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风筝寓意大全

风筝寓意大全

发布时间: 2021-01-10 13:31:36

『壹』 风筝的意义是什么

风筝从隋唐开始,随着造纸业的发达,纸糊风筝逐渐兴起,人们用纸来制作风筝,取材容易,价值低,平民百姓玩得起。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兴时代。它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中国近500年的分裂战乱状态,进入相对稳定的大统一时期。繁荣的经济和安定的社会环境是风筝普及于民间的社会基础。

唐代的风筝,已成为年轻人的嬉耍物品。《全唐文》卷一五四杨誉《纸鸢赋》载:“相彼鸢矣,亦飞戾天,向把能尔,风之力嫣。余因稽于造物,知不得于自然,原其始也,谋及不童,征诸哲匠,蔡伦造纸,公输献状。理约蔑以体成,刷丹青而神王。”同书卷九五三唐荣《纸鸢赋》载:“代有游童,乐事未工,……动息乎丝纶之际,行蔑乎掌握之中,”可见唐代儿童不仅能放风筝,而且还能制作风筝,风筝做为娱乐用品已比较普及。唐人路德延的《小儿诗》记述的几十种儿童游戏中,放风筝是其一,诗曰:“折竹装泥燕,添丝放纸鸢。”当时的风筝不仅白天放,夜间也能放。唐朝赵昕编写的《息灯鹞文》中,就记述过宫廷夜晚放风筝的故事

宋代,放风筝已成为流行于民间的娱乐活动和喜事的庆祝纪念活动。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就详细记载过,每到清明时节,人们便背上饭食到效外放纸鸢,直到日暮方归的情景:“少年郎竞放纸鸢,以松勾引,相牵剪裁,以线绝者为负。”

北宋末年画家张择端(潍坊市诸城人)的《清明上河图》,是当时风俗画中的代表作。这幅画,描写了清明节开封效外和市内的景象,是宋代城市经济繁荣的写照,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其中就有放风筝的场景。宋苏汉臣画的《百子图》里,还详细描写了放风筝的动作和工具。

由于风筝的普及,当时放风筝已成为一种技艺。逢庙会、集市、节日和游戏时,都有人表演创作和放风筝。放风筝的人同杂技演员、杂剧演员被称为“赶趁人”。南宋末,开始出现了以扎售风筝为业的手工艺人。

放风筝既然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活动,就自然带有浓厚的民俗色彩,并与各地农时相关,形成一种节令性的活动。从我国地理气候来说,北方地区,一般自十月起,玩赏和制作售风筝者,逐渐活跃。由于新春天始到清明节前的三个月内,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这是因为北方这个季节风向最稳,适宜放风筝。过了清明季候风一来,黄沙满天,放风筝就不适宜了,所以,所以清明节放风筝成了习俗。清明一过,农活渐忙,天空上几乎连一只风筝了看不到了。而在南方,如台湾等地则习惯于重阳节前后(农历九月九日)放风筝,当然在宫廷和纨绔子弟是,放风筝也就谈不上什么节令了。

放风筝活动逐渐为人们喜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与健身、养目关系极大,是一项有益的体育活动。宋李石《续博物志》载:“春日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可以泄内热。”古人讲究养身,入春后走出室外,到空气清新之处,尽量多活动,这样使得春气之升有序,阳气之增长有路,符合《内经》“春夏养阳”的大旨和“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的要行。放风筝还能使人的眼睛得到较好的调节,对保护视力极为有益。在放风筝时多昂首远视,绿地、蓝天还可以防止、减轻近视眼。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说,“风筝在天,以能清目。”就是这个道理。

『贰』 风筝的含义

风筝的含义:
风筝为中国人发明,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有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十三世纪时,意大利马可·波罗自中国返欧后,始传到世界各地.

据古书记载:「五代李郑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故而不能发出声音的叫「纸鸢」,能发出声音的叫「风筝」.

古代风筝,曾被用于军事上之侦察工具外,更进行测距,越险,载人的历史记载.

南北朝-风筝曾是被作为通讯求救的工具.梁武帝时,侯景围台城,简文尝作纸鸢,飞空告急于外,结果被射落而败,台城沦陷,梁武帝饿死留下这一风筝求救的故事.

北齐-文宣帝高洋,将人绑上翅膀,令人从高塔跳下摔死,名为「生」.

汉朝-楚汉相争,韩信曾令人制作大型风筝,并装置竹哨弓弦,于夜间漂浮楚营,使其发出奇怪声音,以瓦解楚军士气.

唐代-将被用于军事上的风筝,已渐转化为娱乐用途,并于宫庭中出放风筝.

宋代-把放风筝做为锻炼身体的功能,百姓在清明节时,将风筝放的高而远,然后将线割断,让风筝带走一年所积之霉气.

明代-以风筝载炸药,依「风筝碰」的原理,引爆风筝上的引火线,以达成杀伤敌人之目的.

清乾隆-即有双纸控制风筝详图尺寸与解说.

日据时代-因军事的理由禁止放风筝,因为鲜艳的风筝可传递给敌方讯息,并提供飞机轰炸的目标.

二次世界大战美军曾用特技风筝做活动靶,训练打靶.

1980年,风筝开始广受喜爱,除原来双线外,并演变成三线,四线的技术风筝或特技风筝.

风筝真正的考起源,现在已无法证。有些民俗学家认为,古人发明风筝主要是为了怀念世故的亲友,所以在清明节鬼门短暂开放时,将慰问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风筝上,传送给死去的亲友。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最先放风筝。早在信史之前,传说中国人已会放风筝。相传公元前四世纪,中国著名工匠鲁班(即公输班)做了一只风筝,升空三日而不坠。还有一个故事说一名将军包围了王宫,利用风筝测量宫墙与己方军队的距离。风筝可用于送砖上屋或在风筝尾部系上鱼钩钓鱼。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由荷兰人传到了欧洲。19世纪英国发明家克雷由风筝产生灵感而发明滑翔机。德克萨斯州演员科迪“上尉”,曾利用风筝拖动折叠式小艇,横渡英伦海峡;1901年再接再厉,乘坐双箱形风筝飞行,使英国陆军部大感兴趣。不久,飞机取代了军用风筝,而科迪“上尉”也在1913年驾驶他的新双翼飞机时失事遇难。1970年,美国太空计划设计了各种“飞行翼”,使风筝再次成为成年人的玩意儿,例如罗格乐乐折叠飞行翼,本是专为水星号太空船仓安全着陆而设计的,后来被降落伞取代了;但这种折叠翼,结果成为今日悬挂式滑翔机的机翼。风筝飞上天空为飞机飞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灵感。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大多数的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实际上,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战国时,东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是说墨子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或「木鸢」)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约纪元前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直至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因此可以推断,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年以上历史了。

墨子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公输班(也称鲁班),<墨子‧鲁问篇>中说,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鸿书>上说:「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

最初风筝常被利用为军事工具,用于三角测量信号、天空风向测查和通讯的手段。就如春秋时期,鲁班『制木鸢以窥宋城』。

公元前190年,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攻打未央宫,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面的地道的距离。而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敷竹笛,迎风作向(一说张良用风筝系人吹箫)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

在正史中也有关于风筝的记载,时间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的〔侯景之乱〕,梁武帝被侯景围困,城墙被包围。曾放风筝向外求援,据南史卷八十「侯景传」中所述,在梁武帝萧衍大清三年(公元549年)时,侯景作乱,叛军将武帝围困于梁都建邺(即今南京),内外断绝,有人献计制作纸鸦,把皇帝诏令系在其中,当时太子简文在太极殿外,乘西北风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觉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从此也衰微灭亡。这是简文施放风筝向外求救不幸失败的故事。

相传在公元前五世纪时,希腊的阿尔克达斯就发明了风筝,可惜后来失传。直到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中国返回欧洲后,风筝才开始在西方传播开来。

又从其它考据证实,约第十世纪传至韩国再至日本,十三、四世纪才传至欧洲。

美国也有放风筝的故事,当时的人们以为雷电与闪光,是宗教上神的怒吼而生恐惧,富兰格林则利用风筝,证明了雷电与闪光是空中放电的现象,而发明了避雷针。

风筝的形状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鸟,昆虫,动物及几何立体等,而

图案方面,主要由个人喜好而设计,有宣传标致,动物,蝶,飞鸟等,琳琅种种.

风筝的建造材料除了丝绢,纸张外,还有塑胶材料造的,骨杆有竹篾,木材及胶

棒来造,近来有人设计一种无骨风筝,它的结构是引入空气于绢造的风坑之内,今风

筝形成一个轻轻飘的气枕,然后乘风于上.中国,马来亚,菲律宾及日本等,亦有一

种大形的风筝,每到风筝节就将它放到忍蓝的天空,该等风筝之尺码由十至二十尺不

等.骨杆则用大竹升来造,由百多人来放.

做风筝的工具:浆糊, 纸刀

做风筝的材料:竹篾,纱纸条,马拉纸

1) 这种四方形的风筝,现在用得最多,最普遍.

2) 风筝的骨架,单单用两支组成非常简单.

3) 做法虽然简单,可是样子的变化非常多,加些工夫可以做出很 多东西.

做法:

1. 首先将竹篾浸水,令竹篾软身,再用 刀将竹篾破开,约三份之一粗度,然后修半形,因为稍后要将竹篾贴在马拉纸上,如果太粗,竹篾会拉破纸张,同时竹篾太粗,纱纸条就贴不稳.将修好的竹篾裁成两条长短适当的长度,约为(16吋及23吋).下一步,就将马拉纸裁成一个四方,长约24吋,马拉纸是一种非常粗糙的纸张,最适合作风筝之用.

2. 到此时就可以将竹篾贴在纸上,但要记著,将长长的竹篾,用纱纸扎在短的三份之一,然后慢慢屈曲,直至长竹篾两端触到纸的对角之上将它贴好.

3. 最后一步就将风筝的尾巴贴在风筝的下方,较好线与风筝的角度后,就可起放.

4. 风筝的尾巴是平衡风筝的主要工具,当风筝乘风而上之时,如果一方较重,风筝就会偏向这方,而尾巴最好比较长,因为越长就会有一个重量今风筝头部升起,使全身受风,平衡了斜的一方.

5. 风筝的丝线可以用牛皮线,棉线,玻璃线等线辘可分圆线辘及排辘将线扎在风筝上,要成一斜角.

开封风筝历史久远,开封和北京、天津、潍坊、南通、阳江并称中国六大传统风筝产地。

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2000余年。相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到南北朝,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的。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赐筝的生动景象。

当今,我国放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开封风筝历史久远,种类繁多,扎工精细。开封风筝大体可分为6类: 硬翅类风筝:如大脚燕、蝉、等;软翅类风筝:如鹰、蝴蝶等; 串类风筝:如串雁、巨龙等; 桶形类风筝(或称立体风筝):如龙亭、火箭; 板子类风筝:如七星、八卦等。其中以龙亭风筝和巨龙风筝最有名气。“巨龙飞腾”大型风筝长200余米,头部重20千克,腾空后,气势恢宏,动人心魄。 此外还有无骨架类风筝。近年开封又开发出精美的微型风筝,娇小精美,可放于掌上,令人爱不释手,可收藏,还可放飞。开封风筝已成为中外风筝爱好者收藏欣赏的佳品。

开封风筝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在开封民间延续着一个风俗,清明节这天把风筝放得高而远,然后有意将风筝线割断,让风筝随风飘去,意思是把一年来积下的“郁闷之气”彻底放了出去,可在一年中不生病。而且风筝寄托着希望,如在燕子风筝上画了鱼,隐含着年年有余的意思,如在风筝上画了蝙蝠、桃子、松树、仙鹤,意思是有福、有寿,松鹤延年。

开封人把放风筝视为一种投身于大自然的娱乐健身活动,四月春风放风筝,是开封市民家家户户喜爱的活动。这项活动也是十分有益的,而且老少皆宜,通过在田野郊外放风筝吸收了新鲜空气,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增强了体质,使得我们身体更健康,心情更愉悦。

软翅风筝:即一般常见的禽鸟风筝。它的升力片(翅)是一根主翅条构成,翅子的下部是软性的,没有主条依附,它的结构,不同于硬翅风筝,主体身架多数做成浮雕式。它的造型多数是禽鸟或昆虫。

硬翅风筝:常见的元宝翅人物、扎燕风筝即属此类。它的特点是升力片(翅)用上下两根横竹条做成翅的形状,两侧边缘高,中间凹,形成通风道。翅的端部向后倾,使风从两翅端部逸出,平著看象元宝形。

潍坊市被各国推崇为“世界风筝之都”

『叁』 风筝有什么寓意

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随处可见这种吉祥寓意之处:“福寿双全”、“版龙凤呈祥”、“百蝶闹春”、权“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鱼”、等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吉祥图案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图案”的美术形式,赋予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对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

『肆』 风筝象征着什么

中国的风筝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从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它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们喜闻乐见。
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风筝,一直融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受其熏陶,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随处可见这种吉祥寓意之处:“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鱼”、“四季平安”等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吉祥图案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图案”的美术形式,赋予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对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它因物喻义、物吉图案,将情景物融为一体,因而主题鲜明突出,构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例如一对凤鸟迎着太阳比翼飞翔的图案,称为“双凤朝阳”,它以丰富的寓意、变化多姿的图案,体现了人们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幸福的追求。
中国吉祥图案内容丰富,大体有“求福”、“长寿”、“喜庆”、“吉祥”等类型,其中以求福类图案为多。
求福:
人们对幸福有共同的追求心理。蝙蝠因与“遍福”、“遍富”谐音,尽管它形象欠美,但经过充分美化,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以蝙蝠为图案的风筝比比皆是,如在传统的北京沙燕风筝中,以“福燕”为代表,在整个硬膀上,可以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其它的取其寓意的风筝有:“福中有福”、“福在眼前”、“五福献寿”、“五福捧寿”、“福寿双全”、“五福齐天”、“五福献寿”等,周代《洪范》篇载“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攸好德”谓所好者德,“考终命”谓善终,不横夭。按五福寓意,福已包含富和寿。其他的求福吉祥图案还有“鱼”和“如意”(如意原是竹木制的搔杖,专搔手够不到的地方,因能尽如人意而得名)。与此有关的吉祥图案与风筝有:“连年有鱼”,“喜庆有余”,“鲤鱼跳龙门”,“百事如意”,“必定如意”,“平安如意”等。
长寿:
古往今来人们都希望健康长寿。寄寓和祝颂长寿的图案很多:有万古长青的松柏,有据说能享几千年寿命的仙鹤及色彩缤纷的绶带鸟,有据说食之可以长命百岁的“仙草”灵芝和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西王母仙桃等。追求和表达长寿的“寿”字有三百多种字形,变化极为丰富。源于佛教的“万”字纹样,寓“多至上万”之意。在沙燕风筝中,腰部的图案就多为回转“万”字纹样。与此有关的吉祥图案与风筝有:“祥云鹤寿”,“八仙贺寿”等。
喜庆:
表达人们美好、愉快、幸福的心情。喜字有不少字形,“喜喜”是人们常见的喜庆图案。喜鹊是喜事的“征兆”,风筝中有“喜”字风筝,“喜喜”风筝碰等,与此有关的风筝和吉祥图案有:“喜上眉梢”,“双喜登眉”,“喜庆有余”,“福禄寿喜”,“双喜福祥”。喜庆图案颇具情趣的还有百蝶、百鸟、百花、百吉、百寿、百福、百喜等图案,如“百鸟朝凤”。寓间美满婚姻、夫妇和谐有鸳鸯图案风筝等。
吉祥:
龙、凤、麒麟是人们想象中的瑞禽仁兽。龟在古代是长寿的象征,后来以龟背纹代替。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关于龙的话题,中国是个尚龙的国家,在我们国家里龙是有着特别的意味,龙有着鹿的角,牛的头,蟒的身,鱼的鳞,鹰的爪的神奇生物,被视为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以瑞禽仁兽及其它物象构成的传统吉祥图案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彩凤双飞”,“百鸟朝凤”等。中国传统风筝——龙头蜈蚣长串风筝,尤其是大型龙类风筝,以其放飞场面壮观,气势磅礴而受人喜爱。

『伍』 “风筝”象征什么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风筝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 同时,风筝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

古代风筝,曾被用於军事上之侦察工具外,更进行测距,越险,载人的历史记载。

南北朝:风筝曾是被作为通讯求救的工具.梁武帝时,侯景围台城,简文尝作纸鸢,飞空告急於外,结果被射落而败,台城沦陷,梁武帝饿死留下这一风筝求救的故事。

北齐:文宣帝高洋将人绑上翅膀,令人从高塔跳下摔死,名为[生」。

汉朝:楚汉相争,韩信曾令人制作大型风筝,并装置竹哨弓弦,夜间漂浮楚营,使其发出奇怪声音,以瓦解楚军士气。

唐代:将被用於军事上的风筝,已渐转化为娱乐用途,并於宫庭中出放风筝。

宋代:把放风筝做为锻练身体的功能,百姓在清明节时,将风筝放的高而远,然后将线割断,让风筝带走一年所积之霉气。

明代:以风筝载炸药,依[风筝碰]的原理,引爆风筝上的引火线,以达成杀伤敌人之目的。

清乾隆:即有双纸控制风筝详图尺寸与解说。

日据时代:因军事的理由禁止放风筝,因为鲜艳的风筝可传递给敌方讯息,并提供飞机轰炸的目标.二次世界大战美军曾用特技风筝做活动靶,训练打靶。1980年,风筝开始广受喜爱,除原来双线外,并演变成三线,四线的技术风筝或特技风筝。

在古代,风筝按其形状又可以分为六大类,也就是自由类、桶形风筝、立体风筝、板形风筝、龙形风筝、硬翅风筝、 软翅风筝等。

自由类也就是跨种类的风筝,它的样式自由,大多采用新 技术,如“鹊桥会”,就把串式、立体、板子等几种方法集于 一体;还有“梁山一百单八将”和“百鸟朝凤”等,它们不仅 能够迎风转动,还能敲锣打鼓、喷烟冒火,非常神奇。

桶形风筝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的风筝, 像花灯、花瓶、火箭和酒瓶等风筝都属于此类风筝。

立体风筝跟桶形风筝差不多,一般采用折叠结构的骨架,由 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只是看上去要立体很多。

板形风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平面形风筝。从结构和形状上 看,它的升力片就是主体,并没有凸起的结构。这种风筝四边 有竹条支撑。此类风筝最为多见,扎制起来也非常容易,而 且飞升性能好,又适合表现多种题材,是古人最喜爱、最常用的一种。

板子风筝,古代京津地区也叫“拍子风筝”,有八角菱形 或者瓢虫形,这类风筝一般都拖着个长长的尾巴或穗子,这对 风拳起飞有很大帮助。

硬翅风筝常见的有元宝翅和沙燕风筝,它们都属于此类。 这种风筝的特点是,它们的翅膀是用上下两根横竹条做成的, 两侧边缘高,中间凹,形成一个通风道。

这类风筝翅的端部向后倾,使风从两翅端部逸出,平着看 像元宝形。如流行的米字、花篮、鸳鸯、喜鹊和鹦鹉风筝等。 这种风筝的硬翅一般是固定的形式,而硬翅范围以外的造型与 骨架结构,则随内容题材的不同而变化了。

软翅风筝也就是一般常见的禽鸟类风筝。古人把传统的上 下分开的蝴蝶翅膀,改为活动的翅膀,然后用木架固定住,这 样便于折叠,放飞效果十分逼真。这类风筝的翅膀一张一弛, 极大地保证了风筝的稳定性。

(5)风筝寓意大全扩展阅读:

风筝为中国人发明,相传墨霍以本头制成本鸟,研制三年有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黑的风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据古书记载:「五代李郑於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於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故而不能发出声音的叫「纸鸢」,能发出声音的叫「风筝」.

中国的风筝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

它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们喜闻乐见。

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风筝,一直融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受其熏陶,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随处可见这种吉祥寓意之处:“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鱼”、“四季平安”等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吉祥图案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图案”的美术形式,赋予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对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它因物喻义、物吉图案,将情景物融为一体,因而主题鲜明突出,构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

例如一对凤鸟迎着太阳比翼飞翔的图案,称为“双凤朝阳”,它以丰富的寓意、变化多姿的图案,体现了人们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幸福的追求。中国吉祥图案内容丰富,大体有“求福”、“长寿”、“喜庆”、“吉祥”等类型,其中以求福类图案为多。

『陆』 风筝的象征意义

风筝象征着孩子的童真,天真和美好。在《风筝》里,风筝被破坏,征着当时封建回社会对美答好事物的扼杀,也可以看出封建礼教思想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和毒害。

拓展资料:

风筝简介

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有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2000余年。相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到南北朝,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赐筝的生动景象。

『柒』 《风筝》的寓意

芸儿,是芸芸众生的代表;她蕙质兰心,喜欢美的事物,是人类善的一面的表现,热爱美好的事物;她是一个稚嫩可爱的女孩,说明她还没有经历多少磨难,心灵是纯洁无瑕的。
她的爸爸是个聪明睿智的人,其实是在怀念我去世的父亲,他确实是这样的人,也确实教给了我如何做风筝,所以才让我有了这篇文章的构思,我们始终都要感激父母所给与的东西。
漂亮的风筝代表一切美的事物和情感,以及你所眷恋的人;为什么是蝴蝶风筝,蝴蝶让我想到了庄周梦蝶,一切都是虚幻。
芸儿制作并放飞风筝,是人们在精心营造自己所追求的事物和情感,并从中得到满足和乐趣,这让我们心声摇曳,快乐幸福。
春天是有勃勃生机的季节,也是放飞梦想的季节,人的理想总是在少年时代形成、建立,却在以后的岁月里被消磨殆尽,我们都成了平庸的人,所以对少年的天真烂漫甚是怀念,因为那是个有希望的季节。
风筝的线如蛛丝一般,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那么脆弱,不经意间就会断裂,所以风筝的命运自然是脱落、离去;芸儿的瘦弱,没有能力挽住线,说明人类力量的渺小,人类的无能和软弱,在事物发展的规律面前,我们总是无能无力。
放飞风筝的线是弧形的,拉不直,还要倾斜成一定的角度,说明对有些我们很在意的事物和人,不能跟的太紧,要给彼此生存的空间,这样才可以互生互存,才能恒定,不至于失去。
风力的遒劲,是外力的阻挠,一些不可抗的外力,我们无能为力;手心的汗,湿滑了线,也许是长时间的拥有某样事物和情感,让我们倦怠,没有了开始的新鲜感,不能始终如一,这就潜藏着危机,其实有些东西失去了,不要怨天尤人,可以从自身找原因,你有没有真心的对待过,有没有始终如一的热情,如果有,除了不可抗的力量外,也许我们会永远拥有。
芸儿想拽住飞走的风筝的线,不顾脚下的崎岖,也许是在我们失去的刹那间,我们无比懊丧和悔恨,想要通过各种方法来抓住那一丝丝的联系,可是却没有能力挽回;风筝挂在了高高的杨树梢头,说明那些事物、那些人已经离我们而去,在我们所能及的范围之外,我们失望,但我们所做的只有仰视、怀念了。
芸儿想要取回风筝所作出的努力,就是失去后的情感挣扎,怀念曾经的快乐美好,又要面对眼前的落寞孤寂,却又只能无奈地承受失去的痛苦。路过的探视,是我们的这种眷恋的情感开始的时候很强烈,之后就是慢慢淡忘,变成偶尔的怀念,就像风筝从斑斓的色蜕变成苍白;最后零散了骨架,消逝于天际,说明我们已经渐渐淡忘,忘记,让它排除在我们的生活之外,我们的情感已经复归平静,这也是时间的效力,也是一种自我疗救的好方法。不然人生怎么能够承载得了那么多!
芸儿也许会再做一只风筝,再次放飞,生活总在继续,新的事物和情感总会层出不穷,所以一些事物和情感的离去,我们不必太过于执着,也没有用,我们可以重新开始,寻找新的生活;也许她长大后不再热衷于制作和放飞风筝,被俗事所累,说明经过岁月的洗礼,我们开始变得实际、世俗,我们不再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我们失却了心灵的纯真和美好,上面蒙了一层垢。
天空、大地还有高高的杨树曾经见证过风筝飞舞于天际、飘摇于树梢,说明那些曾让我们醉心的东西确实存在过,不容我们否认,那是我们生命的痕迹,是我们存在过的意义,生命就是一个过程,一个永远不会倒退的过程,它一直在继续,直到生命的终结。但即使终结了,我们也曾来过,在别人的世界里,心里留下了脚印,留下了思念,所以我们不要怨恨生活的无情和残酷,让我们去用心感悟美好,让我们走好生命的每一段路程。
你可领会了《风筝》的寓意,你可触摸到了生活的韵律,你可感悟了生命的真谛?请再看一遍《风筝》。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