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于谦的典故

于谦的典故

发布时间: 2020-12-25 21:25:07

成语“两袖清风”的典故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这个成语源自明代于谦。
于谦(1398.5.13-1457.2.16),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四年召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变,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为明景泰帝。瓦剌兵逼京师,身自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太上皇得归。天顺元年谦以“谋逆”罪被冤杀。弘治谥肃愍,万历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手(绢)帕蘑(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闾阎就是里巷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此诗写成后远近传诵,为一时佳话。于谦如此不阿,自然引起了宦官王振的极度不满。

❷ 于谦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版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权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顾佐任都御使,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行.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高煦伏在地上战保,自称罪该万死.皇帝很高兴.班师回朝北京,给于谦赏赐和各大臣一样.
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承担重任,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省的巡抚,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并立即上疏提出.一年上疏几次,稍有水旱灾害,马上上报.

❸ 和于谦有关的成语

铮铮铁骨
千锤百炼
一身正气
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

❹ 于谦留下了什么人生典故

保卫京师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挟持明英宗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邝埜极力劝谏,但明英宗不听。邝埜跟随明英宗管理军队,留于谦主持兵部的工作。待到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郕王监国,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
侍讲徐珵(即徐有贞)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于谦厉声说:“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京师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动便大事去矣。难道不见宋朝南渡的故事吗?”于谦力主抗战,得到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爱国官员的支持。郕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
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惶惶,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于谦请郕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立即奔赴顺天府,依次经营筹画部署,人心遂稍稍安定。随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

铲除奸党

郕王刚刚摄政朝议时,右都御史陈镒上奏请求诛杀王振全族,廷臣一时纷纷响应。朱祁钰无法做决定,于是下令择时改议,廷臣则抗议不依。此时,王振党羽、锦衣卫都指挥使马顺站出叱斥百官。户科给事中王竑突然带头在朝廷上猛击马顺,众臣纷纷跟随,马顺当即毙命,一时血溅朝堂,而士卒亦声汹欲诛。郕王朱祁钰看后大惧,欲起身离去,于谦挤到郕王身前,扶臂劝导道:“马顺等人罪该诛死,打死勿论”,众人听后方止,而此时于谦的袍袖已经裂开。在他退出左掖门时,吏部尚书王直握着于谦的手叹道:“国家正是倚仗您的时候。今天这样的情况,即使是一百个王直也处理不了啊!”在那时,朝廷上下都倚重于谦,而于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❺ 于谦留下了什么的人生典故

古往今来,凡为官清廉、不贪钱财者,常以“两袖清风”自誉。说起它的由来,专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属 明人都穆的《都公谭纂(zuǎn)》记载了下面的故事。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他曾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于谦作风廉洁,为人耿直。于谦生活的那个时代,朝政腐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当时各地官僚进京朝见皇帝,都要从本地老百姓那里搜刮许多的土特产品,诸如绢帕、蘑菇、线香等献给皇上和朝中权贵。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❻ 石灰吟的典故

于谦为官非常清廉,每次进京办事,从不带任何礼物送人。有人劝他带些土特产做交际联络,他听罢,笑着举起两袖,答道:「吾唯有清风而已。」于谦担任兵部尚书的时候,除西部的瓦剌之外,全国还有很多地方出现动乱。这些前后征调的事务,全仗于谦一人运筹帷幄。于谦的雄才大略,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景帝得知于谦节俭,家中的房屋仅能遮风挡雨,极其简陋,就赐给他一处位于西华门的府第,于谦辞谢道:现在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最终没有接受皇上的赏赐的府第。景帝对于谦的了解越深,越感佩他的为人,每当提拔大臣的时候,必定征求于谦的意见。于谦不避嫌怨,向皇上如实汇报,结果有些没当上官的人,就怨恨他,而才能 不如于谦的人,往往嫉妒他。于谦性情刚强,当遇到处理事情不能如意时,忍不住抚胸叹息:我这一腔热血,不知会撒到何处!景泰八年正月,石亨等人趁景帝病重之际,发动了「夺门之变」,重新推举英宗即位。他们怀挟私心,诬陷于谦谋反。于谦被害当天,京城百姓哭声震天,行刑之时,乌云蔽日,可谓是天怒人怨。锦衣卫的官兵在抄查于谦的家产时,什么值钱的东西和罪证也没查出来。只看到于谦的房屋仅能挡住风雨,屋里空荡荡的,除了书籍之外,没有任何钱财。只有一间正室的大门锁得很牢固,打开一看,里面是景帝所赐的蟒衣、剑器等,密封得很严,从来没有动用过。锦衣卫被他的高风亮节所感动,不禁失声恸哭。

皇太后听到于谦被处死的消息,叹息、哀悼了好几天。事后,英宗皇帝也后悔自己错杀了一位忠臣。而那些诬陷于谦的人,不到一年的时间,竟接二连三地因贪污或谋反罪落狱,使于谦的冤情得以天下大白。明宪宗成化二年,于谦的冤案昭雪,宪宗在诏书中赞叹于谦道:「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恃,为权奸所并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诏书被天下人传诵,历史终于还忠臣以公道。由此可见,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年少时的一首《石灰吟》正是他一生的写照,其忠烈的丹心,足以明彻千古,与日月同光。《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是一位著名的「救时宰相」。。出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 (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复任。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

❼ 两袖清风来自什么典故

两袖清风 未时将尽,冬日的斜阳冷森森的,忙活了一天的巡抚衙门渐渐安静下来。 巡抚于谦把一切政务都交代给了副史与主事,明天就应召进京述职去了。自总领河南、山西两省政事以来,勤于政务,日理万机,似乎繁忙已成习惯,这一闲暇起来,心里空落落的,倒不自在了。 于谦慢慢踱进书房,坐在书案前,右手轻轻按抚前胸让自己安静下来,他要再认真思考一下入朝后的形势与应对方法。 先帝宣宗晏驾之后,年仅九岁的太子即位,大宦官王振趁机攫取了朝廷实权,他笼络亲信,排斥异己,接纳党羽,壮大实力,朝野官吏,莫不仰视,统称他为“翁父”。各地官员进京办事,都要送上厚礼,打通他这个关节,唯有于谦不买账。王振几次暗示于谦愿与结好,于谦都没理睬。王振十分恼火,但于谦为官清正,政绩卓著,一时奈何他不得,只能心中记恨,以后再寻机整治他。对此,于谦心知肚明。这次进京肯定会受到王振的刁难甚至于陷害,他横下一条心,无论如何都要维护国家利益保持个人名节,绝不能与之同流合污。这时他想起了自己早年写的一首明志诗,于是展纸研墨,饱蘸狼毫,一挥而就: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面对书案正在沉吟,副史带着三个小吏进来了,那三人放下各自抱着的朱漆木箱,转身退出。副史看着巡抚一脸的诧异,赶忙解释:“当今的朝政大人十分清楚,哪有前去面圣不给大宦官送上重礼的。况且王振对大人您早已挟嫌,最好趁此缓和一下。当然我知道大人一向清廉自守,所得饷银多半周济贫苦,补贴官用,住房只求能避风雨,服饰只讲保暖整洁,三餐只用粗茶淡饭,没有金银珠宝可送。我与主事商量,从大人官饷里预支一些,采买了一点土特产,不过是普通的绢帕、蘑菇与线香。也算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在吧,总比两手空空好。” 于谦脸色愈来愈凝重,深深地叹口气说:“谢谢您的好意,可是这些都是老百姓的生活用品,拿来送官,恐有不妥。况且现在朝野送礼成风,一些贪官收纳重金珍玩之外,也接受土特产品。不过属下心里明白,所谓土特产,上边是只求”特“不求“土”啊。于是绢帕必是苏杭双面绣顶级珍品,蘑菇必是大兴安岭深山猴头,线香必是云贵百年檀木材心所制,每求一物,万民涂炭。我岂能随波逐流,助长这种歪风。” 副史忧心忡忡地说:“水至清则无鱼,官至清则无友,属下真为大人的前程,不,命运,担忧啊!” 于谦欣然一笑说:“无鱼则不吃,无友则不交,我忧心如焚的是国家命运而不是身家安危啊。”他摆动着两管宽大的衣袖,朗声大笑道:“我进京,纤尘不带,带去的只有这两袖清风啊。” 说完,略一沉思,又伏案题诗一首: 入京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❽ 相声大师于谦,都有哪些关于他的故事

故事内容:于谦一生都在家里恭恭敬敬地供奉文天祥的遗像和牌位,就像供奉自己于家的祖先一样,甚至比供奉自家的祖先还要虔诚。

据传于谦出生前的那个晚上,他的父亲于仁做一个梦,梦见一个绯袍金幞的神对他说:我感动于你们于家对我的供奉,也感动于你们于家一门忠义,所以我文天祥打算转世投胎,来做你们于家的子嗣。

于仁听了这话,大吃一惊,赶快口称逊谢,说不敢当。但梦中那位金神说完转眼就不见了。于仁醒来不久,于谦就出生了。

而于仁之所以给孩子起名叫“谦”,就是“以志梦中逊谢之意”。 就是说对于文丞相的盛意,他心里还一直惴惴受之不安。

(8)于谦的典故扩展阅读:

人物经历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

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

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

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

❾ 于谦的故事

于谦是我国明代有名的清官,深得老百姓的爱戴,被尊敬地称为“于青天”。

于谦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于谦叮属管家,一概不收寿礼。

皇上因为于谦忠心报国,战功卓著,派人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谁知管家根据于谦的叮属把送礼的太监拒之门外。太监有点不高兴了,就写了“劳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四句话,叫管家送给于谦。于谦见了,在下面添了四句:“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最怕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见于谦这样坚决,无话可说,回去向皇上复命去了。

不一会儿,于谦的同乡好友,和于谦一起做官的郑通也来送礼了,于谦又写了四句话:“你我为官皆刚正,两袖清风为黎民。寿日清茶促膝叙,胜于厚礼染俗尘。”郑通见了十分敬佩,于是叫家人带回礼物,自己进门与于谦叙谈友情。

于谦正和郑通谈得十分投机,管家进来通报,有一个叫“黎民”的送来了一盆万年青,还让管家带来一首诗:“万年青草情义,长驻山涧心相关。百姓常盼草常青,永为黎民除贪官。”于谦见后,亲自出门迎接,郑重地接过那盆万年青,高声咏唱了一首诗:“一盆晚年情义深,肝胆相照万民情。于某留作万年镜,为官当学万年青。”

于谦办事铁面无私,清廉不赂,得罪了朝廷中的一些贪官。皇帝也觉得于谦不通人情,不把皇上放在眼里,心中老是不快,于是在贪官的诬陷下,皇帝寻个罪名,罢了于谦的官,还要问他的罪。于谦在牢里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❿ “意欲”的典故出自何人

B.徐有贞

明宣宗去世后,刚满九岁的皇长子朱祁镇即位,史称英宗。英宗宠信太监王振,酿成了土木之变,自己也成了瓦剌的俘虏。兵部侍郎于谦为了断绝瓦刺利用明英宗进行政治讹诈的阴谋, 建议皇太后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年号景泰,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景泰帝升于谦为兵部尚书,全权布署保卫北京的各项事宜。
当时北京守军不足十万,而且尽是老弱。于谦号召京城男儿捍卫京城,许多青壮年自带武器投军效力,很快使兵额增加到二十万。
军仗局和盔甲厂的工匠几天内就赶制出大批盔甲。军器局的工匠生产了大量的军器、火炮和战车。居民几天内就挖成了护城的防御掩体五千一百余丈,并自发地帮助军队将通州粮仓中储存的粮食运进京城,共计百万石,足够守军食用一年。
于谦宣布了造成“土木之变”的祸首王振的罪状,请旨查抄了王振的家产。把王振党羽马顺的尸体拖到街头示众,军民视之,无不切齿痛恨,争着拥上前去鞭尸,以解心头之愤。有力地打击了宦官集团的气焰,鼓舞了全体军民的斗志。
在于谦的领导下,北京军民赢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瓦剌败退出长城之后,觉得继续扣留英宗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于是把他放了回来。景泰把这位“太上皇”安置在南宫“颐养天年”。景泰八年(1457年),景泰帝突然身染重病,卧床不起,而太子这时已经早逝,皇位继承权发生了问题。武清侯石亨、御史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野心家勾结了起来,在正月十六日凌晨发动政变。石亨带领亲军一千余人,借加强防守之名,混入皇城(紫禁城外,地安门、安天门以里的城区),推倒南宫的宫墙,拥着英宗登上御辇到东华门外。守门禁军见是太上皇,不敢阻拦,石亨挥军直入东华门,扶英宗入奉天殿。这时天已启明,群臣进宫早朝,见英宗已端坐在宝座上,均大吃一惊。英宗安抚群臣说:“景泰帝病重,大家迎我复位,你们各安其事,各安其位吧。”
早朝的钟鼓声惊动了病榻上的景泰帝,他得知英宗复辟的消息后已无计可施了。英宗废景泰帝为郕王,又过了一个多月,景泰帝病故,享年三十岁。
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复辟功臣,紧接着又捏造了于谦“意欲迎立外藩”的“谋逆罪”,将于谦逮捕入狱。天顺元年(1457年)正月二十二日,于谦被押往刑场,北京百姓闻之,夹道痛哭,行刑之时,巧逢阴云蔽天,可谓天怒人怨。
抄查于谦私宅时,什么值钱的东西和谋逆的罪证也没有查出来,于谦的住室仅遮风雨,四壁萧然,除了书籍之外,家无余资。锦衣卫的士兵见之,不禁潸然泪下。成化二年(1466年)明宪宗为于谦平反昭雪,将他的故宅改为“忠节祠”,1984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忠节祠”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