王授受之正统”及周王朝封建的诸侯世系作了梳理。2、司马迁又参照《春秋》、《左传》与《国语》、《铎氏微》等前代史书谱出《十二诸侯年表》,以周王朝为主线,按年列出“自共和讫孔子”时期周王朝所封主要诸侯国的历史事件,欲以此体现出周王室的“盛衰大旨”,弘扬“王道”,并突显出各诸侯国相互侵伐、违礼逾制、德义渐衰、谋诈日盛的种种趋势,勾勒出政治模式由“王道”陵迟为“霸道”的变迁轨迹。3、秦焚书坑儒,致使各国史书毁弃,仅存《秦记》。司马迁便以《秦记》为主要资料,上起周元王,下至秦二世,以秦国为主线,按年列出赵、魏、韩、楚、燕、齐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作《六国年表》。因秦“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史公以秦国为主线来呈现历史之真实。同时,又对秦的尚“力”而不尚“德”提出批评,不以成败论英雄。4、《秦楚之际月表》是“十表”当中的唯一“月表”,司马迁敏锐地感觉到,从秦亡到汉兴的短短五年是历史巨大变迁的关键时期,所以以“月表”的方式细致深入地描绘出历史风云。在这五年中,政治的主体是楚而非汉,故虽身在汉王朝,司马迁仍本着历史的良心编排了此篇。5、《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惠景间侯者年表》、《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皆是从高祖立国到武帝时期政治生活的集中表现,可以看出司马迁对政治史的重视及“法后王”的史学动机。
(从别的角度论述,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者亦可相应得分。)
五、论述题(20分):
答题要点1、对武帝的财经政策,司马迁以黄老之学的思想立场表示了许多反对。2、针对武帝时对币制的改革、算缗、告缗与盐铁的官营官卖,司马迁强调自由贸易,强调对人性物情的顺应,反对国家的过度干预与特权阶层的“与民争利”。3、针对卖官鬻爵、财货抵罪的政策,司马迁强调奉职循理,奉法循理4、针对财经政策的朝令夕改,司马迁强调“无所变更”,强调改良而非急剧变革,用旧而非守旧。5、均输法改变了僵化的税制,降低了赋税的运费,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豪族与奸商对财物的垄断与囤积居奇,在一定程度上缩减、阻止了两极分化、也为国家增加了大量的财政收入。对此,司马迁予以充分肯定,称赞均输法“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要求能适当举例加以论证)。
(从别的角度论述,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者亦可相应得分。)
Ⅶ 沙丘的阴谋是怎样的典故
因为一己之私,造成了宫廷的血案,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
第一任皇帝的谢幕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到东南一带去巡视。随他一起去的,有丞相李斯、宦官赵高。他的小儿子胡亥要求一起去。秦始皇平时挺喜欢他小儿子,就答应了。
秦始皇渡过钱塘江,到了会稽郡,再向北到了琅琊(今山东胶南县)。从冬季出发,一直到夏天才回来。回来的路上,他感到身子不舒服,在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南)病倒了。随从的医官给他看病、进药,都不见效。
到了沙丘(今河北广宗县西)的时候,秦始皇病势越来越重。他知道病好不了,吩咐赵高说:“快写信给扶苏,叫他赶快回咸阳去。万一我好不了,叫他主办丧事。”
信写好了,还没来得及交给使者送出,秦始皇已经咽了气。
密不发丧
丞相李斯跟赵高商量说:“这儿离咸阳还很远,不是一二天能赶到。万一皇上去世的消息传了开去,恐怕里里外外都会发生混乱。倒不如暂时保密,不要发丧,赶回咸阳再作处理。”
他们把秦始皇的尸体安放在车里,关上车门,放下窗帷子,外面什么人也看不见。随从的人除了胡亥、李斯、赵高和五六个内侍外,别的大臣全不知道秦始皇已经死了。车队照常向咸阳进发,每到一个地方,文武百官都照常在车外奏事。
李斯叫赵高赶快派人把信送出去,叫公子扶苏赶回咸阳。赵高是胡亥的心腹,跟蒙恬一家有冤仇。他偷偷地跟胡亥商量,准备假传秦始皇的遗嘱,杀害扶苏,让胡亥继承皇位。胡亥当然求之不得,完全同意。
赵高知道要干这样的事,非跟李斯商量不可,就去找李斯说:“现在皇上的遗诏和玉玺都在胡亥手里,要决定哪个接替皇位,全凭我们两人一句话。您看怎么办?”
李斯吃了一惊,说:“您怎么说出这种亡国的话来?这可不是我们做臣子该议论的事啊!”
赵高说:“您别急。我先问您,您的才能比得上蒙恬吗?您的功劳比得上蒙恬吗?您跟扶苏的关系比得上蒙恬吗?”
李斯愣了一会,才说:“我比不上他。”
赵高说:“要是扶苏做了皇帝,他一定拜蒙恬做丞相。到那时候,您只好回老家。这是明摆的事儿。公子胡亥心眼好,待人厚道。要是他做了皇帝,你我就一辈子受用不尽。您好好考虑考虑吧。”
经过赵高这么一说,李斯也怕让扶苏继承皇位以后,自己保不住丞相位置,就和赵高、胡亥合谋,假造了一份诏书给扶苏,说他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又说将军蒙恬和扶苏同谋,都该自杀,把兵权交给副将王离。
扶苏接到这封假诏书,哭泣着想自杀。蒙恬怀疑这封诏书是伪造的,要扶苏向秦始皇申诉。扶苏是个老实人,说:“既然父皇要我死,哪里还能再申诉?”说完就自杀了。
变臭的尸体
赵高和李斯急急忙忙催着人马赶路。那时候,正是夏末秋初,天气还很炎热,没有多少日子,尸体已经腐烂,车子里散发出一阵阵臭味。
赵高派人去买了一大批咸鱼,叫大臣们在每辆车上放上一筐。车队的周围的咸鱼气味,把秦始皇尸体的臭味掩盖过去了。
他们到了咸阳,才宣布秦始皇死去的消息,举行丧葬,并且假传秦始皇的遗诏,由胡亥继承皇位。这就是秦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