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先秦寓言

先秦寓言

发布时间: 2020-12-18 19:08:23

A. 先秦寓言故事

秦朝?指鹿为马.破釜沉舟

B. 先秦寓言故事,在线等!!!

先给你几个庄子的寓言故事。
1、庖丁解牛

【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顶,砉然响然,奏刀嚯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寓意】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掌握了事物的规律,办事就可以得心应手。(“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成语,即出自本篇。)

2、井底之蛙

【原文】埳(kǎn)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zhòu)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fū);还虷(hán)、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zhì)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脚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海,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寓意】人如果长期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自满自足。

3、安知鱼乐

【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秋水》)

【寓意】人的认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世界上有些事物暂时还没有被认识,但并不存在不能被认识的事物。

4、庄周梦蝶

【原文】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依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胡蝶之梦与周为?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寓意】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再给2个韩非子的
1、买椟还珠

【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寓意】①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过分的追求形式,就会遮盖内容。这种本末倒置、喧宾夺主的作风是非常有害的。②一个素养不高、缺乏鉴别能力的人,往往会丢掉真正宝贵的东西,而把那些价值并不高的东西当成宝贝。比喻没有眼光,舍本逐末,取舍失当。

2、老马识途

【原文】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寓意】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C. 结合实例谈先秦寓言的特点

先秦是中国社会激烈变化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学空前发展的时期,更是寓言文学兴盛的黄金时代。先秦寓言具有丰富的哲理性和朦胧性,或劝人从善,或讽刺、嘲笑丑恶,它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期激烈的社会矛盾和政治斗争。毫无疑问,充满着丰富的哲理意蕴的先秦寓言,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大特色。

春秋战国时期,作为剧谈雄辩、陈辞说理的手段,寓言被先秦诸子广泛采用。
寓言这种形式,较早出现于《孟子》一书中,如“偃苗助长”、“齐人有一妻一妾”等。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的《寓言》篇。“寓”乃寄托,即所谓“寓真于诞,寓实于玄”。他的大量寓言的共同特点是:
一、富于想象,在虚构的离奇故事中寄托深刻的含义。
二、运用拟人化夸张手法塑造形象,对社会想象或某种不良行为进行论辩和劝惩。
庄子是先秦诸子中的寓言大师。其寓言或借用动物,如井蛙、海鳖、大鹏、学鸠、螳螂、独脚兽、多足虫等,或借用神话的神灵如河伯、山神、云神等,想象奇特怪诞,通过它们的对话和活动,来表现作者的哲学思想。
寓言发展到韩非子的时代,荒诞的成分就大为减少,其所寄寓的思想变得更富于政治色彩。如守株待兔、郑人为裤、郑人买履、买椟还珠
《韩非子》说理散文,寓言故事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而最具文学意味。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很少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神话幻想故事,没有超越现实的虚幻境界和人物,和《庄子》中奇幻玄虚、怪庭神奇的寓言故事,风格截然不同。
韩非寓言形象化地体现了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韩非寓言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

D. 先秦寓言发展历程

前期:复不同于春秋时期,制战国时期,诸侯竞逐,七雄争霸,各国内部新旧贵族相互倾轧,当权者急需一大批为他们出谋划策、东西游说之士。取士的重要标准,则在于高谈雄辩。语言技巧,成为士阶层研究的对象。所以当时游说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寓言隐语。寓言本身具有形象生动、含蓄幽默、耐人寻味等特点,可以增加语言的趣味性和感染力。一些统治者,往往对大道理听不进,而喜爱娱心悦耳的故事。
中后期:文学的内在因素以及外在社会条件,使寓言在战国中后期得到蓬勃发展。

E. 先秦寓言故事 越短越好!!

先给你几个庄子的寓言故事。
1、庖丁解牛
【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顶,砉然响然,奏刀嚯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寓意】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掌握了事物的规律,办事就可以得心应手。(“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成语,即出自本篇。)

2、井底之蛙
【原文】埳(kǎn)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zhòu)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fū);还虷(hán)、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zhì)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脚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海,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寓意】人如果长期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自满自足。

3、安知鱼乐
【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秋水》)
【寓意】人的认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世界上有些事物暂时还没有被认识,但并不存在不能被认识的事物。

4、庄周梦蝶
【原文】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依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胡蝶之梦与周为?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寓意】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再给2个韩非子的
1、买椟还珠
【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寓意】①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过分的追求形式,就会遮盖内容。这种本末倒置、喧宾夺主的作风是非常有害的。②一个素养不高、缺乏鉴别能力的人,往往会丢掉真正宝贵的东西,而把那些价值并不高的东西当成宝贝。比喻没有眼光,舍本逐末,取舍失当。

2、老马识途
【原文】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寓意】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F. 先秦寓言的简洁易懂

寓言的运用者不同,寓言的语言风格也各异。但由于它们多来源于民间,版所以有着共同的洗炼生动、权口语化、个性化等特点,并常用独白、对话等形式。运用者为了把喻意点明,又常以粘连的手法,使语意双关。例如《庄子》引“龙颔得珠”后说:“子能得车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为粉夫!”(《列御寇》)。《韩非子》引“郢书燕说”后说:“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外储说左上》),《战国策》引“画蛇添足”后,陈轸告昭阳:“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这种粘连,双关手法,使文章显得幽默含蓄,能将所要阐明的事理鲜明地揭示出来,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G. 先秦寓言

郑 人 买 履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有者说是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码了,才说:“我忘记带量好尺码了。”返回家去取尺寸。等到他前往集市,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呢?”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

狐 假 虎 威
【原文】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译文】
楚宣王问群臣,说:“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群臣无人回答,江乙回答说:“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5000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借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借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H. 先秦有哪些特别有意思的寓言

有意思的多入牛毛
以“入涧必死”(《内储说上》),说明信赏必罚,行法无赦回;
以“郑人买履”(《外储答说左上》)、“守株待兔”(《五蠹》),说明“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愚蠢;
以“狗猛酒酸”(《外储说右上》),说明臣亲幸、贤者无以进身的危害,等等。其次是《吕氏春秋》,
用“网开三面”(《异用》)批判暴政而歌颂仁德,
以“掣肘难书”(《具备》)说明为君者必须放手信任下属,使之有职有权,等等。

“齐人乞”(《离娄下》),讥讽追求富贵利达而不顾廉耻者;
“二子学弈”(《告子上》),阐明学习须专心致志;
如“月攘一鸡”(《滕文公下》),说明知道了道义就应当坚决实行。
以“南辕北辙”(《魏策》)劝止魏王伐赵,
陈轸以“画蛇添足”(《齐策》)劝止昭阳攻齐等等。

《韩非子》有“守株待兔”和“郑人买履”
《吕氏春秋》有“刻舟求剑”和“荆人涉”“庖丁解牛

I. 什么是先秦寓言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思想和主张,而把它们寄托在一个小故事里说出来。这种小故事,我们通常称为“寓言故事”,或简称“寓言”。因此,寓言具有比喻的性质,是一般比喻的发展,或者说,是比喻的一种高级形式。

寓言较早出现于《孟子》一书。其中为人们熟知的有“揠苗助长”。

庄子是先秦作家中最善于运用寓言的大师。他创作的寓言,一部分和孟子一样,只是作为著述的论据而存在,如众所周知的“朝三暮四”、“庖丁解牛”等,都是为了说明全文观点而设置的小故事,本身并不独立成篇。但另一部分则全篇都由寓言组成,表面看来并不直接阐明某种观点,其实却蕴含着极其深刻的思想。如《庄子》的《秋水篇》,全篇约2000字,整个都由寓言构成。行文有时如风行水上,虽波澜起伏,却自然流畅;有时如巨眼喷泉,虽汪洋恣肆,却妙趣横生,既有激动人心的形象和情感,又有令人沉思的哲理和思想,使人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文章的观点。至今活跃在人们口头的“望洋兴叹”、“北海难穷”、“大方之家”、“贻笑大方”、“河伯见海若”、“井蛙之见”等成语,都自出于《秋水篇》,可见其影响深远。

继庄子之后,韩非子是另一位善于创作寓言的先秦作家。脍炙人口的“守株待兔”、“郑人买履”、“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等寓言,都出自《韩非子》一书。此外,先秦时期的其他诸子散文和史传著作中,也有不少寓言。如《列子》里的“疑人偷斧”、“纪昌学箭”,《淮南子》里的“掩耳盗铃”、“死里求生”,《吕氏春秋》里的“刻舟求剑”、“唇亡齿寒”,《战国策》里的“鹬蚌相争”、“画蛇添足”等等,都是形象具体、含蓄幽默、意韵丰厚、耐人寻味的名篇。

先秦寓言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它的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不仅直接影响了唐代柳宗元、明代刘基等人的寓言创作,使寓言脱离了只是作为著述论据存在的状况,成为一种蔚为大观的文学体裁;更重要的是,它在中国文学发展中,起着上继神话,下启小说的关键作用。不少先秦寓言故事,实际上都是上古时期民间口头创作的继承和发展,它的拟人化手法和夸张的表现方式,同上古神话传说是一脉相承的,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等,都存有明显的由神话改编的痕迹。另外,先秦寓言有具体形象描绘、有简单故事情节、有富于个性的对话,这些都直接启发了后代小说的产生。《韩非子》里记载的许多民间寓言故事,可谓汉魏之际杂事小说的胚芽,《庄子》里许多寓言记叙的鬼怪异事,实可谓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鼻祖。在这个意义上也可说,后代小说的兴起,便是对先秦寓言的推陈出新。

中国的先秦寓言和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大约出现于同一时期,两者风格不同,却价值相当。它们在世界文化的宝库中可谓双峰并峙,遥相媲美。

J. 先秦寓言的介绍

先秦时代诸子散文、史传著作中的寓言故事,原为著述中的论证手段,专并不独立,但它们的高度文属学性,使之逐渐独立流传,脍炙人口,而对后世文学产生深广影响。寓言是借助于带有劝谕或讽刺性质的简短故事来阐明一定道理的文学体裁。中国“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篇:“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一般也称寓言故事。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