篪的寓意
① 篪字做名好吗
首先要想到。你会在几年级才能写这个字,而不是先想到好不好听。
② 篪 字怎么读 ,是什么意思
chí
◎ 古书上说的一种竹。
◎ 古代一种用竹管制成像笛子一样的乐器,有八孔。
③ 篪会 什么意思
杨洁篪,1950年出生于上海,历史学博士。历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外交部副部长,驻美大使等职,2007年4月任外交部部长。
杨洁篪会见谁谁谁。。。
误读成了杨洁 篪会 见了谁谁谁。。。
④ “箎”和“篪”两个字都读“chí”。两个字的意思一样吗身份证和实际合同上分别写的两个字,有影响吗
“箎”和“篪”的意思一样。“箎”是“篪”的异体字写法,意思读音完全相同。身专份证和实际合同上分别写属的两个字无影响。
篪拼音:chí,注音:ㄔˊ,部首:竹部,部外笔画:10画,总笔画:16画
五笔86:TRHM,五笔98:TRHW,仓颉:HHYN,郑码:MPIH
四角:88217,结构:上下,电码:4654,区位:8388
统一码:7BEA,笔顺:ノ一丶ノ一丶ノノ丨一フノ一フノフ
释义:
1、古书上说的一种竹。
2、古代一种用竹管制成像笛子一样的乐器,有八孔。
(4)篪的寓意扩展阅读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笙篪[shēng chí]
笙和篪,均古管乐器。篪,竹制,单管横吹。
2.吹篪[chuī chí]
吹奏篪管。
3.篪埙[chí xūn]
篪与埙。皆乐器。
4.云篪[yún chí]
有云状纹饰的管乐器。
5.埙篪相和[xūn chí xiāng hè]
旧时比喻兄弟和睦。
⑤ 为什么名字不建议用篪
篪是我国古代一种管乐器,
而且这个字一般人不认识,
写法又比较难,
也没有很好的寓意,
所以都不会愿意来做名字。
⑥ 沛篪什么意思 急
◎ 沛公 Pè来igōng
秦末刘邦起兵于自沛(今江苏沛县),群众立他为沛公
● 篪
chí ㄔˊ
◎ 古书上说的一种竹。
◎ 古代一种用竹管制成像笛子一样的乐器,有八孔。
【没有查答词组,沛篪,应该是汉高祖刘邦时期的一种宫廷乐器】
⑦ 陈洁篪这里个名字含义是什么
洁:干净,寓意为人清纯,清廉;
篪:古代的一种六孔乐器;
合起来看,意为希望人有学识,同时为人清新高雅
⑧ 杨洁篪的“篪”读音是什么什么意思
拼音: chí
基本解释
1.古书上说的一种竹。
2.古代一种用竹管制成像笛子一样的乐器,有八孔。
⑨ 篪的读音和意思
篪chí 二声来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自 篪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部首笔画
部首:竹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6
五笔86:TRHM 五笔98:TRHW 仓颉:HHYN
笔顺编号:3143143321531535 四角号码:8821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BEA
基本字义
1. 古书上说的一种竹。 2. 古代一种用竹管制成像笛子一样的乐器,有八孔。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竹,虒( sī)声。本义:古时候一种用竹管制成的乐器) 2. 同本义 [ancient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 made of bamboo]。有八孔,横吹。唯其开孔数及尺寸古书记载不一。如:篪埙(篪与埙。皆古乐器) 3. 泛指吹管乐器 [pipe instrument]
快马健儿,不知老妪吹篪。——《洛阳伽蓝记》
⑩ 笙的寓意是什么
“笙”并没有任何寓意。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用于吹奏。它由笙簧、笙笛、笙斗三个部分组成,由笙簧振动引起笙笛内的空气振动而发音。
乐队中经常使用的是二十一簧和二十四簧高音笙。在传统器乐和昆曲里,笙常常被用作其它管乐器如笛子、唢呐的伴奏,为旋律加上纯四度或纯五度和音。在现代国乐团,笙可以担当旋律或伴奏的作用。
(10)篪的寓意扩展阅读
笙的历史沿革:
笙,是中国传统古老的吹奏乐器,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并且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1978年,中国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2400多年前的几支匏笙,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笙。
春秋战国时期,笙已非常流行,它与竽并存,在当时不仅是为声乐伴奏的主要乐器,而且也有合奏、独奏的形式。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竽、笙仍并存应用,但竽一般只用于雅乐,逐渐失去在历史上的重经作用,而笙却在隋唐的燕乐九部乐、十部乐中的清乐、西凉乐、高丽乐中均被采用。
唐代又有了十七簧的义管笙,在十七簧之外,另备两根义管,需要时,再把它临时装上去。早期的笙为竹制,后来改为铜制。明清时期,民间流传的笙有方、圆、大、小各种不同的笙的形制。
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历史悠久,能奏和声。它以簧、管配合振动发音,簧片能在簧框中自由振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
史记补三皇本记记载:“女娲氏风姓,有神圣之德,代宓仪、立号曰女希氏,作笙黄。”可之,女娲当时并无笙,只作笙中簧,此时的笙簧许是以竹、木片所制,只可发出高低不同的音。到唐、虞、夏、商诸朝代,发展以数根的竹簧之管参差插入葫芦之干壳内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