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蜜蜂的寓言

蜜蜂的寓言

发布时间: 2020-12-30 01:47:52

A. 蜜蜂的寓言txt下载

只有pdf版本的!


中文名: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恶德 公众的利益(国外经济学名著译丛)
原名: The Fable Of The Bees
作者: (荷)伯纳德·曼德维尔(Mandeville)
译者: 肖聿

简介:面对市场化日益加剧的当代社会,人们对如何改善谋利活动的主体的道德形象而思索。也就是说,我们仍然未能完全从曼德维尔悖论引来的噩梦中挣脱出来:一旦对自私的动机和它所驱策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利益在道德上进行比较时,我们如何坚持公正就是善良意愿和行为的一致这一传统伦理信念呢?可以说,曼德维尔的思考是会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启示的。

B. 蜜蜂与蝴蝶的寓言故事

在一个花的王国里,住着一只花蝴蝶和一只小蜜蜂。小蜜蜂整天勤勤恳恳的劳动,而花蝴蝶成天从早到晚的在外面游荡、玩耍。
有一天,爱美的花蝴蝶穿着漂亮的衣裙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不经意间,她在一朵花上看见小蜜蜂披着难看的泛黄的工作服在不停地采蜜,就讥笑地说:“哟!瞧瞧你自己吧,小蜜蜂。你每天手忙脚乱地采蜜,累坏了自己不说,还弄得浑身上下脏兮兮的,最重要的是你酿的蜜呢?还不是给了别人。你这样拼命的干,最终会得到什么呢?我想傻子也不会像你这样的!你看看我,多整洁,多漂亮!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多快活!”小蜜蜂头也不抬,依旧不停地采蜜。花蝴蝶讨了个没趣,嘻嘻干笑两声舞着翅膀飞走了。
第二天,花蝴蝶又浓妆艳抹,精心打扮了一番哼着欢快的小调跑出去玩了。在一片开阔的花草地上,她远远地望见了小蜜蜂。小蜜蜂深深地埋在花蕊中,采完这朵,又飞到那朵。花蝴蝶露出鄙夷的神色,心中不屑地想:“小蜜蜂除了采蜜还是采蜜,太没有追求了。”可这时,不知从哪儿跑来一群孩子,他们追逐着小蜜蜂,又是唱,又是跳,不住的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花蝴蝶迷惑了,想凑上前去探个究竟,可还未等她靠拢,小孩子们就发出不欢迎的吆喝声,并且跳起来拽拉她美丽的翅膀。花蝴蝶被吓得花容失色,低声地啜泣着,急急忙忙地飞开了。路上她碰到了一只觅食的喜鹊,就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她,并问她是怎么回事。喜鹊笑笑说:“小蜜蜂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重,就是因为他的勤劳和无私的奉献,而你成天游手好闲,又怎能奢望人家的青睐呢?”花蝴蝶听了,羞愧地低下了头。
从此,我们在花丛中发现了又一个勤劳的身影,她和小蜜蜂一道在花丛中翩跹起舞,采花酿蜜,传播花粉。人们经过他们身边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说:“瞧,多么美丽的蝴蝶!一只真正美丽的花蝴蝶。”

C. 论述题蜜蜂的寓言1.什么是节俭悖论

这在经济学上是一个悖论也就是节俭悖论
18世纪,荷兰的曼德维尔博士在《蜜蜂的寓言》一书中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一群蜜蜂为了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结果这个蜂群很快兴旺发达起来。而后来,由于这群蜜蜂改变了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社会的衰败!
其实这个就是节俭悖论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其涵义在于:众所周知,节俭是一种美德。从理论上讲,节俭是个人积累财富最常用的方式。从微观上分析,某个家庭勤俭持家,减少浪费,增加储蓄,往往可以致富。然而,熟悉西方经济学的人们都知道,根据凯恩斯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节俭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实际上,这里蕴涵着一个矛盾:公众越节俭,降低消费,增加储蓄,往往会导致社会收入的减少。因为在既定的收入中,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即消费增加储蓄就会减少,消费减少储蓄就会增加。所以,储蓄与国民收入呈现反方向变动,储蓄增加国民收入就减少,储蓄减少国民收入就增加。根据这种看法,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就会促进经济繁荣;反之,就会导致经济萧条。由此可以得出一个蕴涵逻辑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却是件坏事。
观点大概如下:
其一,必须认识到节俭悖论的存在有其特定的时空条件。只有在大量资源闲置,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存在严重失业时,才有可能出现这种悖论所呈现的矛盾现象。如果社会已经达到充分就业,但资源紧缺,甚至存在膨胀缺口,这时节俭可能就会抑制过高的总需求,也有助于消除通货膨胀。
其二,正确理解节俭悖论,有助于提高我们对高储蓄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的认识。目前,我国居民的高储蓄不能有效转化为;同时居民消费需求不足,造成大量商品生产过剩,开工不足,失业人员增加,经济增长受到影响。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给公务员加薪,扩大“低保”范围和提高“低保”标准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大家消费,但这些措施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显然,高储蓄是不利于解决消费需求不足问题的,也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
其三,今天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在总体上正从节俭型向消费型转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意识明显增强。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消费心理的某些畸形发展,比如出于面子需要和攀比心理所导致的炫耀性消费、奢侈浪费等非理性的现象。因此,我们不仅要鼓励老百姓增加消费,也要大力提倡理性消费,理直气壮地反对浪费

D. 凯恩斯从蜜蜂的寓言中得到什么启示

18世纪初,英国医生孟迪维尔,在他写的讽喻诗《蜜蜂的寓言,或个人劣行即公共利益》内里就主张:“增加经济繁容荣的,是消费而不是储蓄.”
凯恩斯继承了孟迪维尔的观点,也认为:“私人致富之道,应用于国家行为之上,失业乃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 凯恩斯反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节俭是美德的观点,断言节约造成失业.他说:“节约的目的是使工人解除工作……不论什么时候,你节约了5先令,你就要使一个人失去一天的工作……假定我们处于这样的极端情况,把自己的收入全部储蓄了起来,那就没有一个人再能找到工作.”
概言之,从宏观经济的短期分析角度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能够使国民收入和就业增加.

E. 伊索寓言 鹰和蜜蜂寓意

有一天,鹰看到蜜蜂复在花丛制中忙碌。
鹰轻蔑地对蜜蜂说:“噢,小东西,我真可怜你,你是在浪费自己的才能和劳动!成千上万只蜜蜂整个夏天都在营造蜂房,可是过后谁能看出属于你的那份劳动?我实在不明白你的兴趣:一辈子辛辛苦苦,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到头来,还不是同所有的蜜蜂一样,默默无闻地死去。瞧,你我之间有多大的差异啊!我在白云下自由地翱翔,地上万物都感到恐惧:飞禽不敢从地面起飞,牧人看守羊群也不敢打盹,连矫健的扁角鹿看到我,都不敢在田野上暴露自己。”
蜜蜂回答说:“你理应受到赞美,感到荣耀!但愿宙斯继续为你赐福。而我,生来就是为公共利益劳动,不愿去突出个人的劳动。但是,瞧着我们的蜂房,我知道其中有我酿造的,哪怕只有一滴蜜,我都感到莫大的慰藉。”
小故事大道理:有些人既不追求荣誉,也不贪图功名,而是一心只想着为大众的利益而劳动,其实他们更值得别人尊敬。

F. 蜜蜂和花朵的寓言故事

蜜蜂与花朵

蜜蜂为了酿蜜,经常在花丛之间往返。

有一支花朵看到蜜蜂为了酿蜜,要从自己身上取花粉,就很生气地说:“我为什么要帮助你呢?”于是拒绝蜜蜂来访。

不久,其它的花朵慢慢凋谢后,结成了果实。而那支拒绝蜜蜂来访的花朵枯萎后,却什么也没留下。

蜜蜂叹息说:“其实你帮助了我,也就是帮助了你自己啊!”

启示: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是双赢的,但在此这前,我们必须要学会付出。

(6)蜜蜂的寓言扩展阅读:

蜜蜂采蜜的过程。

1、蜜蜂采蜜以前需要先去寻找蜜源,它们对花朵是有很强选择性的,一般情况下刚刚开放的鲜花,蜜蜂是不采集的,它们多选择那些处于盛开状态鲜花因为这时花朵的花蜜分泌量是最大的时候。

2、蜜蜂的口腔中有一种咀嚼式的口器,这种口器中是它们采集花蜜的生要工具,另外蜜蜂的下颚舌之间还有细长的小管,方便蜜蜂在采蜜时把花蜜吸入。

3、蜜蜂在寻找到蜜源以后,会让它的足牢牢的吸附在花蕊上,而口器中的小管就会伸入到花蕊中间去吸食它的花蜜,一般情况下蜜蜂会先把小管伸入到鲜花的雄蕊之中,它们在采蜜时全采完一朵鲜花再转移到另外现朵上,吸足花蜜以后,就会回巢,把花蜜吐出,再返回采集。

4、蜜蜂在晚上回巢以后就会把白天采集来的蜂蜜进行再加工,最终才能制成人们食用的蜂蜜。真正成熟的天然蜂蜜需要蜜蜂用七天左右的时间才能酿制完成,那些只经历两三天酿制过程中的蜂蜜是质量不高,并不成熟,也就是所说的生蜜。

参考资料:网络-采蜜

G. 蜜蜂的寓言的历史地位

曼德维尔曾经被人们辱骂着,1723年,当《蜜蜂的寓言》出第三版时,英国一个郡的地方法院还专门为此书立案,判定此书是“在扰乱社会秩序”,是一种“公害”。 英国一位叫学者克拉布·鲁滨逊曾说,《蜜蜂的寓言》是一部“用英国语言写出的最邪恶、最聪明的书”。尽管如此,这部书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影响却经久不衰。它不仅影响了无数的普通学人,而且影响到休谟、亚当·斯密和哈耶克这些思想大师。《蜜蜂的寓言》核心是道出了西方思想史上著名的曼德维尔悖论:“私人恶德即公共利益。”但从人是自私自利的这一基本认识出发,曼德维尔坚持认为美德与商业社会的动力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紧张矛盾。
《蜜蜂的寓言》中,他比同时代的其他人都更明确地阐述了古典经济学家用于建构其体系的若干基本假设和信念。18世纪道德哲学的主要贡献是建造一座桥梁,一端搭在自利的经济人上,另一端搭在“社会福利”或“公共利益”上,并表明在强制性的行为限制中,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可能会推进整个社会的福利。曼德维尔就是这其中的主要建筑者之一。当社会承认“私人恶德”换成斯密著名的“自利”之时,我们同样就可以从《蜜蜂的寓言》中获得斯密关于“商业社会”的根本概念:如果让每个人去合理地追求他自身的利益,那将会增加整个社会的财富,促进社会的繁荣。通过把自利观念、经验主义、劳动分工和人类发展的长期历史结合起来,曼德维尔得以解释了商业社会的运行和物质进步。当把这些思想的大多数运用于国家事务时,曼德维尔解释了如何给这种社会提供指导。
在伦理学上,“曼德维尔悖论”迫使他的批评者们不得不关注功利主义。在经济学上,曼德维尔关于劳动分工的论述,构成了斯密分工理论的重要来源;他还是第一个为奢侈行为进行辩护的经济学家,以及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哲学基石——个人主义的重要奠基者。从实践层次上看,《蜜蜂的寓言》有助于人们正视某些现实问题,思考如何改善谋利活动主体的道德形象。
曼德维尔认为:“人生来就是一种自私、难以驾驭的动物”。人类的行为,不论是出自生命自保的冲动,抑或是为荣誉而产生的善举,其动机都发端于利己心,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消灭人类的这种自利本性。“最高的对称性就是最多的不对称可能性。”从原始生命到如今,人类就是在这不对称可能性中创造着、演变着,经历了太多的磨难,经济作为生存的主导永远永远站在第一的位置之上。
“人类的最高理性,就是人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理性的有限性。”满足于温饱后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让我们反省,哲学、文学、宗教、音乐、绘画等被称为艺术随影而现,其从最朴实、最真实的一面反映着人类的阴暗之面。我们的心在颤抖、我们的灵魂在无助之中越发的失去了逻辑。生命、生存、生活的意义让我们永远无法找到确定的答案。人性是自私的,即便我们意识到了却因为利益的趋势和现实的残酷,贪婪的脚步从未有停止过。社会在这种意识中发展着,经济社会下淡漠的是灵魂,公众利益与社会的繁荣在谈判桌上达到了共识。曼德维尔为我们所描述的就是一幅清晰而真实的近代社会的图像。
在社会主义国家个人利益是要服从与集体及国家利益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却从根本上也打破了这一点,但有一点需要指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并不是说为了个人利益的获得就可以破坏他人以及集体、社会的利益。社会公共道德是我们应该也必须要去遵守的,但也有人指出: “人类的最高道德,映照在人们的私人恶德之中。”也因此我们在这经济社会下也质疑着,当道德与自私的动机相违背时,当自私的结果给某些人带来利益也同时损害了某些人的利益之时,我们是坚持传统的伦理信念还是相信曼德维尔的思考会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H. 蜜蜂的寓言读后感2000字左右 [email protected]

看完《蜜蜂的寓言》我觉得消费对国家和个人的经济都有很大的影响,我的观点是国家要刺激消费,而个人要适量消费。
对于国家来说,消费就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而适量调控则是发动机的机油,只有把这台发动机控制好,国家经济才会健康发展。也就是说,消费就是经济平稳发展的一个外在表现。因为在我看来。刺激消费对国家经济有以下方面的影响。
i. 带动一些有关产业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比如说,学校要求空间作业,学校附近的网吧生意就要好一些,吃盒饭的人也会多些等等。
ii. 增加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问题。比如3区隔壁的融科东南海,解决好多人的就业问题,它之所以会在哪里砌那么多房子,归根结底就是人们要消费。
iii. 使金融市场稳定,因为如果大家都有钱却放在银行而不去消费,那这个社会和津巴布韦没什么很大区别,所以我觉得中石化的吊灯和天价茅台都很正常,因为那是中国长期经济体制缺陷所致。只有适度的刺激消费,金融界才会牛气依然。
iv. 让我们感觉更幸福,一般来说,能够由我们自由支配的钱越多,我们就能实现更多的梦想,所以一般来说幸福指数和消费额成正比。
总之我认为,国家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刺激消费进而促进经济发展,而且历史也告诉我们,在一个大的经济体中,消费就是活力。消费对于一个国家经济来说就像一个豪单对于一个外贸公司来说一样。
而个人的消费却不同于国家那样的大体,况且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勤俭节约的传统,所以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我们应该要适当节约,尽量把钱花在刀刃上,特别是在我们自己还挣不到钱时候。
这些就是我读完《蜜蜂的寓言》的读后感,我觉得那些国家什么经济规划之类的东西。我们只要作了解和适当思考,而不是大谈该如何如何,对于自己而言,就是觉得一定得坚持节俭,毕竟现在花的都是爸妈的钱,而且花了20多年了。呵呵,再就是以后一定要作死的去挣钱,为国家经济作贡献。
经济学是研究真实世界的学问,张五常和科斯一样都注重实例,他经常讥讽有些经济学家研究一些真实世界不存在的学问。

《蜜蜂的寓言》无疑是张五常可以传世的一篇佳作。这倒不是其论点如何有创见,而是其脚踏实地的研究态度更值得我们吸取。

米德仅凭常识和想象就认为果农不能对养蜂者收取费用,这和当今中国经济学界在讨论国企改革问题上的情况一样,就没有哪位经济学家认认真真去国企搞一搞大规模的实地调查,而只听见鼓弄玄虚的抬着科斯定理等理论在炒冷饭。

事实上,我亲历过有搞得比外企还好的国企,也见证过大多数国企的低效率和腐败以及MBO的厚颜无耻。

本地的一个大型水泥国有水泥厂,在卖给拉法基后外方基本上没有介入任何实质性的经营管理,仅仅是部分产权发生了变化,企业的经营团队和员工仍维持原状,但企业的经营情况却让外方也认为他们也不可能搞得更好。

而本地的很多烟草企业,供应商即使卖一颗螺丝钉都要打通无数道关卡,虽然表面上利润很高,但中间的交易费用之高足以让利润消减大半,而从社会的角度,社会成本无疑大大提升。

再一次叹服科斯对产权的理解之深以及产权之于经济学的重要。

I. 凯恩斯从蜜蜂的寓言中得到什么启示

18世纪初,英国医生孟迪维尔,在他写的讽喻诗《蜜蜂的寓言,或个人劣行即公共利版益》里就主张:权“增加经济繁荣的,是消费而不是储蓄。”
凯恩斯继承了孟迪维尔的观点,也认为:“私人致富之道,应用于国家行为之上,失业乃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 凯恩斯反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节俭是美德的观点,断言节约造成失业。他说:“节约的目的是使工人解除工作……不论什么时候,你节约了5先令,你就要使一个人失去一天的工作……假定我们处于这样的极端情况,把自己的收入全部储蓄了起来,那就没有一个人再能找到工作。”
概言之,从宏观经济的短期分析角度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能够使国民收入和就业增加。

J. 如何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解释《蜜蜂的寓言》

18世纪,荷兰的曼德维尔博士在《蜜蜂的寓言》一书中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一群蜜蜂为了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结果这个蜂群很快兴旺发达起来。而后来,由于这群蜜蜂改变了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社会的衰败。

蜜蜂的故事说的是“节俭的逻辑”,在经济学上叫“节俭悖论”。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节俭悖论曾经使许多经济学家备感困惑,但经济学家凯恩斯从故事中却看到了刺激消费和增加总需求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受此启发,他进一步论证了节俭悖论。

如何解读这个悖论呢?众所周知,节俭是一种美德。从理论上讲,节俭是个人积累财富最常用的方式。从微观上分析,某个家庭勤俭持家,减少浪费,增加储蓄,往往可以致富。然而,熟悉西方经济学的人们都知道,根据凯恩斯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节俭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实际上,这里蕴涵着一个矛盾:公众越节俭,降低消费,增加储蓄,往往会导致社会收入的减少。因为在既定的收入中,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即消费增加储蓄就会减少,消费减少储蓄就会增加。所以,储蓄与国民收入呈现反方向变动,储蓄增加国民收入就减少,储蓄减少国民收入就增加。根据这种看法,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就会促进经济繁荣;反之,就会导致经济萧条。由此可以得出一个蕴涵逻辑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却是件坏事。

节俭悖论告诉我们:节俭减少了支出,迫使厂家削减产量,解雇工人,从而减少了收入,最终减少了储蓄。储蓄为个人致富铺平了道路,然而如果整个国家加大储蓄,将使整个社会陷入萧条和贫困。凯恩斯曾形象地说,如果“你们储蓄五先令,将会使一个人失业一天。”按照他的观点,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运用、经济没有达到潜在产出的情况下,只有每个人都尽可能多地消费,整个经济才能走出低谷,迈向更加充分就业、经济繁荣的阶段。因此,凯恩斯的理论后来被一些人解释为需求决定论。

在深受读者欢迎的《经济学》教科书中,萨缪尔森指出:“本·富兰克林的《穷人理查德的手册》告诉我们:‘节俭一分钱就是挣一分钱’。”但是,“正当我们学习穷人理查德的智慧时,出现了一代新的理财奇才,他们声称在萧条时期,古老的美德可以是现代的罪恶。”

古老的美德何以成为现代的罪恶?萨缪尔森试图用冷静的态度来解开这个悖论之谜。他告诉我们考虑以下两点有助于澄清问题:一是在经济学中我们必须永远警惕逻辑上的合成谬误。也就是说,对单独个人有益的事不一定因而就对全体有益;在某些情况下,个人的精明可以是社会的愚笨。二是解决节俭悖论的线索存在于经济是否处于萧条的水平这一问题之中。在一个古老的社会中,我们总是处在充分就业状态;因此,我们把国民产品用于当前消费越多,可用于资本形成的产品就越少。如果产出可以假定总是处在其潜在水平,那么传统的节俭理论就是绝对正确的,即从个人和从社会角度来说都是正确的。

节俭悖论使许多经济学家接受了反储蓄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经济滑坡、商家和消费者变得悲观时。然而,美国罗林斯学院的马克·斯考森在《经济学的困惑与悖论》中指出:萨缪尔森的反储蓄主张近年来似乎有了一些改变。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萨缪尔森的心思不再专注于此,始于第十三版(1989),他加进了支持储蓄的部分。”实际上,针对凯恩斯主义者的反储蓄偏见,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储蓄的关键是增长而非节俭。新古典主义者和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对节俭悖论学说也提出了批评。现在,西方有一种对凯恩斯主义、古典主义和奥地利学派有关储蓄立场的补充方法,即在经济增长时期既鼓励储蓄又鼓励消费者支出。这种方法使得消费者支出上升时,储蓄和投资也上升,结果将使经济增长进入新境界。

节俭悖论给我们哪些启示呢?笔者以为,任何悖论都是相对于一定的理论体系或特定的语境而言的,节俭悖论也不例外。

其一,必须认识到节俭悖论的存在有其特定的时空条件。只有在大量资源闲置,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存在严重失业时,才有可能出现这种悖论所呈现的矛盾现象。如果社会已经达到充分就业,但资源紧缺,甚至存在膨胀缺口,这时节俭可能就会抑制过高的总需求,也有助于消除通货膨胀。

其二,正确理解节俭悖论,有助于提高我们对高储蓄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的认识。目前,我国居民的高储蓄不能有效转化为投资;同时居民消费需求不足,造成大量商品生产过剩,企业开工不足,失业人员增加,经济增长受到影响。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给公务员加薪,扩大“低保”范围和提高“低保”标准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大家消费,但这些措施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显然,高储蓄是不利于解决消费需求不足问题的,也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

其三,今天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在总体上正从节俭型向消费型转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意识明显增强。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消费心理的某些畸形发展,比如出于面子需要和攀比心理所导致的炫耀性消费、奢侈浪费等非理性的现象。因此,我们不仅要鼓励老百姓增加消费,也要大力提倡理性消费,理直气壮地反对浪费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