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典故
1. 陶瓷的故事
青花瓷的故事
一提起青花瓷,人们都知道它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其瓷白中泛青、其花青翠欲滴、是典雅素静的“人间瑰宝”。但问起它的来历,人们不一定知道这里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元代时,镇上有个刻花的青年工匠,名叫赵小宝。小宝有个未婚妻、名叫廖青花。一天,青花问小宝:“这瓷坯上的花儿,如果能用笔画上去,不更好吗?”小宝皱了皱眉头,说:“我早就想过。可是找了许多年,找不到一种适合画瓷的颜料啊。”
青花听后,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找到这种颜料。并央求专门找矿的舅舅,带她进山找矿。开始舅舅不肯,说找矿太辛苦,女孩子吃不消。后来,经青花再三恳求,才勉强答应下来。第二天,天刚拂晓,青花和舅舅便进山找矿去了。
秋去冬来,时间一晃过去了三个月,小宝见青花和舅舅还未归来,放心不下,便冒着刺骨的寒风,踏着厚厚的白雪,直奔青石山找青花与舅舅。小宝走了三天三夜,终于来到了山前,发现前面山谷有一缕青烟,顿时心头一热,匆忙朝冒烟的方向奔去。
来到山谷,小宝才看清,青烟是从一座倒塌了的炭窖里冒出来的,便钻进破窖,发现窑的一角堆满各色各样式料石,再一看,窑的另一角还躺着一个衣衫破烂的老人,老人身边堆有几段柴火,柴火上正冒着一缕缕青烟。小宝仔细地朝老人瞧去,这才看清,躺在地上的老人正是青花的舅舅。他急忙抱起舅舅,不停地叫喊:“舅舅!舅舅……”老人渐渐苏醒过来,一看是小宝,急忙对小宝说:“快,快,快上山……去接青花”
。
小宝顺着舅舅指的方向,拚命朝山顶找到了青花冻僵的尸体。在她身旁的雪地上,还堆着一堆堆已选好的石料。小宝见状,哭得死去活来……
掩埋了青花,小宝含着泪水,搀扶舅舅回到镇上。从此,潜心研制画料。他将青花如娘采挖的石料研成粉末,配成颜料,用笔蘸饱,画到瓷坯上、经高温焙烧后,白中泛青的瓷
器上出现了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青花瓷便从此诞生。
青花瓷的出现,突破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框框,把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绘的新时代,形成了鲜明的景德镇瓷器之风格。后人为了纪念廖青花,遂把画在瓷器上的这种蓝花称之为“青花”,把描绘这种蓝花的彩料称之为“青花料(廖)”这两种叫法,一直沿至今天。
2. 有谁知道一些和陶瓷有关的历史故事
1、“祭红”的传说
相传明代宣德年间,一批祭红御用瓷器即将交货,但瓷工屡烧不成。当时圣上御用瓷有规定,若延误日期,所有制瓷工匠将要被投入窑火烧死。
下在人们万分焦急的时候,有位老陶工的女儿得到神仙托梦,要她投身于熊熊窑火中,以血染瓷方可成功。于是她乘人不备,纵身入窑,只见一团烈焰升起,突然窑门大开,整窑瓷器皆成红色。
2、“知四”肉
景德镇的陶瓷民间传说中除了节日、祭神方面的内容,还有一部分是与地方饮食风俗相关的民间传说,这也是极富景德镇地方特色的。 早先,镇上有个姓郑的窑户老板,为人尖钻,吝啬,把坯房佬折磨得个个像皮猴子。
一次,瓷工中领头的蒋知四师傅,劳累了一天,肚子里没进一粒米。到断黑时分,好容易才端上碗。一扒饭,满嘴是沙,再看菜,是五里外都闻到臭味的毒豆腐。
蒋知四见老板爱理不理的样子,气愤地说:“我再说一遍,伙计们三个月不知肉味了,再不给,我们就歇工。”“敢!”郑老板恶狠狠地说。说停工就停工,当晚果然停了工。
3、“风火仙师”
名叫童宾,又名广利,本镇里村童街人,生前是技术高超的烧窑瓷工,他家世代以制瓷为业。童宾自幼聪明好学,从十二、三岁起,就能独自烧窑看火。
父亲去世早,童宾过早地支撑起门户,继承父业烧窑。由于他技术熟练,为人正直,肯帮助人,即使自己勒紧裤带,也要尽力帮助穷苦的瓷工们。故他深得镇里做瓷器人的爱戴。
4、神雕
民国年间,在景德镇只要一提曾生这个人,大家都知道他是瓷雕能手。一坨泥巴他放在袖同里,一会儿功夫,就可以拿出来一件雕塑作品。
要他雕一只蟋蟀,雕出的蟋蟀就象真的:透过翅膀可以看见脊背上的纹路;要他雕一个天女散花,不谈他雕的天女何等美丽动人,光是这天女散出的花就有一千多朵,这一千多朵花,姿态各异,找不到两朵相同的,而且花朵就象真的一样,仿佛还能闻到香味呢。
5、釉里红
瓷器中的釉里红,是釉下的珍贵颜色。这种颜色亮堂润泽,看上去就象宝石镶嵌在瓷器里一样。这样珍贵的釉里红颜色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
传说是这样的:元朝,景德镇有个叫赵子聪的陶瓷工人,三十五、六岁的年纪,对烧瓷有一手独到的本事,加上肯用心思搞发明创造,全坯房的窑工都称他叫“赵全能”。
那时候瓷器上的花纹都是用手工刻上去的,又慢又费功夫。赵全能立志要在瓷器上象绘画一样,用毛笔描花纹。可是,他费尽心血,也没找到一种适合画瓷的颜料。
3. 中国古代丝绸和瓷器都有哪些代表性的成就和产品
丝绸和瓷器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东西,丝绸制品在一些古墓中有出土,薄如蝉翼,轻若羽毛,瓷器就更多了,在当时的各国都是抢手货,各个时期有不同的窑口和产品引领时代
4. 古代有几个老头在一起喝酒是一个典故,大量的画上都有,还有瓷器上
竹林七贤。
5. 中国最有名的物产和典故是什么
瓷器。
瓷器典故:
在向焯《陶业记事》的美人祭别解中,就说了一个这样的故事。那是在明朝的时候,御器厂接到皇帝的旨意,要造出一种鲜红颜色的瓷器。御器厂的总管就命令窑工们去烧制,经过多次实验都失败了。窑工们遭到一次又一次的鞭笞,并接到限期完成的命令,否则要送进牢狱甚至要处以死刑。
有个老窑工,回到家中唉声叹气。他的独生女儿问他:“爹爹何事犯愁?”开始他不肯说,后被再三诘问,才不得不说出真情。
女儿也同父亲一样着急起来,但她生性聪明,从小听到爷爷奶奶叔叔伯伯们说过烧窑的技术问题,很懂得一些烧窑的道理。便问老父亲说:“ 经过多少次失败,可摸索到是什么原因?”老窑工回答:“还摸不准, 很有可能是窑温不够,烧不上去。”
聪明的女儿安慰父亲好好休息,她自己却苦思冥想了一晚。第二天,老窑工一大早到窑上去了。这时,聪明的女儿也已想好了办法。将近晌午时光,她梳洗打扮了一番,便以探望老爹爹为由,只身来到窑上。只见众人正在忙碌,老窑工在注视着窑火,紧锁双眉,脸上呈现出一片焦急的神色。
女儿悄悄地站在老父亲的身边,老窑工却没发觉。烧窑工中有人叫:“师傅,火还没有烧上去,怎么办?” 老窑工还未来得及回答,但听一声娇叱:“快闪开!”就在众人一楞的时刻,只见红光一闪女儿已纵身跳进窑门。
等到老窑工和众窑工们回过神来,窑内早已腾起了熊熊烈火,越烧越旺,老窑工和众窑工都不禁泪流满面,痛哭失声。老窑工的女儿牺牲了,但这次窑却烧得成功。开窑时,一只只釉色殷红、晶莹润泽的好瓷器摆在面前,就象少女殷红的血把它染红一样。
窑工们都说这是孝女的精诚所感,为了纪念她,变叫美人祭。
(5)瓷器典故扩展阅读:
瓷器的起源: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 器类有罐和钵。原始青瓷在中国分布较广,黄河领域、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都有发现。
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浙江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从显微照相可见,青瓷残片釉下已无残留石英。
这种釉无论在外貌上,或是显微结构上,都已摆脱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标准了。
6. 瓷器上太监和娘娘在一起的画片是什么典故
微臣参见娘娘,起来吧,谢娘娘,娘娘(然后接要说的话要言辞得当,不得冒犯,带有敬词)好,本宫知晓了,下去吧。这是寻常的对话,若是亲信或是什么都要有该整一些
7.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的典故和出处
瓷器活指的是坏瓷器,古代瓷器破了是不会扔掉的,那时间就会让人来维修,就会用金内刚钻也就是现在容的手钻,在破的地方各钻上2个窟窿用细铜丝个绔起来,就是因为在瓷器上打孔难,没有一点功夫的是不能完成的,所以就有了没那金刚钻就别揽那瓷器活,只是说没有本事就不要去做完不成的事情。
8. 瓷器 请问 这个盘子应该怎么个叫法 上边画的是什么典故呢
粉彩青花人物盘,基本为装饰所用,内容为三娘教子。
9. 瓷器上这两幅图说的是什么典故,求大神帮解
我估计值300至500左右
10. 王维有在瓷器上绘画人物典故的例子吗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专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属、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我国在唐朝时期还没有纹饰瓷器,主要是青瓷、白瓷系列,那时候的瓷器的纹饰非常简单,所以没有诗、词、书、画的纹饰在瓷器上,因而没有王维在瓷器上写字作画的例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