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除夕谚语

除夕谚语

发布时间: 2021-01-09 21:10:36

『壹』 谁知道几条春节的谚语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差不多,全家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的,也有踩高跷、跑旱船的。在有些地区人们沿袭过去祭祖敬神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古代的蒙古族,把春节叫做“白节”,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是过藏历年。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是过“古尔邦节”。春节也是苗族、僮族、瑶族等的盛大节日。
肉包子打狗:白扔东西(比喻徒然付出代价,没有效果)

肉包子打狗:春去无回

三伏天的狗:上气不按下气

司狗的:软的欺负硬的怕

堂屋里挂狗皮:那是什么话(画)

偷嘴的狗:见人就逃(比喻做了丑事,见不得人)

瞎狗逮兔子:碰到嘴上

瞎了眼的癞皮狗:碰着啥咬啥

要饭的打狗:穷横

野地里遇疯狗:难近身

幼狗不吃屎:没事找事 老春节有哪些老过法,已是人言人殊。有的是传说,有的是听说,特别是对于本世纪初的一些独特风俗趣味的老过法,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已显得多少有些遥远和神秘。为此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对其亲历者进行了“采访”,并编辑整理出这样一篇故事,以助节日闲聊之谈资,抬杠之依据。

腊月家家事儿多

自进入腊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挣些银子过年。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笺,有的用红纸,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镶以红边蓝边,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腊月将梅束起放在一个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让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回渐渐放白,用纸笼之,到市上去卖,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儿童争相购买,以为乐。

腊月初一,大街上卖粥果者排成市场。更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贮,叫而卖之。其次则肥野鸡、关东鱼、野猫、野鹜、腌腊肉、铁雀儿、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张、楼子庄元宝。初十以后则卖卫画、门神、挂钱、金银箔、锞子黄钱、销金倒酉、马子烧纸、玻璃镜、窗户眼。......钱店银号兑换压岁金银??小梅花海棠元宝。廿日之后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时供给神马用的。又有卖窑器者,铜银换瓷碗,京城之香炉烛台;闷葫芦,小儿籍以存钱;支锅瓦,灶口用为助爨。至廿五日以后则卖芝麻秸、松柏枝、南苍术以供“煨岁”之用。腊月诸物价钱都比平日贵些,所以才有“腊月水土贵三分”的谚语。老年人到了这时,总要劝后辈谨慎花钱,于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谚。

腊月八日为王侯腊,家家煮果粥。都在前一日备好米和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全家聚食,馈送亲邻,为腊八粥。腊八粥,是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塘、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挂元,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洗净器皿,终夜经营,到天明时粥熟。除祀祖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并用红枣、核桃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

腊八日御河起冰窖,通河运水贮内窑,太液池起冰贮雪池冰窑,开门运之,夏日出用甚便。

廿三日更尽时,家家祀灶,院内立杆,悬挂天灯。祭品则羹汤灶饭、糖瓜糖饼,饲神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罗拜,祝以遏恶扬善之词。妇女于内室,扫除炉灶,以净泥涂饰,燃香默拜。

每至十二月,于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四日之内,由钦天监选择吉期,照例封印,颁示天下,全体执行放公假。此后,梨园戏馆择日封台,八班合演,至来岁元旦则赐福开戏。上学的儿童,在“封印”之后熟师也让放假,谓之“放学年”。

廿五日至除夕传说为“乱岁日”。“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

岁暮,将一年吃剩的药,抛弃在门外,并将所收集的药方,放一起烧掉,这叫“丢百病”。

在炉内烧松枝、柏叶、南苍术、吉祥丹,名曰:“煨岁”。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除夕一大堆老理儿

除夕,人们蟒袍补褂四出拜访亲友,谓之“辞岁”。家人叩拜尊长,也叫:“辞岁”。新婚的夫妇必须要到拨岳家辞岁,否则为不恭。

除夕自户庭以至大门,凡是行走之外要撒上芝麻秸,这叫“踩岁”。

除夕,夜子初交,门外宝炬争辉,爆竹竞响。肩舆簇簇,车马辚辚。百官到朝,祝贺元旦。此时爆竹声如击浪轰雷,传遍朝野,彻夜不停。更夹杂着拨浪鼓声,卖瓜子解闷声,卖江米白酒冰盏声,卖桂花头油摇唤娇娘声,卖合菜细粉声,与爆竹之声,相为上下,真是好听。“土民之家,新衣冠,肃佩带,祀神祀祖;焚锗帛毕,昧爽家团拜,献椒盘,斟柏酒,阖蒸糕,呷粉羹。出门迎喜,参药窗,谒影窗,具柬贺节。”如果路上遇到亲友,则施礼,继而祝曰:“新禧纳福”。“至于酬酢之具,则镂花会果为茶,十锦火锅共馔,汤点则鹅油方补,猪肉馒首,江米糕,黄黍;酒肴则腌鸡腊肉,糟鹭凤鱼,野鸡爪,鹿兔脯;果品则松榛莲庆,桃杏瓜仁,栗枣枝圆,楂糕耿饼,青枝葡萄,白子岗榴,秋波梨,苹波果,狮柑凤桔,橙片杨梅。杂以海错山珍,家淆市点。纵非亲厚,亦必奉节酒三杯。若至戚忘情,何妨烂醉!”俗说得好“新正拜节,走千家不如坐一家。而四马喧哗,欢乐终日,真可以说是极一时之胜”。

年饭用金银米为之,上插松柏枝,缀以金钱、枣、栗、龙眼、香枝、破五之后方能撤去。(谓之“年饭”)取松柏枝中较大的,插在瓶中,缀以古钱、元宝、石榴花等就是“摇钱树”。

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给小孩的,也叫“压岁钱”,钱肆取钱用的“贴”叫“票子”。每届岁除,凡是富贵之家以银换钱的,都用彩笺书写,是为“红票儿”。取华美吉祥之意。

凡是卖花的,称熏治之花为唐花。“每至新年,互相馈赠。牡丹呈艳,金桔垂黄,满座芬芳,温香扑鼻,三春艳治,尽在一堂”所以人们又叫它“堂花”。

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

每到除夕,摆长案于中庭,供以百分。百分,是诸天神圣全图。“百分”之前,陈设蜜供一层,叫“全供”。供上签以通草八仙及石榴、元宝等,叫“供佛花”。到接神时,将百分焚化,接着烧香,到灯节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天地桌”。

走进家家户户的正月

正月初一日,五更起床,焚香,放纸炮。这天互相拜访,不问贵贱,奔跑往来好几日,名曰“贺新岁”。所吃的东西,如:百事大吉盒儿,由柿饼、荔枝、龙眼、栗子、熟枣等装成。

初一,祀神及先祖,剪纸不断至丈余,供于祖前,谓之“阡张”,焚之。

正月初旬,拜年者到门口,疾呼接贴,投一名片,匆匆而去,大多数无须和主人面谈。

正月一日到五日,俗名“破五”。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

正月之灯一向集中于前门内的“六部”,叫:“六部灯”,以“工部”的灯最为人称道。冰灯,飞禽走兽、世间百态,制作得非常工巧。

灯市从前集中在东、西四牌楼,后来移到廊房头条。

琉璃厂......每于新正元旦至十六日,百货云集,灯屏琉璃,万盏棚悬,玉轴牙签,千门联络,图书充栋,宝玩镇街。更有“秦楼楚馆偏笙歌,宝马香车游士女”。也是旧京年节一景。

『贰』 春节的谚语 要10条

拜年的话--好听
大年初一吃饺子--第一回
大年初一吃饺子--都一样
大年初一吃饺子--没外人
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过年,无它也过年
大年初一送财神--见面说好
大年三十看黄历--没日期
年吃年用
冬天麦盖三层被 来年枕着馒头睡
春满人间
大红灯笼高高挂
一夜连双岁,三更分两年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人间福满门”、“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

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到了,每年的春节是民间最热闹最受百姓重视的节日。除夕之夜,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满怀喜悦从四面八方奔进心里的温馨港湾———家。这时家里家外都已装饰一新,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丰盛的年夜饭,聊着永远也说不完的家常,呈现出一派安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按老北京的风俗,在这繁花似锦的除夕夜到来之前,人们要经过一个非常繁忙的准备期。民间流传着一段谚语就反映了这个忙碌而有序的过程:“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

过去,社会的物质供应很匮乏,人们的精神生活很单调,所以大人孩子都盼着过年好好地享受一番。

过年的筹备工作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二十三当天算个小年。这一天,大人都会给孩子买糖吃,但不是平常的糖果,而是粘牙的关东糖和圆形的样子像南瓜的糖瓜。

二十四要打扫房间,特别是犄角旮旯儿平时清理不到的地方都要彻底清扫,同时还要拆洗被褥、床单、窗帘等。

二十五去碾谷,在农村,人们要把家中存放的稻谷脱皮,麦粒碾成面粉;城市的人们要买粮,也就是要为过年准备充足的粮食。

二十六去买肉,要多买一些回来,基本整个过年就够用了。而且买来以后,要把肉按不同用途分开放,有些食用方法比较复杂的,需要提前做的,这一天也开始着手准备了。那时没有冰箱,就把肉包好后放在院子里猫找不到的地方,靠着大自然的温度保存。

二十七去宰鸡,过去没有现在这样的大型养鸡场和屠宰加工厂,更没有清理干净的整鸡和分割鸡卖。所以,人们都是买活鸡现场宰杀,带回来自己清洗再做菜。

二十八把面发,发面就是为做主食准备的。那时没有现在用的方便快捷的发酵剂,要发的面又很多,所以要提前准备充足。过年的时候,家里人聚得很齐,还有很多亲戚朋友要来,人会很多。家里人都很忙碌,吃饭时一般只做菜,不做大量的主食了。

二十九这天主要是制作这些主食,前一天已经把面发好了,直接做就可以了。主食的品种主要是馒头,除此以外,再蒸些花卷、豆包。有些巧手的主妇还会做出些新花样,比如,长着红眼睛的小兔子、可爱的小刺猬、憨态可掬的小熊等等,从主食的种类上可以看出主妇的聪慧和勤劳。

三十晚上扭一扭,这天就是人们盼望已久的除夕了。到了晚上,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品尝美酒佳肴,用自己认为最快乐的方式庆贺新一年的到来。这里用“扭一扭”来形容人们高兴的样子。

大年初一拱拱手,民间把春节又称为过大年,“拱拱手”是对拜年动作的描述。初一早晨,不只是家里人互相拜年,邻里之间也要拜年,特别是晚辈要主动给长辈拜年。

从以上这个过程可以看出,整个筹备期都充满着浓浓的过年气氛,洋溢着喜气。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天天都像在过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不断提高,追求发生了变化,过年的方式也在翻新。但是人们盼团圆、庆新年的美好愿望是不会改变的。

『叁』 春节的谚语

1、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会多雨。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2、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表示六畜不安。

3、正月展春流: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4、春天后母面:入春以后,气候会阴晴冷暖无常。

5、春曝死鬼,夏雾做大水:春天降雾会放晴,夏天降雾会雨涝成灾。

6、立春赶春气:立春之后万象回春,稻田、池塘等水面开始蒸发,明示世人春天已降临。

7、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8、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日:上元日下雨,清明定放晴

9、早春晚播田: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

10、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11、立春晴,雨水均

12、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13、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14、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15、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16、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17、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18、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19、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双春好种田。

雨水

20、雨水连绵是丰年,农民不用力耕田

21、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

22、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春天气温低则多雨,冬天气温低雨反而少

23、惊蛰闻雷米似泥:惊蛰日打雷,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

24、二月二打雷,稻米较重捶: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当天,如果春雷乍响,这一年收成很好。

春分

25、春分,日暝封分:春分日昼夜各为十二小时。

26、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种豆:这是台湾北部的农业现象,南部则比较早。

27、春分种芍药,到老不开花:芍药夏日开花,春分种太慢了。

28、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日若下雨,则病人少。

清明

29、三月初,寒死少年家:少年爱美,才春天便急急穿单衣,常被突如其来的寒冷冻坏。

33、天寒,春不寒;春雨,春不雨:如果立春那一天天气寒冷,那么整个春季的气候就不会再冷下去;如果立春那一天下雨,那么春季的雨量就会少。

34、春天孩子面:春季是介于寒冬与盛夏之交,这时南方气候开始暖和,而北方还在寒冷中,南北温差很大,所以春天的天气变化无常。此时,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流常常交汇冲突,发生了气旋,天气便转为阴雨。 气旋过后,天又转晴,这好像小孩子破涕为笑,故言“春天孩子面”。

『肆』 形象生动的除夕谚语或俗语

除夕之夜,家家团圆,阖家安康

『伍』 春节谚语大全

大年初一吃面条
语底:移风易俗
过年娶媳妇
语底:双喜临门
大年初一贴福字
语底:吉庆有余
大年三十晚上打兔子
语底:有你不多,没你不少
穷债户过年
语底:躲躲闪闪
大年夜看日历
语底:没日子
大年夜格砧墩板
语底:呒没空

『陆』 有没有关于春节或除夕的诗,词,还有民间谚语啊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水调歌头

辛弃疾

头白齿牙缺,君勿笑衰翁。

无穷天地今古,人在四之中。

臭腐神奇俱尽,贵贱贤愚等耳,造物也儿童。

老佛更堪笑,谈妙说虚空。

坐堆豗,行答飒,立龙钟。

有时三盏两盏,淡酒醉蒙鸿。

四十九年前事,一百八盘狭路,拄杖倚墙东。

老境竟何似,只与少年同。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拜 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

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

世情嫌简不嫌虚。

田家元旦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凤城新年词

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

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

闺中针线岁前多

俗语: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

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到了,每年的春节是民间最热闹最受百姓重视的节日。除夕之夜,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满怀喜悦从四面八方奔进心里的温馨港湾———家。这时家里家外都已装饰一新,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丰盛的年夜饭,聊着永远也说不完的家常,呈现出一派安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按老北京的风俗,在这繁花似锦的除夕夜到来之前,人们要经过一个非常繁忙的准备期。民间流传着一段谚语就反映了这个忙碌而有序的过程:“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

过去,社会的物质供应很匮乏,人们的精神生活很单调,所以大人孩子都盼着过年好好地享受一番。

过年的筹备工作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二十三当天算个小年。这一天,大人都会给孩子买糖吃,但不是平常的糖果,而是粘牙的关东糖和圆形的样子像南瓜的糖瓜。

二十四要打扫房间,特别是犄角旮旯儿平时清理不到的地方都要彻底清扫,同时还要拆洗被褥、床单、窗帘等。

二十五去碾谷,在农村,人们要把家中存放的稻谷脱皮,麦粒碾成面粉;城市的人们要买粮,也就是要为过年准备充足的粮食。

二十六去买肉,要多买一些回来,基本整个过年就够用了。而且买来以后,要把肉按不同用途分开放,有些食用方法比较复杂的,需要提前做的,这一天也开始着手准备了。那时没有冰箱,就把肉包好后放在院子里猫找不到的地方,靠着大自然的温度保存。

二十七去宰鸡,过去没有现在这样的大型养鸡场和屠宰加工厂,更没有清理干净的整鸡和分割鸡卖。所以,人们都是买活鸡现场宰杀,带回来自己清洗再做菜。

二十八把面发,发面就是为做主食准备的。那时没有现在用的方便快捷的发酵剂,要发的面又很多,所以要提前准备充足。过年的时候,家里人聚得很齐,还有很多亲戚朋友要来,人会很多。家里人都很忙碌,吃饭时一般只做菜,不做大量的主食了。

二十九这天主要是制作这些主食,前一天已经把面发好了,直接做就可以了。主食的品种主要是馒头,除此以外,再蒸些花卷、豆包。有些巧手的主妇还会做出些新花样,比如,长着红眼睛的小兔子、可爱的小刺猬、憨态可掬的小熊等等,从主食的种类上可以看出主妇的聪慧和勤劳。

三十晚上扭一扭,这天就是人们盼望已久的除夕了。到了晚上,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品尝美酒佳肴,用自己认为最快乐的方式庆贺新一年的到来。这里用“扭一扭”来形容人们高兴的样子。

大年初一拱拱手,民间把春节又称为过大年,“拱拱手”是对拜年动作的描述。初一早晨,不只是家里人互相拜年,邻里之间也要拜年,特别是晚辈要主动给长辈拜年。

灯谜:
1、21世纪战略(打成语一)
2、新年又见一只鸟(打汉字一)
3、雄鸡天天忙唱晓(打报纸名一)
4、1月1日非明也(打汉字一)
5、海峡山水成一统(打汉字一)
6、越猜越不对头(打成语一)
7、中国雅典上节目(打成语一)
8、雅典升国旗(打成语一)
9、女排雅典夺冠记(打成语一)
10、飞人刘翔冲终点(打成语一)
11、大地灯火辉煌(打中国雅奥冠军姓名一)
12、此树好壮美(打中国雅奥冠军姓名一)
13、重情重谊男子汉(打中国雅奥冠军名一)
14、青春红艳(打中国雅奥冠军名二)
15、辛勤著出美篇章(打中国雅奥冠军姓名一)
16、有谋的大力士(打中国雅奥冠军名一)
17、不打仗的兵(打中国雅奥冠军名一)
18、风华正茂(打中国雅奥冠军姓名一)
19、蛟龙出水(打中国雅奥冠军姓名一)
20、破浪前进(打中国雅奥冠军名一)
21、名比教练名少一字(打中国雅奥冠军、夺金教练员姓名各一)
22、她名比双金运动员名少一字(打中国雅奥冠军姓名二)

答案:1、百年大计;2、鸡;3、每日晨报;4、胆;5、汕;6、想入非
非;7、载歌载舞;8、有目共睹;9、后来居上;10、捷足先登;11、田亮
;12、杨景辉;13、义夫;14、艳青、春红;15、劳丽诗;16、智勇;17、
文军;18、彭勃;19、滕海滨;20、占波;21、陈中、陈忠和;22、张宁、
张怡宁。

这回对了吗,对你有没有帮助?

『柒』 关于过年的俗语

关于过年的俗语如下:

1、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

2、年来到,年来到,闺女要花儿要炮,老婆要个煊棉袄,老头要个新毡帽。

过年大家都要图个吉利,要年新礼物。这礼物不论贵贱,一年到尾总该有个“新”来图来年吉利。

3、新年到,放鞭炮:一响鸿运照,二响忧愁抛,三响烦恼消,四响财运到,五响收入高,六响身体好,七响心情妙,八响平安罩,九响幸福绕,十响事业节节高。

除夕之夜,交子时刻,天空中,火光闪闪,轰鸣阵阵,隆重、热烈的鞭炮声送走了旧年,迎来崭新的一年,把春节推向了高潮。

4、五穷媳妇五穷排,家家门上送出来。

正月初五“送穷”,是中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

(7)除夕谚语扩展阅读

过年的习俗:

1、办年货

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

2、祭灶

农历十二月廿三/廿四日祭灶。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3、扫尘

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民间称做“扫尘日”。

『捌』 关于除夕节的谚语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

『玖』 有关除夕的民间谚语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

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到了,每年的春节是民间最热闹最受百姓重视的节日。除夕之夜,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满怀喜悦从四面八方奔进心里的温馨港湾———家。这时家里家外都已装饰一新,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丰盛的年夜饭,聊着永远也说不完的家常,呈现出一派安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按老北京的风俗,在这繁花似锦的除夕夜到来之前,人们要经过一个非常繁忙的准备期。民间流传着一段谚语就反映了这个忙碌而有序的过程:“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

过去,社会的物质供应很匮乏,人们的精神生活很单调,所以大人孩子都盼着过年好好地享受一番。

过年的筹备工作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二十三当天算个小年。这一天,大人都会给孩子买糖吃,但不是平常的糖果,而是粘牙的关东糖和圆形的样子像南瓜的糖瓜。

二十四要打扫房间,特别是犄角旮旯儿平时清理不到的地方都要彻底清扫,同时还要拆洗被褥、床单、窗帘等。

二十五去碾谷,在农村,人们要把家中存放的稻谷脱皮,麦粒碾成面粉;城市的人们要买粮,也就是要为过年准备充足的粮食。

二十六去买肉,要多买一些回来,基本整个过年就够用了。而且买来以后,要把肉按不同用途分开放,有些食用方法比较复杂的,需要提前做的,这一天也开始着手准备了。那时没有冰箱,就把肉包好后放在院子里猫找不到的地方,靠着大自然的温度保存。

二十七去宰鸡,过去没有现在这样的大型养鸡场和屠宰加工厂,更没有清理干净的整鸡和分割鸡卖。所以,人们都是买活鸡现场宰杀,带回来自己清洗再做菜。

二十八把面发,发面就是为做主食准备的。那时没有现在用的方便快捷的发酵剂,要发的面又很多,所以要提前准备充足。过年的时候,家里人聚得很齐,还有很多亲戚朋友要来,人会很多。家里人都很忙碌,吃饭时一般只做菜,不做大量的主食了。

二十九这天主要是制作这些主食,前一天已经把面发好了,直接做就可以了。主食的品种主要是馒头,除此以外,再蒸些花卷、豆包。有些巧手的主妇还会做出些新花样,比如,长着红眼睛的小兔子、可爱的小刺猬、憨态可掬的小熊等等,从主食的种类上可以看出主妇的聪慧和勤劳。

三十晚上扭一扭,这天就是人们盼望已久的除夕了。到了晚上,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品尝美酒佳肴,用自己认为最快乐的方式庆贺新一年的到来。这里用“扭一扭”来形容人们高兴的样子。

大年初一拱拱手,民间把春节又称为过大年,“拱拱手”是对拜年动作的描述。初一早晨,不只是家里人互相拜年,邻里之间也要拜年,特别是晚辈要主动给长辈拜年。

从以上这个过程可以看出,整个筹备期都充满着浓浓的过年气氛,洋溢着喜气。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天天都像在过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不断提高,追求发生了变化,过年的方式也在翻新。但是人们盼团圆、庆新年的美好愿望是不会改变的。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