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大雁的典故

大雁的典故

发布时间: 2020-12-28 07:40:39

㈠ 与大雁有关的典故

大雁归迟遇雪之情,也见于古诗,如唐代崔湜《塞垣行》:“雨雪雁南飞,风尘景西迫。”唐内代李容廓《送振武将军》诗:“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虽说月黑看不见雁,但雁过有声,“月黑雁飞高”就不足奇了。古诗仍有这方面的佐证。如唐代李益《春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宋代梅尧臣《秋雁》诗:“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唐代钱起《宿毕侍御宅》:“落叶寄秋菊,愁云低夜鸿。”唐代李颀《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金代元好问《惠崇芦雁》:“雁奴辛苦候寒更,梦破黄芦雪打声。”所谓“雁奴”就是晚上打更之雁,附近稍有响声,它们就立刻鸣叫报警,接着,群雁也随之惊起鸣叫,此起彼伏。这就是所谓惊起宿雁。一声不响,默默飞行的群雁是没有的,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月黑之夜,什么都难以看见,为什么还知道雁从空中飞过呢?其原因就是俗话说的“雁过留声”。

另外,卢纶是唐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山西的北部是长城,后来当过河中元帅府判官,所以他有边塞的生活基础,不会不亲眼目睹雪中雁、黑天雁,《塞下曲》关于雁的描写应该说是科学真实的。

㈡ 鸿雁传书典故

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

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

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而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

(2)大雁的典故扩展阅读:

汉、唐时代,鸿雁可能一次书信也不曾传递过。人们还是称其为“雁使”,称信使为“雁足”。但是,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274年,真还有一只鸿雁充当了元朝的国信大使:元使郝经出使宋,被禁于真州(今江苏仪征)16年,后得一雁,手书帛书,系之雁足,而纵之。

其书曰:“零落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累臣有帛书。”又于诗后书曰:“中统十五年九月一日放雁。获者勿杀国信大使。郝经书于真州忠勇军营新馆。”

秋季放雁,次年春,帛书果为北方元人得获,进呈元世祖。忽必烈见书恻然良久,遂决意南伐。两年后,南宋灭亡。这封“雁足书”后珍藏于元朝秘书监,即北京元大都的皇家档案馆。

㈢ 阜阳人送大雁是什么典故

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阜阳地区多称"龙抬头节"。很久以前,沿颍河一带在回二月二时,常见有大雁答起落于河岸,久之,有人把这种现象与"龙抬头节"联系在一起,于是便有了"五更闻雁叫,老人遭劫数"的谣传。说二月二这一天是老龙王(老人)升天的日子,如何才能为老人消灾避祸呢?有人想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把大馍蒸制成雁状,让女儿送给老人,老人吃了老雁馍就可以避凶化吉了。

㈣ “燕然未勒归无计”使用的典故是

引用了窦宪的典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汉和帝永元元年(89),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

全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翻译:

眼看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自然大不相同。头顶的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也没有停留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边人思乡的情绪。黄昏时分,军中号角催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夜深了,我还不能安睡,为操持军计,我的须发都变白了。戍边人思念亲人,也久久难以成眠,多少次梦里流下眼泪。



(4)大雁的典故扩展阅读: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词人是苏州人,对这个地方的季节变换,远较北人敏感,故用一个“异”字概括,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

“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反过来说,这个地区秋天的荒凉景象,尽括在雁“无留意”三字之中,显得笔力遒劲。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这种 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㈤ 二只大雁在斗嘴是什么成语,还有什么典故没有

不容置喙之类的

满意请采纳,您的采纳是我回答的动力。

㈥ 下列现象或典故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大雁迁徒B.狗辨主客C.望梅止渴D.老马识

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内种行为方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大雁迁徙等,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如狗辨主客、望梅止渴、老马识途、谈虎色变等.
故选:A

㈦ 古代有鸿雁传书的典故,鸿雁真能为诗人传达思乡之情吗

首先,我们要先来了解一下鸿雁传书的典故。整个典故出自《汉书》,当时汉朝的使者想要把苏武带回去。但是匈奴人却撒了个谎言告诉使者,苏武已经死了。

汉朝使者自然是不相信匈奴人的鬼话,所以就心生一计,说皇帝之前射下过一只大雁。这只大雁的腿上系着一封苏武写的信,所以苏武不可能已经死了。匈奴人没有办法,使者这样才把苏武带了回去。

李清照的《一剪梅》当中,“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家相传甚广。至于鸿雁是否真的能为诗人传达思乡之情,我想他们的家人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应该是感受到了。

㈧ 大雁的典故有哪些要三个

鸿雁传书,沉鱼落雁 惊弓之鸟

㈨ 成语惊弓之鸟的典故中什么用弓拉了一下空弦大雁就落了下来

更羸用弓拉了一下空弦,大雁就落了下来。

更羸陪同魏王散步,专看见远处有一只属大雁飞来。他对魏王说:“我不用箭,只要虚拉弓弦,就可以让那只飞鸟跌落下来。”魏王听了,耸肩一笑:“ 你的射箭技术竟能高超到这等地步?”更羸自信地说:“能。”不一会儿,那只大雁飞到了头顶上空。只见更羸拉弓扣弦,随着嘣地一声弦响,只见大雁先是向高处猛地一窜,随后在空中无力地扑打几下,便一头栽落下来。

(9)大雁的典故扩展阅读:

惊弓之鸟 [ jīng gōng zhī niǎo ]

【解释】: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出自】:《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译文】:滥用武力的军队容易冲动,被弓箭吓怕了的鸟难以安定。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㈩ 渔家傲秋思典故

“燕然未勒归无计”借用典故“勒石燕然”出自《后汉书 窦先传》,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不甘无功而返的思想情感。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