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醉飞吟盏典故

醉飞吟盏典故

发布时间: 2021-01-10 01:01:50

A. 刘伶醉酒的典故是什么

刘伶因饮酒过度而导致身体不适,感到异常口渴,就向妻子讨酒喝。他妻内子把酒倒掉,容把酒器毁坏,哭着劝道:“你喝酒过量,这不是养生的办法,必须要把酒戒掉!”刘伶说:“很好。但我不能自己禁,只能向鬼神祷告,自己发誓来戒掉酒瘾。你就准备祭祝用的酒肉吧。”妻子说:“我按照你交代的去办。”于是把酒肉供在神前,请刘伶去祷告发誓。

刘伶跪着说:“天生我刘伶,酒是我的命。一次喝一斛,五斗消酒病。妇人之言辞,千万不能听。”说完拿起酒肉就吃喝起来,颓然醉倒了。

拓展资料:

刘伶(生卒年不详,一说约221年-约300年),字伯伦,沛国(今安徽淮北)人,魏晋时期名士,与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并称为“竹林七贤” 。

刘伶嗜酒不羁,被称为“醉侯” ,好老庄之学,追求自由逍遥、无为而治。曾在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任参军,因无所作为而罢官。 泰始二(266)年朝廷征召刘伶再次入朝为官,被刘伶拒绝,后卒。

刘伶现今存世的作品只有《酒德颂》 和《北芒客舍》 。其作品生动的反映了魏晋名士崇尚玄虚、消极颓废的心态,也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蔑视及对自然的向往,后世以刘伶为蔑视礼法、纵酒避世的典型。

B. 历史上与酒有关的典故

1.刘伶病酒
刘伶喝酒过多害了酒病,非常口渴想喝酒,于是向妻子要酒。(他)夫人把酒倒掉,摔碎了装酒的瓶子,(夫人)哭着规劝刘伶说:“您喝酒太多,不是养生的方法,一定要戒掉啊!”刘伶说道:“那好吧,我自己戒不了,只有在神面前祷告发誓才可以把酒戒掉,请你准备酒肉吧!”夫人说:“就遵从你的意思办。”
(于是),她把酒肉放在神案上,请刘伶来祷告。刘伶跪在神案前,(大声)说道:“老天生了我刘伶,认为酒是自己的命根子,一次要喝一斛,喝五斗才能解除酒醒后犹如患病的感觉。妇道人家的话,可千万不能听!”说罢,拿起酒肉,大吃大喝起来,不一会儿便醉醺醺的了。
2.杜康造酒
魏武帝乐府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自此之后,认为酒就是杜康所创的说法似乎更多了。窦苹考据了"杜"姓的起源及沿革,认为"杜氏本出于刘,累在商为豕韦氏,武王封之于杜,传至杜伯,为宣王所诛,子孙奔晋,遂有杜氏者,士会和言其后也。"杜姓到杜康的时候,已经是禹之后很久的事情了,在此上古时期,就已经有"尧酒千钟"之说了。如果说酒是杜康所创,那么尧喝的是什么人创造的酒呢?
历史上杜康确有其人。古籍中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等书,对杜康都有过记载自不必说。清乾隆十九年重修的《白水县志》中,对杜康也有过较详的记载。白水县,位于陕北高原南缘与关中平原交接处。
"杜康,字仲宁,相传为县康家卫人,善造酒。"康家卫是一个至今还有的小村庄,西距县城七八公里。村边有一道大沟,长约十公里,最宽处一百多米,最深处也近百米,人们叫它"杜康沟"。沟的起源处有一眼泉,四周绿树环绕,草木丛生,名"杜康泉"。县志上说"俗传杜康取此水造酒","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有酒味故然不确,但此泉水质清冽甘爽却是事实。清流从泉眼中汩汩涌出,沿着沟底流淌,最后汇入白水河,人们称它为"杜康河"。杜康泉旁边的土坡上,有个直径五六米的大土包,以砖墙围护着,传说是杜康埋骸之所。杜康庙就在坟墓左侧,凿壁为室,供奉杜康造像。可惜庙与像均毁于"十年浩劫"了。据县志记载,往日,乡民每逢正月二十一日,都要带上供品,到这里来祭祀,组织"赛享"活动。这一天热闹非常,搭台演戏,商贩云集,熙熙攘攘,直至日落西山人们方尽兴而散。如今,杜康墓和杜康庙均在修整,杜康泉上已建好一座凉亭。亭呈六角形,红柱绿瓦,五彩飞檐,楣上绘着"杜康醉刘伶"、"青梅煮酒论英雄"故事图画。尽管杜康的出生地等均系"相传",但据古工作者在此一带发现的残砖断瓦考定,商、之时,此地确有建筑物。这里产酒的历史也颇为悠久。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安史之乱时,曾挈家来此依其舅区崔少府,写下了《白水舅宅喜雨》等诗多首,诗句中有"今日醉弦歌"、"生开桑落酒"等饮酒的记载。酿酒专家们对杜康泉水也作过化验,认为水质适于造酒。

3.项庒舞剑
秦朝末年,当是项羽和刘邦还没有为敌,但是因为项羽听说了刘邦的手下曹无伤派人来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的事情,非常不满,当即准率军攻打刘邦。
当时项羽的军队一共有四十万人,而刘邦只有十万人,可以说此时的刘邦危在旦夕。刘邦听从了谋士张良的建议,准备设宴向项羽谢罪。
在宴席上,项羽的谋士范增认为这是一个除去刘邦的好机会,便通过使眼色和向项羽展示自己的玉玦来暗示他除掉刘邦。
但是项羽却始终不为所动,在这种情况下,范增值得偷偷命令项庄借舞剑的机会刺杀刘邦。但是偏向刘邦的项羽的另一个叔父项伯也起身和项庄舞剑来护住刘邦。
最终刘邦在樊哙的帮助下逃离了宴会,致使刺杀失败。
项庄作为项羽麾下的武将一直追随项羽南征北战,最后在乌江边战死,项庄是故楚大将军项燕的第三个孙子,而项羽是项燕的二孙子,项庄跟项羽是兄弟关系,至于是不是同母亲兄弟就历史没有相关记载,也有说法项庄是项羽的堂弟,这兄弟二人都是由叔父项梁带大的。
其家喻户晓之典故——项庄舞剑,项庄舞剑发生在鸿门宴上,其目的是刺杀刘邦,故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说。
项庄的事件主要是在鸿门宴上,当时范增好几次给项王递眼色要他杀刘邦,有好几次举起身上佩戴的玉块向他示意,项王只是沉默着,没有反应。
范增起身出去,叫来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心肠太软,你进去上前献酒祝寿,然后请求舞剑,趁机刺击沛公(即刘邦),把他杀死在坐席上。不然的话,你们这班人都将成为人家的俘虏啦。”项庄进来,上前献酒祝寿。
祝酒完毕,对项王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中没有什么可以娱乐的,就让我来舞剑吧。”项王说:“那好。”项庄就拔剑起舞,叔父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身体掩护沛公,项庄没有办法刺击沛公;故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传闻项庄是位剑术家,师从项梁,精通多种武艺特别是剑术。

4.越青贡酒
攀岩采药,侠女救国。
被誉为雁荡一绝的灵岩飞渡,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传说吴越两国交战期间,越国有战士患上一种名为“痢寒”的怪病,病情在军营中一度失控。
就在此危机时刻,中华瓯越大地雁荡山一带,出现了一名倾国倾城的侠女,名叫刘青青。
侠女“刘青青”带领乡亲们跋山涉险,飞索攀岩采摘“仙草石斛”。用古法手工酿制了“石斛汤”“石斛酒”送往前线越国军营之中。
将士们喝了青青送来的仙汤,仙酒之后精神大振,在之后的战场上大显神威。
很快就攻破了吴国都城,灭了吴国,一雪越王卧薪尝胆前耻。
越国大战胜利后,将士禀告越王“青青”送“仙汤”“仙酒”的事迹。
越王派人去寻找青青踪迹苦无下落,便发榜赐名“石斛汤”“石斛酒”为“越青贡酒”,列为皇宫御赐珍品,并搜寻瓯地酿造名家按照士兵的描述,重新酿造“越青酒”,为答谢青青及东瓯乡亲们的救国盛情,更亲笔题词 “雁荡仙草救国危,侠女石斛越青贡”。

5.酒池肉林
商代晚期的帝王,多是淫暴之主,一味追求享受安乐,商代的贵族也多酗酒。据现代人分析推测,由于当时的盛酒器具和饮酒器具多为青铜器,其中含有锡,溶于酒中,使商朝的人饮后中毒,身体状况日益下降。商末帝纣,却是一个好色好酒的人,<<史记·殷本纪>>称:"(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后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纵欲无度。商纣的暴政, 加上酗酒,最终导致商代的灭亡。周代在商人的聚集地曾发布严历的禁酒令。
以酒误事误国的例子在古代不可胜数,楚恭王与晋国的军队战于鄢陵,楚国打了败战,楚恭王的眼睛也中了一箭,为准备下一次战斗,召大司马子反前来商量,子反却喝醉了酒,无法前来。楚恭王只得对天长叹,说"天败我也"。将因酒误了战事的子反杀了。只得班师回朝。
帝王因酒误事有时也是好事,如齐桓公因为醉酒,将帽子丢了, 齐桓公为此事感到羞耻,于是三天都不上朝,恰逢粮荒,管仲只好自作主张,打开公家的粮仓,救济灾民。灾民欣喜若狂,当时流传的民谣说:(齐桓公)为什么不再丢一次帽子啊!
6. 汉高祖醉斩白蛇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秦始皇末期,刘邦(汉高祖)做亭长时,往郦山押送劳工,但在路上,劳工大多在路上死亡,到了丰西泽中,将劳工放走,结果只有十来个壮士愿意跟随刘邦。夜中,刘邦喝醉了酒,令一人前行,前行者回报道,前面有一条大蛇阻挡在路上。请求让我们回来。刘邦正在酒意朦胧之中,似乎什么也不怕,说:是壮师的跟我来,怕什么!由是勇往直前,刘邦挥剑将挡路的大白蛇斩为两段,路开通了,走了数里路,刘邦困了,倒头就睡着了。
谁成想到,有一老妇人出现在蛇被杀死的地方,一直哭,于是有人问哭的原因,老妇人说,有人将我儿子杀死了,有人又问,何以见得你儿子被杀?老妇人说,我的儿子,就是化成为蛇的白帝子, 因挡在路上被赤帝子所斩。后来有人将此事告诉刘邦,刘邦听后暗自高兴,颇为自负。
7.文君当垆
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邛有一富家卓王孙之女文君新寡,因爱慕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和文君私奔到四川成都,因家徒四壁立,文君家开始又不予资助。于是相如就同文君来到临邛,把自己的车马全部卖掉,买下一家酒店,做卖酒生意。并且让文君亲自主持垆前的酌酒应对顾客之事,而自己穿起犊鼻裤,与雇工们一起操作忙活,在闹市中洗涤酒器。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夫妇爱情坚贞不逾的佳话。历史上临邛也成为酿酒之乡,名酒辈出。文君酒成为历史名酒,唐代罗隐的<<桃花>>诗曰:"数枝艳拂文君酒,"传说中还有"文君井",陆游<<文君井>>诗曰:"落魄西州泥酒杯, 酒酣几度上琴台,青鞋自笑无羁束,又向文君井畔来。"
8.煮酒论英雄
这是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中所讲述的一则故事。东汉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势力大;刘备虽为皇叔,却势单力薄, 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云长和张飞蒙在鼓中,说刘备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学小人之事。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刘备只得胆战心惊地一同前往入府见曹操。曹操不动声色对刘备说,"在家做得大好事!"说者有意,听者更有心,这句话将刘备吓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转口说,你学种菜,不容易,这才使刘备稍稍放心下来。曹操说,则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前一件往事(即"望梅止渴"),今天见此梅,不可不赏,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刘备听后心神方定。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盘内放置了青梅,于是就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操大谈龙的品行,又将龙比作当世英雄,问刘备,请你说说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曹操此时正想打听刘备的心里活动,看他是否想称雄于世,与是说: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刘备问,谁能当英雄呢?曹操单刀直入地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一听,吃了一惊,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觉地掉下地下。正巧突然下大雨,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赶紧低下身拾起筷子,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此时才放心地说,大丈夫也怕雷吗?刘备说,连圣人对迅雷烈风也会失态,我还能不怕吗?刘备经过这样的掩饰,使曹操认为自己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曹操从此再也不疑刘备了。

9.饮中八仙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作了一首著名的诗<<饮中八仙歌>>,对唐朝八位嗜酒如命的名人作了生动的描述。
诗人写道: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中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
10.
杯酒释兵权
这则故事说的是宋代第一个皇帝赵匡胤自从陈桥兵变,一举夺得政权之后,却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将的兵权。于是在961年,安排酒宴,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叫他们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从此解除了他们的兵权。在969年, 又召集节度使王彦超待宴饮,解除了他们的藩镇兵权。

宋太祖的做法后来一直为其后辈沿用,主要是为了防止兵变,但这样一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能调动军队的不能直接带兵,能直接带兵的又不能调动军队,虽然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但却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以至宋朝在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

11.高阳酒徒
提起酒徒二字,耸人听闻,实属小题大做。所谓酒徒,只是嗜酒的人而已。《辞海》说,自称酒徒,意含狂傲,称人酒徒,多带贬义,颇有道理。但在古人看来,意未尽然,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元结,对酒徒就写了一首颂扬歌,歌曰:“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提到高阳酒徒,汉代称他功著与国,还有一番酒成大事的记载呢!
高阳酒徒郦食其(音义基),陈留高阳人(今河南杞县西南),为汉高祖刘邦的谋士。少有壮志,喜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嗜酒,后来只好充当看管门户的监门吏。县中官府和贤豪,都不敢任用,皆称之为狂生。他坚信不移等待时机。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打起“伐无道,除暴秦”的旗帜,于是天下群雄起而响应。时有项梁起兵会稽,刘邦起兵于沛,起义风暴席卷全国。陈胜、项梁等起义军路过高阳,皆为郦生鄙视,认为都是些鼠目寸光之辈,不能听大度之言的人。惟独沛公刘邦,“嫚易人,有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于是,他自荐于沛公。
沛公刘邦,字季,为人仁而爱人,不爱生产劳动,喜施舍,意豁如也,常有大度。壮年为泗水亭长,是一个地方有名的无赖。他好酒及好色,常醉卧于酒家,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酒徒,幸醉酒为吕公所识,以女吕后为妻;因醉酒而斩白蛇,得名自负,起兵反秦。公元前207年(二世三年),沛公引兵西,相遇强盗出身的彭越起义军,遂共同攻打秦军,战不利。后攻昌邑不下,乃西过高阳为郦食其所识,当为“大人长者”以求见。
一天,刘邦正坐在床上,有两个女人为他洗脚。忽报乡里有位儒生求见,此人年以六十有余,身高八尺,人都称他为狂生,自称非狂。刘邦一向轻视儒生,过去见到儒生,常以儒生帽子当尿盆,以污辱儒生。今天忽听有儒生求见,盛怒之下,叫人谢绝接见,并说:“我以天下大事为重,没有时间接见儒人。”
在外等候已久的郦食其听罢,立即“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使者忙报之,刘邦一听自称高阳酒徒,来者不善,慌忙连脚都来不及擦,‘据足杖矛’曰:‘请入!’郦食其入内,见沛公长揖不拜曰:“你不是想要诛暴秦,为什么还这样傲慢对待长者?你是想助秦攻诸侯呢?还是率领诸侯破秦呢?”此时,刘邦不知所措,辍洗起衣,忙请食其上坐,谢罪曰:“过去听人说先生的容貌,今天见面才知先生的来意!”并问其计?这位高阳酒徒曰:“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臣知其令,今请使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大事可成矣。
于是刘邦接受郦食其的建议,决定先攻占陈地,并派遣郦食其为内应。郦食其来到县城,见陈留县令说陈秦之将,汉王将兴之理,希望他能投降刘邦。但县令惧怕秦法的苛重,不敢冒然从事,予以谢绝。就在当日夜半杀死县令,并将县令人头窬城而下,报之于沛公。刘邦见大事已成,引兵攻打县城,叫人用竹竿挑着县令人头,大声疾呼:“你们赶快投降,你们的县令已被砍头了!如若不然的话,后下城的也要斩头的!”城上守军见县令已死,无意再守,遂开城投降。刘邦进城得“其库兵食积粟留出入三月,从兵以万数,遂入破秦。”此皆高阳酒徒之功也。

C. 文几的名词典故

小桌为“几”,大桌为“案”。“文几”字面意义是指与文化有关的小回桌子,实为书桌。《答红楼梦》中探春书信中“二兄文几”之“文几”便是此意。“二兄文几”是指“将书信恭敬地送到二兄的书桌上”。书信原文为:
娣探谨奉二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痌瘝惠爱之深哉!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此谨奉。

D. 谁知道李白的典故

李白的传说故事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四川绵州彰明县人,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他的大部分诗歌反映了祖国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书这样的:传说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向中途不念了。有一天,在路上看见一位老大娘磨铁棒,说要把它磨成针。李白因此受感动,从此奋发学习,终于取得了很大成就。这就是“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李白求师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怀着愁闷的心情往返于宣城、南陵、歙县(在安徽省)、采石等地,写诗饮酒、漫游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样,在歙县城街头的一家酒店买酒,忽听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问话:“老人家,你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能挑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
回答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接着,便听见有人在高声吟诗:
“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
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李白听了,不觉一惊。这是谁?竟随口吟出这样动人的诗句!他问酒保,酒保告诉他:这是一位叫许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隐居深山,但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里。最近,他常到这一带来游历,每天天一亮,就见他挑柴进镇,柴担上挂着花瓢和曲竹杖。卖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诗,一路走一路吟,过路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哩。
李白暗想: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诗狂”吗?他马上转身出门,只见那老翁上了街头的小桥,虽然步履艰难,但李白无论怎么赶也赶不上。
追上小桥,穿过竹林,绕过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无影无踪了。李白顿足长叹,“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
他撩起袍子又赶了一程,还是不见老翁,只好失望地回来。
那天夜里,李白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起自己大半辈子除了杜甫之外,还没结识到几个真正的诗友。没想到今天竟遇上这样一个诗仙,可不能错过机会,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门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见老翁踪迹。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壶,带着干粮上路了。他下了最大的决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这儿的山林里。
翻过座座开满野花的山冈,趟过道道湍急的溪流,拨开丛丛荆棘,整整一个多月,还是没见老翁的影子。李白有点泄气了。正在这时候,他回想起少年时碰到的那位用铁杵磨针的婆婆,婆婆说得好:“只要有决心,铁杵磨成针。”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没有毅力啦。想到这里,李白紧紧腰带,咬咬牙,又往前走。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会;饿了,摘一把野果充饥;酒瘾上来,就捧着酒壶美美地喝上一口。
这天黄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红通红,清泉与翠竹互为衬托,显得分外秀丽。李白一心惦念着老翁,哪顾得欣赏景色。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一瘸一拐地来到黄山附近的紫阳山下。转过山口,只见前面立着一块巨石,上面似乎还刻着字。李白忘记了疲劳,一头扑上去,仔细辨认起来,哦,原来是一首诗:
“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
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连读三遍,李白失声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声哪!”心想:见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请教请教。虽说自己也跟诗打了几十年交道,但这散发着野花香味的诗还真是头回领略哩。
他回转身,看见崖石边的平地上摊着一堆稻谷,看来,准是许宣平老翁晒的。李白索性往边上一蹲,一边欣赏山中的景致,一边等老翁来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听到山下传来阵阵击水声,循声望去,只见山下的小河对岸划来一只小船,一位须发飘飘的老人立在船头弄桨。李白上前询问道:“老人家,请问,许宣平老翁家在何处?”
原来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许宣平老翁,上次他见李白身穿御赐锦袍,以为又是官家派来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愿去歙县城了。没料到,此人竟跟踪而来。这时,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随手指指船篱,漫不经心地答道:“门口一杆竹,便是许翁家!”
李白抬眼望了望郁郁葱葱的山峦,又问:“处处皆青竹,何处去找寻?”
老人重新打量着这位风尘仆仆、满脸汗水的客人,反问道:“你是……”
“我是李白。”说着,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连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老人一听,双手一拱:“哎呀,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不过是诗海里的一滴水罢了。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实在不敢当,不敢当!”说完,撑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个月了,我风风雨雨到处找你,好不容易见到了老师,难道就这样打发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挚的话语打动了老人的心。两人对视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从此,无论在漫天的朝霞里,还是在落日的余辉中,人们经常看到李白和这位老人,坐在溪水边的大青石上饮酒吟诗。那朗朗的笑声,和飞瀑的喧哗声汇成一片,随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许多游人一到黄山,总爱顺着淙淙的溪水,去追寻李白的游踪。
看见了吗?过虎头岩,在鸣弦泉下,有一块刻着“醉石”二字的巨石,传说,当年李白和老人就在这里欣赏山景,饮酒吟诗。他们经常用旁边的泉水来洗酒杯,所以这泉就叫“洗杯泉”。
戎林搜集整理
李太白跳月
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
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故事。
传说唐朝大诗人李太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独自坐在酒楼上赏月,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赋。李太白生平最喜爱月亮,说月亮又干净又好看。这天晚上,他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洁白滚圆,心里非常高兴,就多喝了几杯。到了半夜,李太白趁着酒兴,下楼走到文德桥上。他刚走上桥,一低头,忽然看见月亮掉在水里了,河水一动,洁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几条黑纹。李太白这时喝得醉醺醺的,只当是月亮给河水弄脏了。他靴子也顾不得脱,张开双手就跳下桥去捞月亮。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捞着,却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顿时分成了两半儿。——故事就这样传下来了。后来人们在文德桥旁边修了个“得月台”,据说那里就是当年大诗人李太白赏月的地方。
张子淳 杜国珍 周围 搜集整理
太白酒家
有一年,冬天刚到,寒气袭人。住在采石矶的李白,常到街头的一家酒店里买酒喝。这店是一个姓鲁的财主家开的,人们都叫他鲁老板。别看这鲁老板表面对人和颜悦色,骨子里才狠哩!他家用的几个酒保(酒店中的伙计)个个累得弯腰驼背,到头来,都被他踢出门外。
这天,李白又走进酒店。躺在椅子上的鲁老板捻着胡子,眯着眼,笑呵呵地打量着李白,心想,这个穷写诗的离开京都几年了,带来的钱兴许花得差不多了。记得,李白头次进店,他笑脸相迎,以后常来常往,他估计也榨不出多少油水,脸色就一次比一次难看。他暗示小酒保别理李白,可酒保偏偏热情为李白斟酒:临走,还把上等美酒给李白灌上一大壶。这回,说什么也不能便宜李白了!他站起身,踱到李白身边,弦外有音地说:“小店屋檐太低,酒池太浅,经不住翰林(唐初设翰林院,聚集一些文学上有才能的人,为朝廷服务。)这样的大酒壶呵!”
李白明知上回给的钱还够买几次酒,现在看鲁老板这副模样,不愿同他争辩,就从怀里取出最后一锭银子往柜台上一扔,“啪”!震得鲁老板两眼发花,满面乌云立时消散,浮出一片笑容:“有眼不识江底浅,没想到李翰林还有这么多酒钱。”他转身吩咐酒保:“快,找大人钱!”
李白一挥袖子:“算了,别找了,下次再来!”鲁老板两眼眯成一道缝,一个劲地连说:“是,是!”
第二天黄昏,李白又来了,酒保又为他满满灌上一壶酒。第三天,第四天,李白每天一趟,鲁老板很不耐烦,他算算李白丢下的银子,再有个把月也差不多了,就用花言巧语支开酒保,偷偷地往李白酒壶里兑水。
李白喝了几口,觉得味道不浓,也没说什么。以后每次来,鲁老板总装得特别热情,亲自为李白灌酒,暗地里却把水多加一倍。一天又一天,李白若无其事。后来鲁老板干脆给李白灌上满满一壶凉水。李白还以为是酒,高高兴兴地回到船上,拎起酒壶往杯子里倒,一闻,味道不对;喝一口,“呸”地吐了出来!一看,才知是又浊又浑的江水。他气坏了,想找店主论理去。又一想,和这种人没讲头!可是采石矶一带就这一家酒店。求他施舍,更不行!就是在皇帝老爷面前,李白也不愿低三下四,更何况对这样一个前(钱)心贴后心的小人呢!
更深夜静,他翻来覆去地睡不稳;想写点诗,写不出。多年了,酒,和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壶下肚,他便暂时忘记愁苦;把雾蒙蒙的世界,看个清清楚楚。可是如今,在这满目凄凉的采石矶头,连唯一能使他解闷的酒都没有了!“李白斗酒诗百篇”,没有酒,就写不出诗。他叹了口气,静听着房檐下淅淅沥沥的雨滴声,心都要碎了。
有一天,他在江岸徘徊,路过一间茅舍,一位两鬓全白的老人家,朝他点头微笑,热情地请他到屋里坐。一进门,老人朝着李白便拜:“感谢救命大恩人!”
李白呆立着,不知是怎么回事。老汉含泪诉说道:“我姓纪,老家幽州。那年遭灾荒,我和老伴带着孩子上山剥树皮。忽然出现两只吊睛白额大虎扑上来,把我那老伴吃了,我和孩子吓得魂不附体。多亏先生正好漫游到那里,飞起一箭,连射死了两虎,我父子俩才死里逃生。”
李白听了恍然记起,连忙扶起老汉说:“算不了什么,算不了什么。”
老汉说:“多少年来,为了报恩,我一直在暗地里跟着你,除了你在京都时,我进不了皇宫外,从金陵到庐州,从宣城到采石,我一直跟在你身边,捕鱼,打柴。”
李白听了,热泪盈眶,一把拉住老人的手,摇晃着,亲切地问:“孩子哩?”
老人顺手一指:“喏,在酒店里帮工。”
李白正想把鲁老板以水当酒的事对老人说,老人打断了他:“我已听孩子讲啦。那号人,什么事干不出来?!”说罢,从屋里抱出一大坛子酒,“来,仙人,请开怀大饮吧!”老人拍拍胸,“往后,你喝的酒,全由我这老头子包啦!”
李白乐得不知如何是好,憋了多天的酒瘾,一下子全冲了出来。他等不得老人拿菜,端起杯来一饮而尽。饮着,饮着,醉了。他眯着醉眼,跌跌撞撞地跑到门外“联璧台”上,叫人拿笔;老人知道李白诗兴来了,赶快递上准备好的笔墨纸张。李白遥望滚滚的大江。如血的落日,提起笔,一挥而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老人伸出颤抖的手,捧起墨迹未干的草书,奔回茅屋,恭恭敬敬地贴在墙上。
打那起,这间普通的茅屋可热闹起来了。过路的,打柴的,捕鱼的,都想进来看看墙上的诗,有的抄,有的背,一传十,十传百。有的还千里迢迢,专门来欣赏这首诗。有人问起是谁写的,老汉总竖起拇指,自豪地对大家说:“是诗仙李白的手迹!他是喝了我酿的酒,才写出这般好诗的呀!”
一听这话,南来北往的人都争着到这里,坐下喝两盅,细细品味着这醉人的美酒,领略着诗人创造的意境……也不知从哪天起,老汉开起了酒店,不分日夜,除了为李白酿酒,还用辛勤的劳作为旅客洗去一路的风尘。
从此,“太白酒家”的店号就亮了出来。
那个鲁老板听说姓纪的老头酿酒手艺高超,生意兴隆。一肚子不快。加上小酒保也跑到太白酒家去,闹得自家酒店门庭冷落,酒客越来越少,气得他吹胡子瞪眼。左思右想,也没法子,只得叫佣人捧着几只大元宝,外带两坛美酒,亲自到江边去拜访李白,目的是想请他也为自己写一首诗,撑撑门面。
李白一眼看出这位鲁老板的来意,冲他摆摆手:“你家酒池太浅经不住我一口喝啊!”说罢把手一扬,叫船夫开船,只见竹篙一点,小船轻轻离开江岸,朝江心驶去了。
鲁老板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嘶哑着喉咙喊道:“仙人哪仙人,你停停,有话好说,好说!”跑了几步,被石头绊了一下,“扑通”一声倒在沙滩上。
不久,鲁家酒店关门了,而纪老汉的“太白酒家”生意,却一天旺似一天。
一年后,老汉不幸病故,李白悲痛欲绝,把酒洒进长江,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并且写下一首悼念老汉的诗.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可见,李白与酿酒老汉情谊多么深厚!
千百年来,沿江一带,许多大大小小的酒店总以“太白酒家”、“太白遗风”作为店号,用布写好,挑在门前廊下,表现出对伟大诗人李白的一片真情。
戎林 搜集整理

李白沉香亭咏牡丹

盛唐大诗人李白的沉香亭咏牡丹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说的是一天唐玄宗与杨贵在沉香亭观赏牡丹,歌手李龟年领着一班子弟奏乐歌唱。唐玄宗对李龟年说:“赏名花,对艳妃,你们怎么演唱旧词?这样吧,你快召李白来写新词。”李龟年赶到长安大街有名的酒楼寻觅,果然李白正和几个文人畅饮,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当李龟年向他传达圣旨时,他醉眼微睁,半理不睬地睡过去了。

圣旨是误不得的,李龟年只好叫随从把李白拖到马上,到了宫门前,又用几人左扶右持,推到唐玄宗面前。唐玄宗见李白一醉如泥,便叫待臣搀到玉床休息,吩咐端来醒酒汤,杨贵妃叫人用冷水喷面解洒。李白躺在玉床把脚伸向高力士,要他脱靴。高力士无奈,只好憋着一肚子气蹲下来为他脱,忙乱一阵,李白才从醉梦中惊醒。唐玄宗叫他快作诗助兴。李白微微一笑,拿起笔来,不到一炷香工夫,已经写成了《清平调》词三首: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客,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把牡丹和杨贵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人,人即花,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帝恩。从结构上看,第一首从空间写,引入月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写,引入楚襄王阳台,汉成帝宫廷。第三首归到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以第一首春风与第三首春风,遥相呼应。

一首第一句,见了云便想起贵妃的霓裳羽衣,见了牡丹花便想起贵妃玉容。下句露华浓,进一步点染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他外娇艳,使花容人面更见精神。下两句想象升腾到王母娘娘住的群玉山、瑶台、月宫等仙人世界,这些景色只有那边才见,实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

第二首指出楚襄王为中神女断肠,那及眼前的绝代佳人。再说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玉貌的杨妃,不须脂粉,全是天然绝色。这儿以压低神女和赵飞燕来抬高杨妃。

第三首一、二句把牡丹、杨妃、玄宗三位融合一体。倾国美人当指杨妃,第三句中“春风”二字即君王之代词。

唐玄宗对此诗很满意,后人编造说,高力士因李白命脱靴,认为受辱,乃向杨妃进谗,说李白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讥杨妃之宫闱不检,这是不可靠的。

李白的钓鱼诗
据说李白有一次上宰相府,自报家门道:“海上钓鳌客李白。”宰相笑问:“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钩线?”李白说:“以明月为钩,虹霓为线。”宰相又问:“用什么做钓饵呢?”李白高声道:“就用天下最无义气的士大夫作钓饵。”宰相闻言不禁毛骨悚然。千百年后苏东坡评价李白“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一翻气壮山河、威慑群小的钓鱼高论把李白的侠肝义胆、高情逸致表现得淋漓尽致。

乐下凡尘的太白金星
金星在我国古代称为太白,早上出现在东方时又叫启明、晓星、明星,傍晚出现在西方时也叫长庚、黄昏星。由于它非常明亮,最能引起富于想象力的中国古人的幻想,因此我国有关它的传说也就特别多。
在我国本土宗教——道教中,太白金星可谓是核心成员之一,论地位仅在三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之下。最初道教的太白金星神是位穿着黄色裙子,戴着鸡冠,演奏琵琶的女神,明朝以后形象变化为一位童颜鹤发的老神仙,经常奉玉皇大帝之命监察人间善恶,被称为西方巡使。在我国古典小说中,多次出现太白金星的传奇故事,可见他的人气之旺。在脍炙人口的《西游记》中,太白金星就是个多次和孙悟空打交道的好老头。
在与金星相关的众多传说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应该算是关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事了。传说李白的出生不同寻常,乃是他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而生,因此取名李白,字太白。长大后的李白也确有几分“仙气”,他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无人能及。李白在当朝就享有“谪仙”的美名,后来更被人们尊为“诗中之仙”。

E. 关于海棠的古诗

海棠

作者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回照红妆。

白话译文答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5)醉飞吟盏典故扩展阅读

《海棠》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

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极富浪漫色彩。

F.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里面的杜康指的的是人还酒呀是什么典故呢

杜康是一个人命,原是中国粮食酿酒的鼻祖,后作为美酒代称。

G. 历史典故《大唐红颜赋》歌曲里的

这首歌把盛唐的那些著名女子都提及了。分为三段,一段2到3位女子。我试着一一讲一讲吧,有的在网络上搜的。毕竟太多了。

一、杨贵妃

涉及歌词及对白:
1
盛世浮生,笔端百转红颜谶;
霓裳羽衣曾动京华,执手诉情深;
渔阳鼓鼙,马嵬坡前恨平生;
还记当年七夕月,
缘许三生,此夜闻铃却作断肠声。
3
扬眉入宠,顾盼倾国亦倾城
2
杨玉环:陛下曾许臣妾三个愿望,如今,这第三个愿望……就请陛下赐臣妾一死吧。

相关典故:
1、三千宠爱、霓裳羽衣:杨玉环容貌出众,更令玄宗神魂颠倒的还有她高超的音乐舞蹈艺术修养。史载她“善歌舞,通音律”,而玄宗也有同好,唐玄宗引《霓裳羽衣曲》为得意的作品,开始仅在宫廷表演,开元二十八年,杨玉环在华清池初次觐见时,玄宗曾演奏《霓裳羽衣曲》以导引。当时,大臣张说《华清宫》云:“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 《霓裳羽衣曲》在开元、天宝年间曾盛行一时,天宝乱后,宫廷就没有再演出了。
2、渔阳鼙鼓,马嵬兵变:语出自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鼙鼓指公元年安禄山于渔阳举兵叛唐事。鼙鼓,骑兵用的小鼓。说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歌舞升平,不料安史之乱,惊破了黄粱美梦。于是,唐玄宗带杨贵妃西逃,在马嵬坡兵谏时,杨贵妃被逼赐死,“请陛下赐臣妾一死”也是这是说的。这一年她年方38岁。
3、七夕盟誓、夜雨闻铃:同样出自《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雨闻铃肠断声”,洪升的《长生殿》也有《密誓》《闻铃》几折。说的是杨贵妃生前与唐明皇发誓“在天愿作比翼鸟”,约誓相守,互赠钗钿。赐死马嵬坡后。唐明皇思念死去的杨玉环,在雨夜里听见铃声,就像杨玉环显灵了。可见用情之深。

二、梅妃

涉及歌词及对白:
1
幽幽梅魂,一缕随水一成尘,
惊鸿过影花骨瘦尽,谁听玉笛声;
2
梅妃:长门镇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明珠千斛又算得什么?江采苹所求的,从来不是这些。

相关典故:
1、梅妃其人:梅妃姓江名采萍,莆田(今福建莆田县黄石镇江东村)人、父江仲逊,世代为医。江采萍聪明过人,9岁时就能诵读《诗经》中《周南》、《召南》等诗篇,15岁时即已写得一手好文章,所写的八篇赋文,更在地方上传诵一时,是当时有名的才女,被誉为福建第一个女诗人。性爱梅花,她的气质也是冰霜般高洁,后宫中也中了许多梅花。所以说是“幽幽梅魂”。
2、后宫争宠、随水成尘:当时江采萍虽是淡妆轻扫,仍难掩如花容颜,她温柔文雅的言语,优美大方的举止,是一杯清香醇郁的茶,霎时就掳获了玄宗皇帝的心,玄宗对她疼爱有加,将当时众多的后宫佳丽视为尘土,专宠江采萍一人。 后来,杨妃入宫,杨玉环如一株牡丹,丰腴娇艳。这俩人一瘦一肥,一雅一媚,一静一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已过花甲之年的唐玄宗,心目中已经分出杨玉环和梅妃的高低。梅妃被贬到上阳宫。
3、明珠千斛、仍自美丽:这是我最喜欢梅妃的一点,她独居冷宫,唐玄宗有时旧情难忘,常怀着一种怜悯和补偿的心理对待梅妃。有次唐玄宗尝荔枝时,又忆起梅妃,就派人送去一串珍珠,梅妃见珍珠,触景生情,无限伤感,即写了一首诗,夹在珍珠里退还给玄宗。诗云: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此诗人称《一斛珠》,在有些书上标题为《谢赐珍珠》或《谢一斛珠》。也就是说,女为知己者而容,唐明皇不懂得她,但她仍自美丽,也可以拒绝他,虽然他是皇上!推荐你读一读张晓风的《梅妃》,真的很美!

三、高阳公主

涉及歌词及对白:
1
佛骨檀香,多情解语慰虔诚,
洛阳春暖酒自斟,
流光一瞬,刹那离愁又添泪一痕。
2
高阳:据说,释迦牟尼了悟的那棵菩提树,前生是一个爱他的女子……辩机,希望来世,你可以成佛。

相关典故:
1、高阳其人:高阳公主约贞观三年前后出生,《新唐书》根据资料认为高阳公主是唐太宗第十七女。约贞观中期下嫁房玄龄次子房遗爱。高阳(沈傲君)房遗爱拜驸马都尉,官至太府卿、散骑常侍。唐高宗永徽初年晋封高阳长公主,永徽四年因谋反罪赐自尽不得陪葬昭陵,诸子配流岭表。唐显庆年间追封合浦公主。
2、爱上高僧辩机:高阳公主和高僧辨机的疑案成为高阳公主遭受世人诟病的最大罪名。但是在较早成书的《旧唐书》根本没有提及此事,而是由百年之后宋朝编纂的国史《新唐书》欧阳修等史学家权威提出,于是从宋朝仁宗以后高阳公主和辨机的不伦之恋成为铁板钉钉的正史,也是高阳公主化为淫荡史料形象的开始。关于史料和学者的盖棺定论,我们不需太认真,他们为什么不可能真心相爱呢?关于辩机和尚,也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人物。年少即以能文著称,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于长安开始译经,参预其事。著名的《大唐西域记》,即由玄奘撰述,辩机缀辑。但他的下场很惨,私情被发现后“太宗怒,腰斩辩机,杀奴婢十馀人”。

四、薛涛

涉及歌词及对白:
1
题诗笺,毁誉又何惜;
盛名虚名冷笑置之而已;
校书笔,空老尘埃里;
桃花谢去,竟随流水无迹。
2
薛涛:落花离枝,雏燕离巢,原来……才名艳名皆是幻影,世间知我者,几人?

相关典故:
1、薛涛笺、女校书:薛涛(约768~808?年) 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德宗贞元(785~804)中,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遂入乐籍。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很有名,今天好像还有卖的,都是艺术纪念品了。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称道:“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2、几人知己:薛涛和当时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最流传的是元稹追了她又甩了她(这话说的,呵呵)。所以有“世间知我者,几人?”这么一叹。不过也是野史,不知真假。不过两人的确都很有才华,估计才会有绯闻吧。

五、鱼玄机

涉及歌词及对白:
1
扫眉凌众卿,笑看云起;
一场翻覆成败摇笔戏;

2
鱼玄机: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情之一字,或许只有不懂,才不会痛吧……

相关典故:
1、难得有情郎:讲到古代才女,必然说到鱼玄机。这位唐代的女道士,不仅诗作得不错,且多情而率真,一句“易求有价宝,难得有情郎”,不加掩饰地道出了旧时代女性的呼声。她是晚唐女冠诗人中的代表作家。她才华横溢,美貌多情,与著名女诗人李冶、薛涛齐名。这句诗出自鱼玄机的《赠邻女》(寄李亿员外)一诗,这是她在得知李亿已携妻离开长安,于绝望中写下而传诵千古的名篇: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全诗以“邻女”自况,首联写邻女被“薄情郎”抛弃,以“罗袖”遮面,羞见阳光。满腹“春愁”,懒于梳妆打扮;次联是邻女的内心独白,写得极为沉痛。也是诗人自伤身世,对“知己难求”的慨叹。
2
扫眉笑看:门前红叶地,不扫待知音. ——————唐 - 鱼玄机 - 感怀寄人
鱼玄机的一生可以说是颇为不幸的,如此才女却被爱人抛弃,深受打击于是尽情放纵起来,所以她短短的26年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看这首诗,我觉得很可能是后半阶段作的.
我们大家都知道,古诗中多用意象来表达情感,红叶也有象征,就是自己的一片心、一种无处寄放的情感。以来期待相知之人。顺便说一下,EDIQ的《霹雳 盛唐夜唱》中也提到了鱼玄机。挺有趣也有才的一首歌。

五、上官婉儿

涉及歌词及对白:
1
瑶台宴罢,红袖掷诏题;
太平文章落如雨。
2
长安月下,章台歌舞新;
谁惜流年脉脉与殷殷。
3
上官婉儿:这大明宫的月色,真让人又爱又怕……不过,纵然只是枚棋子,婉儿的心,从头到尾,只忠于女皇一人。

相关典故:
1、侍奉武娘、红袖掷诏: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公元664-公元710年),唐代女官、女诗人、唐中宗昭容。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上官仪孙女。仪被杀,随母郑氏配入内庭。年十四,即为武则天掌文诰。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临淄王(即唐玄宗)起兵,与韦后同时被杀。值得一提的是,仪凤二年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著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珠圆玉润,调叶声和,尤其她的书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此后,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上官婉儿的手笔。
2、皇宫争斗、伤心月色:上官婉儿是历史上颇有才气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开元年间,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儿的才华,下令收集其诗文,辑成二十卷。尽管上官婉儿也曾一度享尽荣华与权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后、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这个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后来,她仍未逃脱厄运,做了皇权争斗的牺牲品。

六、武则天
1
咫尺朝堂飞扬凤翼,
何曾负 盛世名 河山意。
无字空碑向晚长立,
待青史 书功过 斟浮名。
2
武则天[青年]:陛下,这烈马,我能制服!然需三物,一是铁鞭,二是铁檛,三是匕首。我先用铁鞭抽它,如果不服,再用铁檛击它的头,再不服,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喉咙。
武则天[中年]:我是大唐的皇后,我想要的,没有人能阻止!来人!让这两个泼妇的骨头醉死酒中!
武则天[老年]: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好一篇《讨武氏檄》!如此人才,未曾委以重用,宰相之过也……

相关典故:
1、初入争宠、制服烈马: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唐太宗最初非常宠爱她,赐名“武媚娘”,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唐太宗的儿子后来的高宗李治建立了感情。武则天侍奉唐太宗的时候,唐太宗的一匹烈马,名叫狮子聪,没有人能制服它。武则天对唐太宗说:“我能制服它,但要有三件东西:一是铁鞭;二是铁锤;三是匕首。我先用铁鞭打它,不服,用铁锤打它的头,还不服,就用匕首割它的喉咙。”后来,她就是用制服烈马的这种办法控制她的群臣。所以,她能在唐高宗去世以后局势十分动荡的岁月,稳定自己的统治,客观上起到了巩固国家统一、保持社会安定的作用。
2、第一女皇、俯瞰天下: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汉族。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手段凶狠,专政朝野,册天封后。但也平定了边患,政通人和。关于萧淑妃在下一条写吧。
3、骆宾王讨武氏:骆宾王写了《为徐敬业讨武瞾叫檄》,这篇檄文立论严正,先声夺人,将武则天置于被告席上,列数其罪。借此宣告天下,共同起兵,起到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据《新唐书》所载,武则天初观此文时,还嬉笑自若,当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句时,惊问是谁写的,叹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可见这篇檄文煽动力之强了。
4、无字丰碑:武则天死后,立了一块“无字碑”。一个迷信文字的女皇石碑却没有刻一个字。常见的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

七、萧淑妃

涉及歌词及对白
萧淑妃:阿武妖精!若有来生,我愿转世为猫阿武为鼠,我要活活将她喉咙咬断!
武则天[中年]:我是大唐的皇后,我想要的,没有人能阻止!来人!让这两个泼妇的骨头醉死酒中!

相关典故: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二十三日,唐高宗下诏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七天后,立武氏为皇后。十一月初一,司空李绩奉诏临轩册封,文武百官都前往肃义门朝贺,三呼皇后千岁。内外命妇入谒。历史上百官、命妇朝见皇后。次年正月,太子李忠被废,封梁王。武则天的长子李弘被册立为太子。 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废以后,囚禁在后宫的一所密室之中。密室四面高墙,没有门窗,只在一扇小门上开了一个很小的孔,以通食器。门外有武则天派去的人看守。二人困在里面,昼夜不见日月,终日只能以泪洗面,互诉悲苦。 一天,唐高宗想起了被废的王皇后和曾经忘情恩爱的萧淑妃,便想去看看。内监引导着唐高宗来到密室。只见门禁严锢,只有一个小孔进入饮食,唐高宗不禁恻然心动,为之神伤。他走上前去,大声说:“皇后、淑妃,无恙乎?今安在?”。 王皇后、萧淑妃听见是皇上的声音,而且就在门外,两人喜出望外,泣不成声地说:“陛下幸念畴日,使妾死更生,复见日月,乞署此为回心院。”唐高宗伤感之下,泪眼朦胧,满口答应:“朕即有处置!” 武则天立即得到了心腹的奏报,待唐高宗离去,马上派人杖王皇后、萧淑妃各一百,直打得两人血肉模糊。然后,吩咐将两人的手脚剁去,将她们装在酒瓮中。武则天狠狠地说:“令二妪骨醉!”临死,王皇后哽咽受诏说:“陛下万年,昭仪(既武则天)承恩,死吾分也!”轮到萧淑妃,她受诏后便破口大骂:“阿武妖滑,乃至至此!愿我来世投胎成猫,而让阿武变成老鼠,要生生扼其喉!”为表示自己对二人的憎恶,武则天下令改王氏为蟒氏,萧氏为枭氏。唐中宗即位之后才令蟒、枭二姓恢复其本姓。
说句话,萧淑妃是最普通的女人,也是最可怜的女人。

策划:苓苒/月吟诗
词:苓苒
修改:雨霁天青
曲:国色天香
唱:HITA/孤竹翊/逝雨
后期:HITA
美工:小竟
白:梅妃 —— 漫舞YO
杨玉环 —— 万妖
高阳 —— 砾小蔓
薛涛 —— 月吟诗
鱼玄机 —— 饭小R
上官婉儿 —— 玉小七
武则天 —— 逝雨
萧淑妃 —— 秋木
旁白诗 —— 梵艳

H. 中国十大醉酒典故有哪些

1、十大酒局之第十:醉打金枝

醉打金枝是“酒壮怂人胆”的典型例子。与醉打金枝相关的酒局实际上是一次家宴。醉打金枝的故事讲的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在家宴后,借酒壮胆而痛打老婆升平公主的故事。

且说升平公主嫁到郭家后,不改往日金枝玉叶的做派,动不动对丈夫和公婆发脾气。一般说来,中国传统社会里媳妇见了公婆是要行大礼的,但公主是皇帝女儿,是君,公婆虽是长辈也是臣,所以那时郭子仪夫妇反过来要向公主下跪。

郭暧对此十分不满,公婆尚且向公主行礼,自己岂非矮了两辈下去?平日在颐指气使的公主面前他倒也不敢有所造次。这天,郭暧心里不爽,在家宴上多喝了几杯。当即要求升平公主应该遵守妇道,给郭子仪夫妇行下跪礼,结果被升平公主严词拒绝并遭到当面训斥。此时,这酒是壮胆药,这酒是忘情水,喝高了的郭暧借着酒劲,也不顾昔日情分,把公主拖回卧室饱以一顿老拳,打的公主满脸开桃花。这可不得了,公主立即回到娘家皇宫大院里找自己的爹爹代宗皇帝去哭诉。郭子仪连忙把儿子捆起来送到皇宫请罪。最后,在皇帝和郭子仪的调停下,小夫妻才和好如初。

这个郭暧为天下所有惧内男人出了口恶气。俗话说,小夫妻打架不记仇。尽管这场家庭纠纷闹腾的动静儿挺大,结果却皆大欢喜,郭暧和升平公主的感情从此反而加深不少,天天共效于飞。这升平公主从此变得贤淑无比,有不少世人称赞的事迹流传下来。仔细思量,要不是那场家庭酒局,要不是那顿老拳,怎会有这样欢天喜地的大结局?我们要坚决反对家庭暴力,但有时也不得不承认拳头的教育作用啊。所以建议衮衮诸公,家中若有河东狮吼,不妨领贵夫人去老舍茶馆看场京戏《打金枝》,当然,不要忘了掂瓶二锅头壮行。

2、十大酒局之第九:贵妃醉酒

贵妃醉酒历来被公推为中国传统四大美人图之一。在此次酒局中,杨贵妃美中见醉,醉中见美,与太监宫女们演了一出好戏。这是十大酒局中唯一的美人酒局,而且是唯一以女子为主角的酒局,所以不可不选。

却说这天傍晚,皇宫院内凉风习习,皓月当空。唐玄宗与杨贵妃本来相约在百花亭品酒赏花,届时玄宗却没有赴约,而是移驾到西宫与梅妃共度良宵。良辰美景奈何天,虽然景色撩人欲醉,杨贵妃也只好在花前月下闷闷独饮,喝了一会不觉沉醉,边饮边舞,嘴里念叨着“李二郎你枉为人君,说话不算数……” 万般春情,此时竟难自排遣,加以酒入愁肠,立时便醉。一时春情萌动不能自持,竟至忘乎所以,面对高力士等一干太监宫女,杨贵妃频频作出种种求欢猥亵状,倦极才怏怏回宫。

《贵妃醉酒》是出著名的京戏。据说《贵妃醉酒》最早的版本是昆曲。原曲目中杨贵妃大醉后自赏怀春,轻解罗衣,春光乍泻。当然高力士们不解这种风情,倒也无伤大雅。后来梅兰芳同志亲自出手,以霹雳手段对这部作品做了“去污化处理”,所有少儿不宜内容统统被切掉了。于是,《贵妃醉酒》也就从当初的三级片变成了今日8岁以上孩童也可观赏的正剧。

3、十大酒局之第八:杜康美酒醉刘伶

象杨贵妃一样,西晋刘伶在酒后也经常失态,但与杨贵妃不同的是,刘伶的酒后失态不是酒后乱性,似乎是刻意而为,以示其雅致高格,与众不同。刘伶每次大醉后,喜欢在大道上裸奔,还自称以天为衣被,以地为床第。他是当时的名士,名气太大了,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时人不但不斥责他这种有违传统的做法,反而称赞他这种行为是名士风流,是“率真”,“潇洒”,“有个性”的表现。

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酒量好,诗文更好。他经常“借杯中之醇醪,浇胸中之块垒”,可谓意气风发。他的《酒德颂》曾说“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太行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酒醉后浑然忘我之情呼之欲出。

杜康酒是当时的名酒。曹操有诗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见杜康酒在当时已是天下最好的美酒。这“杜康美酒醉刘伶”的故事原本就是一个神话传说,两人也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在这个故事里,刘伶慕名来到杜康的酒馆,喝了三杯杜康的家酿美酒,一醉就是三年。这真是:“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刘伶一醉睡三年。”

一千多年以后,河南的汝阳杜康与伊川杜康兀自为谁是正宗杜康打个不亦乐乎,官司甚至打到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那里,这里且按下不表。

4、十大酒局之第七:东晋新亭会

西晋末年,中原经过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后,北方大片土地落入胡人之手。北方士家大族纷纷举家南遣,渡江而南的占十之六七,史称“衣冠渡江”。

南渡后的北方士人,虽一时安定下来却经常心怀故国。每逢闲暇他们便相约到城外长江边的新亭饮宴。名士周顗叹道:“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在座众人感怀中原落入夷手,一时家国无望,纷纷落泪。为首的大名士王导立时变色,厉声道:“当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人听王导这么说,十分惭愧,立即振作起来。

这里的江河之异,是指长江和洛河的区别。当年在洛水边,名士高门定期聚众举办酒会,清谈阔论,极兴而归,形成了一个极其风雅的传统。此时众人遥想当年盛况,不由悲从中来,唏嘘一片。王导及时打消了北方士人们的消极情绪。这便是史上非常著名的新亭会。后世咏叹国破家亡的诗词歌赋里常常见到的“风景殊异”、 “新亭会”、 “江河”,就是来自此次新亭会。

这次新亭酒会对东晋政权的建立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北方士人是组成东晋司马睿政权的重要力量,此次酒会上王导打消了众士人的萎靡颓废之态。后来,众士人团结起来,使东晋政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很快建立起来。名相王导也被时人称为“江左自有管夷吾(管仲)”。

5、十大酒局之第六:北宋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是一个著名的酒局,也是历史上一个重要事件。话说宋代第一个皇帝赵匡胤自从陈桥兵变后黄袍加身,容登大宝,从昔日重臣摇身一变成为今天的皇帝。自打坐上龙椅之后,赵匡胤却一直惴惴不安。他非常担心历史会重演这一幕,以后若是手握重兵的部下也效仿他当年的做为,自己的江山也就易主了。

赵匡胤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将的兵权。于是在961年,安排一次酒局,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武将饮酒。酒席上赵匡胤效小儿女情状,象失恋了一般唉声叹气个不停。众人问明白了才得知皇帝担心他们手握重兵日后会造反。他们只好告老还乡以享天年,并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他们的兵权从此被彻底解除了。在969年,又召集节度使王彦超等宴饮,解除了他们的藩镇兵权。这也开启了宋朝数百年重文轻武的国家体制。宋太祖的做法后来一直为其后辈沿用,三军统帅常常是个文官,武人比文人低一等。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防止兵变,但这样一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能调动军队的不能直接带兵,能直接带兵的又不能调动军队,虽然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但却大大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以至宋朝在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

在古代,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向来有效,拳头就是硬道理。宋朝在这方面的表现在历史上提供了一个非常奇特的范例,或者说是反面教材。若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宋朝远胜秦汉,甚至与盛唐相比也不遑多让。然而宋朝的军事实力却不敢恭维,屡屡被起步于奴隶社会的辽、西夏、金、蒙古所击败。这种国富兵弱的格局,最后终于导致了宋朝的灭亡。可见,生存权都保证不了,一切都是白搭。所有这些后果,都起始于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所以这一场酒局,虽然政治影响力极大,但在大路眼里,由于它的负面作用,无论如何是不能让它进入前五的。

6、十大酒局之第五:乾隆千叟宴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其影响力比现在的春节团拜会要大的多。按照清廷惯例,每五十年才举办一次千叟宴。 1722年康熙帝在阳春园宴请全国七十岁以上老人两千四百一十七人。后来雍正、乾隆两朝也举办过类似的“千叟宴”

乾隆五十年(1785),四海承平,天下富足。适逢清朝庆典,乾隆帝为表示其皇恩浩荡,在乾清宫举行了千叟宴。宴会场面之大,实为空前。被邀请的老人约有三千名,这些人中有皇亲国戚,有前朝老臣,也有的是从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在座老人中有不少是饱学鸿儒,当众吟诗联句,即席用柏梁体选百联句被史官记录入史。乾隆皇帝还亲自为90岁以上的寿星一一斟酒。当时推为上座的是一位最长寿的老人,据说已有141岁。当时乾隆和纪晓岚还为这位老人做了一个对子,“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根据上联的意思,两个甲子年120岁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岁。下联是古稀双庆,两个七十,再加一,正好141岁。堪称绝对。

这场酒局体现出来的皇家气派自与民间大不相同。不但有御厨精心制作的免费满汉全席,所有皇家贡品酒水也都全免。在这五十年一遇的豪宴上,老人们争先恐后,一边说着“多亏了朝廷的政策好”,一边大快朵颐,狼吞虎饮。据说晕倒、乐倒、饱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数。千叟宴这场浩大酒局,被当时的文人称作“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7、十大酒局之第四:三国江东群英会

同学们还记得中学课本里学的“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吧?

却说周瑜在帐中正与众将议事,闻蒋干来访。当即命众将依计行事。蒋干打扮得象个世外高人,“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一见面,蒋干问道:“公瑾别来无恙!” 这一句既是问候,又道出蒋干与周瑜原有一番旧谊。周瑜直接了当:“子翼辛苦,难道是为曹操做说客吗?”蒋干立刻装作很“愕然”,说:“你我分别那么久,我特来和你来叙旧,怎么能说是当说客呢?”周瑜笑着说:“虽然比不上师旷那么聪慧,但闻弦歌而知雅意啊。”蒋干装作很恼怒的样子,说:“阁下待故人若此,我当告退!”蒋干心说,老同学了你还跟我来这一套,于是他装作很有性格的样子,转身就要走,被周瑜拦住。

之后周瑜大摆筵席,并禁止在席间谈论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周瑜曰:“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今日见了故人,又无疑忌,当饮一醉。”说罢,大笑畅饮。座上觥筹交错。接着周瑜领蒋干参观了东吴军营的精兵强将。周瑜装醉大笑道:“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蒋干说:“以老兄高才,实不为过。”瑜拉着蒋干的手说:“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饮至天晚,点上灯烛,周瑜舞剑作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歇罢,满座欢笑。

蒋干被老同学今日的NB哄哄和功成名就刺激的够呛,倒也丝毫不敢提及游说周瑜投降曹操的事。这时他忽然担心起来,责备自己当时怎么在曹丞相面前把话说的那么满,现在回去怎么也得有个交代呀。管不了那么多了,总得有点收获回去。于是他剑走偏锋,就有了晚上偷听、盗书等宵小行为。后来曹操果然中计,斩了水军首领蔡瑁、张允。

说到底蒋干原本想拉老同学下水,想踩着老同学的肩膀在曹操麾下步步高升,没想到反过来让老同学周瑜给自己放了把鸽子。商场里还有个说法就是“杀熟”,你总是老同学长老同学短的挂在嘴上,OK,看在多年的情份上,今天我不灭你一道也说不过去。于是乎,一个劝降不成,便试图以鸡鸣狗盗之术盗取敌方机密。另一个则将计就计请君入瓮。这赤壁之战,蒋干也算为东吴立了件大功。

本来长相有点仙风道骨的蒋干,后来在戏里成了鼻梁上贴了块白膏药的角色,人也变得鼠里鼠气的。这一切,都是让他那个老同学害的。反过来,他的老同学周瑜,在酒局中表现出非凡的气魄、风度和智谋,这次群英会酒局,也就成为千古佳话。

8、十大酒局之第三:青梅煮酒论英雄

青梅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里最为精彩的内容之一,曹操刘备二人此次双龙会,自然也足以在古代十大酒局中名列三甲。

刘备归附曹操后,每日在许昌的府邸里种菜,以为韬晦。用张飞这个粗人的话讲,就是“行小人事”。刘备乃当时豪杰,虽手下将不过关张,兵不过三千(当时大都已被遣返),但一向“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里说刘备“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意思是他与刘邦类似,天生就有领袖气概。刘备和刘邦一样,都不是屈居人下的将兵之才,而是领袖群伦的将将之才。曹操何等人物,遍识天下英雄,当然对刘备有很透彻的了解。他自然也知道,一旦羽翼丰满,刘备将是一位非常可怕的对手。

这场酒局,远不是那种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欢聚,分明是一场政治试探和政治表态的会面。一见面曹操就问刘备:“你在家做的好事!” 刘备当时已经暗受衣带诏,当即吓得面如土色。接着曹操拉着着刘备的手走到后院,说:“玄德学圃不易。”刘备才放下心来。曹操的耳目遍布朝野,刘备每天做些什么他当然清清楚楚。这两位,一个暗地里参加了反曹地下组织,另一个则派人每天监视对方行踪,都是权谋机变之辈。

二人以青梅下酒,酒正酣时,天边黑云压城,忽卷忽舒,有若龙隐龙现。曹操说: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曹操实乃不世出的绝顶人物,这一番话,看似描述龙之变化,目的是说“人得志而纵横四海”。显然,这是他的一番自我剖白,借物咏志。当然他也下了一个套,试探在刘备眼里,什么人能纵横四海,比得上我曹操。刘备接连指出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和刘璋等地方豪强,都被曹操一一否决。刘备这个回答应该给满分,因为当时是个人都会如此回答。这样曹操也就认为刘备见识一般,和常人无异。接着曹操给出了当世英雄的标准,他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 ,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刘备继续装傻,问:“谁能当之?” 曹操指了指刘备,后指了下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当时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装作受了惊吓的样子,筷子掉到了地上:“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笑着说:“丈夫亦畏雷乎?”刘备说:“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内心的惊惶,巧妙的掩饰过去了。

此次酒局堪称双龙聚会。从曹操的“说破英雄惊杀人”到刘备“随机应变信如神” ,可谓步步玄机。曹操的睥睨群雄之态,雄霸天下之志表露无疑。而刘备随机应变,进退自如,也表现出了一世豪杰所应有的机巧和城府。这一场政治交心,双方都是赢家。

9、十大酒局之第二:汉初鸿门宴

话说项羽不喜刘邦先占关中,又听说刘邦欲在关中称王后,更是大怒。谋士范增识见不凡,他对项羽说,刘邦早年在山东一带时,“贪于财货,好美姬”,活脱脱一暴发户的形象,不足为虑。而目前在关中,刘邦“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范增认为刘邦已有“天子气”,宜早下手把他除掉,否则后患无穷。

在张良和项庄的暗地斡旋下,项羽没有立即攻打刘邦,而是摆下了一桌酒席宴请刘邦。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这是另一场双龙会,但参与者却比煮酒论英雄那场酒局要多,发生的年代也要早四百年。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强强对话,一时风云际会,楚汉群雄龙骧虎步,聚于新丰鸿门。

这鸿门宴简直是一部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现代电影。太史公就是这部电影的编剧。他的《史记》在细节方面的描述十分精彩,从项羽和刘邦的出场、退场,到席间各种人物的对话、神情、动作,甚至坐位的朝向,都交代得一清二楚。整个鸿门宴的过程,跌宕起伏,险象环生,刘邦屡屡处于危局,却次次能化险为夷。历史上对鸿门宴向有三起三落之说。

第一起,是“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接连暗示项羽下令杀刘邦,气氛极为紧张。结果“项王默然不应”。二起是范增见原定计划无法执行,于是叫项庄舞剑助兴,伺机刺杀刘邦,空气再一次紧张起来。三起是樊哙撞倒守门卫士而入帐,“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这樊哙简直就是一巨灵神模样,樊哙闯帐要比戏里的春草闯堂可要生猛太多。樊哙后来说了番慷慨激昂的话,对项羽予以斥责,说的项羽“未有以应”。这时情节发展到高潮,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有三起,必有三落。刘邦的绝处逢生,全在这三落之中。一落是项庄舞剑,本来意在沛公,不想项伯出面与之对舞,救了刘邦。二落是项羽对樊哙闯帐,不仅不怒,反而称为“壮士”,这个时候项羽还“英雄识英雄,猛将爱猛将”呢。项羽让樊哙喝酒、赐生彘肩,被他斥责一顿之后心里惭愧,还给樊哙赐了坐。三落是刘邦以“如厕”为名而逃席而远遁。

如果历史真是一场戏,如果大路是这场戏的导演,大路宁愿在这场酒局的结尾处安排虞姬和戚夫人二人表演双姝对舞,必然美不胜收。然而,成王败寇这种政治博弈向来凶险无比,再美的歌舞升平也不过是假象而已。

10、十大酒局之第一:盛唐饮中八仙长安酒会

冠军酒局让政治走开,让杀伐走开,让一切不痛快消失,让所有快乐降临。这就是大路为什么评选盛唐饮中八仙长安酒会为第一名的原因。

当年读杜甫的诗,最喜欢的一首就是《饮中八仙歌》。为什么在杜甫那么多的诗里独独最喜欢这一首?原因只有两个字:热闹。这首诗十分热闹而有趣,把“饮中八仙”描绘的姿态各异,活灵活现。古人说“二士共谈,必说妙法”,这“饮中八仙”齐聚,会是怎样的一种盛况?我们只能从杜甫的诗里来揣摩体会了。这“饮中八仙”分别是诗人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左相李适之、美少年崔宗之、素食主义者苏晋、诗仙李白、书法家张旭、辩论高手焦遂等八人。

虽然历史上没有这“饮中八仙”齐聚一堂的明确记载,但盛唐时各种酒会盛行一时,参与者甚众。这“饮中八仙”,都是当时的名人,或同朝为官,或诗文相交,或意气相投,我们知道,名人一向喜欢扎堆,他们八个聚在一次酒局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所以,大路坚信他们必聚在一起饮过酒,而且还不只一次,当然参与者可能还有些其他人。这种聚会,可能在白天,也可能在夜晚;可能在秋雨绵绵中举杯把盏,也可能在春雷阵阵里开怀痛饮。总之,如果你不能证明他们没在一起过,那你就要相信大路的说法,曾经有过这么一次潇洒快活的神仙酒局,杜甫用诗把这种场面记录下来并传于后世。

I. 探春要宝玉入社时写的请柬是什么意思

要想通解这份文言文请柬,先要解释一些字眼或用典。

娣:兄长或姐姐对妹妹的称呼

文几:古人的书案

霁:雨过天晴

讵:怎么

漏:沙漏

采薪之患:小的病痛(这是古人一种委婉的说法)

痌瘝(拼音是“tōng guān”):关心病痛、疾苦

些山滴水:细小的山水园区(注意这里的“一”和“些”是两个分开使用的词,与今天的“一些”有别)

叨:贪婪(这里是探春自谦的说法)

帘杏溪桃:这里套用两典故,一是大观园题匾时的“杏帘在望”(即后来的“稻香村”),对应“帘杏”;二是《桃花源记》中的“沿溪行,忘路之远近”,对应“溪桃”。两个典故合用在于说明自得其乐。

醉飞吟盏:按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所解,大致意思是“醉酒传杯,吟诗作对”。

莲社:宣扬佛家经学的院社,泛指深远的学问

东山之雅会:也是古代典故,东晋时期,谢安坚决辞去官职到会稽附近的东山隐居,经常有文人前来拜访他,与他饮酒赋诗。

棹(读音“zhào”):划、拨

了解上述字眼典故后,这段文字的大致意思就好理解,意译如下:

妹妹探春小心地把请柬送到二哥哥书案前:前天晚上刚雨过天晴,月色清新得如同梳洗过的样子,我因为珍惜这个难得一见的清净美景,怎么忍心就此睡下,当时已经三更,我依然徘徊在庭院门槛前,没有提防寒风露水的侵袭,以致感染了风寒。

昨天得到哥哥亲自来抚慰,嘱咐我安心养病,后来又派丫鬟细心问候,而且还把新鲜荔枝和颜真卿的墨迹送给我,对我病痛的关心是多么深切啊!

今天靠在书桌前望着床默默思考的时候,因为想到历来古人在名利官场中还布置一些细小的山水园区,招揽远近而来的亲戚,到处寻觅情投意合的朋友,务必结交相当数量的志同道合者在园区里游乐,有的建立词坛,有的开设诗社,虽然都是一时偶然的兴致,但都成为千古的佳话。

妹妹虽然没有什么才华,姑且贪婪地住在泉水、奇石环绕的园中,但也对宝姐姐和林妹妹的文采很羡慕。庭院楦榭前清风明月,可惜没能以宴会的形式邀集作诗的人;在自得其乐的环境下,也许可以醉酒传杯,吟诗作对。

怎么能说掌握深远学问的才子,只能是男人;姑且凭着像谢安隐居时那样的高雅聚会,让我们这些女子一展所长。

如果能请到二哥哥拨开地上积雪,亲身加入诗社,妹妹将扫除一地落红,期待你的到来。

上面的内容是妹妹小心翼翼写给你的。

全文翻译完了,但只能算是意译,即意思基本表达正确,但不保证每个字都百分百翻译准确,不过应该指出的是,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大多已经失去了原文的高雅,这篇请柬也不例外。

J. 谁知道《夜游赤壁》典故

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元丰二年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束诗文。

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也针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无非是“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这些就成了遭受弹劾的把柄。那些奸佞的小人诬蔑他“衔怨怀怒,恣行丑诋”“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把他投入大狱。

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苏轼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有时感到难免一死,曾写两首诗与弟弟诀别,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幸亏亲友的营救,当时的宋神宗也不想杀他,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1082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赋。夜游赤壁为首次游览(苏轼所游得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10)醉飞吟盏典故扩展阅读

夜游赤壁的赏析

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全文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写泛游之前的活动,包括交待泛游时间、行程、同行者以及为泛游所作的准备。写初冬月夜之景与踏月之乐,既隐伏着游兴,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主客对话。

面对着“月白风清”的“如此良夜”,又有良朋、佳肴与美酒,即写了景,又叙了事,又抒了情,三者融为一体,至此已可转入正文,可东坡却“节外生枝”地又插进“归而谋诸妇”几句,不仅给文章增添生活气息,而且使整段“铺垫”文字更呈异采。

第二层次乃是全文重心,纯粹写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声”四句,却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从而诱发了主客弃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兴,这里,作者不吝笔墨地写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谧清幽、山川寒寂、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攀西鹊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奇异惊险的景物更令人心胸开阔、境界高远。可是,当苏轼独自一人临绝顶时,那“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场景又不能不使他产生凄清之情、忧惧之心,不得不返回舟中。

文章写到这里,又突起神来之笔,写了一只孤鹤的“横江东来”、“戛然长鸣”后擦舟西去,于是,已经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悯,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澜,还为下文写梦埋下了伏笔。 最后,在结束全文的第三层,写了游后入睡的苏子在梦乡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在“揖予”、

“不答”、“顾笑”的神秘幻觉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梦后又回到了令人压抑的现实。

结尾八个字“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相当迷茫,但还有双关的含义,表面上像是梦中的道士倏然不见了,更深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负又在哪里呢?

文中写苏子独自登山的情景,真是“句句如画、字字似诗”,通过夸张与渲染,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文中描写江山胜景,色泽鲜明,带有作者个人真挚的感情。巧用排比与对仗,又增添了文字的音乐感。读起来更增一分情趣。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