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樨草典故
1. 黄花草木樨起源于哪里
黄花草木樨别名:黄香草木樨、香马料、金花草;黄花草木樨起源于欧洲,广泛自然分布于欧洲到西伯利亚西部、中亚和中国。黄花草木樨最早被用作药材与香料。于18世纪初传入北美洲。起初一直被看作是一种杂草,以后在北美和其他洲引种驯化成功,被广泛种植利用。现在遍及几个大洲。据记载,黄花草木樨最早于1739年在美国开始种植,1875年以后因其改良土壤的特性而得到重视,才被公认为是一种有价值的绿肥和饲料作物。后来在玉米种植带和大平原区广泛用作草田轮作,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种植面积有所下降。黄花草木樨生活力很强,到处生长,甚至在瘠薄的土地上都能生存。相传在2000年前地中海一带就把黄花草木樨当作绿肥和蜜源植物种植。18世纪印度作为家畜饲草栽培。19世纪欧洲作为鼻烟和卷烟香料利用。在德国、波兰黄花草木樨作为一种沙质土壤的豆科作物给予极大重视。阿根廷种植黄花草木樨作为放牧利用。
黄花草木樨在中国华北、东北、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都有野生分布。中国于1922年开始人工种植,最初是作为一种水土保持植物在甘肃省水土保持试验站种植。20世纪40年代初才在农田里栽培。50年代初作为优良绿肥、饲用作物和水土保持植物推广到全国各地,当时种植面积最多达200多万平方hm。现在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绿肥和饲用作物之一,北起黑龙江的黑河地区,南至广西的玉林地区,皆有种植。
2. 草木樨有哪些生长习性
草木樨:草木樨为一年或二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在我国华北、东北、西北版地区广泛种权植,近年来,已逐渐南移,如重庆已种植。
草木樨主根粗大,侧根茂密,入土2m以上。植高1.5m以上,分枝多,再生力强,刈割后易分枝再生。草木樨喜温暖、湿润或半干燥气候,生活力和抗逆性强,耐瘠薄,除重盐碱地和酸性土壤不适种植外,其他土壤均可栽培。草木樨也具有一定的耐荫性,可与其他作物间套作,但共生期不宜超过60~70d。草木樨硬籽率可达4%~60%,故播前应进行种子处理。播种期幅度大,一年四季均可播种,但以春、秋季播种为好。
压青田每667m2播种量大约1.7~2.7kg。草木樨对磷营养反应敏感,故增施磷肥可促进生长和增强固氮能力。同时可在接根瘤菌时进行钼肥拌种,其增产效果更为明显。草木樨忌湿,因此,根系膨大后应注意开沟排水。
3. 草木樨蜜有什么功效
草木樨蜜 是蜜蜂从草木樨花中采集的,一般产于夏季。 草木樨是豆科草本回植物和重要绿肥饲草答,我国有多种,其中白香草木樨、黄香草木樨种植较多,分布在我国北方和西南各省区。 草木樨蜜呈浅琥珀色,气息芳香,甜而不腻,结晶粒极细,呈乳白色。有补脾胃、润肠、润肺、清热解毒、消炎、利尿等功效。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适宜老人、小孩、便秘患者、高血压患者、支气管哮喘患者食用; 2、不适宜糖尿病患者、脾虚泻泄及湿阻中焦的脘腹胀满、苔厚腻者食用。 3、1岁以内的婴儿不宜食用。
4. 草木樨有哪些生长习性
草木樨:俗名野良香、野苜蓿。豆科草木樨属,一年生或二年生直立草回本。喜温暖、答湿润,耐寒、耐旱、耐瘠薄、耐盐碱,适应性强,春、夏、秋均可播种,全生育期450天左右。草木樨种类较多,北方常种植二年生白花草木樨,南方多栽培一年生黄花草木樨。可在果园行间或周围空地种植。鲜草木樨平均养分含量为:粗有机物20.3%、全氮(N)0.54%,全磷(P)0.04%.全钾(K)0.29%.铜4.7毫克/千克、锌17.8毫克/千克、铁147毫克/千克、锰26.2毫克/千克、硼3.6毫克/千克、钼0.38毫克/千克。
草木樨春播在3月中旬到5月上旬,秋播在8月到10月,可利用草木樨根茬养地或青体旺盛时压青,也可刈割后制作堆沤肥料。
5. 草木樨形态特征有哪些
二年生或一年生草本。主根深达2m以下。茎直立,多分枝,高50—120cm,最高可达2m以上;羽状三出复叶回,小叶椭圆形或答倒披针形,长1—1.5cm,宽3—6mm,先端钝,基部楔形,叶缘有疏齿;托叶条形;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长而纤细;花小,长3—4mm,花萼钟状,具5齿;花冠蝶形,黄色,旗瓣长于冀瓣。荚果卵形或近球形,长约3.5mm,成熟时近黑色,具网纹,含种子1粒(图68)。
图68 草木樨
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
6. 草木樨的药用价值
药品名称:来草木樨
藏药名:甲自贝
拼音名:Cǎo Mù Xī
英文名:HERBA MELICTI
别名:铁扫把、省头草、辟汗草、野苜蓿
标准编号:WS3-BC-006
来源/处方:为豆科植物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的干燥全草,夏季采全草,洗净,凉干。
性状:全草干缩,长40~80cm,多分枝,无毛,表面淡绿色。叶具3小叶,小叶长椭圆形披针形,长1~1.5cm,宽3~5mm。先端圆形或钝,基部宽楔形,边缘具细锯齿;托叶线形。总状花序,密生多数花;花黄色;萼片钟形,萼齿5,披针形;旗瓣倒卵形,翼瓣、龙骨瓣皆短于旗瓣,均长爪与耳。荚果卵球形,无毛,有网脉,种子1枚。卵球形,褐色。气芳香、味苦。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节,晾干。
性味:苦,凉。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炎,干四肢浓水。用于脾脏病,绞肠痧,白喉,乳蛾等。芳香化浊,截疟。用于暑湿胸闷,口臭,头胀,头痛,疟疾,痢疾。
用法与用量:
1.5~15g。
2. 1.5~3钱。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7. 草木樨地理分布有哪些
分布较广。在温带、亚热带,除高寒草甸和荒漠区外,均有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川和云南等省区。在西藏海拔3700m的地区,或海滩海拔仅数米的地段,亦有分布的记录;在国外,苏联(中亚、西伯利亚、远东)、蒙古、朝鲜、日本及东南亚、欧洲、北美也有。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草木樨喜欢生长于上述地区的温暖而湿润的沙地、山坡、草原、滩涂及农区的田埂、路旁和弃耕地上。一年生的草木樨,当年即可开花结实,完成其生命周期,但二年生的,当年仅能处于营养期,翌年才能开花结实,完成其生命周期。就二年生来说,其返青期在温带地区,一般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在亚热带地区,一般为3月底至4月初返青。返青时的日均温一般为5—10℃。开花期,在温带地区,一般为6月初至7月初;亚热带地区,一般为5月中旬至7月底;结实期,在温带,一般是7月中旬至8月底,生育期为98—118天;亚热带,一般为8月初至9月中旬,生育期长达183—230天。
草木樨为直根系草本植物,其颈部芽点不多,分枝能力有限;而大量的芽点分布于茎枝叶腋;所以,放牧或刈割,留茬不宜太低,如果要增加利用次数,只有适当增加留茬高度,一般留茬以15cm左右为好,每年可刈割2—3次。
草木樨主要靠种子繁殖。在野生条件下,其产种量较高,自然繁殖能力是比较强的;其细小的种子(或荚果),主要靠自播和风力传播;其50%左右的硬实,主要通过将种子寄存于土壤中越冬,腐烂种皮后,翌年萌芽出土。如果进行人工播种,播种前必须采取措施擦破种皮,以提高其发芽率和出苗效果;或模拟其天然情况下克服硬实的方式,采取冬季播种,以使翌年春季出苗整齐一致。
草木樨的生态幅度很广,从寒温带到南亚热带;从海滨贫瘠的沙滩,到海拔3700m的高寒草原,都有分布。它适应的降水范围为300—1700mm;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从沙土到粘性土,从碱性土到酸性土,都能很好地适应,所适应的pH值为4.5—9;在冬季绝对最低温-40℃和夏季最高温41℃的情况下,都能顺利地通过,因此,它的耐寒、耐旱、耐高温、耐酸碱和耐土壤贫瘠的性能都是很强的。从野生情况来看,它比白花草木樨、黄香草木樨、细齿草木樨和印度草木樨的适应性都强。
8. 草木樨属植物有哪些野生种及野生近缘植物
草木樨属植物全世界约有20余种,分布于欧洲地中海区域、东欧和亚洲。其中有关饲料或药用种版类,权世界各地均有引种。本属植物含蛋白质甚丰富,根瘤菌固氮能力强,适应温带中性或偏碱土壤,抗寒耐旱,对改良土壤有极重要作用,是优良的饲料和绿肥作物。全草含香豆素,有强烈的香气,可提炼芳香油,用作烟草、食品、医药和化工的香料调合剂;花晒干后也可直接拌入烟草内作芳香剂;花期长,是北方良好的蜜源植物;种子可以酿酒;茎皮纤维供造纸原料。本属有些种在农牧业生产上已育成地区性的栽培优良品种。草木樨属植物我国有4种、1亚种,为栽培黄花草本樨在中国的野生种和野生近缘种。
栽培黄花草木樨在中国的野生种和野生近缘植物
栽培黄花草木樨在中国的野生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续)-1
9. 草木樨饲用价值有哪些
草木樨开花前,茎叶幼嫩柔软,马、牛、羊、兔均喜食。切碎打浆喂猪效果也很好。它既可青饲、青贮,又可晒制干草、制成草粉。只是开花后,植株渐变粗老,且含有0.5—1.5%的“香豆素(C9H6O2)”,带苦味,适口性降低,但经过加工,调制成干草或青贮,可使香豆素气味减少,各种家畜一经习惯还是喜食的。
从草木樨所含的营养成分看,它含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等均比白花草木樨、黄花草木樨和印度草木樨的营养成分含量都高(表68—1)。尤其籽实的粗蛋白质含量竟高达31.2%。可见草木樨不仅是一种良好的饲草,而且也是一种良好的蛋白质饲料。
从草木樨的营养成分看,无论在饲料中,或是干物质中,含的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和可消化蛋白,在豆科牧草中也都是比较高的。其籽实中含总能、消化能和可消化蛋白质见表68—2。从表中可看出,草木樨的营养价值是相当高的。
从草木樨的氨基酸含量(表68—3)看,除酪氨酸含量稍低外,其余,均比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广布野豌豆(Vicia cracca)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cv.‘Shadawang’)的含量高。
草木樨含有多种矿质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表68—4),对于增加牲畜的营养和土壤肥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草木樨还含有挥发油。它含的香豆素(0.5—1.5%)比白花草木樨和黄花草木樨含量低,比细齿草木樨含量高。这说明,它的适口性优于前2种,而较后者为差。
草木樨在天然草地,一般以伴生种的地位出现于多类草本群落,一般株高为50—120cm;在黑龙江发现有高达250cm的。这说明,它在优越的水热条件下,如果人工予以栽培驯化,是能够生产出较高产量的鲜草和籽实的。尤其是它分布广、适应性强,营养价值较高;而含的香豆素又比较低,因此,它是一种很好的种质资源,将它驯化、培育成抗性强、饲用价值高的高蛋白质饲料作物,是完全可能的。
表68—1 草木樨与同属饲用植物的化学成分比较(%)
表68—2 草木樨的营养价值表
表68—3 草木樨与几种豆科饲草的氨基酸含量比较吉林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分析。
表68—4 草木樨矿质元素含量表由吉林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分析。
草木樨除具有很高的饲用价值外,还是一种蜜源植物;作为水土保持植物也很好;尤其它的根系发达,根瘤多,且根、茎、叶等富含氮、磷、钾、钙和多种微量元素,作为草粮轮作、间种品种或压制绿肥以培肥土壤,是非常有前途的。
在中草药中,草木樨为正宗“辟汗草”,其功能是:清热解毒、杀虫化湿;主治暑热胸闷、胃病、疟疾、痢疾、淋病、皮肤疮疡、口臭和头痛等多种病证。它的根叫“臭苜蓿根”。能清热解毒,主治淋巴结结核。
栽培要点
草木樨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它性喜阳光,最适于在湿润肥沃的沙壤地上生长。山区、平原均可栽种。
其栽培技术、管理措施,收获和加工利用等,均可参照白花草木樨、黄花草木樨和印度草木樨。
69.细叶扁蓿豆(变种)
Melissitus ruthenicus(L.)Peschkoua var.oblongifolia(Fr.)H.C.Fu et Y.C.Tsiang
(何永海)
别名
花苜蓿、野苜蓿、奇勒格(蒙古族名)。
10. 草木樨的生长习性
草木樨喜欢生长于温暖而湿润的沙地、山坡、草原、滩涂及农区的田埂、路旁和弃耕地上。一年生的草木樨,当年即可开花结实,完成其生命周期,但二年生的,当年仅能处于营养期,翌年才能开花结实,完成其生命周期。就二年生来说,其返青期在温带地区,一般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在亚热带地区,一般为3月底至4月初返青。返青时的日均温一般为5~10℃。开花期,在温带地区,一般为6月初至7月初,亚热带地区,一般为5月中旬至7月底;结实期,在温带,一般是7月中旬至8月底,生育期为98~118天;亚热带,一般为8月初至9月中旬,生育期长达183~230天。草木樨为直根系草本植物,其颈部芽点不多,分枝能力有限,而大量的芽点分布于茎枝叶腋;所以,放牧或刈割,留茬不宜太低,如果要增加利用次数,只有适当增加留茬高度,一般留茬以15厘米左右为好,每年可刈割2~3次。草木樨主要靠种子繁殖。在野生条件下,其产种量较高,自然繁殖能力是比较强的,其细小的种子(或荚果),主要靠自播和风力传播,其50%左右的硬实,主要通过将种子寄存于土壤中越冬,腐烂种皮后,翌年萌芽出土。如果进行人工播种,播种前必须采取措施擦破种皮,以提高其发芽率和出苗效果,或模拟其天然情况下克服硬实的方式,采取冬季播种,以使翌年春季出苗整齐一致。草木樨的生态幅度很广,从寒温带到南亚热带,从海滨贫瘠的沙滩,到海拔3700米的高寒草原,都有分布。它适应的降水范围为300~1700毫米;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从沙土到粘性土,从碱性土到酸性土,都能很好地适应,所适应的pH值为4.5~9;在冬季绝对最低温-40℃和夏季最高温41℃的情况下,都能顺利地通过,因此,它的耐寒、耐旱、耐高温、耐酸碱和耐土壤贫瘠的性能都是很强的;从野生情况来看,它比白花草木樨,黄香草木樨,细齿草木樨和印度草木樨的适应性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