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露马脚典故

露马脚典故

发布时间: 2020-12-29 05:38:29

❶ 马的典故和来历

王亥驯马
马,原是一种野生动物,最早叫“火畜”。在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人们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传说有一次,黄帝的部下捕获了一匹野马,每当人们接近它时,它就前蹄腾空,昂头嘶鸣,或把后腿崩起,但它并不伤害人和其它动物,只以草为食。当时人们都还不认识这种动物,便把黄帝请来辨认。黄帝观察很长时间,也未能认出是什么动物,只让大家不要杀掉,派驯养动物的能手王亥用木栏先把它圈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王亥发现栏杆外边又来了几匹这种红色的野马,它们对着栏杆内的那匹野马叫个不停,不肯离开。过了一天,王亥把木栏门打开,不料外边的好几匹野马一下子都冲进木栏,和圈在栏内的野马混在一起,互相嘶叫了一阵,然后又都卧了下来。王亥把栏杆门关住,用割来的草喂它们。过了不长时间,其中一匹马突然生下了一只小马驹。王亥高兴极了。消息传开,人们也都纷纷前来观看。这些野马和人接触的时间一长,好像发现人类并不想伤害它们,所以在人面前也不惊慌,变得十分温顺。特别是小马驹,很喜欢和人在一起玩耍。
有一天,王亥喂过马后,牵出一匹性格温顺的马,纵身跳上马背。马一受惊,猛地四蹄腾空飞奔起来,把毫无精神准备的王亥一下子抛下来跌了个仰面朝天。等王亥从地上爬起来,马已跑得很远了。王亥站起来望着越跑越远的马,心里十分着急,以为它再也不会回来了。正要往回走,不料,这跑得很远的马,又扭头跑回来了。王亥高兴极了,忙把马引进栏杆内圈好。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桑树皮拧成一条绳子,把马头绑好,慢慢牵出来。然后又跳上马背。马仍像头一次一样,四蹄腾空,飞奔起来。这回王亥吸取了上次教训,一只手紧紧抓住绑在马头上的绳子,另一只手又紧马鬃,任凭马怎么飞跑,王亥总是不松手。跑了一阵后,马的速度减慢下来,直到马不再跑时,王亥这才勒过马头,缓缓地骑着回去。
王亥骑马成功后,一下子轰动了许多人,风后、应龙、常先、大鸿等前来观看,很快黄帝也知道了。应龙是黄帝身边的一员大将,对骑马当然更感兴趣。他积极协助王亥驯马,练习骑马。就在这时,一件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清早,王亥、应龙起来练马,忘记把栏杆门关上,一只老虎乘无人时闯进圈里,把可爱的小马驹咬死,正张口要吃的时候,被人们发现了。老虎来不及吃掉小马驹,跳出栏杆逃走了。王亥和应龙一见小马驹被老虎咬死,气得快要发病,立刻带上弓箭,骑上马向老虎逃去的方向追去。他们一口气奔跑了几十座山。终于找到了这只老虎。两人看准目标,连发几箭,把老虎射死在山谷中。在返回路上,王亥、应龙又骑在马上顺便射死了几只鹿。不料他们的行动,引起了风后的注意。风后一向智多谋广,他脑子一动,便对黄帝说:“既然骑在马上能追老虎,能射杀野兽,那么,打仗时能不能也骑在马上,追杀敌人?”风后建议黄帝下一道命令:“各部落所有打猎的人,今后出外打猎,一律不许射杀野马。凡能捉回野马者,给予奖励。”黄帝不仅同意这个建议,而且自己也开始练习骑马。他命应龙、王亥对捉回来的200多匹野马要精心饲养,进行训练。应龙专门挑选200多名精干的小伙子,每天从早到晚,既驯马,又练人。经过两年多的训练,中华民族最早的一支骑兵就这样诞生了。这支骑兵在后来的涿鹿大战中起了重大作用。

白马驮经
相传东汉明帝派人去西域求佛经,印度僧人竺法兰、摩腾用白马载佛经至洛阳,后在洛阳建白马寺,为中国佛寺之始。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谷水》。清丘逢甲《岁暮杂感》诗之一:"黄犀入贡非今日,白马驮经异昔时。"

白马青丝
南朝梁普通年间,有童谣说;"青丝白把寿阳来。"后来侯景叛乱,果然乘白马,兵都穿着青衣。见《梁书·侯景传》。后以"白马青丝"指叛乱。清黄景仁《寿阳》诗;"地经白马青丝后,山在风声鹤唳中。"

白马清流
唐末,朱温谋士李振不是进士出身,很痛恨进士出身的大臣,他怂恿朱温,将宰相裴枢以下的大臣三十多人杀于白马驿,投尸黄河。而且说:这些人自称清流,是应该把他们投入浊流。见《资治通鉴·唐昭宣帝天佑二年》。后称其事为"白马清流"。清钱谦益《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五:"恩牛怨李谁家事?白马清流异代悲。"

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轮流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拍马屁”的由来人们把阿谀奉承称为“拍马屁”。“拍马屁”一词最初来自蒙古族。古代蒙古人凡是牵马与别人相遇,就要互相拍拍对方的马屁股,连声称道:“好马,好马。”以示赞赏和友好。但在那时,也确有些趋炎附势之徒,只要遇到王公贵族牵的马,便不分好差优劣,总要跑上去拍拍马屁股,不断赞叹:“好马,好马,大人真有福气!”久而久之,“拍马屁”就变为诌媚巴结之意的贬义词,流传至今。

“露马脚”的起源人们把不小心露出原形称为“露马脚”。那么,“露马脚”之说是怎么来的呢?有两个版本。一说源于唐代,每逢喜庆活动,人们有舞麒麟的习俗。其实世上没有麒麟,是古人想象出来的吉祥仁兽。为此,人们便把绘制的麒麟皮包裹在马身上假作麒麟。马在翩翩起舞时,若麒麟皮包裹不严密,则会露出马脚来,于是被称之为“露马脚”。另一说源于明代,那时妇女均是小脚,而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却有双未经缠裹的大脚。女子大脚为当时一大忌讳,故马皇后终日用长裙掩饰,从不将脚露出裙外。一次,马氏乘轿游览金陵街头,不料轿帘忽然被一阵大风掀起,结果她搁在踏板上的一双大脚露了出来,故称“露马脚”。

“马虎”的来历人们把办事粗枝大叶称为“马虎”。宋朝有位画家,一次刚画好一只虎头,此时又有人请他画马,于是他不假思索,居然就在画好的虎头后面画上了马的身子,成为马身虎头的“马虎图”。此时,画家的大儿子问他“是马还是虎”?他说是虎。可是他的小儿子问他,他又说是马。岂料,后来大儿子去打猎,遇见一匹马,他误为是虎,将马射死,结果不得不给马主赔偿损失;小儿子在野外遇到一只虎,他误为是马,便跑上前去骑它,结果被虎吃掉。最后,这位画家痛心疾首,愤然把“马虎图”付之一炬,并作诗一首引以为戒:“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大儿依图射死马,小儿依图喂了虎。草堂焚烧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伯乐相马
伯乐本来的名字叫孙阳,他是春秋秦穆公时的人,很会辨别马匹的好坏,是著名的相马师,所以人们叫他伯乐(天上星宿名称,传闻专管天马)。有一次,伯乐经过虞阪,眼睛一亮,看见一匹千里马;但是这匹马却被人当成劣马,用来拉车。伯乐觉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泪如雨下。这匹马彷佛也知道伯乐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连连嘶叫起来。伯乐有一个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会相马。有一次,他找来了一匹骏马,告诉秦穆公说这是黄色的雌马。秦穆公牵来一看,却是一匹栗色的雄马,不禁大失所望。事后,穆公对伯乐说:「方九皋连雄马、雌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么可能看得出马的好坏呢?」伯乐不以为然,他认为方九皋看重马的内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听了,再牵出马仔细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
人们常把具有赏识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乐,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马,这就是「伯乐相马」。

老马识途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桓公和丞相管仲讨伐孤竹国,被敌军骗到了沙漠地带。看看天晚,但见白茫茫一片平沙,黑黯黯千重惨雾,冷凄凄数群啼鬼,乱飒飒几阵悲风。管仲说:“久闻北方有旱海,是极厉害之处,就是此地,不可前行。”急教传令收军,带来火种,遇风即灭,吹之不燃。随行军士,各各敲金击鼓,一来以屏阴气,二来使各队闻声来集。管仲见山谷险恶,急教寻路出去,却东冲西撞,盘盘曲曲,全无出路。管仲说:“我知道老马识途,老马多从漠北而来,可择老马数头,观其所往而随之。”桓公依其言,取老马数匹,纵之先行,委委曲曲,遂出谷口。

马革裹尸
马援是东汉的开国元勋,他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被封为伏波将军。
马援回到京城洛阳,大家都来向他祝贺,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官员。马援对孟翼说:“为什么先生不说些指教我的话,而一味夸奖呢?”孟翼不知如何应对。马援说:“汉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的土地,他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封地多达三千户。赏大于功,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求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就行了(马革裹尸),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孟翼听了由衷地佩服。
一个月后,马援又奔赴北方前线。63岁时马援病死在军中。

汉血马经典故事
汉血马以前脖子流出的汉有红色物质,像流血一般,故称之。中国古代称为「大宛马」、「两极天马」,现称为「阿哈马」。
二千年前,世界马种处于原始土种状态,中亚土库曼斯坦干旱少雨的沙漠绿洲中,已曾有十分优秀的快马——汉血马。张骞出塞发现了汉血马。当张骞向汉武帝汇报大宛马后,武帝便命张骞带百余人的使团去了大宛国(今土库曼斯坦)求马,带一尊黄金马的模型,希望以此重新换回大宛马。结果大宛国不允,归途中汉使被杀,金马遇劫,大宛国是一封闭小国,并不知中国的强大,此种行为使汉武帝大怒,逐作出武力取马的决定,从此爆发了两次大宛马战争。李广利将军率兵数万人首次惩罚失利,第二次大获全胜,大宛国献出三千匹马给汉朝,二次战争始得大宛马,可见汉朝重视马匹到何种程度。
当今纯血种中含有百分之二十多的汉血马血统,而今汉血马是最长寿马,可活到二十三岁。

❷ 关于做事露出马脚的故事

路马脚有两个抄典故:
一:袭朱元璋原配是农民出身小时候没有裹脚,成为皇后后为掩饰这一点就喜欢用下摆和裙子遮盖自己的脚,但又一次游南京是不慎被风把裙子刮起……于是就悲剧了——从此得绰号大脚马皇后!
二:古代用马(或驴)假扮麒麟,一般会用饰物盖好但行走时还是会不慎露初马脚来。

❸ 露马脚这个典故是哪位夫人

大脚马皇后 朱元璋之皇后马秀英 绰号马大脚 朱元章的老婆明太祖朱元璋自幼家境贫寒,幼年时还被送到庙里当过和尚,成年之后,与农民出身的马氏结为夫妻。
那个时代的妇女都是要裹足的,而马氏从小就要下地干活,所以没有缠足,生就一双大脚。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虽然也感到马氏大脚有损自己的面子,但出于感激马氏多年来为他出谋划策有功,仍然封她为明朝的第一位皇后。
马氏当了皇后,深居皇宫享受荣华富贵,但对自己的一双大脚也感到无可奈何,每当与客人相见,总是用衣服的下摆或裙子将脚严严实实地遮盖起来。
有一次,马氏乘轿到金陵(现今南京)街头游览,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将轿帘掀起一角,马氏搁在踏板上的两只大脚,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她急忙把脚缩了回去,可人们早已看得一清二楚啦!
于是这件新鲜事传开来,轰动了整个京城,因为是姓马的露出了脚,“露马脚”一词便流传到今天,所以现在,对不便公开的不光彩的事的暴露,都称为“露马脚”。
马后是练武之人,所以没有缠足,她是文武全才
但是《“漏马脚”考辨》一文否认了这种说法:
佚名元曲《陈州粜米》有句云:“这老儿不好惹,动不动先斩后闻,这一来则怕我们露出马脚来了。”上溯宋代,我们甚至可以查到“露驴脚”一语。北宋《续传灯录》卷二十:“后来风幡事起,卷簟义彰,佛手难藏,驴脚自露。”这是很有说服力的二条书证。据此可以断言,“露马脚”一语绝非源于马皇后,而是别有所本。
鲁迅文中有“露出麒麟皮下的马脚来”一语,看来先生是明白其出处的。事实上,“露马脚”正是与古代用马(或驴)假扮麒麟的游戏有关。
麒麟与龙、凤、龟并称“四灵”,是古人心目中的瑞兽、仁兽。古代节日庆典或祭祀时,往往有一种活动:将描画装扮好的麒麟皮披于马(驴)身上游戏。马脚部分自然难于严密包裹,而一旦包裹不严,即显露真相。这一活动唐代已有,不过多以驴子装扮。唐代冯贽《云仙杂记》卷九引张(上族下鸟)《朝野佥载》:“唐杨炯每呼朝士为麒麟楦,或问之,曰:‘今假弄麒麟者,必修饰其形,覆之驴上,宛然异物,及其去皮,还是驴耳。无德而失紫,何以异是。’”楦,鞋植头,塞于鞋内之木制模型,此处指裹于麒麟皮中的驴子,代指虚有其表者。宋代多以马装扮麒麟。黄庭坚《和刘编修潜夫读近报蒋岘被逐》诗云:“渠依眩耀麒麟楦,我辈高腾驽骥吟。”(别人只夸耀外表文采,我辈只是像马一样不懈努力。)
“露马脚”一语当源于此。
所以也有这种说法,说露马脚出至这种游戏

❹ 简述几个关于马的典故

“拍马屁”的由来人们把阿谀奉承称为“拍马屁”。“拍马屁”一词最初来自蒙古族。古代蒙古人凡是牵马与别人相遇,就要互相拍拍对方的马屁股,连声称道:“好马,好马。”以示赞赏和友好。但在那时,也确有些趋炎附势之徒,只要遇到王公贵族牵的马,便不分好差优劣,总要跑上去拍拍马屁股,不断赞叹:“好马,好马,大人真有福气!”久而久之,“拍马屁”就变为诌媚巴结之意的贬义词,流传至今。
“露马脚”的起源人们把不小心露出原形称为“露马脚”。那么,“露马脚”之说是怎么来的呢?有两个版本。一说源于唐代,每逢喜庆活动,人们有舞麒麟的习俗。其实世上没有麒麟,是古人想象出来的吉祥仁兽。为此,人们便把绘制的麒麟皮包裹在马身上假作麒麟。马在翩翩起舞时,若麒麟皮包裹不严密,则会露出马脚来,于是被称之为“露马脚”。另一说源于明代,那时妇女均是小脚,而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却有双未经缠裹的大脚。女子大脚为当时一大忌讳,故马皇后终日用长裙掩饰,从不将脚露出裙外。一次,马氏乘轿游览金陵街头,不料轿帘忽然被一阵大风掀起,结果她搁在踏板上的一双大脚露了出来,故称“露马脚”。
“马虎”的来历人们把办事粗枝大叶称为“马虎”。宋朝有位画家,一次刚画好一只虎头,此时又有人请他画马,于是他不假思索,居然就在画好的虎头后面画上了马的身子,成为马身虎头的“马虎图”。此时,画家的大儿子问他“是马还是虎”?他说是虎。可是他的小儿子问他,他又说是马。岂料,后来大儿子去打猎,遇见一匹马,他误为是虎,将马射死,结果不得不给马主赔偿损失;小儿子在野外遇到一只虎,他误为是马,便跑上前去骑它,结果被虎吃掉。最后,这位画家痛心疾首,愤然把“马虎图”付之一炬,并作诗一首引以为戒:“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大儿依图射死马,小儿依图喂了虎。草堂焚烧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马的成语
【一马当先】作战或做事时,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千军万马】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
【天马行空】喻才思豪放飘逸.
【心猿意马】形容心思意念飘浮不定.
【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汗马功劳】喻为征战奔走的功劳.
【老马识途】喻经验丰富的人.
【兵荒马乱】形容战乱破坏之严重,秩序之紊乱.
【走马看花】大略观看事务外象,无暇细究其底蕴.
【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招兵买马】徵招士兵,购买马匹;指集结武力,预谋作战.
【金戈铁马】表示军队装备很好,作战力非常强;或喻战争.
【青梅竹马】指幼时游戏的伴侣.
【指鹿为马】形容歪曲事实颠倒是非.
【秣马厉兵】磨快武器,餵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
【马耳东风】形容一个人对别人所说的话漠不关心,听过就忘.
【马到成功】用以祝贺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马革裏尸】形容军人英勇地战死在沙场上.
【马首是瞻】指完全听从领导人的指挥来行动.
【塞翁失马】(1)比喻人因祸得福.(2)形容祸福无常,不能遽下定论.
【驷马难追】话一说出口,难以收回.用以警告人言语谨慎,要信守诺言.
【龙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马齿徒长】比喻只是年龄徒然加大,但没有大作为.
【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
【悬崖勒马】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

指鹿为马
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专政,他们为保住自己权势,假传“圣旨”,令本应继承皇位的秦始皇大儿子扶苏自杀身亡,控制秦王的次子胡亥即位成了秦二世。赵高做了宰相高职,想伺机再推倒胡亥篡夺皇权。赵高狡猾阴险,他知道自己出身低下,各大臣都不服他。为了测试各个官员对他的态度,一日,赵高拉来一只鹿,当着众大臣的面对胡亥说:“陛下收下这只卑臣千方百计寻得的好马吧!”胡亥笑道:“丞相是否搞错了?你拉来的是一只鹿哇,哪里是良马?”赵高并不理会皇帝的话,却仔细观察周围人的反应,有人跟着赵高随声附和,有人却说真话指出是鹿非马。结果,说真话的陆续都被赵高设计杀害了。从此,留下“指鹿为马”成语。
⒊塞翁失马
”是一则寓言故事,语出《淮南子•人间训》。它是为阐述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祸福倚伏观服务的。
⒋伯乐相马
伯乐本来的名字叫孙阳,他是春秋秦穆公时的人,很会辨别马匹的好坏,是著名的相马师,所以人们叫他伯乐(天上星宿名称,传闻专管天马)。有一次,伯乐经过虞阪,眼睛一亮,看见一匹千里马;但是这匹马却被人当成劣马,用来拉车。伯乐觉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泪如雨下。这匹马彷佛也知道伯乐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连连嘶叫起来。伯乐有一个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会相马。有一次,他找来了一匹骏马,告诉秦穆公说这是黄色的雌马。秦穆公牵来一看,却是一匹栗色的雄马,不禁大失所望。事后,穆公对伯乐说:「方九皋连雄马、雌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么可能看得出马的好坏呢?」伯乐不以为然,他认为方九皋看重马的内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听了,再牵出马仔细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
人们常把具有赏识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乐,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马,这就是「伯乐相马」。
⒌老马识途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桓公和丞相管仲讨伐孤竹国,被敌军骗到了沙漠地带。看看天晚,但见白茫茫一片平沙,黑黯黯千重惨雾,冷凄凄数群啼鬼,乱飒飒几阵悲风。管仲说:“久闻北方有旱海,是极厉害之处,就是此地,不可前行。”急教传令收军,带来火种,遇风即灭,吹之不燃。随行军士,各各敲金击鼓,一来以屏阴气,二来使各队闻声来集。管仲见山谷险恶,急教寻路出去,却东冲西撞,盘盘曲曲,全无出路。管仲说:“我知道老马识途,老马多从漠北而来,可择老马数头,观其所往而随之。”桓公依其言,取老马数匹,纵之先行,委委曲曲,遂出谷口。
马革裹尸
马援是东汉的开国元勋,他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被封为伏波将军。
马援回到京城洛阳,大家都来向他祝贺,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官员。马援对孟翼说:“为什么先生不说些指教我的话,而一味夸奖呢?”孟翼不知如何应对。马援说:“汉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的土地,他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封地多达三千户。赏大于功,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求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就行了(马革裹尸),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孟翼听了由衷地佩服。
一个月后,马援又奔赴北方前线。63岁时马援病死在军中。
汉血马经典故事
汉血马以前脖子流出的汉有红色物质,像流血一般,故称之。中国古代称为
「大宛马」、「两极天马」,现称为「阿哈马」。
二千年前,世界马种处于原始土种状态,中亚土库曼斯坦干旱少雨的沙漠绿
洲中,已曾有十分优秀的快马——汉血马。张骞出塞发现了汉血马。当张骞向汉
武帝汇报大宛马后,武帝便命张骞带百余人的使团去了大宛国(今土库曼斯坦)
求马,带一尊黄金马的模型,希望以此重新换回大宛马。结果大宛国不允,归途
中汉使被杀,金马遇劫,大宛国是一封闭小国,并不知中国的强大,此种行为使
汉武帝大怒,逐作出武力取马的决定,从此爆发了两次大宛马战争。李广利将军
率兵数万人首次惩罚失利,第二次大获全胜,大宛国献出三千匹马给汉朝,二次
战争始得大宛马,可见汉朝重视马匹到何种程度。
当今纯血种中含有百分之二十多的汉血马血统,而今汉血马是最长寿马,可
活到二十三岁。
王亥驯马
马,原是一种野生动物,最早叫“火畜”。在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人们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传说有一次,黄帝的部下捕获了一匹野马,每当人们接近它时,它就前蹄腾空,昂头嘶鸣,或把后腿崩起,但它并不伤害人和其它动物,只以草为食。当时人们都还不认识这种动物,便把黄帝请来辨认。黄帝观察很长时间,也未能认出是什么动物,只让大家不要杀掉,派驯养动物的能手王亥用木栏先把它圈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王亥发现栏杆外边又来了几匹这种红色的野马,它们对着栏杆内的那匹野马叫个不停,不肯离开。过了一天,王亥把木栏门打开,不料外边的好几匹野马一下子都冲进木栏,和圈在栏内的野马混在一起,互相嘶叫了一阵,然后又都卧了下来。王亥把栏杆门关住,用割来的草喂它们。过了不长时间,其中一匹马突然生下了一只小马驹。王亥高兴极了。消息传开,人们也都纷纷前来观看。这些野马和人接触的时间一长,好像发现人类并不想伤害它们,所以在人面前也不惊慌,变得十分温顺。特别是小马驹,很喜欢和人在一起玩耍。
有一天,王亥喂过马后,牵出一匹性格温顺的马,纵身跳上马背。马一受惊,猛地四蹄腾空飞奔起来,把毫无精神准备的王亥一下子抛下来跌了个仰面朝天。等王亥从地上爬起来,马已跑得很远了。王亥站起来望着越跑越远的马,心里十分着急,以为它再也不会回来了。正要往回走,不料,这跑得很远的马,又扭头跑回来了。王亥高兴极了,忙把马引进栏杆内圈好。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桑树皮拧成一条绳子,把马头绑好,慢慢牵出来。然后又跳上马背。马仍像头一次一样,四蹄腾空,飞奔起来。这回王亥吸取了上次教训,一只手紧紧抓住绑在马头上的绳子,另一只手又紧马鬃,任凭马怎么飞跑,王亥总是不松手。跑了一阵后,马的速度减慢下来,直到马不再跑时,王亥这才勒过马头,缓缓地骑着回去。
王亥骑马成功后,一下子轰动了许多人,风后、应龙、常先、大鸿等前来观看,很快黄帝也知道了。应龙是黄帝身边的一员大将,对骑马当然更感兴趣。他积极协助王亥驯马,练习骑马。就在这时,一件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清早,王亥、应龙起来练马,忘记把栏杆门关上,一只老虎乘无人时闯进圈里,把可爱的小马驹咬死,正张口要吃的时候,被人们发现了。老虎来不及吃掉小马驹,跳出栏杆逃走了。王亥和应龙一见小马驹被老虎咬死,气得快要发病,立刻带上弓箭,骑上马向老虎逃去的方向追去。他们一口气奔跑了几十座山。终于找到了这只老虎。两人看准目标,连发几箭,把老虎射死在山谷中。在返回路上,王亥、应龙又骑在马上顺便射死了几只鹿。不料他们的行动,引起了风后的注意。风后一向智多谋广,他脑子一动,便对黄帝说:“既然骑在马上能追老虎,能射杀野兽,那么,打仗时能不能也骑在马上,追杀敌人?”风后建议黄帝下一道命令:“各部落所有打猎的人,今后出外打猎,一律不许射杀野马。凡能捉回野马者,给予奖励。”黄帝不仅同意这个建议,而且自己也开始练习骑马。他命应龙、王亥对捉回来的200多匹野马要精心饲养,进行训练。应龙专门挑选200多名精干的小伙子,每天从早到晚,既驯马,又练人。经过两年多的训练,中华民族最早的一支骑兵就这样诞生了。这支骑兵在后来的涿鹿大战中起了重大作用。
马有关的俗语和谚语
一马不跨双鞍。
人有错手,马有失蹄
人奔家乡马奔草。
人怕理,马怕鞭,蚊早怕火烟。
人要炼,马要骑。
人是衣裳马是鞍。
小马儿乍行嫌路窄。
千里骡马一处牛。
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
马上摔死英雄汉,河中淹死会水人。
马不打不奔,不人激不发。 马至滩,不加鞭。
马行十步九回头。
马屁拍在马腿上。
马看牙板,树看年轮。
马群奔驰靠头马。
见鞍思马,睹物思人。
牛头不对马嘴。(驴唇不对马嘴)
心急马行迟。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天马行空,独来独往。
老马识途。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驴唇不对马嘴。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http://www.ruiwen.com/news/50013.htm

❺ 马脚为什么称之为“马脚”不叫鹿脚,牛脚有什么典故么

人们把不小心露出原形称为“露马脚”。那么,“露马脚”之说是怎么来的呢专?有两个版本。一说属源于唐代,每逢喜庆活动,人们有舞麒麟的习俗。其实世上没有麒麟,是古人想像出来的吉祥仁兽。为此,人们便把绘制的麒麟皮包裹在马身上假作麒麟。马在翩翩起舞时,若麒麟皮包裹不严密,则会露出马脚来,于是被称之为“露马脚”。另一说源于明代,那时妇女均是小脚,而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却有未经缠裹的大脚。女子大脚为当时一大忌讳,故马皇后终日用长裙掩饰,从不将脚露出裙外。一次,马氏乘轿游览金陵街头,不料轿帘忽然被一阵大风掀起,结果她搁在踏板上的一双大脚露了出来,故称“露马脚”。

❻ 有关马的简短典故有什么急需

春秋时,齐国的国相管仲,跟随齐桓公攻打孤竹国(今河北卢龙县一带)。去时版是权春天,回来时已是寒冬,沿途景物大不相同,因而迷失了方向,大家很着急。管仲说:“不要紧,老马可以作我们的向导,它们认得路。”于是挑选几匹老马,走在队伍前头。老马果然找到归路,队伍平安返口。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引申出“老马识途”的成语,用来比喻经验丰富的人,遇事能够应付自如。

❼ 关于马的谚语、典故

谚语:
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
马上摔死英雄汉,河中淹死会水人。
马不打不奔,人不激不发。
马至滩,不加鞭。
马行十步九回头。
马屁拍在马腿上。
马看牙板,树看年轮。
马群奔驰靠头马。
见鞍思马,睹物思人。
牛头不对马嘴。
心急马行迟。
有财同享,有马同骑。
任它狗儿怎么叫,不怕马儿走正道。
好马不吃回头草。
好马不停蹄,好牛不停梨。
走马有个前蹄失,急水也有回头浪。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快马一鞭,快人一言。
快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捶。
战马栓在槽头上要掉膘,刀抢放在仓库里会生锈。
肥了骡子瘦了马。
临崖勒马收缰晚。
看不起骡子买不起马。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跑得马。
望山走倒马。
惯骑马的惯跌交。
骑马坐船三分险。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典故:
拍马屁”的由来:人们把阿谀奉承称为“拍马屁”。“拍马屁”一词最初来自蒙古族。古代蒙古人凡是牵马与别人相遇,就要互相拍拍对方的马屁股,连声称道:“好马,好马。”以示赞赏和友好。但在那时,也确有些趋炎附势之徒,只要遇到王公贵族牵的马,便不分好差优劣,总要跑上去拍拍马屁股,不断赞叹:“好马,好马,大人真有福气!”久而久之,“拍马屁”就变为诌媚巴结之意的贬义词,流传至今。
“露马脚”的起源:人们把不小心露出原形称为“露马脚”。那么,“露马脚”之说是怎么来的呢?有两个版本。一说源于唐代,每逢喜庆活动,人们有舞麒麟的习俗。其实世上没有麒麟,是古人想象出来的吉祥仁兽。为此,人们便把绘制的麒麟皮包裹在马身上假作麒麟。马在翩翩起舞时,若麒麟皮包裹不严密,则会露出马脚来,于是被称之为“露马脚”。另一说源于明代,那时妇女均是小脚,而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却有双未经缠裹的大脚。女子大脚为当时一大忌讳,故马皇后终日用长裙掩饰,从不将脚露出裙外。一次,马氏乘轿游览金陵街头,不料轿帘忽然被一阵大风掀起,结果她搁在踏板上的一双大脚露了出来,故称“露马脚”。
“马虎”的来历:人们把办事粗枝大叶称为“马虎”。宋朝有位画家,一次刚画好一只虎头,此时又有人请他画马,于是他不假思索,居然就在画好的虎头后面画上了马的身子,成为马身虎头的“马虎图”。此时,画家的大儿子问他“是马还是虎”?他说是虎。可是他的小儿子问他,他又说是马。岂料,后来大儿子去打猎,遇见一匹马,他误为是虎,将马射死,结果不得不给马主赔偿损失;小儿子在野外遇到一只虎,他误为是马,便跑上前去骑它,结果被虎吃掉。最后,这位画家痛心疾首,愤然把“马虎图”付之一炬,并作诗一首引以为戒:“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大儿依图射死马,小儿依图喂了虎。草堂焚烧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❽ 露马脚的意思是出洋相,请问它出自什么典故咧

相传,布衣出身的朱元璋,自小家境贫寒,当过牛倌,做过和尚,所以,在选择版终身伴侣时,与一权位同样平民出身的马姑娘结了婚。这位马姑娘长着一双未经缠过的“天足”,这在当时是一大忌。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仍念马氏辅佐有功,将她封为明朝的第一位皇后。 “龙恩”虽重,宁居后宫的马氏却为脚大而深感不安,在人前从不敢将脚伸出裙外。一天,马氏忽然游兴大发,乘坐大轿走上金陵的街头。有些大胆者悄悄瞅上两眼,正巧一阵大风将轿帘掀起一角,马氏搁在踏板上的两只大脚赫然入目。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顿时轰动了整个金陵。从此,“马脚”一词也随之流传于后世。

求采纳

❾ 为什么有《露马脚》这一说,有何典故吗

“露马脚”的意思是显出破绽、暴露真相。这个词源于一个有关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民间有马皇后露大脚的传闻,明太祖朱元璋自幼家境贫寒,幼年时还被送到庙里当过和尚,成年之后,与农民出身的马氏结为夫妻。
那个时代的妇女都是要裹足的,而马氏从小就要下地干活,所以没有缠足,生就一双大脚。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虽然也感到马氏大脚有损自己的面子,但出于感激马氏多年来为他出谋划策有功,仍然封她为明朝的第一位皇后。
马氏当了皇后,深居皇宫享受荣华富贵,但对自己的一双大脚也感到无可奈何,每当与客人相见,总是用衣服的下摆或裙子将脚严严实实地遮盖起来。
有一次,马氏乘轿到金陵(现今南京)街头游览,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将轿帘掀起一角,马氏搁在踏板上的两只大脚,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她急忙把脚缩了回去,可人们早已看得一清二楚啦!
于是这件新鲜事传开来,轰动了整个京城,因为是姓马的露出了脚,“露马脚”一词便流传到今天,所以现在,对不便公开的不光彩的事的暴露,都称为“露马脚”。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