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逍的典故

逍的典故

发布时间: 2020-12-18 19:30:57

⑴ 出自逍遥游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不近人情、大有径庭、尘垢秕糠、大而无当、越俎代庖、扶摇直上、饮河满腹、鹏程万里

⑵ 《庄子·逍遥游》中的著名典故是什么

《庄子·逍抄遥游》中的袭提到的著名典故有以下几个:
一、鹏程万里、扶遥直上。
1、原文为: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译意为:《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
二、越俎代庖
1、原文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2、译意为:厨子虽然不下厨,主祭的人却不应该超越权限而代行厨子的职事,现多比喻超出自己的职责,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
三、跳梁小丑
1、原文为:“子独不见狸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
2、译意为:庄子说:“你难道没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屈身伏在那里,等待捕捉来来往往的小动物;它捉小动物时东跳西跃,不避高下;但是一踏中捕兽的机关陷阱,就死在网中...。"现用来比喻猖狂捣乱而成不了大气候的坏人。

⑶ 有关庄子的典故及故事含义

庄周梦蝶
出自《庄子·齐物论》
原文: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译文: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过一会儿,他醒来了,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他认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分别的。这便称之为物我合一吧。

视权贵如腐鼠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大意:
《庄子·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鹓鶵(一种类似与凤凰的鸟),您可听说过?这鹓雏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不是梧桐不休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这时,有只猫头鹰刚抓到一只腐鼠,恰好鹓雏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宁做自由之龟
《 庄子 秋水》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大意:庄子和惠子在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游得从容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呀。”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快乐。而你也不是鱼,那你肯定不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从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在哪里(安:一意为如何,怎么;一意为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呢’,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还问我?我是在桥上知道的。”

⑷ 李清照在写渔家傲时为什么要引用逍遥这个典故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词人化来用《庄子·逍遥游》源中的句子,说“九万里风鹏正举”,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这让人伤痛的现实社会,因此,词人叫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风,你不要停止,把“我”轻快的小舟吹到仙山去,让“我”在那里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⑸ 《庄子·逍遥游》中的著名典故是什么

《庄子·复逍遥游》中的提到的著名制典故有以下几个:
一、鹏程万里、扶遥直上。
1、原文为: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译意为:《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
二、越俎代庖
1、原文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2、译意为:厨子虽然不下厨,主祭的人却不应该超越权限而代行厨子的职事,现多比喻超出自己的职责,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
三、跳梁小丑
1、原文为:“子独不见狸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
2、译意为:庄子说:“你难道没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屈身伏在那里,等待捕捉来来往往的小动物;它捉小动物时东跳西跃,不避高下;但是一踏中捕兽的机关陷阱,就死在网中...。"现用来比喻猖狂捣乱而成不了大气候的坏人。

⑹ 有关梅花的典故

1、一枝春

陈师道《黄梅五首》(之三)“欲传千里信,暗折一枝春。”

诗中运用了“折梅寄远”的典故。此典故出自南朝宋诗人陆凯的《赠范晔诗》“折花赠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借东风第一枝的梅将春的汛息、真挚的友情和浓浓的思念传递给友人范晔,梅花作为寄托相思感情的媒介物丰富着咏梅诗的内涵。

2、西湖处士或孤山处士

西湖处士、孤山处士均指宋代著名诗人、高士林逋(字和靖)。以梅妻鹤子而闻名于天下的林逋,爱梅入魔,他不仅在小孤山遍增梅花,歌咏啸傲其中,而且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真正不同凡俗。

林逋共写了咏梅诗七津八首,被称为“孤山八梅”,通过咏梅来表现自己品性的高洁。许多咏梅诗人在目己诗词中提及林逋,都表明自己与林逋相同的爱梅情结及超凡脱俗、高洁孤傲的节操、忘向。同时“海妻鹤子”也成了典故。

3、梅花妆

“梅花妆”的典故是指寿阳公主正月初七在含章股下小卧,梅花飘落到他额上,成五瓣,拂之不不去,甚为好看,宫中美人皆纷纷仿效之。诗中运用“梅花妆”的典故,个仅说明梅花妆为女性仪仪容的修饰,它为女性增添了雅致和风韵,而且在说明女性对青春和生命的热爱之情。

4、何 郎

何郎,即何逊,曾做扬州法曹,在舍下种青梅树,日常吟咏其下,后迁洛阳,因思梅心切返扬州,正值梅花盛开,于是赏玩不已,被后人称为“知梅者”。何逊有诗《扬州法曹梅花盛开》“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海。衔霜当路发,映雷拟寒开。”写出了海花的盎然生机及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慨叹,对后世咏梅诗创作影响很大。

5、

高士、美人

此首诗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袁安卧雪,一是罗浮遇仙。(柳宗元《龙城录》),前者讲洛阳大雪时,人多外出乞食,袁安却高卧家中忍饥受寒,不求助于人。

后者讲陏赵师雄迁罗浮,天寒日暮,月色微明,于松林间酒肆旁见一美人淡妆素服,芳气袭人,举止高雅,因扣家门与之共饮。师雄醉卧至晓,发现自己在大梅花树下。用这两个典故把梅花比作卧雪高士,月下美人,突出了梅花凌寒傲雪,素淡馨香的神韵。

⑺ 李清照的渔家傲中的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了什么典故呢谢谢

借用了庄子的《逍遥游》,出自《齐谐》书中的记载。

原文:化而为鸟,其名为内鹏。鹏之背,不知其容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翻译: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7)逍的典故扩展阅读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作者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

从上文的意思来看,由于作者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

作者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⑻ 逍遥游中的典故

没有典故的,或者说典故即出于此。庄子总是自己编个故事,这是庄子作品的一大特点。

惠子谓庄子曰(1):“魏王贻我大瓠之种(2),我树之成而实五石(3),以盛水浆(4),其坚不能自举也(5);剖之以为瓢(6),则瓠落无所容(7)。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8)。”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9)。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10),世世以洴澼..为事(11)。客闻之,请买其方以百金(12)。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13),请与之(14)。’客得之(15),以说吴王(16)。越有难(17),吴王使之将(18),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19)。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洸,则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20),而忧其瓠落无所容(21)?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22)!”

(1)惠子:惠施,庄子的朋友,先秦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魏王:指魏惠王,即梁惠王。魏都原居安邑,国号称魏,后迁到大梁,国号改梁,称梁惠王。惠为溢号。贻:赠送。瓠(hù):葫芦。种,种子。

(3)树:种植。实:装,五石(dàn):五十斗。

(4)盛:通成。

(5)坚:硬度。

(6)剖:破开。

(7)瓤落:又作瓠落,大而平的样子。无所容:没有什么东西可装。

(8)掊:砸破。

(9)夫子,先生,拙:不善。

(10)龟(jun),通皲,手足皮肤沾水或受冻而开裂。

(11)世世:祖祖辈辈,世世代代。洴澼(píng pì):在水中漂洗。..(kuàng),通扩,絮衣服的新丝绵。

(12)请:请求。方,不龟手的药方。

(13)鬻,出卖。

(14)与之,卖给他。

(15)之:它,不龟手的药方。

(16)说(shuì),用话劝说。吴王:吴国的国王。

(17)有难,发难,指军事进攻。

(18)使之将(jiàng):派他率领军队。

(19)裂地,割一块地方。封之,封赐给他。

(20)虑,通掳,拴,结。大樽,腰舟。

(21)忧:忧虑,瓠:借廓。

(22)蓬:草名,其状拳曲不直。

惠施对庄子说:“魏惠王赠送我一个大葫芦的种子,我种植它而成长,结出的果实有能容纳五石粮食那样大,用来盛水,可它的坚固程度却不能自胜。把它切开制成瓢,则瓢底
大而平浅,不能容纳什么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而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砸碎了。”

字面意思就不说了,大白话。惠施这一段话,借大瓢无用为喻,讥讽庄子的学说虽然意趣宏深,而不切实际。

庄子说:“先生,原来你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宋国有一个人善于炮制不皱手的药物,祖祖辈辈在水中从事漂洗丝絮的劳动。一位客人听到了这件事,请求以百金购买他的药方。宋人把全家集合在一起,商量说:‘我家祖祖辈辈从事漂洗丝絮的劳动,所得到的钱很少,现在一旦卖出这个药方就可得到百金,让我们把药方卖给他吧。’客人买得药方,用它去游说吴国的国王。一次越国发难侵吴,吴王派这个人统帅大军,冬天和越军在水上作战,大败越军,于是得到割地的封赏。能不皲手的药方只有一个,有的用来博取封赏,有的仍然不能免于在水中漂洗丝絮的劳苦,这就是因为对药方的使用不同。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大葫芦,为什么不将它做成腰舟,拴在腰间,借以飘浮在江湖之上,反而愁它大,无物可容呢?可见先生的心窍还是被蓬草睹塞了吧!”
庄子亦以讲故事来反驳,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意思就是“大智慧有大用处”。

自中学毕业N久不看古文,全凭功底再加手头资料参考,不知是否贻笑大方。

⑼ 逍遥自在的成语典故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九:“丈夫运用堂堂,逍遥自在无妨。”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二十四腊,逍遥自在,逢人则喜,见佛不拜。”

⑽ 求一个能体现无欲无求,自由自在,潇潇洒洒,逍遥性格的团队名字,可以有符号,希望有点中国风,有典故的

常自在。 《常自在歌》 作者徐侨 ,据考证是宋朝的一首诗词。
常自在,

莫受回物触随变改。心常答澄太虚,

胸常涵沧海。志常明秋霜,

气常融春霭。常自在。

常自在,莫或欺心旋遮盖。

此心常与天地通,日月神明环内外。

万物森森在吾下,我自小之自伤害。

常自在。常自在,

诗书乐处安精神,道义合时行身世。

贫何足嗟,贱何□慨,

富何足淫,贵何足泰。

静惟饬身而无愧,动惟利□而尽爱。

常自在。常自在,

此外何求哉。有时诗一篇,

有时酒一杯。庭花野草为宾友,

清风明月相追陪。陶吾真兮适吾性,

常自在。常自在,

何处有愁来。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