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与酒有关的典故

与酒有关的典故

发布时间: 2020-12-27 16:47:12

『壹』 关于酒文化的历史典故

迎驾贡酒的由来
史载:汉武帝元封年间,约在公元前一○六年,武帝刘彻巡狩霍山,当时官民为迎武帝大驾,捧淠水精酿琼浆出城二十里以相迎。帝饮后大悦,赞道此“迎驾酒天香液”也!迎驾贡酒因此得名。
五粮液
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宜宾姚氏家族私坊酿制,采用玉米、大米、高粱、糯米、荞子五种粮食酿造的“姚子雪曲”是五粮液最成熟的雏形。到了公元1368年,宜宾人陈氏继承了姚氏产业,总结出陈氏秘方,时称“杂粮酒”,后由晚清举人杨惠泉改名为“五粮液”
茅台
历史上最早记载赤水河畔酿酒史的,为司马迁的《史记》。《史记·西南夷列传》载:公元前130多年,汉武帝刘彻饮到来自夜郎(今黔北一带)所产的名酒“枸酱”,情不自禁地赞曰:“甘美之”。以后便有了汉武帝派大将唐蒙到贵州开拓夷道,专门绕道茅台所在的仁怀的历史,有道是“汉家枸酱为何物?赚得唐蒙益部来。”茅台古称益部,而枸酱,经考证为仁怀赤水河一带生产的用水果加入粮食经发酵酿制的酒

【酒的起源 】

中国酒的历史,可以上朔到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上古时期。《史记.殷本纪》中便有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酒春,以介眉寿”的诗句,都以人类不同的社会活动表明中国酒的兴起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
另据考古学家证明,在近现代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中,已有了专用的酒器,这说明,在原始社会,中国酿酒已很盛行。有关酒的起源,历史文献记述有四种各据理论的说法。

上天造酒说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晋书》中有关于酒旗星座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日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饮食。”轩辕,中国古称星名,共十七颗星,其中十二颗属狮子星座。酒旗三星,呈“一”形排列,南边紧傍二十八宿的柳宿入颗星。明朗的夜晚,对照星图仔细在天空中搜寻,狮子座中的轩辕十四和长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则因亮度太小或太遥远,而用肉眼很难辨认。
酒旗星的发现,最早见于《周礼》一书中,据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二十八宿的廉洁,始于殷代而确立于周代,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伟大发现之一。在当时天文科学仪器极其简陋的情况下,能在浩焱的星汉中观察到这几颗并不怎样明亮的“酒旗星”,给予命名并留下关于酒旗星的种种记载与传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猿猴造酒说

唐人李肇所撰《国史补》一书,对人类如何捕捉聪明伶俐的猿猴,有一段极精彩的记载。
猿猴是十分机敏的动物,它们居于深山野林中,出没无常,很难捉到,经过细致的观察,人们发现猿猴“嗜酒”。于是,人们便在猿猴出没的地方,摆上香甜浓郁的美酒。猿猴闻香而至,先是在酒缸前流连不前,接着便小心翼翼地蘸酒吮尝。时间一久,终因经受不住美酒的诱惑,而畅饮起来,直到酩酊大醉而被人捉住。这种捕捉猿猴的方法并非中国独有,东南亚一带的群众和非洲的土著民族捕捉猿猴或大猩猩,也都采用类似的方法。
猿猴不仅嗜酒,而且还会“造酒”,这在中国历史的典籍中都有记载。清代文人李调元在他的著述中有“琼州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酒以稻米与百花所造,一百六轧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的记载;清代的一本笔记小说中也道:“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百。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无独有偶,早在明朝时期,这类猿猴“造”酒的传说就有过记载。明代文人李日华在他的著述中,也有过类似的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
昔年,《安徽日报》曾刊登老画家程啸天先生在黄山险峰深谷觅得“猴儿酒”的事情。这些不同时代人的记载,都证明在猿猴的聚居处,常常有类似“酒”的东西发现。由此也可推论酒的起源,当由果发酵开始,因为它比粮谷发酵容易得多。
酒是一种由发酵所得的食品,是由一咱叫酵母菌的微生物分解糖类产生的。酵母菌是一种分布极其广泛的菌类,在广袤的大自然原野中,尤其在一些含糖分较高的水果中,这种酵母菌更容易繁衍滋长。山林中野生的水果,是猿猴的重要食物。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水果于“石洼中”,堆积的水果受到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发酵,在石洼中将一种被后人称为“酒”的液体析出,因此,猿猴在不自觉中“造”出酒来,是合乎逻辑与情理的。

仪狄造酒说

史籍中有多处提到仪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记载。
一种说法叫“仪狄作酒拨,杜康作秣酒”。由字面看,是讲他们在作不同的酒。“拨”,是一种糯米经过发酵加工而成的“酪糟儿”。性温软,其味甜,多座于江浙一带。现在的不少家庭中,仍自制醒糟儿。醋糟儿洁白细腻,稠状的糟糊可当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颇近于酒。“林”,高梁的别称。杜康作林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梁。由此看来,仪狄是黄酒的创始人,而杜康可能是高梁酒创始人。
另一种说法是“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意思是说,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时候,就有各种各样的造酒的方法流行于民间,是仪狄将这些造酒的方法归纳总结起来,始之流传于后世的。
仪狄是什么时代的人呢?比起杜康来,古籍中关於仪狄的记载比较一致。例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中部认为他是夏禹时代的人。那么,仪狄是不是酿酒的“始祖”呢?此说自古看法就不一致,甚至有与《世本》相矛盾的说法。例如孔子八世孙孔驸,说帝尧、帝舜部是饮酒量很大的君王。黄帝、尧、舜,部早于夏禹,早于夏禹的尧舜部善饮酒,他们饮的是推人制造的酒呢?可见,说夏禹的臣属仪狄“始作酒醪”并不确切。事实上用粮食酿酒是件程序、工艺都很难的事,单凭一个人力量是难以完成的。

杜康造酒说

还有一种说法是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绪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意思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树洞中发酵,有芳香的气味传出。这就是酒的作法,杜康就是酿祖。
魏武帝乐府诗曰:“何以解夏,惟有杜康”。自此之后,认为酒就是杜康所创的说法似乎更多了。
历史上杜康确有其人。古籍中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等书、对杜康部有过记载。情乾隆十九年重修的《白水题志》中,对杜康也有过姣详的描述。白水盟,位于陕北高原南录与开中平原交界处,因流经显治的一条河水底多白色头而得名。白水县,系“古雍州之域,周末为彭戏,春秋为彭衙”。“汉景帝建栗邑衙盟”,“唐建白水县於今治”,可见白水鼯历史的悠久。相传这里曾出过“四大贤人”:一是黄帝的史官、创造文字的仓颉,出生于本县阳武村;一是死后被封为彭衙土神的雷徉,生前善削瓷器;一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发明者束汉人蔡伦,不知缘何因由也在此地留有坟墓;此外就是相传为酿酒的鼻祖杜康的遗址了。一个黄土高原上的小小听城,一下子拥有仓领、雷徉、蔡伦、杜康这四大贤人的遗址,页可谓“人杰地灵”了。
“杜康,字仲宇,相传为鼯康家卫人,善造酒。”康家卫是一个至今尚在的小村庄,西距孙城七八公里。村逞有一道大沟,长约十公里,最宽处一百多米,最深处也近百米,人们叫它“杜康沟”。沟的起源处有一眼泉,四周绿树环绕,草木丛生,名一“杜康泉”。盟志上说“俗传杜康取此水造酒”,“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有酒味故然不确,但此泉水质情冽甘墩却是事实。清流从泉眼中汨汨涌出,沿著沟底流消,最后汇入白水河、人们称它为“杜康河”。杜康泉旁边的土大土包,以砖培围护著,传说是杜康埋骸之所。杜康庙就在坟墓左侧,凿壁为室,供奉杜康造象。可惜庙与象均毁于一“十年浩劫”丁。据县志记裁,往日,乡民每逢正月二十一日,都要组织“赛享”活动。这一天热闹非常,措喜演戏,商贩云集,熙熙德接,直至日落西山人们方盍兴而散。如今,杜康墓和杜康庙均已修整,杜康泉上已建好一座凉亨。亭呈六角形,红柱录瓦,五彩飞檐,楣上绘著“杜康醉刘伶”、“青梅煮酒论英雄”等故事图画。尽管杜康的出生地等均系“相传”。但据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带发现的残砖断瓦考定,商、周之时,此地确有建筑物。这里产酒的历史也颇为悠久。唐代大诗人杜南于安史之乱时,曾挈家来此依其男氏崔少府,写下了《白水舅宅喜两》等诗多首,诗句中有“今日醉弦歌”、“生开桑落酒”等饮酒的记载。酿酒专家们对杜康泉水也作过化验,认为水质适于造酒。一九七六年,白水鼯人在杜康泉附近建立了一家现代化酒厂,定名为“杜康酒厂”,用该泉之水酿酒,产品名“杜康酒”,曾获得国家轻工业部全国酒类大害的铜杯奖。
清道光十八年重修的《伊阳显志》和道光二十年修的《汝州全志)中,也都有关于杜康遗址的记载。《伊阳县志》中《水》条里,有“杜水河”一语,释曰“俗传杜康造酒于此”。《汝州志》中说“杜康,在城北五十里,俗传杜康造酒处”。《汝州全志》还裁有:“俗传杜康造酒处”叫“杜康促”,“在城北五十里”的地方。今天,这里尚有一个叫“杜康仙庄”的小村,人们说这里就是杜康促。“促”,本义是指石头的破裂声,而杜康仙庄一带的土壤又正是山石风化而成的。从地限中涌出许多股清冽的泉水,汇入旁村流过的一道小河中,人们说这段河就是杜水河。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在傍村这段河道中,生长著一种长约一厘米的小虾,全身澄黄,蜷腰横行,为别处所罕见。此外,生长在这段河套上的鸭子生的蛋,蛋黄泛红。此地村民由于饮用河水,竟没有患胃病的人。在距杜康仙庄北约十多公里的伊川显境内,有一眼名叫《上皇古泉》的泉眼,相传也是杜康取过水的泉子。如今在伊川县和汝阳县,已分别建立丁颇具规模的杜康酒厂,产品都叫杜康酒。伊川的产品、汝阳的产品座同白水的产品合在一起,年产量已达数万吨之多,这恐怕是当年的杜康所无法想象的。

【酒之典故 】
欢伯:因为酒能消忧解愁,能给人们带来欢乐,所以就被称之为欢伯。这个别号最早出在汉代焦延寿的《易林·坎之兑》,他说,“酒为欢伯,除忧来乐”。其后,许多人便以此为典,作诗撰文。如宋代杨万里在《和仲良春晚即事》诗之四中写道:“贫难聘欢伯,病敢跨连钱”。又,金代元好问在《留月轩》诗中写道,“三人成邂逅,又复得欢伯;欢伯属我歌,蟾兔为动色。”

杯中物:因饮酒时,大都用杯盛着而得名。始于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满,樽(杯)中酒不空”。陶潜在《责子》诗中写道,“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杜甫在《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中写道,“忍断杯中物,眠看座右铭”。

金波:因酒色如金,在杯中浮动如波而得名。张养浩在《普天乐·大明湖泛舟》中写道,“杯斟的金浓滟滟”。

秬鬯:这是古代用黑黍和香草酿造的酒,用于祭祀降神。据《诗经。大雅·江汉》记载,“秬鬯一卣”。〔传〕:黑黍也。鬯,香草也,筑煮合而郁之曰“鬯”。「笺」:秬鬯,黑黍酒也,谓之鬯者,芬香条畅也。王赐召虎,以鬯酒一尊,以祭其宗庙,告其先祖。

白堕:这是一个善酿者的名字。据北魏《洛阳伽蓝记·城西法云寺》中记载,“河东人刘白堕善能酿酒,季夏六月,时暑赫羲,以罂贮酒,暴于日中。经一旬,其酒不动,饮之香美而醉,经月不醒。京师朝贵多出郡登藩,远相饷馈,逾于千里。以其远至,号曰鹤觞,亦曰骑驴酒。永熙中,青州刺史毛鸿宾赍酒之藩,路逢盗贼,饮之即醉,皆被擒。时人语曰,‘不畏张弓拨刀,唯畏白堕春醪’”。因此,后人便以“白堕”作为酒的代称。苏辙在《次韵子瞻病中大雪》诗中写道,“殷勤赋黄竹,自劝饮白堕”。

冻醪:即春酒。是寒冬酿造,以备春天饮用的酒。据《诗·豳风·七月》记载,“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传】:春酒,冻醪也。宋代朱翼中在《酒经》写道,“抱瓮冬醪,言冬月酿酒,令人抱瓮速成而味薄”。杜牧在《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中写道,“雨侵寒牖梦,梅引冻醪倾”。

壶觞:本来是盛酒的器皿,后来亦用作酒的代称,陶潜在《归去来辞》中写道,“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白居易在《将至东都寄令孤留守》诗中写道,“东都添个狂宾客,先报壶觞风月知”。

壶中物:因酒大都盛于壶中而得名。张祜在《题上饶亭》诗中写道,“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醇酎这是上等酒的代称。据《文选·左思<魏都赋>》记载,“醇酎中山,流湎千日”。张载在《酃酒赋》中写道,“中山冬启,醇酎秋发”。

酌:本意为斟酒、饮酒,后引申为酒的代称;’如“便酌”“小酌”。李白在《月下独酌》一诗中写道,“花问、壶酒,独酌无相亲”

酤:据《诗·商颂·烈祖》记载,“既载清酤,赍我思成”。〔传」:酤,酒。醑:本意为滤酒去滓,后用作美酒代称。李白在《送别》诗中写道,“借别倾壶醑,临分赠鞭”。杨万里在《小蓬莱酌酒》诗中写道,”餐菊为粮露为醑”。

醍醐:特指美酒。白居易在《将归一绝》诗中写道,“更怜家酝迎春熟,一瓮醍醐迎我归”。

黄封:这是指皇帝所赐的酒,也叫宫酒。苏轼在《与欧育等六人饮酒》诗中写道,“苦战知君便白羽,倦游怜我忆黄封”。又据《书言故事·酒类》记载,“御赐酒曰黄封”。

清酌:古代称祭祀用的酒。据《礼·曲礼》记载,“凡祭宗庙之礼,……酒曰清酌”。

昔酒:这是指久酿的酒。据《周礼·天宫酒正》记载,“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贾公彦注释说:“昔酒者,久酿乃孰,故以昔酒为名,酌无事之人饮之”。

缥酒:这是指绿色微白的酒。曹植在《七启》中写道,“乃有春清缥酒,康狄所营”。李善注:缥,绿色而微白也。

青州从事、平原督邮:“青州从事”是美酒的隐语。“平原督邮”是坏酒的隐语。据南朝宋国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术解》记载,“桓公(桓温)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上住”。“从事”、“督邮”,原为官名。宋代苏轼在《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中,写有“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的诗句。

曲生、曲秀才:这是酒的拟称。据郑棨在《开天传信记》中记载,“唐代道士叶法善,居玄真观。有朝客十余人来访,解带淹留,满座思酒。突有一少年傲睨直入,自称曲秀才,吭声谈论,一座皆惊。良久暂起,如风旋转。法善以为是妖魅,俟曲生复至,密以小剑击之,随手坠于阶下,化为瓶榼,美酒盈瓶。坐客大笑饮之,其味甚佳”。后来就以“曲生”或“曲秀才”作为酒的别称。明代清雪居士有“曲生真吾友,相伴素琴前”的诗句。清代北轩主人写有“春林剩有山和尚,旅馆难忘曲秀才”的诗句。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八大王》一节中,也写有“故曲生频来,则骚客之金兰友”的词句。

曲道士、曲居士:这是对酒的戏称。宋代陆游在《初夏幽居》诗中写道,“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黄庭坚在《杂诗》之五中写道,“万事尽还曲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宫”。

曲蘖:本意指酒母。据《尚书·说命》记载,“著作酒醴,尔惟曲蘖”。据《礼记·月令》记载,“乃命大酋,秫稻必齐,曲蘖必时”后来也作为酒的代称。杜甫在《归来》诗中写道,“凭谁给曲蘖,细酌老江干”。苏拭在《浊醪有妙理赋》中写道,“曲蘖有毒,安能发性”。

春:在《诗经·豳风·七月》中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故人们常以“春”为酒的代称。杜甫在《拨闷》诗中写道,“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苏拭在《洞庭春色》诗中写道,“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

茅柴:这本来是对劣质酒的贬称。冯时化在《酒史·酒品》中指出了,“恶酒曰茅柴”。亦是对市沽薄酒的特称。吴聿在《观林诗话》中写道,“东坡‘几思压茅柴,禁纲日夜急’,盖世号市沽为茅柴,以其易著易过”。在明代冯梦龙著的《警世通言》中,有“琉璃盏内茅柴酒,白玉盘中簇豆梅”的记载。

香蚁、浮蚁:酒的别名。因酒味芳香,浮糟如蚁而得名。韦庄在《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韵》诗中写道,“闲招好客斟香蚁,闷对琼华咏散盐”。

绿蚁、碧蚁:酒面上的绿色泡沫,也被作为酒的代称。白居易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诗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谢眺《在郡卧病呈沈尚书》中写道,“嘉鲂聊可荐,绿蚁方独持”。吴文英在《催雪》中写道,“歌丽泛碧蚁,放绣箔半钩”。

天禄:这是酒的别称。语出《汉书·食货志》下,“酒者,天子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相传,隋朝末年,王世充曾对诸臣说,“酒能辅和气,宜封天禄大夫”。因此,酒就又被称为“天禄大夫”。

椒浆:即椒酒,是用椒浸制而成的酒。因酒又名浆,故称椒酒为椒浆。《楚辞。九歌·东皇太一》写道,“奠桂酒兮椒浆”。李嘉**在《夜闻江南人家赛神》诗中写道,“雨过风清洲渚闲,椒浆醉尽迎神还”。浆本来是指淡酒而说的,后来亦作为酒的代称。据《周礼.天官,浆人》记载,“掌共主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入于邂逅,又复得欢伯;欢伯属我歌,蟾兔为动色”。

忘忧物:因为酒可以使人忘掉忧愁,所以就借此意而取名。晋代陶潜在《饮酒》诗之七中,就有这样的称谓,“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犹进,杯尽壶自倾”。

扫愁帚、钓诗钩:宋代大文豪苏拭在《洞庭春色》诗中写道,“要当立名字,未用问升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因酒能扫除忧愁,且能钩起诗兴,使人产生灵感,所以苏轼就这样称呼它。后来就以“扫愁帚”、“钓诗钩”作为酒的代称。元代乔吉在《金钱记》中也写道,“在了这扫愁帚、钓诗钩”。

狂药:因酒能乱性,饮后辄能使人狂放下羁而得名。唐代房玄龄在《晋书·裴楷传》有这样的记载,“长水校尉孙季舒尝与崇(石崇)酣宴,慢傲过度,崇欲表免之。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崇乃止”。唐代李群玉在《索曲送酒》诗中也写到了“廉外春风正落梅,须求狂药解愁回”的涉及酒的诗句。

酒兵:因酒能解愁,就象兵能克敌一样而得名。唐代李延寿撰的《南史·陈庆之传》附《陈暄与兄子秀书》有此称谓,“故江谘议有言,‘酒犹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唐代张彦谦在《无题》诗之八也有此称谓“忆别悠悠岁月长,酒兵无计敌愁肠”的诗句。

般若汤:这是和尚称呼酒的隐语。佛家禁止僧人饮酒,但有的僧人却偷饮,因避讳,才有这样的称谓。苏轼在《东坡志林·道释》中有,“僧谓酒为般若汤”的记载。窦革在《酒谱·异域九》中也有“天竺国谓酒为酥,今北僧多云般若汤,盖瘦词以避法禁尔,非释典所出”的记载。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对甘肃皇台酒的题词“香醇般若汤”,可知其意。

清圣、浊贤:东汉未年,曹操主政,下令禁酒。在北宋时期李昉等撰写的《太平御览》引《魏略》中有这样的记载,“太祖(曹操)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晋代陈寿在《三国志·徐邈传》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沉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渡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因此,后人就称白酒或浊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唐代季适在《罢相作》中写有“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的诗句。宋代陆游在《溯溪》诗中写有“闲携清圣浊贤酒,重试朝南暮北风”的诗句。参考资料:网络知道

『贰』 历史上:关于酒的典故有哪些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其中最为著名的酒徒是刘伶。刘伶自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酒谱》讲述刘伶经常随身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鹿车,一边走,一边饮酒,一人带着掘挖工具紧随车后,什么时候死了,就地埋之。阮咸饮酒更是不顾廉耻,他每次与宗人共饮,总是以大盆盛酒,不用酒杯,也不用勺酒具,大家围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猪群来饮酒,不但不赶,阮咸还凑上去猪一齐饮酒。刘伶曾写下《酒德颂》一首,大意是:自己行无踪,居无室,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不管是停下来还是行走,随时都提着酒杯饮酒,惟酒是务,焉知其余。其它人怎么说,自己一点都不在意。别人越要评说,自己反而更加要饮酒,喝醇了就睡,酲过来也是恍恍惚惚的,于无声处,就是一个惊雷打下来,也听不见,面对泰山视而不见,不知天气冷热,也不知世间利欲感情。刘伶的这首诗,充分反映了晋代时期文人的心态,即由于社会动荡不安,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统治者对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浇愁,或以酒避祸,以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另据史料记载,魏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逐作罢。这些事在当时颇具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大。

『叁』 关于酒的历史故事集锦

关于酒的历史故事集锦
商代晚期的帝王,多是淫暴之主,一味追求享受安乐。商代的贵族也多酗酒,据现代人分析推测,由于当时的盛酒器具和饮酒器具多为青铜器,其中含有锡,溶于酒中,使商朝的人饮后中毒,身体状况日益下降。商末帝纣,却是一个好色好酒的人,<<史记·殷本纪>>称:"(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后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纵欲无度。商纣的暴政, 加上酗酒,最终导致商代的灭亡。周代在商人的聚集地曾发布严历的禁酒令。
以酒误事误国的例子在古代不可胜数,楚恭王与晋国的军队战于鄢陵,楚国打了败战,楚恭王的眼睛也中了一箭,为准备下一次战斗,召大司马子反前来商量,子反却喝醉了酒,无法前来。楚恭王只得对天长叹,说"天败我也"。将因酒误了战事的子反杀了。只得班师回朝。
帝王因酒误事有时也是好事,如齐桓公因为醉酒,将帽子丢了, 齐桓公为此事感到羞耻,于是三天都不上朝,恰逢粮荒,管仲只好自作主张,打开公家的粮仓,救济灾民。灾民欣喜若狂,当时流传的民谣说:(齐桓公)为什么不再丢一次帽子啊!。

二 箪醪劳师

东周春秋时代,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后,为了实?quot;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的复国大略,下令鼓励人民生育,并用酒作为生育的奖品:生丈夫,二壶酒,一犬; 生女子,二壶酒,一豚"。越王勾践率兵伐吴,出师前, 越中父老献美酒于勾践,勾践将酒倒在河的上流,与将士一起迎流共饮,士卒士气大振,绍兴现在还有" 投醪河"。
类似的历史故事如<<酒谱>>所载,战国时,秦穆公讨伐晋国,来到河边,秦穆公打算犒劳将士,以鼓舞将士,但酒醪却仅有一钟,有人说,即使只有一粒米,投入河中酿酒,(也可使大家分享),于是秦穆公将这一钟酒倒入河中

『肆』 历史上与酒有关的典故

1.刘伶病酒
刘伶喝酒过多害了酒病,非常口渴想喝酒,于是向妻子要酒。(他)夫人把酒倒掉,摔碎了装酒的瓶子,(夫人)哭着规劝刘伶说:“您喝酒太多,不是养生的方法,一定要戒掉啊!”刘伶说道:“那好吧,我自己戒不了,只有在神面前祷告发誓才可以把酒戒掉,请你准备酒肉吧!”夫人说:“就遵从你的意思办。”
(于是),她把酒肉放在神案上,请刘伶来祷告。刘伶跪在神案前,(大声)说道:“老天生了我刘伶,认为酒是自己的命根子,一次要喝一斛,喝五斗才能解除酒醒后犹如患病的感觉。妇道人家的话,可千万不能听!”说罢,拿起酒肉,大吃大喝起来,不一会儿便醉醺醺的了。
2.杜康造酒
魏武帝乐府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自此之后,认为酒就是杜康所创的说法似乎更多了。窦苹考据了"杜"姓的起源及沿革,认为"杜氏本出于刘,累在商为豕韦氏,武王封之于杜,传至杜伯,为宣王所诛,子孙奔晋,遂有杜氏者,士会和言其后也。"杜姓到杜康的时候,已经是禹之后很久的事情了,在此上古时期,就已经有"尧酒千钟"之说了。如果说酒是杜康所创,那么尧喝的是什么人创造的酒呢?
历史上杜康确有其人。古籍中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等书,对杜康都有过记载自不必说。清乾隆十九年重修的《白水县志》中,对杜康也有过较详的记载。白水县,位于陕北高原南缘与关中平原交接处。
"杜康,字仲宁,相传为县康家卫人,善造酒。"康家卫是一个至今还有的小村庄,西距县城七八公里。村边有一道大沟,长约十公里,最宽处一百多米,最深处也近百米,人们叫它"杜康沟"。沟的起源处有一眼泉,四周绿树环绕,草木丛生,名"杜康泉"。县志上说"俗传杜康取此水造酒","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有酒味故然不确,但此泉水质清冽甘爽却是事实。清流从泉眼中汩汩涌出,沿着沟底流淌,最后汇入白水河,人们称它为"杜康河"。杜康泉旁边的土坡上,有个直径五六米的大土包,以砖墙围护着,传说是杜康埋骸之所。杜康庙就在坟墓左侧,凿壁为室,供奉杜康造像。可惜庙与像均毁于"十年浩劫"了。据县志记载,往日,乡民每逢正月二十一日,都要带上供品,到这里来祭祀,组织"赛享"活动。这一天热闹非常,搭台演戏,商贩云集,熙熙攘攘,直至日落西山人们方尽兴而散。如今,杜康墓和杜康庙均在修整,杜康泉上已建好一座凉亭。亭呈六角形,红柱绿瓦,五彩飞檐,楣上绘着"杜康醉刘伶"、"青梅煮酒论英雄"故事图画。尽管杜康的出生地等均系"相传",但据古工作者在此一带发现的残砖断瓦考定,商、之时,此地确有建筑物。这里产酒的历史也颇为悠久。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安史之乱时,曾挈家来此依其舅区崔少府,写下了《白水舅宅喜雨》等诗多首,诗句中有"今日醉弦歌"、"生开桑落酒"等饮酒的记载。酿酒专家们对杜康泉水也作过化验,认为水质适于造酒。

3.项庒舞剑
秦朝末年,当是项羽和刘邦还没有为敌,但是因为项羽听说了刘邦的手下曹无伤派人来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的事情,非常不满,当即准率军攻打刘邦。
当时项羽的军队一共有四十万人,而刘邦只有十万人,可以说此时的刘邦危在旦夕。刘邦听从了谋士张良的建议,准备设宴向项羽谢罪。
在宴席上,项羽的谋士范增认为这是一个除去刘邦的好机会,便通过使眼色和向项羽展示自己的玉玦来暗示他除掉刘邦。
但是项羽却始终不为所动,在这种情况下,范增值得偷偷命令项庄借舞剑的机会刺杀刘邦。但是偏向刘邦的项羽的另一个叔父项伯也起身和项庄舞剑来护住刘邦。
最终刘邦在樊哙的帮助下逃离了宴会,致使刺杀失败。
项庄作为项羽麾下的武将一直追随项羽南征北战,最后在乌江边战死,项庄是故楚大将军项燕的第三个孙子,而项羽是项燕的二孙子,项庄跟项羽是兄弟关系,至于是不是同母亲兄弟就历史没有相关记载,也有说法项庄是项羽的堂弟,这兄弟二人都是由叔父项梁带大的。
其家喻户晓之典故——项庄舞剑,项庄舞剑发生在鸿门宴上,其目的是刺杀刘邦,故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说。
项庄的事件主要是在鸿门宴上,当时范增好几次给项王递眼色要他杀刘邦,有好几次举起身上佩戴的玉块向他示意,项王只是沉默着,没有反应。
范增起身出去,叫来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心肠太软,你进去上前献酒祝寿,然后请求舞剑,趁机刺击沛公(即刘邦),把他杀死在坐席上。不然的话,你们这班人都将成为人家的俘虏啦。”项庄进来,上前献酒祝寿。
祝酒完毕,对项王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中没有什么可以娱乐的,就让我来舞剑吧。”项王说:“那好。”项庄就拔剑起舞,叔父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身体掩护沛公,项庄没有办法刺击沛公;故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传闻项庄是位剑术家,师从项梁,精通多种武艺特别是剑术。

4.越青贡酒
攀岩采药,侠女救国。
被誉为雁荡一绝的灵岩飞渡,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传说吴越两国交战期间,越国有战士患上一种名为“痢寒”的怪病,病情在军营中一度失控。
就在此危机时刻,中华瓯越大地雁荡山一带,出现了一名倾国倾城的侠女,名叫刘青青。
侠女“刘青青”带领乡亲们跋山涉险,飞索攀岩采摘“仙草石斛”。用古法手工酿制了“石斛汤”“石斛酒”送往前线越国军营之中。
将士们喝了青青送来的仙汤,仙酒之后精神大振,在之后的战场上大显神威。
很快就攻破了吴国都城,灭了吴国,一雪越王卧薪尝胆前耻。
越国大战胜利后,将士禀告越王“青青”送“仙汤”“仙酒”的事迹。
越王派人去寻找青青踪迹苦无下落,便发榜赐名“石斛汤”“石斛酒”为“越青贡酒”,列为皇宫御赐珍品,并搜寻瓯地酿造名家按照士兵的描述,重新酿造“越青酒”,为答谢青青及东瓯乡亲们的救国盛情,更亲笔题词 “雁荡仙草救国危,侠女石斛越青贡”。

5.酒池肉林
商代晚期的帝王,多是淫暴之主,一味追求享受安乐,商代的贵族也多酗酒。据现代人分析推测,由于当时的盛酒器具和饮酒器具多为青铜器,其中含有锡,溶于酒中,使商朝的人饮后中毒,身体状况日益下降。商末帝纣,却是一个好色好酒的人,<<史记·殷本纪>>称:"(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后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纵欲无度。商纣的暴政, 加上酗酒,最终导致商代的灭亡。周代在商人的聚集地曾发布严历的禁酒令。
以酒误事误国的例子在古代不可胜数,楚恭王与晋国的军队战于鄢陵,楚国打了败战,楚恭王的眼睛也中了一箭,为准备下一次战斗,召大司马子反前来商量,子反却喝醉了酒,无法前来。楚恭王只得对天长叹,说"天败我也"。将因酒误了战事的子反杀了。只得班师回朝。
帝王因酒误事有时也是好事,如齐桓公因为醉酒,将帽子丢了, 齐桓公为此事感到羞耻,于是三天都不上朝,恰逢粮荒,管仲只好自作主张,打开公家的粮仓,救济灾民。灾民欣喜若狂,当时流传的民谣说:(齐桓公)为什么不再丢一次帽子啊!
6. 汉高祖醉斩白蛇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秦始皇末期,刘邦(汉高祖)做亭长时,往郦山押送劳工,但在路上,劳工大多在路上死亡,到了丰西泽中,将劳工放走,结果只有十来个壮士愿意跟随刘邦。夜中,刘邦喝醉了酒,令一人前行,前行者回报道,前面有一条大蛇阻挡在路上。请求让我们回来。刘邦正在酒意朦胧之中,似乎什么也不怕,说:是壮师的跟我来,怕什么!由是勇往直前,刘邦挥剑将挡路的大白蛇斩为两段,路开通了,走了数里路,刘邦困了,倒头就睡着了。
谁成想到,有一老妇人出现在蛇被杀死的地方,一直哭,于是有人问哭的原因,老妇人说,有人将我儿子杀死了,有人又问,何以见得你儿子被杀?老妇人说,我的儿子,就是化成为蛇的白帝子, 因挡在路上被赤帝子所斩。后来有人将此事告诉刘邦,刘邦听后暗自高兴,颇为自负。
7.文君当垆
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邛有一富家卓王孙之女文君新寡,因爱慕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和文君私奔到四川成都,因家徒四壁立,文君家开始又不予资助。于是相如就同文君来到临邛,把自己的车马全部卖掉,买下一家酒店,做卖酒生意。并且让文君亲自主持垆前的酌酒应对顾客之事,而自己穿起犊鼻裤,与雇工们一起操作忙活,在闹市中洗涤酒器。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夫妇爱情坚贞不逾的佳话。历史上临邛也成为酿酒之乡,名酒辈出。文君酒成为历史名酒,唐代罗隐的<<桃花>>诗曰:"数枝艳拂文君酒,"传说中还有"文君井",陆游<<文君井>>诗曰:"落魄西州泥酒杯, 酒酣几度上琴台,青鞋自笑无羁束,又向文君井畔来。"
8.煮酒论英雄
这是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中所讲述的一则故事。东汉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势力大;刘备虽为皇叔,却势单力薄, 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云长和张飞蒙在鼓中,说刘备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学小人之事。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刘备只得胆战心惊地一同前往入府见曹操。曹操不动声色对刘备说,"在家做得大好事!"说者有意,听者更有心,这句话将刘备吓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转口说,你学种菜,不容易,这才使刘备稍稍放心下来。曹操说,则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前一件往事(即"望梅止渴"),今天见此梅,不可不赏,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刘备听后心神方定。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盘内放置了青梅,于是就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操大谈龙的品行,又将龙比作当世英雄,问刘备,请你说说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曹操此时正想打听刘备的心里活动,看他是否想称雄于世,与是说: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刘备问,谁能当英雄呢?曹操单刀直入地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一听,吃了一惊,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觉地掉下地下。正巧突然下大雨,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赶紧低下身拾起筷子,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此时才放心地说,大丈夫也怕雷吗?刘备说,连圣人对迅雷烈风也会失态,我还能不怕吗?刘备经过这样的掩饰,使曹操认为自己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曹操从此再也不疑刘备了。

9.饮中八仙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作了一首著名的诗<<饮中八仙歌>>,对唐朝八位嗜酒如命的名人作了生动的描述。
诗人写道: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中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
10.
杯酒释兵权
这则故事说的是宋代第一个皇帝赵匡胤自从陈桥兵变,一举夺得政权之后,却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将的兵权。于是在961年,安排酒宴,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叫他们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从此解除了他们的兵权。在969年, 又召集节度使王彦超待宴饮,解除了他们的藩镇兵权。

宋太祖的做法后来一直为其后辈沿用,主要是为了防止兵变,但这样一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能调动军队的不能直接带兵,能直接带兵的又不能调动军队,虽然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但却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以至宋朝在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

11.高阳酒徒
提起酒徒二字,耸人听闻,实属小题大做。所谓酒徒,只是嗜酒的人而已。《辞海》说,自称酒徒,意含狂傲,称人酒徒,多带贬义,颇有道理。但在古人看来,意未尽然,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元结,对酒徒就写了一首颂扬歌,歌曰:“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提到高阳酒徒,汉代称他功著与国,还有一番酒成大事的记载呢!
高阳酒徒郦食其(音义基),陈留高阳人(今河南杞县西南),为汉高祖刘邦的谋士。少有壮志,喜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嗜酒,后来只好充当看管门户的监门吏。县中官府和贤豪,都不敢任用,皆称之为狂生。他坚信不移等待时机。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打起“伐无道,除暴秦”的旗帜,于是天下群雄起而响应。时有项梁起兵会稽,刘邦起兵于沛,起义风暴席卷全国。陈胜、项梁等起义军路过高阳,皆为郦生鄙视,认为都是些鼠目寸光之辈,不能听大度之言的人。惟独沛公刘邦,“嫚易人,有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于是,他自荐于沛公。
沛公刘邦,字季,为人仁而爱人,不爱生产劳动,喜施舍,意豁如也,常有大度。壮年为泗水亭长,是一个地方有名的无赖。他好酒及好色,常醉卧于酒家,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酒徒,幸醉酒为吕公所识,以女吕后为妻;因醉酒而斩白蛇,得名自负,起兵反秦。公元前207年(二世三年),沛公引兵西,相遇强盗出身的彭越起义军,遂共同攻打秦军,战不利。后攻昌邑不下,乃西过高阳为郦食其所识,当为“大人长者”以求见。
一天,刘邦正坐在床上,有两个女人为他洗脚。忽报乡里有位儒生求见,此人年以六十有余,身高八尺,人都称他为狂生,自称非狂。刘邦一向轻视儒生,过去见到儒生,常以儒生帽子当尿盆,以污辱儒生。今天忽听有儒生求见,盛怒之下,叫人谢绝接见,并说:“我以天下大事为重,没有时间接见儒人。”
在外等候已久的郦食其听罢,立即“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使者忙报之,刘邦一听自称高阳酒徒,来者不善,慌忙连脚都来不及擦,‘据足杖矛’曰:‘请入!’郦食其入内,见沛公长揖不拜曰:“你不是想要诛暴秦,为什么还这样傲慢对待长者?你是想助秦攻诸侯呢?还是率领诸侯破秦呢?”此时,刘邦不知所措,辍洗起衣,忙请食其上坐,谢罪曰:“过去听人说先生的容貌,今天见面才知先生的来意!”并问其计?这位高阳酒徒曰:“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臣知其令,今请使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大事可成矣。
于是刘邦接受郦食其的建议,决定先攻占陈地,并派遣郦食其为内应。郦食其来到县城,见陈留县令说陈秦之将,汉王将兴之理,希望他能投降刘邦。但县令惧怕秦法的苛重,不敢冒然从事,予以谢绝。就在当日夜半杀死县令,并将县令人头窬城而下,报之于沛公。刘邦见大事已成,引兵攻打县城,叫人用竹竿挑着县令人头,大声疾呼:“你们赶快投降,你们的县令已被砍头了!如若不然的话,后下城的也要斩头的!”城上守军见县令已死,无意再守,遂开城投降。刘邦进城得“其库兵食积粟留出入三月,从兵以万数,遂入破秦。”此皆高阳酒徒之功也。

『伍』 请教与酒有关的典故

酒之典故
欢伯:因为酒能消忧解愁,能给人们带来欢乐,所以就被称之为欢伯。这个别号最早出在汉代焦延寿的《易林·坎之兑》,他说,“酒为欢伯,除忧来乐”。其后,许多人便以此为典,作诗撰文。如宋代杨万里在《和仲良春晚即事》诗之四中写道:“贫难聘欢伯,病敢跨连钱”。又,金代元好问在《留月轩》诗中写道,“三人成邂逅,又复得欢伯;欢伯属我歌,蟾兔为动色。”

杯中物:因饮酒时,大都用杯盛着而得名。始于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满,樽(杯)中酒不空”。陶潜在《责子》诗中写道,“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杜甫在《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中写道,“忍断杯中物,眠看座右铭”。

金波:因酒色如金,在杯中浮动如波而得名。张养浩在《普天乐·大明湖泛舟》中写道,“杯斟的金浓滟滟”。

秬鬯:这是古代用黑黍和香草酿造的酒,用于祭祀降神。据《诗经。大雅·江汉》记载,“秬鬯一卣”。〔传〕:黑黍也。鬯,香草也,筑煮合而郁之曰“鬯”。「笺」:秬鬯,黑黍酒也,谓之鬯者,芬香条畅也。王赐召虎,以鬯酒一尊,以祭其宗庙,告其先祖。

白堕:这是一个善酿者的名字。据北魏《洛阳伽蓝记·城西法云寺》中记载,“河东人刘白堕善能酿酒,季夏六月,时暑赫羲,以罂贮酒,暴于日中。经一旬,其酒不动,饮之香美而醉,经月不醒。京师朝贵多出郡登藩,远相饷馈,逾于千里。以其远至,号曰鹤觞,亦曰骑驴酒。永熙中,青州刺史毛鸿宾赍酒之藩,路逢盗贼,饮之即醉,皆被擒。时人语曰,‘不畏张弓拨刀,唯畏白堕春醪’”。因此,后人便以“白堕”作为酒的代称。苏辙在《次韵子瞻病中大雪》诗中写道,“殷勤赋黄竹,自劝饮白堕”。

冻醪:即春酒。是寒冬酿造,以备春天饮用的酒。据《诗·豳风·七月》记载,“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传】:春酒,冻醪也。宋代朱翼中在《酒经》写道,“抱瓮冬醪,言冬月酿酒,令人抱瓮速成而味薄”。杜牧在《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中写道,“雨侵寒牖梦,梅引冻醪倾”。

壶觞:本来是盛酒的器皿,后来亦用作酒的代称,陶潜在《归去来辞》中写道,“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白居易在《将至东都寄令孤留守》诗中写道,“东都添个狂宾客,先报壶觞风月知”。

壶中物:因酒大都盛于壶中而得名。张祜在《题上饶亭》诗中写道,“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醇酎这是上等酒的代称。据《文选·左思<魏都赋>》记载,“醇酎中山,流湎千日”。张载在《酃酒赋》中写道,“中山冬启,醇酎秋发”。

酌:本意为斟酒、饮酒,后引申为酒的代称;’如“便酌”“小酌”。李白在《月下独酌》一诗中写道,“花问、壶酒,独酌无相亲”

酤:据《诗·商颂·烈祖》记载,“既载清酤,赍我思成”。〔传」:酤,酒。醑:本意为滤酒去滓,后用作美酒代称。李白在《送别》诗中写道,“借别倾壶醑,临分赠鞭”。杨万里在《小蓬莱酌酒》诗中写道,”餐菊为粮露为醑”。

醍醐:特指美酒。白居易在《将归一绝》诗中写道,“更怜家酝迎春熟,一瓮醍醐迎我归”。

黄封:这是指皇帝所赐的酒,也叫宫酒。苏轼在《与欧育等六人饮酒》诗中写道,“苦战知君便白羽,倦游怜我忆黄封”。又据《书言故事·酒类》记载,“御赐酒曰黄封”。

清酌:古代称祭祀用的酒。据《礼·曲礼》记载,“凡祭宗庙之礼,……酒曰清酌”。

昔酒:这是指久酿的酒。据《周礼·天宫酒正》记载,“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贾公彦注释说:“昔酒者,久酿乃孰,故以昔酒为名,酌无事之人饮之”。

缥酒:这是指绿色微白的酒。曹植在《七启》中写道,“乃有春清缥酒,康狄所营”。李善注:缥,绿色而微白也。

青州从事、平原督邮:“青州从事”是美酒的隐语。“平原督邮”是坏酒的隐语。据南朝宋国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术解》记载,“桓公(桓温)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上住”。“从事”、“督邮”,原为官名。宋代苏轼在《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中,写有“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的诗句。

曲生、曲秀才:这是酒的拟称。据郑棨在《开天传信记》中记载,“唐代道士叶法善,居玄真观。有朝客十余人来访,解带淹留,满座思酒。突有一少年傲睨直入,自称曲秀才,吭声谈论,一座皆惊。良久暂起,如风旋转。法善以为是妖魅,俟曲生复至,密以小剑击之,随手坠于阶下,化为瓶榼,美酒盈瓶。坐客大笑饮之,其味甚佳”。后来就以“曲生”或“曲秀才”作为酒的别称。明代清雪居士有“曲生真吾友,相伴素琴前”的诗句。清代北轩主人写有“春林剩有山和尚,旅馆难忘曲秀才”的诗句。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八大王》一节中,也写有“故曲生频来,则骚客之金兰友”的词句。

曲道士、曲居士:这是对酒的戏称。宋代陆游在《初夏幽居》诗中写道,“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黄庭坚在《杂诗》之五中写道,“万事尽还曲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宫”。

曲蘖:本意指酒母。据《尚书·说命》记载,“著作酒醴,尔惟曲蘖”。据《礼记·月令》记载,“乃命大酋,秫稻必齐,曲蘖必时”后来也作为酒的代称。杜甫在《归来》诗中写道,“凭谁给曲蘖,细酌老江干”。苏拭在《浊醪有妙理赋》中写道,“曲蘖有毒,安能发性”。

春:在《诗经·豳风·七月》中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故人们常以“春”为酒的代称。杜甫在《拨闷》诗中写道,“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苏拭在《洞庭春色》诗中写道,“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

茅柴:这本来是对劣质酒的贬称。冯时化在《酒史·酒品》中指出了,“恶酒曰茅柴”。亦是对市沽薄酒的特称。吴聿在《观林诗话》中写道,“东坡‘几思压茅柴,禁纲日夜急’,盖世号市沽为茅柴,以其易著易过”。在明代冯梦龙著的《警世通言》中,有“琉璃盏内茅柴酒,白玉盘中簇豆梅”的记载。

香蚁、浮蚁:酒的别名。因酒味芳香,浮糟如蚁而得名。韦庄在《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韵》诗中写道,“闲招好客斟香蚁,闷对琼华咏散盐”。

绿蚁、碧蚁:酒面上的绿色泡沫,也被作为酒的代称。白居易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诗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谢眺《在郡卧病呈沈尚书》中写道,“嘉鲂聊可荐,绿蚁方独持”。吴文英在《催雪》中写道,“歌丽泛碧蚁,放绣箔半钩”。

天禄:这是酒的别称。语出《汉书·食货志》下,“酒者,天子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相传,隋朝末年,王世充曾对诸臣说,“酒能辅和气,宜封天禄大夫”。因此,酒就又被称为“天禄大夫”。

椒浆:即椒酒,是用椒浸制而成的酒。因酒又名浆,故称椒酒为椒浆。《楚辞。九歌·东皇太一》写道,“奠桂酒兮椒浆”。李嘉**在《夜闻江南人家赛神》诗中写道,“雨过风清洲渚闲,椒浆醉尽迎神还”。浆本来是指淡酒而说的,后来亦作为酒的代称。据《周礼.天官,浆人》记载,“掌共主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入于邂逅,又复得欢伯;欢伯属我歌,蟾兔为动色”。

忘忧物:因为酒可以使人忘掉忧愁,所以就借此意而取名。晋代陶潜在《饮酒》诗之七中,就有这样的称谓,“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犹进,杯尽壶自倾”。

扫愁帚、钓诗钩:宋代大文豪苏拭在《洞庭春色》诗中写道,“要当立名字,未用问升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因酒能扫除忧愁,且能钩起诗兴,使人产生灵感,所以苏轼就这样称呼它。后来就以“扫愁帚”、“钓诗钩”作为酒的代称。元代乔吉在《金钱记》中也写道,“在了这扫愁帚、钓诗钩”。

狂药:因酒能乱性,饮后辄能使人狂放下羁而得名。唐代房玄龄在《晋书·裴楷传》有这样的记载,“长水校尉孙季舒尝与崇(石崇)酣宴,慢傲过度,崇欲表免之。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崇乃止”。唐代李群玉在《索曲送酒》诗中也写到了“廉外春风正落梅,须求狂药解愁回”的涉及酒的诗句。

酒兵:因酒能解愁,就象兵能克敌一样而得名。唐代李延寿撰的《南史·陈庆之传》附《陈暄与兄子秀书》有此称谓,“故江谘议有言,‘酒犹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唐代张彦谦在《无题》诗之八也有此称谓“忆别悠悠岁月长,酒兵无计敌愁肠”的诗句。

般若汤:这是和尚称呼酒的隐语。佛家禁止僧人饮酒,但有的僧人却偷饮,因避讳,才有这样的称谓。苏轼在《东坡志林·道释》中有,“僧谓酒为般若汤”的记载。窦革在《酒谱·异域九》中也有“天竺国谓酒为酥,今北僧多云般若汤,盖瘦词以避法禁尔,非释典所出”的记载。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对甘肃皇台酒的题词“香醇般若汤”,可知其意。

清圣、浊贤:东汉未年,曹操主政,下令禁酒。在北宋时期李昉等撰写的《太平御览》引《魏略》中有这样的记载,“太祖(曹操)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晋代陈寿在《三国志·徐邈传》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沉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渡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因此,后人就称白酒或浊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唐代季适在《罢相作》中写有“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的诗句。宋代陆游在《溯溪》诗中写有“闲携清圣浊贤酒,重试朝南暮北风”的诗句。

『陆』 中国古代名人与酒的故事

1、吕不韦

吕不韦在赵国邯郸经商,偶然遇到被当作人质的秦国公子子楚,他觉得奇货可居,便拟定了拿下的方案。先是用酒结识监视子楚的公孙乾,获得与子楚喝酒的机会,偷偷地密谋回国举措。他又通过酒,买通子楚父亲太子安国君的华阳夫人,并认下本不是她生的子楚为亲生子。

眼看子楚回国有期,吕不韦忍痛割爱,借着子楚醉意朦胧,把已怀上他骨血的小妾赵姬献给子楚,换来子楚乘喜承诺:一旦继位,必立赵姬为后。吕不韦见大势已成,设计将公孙乾灌得烂醉如泥,趁夜色带着子楚逃回秦国。子楚登上王位,立赵姬为王后,她生下来的孩子,取名赢政,就是统一六国的秦始皇。

2、孙权借酒试英才

某次他召集部下们喝酒聊天,见鲁肃欲言又止,等到宴席结束后,独留鲁肃坐在榻上继续对饮,等喝到似醉非醉时开始问计。

鲁肃趁着酒兴祥陈时局: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能除掉,该依据长江之险建国称帝了,然后图谋天下。孙权听从鲁肃的建议,找到合适的机会取代了皇帝。

3、越王勾践

按照“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国大略,勾践下令鼓励人民生育,他想出用酒奖励多生多育者的方法:“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此招果见真效,国力随人力增长而增长,越王勾践决定亲自率兵伐吴。

出师之前,越中父老向勾践献美酒,勾践舍不得独饮,便命人将酒倒在河的上游,与将士一起迎流共饮。此举出乎将士们的意料,大家痛饮过后士气大振。

4、王恺

西晋时期有两位大官石崇和王恺,他们都觉得自己是富人,彼此不服气经常斗气,在一次的比斗中王恺被比下去,他开始寻找良策。过了几天,他请宰相王导来家做客。王导出了名的不善喝酒,王恺正是要利用王导的弱点。

王恺上来劝酒,王导没喝,他又叫来女子劝酒,声称王导若不喝,他就杀了劝酒的女子。王导依然不喝。王恺嬉笑着命人把劝酒女子杀掉。一连杀了三个女子,王导都没喝酒。

王恺又叫来第四个女子,挑战王导的定力,说我有的是美女。王导终于忍受不住了,把一杯酒全喝了,再喝就喝的酩酊大醉。王性斩美人劝酒的事不胫而走,石崇听闻也说服了这丧心病狂的。

5、阮籍

阮籍他听说步兵校尉的厨中存着数百斛酒,便主动要求去任职。阮籍生性谨慎,司马昭一直拉拢他并请喝酒,他佯装醉酒,从不发表意见。

阮籍有位漂亮的女儿,司马昭想与他结为儿女亲家,每次派员登门求亲,阮籍不便直接拒绝,就天天喝酒,醉得不省人事。求亲的人和醉汉无法沟通,扫兴地回去复命。就这样他连续醉了两个月,司马昭没有办法,儿女婚事只好作罢。

『柒』 有关酒的成语 典故

把酒持螯 [bǎ jiǔ chí áo]
基本释义
手持蟹螯饮酒。古人视为人生一大乐事。
出 处
语出版《晋书·毕卓传》权:“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捌』 酒的典故和来历有哪些

传说是杜来康造的酒,然而他当年源却怎么也造不成,后来就请教了一位算命先生,算命的告诉他要在某地某日的酉时取三个人的血,每人一滴,这样酒才能造成功.于是杜康就在算命先生指定的地方去等人取血.那是条偏僻的小路,路两旁是小树林.
不一会儿,过来一位书生,杜康上前说明原由,于是那书生便在杜康的酒里滴了一滴血.书生走后又来了一位武士,杜康再次上前说明了原因,武士也在酒中滴了一滴血.武士走后等了很久也不见有人来,杜康非常着急,眼看着酉时就要过去了,若过了酉时酒就造不成了呀,这可如何是好.正在着急时,猛然看到不远处树下坐着个人,杜康非常高兴就跑过去了,到跟前一看,原来是个傻子,感到很难过,不想用傻子的血来造酒,但酉时将要过去了,杜康只有违心的拉着傻子走到酒边滴了一滴血,于是这酒就造成了.
酒虽然造成了,但以后喝酒的人却受这三滴血的影响了.
开始喝酒时,都很斯文,很有礼貌,象书生一样.喝了一会儿,脸红脖子粗的,声音也大了,嗓门儿也高了,就象个武士一样.喝到最后,都喝多了,舌头也不好使了,走路也晃了,脑袋也迷糊了,就象个傻子一样.

『玖』 酒的典故和来历!

传说是杜康造的酒,然而他当年却怎么也造不成,后来就请教了一位算命先生,算命的告诉版他要在某地某日的酉时权取三个人的血,每人一滴,这样酒才能造成功.于是杜康就在算命先生指定的地方去等人取血.那是条偏僻的小路,路两旁是小树林.
不一会儿,过来一位书生,杜康上前说明原由,于是那书生便在杜康的酒里滴了一滴血.书生走后又来了一位武士,杜康再次上前说明了原因,武士也在酒中滴了一滴血.武士走后等了很久也不见有人来,杜康非常着急,眼看着酉时就要过去了,若过了酉时酒就造不成了呀,这可如何是好.正在着急时,猛然看到不远处树下坐着个人,杜康非常高兴就跑过去了,到跟前一看,原来是个傻子,感到很难过,不想用傻子的血来造酒,但酉时将要过去了,杜康只有违心的拉着傻子走到酒边滴了一滴血,于是这酒就造成了.
酒虽然造成了,但以后喝酒的人却受这三滴血的影响了.
开始喝酒时,都很斯文,很有礼貌,象书生一样.喝了一会儿,脸红脖子粗的,声音也大了,嗓门儿也高了,就象个武士一样.喝到最后,都喝多了,舌头也不好使了,走路也晃了,脑袋也迷糊了,就象个傻子一样.

『拾』 关于酒的典故

酒之典故
欢伯:因为酒能消忧解愁,能给人们带来欢乐,所以就被称之为欢伯。这个别号最早出在汉代焦延寿的《易林·坎之兑》,他说,“酒为欢伯,除忧来乐”。其后,许多人便以此为典,作诗撰文。如宋代杨万里在《和仲良春晚即事》诗之四中写道:“贫难聘欢伯,病敢跨连钱”。又,金代元好问在《留月轩》诗中写道,“三人成邂逅,又复得欢伯;欢伯属我歌,蟾兔为动色。”

杯中物:因饮酒时,大都用杯盛着而得名。始于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满,樽(杯)中酒不空”。陶潜在《责子》诗中写道,“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杜甫在《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中写道,“忍断杯中物,眠看座右铭”。

金波:因酒色如金,在杯中浮动如波而得名。张养浩在《普天乐·大明湖泛舟》中写道,“杯斟的金浓滟滟”。

秬鬯:这是古代用黑黍和香草酿造的酒,用于祭祀降神。据《诗经。大雅·江汉》记载,“秬鬯一卣”。〔传〕:黑黍也。鬯,香草也,筑煮合而郁之曰“鬯”。「笺」:秬鬯,黑黍酒也,谓之鬯者,芬香条畅也。王赐召虎,以鬯酒一尊,以祭其宗庙,告其先祖。

白堕:这是一个善酿者的名字。据北魏《洛阳伽蓝记·城西法云寺》中记载,“河东人刘白堕善能酿酒,季夏六月,时暑赫羲,以罂贮酒,暴于日中。经一旬,其酒不动,饮之香美而醉,经月不醒。京师朝贵多出郡登藩,远相饷馈,逾于千里。以其远至,号曰鹤觞,亦曰骑驴酒。永熙中,青州刺史毛鸿宾赍酒之藩,路逢盗贼,饮之即醉,皆被擒。时人语曰,‘不畏张弓拨刀,唯畏白堕春醪’”。因此,后人便以“白堕”作为酒的代称。苏辙在《次韵子瞻病中大雪》诗中写道,“殷勤赋黄竹,自劝饮白堕”。

冻醪:即春酒。是寒冬酿造,以备春天饮用的酒。据《诗·豳风·七月》记载,“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传】:春酒,冻醪也。宋代朱翼中在《酒经》写道,“抱瓮冬醪,言冬月酿酒,令人抱瓮速成而味薄”。杜牧在《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中写道,“雨侵寒牖梦,梅引冻醪倾”。

壶觞:本来是盛酒的器皿,后来亦用作酒的代称,陶潜在《归去来辞》中写道,“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白居易在《将至东都寄令孤留守》诗中写道,“东都添个狂宾客,先报壶觞风月知”。

壶中物:因酒大都盛于壶中而得名。张祜在《题上饶亭》诗中写道,“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醇酎这是上等酒的代称。据《文选·左思<魏都赋>》记载,“醇酎中山,流湎千日”。张载在《酃酒赋》中写道,“中山冬启,醇酎秋发”。

酌:本意为斟酒、饮酒,后引申为酒的代称;’如“便酌”“小酌”。李白在《月下独酌》一诗中写道,“花问、壶酒,独酌无相亲”

酤:据《诗·商颂·烈祖》记载,“既载清酤,赍我思成”。〔传」:酤,酒。醑:本意为滤酒去滓,后用作美酒代称。李白在《送别》诗中写道,“借别倾壶醑,临分赠鞭”。杨万里在《小蓬莱酌酒》诗中写道,”餐菊为粮露为醑”。

醍醐:特指美酒。白居易在《将归一绝》诗中写道,“更怜家酝迎春熟,一瓮醍醐迎我归”。

黄封:这是指皇帝所赐的酒,也叫宫酒。苏轼在《与欧育等六人饮酒》诗中写道,“苦战知君便白羽,倦游怜我忆黄封”。又据《书言故事·酒类》记载,“御赐酒曰黄封”。

清酌:古代称祭祀用的酒。据《礼·曲礼》记载,“凡祭宗庙之礼,……酒曰清酌”。

昔酒:这是指久酿的酒。据《周礼·天宫酒正》记载,“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贾公彦注释说:“昔酒者,久酿乃孰,故以昔酒为名,酌无事之人饮之”。

缥酒:这是指绿色微白的酒。曹植在《七启》中写道,“乃有春清缥酒,康狄所营”。李善注:缥,绿色而微白也。

青州从事、平原督邮:“青州从事”是美酒的隐语。“平原督邮”是坏酒的隐语。据南朝宋国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术解》记载,“桓公(桓温)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上住”。“从事”、“督邮”,原为官名。宋代苏轼在《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中,写有“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的诗句。

曲生、曲秀才:这是酒的拟称。据郑棨在《开天传信记》中记载,“唐代道士叶法善,居玄真观。有朝客十余人来访,解带淹留,满座思酒。突有一少年傲睨直入,自称曲秀才,吭声谈论,一座皆惊。良久暂起,如风旋转。法善以为是妖魅,俟曲生复至,密以小剑击之,随手坠于阶下,化为瓶榼,美酒盈瓶。坐客大笑饮之,其味甚佳”。后来就以“曲生”或“曲秀才”作为酒的别称。明代清雪居士有“曲生真吾友,相伴素琴前”的诗句。清代北轩主人写有“春林剩有山和尚,旅馆难忘曲秀才”的诗句。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八大王》一节中,也写有“故曲生频来,则骚客之金兰友”的词句。

曲道士、曲居士:这是对酒的戏称。宋代陆游在《初夏幽居》诗中写道,“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黄庭坚在《杂诗》之五中写道,“万事尽还曲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宫”。

曲蘖:本意指酒母。据《尚书·说命》记载,“著作酒醴,尔惟曲蘖”。据《礼记·月令》记载,“乃命大酋,秫稻必齐,曲蘖必时”后来也作为酒的代称。杜甫在《归来》诗中写道,“凭谁给曲蘖,细酌老江干”。苏拭在《浊醪有妙理赋》中写道,“曲蘖有毒,安能发性”。

春:在《诗经·豳风·七月》中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故人们常以“春”为酒的代称。杜甫在《拨闷》诗中写道,“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苏拭在《洞庭春色》诗中写道,“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

茅柴:这本来是对劣质酒的贬称。冯时化在《酒史·酒品》中指出了,“恶酒曰茅柴”。亦是对市沽薄酒的特称。吴聿在《观林诗话》中写道,“东坡‘几思压茅柴,禁纲日夜急’,盖世号市沽为茅柴,以其易著易过”。在明代冯梦龙著的《警世通言》中,有“琉璃盏内茅柴酒,白玉盘中簇豆梅”的记载。

香蚁、浮蚁:酒的别名。因酒味芳香,浮糟如蚁而得名。韦庄在《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韵》诗中写道,“闲招好客斟香蚁,闷对琼华咏散盐”。

绿蚁、碧蚁:酒面上的绿色泡沫,也被作为酒的代称。白居易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诗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谢眺《在郡卧病呈沈尚书》中写道,“嘉鲂聊可荐,绿蚁方独持”。吴文英在《催雪》中写道,“歌丽泛碧蚁,放绣箔半钩”。

天禄:这是酒的别称。语出《汉书·食货志》下,“酒者,天子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相传,隋朝末年,王世充曾对诸臣说,“酒能辅和气,宜封天禄大夫”。因此,酒就又被称为“天禄大夫”。

椒浆:即椒酒,是用椒浸制而成的酒。因酒又名浆,故称椒酒为椒浆。《楚辞。九歌·东皇太一》写道,“奠桂酒兮椒浆”。李嘉**在《夜闻江南人家赛神》诗中写道,“雨过风清洲渚闲,椒浆醉尽迎神还”。浆本来是指淡酒而说的,后来亦作为酒的代称。据《周礼.天官,浆人》记载,“掌共主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入于邂逅,又复得欢伯;欢伯属我歌,蟾兔为动色”。

忘忧物:因为酒可以使人忘掉忧愁,所以就借此意而取名。晋代陶潜在《饮酒》诗之七中,就有这样的称谓,“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犹进,杯尽壶自倾”。

扫愁帚、钓诗钩:宋代大文豪苏拭在《洞庭春色》诗中写道,“要当立名字,未用问升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因酒能扫除忧愁,且能钩起诗兴,使人产生灵感,所以苏轼就这样称呼它。后来就以“扫愁帚”、“钓诗钩”作为酒的代称。元代乔吉在《金钱记》中也写道,“在了这扫愁帚、钓诗钩”。

狂药:因酒能乱性,饮后辄能使人狂放下羁而得名。唐代房玄龄在《晋书·裴楷传》有这样的记载,“长水校尉孙季舒尝与崇(石崇)酣宴,慢傲过度,崇欲表免之。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崇乃止”。唐代李群玉在《索曲送酒》诗中也写到了“廉外春风正落梅,须求狂药解愁回”的涉及酒的诗句。

酒兵:因酒能解愁,就象兵能克敌一样而得名。唐代李延寿撰的《南史·陈庆之传》附《陈暄与兄子秀书》有此称谓,“故江谘议有言,‘酒犹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唐代张彦谦在《无题》诗之八也有此称谓“忆别悠悠岁月长,酒兵无计敌愁肠”的诗句。

般若汤:这是和尚称呼酒的隐语。佛家禁止僧人饮酒,但有的僧人却偷饮,因避讳,才有这样的称谓。苏轼在《东坡志林·道释》中有,“僧谓酒为般若汤”的记载。窦革在《酒谱·异域九》中也有“天竺国谓酒为酥,今北僧多云般若汤,盖瘦词以避法禁尔,非释典所出”的记载。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对甘肃皇台酒的题词“香醇般若汤”,可知其意。

清圣、浊贤:东汉未年,曹操主政,下令禁酒。在北宋时期李昉等撰写的《太平御览》引《魏略》中有这样的记载,“太祖(曹操)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晋代陈寿在《三国志·徐邈传》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沉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渡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因此,后人就称白酒或浊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唐代季适在《罢相作》中写有“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的诗句。宋代陆游在《溯溪》诗中写有“闲携清圣浊贤酒,重试朝南暮北风”的诗句。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