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的典故
A. 关于燕子的故事
耗子和燕子的故事
一
寒冷的冬天终于过去了。
清晨,河岸上,一大簇一大簇的迎春花正开得热烈,让寂寞了一冬的古老的石筑堤岸,顿时生动起来。这条河,有一个动听的名字——花溪。此刻,初春的阳光投射到她婀娜的身上,随着她优美的舞姿,或明或暗地在你眼前闪动。仿佛在你面前的,是一位神秘的印度姑娘,和着春的节拍,藏着俏丽的容颜,带着一身晶亮的珠片,纵情地舞动着。
一只孤独的耗子,站在洞口。他的洞,正在河岸边梯台的某一层。此刻,他望着花溪,乌溜溜的小眼睛里闪着泪花。
这是一只有心事的耗子。自打他看见同伴因偷东西被抓而被惨打致死后。他仿佛看见了自己的未来:偷,吃,睡,最终被打死。这样毫无憧憬的未来有什么意思?他下定决心,做一只正直的耗子,改变在耗子家族在人们心目中的丑恶形象。但是,他的想法遭到了同类的耻笑,并且把他赶出了家。
如今,他搬到了花溪河边,每天靠河边垃圾筒里的剩饭菜填饱肚子,然后,回到家里,他苦读人家扔出来的书,并著述《论阳光耗子的塑造》一书。今天,他的书终于完稿,他的心,怎能不为此激动呢!
“扑——”有什么东西,落在了阶梯上,吓得耗子本能地在瞬间缩回了他的小脑袋。
那是什么东西?我为什么要逃?我怕什么?我不是要做一只阳光耗子吗?耗子为自己的胆小而生气万分。他决定豁出去了,一点一点地,小心翼翼地,先是探出尖尖的小嘴,细细的胡须,然后是乌黑的小眼睛。哦,原来是一只小鸟,也是尖尖的嘴巴,也是乌黑的眼睛,更妙的是,她的羽毛也是黑的!啊,耗子仿佛找到了亲人一般尖叫起来:“吱——”
他这一叫,倒把鸟儿惊着了。“扑拉拉——”飞了起来。盘旋了几圈,终于看清是一只小动物。她收起翅膀,又重新落了下来。
“叽,你是谁呀!”
“吱,我是耗子——我是一只阳光耗子,就是,就是一只好耗子!”耗子急切地说,惟恐眼前这只可爱的小鸟把它当坏蛋。末了,又轻轻地问:“你呢?”
小燕子望着眼前的耗子,觉得这个家伙,挺有趣的. “我,我是燕子呀,专门捉害虫的燕子!”
呵呵,连名字也和我差不多,也有一个“子”!耗子高兴极了,他细细打量着燕子,很明显,这是一只羽翼未丰的小燕,同样乌黑的眼珠子里,满是单纯和友爱。它越看越喜欢,一颗孤独的心,被一种暖暖的,象阳光一样的东西充满了。他真想快乐地舞蹈。
“我们做好朋友吧!”
“好啊!”
二
“耗子,今天我飞到了一座山上,那里的花,开得好漂亮呢!”月光下,夜深人静。耗子把两只小脚伸进微微带着凉意的花溪河,听小燕子讲她看见的美好事物,好象自己也长了一对翅膀,看见了碧绿的草地,满树的鲜花。
自从他们成为好朋友,小燕子总是在傍晚来到河边陪耗子。每天的傍晚,是耗子最快乐的时光,是他最殷切的期盼。她是一只调皮可爱的燕子,有时候来得很早,给耗子一个惊喜;有时候又故意迟到,让耗子尝尝等待的滋味。
“哎,哎——”小燕子的娇嗔唤醒了听得入了迷的耗子。他注视着她,月光下,小燕子异常俊俏,一双乌黑的眼睛里,散发着动人的光彩。她叽叽叽地说着,声音婉转动听。好可爱的燕子啊!
“燕子……”耗子的声音泄露了他的激动。
“怎么了?”小燕子停止了她的演说。
“没什么……”耗子用他的小爪子轻轻抚摩小燕子的头,在她的头上,绕起了一根细细的辫子。小燕子一动也不动,她楞住了,在她头上的这只小爪子,触动了她的心弦,让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柔、舒服。
河水在月光下涌动着,泛着波光,“啪——啪”轻轻打在石岸上,打在耗子和燕子的心上……
“燕子,你喜欢我吗?”
“不知道……什么叫喜欢?”
“喜欢就是,希望永远和我在一起!”
“不知道……”
说不知道其实就是说“是”。这一点,耗子心里是非常清楚的——要不然,他怎么会是一只独立特行的耗子呢?但是,沉浸在甜蜜中的耗子有一些担心,心爱的燕子真的还很小、很幼稚。她那么单纯,那么美好,她会喜欢我吗?或者,她现在喜欢我,等她长大了呢?还会象现在一样依偎在我的怀里吗?等她长大了,会不会也象别人一样看不起我?会不会喜欢上别人呢?
“小燕子,你记住,我一定会等你的!不管什么时候,我一定是最爱你的那个小耗子!”
“小燕子,如果有别人喜欢你,我会悄悄在一边看,如果你也喜欢他,我会静静离开……”
三
美好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转眼间,鲜花落尽,结下满树果实。然而夏天如何来了又去的,耗子不知道。他只知道,他和心爱的燕子,每天依旧在傍晚见面,依偎着聊天、数星星、洗小爪子,水流不绝,幸福长在。
今天傍晚,满天星光。空气里,弥漫着桂花甜蜜浓郁的香味。耗子正在等它的小燕子。今天她是怎么了,为什么还没有来?难道又要考验我的耐心?他的小爪子,轻轻叩着石案,他望着缓缓流淌的花溪,一遍遍地回想着甜蜜的点点滴滴。
夜深了,小燕子还没有来。也许,今天,她累了吧;还是,她讨厌我了?不会是出什么意外了吧!?耗子甜蜜的回忆变成了焦灼地猜测。
然而,小燕子终究没有来。而且,从那天开始,销声匿迹……
燕子上哪去了?
她不是累了。
她跟着亲人,飞到温暖的南方去了。
南迁北徙,本来就是燕子家族的命运。
为什么没有告别?
因为那天,她看到一只人人追打的耗子。当她惊讶于人们为什么这么残忍时。妈妈说,这是老鼠——狡猾、胆小、自私、嗜偷成性。
她愤怒了,耗子竟然是这样的!为什么?所有美好的回忆化为团团的怒火,在小燕子身体内剧烈地燃烧。想到自己被骗了这么久,想到自己还傻傻地投进一只老鼠的怀抱,她愤恨难当,毅然不辞而别,跟上了南飞的队伍。
耗子当然不知道其中的原委,他只知道,自己的燕子不见了,于是生活变得没有了意义。
四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
“叽叽——叽——”一只燕子在花溪上空飞行。乌黑的羽毛,在阳光下泛着油亮。只见她不停地在河面上盘旋,盘旋,仿佛在寻找着什么。是,就是她,调皮可爱的燕子,她回来了!
她飞越了千山万水,克服了可怕的天灾,躲避了敌人的袭击,终于安全地回来了!
她是来寻找她心爱的耗子的。经历了一次迁徙,她长大了,成熟了,也更漂亮了。在离开耗子的多少个日日夜夜,她惟有不断地振翅飞翔消耗体力,才能减少一点对耗子的思念。她想明白了,爱一个人其实很简单,既然爱了,就不要管他是谁,就要和他在一起共同生活,哪怕有鄙视,哪怕有危险!
“耗子——你在哪里?”
垃圾箱旁,没有耗子探头探脑的胆小又可爱的模样;阶梯上的小洞里,没有读书著文的书呆子。
傍晚时分,河岸边,还是没有,没有!小燕子失望地站在曾经留下美好回忆的迎春花下,委屈的泪水从她漂亮的眼睛里不断往外涌。该死的耗子,笨耗子,傻耗子,你哪里去了嘛!
“老婆,小心一点……”
什么声音?好象是耗子的声音,又好象不是。小燕子躲到了一边。
月光下,耗子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另一只耗子。耗子胖了,但是身边的耗子比他更胖,肚子滚圆滚圆的,脸上,满是幸福的微笑。
“老婆,你明天想吃什么?”
“上次河岸上红洋房那家的火腿肠好好吃哦……”
“恩,我明天给你去拿……你要吃得胖胖的,让我的小耗子也长得壮壮的!”
……
“扑拉拉——”一阵起飞的声音。
耗子夫妻俩躲进了洞。
耗子探出头一看,一个飞翔的身影,在上面盘旋了几圈,突的,飞向了远方——消失在夜幕中!
小燕子!!!!!!他差一点喊出声。
“谁呀?”洞里传来老婆胆怯的声音。
“没,没什么……”耗子轻轻安慰着妻子,心,却象被掏空了一般,比死都难受。
“啪,啪……”河水轻轻涌动,仿若摇篮,把一切送进梦乡。惟有伤心的人儿,彻夜难眠。
B. 旧家燕子的典故
古诗词中“燕子”意象之一
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
C. 请问‘’粒米过三关‘’的典故是什么
从前,赣榆徐村有一家,母亲带着11岁的儿子徐小。靠挖野菜、刨草根过活,母子俩相依为命,度日如年。
一天,突然飞来一对燕子在徐小家的屋梁上筑了个巢,母亲说:“燕子报春,吃害虫,是吉祥鸟,不要惊吓它。”徐小听了很高兴。一次,徐小发现一只燕子在家中的地上扑腾,拣起一看,原来是鸟巢里掉下来的雏燕,翅膀已经摔断了,徐小很痛心,只好将受伤的燕子精心地养护起来。听说倭瓜子能接骨,就用嚼碎的倭瓜子喂,同时捉些蚂蚱、毛虫来给燕子增加营养。
在徐小的照护下,燕子受伤的翅膀痊愈了,并在燕子腿上扣了一圈绒线,让它如愿飞向南方过冬去了。
第二年春,一天夜里徐小看见被他做记号、放走的那只燕子落在他的枕边,喳喳叫了几声,从嘴里吐出一粒米,就飞走了。接着飞来长有花蝴蝶翅膀的小姑娘,自称春姑,笑着说:“小哥,将那粒米装进耳朵里吧,到为难时,默默念叨三声燕子,就可化险为夷。”徐小高兴得跳了起来,惊醒才知是梦,再看枕头上果真有一粒米,他连忙将其装进耳朵里。
一次,邻居苟大牙的儿子苟小头,爬到树上捣喜鹊窝,失脚掉下摔死,硬说是徐小打死的,他依仗县太爷是他家亲戚,定要捉拿徐小问罪。徐小走投无路了,按照春姑说的那样做,真的听到耳朵里有讲话声:“徐小哥,你装死,将那粒米放在脸上,老母亲在你身旁哭就平安无事了。”抓徐小的捕快来了,徐小脸上那粒米即刻变成许多蠕动的蛆,徐母哭得昏天黑地。捕快看人真的死了,只好作罢。徐小母子骗过了官府,连夜逃往他乡。
一个月后,母子俩遇到了好人,他叫姚老好,是个教书的,一定要收徐小为徒。快过年了,财主祝小扣敲姚老好的竹杠子,要他交出三十担稻谷,否则就要搬东西、拆房屋、还要抓人。后来还是徐小耳朵里那粒米的作用,变出三十担稻谷,才了却这件冤枉事。
三年过去,徐小学了一肚子知识,进京赶考,在殿试时,皇帝说:“你们听着,朕的考题是‘猜猜看’”。接着出题:“昼看八十八,夜看八十八;横看八十八,竖看八十八;上看八十八,下看八十八;左看八十八,右看八十八;正看八十八,斜看八十八;站看八十八,坐看八十八;翻过来调过去都是八十八,猜猜这是什么?”沉默一会,众人摇头,无一作答。徐小心里刚一念叨燕子,耳朵那粒东西一动,徐小顿悟,答道:“我主万岁胸中装的是‘民以食为天’要我们猜的是君民爱吃大米的‘米’字。”于是,龙颜大悦,笔一圈,徐小中了状元。
只因徐小救了燕子一命,得到了那粒神米的回报,进而使他逃出死亡关,摆脱过年关,喜过殿试关,谓之“一米度三关”。
D. 庄周的燕子中 “看来他不仅仅喜欢蝴蝶”一句中隐含的成语典故是什么
首先说,您符录中的原文之说,是错误的,也是今人所普遍认错为真的说法。
今将本人的说法供您参考:
您所说的这几句话的原文出在《庄子》外篇的第十三篇,原是“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左据槁木、右击槁枝而歌猋(biāo)氏之风”中的,孔夫子与颜回的一段对话,录如下:
“何谓无受人益难?”
仲尼曰:“始用四达,爵禄并至而不穷,物之所利,乃非己也,吾命其在外者也!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吾若取之,何哉!故曰,鸟莫知于鷾鸸(yì ré),目之所不宜处、不给视,虽落其实、弃之而走,其畏人也;而袭诸人间,社稷存焉尔。”
您所说的“燕子”,就是原文中的“鷾鸸”。
这段对话的直解是:
颜回又问:“请问‘不受人与人之间的互利可就难办到了’是怎么回事呢?”
孔夫子说:“自从一开始利用天、地、人、万物全体道用的道心之知的那一时刻起,客观世界为我人所提供的一切物质之享受也就应有尽有而用之不尽了,但这只是他物为我人所提供的利益而已,而并不是自己所本有的东西,这岂不说明我人的那个生生不已的性命就在所赖于生存之物质的外面了吗!虽然说‘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但是我与你对那些客观世界所提供的物质却取用了,这又是什么行为呢!所以说,鸟类的智慧没有超过燕子的,当它看到对自己不适宜的地方时、连看都不多看一眼,尽管嘴中所衔的食物有时候掉下去了、也会毫不怜惜地弃之而走,这就是因为它害怕人类所养成的习惯;然而它却入住于人类生活的空间里,这就说明燕子得以生存的环境是离不开人类环境的。”
对于“道者,盗也”而言,虽然行为属于“盗”,但性质却不同于“盗”;因为人世间的偷盗行为是故意的“有心”之行为,而对客观世界之物质的取用则是“不假思索”的“无心”之行为,所以性质不同于“盗”也。既然性质不同于“盗”,又叫做什么呢?就叫做下文所说的“袭诸人间”。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孔夫子举例说“鸟莫知于鷾鸸,目之所不宜处、不给视,虽落其实、弃之而走,其畏人也”,因畏人而机警的躲避着人,但却又将鸟巢建在人的房梁上而借助于人的保护,这就是“袭诸人间”的行为,故曰“而袭诸人间,社稷存焉尔”也。
所以,其成语典故应该是:
燕子袭诸人间——万物互依而存也。
录于拙著《南华经三解》
E.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有什么历史典故
1、“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中的典故是:关盼盼香殒燕子楼。
2、典故详情:
关盼盼,唐代名伎,徐州守帅张愔妾。白居易做客张府时与她有一宴之交,盛赞:“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张愔死后关盼盼独居徐州的燕子楼,历十五年不嫁。
元和十四年,曾在张愔手下任职多年的司勋员外郎张仲素前往拜访白居易,他对关盼盼的生活十分了解,并且深为盼盼的重情而感动,因关盼盼曾与白居易有一宴之交,又倾慕白居易的诗才,所以张仲素这次带了关盼盼所写的“燕子楼新咏”诗三首,让白居易观阅。白居易展开素雅的诗笺,上面写着这样的诗:
其一: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其二: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理剑履歌尘绝,红袖香消一十年。
其三: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琴玉箫无愁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诗中展示了关盼盼在燕子楼中凄清孤苦、相思无望、万念俱灰的心境,真切感人。白居易读后,回忆起在徐州受到关盼盼与张愔热情相待的情景,那时夫妻恩爱相随,这时却只留下一个美丽的少妻独守空楼,怎不是人世间的一大憾事!白居易不由得为关盼盼黯然神伤,流下一掬同情的眼泪。捧着诗笺,大诗人爱不释手地反复吟咏,心想:张愔已经逝去十年,尚有爱姬为他守节,着实令人羡慕。但是又转念一想:即使如此情深义重,难舍难分,为何不追随他到九泉之下,成就一段令人感叹的凄美韵事呢?于是在这种意念的驱使下,白居易十分肃穆地依韵和诗三首:其一: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寒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其二:
钿带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起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一十年。
其三: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坟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白居易设想徐州西郊的燕子楼上,秋来西风送寒,月明如水,更显得凄冷与孤寂。独居楼上的关盼盼想必受尽了相思的煎熬。张愔离去后,她脂粉不施,琴瑟不调,往日的舞衣也叠放箱中,根本再也没有机会穿戴上身了。忽然笔锋一转,说到张愔(尚书)墓上白杨已可作柱,而生前宠爱的红粉佳人还孤孤单单地独守空帏,倘若真的情真义挚,为何不甘愿化作灰尘,追随夫君到九泉之下呢?白居易对关盼盼原本是一片同情之心,这时为何又要劝她以死殉情呢?这并不是他有心要伤害关盼盼,只因为按当时人们的道德标准来看,能以死殉夫,实是女人的一种崇高无上的美德。白居易认为,既然关盼盼能为张愔独守空房,为什么不再往前一步,从而留下贞节烈妇的好名声,成为千古美谈?在诗人的心目中,坚信节操和美名比生命更重要,他以为劝关盼盼殉情,并不是逼她走上绝路,而是为她指明一条阳光大道。为了更明朗地表达他的意念,他又十分露骨地补上一首七言绝句:
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
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张仲素回到徐州,把白居易为关盼盼所写的四首诗带给了她。关盼盼接到诗笺,先是有一丝欣慰,认为能得到大诗人的关注及柔笔题诗,是一种难得的殊荣。待她展开细细品读,领会出诗人的心意所在,不禁感到强烈的震撼,心想诗中寓意也太过于逼人,用语尖刻,实欠公平。我为张愔守节十年,他不对我施以关怀和同情,反而以诗劝我去死,为何这般残酷?因而她泪流满面地对张仲素道:“自从张公离世,妾并非没想到一死随之,又恐若干年之后,人们议论我夫重色,竟让爱妾殉身,岂不玷污了我夫的清名,因而为妾含恨偷生至今!” 说罢,她不可遏制地放声大哭,哭自己的苦命,也哭世道的不平。张仲素见状,心中也感酸楚,在一旁陪着她暗暗落泪。哭了不知多长时间,渐渐地,关盼盼似乎已从愤激的心情中理出了头绪,于是强忍着悲痛,在泪眼模糊中,依白居易诗韵奉和七言绝句一首:
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
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相随。
关盼盼的诗中有自白、有幽怨、更有愤怒。诗中所言的“形同春后牡丹枝”,是承袭当年欢宴时白居易夸赞她“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之句而来,那时花开正艳,如今却如同春残花将谢;“舍人不会人深意”是痛惜白居易不能了解她真正的心态,在她花开时捧赞她,当她即将凋落时,竟还雪上加霜。事到如今,她本早已了无生趣,既然有人逼她一死全节,她也别无选择了。
张仲素离开燕子楼以后,关盼盼就开始绝食,随身的老仆含泪苦苦相劝,徐州一带知情的文人也纷纷以诗劝解,终不能挽回关盼盼已定的决心。十天之后,这位如花似玉、能歌善舞的一代丽人,终于香消玉殒于燕子楼上。弥留之际,她勉强支撑着虚弱的身体,提笔写下:
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
这句话是针对白居易而言的。凄苦独居了十年的关盼盼,对于生死其实已经看得很淡,以死全节对她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件伤心之事;但她恨只恨自己的一片痴心,却不被白居易理解,以为自己不愿为张愔付出生命,
关盼盼(2张)
反而拿一个局外人的身份逼自己走向绝路。在关盼盼眼中,鼎鼎大名的白居易这时已成了一个幼稚的儿童,那里能识得她冰清玉洁的贞情呢!她以自己高贵的死,回敬了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听闻死讯也大为后悔。若干年后,他归隐洛阳香山,心知时日不多,就遣散了侍姬樊素与小蛮,不想她们重蹈关盼盼的悲剧。[4]
F. 燕子矶,桃叶渡头是那两个典故
燕子矶
位于南京郊外的直渎山上,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面临空,远望 若燕子展翅欲飞而得名。直渎山高40余米,南连江岸,另三面均被 江水围绕,地势十分险要,雄踞于山上的燕子矶是观赏江景的最佳 去处。登临矶头,看滚滚长江,浩浩荡荡,一泻千里,蔚为壮观。 西面长江大桥如彩虹横跨江上,尤其是月夜,皓月当空,江面波光 粼粼,江帆点点。 燕子矶历来是文人墨客临江抒怀的胜地,史可法、龚贤等人都 曾在此赋诗。矶顶现有御碑亭一座,亭中石碑正面刻着清乾隆帝所 书”燕子矶”三个大字,背面刻着这位万岁爷所题的一首七绝:“ 当年闻说绕江澜,撼地洪涛足下看。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林相凿久 相安。” 在燕子矶西南方沿江的悬崖上有若干个石灰岩溶洞,古时游记 中称为岩山12洞,其中主要的有头台洞、观音洞、二台洞和三台洞。 头台洞距燕子矶约1 公里,洞内钟乳石奇形怪状,观音洞与之毗邻。 其他诸洞景观亦大同小异。http://www.dalu.com/china/jiangsu/injs-nj18.html
桃叶渡之名的由来,要追溯到六朝东晋时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七子王献之,他常在这里迎接他的爱妾桃叶渡河。那时内秦淮河水面阔,遇有风浪,若摆渡不慎,常会翻船。桃叶每次摆渡心里害怕,回此王献之为她写了一首《桃叶歌》:“桃仙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后人为了纪念王献之,遂把他当年迎接桃叶的渡口命名为桃叶渡。从六朝到明清,桃叶渡处均为繁华地段。河舫竞立,灯船萧鼓。
清顺治年间,孝陵卫人金云南迁居渡口,见渡口非常拥挤,常有人落水而死,便捐建木桥,题名“利涉桥”(取便利涉水之意),康熙二年(1663年)易木桥为石桥。1984年,有关部门在渡口原址立桃叶渡碑。
在十里秦淮与占青溪水道合流处附近,即淮青桥东.今渡口处立有“桃叶渡碑”,并建有“桃叶渡亭”。
桃叶渡之名的由来,要追溯到六朝东晋时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七子王献之,他常在这里迎接他的爱妾桃叶渡河。那时内秦淮河水面阔,遇有风浪,若摆渡不慎,常会翻船。桃叶每次摆渡心里害怕,回此王献之为她写了一首《桃叶歌》:“桃仙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后人为了纪念王献之,遂把他当年迎接桃叶的渡口命名为桃叶渡。从六朝到明清,桃叶渡处均为繁华地段。河舫竞立,灯船萧鼓。
清顺治年间,孝陵卫人金云南迁居渡口,见渡口非常拥挤,常有人落水而死,便捐建木桥,题名“利涉桥”(取便利涉水之意),康熙二年(1663年)易木桥为石桥。1984年,有关部门在渡口原址立桃叶渡碑。
http://www.tintcn.com/destination/show/show.asp?PID=60&ID=265&sceneryId=4700
G. 为什么说燕子从来不进穷人家,有什么典故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是看见过燕子的,而燕子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鸟类,虽然在现在的城市中很少见,但在农村地区是很常见的。燕子从古代开始就是成为了人类的朋友,比如在很多流传下来的诗歌中就可以看出,有很多的诗人用燕子来寄托自己的心情、来表达自己的现状等等。而燕子经常将它们的巢穴建在人们的屋檐之下,久而久之就流传出一句话“燕子不进寒门”。燕子作为一种动物当然不会像我们人类一样分辨事情,但它们是根据屋檐是否漏水来决定将巢穴修建在什么地方的,所以说这并不是什么迷信,而是燕子为了自己的家着想。
在现在的农村里,只要是有燕子在家中的屋檐下修建巢穴,那么就会当作是一件好事,这也表示家中非常的有福气。
H. 劳燕分飞的“劳”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典故是什么
“劳”指伯劳鸟,“燕”指燕子,两种都是鸟类;“分飞”指一只往这边飞,另一只往那边飞(不可写作“纷飞”),是“分开”、“分手”的“分”。跟分道扬镳意思类似,但劳燕分飞更强调“走到一起只是偶然,分开才是必然”这一层意思,比喻到了分开的时候了。
劳燕”代指伯劳和燕子两种鸟类,“劳”是伯劳的简称,和“辛劳”无关。“劳”和“燕”分别朝不同的方向飞去,因此,它们的姿势是“分飞”而不是“纷飞”。
伯劳俗称胡不拉,是食虫鸟类,大多栖息在丘陵开阔的林地,为我国较为常见的鸟类。因为较常见,所以也就被写进了诗里。和伯劳一起走进诗里的还有燕子。譬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这样的句子:“他曲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劳飞燕各西东。”
当伯劳遇见了燕子,二者就相互完成了身份的指认,共同构成了全新的意思,在传统诗歌的天空下,伯劳匆匆东去,燕子急急西飞,瞬息的相遇无法改变飞行的姿态,因此,相遇总是太晚,离别总是太疾。东飞的伯劳和西飞的燕子,合在一起构成了感伤的分离,成为了不再聚首的象征。
古时比喻夫妻、情侣别离,现在已经没有了夫妻、情侣的意思,多指亲人,朋友别离。
因为我国大部分种类的伯劳都属候鸟,随着季节的变换而迁徙,于是在古人眼中伯劳成了别离的代名词。
【解释】:劳:伯劳。伯劳、燕子各飞东西。比喻夫妻、情侣别离。
【近义词】:生离死别、风流云散
【反义词】:济济一堂、鸾翔凤集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比喻人离别
I. 庄周的燕子
庄周梦蝶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版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权,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庄子•蝶梦》中有一段妙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戚戚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清人张潮写的《幽梦影》,可称得上是一副供燥热的现代人服用的清凉散。禅不可说,清言不可译。《幽梦影》中有这么一句妙语,可谓是点出了庄子哲学的精髓:“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
不是吗?庄周化为蝴蝶,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是庄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
J. 关于一个燕子迁徙典故的出处
15关于一个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