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古代兵法典故

古代兵法典故

发布时间: 2020-12-27 13:15:50

❶ 请问:兵法中有“以全取胜”的典故吗谢谢!

"谋攻篇第三"用今语译出,就是--论谋攻当以全策取胜.

❷ 有个好像是左传(孙子兵法)里的典故,请教各位

你好,这个典故已经失传已久。互联网上是找不到的了,网络的所有成语和典故名回句都已经检索过一遍,答没有。我觉得小时候在乡下看过一张破纸片还有破石碑,上面似乎就是记载相似内容,但是我已经记不住了。最近才回过老家(初五上班没办法得回来)所以时间仓促来不及去看,现在老家变得面目全非,当地的图书馆也没有相关的信息,实在对不起楼主。

❸ 孙子兵法里有哪些典故

这是史记中《孙子吴起列传》中的,孙膑的三驷法。不是孙子兵法中的。

❹ 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解释与历史典故,要全面的具体的完整的!

http://ke..com/view/9679.htm#sub4911891
http://ke..com/view/4897.htm?func=retitle

❺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有典故吗它的出处是

  1.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有典故,是从《大学》中的一句演化而来的。

  2.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是“从知止而后有定”演化而来的。“知止而后有定”出自《大学》。《大学》中云:“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朱子有注:“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而安。”那么:知止,就是有明确的目标;有定,就是树立坚定的志向。知至善的目标,立坚定的志向,就可以心不妄动;心不妄动,则所处而安,不为外界影响所动了。

  3. 典故:在孙子兵法中:

  4.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计篇》)。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研究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战略部署则是企业的灵魂,是引领企业未来发展的主心轴,对孕育并带动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孙子兵法云:“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企业的决策如同作战用兵,必须做到三思而后行,从而实现“未战而庙算胜”。

  5. 注:“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的含义

  6. 谋划准确周到而后行动,知道目的地才能够有所收获。知止:知道目的地。

❻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具体故事

《孙子兵法》是一部饮誉世界的兵学圣典,被誉为天下第一奇书,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奇书圣典。成书至今已近2500年。大凡有作为的军事家、政治家、商业家,没有不熟读《孙子兵法》的。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深爱此书,并用心作注,他的《孙子注》颇为后人称道;唐太宗、宋仁宗、明代大儒王阳明、丞相张居正、清人朱墉都曾力主学习此书,毛泽东同志早在1938年在其名著《论持久战》中高度评价《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已、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

(6)古代兵法典故扩展阅读:

《孙子兵法》的历史评价:

英国空军元帅约翰·斯莱瑟所言:“孙武的思想有惊人之处———把一些词句稍加变换,他的箴言就像是昨天刚写出来的。”

美军总指挥弗兰克斯评价说:“孙武,这位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家的幽灵似乎徘徊在伊拉克沙漠上向前推进的每架战争机器的旁边。”

唐朝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孙中山曾说过:“ 就中国历史来考究,两千多年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成立中国的军事哲学。所以照那十三篇兵书讲,是先有战斗的事实,然后才成那本兵书。”

毛泽东评价《孙子兵法》:"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子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说的,包括认识世界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的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轻看这句话。"又说:"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乃至今天仍是科学真理"。

❼ 关于一个军事典故

《唐李问对》一作《李卫公问对》,是《唐太宗与李靖问对》一书的简称。全书因
以李世民与李靖一问一答的形式写成而得名。
自《唐李问对》一书行世以来,历代学者就普遍认为此书是北宋仁宗时(1023—
1063年)人阮逸的依托之作。如陈师道(1052—1101年)的《后山谈丛》、何薳(1077
—1145年)的《春渚纪闻》认为此书是阮逸所著。邵博(?—1158年)的《邵氏闻见后
录》和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则认为此书是阮逸拟作和假托。后人因《唐李问对》
一书不见于《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的著录,《太平御览》、《武经
总要》等书没有引用该书,其内容文字又浅陋不文,也都认为此书是赝作,成书于北宋
中叶。
不过,也有人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的。如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就认为此书并非出
自阮逸的假托。
值得注意的是,从《唐李问对》曾论述到上古阵法等宋人已不甚了了的问题来看,
此书恐怕不是阮逸所能凭空臆造,而是应另有所本。公元1042年成书的《崇文总目》著
录有《李靖行述》1卷、《韬钤秘录》5卷和《卫国公手记》1卷。南宋人王应麟所撰
《玉海》卷141《兵制·兵法·〈李卫公问对〉》条引《书目》说:“李靖《兵钤新书》
1卷,载靖与秦王论兵,如《问对》书。”据此,可知《唐李问对》一书很可能是阮逸
根据《李靖行述》、《韬钤秘录》和《卫国公手记》诸书编撰附益而成。
《唐李问对》共分3卷。卷上主要论述奇正、阵法、兵法和军队编制等问题。
奇正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中常用的一对概念。自黄帝以来的兵法都主张先正后奇,
先仁义后权谲。曹操解释奇正说,先投入战斗的是正兵,后投入战斗的是奇兵;正面作
战的是正兵,从侧翼发动攻击的是奇兵。此书作者认为投入战斗的主力部队是正兵,主
将自己统率的出击部队是奇兵。奇正之分不在于投入战斗的先后,以及是正面作战还是
迂回侧击。它指出,奇正之分完全是人为的,奇正可以互相转化。训练部队时,可按奇
正来划分,但在作战时,却不能有奇正有别,固定不变的观念,而应随机应变,以奇为
正,以正为奇,变化无穷,使敌人捉摸不透,将我军的正兵误认作奇兵,奇兵误认作正
兵。它对奇正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作了深刻的阐述,发展了《孙子兵法》有关“奇正相
生”的思想。它又对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阵的名称提出了新的解释。作
者认为,八阵本是一阵,临阵对敌时,出于变化制敌的需要,才散成八阵,战斗结束后,
又复归为一阵。其中天阵、地阵的名称来源于旗号;风阵、云阵的名称来自幡名;龙、
虎、鸟、蛇四阵的名称则本自队伍的分别。后人出于误解和以讹传讹,才将其误认为8
种事物。其实在实际战斗中,阵势的变化远远不止这8种。它还对楚国和中原各国车兵
编制的差异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它指出,按周朝兵制,每车一乘由步兵72人,甲士3
人组成,分为3甲,每甲25人。楚国每车一乘由150人组成。这是因为楚国地处丘陵和江
河湖泽地带,车少而人多。
卷中主要论述如何戍守北边、训练军队、择人任势、避实击虚、增强部队的战斗力
和排列营阵诸问题。
它认为,在平定突厥和薛延陀后,戍守北边的汉兵和蕃落应采取不同的教习方法。
一旦战争爆发,就临时变易两者的旗号服色,使敌人难以捉摸,产生误解,然后出奇制
胜。它又认为,君主良将应善于选择将士,利用其优势。蕃兵的长处在于骑兵,汉兵的
长处在于强弩。善于用兵的人应分别利用和发挥其各自的优势,以战胜敌人。它还发展
了《孙子兵法》中关于虚实的思想。虚通常指劣势和弱点,实则指优势和强点。要识别
虚实,必须先懂得奇正相生的方法。不懂得以奇为正,以正为奇,就不会了解虚是实,
实又是虚。懂得了奇正相生,就可以采取主动,用这一方法来调动敌军,从而摸透敌军
的虚实,然后用正兵对抗敌军的坚实之处,出奇兵攻击敌军的虚弱之处。敌人以为我是
正兵,我就出奇兵攻击它,反之,就用正兵攻击它。这样,就可以达到掌握主动,调动
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的目的,并最终战胜敌人。作者在这里全面而又深刻地论述了虚
实与奇正、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对如何争取用兵的主动权问题作了精彩的阐述。它
又指出,为保持和提高我军的战斗力,削弱敌军的战斗力,可以采用以近待远,以逸待
劳,以饱待饥,和以诱待来,以静待躁,以重待轻,以严待懈,以治待乱,以守待攻的
方法,来取得作战的胜利。它还对李靖创制的六花阵作了详细、朴实的阐述,指出该阵
来源于诸葛亮的八阵法,并介绍了方、圆、曲、直、锐等阵形和阵名。这在阵法研究中
阴阳五行八卦之说和穿凿附会之风盛行的时代,是十分难得的。唐宋时的军事著作往往
将古代军队宿营部署的营,和作为战斗队形的阵这二个概念混为一谈。作者在这里虽没
有犯同样的错误,但也没有将这二者的区别和联系论述清楚。
卷下主要论述重刑峻法与胜负的关系,以及义利、主客、步兵对抗车骑、分合、攻
守、御将、阴阳术数、临阵交战和对兵法的理解等问题。
它认为,用兵应处理好义和利的关系。要铲除大患,就不能顾虑小义。主客是既对
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只有因时制宜,善于反客为主,变主为客,才能屡战屡胜。它又
对《孙子兵法》“形”篇所说的“守则不足,攻则有余”提出了自己的解释。它认为,
“不足”不是指弱,“有余”也不指强,而是指有胜算或胜利的条件。“守则不足,攻
则有余”指的是当战胜敌人的条件不足时,我就防守;当取胜的条件有余时,我就进攻。
这种解释是颇有道理的。它虽遭到一部分学者的反对,但又为另外一部分学者所接受。
它对攻守的论述是相当精辟的。它指出,进攻是防守的枢纽,防守是进攻的策略。
进攻不仅仅是进攻敌城、敌阵,还必须攻敌之心。防守不只是守卫营阵壁垒,还必
须保持我军的士气,等待战胜敌人时机的到来。它认为,攻敌之心的人就是所谓的知彼
者,保持我军士气的人就是所谓的知己者。使自己不被敌人战胜,主动权操在自己手中;
先使自己不可战胜的人,就是知己者。我军可以战胜敌军,在于敌军有可乘之机;等待
并寻求可以战胜敌人之时机的人,就是知彼者。这是用兵作战要点。
不过,它在论及攻守时犯有将攻守和好战、忘战这二个概念混为一谈的错误。它一
方面引述《司马法》说:国家虽大,好战必定自取灭亡;天下虽然安定,忘记战争势必
危及稳定。另一方面又承认好战、忘战和攻守的道理是一样的,将进攻等同于好战,将
防守等同于忘战。其结果就是将攻守这两种不同的战略态势和作战形式,与好战、忘战
这两种对待战争的不同态度相提并论,混而为一。
它还指出,阴阳术数不可信,功成业就,事在人为。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它又认为
阴阳术数是不可废除的。其理由是用兵作战是一种诡诈的行为,善于用兵的人自己不能
相信阴阳术数,但可以假托和利用这些东西,以驱使和命令那些相信阴阳术数的贪欲、
愚昧之辈。
总之,《唐李问对》是一部颇有价值的兵书。它提出了一些新的创见,发展了前人
的一些光辉思想。毋庸置疑,它也存在一些错误和不足之处。但这些错误和不足并没有
构成这部著作的主要方面。
郁林王恪,始王长沙,俄进封汉。贞观二年徙蜀,与越、燕二王同封。不之国,久乃为齐州都督。帝谓左右曰:’吾于恪岂不欲常见之?但令早有定分,使外作籓屏,吾百岁后,庶兄弟无危亡忧。”十年,改王吴,与魏、齐、蜀、蒋、越、纪六王同徙封。授安州都督。帝赐书曰:“汝惟茂亲,勉思所以籓王室,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外之为君臣,内之为父子,今当去膝下,不遗汝珍,而遗汝以言,其念之哉!”坐与乳媪子博塞,罢都督,削封户三百。高宗即位,拜司空、梁州都督。恪善骑射,有文武才。其母隋炀帝女,地亲望高,中外所向。帝初以晋王为太子,又欲立恪,长孙无忌固争,帝曰:“公岂以非己甥邪?且儿英果类我,若保护舅氏,未可知。”无忌曰:“晋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且举棋不定则败,况储位乎?”帝乃止。故无忌常恶之。永徽中,房遗爱谋反,因遂诛恪,以绝天下望。临刑呼曰:“社稷有灵,无忌且族灭!”四子,仁、玮、琨、璄并流岭表。显庆五年,追王郁林,为立庙,以河间王孝恭孙荣为郁林县侯以嗣。神龙初,赠司空,备礼改葬。光宅中,仁遇赦还,适会荣以罪斥,故得袭郁林县男,历岳州别驾,爵郡公。尝使江左,州人遗以金,拒不内。武后遣使者劳曰:“儿,吾家千里驹。”更名千里。自天授后,宗室贤者多株剪,唯千里诡躁不情,数进符瑞诸异物,得免。中宗反正,改王成纪。未几,进王成。节愍太子诛武三思,千里与其子天水王禧率数十人斩右延明门以入。太子败,诛死,籍其家,改氏“蝮”。睿宗立,诏还氏及官爵。玮蚤卒,中宗追封朗陵王。子礻玄,出继蜀王愔。开元中,以傍继国改封广汉郡王,迁太仆卿同正员,薨。
《旧唐书》
吴王恪,太宗第三子也。武德三年,封蜀王,授益州大都督,以年幼不之官。十年,又徙封吴王。十二年,累授安州都督。及将赴职,太宗书诫之曰:“吾以君临兆庶,表正万邦。汝地居茂亲,寄惟籓屏,勉思桥梓之道,善侔间、平之德。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三风十愆,不可不慎。如此则克固盘石,永保维城。外为君臣之忠,内有父子之孝,宜自励志,以勖日新。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故诫此一言,以为庭训。”高宗即位,拜司空、梁州都督。恪母,隋炀帝女也。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长孙无忌既辅立高宗,深所忌嫉。永徽中,会房遗爱谋反,遂因事诛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有子四人:仁、玮、琨、璄,并流于岭表。
寻追封恪为郁林王,并为立庙。又封仁为郁林县侯。永昌元年,授襄州刺史。不知州事,后改名千里。天授后,历唐、庐、许、卫、蒲五州刺史。时皇室诸王有德望者,必见诛戮,惟千里褊躁无才,复数进献符瑞事,故则天朝竟免祸。长安三年,充岭南安抚讨击使,历迁右金吾将军。中兴初,进封成王,拜左金吾大将军,兼领益州大都督,又追赠其父为司空。三年,又领广州大都督、五府经略安抚大使。节愍太子诛武三思,千里与其子天水王禧率左右数十人斫右延明门,将杀三思党与宗楚客、纪处讷等。及太子兵败,千里与禧等坐诛,仍籍没其家,改姓蝮氏。睿宗即位,诏曰:“故左金吾卫大将军成王千里,保国安人,克成忠义,愿除凶丑,翻陷诛夷。永言沦没,良深痛悼。宜复旧班,用加新宠,可还旧官。”又令复姓.

❽ 急求涉及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典故,O(∩_∩)O谢谢

种树郭橐驼传(顺应被管理者的天性);谏太宗十思疏(治国之道);前出师表(诸专葛亮向刘属禅传受治国,用人,奖惩之法);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特别是下属,方能服众);古代打仗五要素,天时、地利、人和、将能、法正(严格的规章制度也是管理企业队伍的关键) 这方面可以参考的文献很多,可以参看先秦的各家著作,如《韩非子》,现在比较权威的翻译版本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张觉的《韩非子校疏》。《荀子》,比较权威的翻译版本是中华书局王先谦的《荀子集解》,还有诸如兵家的著作,如《孙子兵法》等。

❾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和解释

1.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第二计:围魏救赵,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第五计: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第六计: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

2.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第八计:暗渡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第九计:隔岸观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第十计: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3.攻战计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4.混战计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比喻用计脱身。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

5.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上楼以后拿掉梯子。借指与人密谈。也用以比喻怂恿人,使人上当。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比喻将本求利,别人收获。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指在一定的场合下采取主动措施,以声势压倒别人。

6.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以美女诱人的计策。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指一个接一个相互关联的计策。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9)古代兵法典故扩展阅读: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科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❿ 一个历史典故

马 陵 道

春秋战国时,阳城有一个地方,山深林密,叫鬼谷,鬼谷中住了一个精通天文地理、兵法与算术的人,叫鬼谷子。鬼谷子有四个徒弟:齐国人孙膑与魏国人庞涓学习兵法,结为兄弟;苏秦与张仪学习游说的学问,结为兄弟。这四个人在历史上都很有名。

一天,庞涓听说魏国招聘将相,就告别老师下山了。到了魏国,魏惠王看庞涓有能耐,就让他当上卿,掌管全国兵马。

庞涓走后,孙膑学习更加刻苦,鬼谷子把《孙子兵法》也教授给了他。学业完成后,孙膑就下山到魏国去找庞涓。

庞涓这人心胸狭窄,他发现孙膑在兵法、布阵上比他强,就对魏惠王说:“孙膑是齐国人,以后肯定会背叛魏国,不如现在杀了他,以绝后患。”为了骗孙膑给他写出《孙子兵法》,他又假装好人,让魏惠王不要杀孙膑,只把他的两个膝盖骨削了。孙膑知道了庞涓的阴谋后,就整天装疯卖傻,骗过了庞涓,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逃回了齐国。

齐威王看到孙膑很有才学,就任命他为军师。孙膑恨透了庞涓,就处处与他作对。庞涓带兵攻打赵国,孙膑就带兵假装要攻打魏国,然后在半路,把匆忙赶回魏国的庞涓打得大败。

过了几年,庞涓又带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就让孙膑带兵去解救韩国。

孙膑又率兵杀魏国,庞涓听到消息后,赶紧领兵往回赶。等他回到魏国,孙膑已经往回撤了。庞涓气得火冒三丈,说:“我不杀孙膑,誓不罢休!”就命令军队追赶齐兵。庞涓到了齐军留下的空营一看,齐兵做饭搭的灶有十万个,他吓了一跳:“齐兵这么多!”第二天又往前赶,再看齐兵留下的灶,只有五万个;到了第三天,就只剩下了三万个,庞涓得意地说:“齐兵已经害怕了,半路上就跑了一半,追!”

这时,孙膑正在前面等着庞涓呢。他算到庞涓黄昏时刚好能赶到马陵,就让士兵把路边的树全部砍倒,堵住路,只剩下最大一棵树。他让人把这棵树树皮剥光,上面用墨汁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下”几个大字,然后吩咐士兵埋伏在马陵道两边的山坡上,看到火光就射箭。

庞涓恰好在黄昏时追到了马陵,路被树堵着,队伍很不好前进。这时,他看到只有一棵树孤零零地立在路当中,上面似乎写着什么。庞涓让人去拿火把,当他举着火把看到树上写的字时,就知道中计了。这时,路两边的箭雨点般射了过来,庞涓全军覆灭,临死前,庞涓说:“唉,让这个残废成功了!”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