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佛教的寓意

佛教的寓意

发布时间: 2021-01-02 22:50:07

❶ 佛教的意义是什么

建立一个平等的世界,没有奴隶阶级,没有善恶,没有弱肉强食,没有战争以及没有痛苦的世界。

❷ 佛教的意义是什么

一种思想观, 言传身教的说法,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新的思路,解决的是 ‘我是谁 从哪内里来,到容哪里去的问题,一种全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万法唯识,心是宇宙,宇宙即心的思想在很多问题上具有指导意义,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对身心是有帮助的,值得学习参考。

❸ 佛教中佛手的寓意

佛像的各种手势代表佛像的不同身份,表示佛教的各种教义,是具有印度特点的人体语言,表达的含义极为丰富。常见的有说法印、无畏印、与愿印、降魔印、禅定印5种,即“释迦五印”。手印形式可有多种变化,尤其是密教手印多达几百种,变化莫测,常见的有智拳印、期克印等。

说法印:
以拇指与中指(或食指、无名指)相捻,其余各指自然舒散。这一手印象征佛说法之意,表现佛陀于鹿野苑初转法 轮时的状态,所以称为说法印,也称转法 轮印。

无畏印:
屈臂上举于胸前,手指自然舒展,手掌向外。这一手印表示佛为救济众生的大慈心愿,能使众生心安,无所畏怖,所以称无畏印。

与愿印:
以手自然下伸,指端下垂,手掌向外,表示佛菩萨能给与众生愿望满足,使众生所祈求之愿都能实现之意。此印相具有慈悲之意,所以往往和施无畏印配合。

降魔印
以右手覆于右膝,指头触地,以示降伏魔众。释迦在修行成道时,有魔王不断前来扰乱,以期阻止释迦的清修。后来释迦即以右手指触地,令大地为证,于是地神出来证明释迦已经修成佛道,终使魔王惧伏,因此称为降魔印。又因以手指触地,所以又称触地印。

禅定印:
以双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于左手上,两拇指的指端相接。这一手印表示禅思,使内心安定之意。释迦佛在菩提树下禅思入定修习成道时就是采用这种姿势。在密教中,这种手印是胎藏界大日如来所用,称为“法界定印”。

智拳印:
以两手分别作金刚拳(以四指握拇指于掌中,称为金刚拳),再以右拳握左手食指于胸前,据说此印相表示消灭无明烦恼,能得佛智慧。

期克印:
以中指与拇指相抵,竖食指,此印是密宗的降魔印。

❹ 佛教的人生意义是什么

明心知性,开悟本来,得大智慧,证悟菩提,往生极乐。

简回单来说就是,明白自己的答内心,知道自己的秉性,领悟自己的根本(一般指作为现在的“我”所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我”的各种原因和因素,牵涉甚多,在各宗派中研究结论不一),得到大智慧,证悟无上的菩提大道,超脱世俗,心居安然极乐世界,只待俗世事了,便皈返至尊门下,承悟佛法。

❺ 佛教的意义

个人认为:
所谓“科学”,是通过对现象的观察、研究、还原、推理、实践,从而发现事物的本质,并从中总结出各种科学技术,制造科技产品,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欲望、消除种种痛苦,也就是“离苦得乐”。
而佛陀正是已经完全了知世出世间一切事物的“智者”,最伟大的“科学家”。佛教并不是个人崇拜的宗教,佛陀对众生的“开、示”,只是为了帮助众生自己“悟、入”“佛之知见”,并通过修证而自己成佛。不像一些“神教”,自诩为“至高神”,视信众为“奴仆”。
如果说“科学”主要是借助各种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研究,那么佛教主要是通过自我修证,以达到对事物究竟彻底的了知和认识。譬如“科学研究”中常常使用显微镜、天文望远镜,以观察到微细的、遥远的事物及其变化。而真正开启了“天眼通”功能的修行人,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观察。譬如《阿含》系列经典中就常常谈到一些事相,如“水中有八万四千虫”,人类从入胎后各个时间段胎儿的发育、变化及其原因,宇宙、世界的形成等等。有些说法已经得到现代科学的证实,众多知名科学家也是信奉佛教的。因为“科学”追求的是“真相”,而佛教讲的就是“真相”。
“佛语‘心’为宗”,“心”就是宇宙、众生的本源。佛教就是教导众生认识、证实这个“本源”,乃至一切事相变化的原理。佛陀是众生的“大导师”!佛教是科学的宗教!是超越科学的宗教!
对于未知的事物,在自己没有实证以前,大家可以存疑,但不应轻下结论,更不可盲目毁谤,而应该是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地去探索、求证!

❻ 佛教的意思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后分化为大乘、小乘两派。小乘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正式名称
“巴利语经典系佛教”。约在公元3至6世纪,佛教由印度或斯里兰卡传入缅甸,再从缅甸传入西双版纳。
佛教传入之初称“摆坝派”,没有被傣族群众 接受。后传入的一派称“摆孙派”,即被群众所接受,
成为普及派。由于佛教宣扬的消极、忍耐、调和、轮回、因果报应等有利于维护傣族封建领主的统治,
受到统治者的赞扬、拥护并极力推广,所以成为傣族、布朗族信奉的宗教。
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基本思想和教义有四缔五蕴、十二因缘、三法印、轮回、业报。其经典总称三藏:
一、《经藏》,傣语“苏点大比打嘎”;
二、《律藏》,傣语“维乃压比打嘎”;
三、《论藏》,傣语“阿皮坦玛比打嘎”。另外还有许多藏外典籍。南传上座部佛教要求僧侣、信徒严格遵守十戒:
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说谎(不记前仇)、不酗酒、过午不食、不观听歌舞、不戴花不抹香水、
不坐高处、不积蓄金银财宝。
西双版纳的佛教建筑主要是佛寺、布萨堂(戒堂)、佛塔三大建筑,特别是佛寺和佛塔遍
布傣族、布朗族居住的村村寨寨,其中不乏国内外有名的精品,成为西双版纳的一大景观。
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佛事活动和佛教节日名目繁多,主要有如下9项:
1、傣历6月份的浴佛节,就是傣历新年,外地人称“泼水节”。
2、“毫瓦萨”(傣历9月15日)和“卧瓦萨”(傣历12月15日),
即“关门节”和“开门节”。整整3个月为净居斋戒期。
3、赕,即布施。是信众对寺僧的捐献活动。节日繁多,一年内至少赕7次以上。
4、“毫干”,即禁忌日,时间在傣历2月份。
5、“播帕”,即升和尚。
6、“痕帕洼”,即祭佛山。
7、“松桑卡”,时间傣历 5月15日,为比丘集结日。
8、“播董”,即竖旗杆。
9、“机光罗”,即烧白柴堆,祝贺帕召
升天。傣族、布朗族的每个男子到七八岁左右,都要到佛寺当一段时间和尚,才有结婚、
成家立业的权利和义务,否则,被人瞧不起。当和尚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则终身为僧。

西藏佛教的起源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天竺),相传于公元前六世纪由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长子悉达多·乔答摩所创立,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悉达多传说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485年,活了大约八十岁,大致与我国的孔子同时。因他是释迦族人,所以后来他的弟子又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的圣人。
佛教是在古印度奴隶制度下,社会极为动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时的印度社会生产力已发展到普遍使用铁器,农业生产的水平有了提高,手工业和商业也随之发达起来,一批城镇小邦兴起(迦毗罗卫国就是当时的一个小邦),经常互相侵并,发生冲突。在政治上,雅利安人自中亚细亚进入印度河流域,征服了土著民族后,创立了野蛮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把人分为四等,掌握祭祀文教的僧侣(称为婆罗门)为最高的社会阶层,奴隶(称为首陀罗)是最下贱的阶层。首陀罗是非雅利安人,受着极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被婆婆罗门随意驱逐甚至残害。这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不仅被订在法律中,还神圣不可动摇地规定在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婆罗门教义中。当时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集中反映在种姓制度问题上,形成了尖锐复杂的斗争,导致社会动荡,生产下降,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得不到温饱和安定。痛苦、失意、无望、颓废是当时一般的社会情绪。
这种社会情绪也使作为一个小邦王子的悉达多受到感染,他思想日益苦闷,产生了消极厌世的念头,不愿继承五位,便外出寻道。开初他也想从婆罗门教中皖出解除苦难的方法,但终于不合心意,便舍弃了婆罗门教,闭居山林静坐。经过几年的冥思苦想,一天他坐在一棵毕钵罗树(后被称为菩提树。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下终于悟出了解脱苦难之道,便宣布自己成了佛了。后来他便到中天竺各地进行传教活动,组成僧侣集团,逐渐形成了佛教。到他死的时候,佛教在社会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
佛教的教义是一个相当庞大、精细的唯心主义体系,后来由于不断的传播,发展成为许许多多不同的流派,教义就显得更为杂乱了。
“四谛”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最初说教的内容。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谛”是真理的意思,四谛就是佛教的“四大真理”。所谓“苦谛”,就是说人世间一切都是苦的,人生一世会遇到生、老、病、死……十六苦(或说八苦),没有丝毫乐处,引导人们去厌恶人世。所谓“集谛”,指造成世间人生及其苦痛的原因(“集”是“原因”的意思)找来找去佛教徒找到了两条原因:一条叫“业”(干事情),这是致苦的正因;一条是“惑(烦恼)”,这是致苦的助因。业和惑产生出无数苦果,如果断绝业和惑,苦果自然随之断绝,就可以达到“寂灭为乐”的境界,这就叫“灭谛”。要达到这种理想的境界,就必须修道,这就是“道谛”。佛教所说的“道”就是涅盘之道。所谓“涅盘”译义为灭、灭度、寂灭、圆寂、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等,实际就是死的化名(这种化名多至六七十个)。佛教修行,以涅盘为极目的,其实就是引导人们去求死。四谛之中,苦、灭二谛尤为重要。人生最苦,涅盘最乐,这就是佛教的基本思想。是最脆弱、最怯懦的思想。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一点也不敢触动,仅以消极厌世和追求死亡的说教来麻痹人民的斗争意志。苦谛以生老病死等作为人生中最大的苦难,认为任何人都不可能逃脱这些苦难,穷人是这样,富人也是这样,这就很巧妙地掩盖了阶级矛盾,抹煞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是造成被压迫人民痛苦的根源。这种说教当然是对剥削阶级有利的。诚然,剥削阶级也会遇到生老病死等问题,但他们是从剥削阶级的贪欲本性来考虑这类问题的,即如何才能长寿,如何在来生来世也能保住荣华富贵的地位等等。而这种说教,不仅迎合了剥削阶级的贪欲心理,还为他们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剥削阶级在纵情享受的同时,分出一部分财物施给寺庙,就可以得到极大的福报。“施佛塔庙,得千倍报;布施沙门,得百倍报。”佛教正是这样向剥削阶级廉价地出售进入天国的门票。
佛教在进一步分析苦难和造成苦难的原因时,提出了“十二因缘”说。认为世界上各种现象的存在都是依赖于某种条件的,离开了条件,也就无所谓存在。人生命的起源和过程也是依赖于条件的,这就是十二因缘。即无知(“无明”)引起意志(“行”),由意志引起了精神统一体的“识”,由识引起身体的精神和肉体(“名色”),有了名和色,就形成了眼、耳、鼻、舌、身、意(心)等感觉器官的“六处”,六处引起和外界接触(“触”),由触引起感受(“受”),由受引起贪爱(“爱”),由爱引起对外界事物的追求索取(“取”),由取引起生存的环境(“有”),由有引起“生”,再由生引起了“老死”。所以说到底,人生的痛苦是由无明引起的,只有消除了无明,才能获得解脱。佛教经典又把十二因缘说解释为“三世因果报应”说。即:无明、行是过去因,感现在果;识、名色、六处、触、受是现在果;爱、取、有是现在因,感未来果;生、老死是未来果。宣扬人们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各种遭遇,都是自己前世所作“善业”或“恶业”的结果,是早就注定了的,无法改变的。这就为剥削阶级残酷剥削劳动人民,荒淫无耻地进行享受提供了根据,把劳动人民由于剥削制度造成的苦难亦解释为合情合理的事情。这种说教起着掩盖剥削阶级的罪恶和让劳动人民服服帖帖当牛作马的反动作用。根据“因果报应”,佛教又提出“轮回”的说教。“轮回”的原意是“流转”的意思。佛教沿袭婆罗门教的说法而加以发扬,宣称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会永远在所谓“六道”中生死相续,有如车轮的旋转不停一样。根据佛教经典所谓“六道”是指:天、人、阿修罗(一种鬼怪恶神)、地狱、饿鬼、畜生。人若做了善事(指信佛等),死后就可升入天界。人若做了坏事(指不信佛,不安于自己的命运,触犯了他人的利益等)死后就会变成畜生,变成饿鬼,或堕入地狱。这种说教,实际上成为反动统治阶级用来恫吓劳动人民群众,对他们进行精神奴役的一种手段。
释迦牟尼死后百余年间,佛教发生分裂:一派称为“上座部”,主要由一些长老组成;另一派称为“大众部”,拥有广大的僧侣,公元前一世纪前后又由大众部的一些支派组成“大乘佛教”,并且称呼非大乘佛教的教派为“小乘”。大乘宣称自己这个教派是“普渡众生”的,说小乘是只管自己修行得道,得了道就当“罗汉”,不管别人,所以很不可取。他们把罗汉称之为“自了汉”,是带有一点轻蔑的意思的。大乘打着普渡众生的招牌,宣称自己宁愿入地狱渡人,也不愿自己先解脱。这是很能换得人们的同情和尊敬的,所以大乘比小乘具有更大的欺骗性。
大乘佛教中又有“空宗”和“有宗”的不同派别。空宗(又称“中观宗”)是公元三世纪,由龙树、提婆创立的一个派别。空宗宣扬“一切皆空”的教义,很有导致把佛自身也否定掉了的嫌疑,所以遭到了另一些佛教徒的反对。后来世亲、无著才创立了“有宗”。有宗又称“瑜珈宗”是针对空宗来的,认为不能象空宗那样讲,不是一切皆空,佛还是真的、有的。有宗宣扬“万法唯识”的教义,认为一切客观事物都是佛性的表现,最终也都要归到佛性一来,主张的是唯心主义的主观意识论。
传说龙树是大乘佛教的祖师,他不仅创立了大乘空宗,而且还把佛教某些教义和婆罗门教的某些教义、仪式相结合,创立了“密宗”,(或称“密教”)。后称密宗以外的教派为“显宗”(或称“显教”)。所谓密宗,一是主张秘密传教;由一人直接传授给另一人,弄得很神秘;一是搞惑世欺众的巫术和烦琐的宗教仪式。密宗是比其它宗派更秽浊的污水。佛教出现了密宗以后,就走入绝境了。
孔雀王朝时期(约公元前324-185年),佛教被定为印度的国教。当时印度海上交通发达,对外关系活跃,国家甚至发动佛教传教士远赴国外以扩大政治影响,佛教由此便逐渐向亚洲其它各国传播。南从印度到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北经帕米尔高原,在公元前后传入我国,再由我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南传教以小乘佛教为主,北传教以大乘佛教为主,以后佛教便一步步地发展成了世界性的宗教。佛教传入各国各地区后,又与当地的思想意识、宗教相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显得相当活跃。但在印度,中世纪后佛教便逐渐为印度教所融化,到十三世纪就衰落了。
西藏的佛教是在公元七世纪,同时由我国内地和印度、尼泊尔传入的。由我国内地传入的主要是大乘佛教,由印度、尼泊尔传入的主要是密教。佛教传入西藏后,曾经为苯教所不容,佛教和苯教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后来终于战胜了苯教,同时也融合了苯教的一些教义、神祗和仪式,并形成了自己浓厚的地方特色。这种带有地方特色的西藏佛教,后来被外地人俗称为“喇嘛教”。

❼ 佛教的意义

可于网络搜索以下资料:

【简述 & 书目】

认识佛教-幸福美满的教育

净空法师讲述

“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需。”佛教不是宗教,而是佛陀教育,是现代人所必须要学习的人生教育。
正确的认识佛教,对于初机很重要!很多的同修对佛教的观念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广泛的印行、流通此书,帮助初学,把佛教的正确观念树立起来。

前言
一、什么是佛法
二、什么是佛教
三、现代的变体佛教
四、佛陀教育的目标
(一)佛教的学位制度
(二)佛教的教学目标
五、佛陀教育之入门——地藏经
(一)大圆满
(二)乘圆满法
六、佛法修学五大科目
(一)三福
1.人天福
2.二乘福
3.大乘福
(二)六和敬
(三)三学
(四)六度
1.布施
(1)财布施
(2)法布施
(3)无畏布施
2.持戒
3.忍辱
4.精进
5.禅定和般若
(五)十愿(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第一、礼敬诸佛
第二、称赞如来
第三、广修供养
第四、忏悔业障
第五、随喜功德
第六、请转法錀
第七、请佛住世
第八、常随佛学
第九、恒顺众生
第十、普皆回向
七、佛法的修学次第
(一)信解行证
(二)戒定慧齐修
八、佛法的教学艺术

❽ 什么意思 佛教的

呵呵,看来您求到一只好签,事事顺遂啊~
它的签文是:
行藏出入礼义恭 言必回忠良信必聪答
心不了然且静彻 光明如日正当中

依签上解说,即:
保持心中无事,如秋水般地澄清,
不需要疑惑,则事情自能了了分明。

所以,是日正当中,事事自然清楚明了的景象。
也不让疑惑遮蔽,一切就自然顺畅了。
祝您好运~

❾ 佛教有什么意义是什么

既然已经这么懂了,又何必问?
关于出家的意义,不信佛的人是不可能明白的,什么叫功德,不学专佛的人是属不可能懂的,所以也就不多说了,
出家是自愿的,没人强求,化缘在佛教初期传播时可以起到与人结缘的的作用,佛教在中国发展到今天,已经不用依靠化缘的方法来传播了,信佛的人很多而且都愿意出钱供养寺院,去大道场看看就知道了,其实是旅游部门借佛教赚信众的钱,非信众的钱他们也赚不到,在街上看到见人就拉着要钱的,都是假冒的,真正的出家人没那必要,佛家有一戒,叫金钱戒,很多出家人都不愿意沾染钱财的,既然选择出家,肯定不是为了钱
普度众生是度今生和来世的苦,生老病死的真相你能明白吗?糊涂的生,糊涂的死,真是乐吗?为何又要叹息人有悲欢离合,为何又要叹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为何要叹息,何事秋风悲画扇,为何要叹息,万世英雄万世梦,如果钱能解决问题,世界上何必产生,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音乐家?

生命轮回是事实,只因为,投胎后迷掉了,记不起前生了,湖南怀化通道县,坪阳乡有个村就有人记得,这个事电视台播过,有兴趣可以研究考证

❿ 佛教的意义

人之初,性本善,佛教是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步壮大的,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佛教教义的作用也就不同。佛虽然有神通,但是佛知道万事万物因缘和合,都有各自的因缘果报在,决不能违背因果来做事。世人无知,不明因果。

我们内在的觉性,是佛;心正而不邪,是法;清净无染的本能,是僧。我们自心的三宝,这种觉、正、净通过佛陀的经书法宝,通过出家人的言传身教。经书法宝是教学的工具,但是这些工具要有人教导才能运用自如。

出家人和一些修行多年的老居士,以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能指导我们领会经文的义理,掌握修行的方法。我们每个人内在的佛法僧三宝是本具的,但是要通过外在的三宝来唤醒。菩萨是觉悟的圣者,他并不需要我们的礼拜和供养。

礼拜忏悔,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慈悲之心,谦和之心。“礼圣者足,见贤思齐也”,我们礼佛赞佛,是希望能学习佛陀的行止,通过生命的实践,把内在的觉、正、净三宝开显出来。希望佛陀给我们做证明,我们在这条觉悟的道路上也要开始迈进了。

用最高贵的头接触地面,可以一方面去体会与圣者足迹的亲近,一方面去体会与整个的大地的融合。大地涵养了无数的可能性,地球上万事万物都是靠土地的滋养,我们也要作育和大地一样广阔无边、谦和朴素的胸怀。

(10)佛教的寓意扩展阅读: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

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佛姓新称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旧称瞿昙;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

参考资料:佛教-网络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