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使至塞上典故

使至塞上典故

发布时间: 2021-01-03 01:33:41

㈠ 使至塞上中,尾联用了什么典故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内固原东南。候骑:负责容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2、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敌统帅。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东汉窦宪北破匈奴,曾于此刻石记功。《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这里代指前线。

㈡ 《使至塞上》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什么

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 “ 燕然 ”两字中。

㈢ 王维《使至塞上》中运用典故来表达诗人对戍边战士的关切之情的句子

《使至塞上》运用典故表达诗人对边戍战士的关切之情的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这两句并不是实写,而是虚写是用典故描写。

㈣ 使至塞上中运用典故的句子是

“衡阳雁去无留意”: 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
古代传说,雁南飞,到衡版阳即止,衡山的回雁峰权即因此而得名.
所以王勃说:“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
词里的“衡阳雁去”也从这个传说而来.
“长烟落日”: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㈤ 雁门太守行和使至塞上的最后两句作用的典故有什么不同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的诗歌,这首诗歌用浓艳的色彩描绘了内悲壮惨烈的战斗场景,全诗容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使至塞上》是王维奉命赴边塞所写的诗歌,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所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得到熏陶。

㈥ 使至塞上中运用典故的句子是

“衡阳雁去无留意”: 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
古代内传说,雁南飞容,到衡阳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
所以王勃说:“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
词里的“衡阳雁去”也从这个传说而来。

“长烟落日”: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㈦ 使至塞上的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那两个字里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妙句之妙)

㈧ 《使至塞上》运用典故的诗句是那两句

萧关逢候制骑,都护在燕然。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因此,用典在此除了上述“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表达了对都护保家卫国的赞叹)

㈨ 使至塞上最后一句写到的燕然暗用了什么典故

《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㈩ 使至塞上尾联的燕然用了什么典故

燕然:燕然山,即现在蒙古境内行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汉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三月,在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中,贰师将军李广利击匈奴,被匈奴骑兵围歼于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的作战。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