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上海典故

上海典故

发布时间: 2020-12-18 15:03:48

① 上海的历史典故有哪些

上海境内最早的人类文明遗迹可追溯至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元朝以前,上海为沿海的一个渔港和商贸集镇。宋代设有华亭县,元代始有上海县,明朝时已颇为繁荣。上海开埠后迅速成为全国经济、外贸中心,1930年代是远东最大的都会以及商业和金融中心。1949年以后,上海成为中国大陆地区最重要的工商业、制造业中心。借助1990年起浦东开发开放,上海保持了持续繁荣并快速发展,现致力于建设国际金融与航运中心。
上海市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国第一大城市和亚,洲第一大城市(不与东,京都市圈比较)。上海位于中国东部弧形海岸线的中间,地处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向东海,隔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西部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最北部为处于长江入海口中的崇明岛。上海是移民城市,常住人口逾2300万,其中流动人口近40%。江南的吴越传统与移民带入的各地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
先秦至元代,上海渐成为粮、盐产地。明代起,上海发展为重要的棉纺织基地。1843年开埠后,移民从各地涌入,上海凭借独特的地理和政,治环境迅速崛起,对中国近,现,代,科,技,文,化与工,商,业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为中外观瞻之所系”。中,华,民,国时期,上海是中国和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上海是中,国,大,陆,地,区最重要的工,商,业与制,造,业基地。1990年起施行的浦,东,开,发,开,放,政,策使得上,海,经,济,快,速,发,展,并于2005年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上海名称的由来,常见说法认为最早始于宋朝,源于一条名为上海浦的吴淞江支流。浦,原为吴语中小河的意思。江东地区命名河流有一个习惯,通常将靠近源头的支流谓之里或上,靠近下游河口地区的称为外或者下,吴淞江的南北岸的两条支流因而被命名为上海浦与下海浦。后由于酒业发展,政府在上海浦附近设置酒务以征收酒税,称为上海务,上海一词因而逐渐扩大影响。
在《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中,认为还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因为“地居海之上洋”而得名;另一种则说“海外商舶在此登岸”而名为上海。
此外,上海的简称“沪”来源于古时当地人创造的一种名为“扈”的捕鱼工具,别称“申”则因相传上海西部地区曾为楚国公子春申君的封地而得名。
约7000年前,上海西部已形成陆地,东部地区则为近2000年陆续形成,早期有马家浜、嵩泽、良渚、马桥文化的踪迹。
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和滨海一带即有渔民聚集。唐天宝十年,设立华亭县,范围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带,南到海边,东到下沙,此为松江建城之始。
宋咸淳三年,华亭县于上海浦(松江的一条支流)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元至元十四年,华亭县升格为府,并于翌年更名松江府,辖华亭县。至元二十九年,元政府析华亭县部分,设立上海县,隶属松江府,标志着上海有独立行政建制之始。至 明嘉靖三十二年,筑起上海城墙。至明代时,松江府大致相当于今日上海市全境(不包括宝山区、崇明县),经济已较为发达,时称“松江税赋甲天下”。清袭明制,上海县归属江南省松江府。
上海的文化被称为海派文化。海派文化的主体,根植于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并且融入了开埠以后来自西方欧美地区的各国文化,而逐步形成的一种不同于中国其他地区的独特文化。而海派的来源,有说法指于清末民初的海上画派有关。海上画派的前源是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后随着上海商业的繁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卖画为生,海上画派之名渐广为人知。
魏晋时期,华亭人陆机、陆云曾为当时一代文豪。而自1919年后,由于租界独特的政治制度,吸引了众多名人,上海很快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基地,聚集了左联、新感觉派、鸳鸯蝴蝶派文学流派,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叶圣陶、郁达夫、王造时、丁玲、张爱玲等名家也在上海从事创作,并产生了《子夜》等以上海为背景的著名作品。

② 上海的传说故事和风俗习惯

上海人的风俗习惯
如果你见到一个上海人在早晨用开水冲泡昨日剩下的米饭专,并以此为早餐属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请你不要嘲笑,这是上海人最具地方特色的早餐。

上海,“荡马路”是人们下班后,周末,双休日以及节假日最流行的休闲方式。

如果你是个青年小伙子被一个年轻漂亮的上海女孩子相约去荡马路,小心点!她就要爱上你了。

走亲戚你要记住带点礼物。你一到,主人会寒暄一番,然后才就坐,一般有人作陪。宴请时主人未入席,请你不要急着动筷,要等主人到位大家才开始进餐。客人未喝完酒,主人不会先吃饭。宴席散后,主人不让客人收拾碗筷,并且再次上茶,烟,糖果,瓜子等。有客人在,主人不扫地不打骂孩子。客人告辞,主人一定要相送,一般要送出弄堂口,也有送到车站或送上车。

在上海人的婚宴中,宴席开始时你一定要记住祝愿新郎新娘“百年和好,白头到老”;宴席过半后,新娘再一次换装(一般在宴席中要换三套服装),在新郎的陪同下向参加婚宴的来宾敬酒点烟。记住你一定要大大方方地接受,不要推让,否则会让人不高兴。

③ 上海为什么被称为魔都,这其中有什么故事吗

其实原因挺多的,不过最开始是因为当时有一个日本人写了一部有关于上海的小说,名字就叫做《魔都》,所以就慢慢的把上海称作为“魔都”了。不过当时也并不是很广泛,叫这个名字也只是一种形容,大多数人在当时还是把上海称之为“上海的”。会把上海叫做“魔都”的人通常是外国人。

所以慢慢的把上海称作“魔都”的人越来越多,现在的人也开始慢慢的把这个作为上海的一种“别称”。其实这个名字没有太多的由来,没有什么背景故事,只不过是这个名字刚好符合了上海的一些景象。慢慢的就不断流传了下来,就像还有很多城市都有各种各样的别称。

④ 一些上海菜的典故

虾籽大乌参

德兴馆最有名的特色菜是"虾籽大乌参"。说起这道名菜,还有一段小故事,与饭店毗邻的洋行街有关。在20世纪20年代,洋行街已经是最热闹的商业中心之一,许多干货行、海味行经营的商品种类五花八门,其中也有不少连商家也不熟悉的品种。海味行经营的海参身价不菲,但因它的参皮坚硬,人们不知如何食用,故而销路不佳,乏人问津。正当不少商家为这批珍贵的海参行将"老死闺中"而发愁时,有一家海味行的老板忽然来了灵感:何不请人研究海参的食用方法,烧出美味佳肴,从而进行宣传推销。于是,他就与近邻德兴馆的老板商量,愿意无偿向饭店提供海参,请厨师试制菜肴,以作宣传。饭店老板同意了。于是义昌海味行和久丰海味行首先向德兴馆提供了一批大乌参。德兴馆的两位厨师杨和生与蔡福森对着这些从未试用过的大乌参反复琢磨、反复试验,终于摸索出它的烹饪方法。他们先将乌参用火烤焦,铲去硬壳,再用水发浸泡至软,沥干后用热油稍炸,然后加上笋片、白糖、味精、鲜浓汤、油卤进行烹制。烹成的这道"红烧大乌参",乌参油光发亮、酥烂香鲜,食者无不拍案称绝。一时间,这道佳肴风靡了上海滩,其他饭店也纷纷仿制,海味行的海参自然成了抢手货。后来,厨师又加上干河虾籽作配料,与红烧肉的卤汁共同焖烧,味道更加鲜美,菜名也改为了"虾籽大乌参"。

小绍兴白斩鸡

小绍兴白斩鸡,在上海是家喻户晓的品牌佳肴。其实它最早的注册商标是“凤冠”牌白斩鸡,并非“小绍兴”,可为什么人们要叫它小绍兴白斩鸡呢?
1940年初夏,年仅16岁的青年章润牛从乡下逃难来到上海,为了糊口,不得不做一些小买卖。他的买卖十分简单,就是买一些生的鸡鸭的下脚,按照家乡风味加工成熟食后,提蓝沿街叫卖。经过几年的努力,居然也攒了些钱,于是他就在“大世界”附近的大东新旅社(今云南南路、宁海东路口)门口摆了一个小小的鸡粥摊头,卖白斩鸡以及用鸡汤熬制的粥。由于他是绍兴人,卖的白斩鸡选用的又是绍兴阉鸡,所以吃客都叫他“小绍兴”,时间久了,小绍兴不但成了他的外号,也成了他的摊名。

虽然小绍兴鸡粥摊刚开始时规模很小,但由于精心专研烧鸡技术,善于经营,使他的小吃摊在云南路上逐渐有了点名气,生意渐渐有了起色,鸡粥摊的规模逐渐扩大,到抗战胜利后,小绍兴鸡粥摊已经初具规模。

其实,小绍兴掌握使白斩鸡“皮脆肉嫩”的诀窍也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当时经常有一些地痞流氓和警察到小绍兴来敲诈勒索,除了白吃白喝外,还要顺手牵羊。一天,两个警察在小绍兴吃饱喝足后,又要拿鸡。小绍兴无奈,只好依从。但从烧锅里取鸡时,心急慌忙不小心把鸡掉在了地上,小绍兴见边上刚好放着一桶井水,就顺手将鸡拣起来在井水里洗了一下,心想让吃白食的警察局长吃了拉肚子才好呢。不料事后警察吃过了说这只鸡特别好吃,还想再吃。小绍兴感到十分意外,细细一想,觉得大概与井水洗过有关。后来他如法炮制,果然鸡皮又脆又嫩。从此,他烧好的鸡都放入井水浸泡片刻,这种独特的方法使小绍兴的白斩鸡以“皮脆肉嫩”而名声大噪。接着他又在火候、调料等方面下了一些工夫,使小绍兴白斩鸡更加鲜美,吸引了大批顾客。加上当时一些著名演员,如周信芳、王少楼、盖叫天等人在附近戏院演完戏后,也经常来小绍兴吃夜宵,小绍兴的名气就这样大了起来。

⑤ 历史上发生在上海的事件

1.1842年8月《南京条约》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
2.1843年英军驻扎上海,公布《上海租界章程》。
3.1860年,太平天国李秀成,陈玉成打垮江南大营,进攻上海,遭到洋枪队的打击。
4.洋务运动后期,李鸿章在上海开办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总局。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工业在上海等地兴起,上海发昌机器厂。
6.19世纪90年代,梁启超《孔子改制考》,在上海创办《时务报》。
7.1898年,康有为在北京,上海设立保国会总会。
8.1911年,南方革命军代表伍延芳,北京政府代表唐绍仪,在上海英租界和平谈判。
9.1904年蔡元培在上海成立光复会。
10.1905年,孙中山在上海成立同盟会总章程规定的国内支部所在地。
1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最初的是《青年杂志》)。
12.1919年6月初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移动到了上海。
13.1920年夏,中共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在上海成立,陈独秀创办的。
14.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举行。
15.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16.1925年,日英等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了五卅惨案,五卅运动。
17.1927年,北伐军进入上海,陈独秀,周恩来领导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
18.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上海进行血腥屠杀。
19.1932年底,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上海成立(宋庆龄等)。
20.1936年,瓦窑堡会议之后,爱国人士沈钧儒等人,在上海发起组织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21.1944年,在上海自来水厂工人,电车司机罢工长达一周。
22.1949年,在上海发生“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稳定物价。
满意请采纳。谢谢合作!

⑥ 有哪些历史故事发生在上海

南京大屠杀前期在上海进行
5.4爱国运动后期

⑦ 关于上海的成语故事

没有这样的成语
拨云见日_网络汉语
拨云见日 [bō yún jiàn rì]
[解释] 拨开乌云见到太阳专。比喻冲破黑暗见属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
[出自] 《晋书·乐广传》:“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

⑧ 上海的民间故事

这是上海地方志网站,在一些介绍集镇、名胜、文化的标签里,有不少故事的,可以看看

⑨ 在上海,什么是典故

典故原指抄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
上海典故:“沪”原是一种捕鱼工具,是用竹子编成的。当地人民将此工具插入江海中,潮来沉没,潮退露出。鱼随潮而来,退潮时便被沪拦住。古时称呈喇叭形向外扩张的水道为“渎”。而当时上海所在淞江口处正是喇叭形的海湾。所以,人们便将到处插有“沪”的、又被称作“渎”的淞江口一带称为“沪渎”,这一带正是上海所在地。所以,“沪”也成了上海的代称。

⑩ 上海的名人故事

巴金(1904--)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参加反封建的进步刊物《半月社》活动。为了追求光明,1923年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来到上海、南京,进东南大学附中,并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1927年旅法在巴黎读书,并开始了文学创作。次年回国从事文学活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救亡工作。和鲁迅有了交往。曾任《文学季刊》编委,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与靳以合编《文季月刊》。抗日战争爆发后,和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二至四届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名誉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收获》和《上海文学》主编,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届、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82年获意大利国际但丁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奖。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院士称号。1990年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5集)。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王元化——学者

一九二零年生于湖北武昌,祖籍江陵。三十年代开始写作。曾任中共上海地下文委委员、代书记,主编《奔流》文艺丛刊。抗战胜利后,曾任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讲师,50年代初曾任震旦大学、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上海新文艺出版社总编辑,上海文委文学处长,1955年受到胡风案牵连,至1981年平反昭雪后,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杭州大学名誉教授,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名誉会长。
1996年,王元化与巴金老人一起,被评为上海市文艺艺术杰出贡献奖,1998年,他的论文集《思辨随笔》,被评为国家图书奖。
王安忆,上海人, 1954年生于南京,次年随母亲茹志鹃迁至上海读小学,初中毕业后赴安徽淮北农村插队,后调地区文工团工作,1978年回上海,任《儿童时代》编辑。1978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平原上》,1986年应邀访美。主要著作:《雨,沙沙沙》、《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流逝》、《小鲍庄》、《小城之恋》、《锦锈谷之恋》、《米妮》等小说集及《69届初中生》、《纪实与虚构》等长篇小说。作品曾多次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98年并获得首届当代中国女性创作奖。
王安忆的小说,多以平凡的小人物为主人公,表现他们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经历与情感。“理解”与“爱”是她的创作宗旨。在艺术表现上,她的早期小说多感情抒发,近期创作则趋于冷静和细致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