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诗词中常用的50个典故
只知道常用的十五个典故,愿能帮到你。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两座高峰,它们以其文字优美、含义深刻著称于世,在诗词中,典故是经常出现的,我国唐宋时期更是涌现出了李商隐、辛弃疾等用典高手,而用典因为它文字简练、深刻,含义婉约、深刻,为古诗词增色不少。
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古诗词常用典故二十个,当然,明天会再次更新二十个!
1、月亮:一般指思乡,如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煜《虞美人》中“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等。
2、杨柳:因“柳”与“留”谐音,一般指离别,如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另外,杨柳又可指思乡。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蝉:象征高洁的品质。如骆宾王《在狱咏蝉》中“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中“我亦举家清”和虞世南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4、长亭:象征送别。如李白《菩萨蛮》中“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5、子规:象征凄惨的氛围。如李白《蜀道难》中“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等。
6、猿鸣:象征凄凉氛围。如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水经注》中“猿鸣三声泪沾裳”等。
7、羌笛:象征凄切之音。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胡琴琵琶与羌笛”,范仲淹《渔家傲》中“羌管悠悠霜满地”等。
8、鸿雁:象征信使。如晏殊《清平乐》中“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谁寄”,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等。
9、芭蕉:象征离愁别绪。如吴文英《唐多令》中“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中“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蒋捷《一剪梅》中“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等。
10、梧桐:象征凄苦。如白居易《长恨歌》中“秋雨梧桐叶落时”,李煜《相见欢》中“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
11、水:绵延不绝的哀愁。如李煜《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相见欢》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秦观《踏莎行》中“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等。
12、红豆:代指相思。如王维《相思》中“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朱彝尊《怀汪进士煜》中“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等。
13、吴钩:代指希望建功立业。如李贺《南园》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辛弃疾《水龙吟》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等。
14、冰雪:象征忠贞的高洁品格。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张孝祥《念奴娇》中“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等。
15、草:反衬凄凉。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刘禹锡《乌衣巷》中“朱雀桥边野草花”等。
⑵ 古诗词中14个常见的典故,你知道多少
(1)投笔复:弃文从武制
(2)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3)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4)楼兰:边境之敌
(5)折腰:屈身事人
(6)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7)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
(9)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10)尺素:书信
(11)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12)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13)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14)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⑶ 古诗中的典故都有哪些
【作者】:李商隐
【题目】:暮秋独游曲江
【内容】: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译文】:
荷叶生时春恨也生了,
荷叶乾枯时秋恨已成,
虽然深深知道只要身在,情也在,
却只能眺望江边流水,呜咽成声。
【典故】:
李商隐与荷花女
唐诗人李商隐是泾川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婿。人称他是个多情郎,有多首荷诗赠予以上人。世上争艳,万紫千红,为何李商隐如此钟情于荷花呢?原来,这其中还有一段美丽感伤的爱情故事。
相传李商隐与王小姐相恋结合以前,曾有一恋人,小名叫“荷花”。荷花天生丽质,清秀可人,心地善良淳朴。李商隐年青有为,相貌出众,才华横溢。两人情投意合非常恩爱。在“荷花”的陪读下,李商隐的才学进步很快,两人一起渡过了一段幸福甜蜜的时光。就在李商隐快要进京赶考的前一个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回天无术,只能日夜在病塌前陪伴“荷花”。随着病情的加重,一朵娇艳的“荷花”不幸早早地凋零了。“荷花”的早逝,给诗人带来了无比沉重的打击。后来诗人每见到湖塘里的荷花,心中便泛起阵阵忧伤。他自始至终也不能忘记那清秀美丽的“荷花”姑娘。《暮秋独游曲江》中:“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意思是说荷叶初生时相遇恋人,不久分离,春恨已生。荷叶枯时恋人辞世,秋恨又成。只要身在人世,对伊的情意,地久天长永存。多少惆怅,只有那
流不尽的江水声。所以,“翠减红衰愁煞人”是面对荷花,写缅怀“荷花”的内心悲戚。不论这个传说真实与否,多情文士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与荷花结缘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
⑷ 诗词中的典故越多越好!
结草衔环
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报德,至死不忘,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传统美德。成语“结草衔环”的典故不仅向我们讲述了成就这美德的两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善有善报”是一亘古不变的天理。
“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撕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无儿子的爱妾。魏武子刚生病的时候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衔环”典故则见于《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注引《续齐谐记》,杨震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给它喂饲黄花,百日之后的一天,黄雀羽毛丰满,就飞走了。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象这玉环一样洁白无暇。”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后世将“结草”“衔环”合在一起,流传至今,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原文』
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壬午,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及洛,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
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左传.宣公十五年》)
续齐谐记曰:“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 为蝼蚁所困。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飞去。 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后汉书·杨震传》
⑸ 古诗词中的典故
《安定城楼》来
迢递高城百尺楼自,
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
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
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
猜意鵷雏竟未休。
------李商隐
此诗共用了四个典故:贾谊少年上书的典故;王粲春日登当阳城楼作《登楼赋》的典故;范蠡驾扁舟泛五湖的典故;庄子与惠师的典故。
⑹ 古诗词中14个常见的典故,你知道多少
古诗词中14个常见的典故,你知道多少
中国一直讲究含蓄之美,古诗更是多用典故、隐喻,辛弃疾有时候甚至一首诗中多个典故,清楚这些典故的来历,能更好的把握整首诗的意思。

抱柱
坚守信约。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⑺ 有哪些用典故的诗句
1、《锦瑟》——唐代李商隐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译文: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典故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2、《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译文: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典故是: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译文: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典故是:“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4、《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苏轼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译文: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典故是:持节云中,指汉文帝与冯唐的故事。云中太守魏尚治军有方,匈奴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时多报了六颗首级,魏尚被文帝贬官,汉文帝派遣冯唐“持节”赦免他的罪过,使其重任云中郡太守。
5、《野望》——唐代王绩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典故是: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⑻ 古诗中常见的36个典故
1.咏絮才
《世说新语》载,东晋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句来比拟雪花飞舞,叔父谢安大为赞赏。后以“咏絮”或“咏絮才”称赞女子善于吟咏。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