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世界典故

世界典故

发布时间: 2020-12-23 22:45:01

① 情感世界的历史典故

汉朝王粲作《柳赋抄》:“枝扶疏袭而覃布,茎森梢以奋扬。人情感于旧物,心惆怅以增虑。”南朝宋 傅亮 《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金兰之分,义深情感,是以献其乃怀,布之朝听。”
晋人陆云《与陆典书书》:“且念亲各尔分析,情感复结,悲叹而已。” 唐白居易《庭槐》诗:“人生有情感,遇物牵所思。”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二章:“但是这种情感也以对英雄的景仰居多。”

② 世界历史名人具体典故故事

岳母刺字
阎若璩口吃成大器。著名的考据学家阎若璩小时候是个口吃的孩子,常专受到大家的嘲属笑和欺负,在母亲和老师的鼓励下,阎若璩凭着勤能补拙的精神,刻苦读书,付出别人几倍的努力,赶上了正常的同学,此后,阎若璩仍旧凭着这股好学肯吃苦的精神,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母亲鼓励)
欧阳修借阅典籍。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母亲巧思,良苦用心)
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老师的高招,巧妙的点拨)

③ 一般一般,世界第三典故

我第一次遇见这句话是在《少年派》里,林妙妙说的。这句话有一个反派意思,一般一般显着很谦虚,而世界第三又感觉很自豪。这句话是我的口头禅。

④ 一花一世界有什么典故

菩提时一种树,相传释迦在菩提树下修行得道,所以菩提意指 觉悟的境界

一叶一菩提就是从一片叶子里可以领悟生死达到大自在的境界

一花一世界和一叶一菩提相对应,也含有小中见大见微知著的意思,一花一世界是佛祖拈花微笑的典故的总结,佛祖拈花微笑的故事是这样的:释迦牟尼有一日给门下众弟子讲法,结果他半天没有说话,只是手中捏着一朵花,对着大家转一圈,好像暗示大家看一看这朵花的样子,一句话也没有讲,下面的弟子,谁也不懂老师这一个动作是什么意思。所以这个动作叫做“拈花”,就是释迦拈花。这时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迦叶尊者,突然笑了出来。当然他的笑也很含蓄,只是破颜微笑。南大师曾经解释什么叫做破颜。他说:“因为宗教的教育集团,上来都规规矩矩、鸦雀无声,大家神态都很严肃。可是在这严肃的气氛中,迦叶尊者忍不住了,于是噗嗤一笑,这就叫作破颜,打破了那个严肃的容颜,但是不敢大笑,因为宗教性团体的戒律,等于说管理制度,非常严肃。他破颜以后,没有大笑,只是微笑。那么两人的动作联合起来,就叫做拈花微笑。”
然后释迦牟尼他老人家发话了,说的很深奥:“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大体的意思是说,最好的佛门正道就是这个,不需要什么语言文字来说来讲就直接可以悟道,现在我已经将这个正道交给大弟子迦叶了。我完全不懂佛学禅宗,只是站在门外傻想,那迦叶尊者作为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肯定是下了很多年苦功夫读了很多书的,慢慢积累,而拈花微笑的一刻便是他完成量变到质变升华之时,倒也不需要什么外物了,全凭经验和心悟了。

——真诚为你解答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还有疑问欢迎继续追问。

⑤ 世界上著名的有关苹果的故事 越多越好

查理一生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死后上了天堂,对上帝抱怨说:"主啊,我一生没有成就,是因为没有机会呀,"上帝想了想,说,:"那么我给你一次机会",于是,上帝让时光倒退回50年前,

查理在苹果树下睡觉,上帝摇了摇苹果树,一个苹果掉了下来,砸在查理头上,查理醒来,发现是苹果,于是把苹果吃了,然后继续睡觉,,

上帝很无奈,于是再次摇了摇苹果树,于是又一个苹果掉了下来,砸在查理头上,查理再次醒来,发现仍是苹果,于是又把苹果吃了,接着继续睡觉,

上帝决定再来一次,于是,一个更大的苹果落下来,砸在查理头上,查理醒来后发现还是苹果,于是生气的把苹果用力丢了出去,不巧,砸在了正在其他苹果树下睡觉的牛顿,

于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历史到今天为止有三个最著名的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现在握在乔布斯手中~这三个苹果说明了,情欲,求知,装X,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世界典故扩展阅读

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

要不回头地走

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

但只可以摘一次

柏拉图觉得很容易

充满信心地出去

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

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

“很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

不得已,因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

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那就是爱情”

“爱情是一种理想,而且很容易错过。”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

苏格拉底叫他到彬树林走一次

要不回头地走

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适合用来当圣诞树用的树材

但只可以取一次

柏拉图有了上回的教训

充满信心地出去

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却有点稀疏的杉树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

柏拉图回答老师:

“因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已经快不够

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来了。”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那就是婚姻”

“婚姻是一种理智,是分析判断,综合平衡的结果。

柏拉图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外遇

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

可以来回走

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柏拉图又充满信心地出去

两个小时之后,他精神抖擞地带回了一支颜色艳丽但稍稍焉掉的花,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花吗?”

柏拉图回答老师:

“我找了两小时,发觉这是最盛开最美丽的花,但我采下带回来的路上,它就逐渐

枯萎下来”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那就是外遇”

“外遇是诱惑的。它也犹如一道闪电,虽照亮,但稍纵即逝。而且,追不上,留不住。“

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生活

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

可以来回走

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柏拉图有了以前的教训

又充满信心地出去

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

苏格拉底只好走进树林里去找他,最后发现柏拉图已在树林里安营扎寨。

苏格拉底问他:“你找着最好看的花么?”

柏拉图指着边上的一朵花说:“这就是最好看的花吗。”

苏格拉底问:“为什么不把它带出去呢?”

柏拉图回答老师:

“我如果把它摘下来,它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摘它,它也迟早会枯。所以我就在

它还盛开的时候,住在它边上。等它凋谢的时候,再找下一朵。这已经是我找着的第

二朵最好看的花。”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你已经懂得生活的真谛了”

“生活是追随与欣赏,对生命中的每一次美丽。“

⑥ 世界著名的话成语

(一)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释读】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三)亡羊补牢
【典故】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释读】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四)盲人摸象
【典故】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不一会,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镜面王又说:“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一群盲人分成了几伙,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大王!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
【出处】
《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解释】
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五)守株待兔
【典故】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释读】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六)揠苗助长
【典故】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
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释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可以学宋国农夫的作法,一切事情都有它的顺序,如果一心只想早点完成就破坏它的次序,到头来不仅不能提早完成,反而一事无成。
(七)买椟还珠
【典故】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释读】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有些可笑。
(八)滥竽充数
【典故】
据《韩非子》记载,齐宣王爱听吹竽,又好讲排场。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机会,就到齐宣王那里去,请求参加这个吹竽队。齐宣王就把他编在吹竽队里,并且给他很高的薪水。这位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队里,拿着竽装腔作势。这样一天天混过去,不曾被人发现。
等到齐宣王死了,齐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欢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来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释读】
西方谚语说,你可以在某时欺骗某一些人,却不能一直欺骗所有的人。南郭先生不会吹竽硬装做会吹竽,终有露出马脚之时。
这个故事也说明南郭先生不善于运用良好的学习条件。在齐宣王300人的吹竽队里,与其他299名乐师相处,学习资源还算丰富。但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满足于滥竽充数,自欺欺人,只能落个逃之夭夭的下场。
(九)按图索骥
【典故】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据说,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
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便拿看书,往外走去,想试试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曲块!”
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气,幽默地说:“这‘马’爱跳,没办法骑呀!”
【出处】
这个成语来源于《艺林伐山》,伯乐《相马经》有“隆颡(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曲尔。”
【释读】
按图像寻求良马,比喻做事拘泥教条,墨守成规。现在指顺着线索去寻找。索是寻找、觅求,骥是好马。
(十)邯郸学步
【典故】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释读】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⑦ 花花世界是指什么样的世界出自什么典故

源于佛家用语,后来指大千世界,云云众生,世间一切景象。

【花花世界】
佛教关回于“答世界”的说法很多。如《华业经》说:“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又《梵网经》卷上谓:卢舍那佛坐千叶大莲花中,化出千尊释迦佛,各居千叶世界中,其中每一叶世界的释迦佛,又化出百亿释迦佛,坐菩提树下。后俗语花花世界源于此。花花世界一般形容繁华之地,尘世间。如《说岳全传》第十五回:“每想中原花花世界,一心要夺取宋室江山。”又如《何典》第一回:“中界便是今日大众所住的花花世界。”
参考资料:http://www.cnbuddhism.com/cidi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111131

⑧ 天下 第一的典故

老子天下第一,写下这个题目,我觉得再准确不过了。
在老子之前无人昭示比天还大的秘密——道,因此说老子天下第一!
一部《老子》,犹如一团迷雾,萦绕在世界几千年。
《老子》问世以来,研究者众多,可谓汗牛充栋。面对堆积如山的《老子》研究著作,我不得不说:所有的研究,都凝聚着学者们的心血,令人景仰与钦佩。我也不得不说:所有的研究,都是读书人的解读,是先贤们智慧的结晶,但学慧与思慧无法与老子的“修慧”实现真正的对接,从而落入“学而知之”的巢窠。如此说,并非是我不敬先贤。
有人说:老子五千言,是一本网络全书,包含了哲学、宇宙学、人体学、修道学、生命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美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气象学等等。这样说,表面看来没有错,但并没有把握《老子》的本意。那么,《老子》的本意是什么呢?老子,是一位大修道家,他以自己修道的亲身实践,经历了超越自我、超凡脱俗、脱胎换骨的过程,最后返回到道而获得与道相合之身,具有与道圆融的智慧,究极天地宇宙至理。把握《老子》的本意,就应该站在老子所站的道的高度来把握。《老子》一书,是阐述万物来源与修道理论的书,揭示了道这个比天还大的秘密,指出了人返本归根的途径。
老子以博大的爱心,向世人昭示了道这个比天还大的秘密,告诉世人如何去修道。修道的过程,是从有形向无形转变的过程,是返本归根的过程。在修道过程中,必然会体会到博大精深的哲学,体会到天地宇宙的至理。对老子而言,修道是源头,而哲学及其它学科的内容则是支流。因此,老子在讲述道及修道的过程中,必然会包含哲学及其它学科的内容。
我是一个修道者,与老子有一梦之缘。1994年农历9月9日晚上,老子来到我的梦中。他个子不高,几乎是团脸,满面红光,白色长眉下的丹凤眼笑成了一条线,长长的褐色胡须随风飘动,身上明黄色长袍上的黑色圆寿字非常显眼。之后,我写了一首《梦老》以纪念。诗曰:九九重阳夜,秋深霜寒月。忽见一老者,满脸慈祥色。凤眼眯成线,笑声震耳朵。醒来犹记得,黄衣寿字多。再之后,我又写了一首名为《九月九》的乐曲,来表达我的景仰之情。
我以为,《老子》一书,其主要内容为四个方面:一是道,二是德,三是修道,四是行道。
请您跟我一起同行,走进《老子》,领悟真谛。

老子是圣人
圣人,是得道高人,是与道相合之人,其身上显现了“道”的特性。老子就是圣人,这可以从他的所作所为得到证实。
老子直言不讳。“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宵。”(六十九)天下都说我伟大,好像不一般。作为与道相合的圣人,自然与众不同,肯定不一般,无论其思想,还是其行为,都超出常人能够想象的之外。但是,他身上显现了道的特性,必然显得平凡,又好像与常人差不多,因此说好像不一般而不说就是不一般。老子承认自己是伟大之人,在他眼里够得上伟大之人的只有一种,那就是与道相合的圣人。
老子间接说出。“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物,唯望唯忽。忽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情呵。其情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二十一)大德之人,只随从道。道这物质,似有似无。不明呵细看呵,里面有形象呵。细看呵看清呵,里面有实物呵。隐微呵不明呵,里面有本质呵。里面的本质甚至很真实,其中包含着信息。从远古到今天,它的形态始终没有变,依然是万物萌生之前的样子。我凭什么知道是万物萌生之前的状态即道呢?靠的是道。道是什么样的?道的性格、特征及运动规律又是什么样的?老子对此描述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他为什么能够这样清楚明白,他说是靠道。一般的有道之人,只能感觉到道的存在和作用,但无法把握道的本质。而老子对道的描述,证明老子是与道相合之人。
老子境界证明。老子与世无争,不显山不露水,默默地做了数不清的好事。如果不是那位可爱的函谷关关令的话,现在恐怕就看不到这五千言了。五千言中所描述的圣人所作所为,除了古代圣人之外都是老子所为。“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三十五)这是最有代表性的,老子听到了道说的话:淡呵!没有滋味。看它,不能见其形。听它,不能闻其声。用它,永远无穷尽。
综上所述,完全可以说老子就是圣人。

道 是 主 宰

道,是宇宙的本原,是产生宇宙最初级、最基本、最原始的物质。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二十五)有个东西混然一体,在天地形成之前产生。寂静呵!无形呵!独立长存而不变,可以看作是天地的母亲。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取名叫作道。
道是什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万物是道演化发展而来,万物是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因此,道是宇宙的本原,是生成宇宙的原始物质。宇宙万物是物质,那么产生宇宙万物的母体——道,也只能是物质。这里的物质是一个全新概念,即全部的物质客观存在。人类目前未知区域还相当广阔,这是不争的事实。在这里,我们要确立的物质概念是:全部的、全息的、包括虚态与实态在内的物质存在。道,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强信息、高能量的物质形式。它的信息最强,宇宙中所有的信息都来源于此。它的能量最大,宇宙中所有能量也都来源于此。宇宙是道的现实载体,宇宙中,道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就是道,永存的道,连绵不绝的道,作用无穷无尽的道。道是宇宙的主宰,是变化的源泉,是未来的动力。
道的形态。“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望。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十四)视而不见,称它微小。听而不闻,称它稀少。摸之不着,称它平坦。这三者不可分,原本混然一体。道这东西,其先并非不实,其后不是不明。连绵不断啊很难描述,返本归根为虚无。道,无形,无声,无痕。对常人来说是如此。对圣人老子来说是有形、有声、有痕。早先不是不实,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以后也不是不明,是清清楚楚的东西。是从远古到今天连绵不断的!道返本成为不具任何形象的实存体。这个实存体是没形状的形状,没物象的形象,是混沌状态。
道的时空。“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十四)跟着它看不见后尾,随着它看不见前头。道,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道的物质。“道之物,唯望唯忽。忽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情呵。其情甚真,其中有信。”(二十一)道这物质,似有似无。不明呵细看呵,里面有形象呵。细看呵看清呵,里面有实物呵。隐微呵不明呵,里面有本质呵。里面的本质甚至很真实,其中包含着信息。道的物质:一是道中有象。是可以看见的,是有形的,是以波的形态存在着的。二是道中有物。是虚态的实存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三是道中有情。存在着万物的本质,万物都由道演化而来的。四是道中有信。存在着信息,这是构成道的元素之一。

道的作用
道,无所不能,无比伟大。道,是宇宙的主宰,是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动力。
无所不能。“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十)生万物养万物,生万物而不占有,养万物而不主宰,这叫崇高品德。道是永恒的,不管人们信与不信,它都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着。道是按照自己的法度运行的自在者,那么生也好养也好,都是应该的,都是必然的,都是自然而然的。道是无形的,常人看不见它,也感觉不到它,但它永远按照自己的形式存在着。道虽微小,其小无内,是最初级、最原始、最微小的物质;道的作用是大得无边的,万事万物都由它生成,都由它主宰,都由它支配。这就是道,尽管很微小,但作用是伟大的。
善始善成。“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四十)只有道,才能善始并且善成。善始,是说宇宙万物都由道生,都由道开始。善成,是说宇宙万物都是由道养育的,都是由道成就的。“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三十九)天得道,就会变得清亮、明快。地得道,就会变得安宁、静谧。神得道,就会变得灵敏、验信。谷得道,就会变得丰满、充盈。万物得道,就会蓬勃、生长。人心得道,就会有大德,自然也就成为天下的典范。
永无穷尽。“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三十五)因此道说话了:淡啊没有滋味。看它不能见其形,听它不能闻其声,用它永远无穷尽。道说话是绝对真理,其内涵之广无边无际,其份量之重无法比拟,其作用之大无法估计。看它不能见其形,听它不能闻其声,用它永远无穷尽。看不见形,听不闻声,这都是对常人说的。而圣人是可以看见也可以听见的,因此老子才说“用之不可既也”,是说道用起来是无穷无尽的。
惩恶扬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七十五)道就是与天一样大的罗网,稀疏得看不见但却不漏任何东西。道是与宇宙一样大的网,常人看不见可什么都不会漏网。它洞悉宇宙中的一切,并以自己的准则裁判一切,不会漏掉一星半点,善会给予善报,恶会给予恶报。

道的性格
道的所作所为,令人肃然起敬,令人五体投地,令人赞不绝口。
心至善。“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五十一)生育万物却不据为己有,兴作万物却不自恃己能,滋长万物却不为其主宰,这称作崇高的品德。道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道心决定的,都是由道心支配的。道心是至善的,是登峰造极的善,是无边无际的善,是永远不变的善。道是自在的,道是永恒的。自在并非无序,而是按照一定的密码和程序排列的,这种排列是永恒不变的。道心至善,生育万物却不据为己有,兴作万物却不自恃己能,滋长万物却不为其主宰。
自在者。“寂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二十五)寂静呵无形呵,独立长存而不变,可以看作是天地的母亲。道,独立长存而不变。独立就是自在,长存就是永存,不变就是永恒。它具有绝对性和永恒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这是老子五千言中著名的论断之一, 是对人、地、天、道的关系的最为精彩的论述。“人法地”。人指的是人类,而地指的是地球,人是生长在地球上的高级动物,其构成人体的物质的主要来源是地球,因此地球对人的影响最大,而人则是效法地球而生成与生存的。“地法天”。地指的是地球,天指宇宙,地球是宇宙的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仅仅是宇宙中的一个分子,构成地球的物质来源于宇宙。因此说宇宙对地球影响最大,而地球则是效法宇宙生成的一个天体而已。“天法道”。天指宇宙,构成宇宙的物质来源于道,道产生了宇宙,因此道对宇宙影响最大,而宇宙则是效法道生成的。“道法自然”。道,是自在的,是永恒的。自在,就是按照自己的法度运行的。永恒,就是其运行的法则是不变的。这,就是自然而然的,就是“道法自然”。
创造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道的演化,产生了宇宙万物,万事万物都来源于道。道生一,演化成混沌的元气。一生二,混沌的元气分裂成阴阳二气。二生三,阴阳相合产生新物质。三生万物,阴阳相合产生的物质再发展变化,不断重组,不断整合,就产生了万物。宇宙的产生,是无中生有,是由无形变成有形的。是由无形的能量、信息及时间构成的。能量在信息的指引下作凝聚的运动,在时间的参与下形成实体物质。宇宙产生的初始过程就是如此。
拯救者。“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六十二)道是万物的主宰,是善人的珍宝,也是不善人的保护伞。道,是万物的主宰,决定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决定着万事万物的命运。道是至宝。它是善人的珍宝。“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八十一)天道对谁都一样,总是给予善良的人。它是不善人的保护伞。不善人求道,则免恶入善。不善人修道,就会从心里向善,就会不断地做好事,这样就可以抵消原来的罪过,罪过就会被免除,从此进入善人的行列。

⑨ 关于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市、世界排名.谚语.成语、典故.诗词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成语
中流砥柱、
问鼎中原、
河清海晏、
俟河之清、
河汾门下、
河清难俟、
河山带砺、
黄河水清、
河清云庆、
河汉江淮、
河不出图、
砺山带河、
河清社鸣、
河清人寿、
砺带河山、
带砺山河、
负石赴河、
河清海竭、
鱼烂河决
谚语
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诗词
王昌龄的“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杜甫《黄河二首》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
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
唐代刘禹锡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王维的“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李商隐的“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
白居易的“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宋代丘崈《黄河清》鼓角清雄占云祲。喜边尘、今度还静。一线乍添,长觉皇州日永。楼外崇牙影转,拥千骑、欢声万井。太平官府人初见,梦熊三占佳景。皇恩夜出天闱,云章粲、凤鸾飞动相映。宝带万钉,与作今朝佳庆。勋业如斯得也,况整顿、江淮大定。这回恰好,归朝去、共调金鼎。
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诗歌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崔曙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关于描写长江的诗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清•孔尚任《北固山看大江》
孤城铁瓮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有一块田能灌上黄河水。
传说,牛首山上住着几户回回和汉人,他们人老几辈在山底挑水,在山头上种地。老老小小忙个不停,却吃不饱,穿不暧,天长日久,谁也 受不了这种折磨。
有一年,一个七十开外的老回回,名叫尔德,在山上开了一个瓜果园,种了些黄瓜。他每天起早贪黑,到黄河里去挑水浇黄瓜,肩膀压肿了,脚底起皮了,精心地务育着黄瓜,黄长得又嫩又甜。
这一天尔德老汉累了,躺在菜园门上睡着了。
他刚睡熟,就梦见天空飘来一朵白云,渐渐地,那白云变成了一个白胡子阿訇,抖动着银色的胡须,对尔德老说:“今天有两场大风,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场黄风,能把黄瓜吹蔫;后晌有一场黑风,能使黄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风,你都不要把黄瓜摘下来。
尔德老汉惊醒一看,不见了白胡子阿訇,却见北面黄风弥天盖地,霎时刮到牛首山来了。尔德老汉细细瞅着黄瓜,果然一个个蔫了,他心里非常难过,一年的血汗白费了,可一想起白胡子阿訇的话,就没有动。
到了后晌,一股黑风过,吹得山摇地动,树叶落下一层又一层。尔德老汉一看,黄瓜快要落地,他气得摘掉了一个又蔫又小的黄瓜使劲扔进了黄河。黄河马上断了一条线。像神仙用刀切过一样,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河底,尔德老汉往下猛扑时,河水“哗”地一下又并拢了。老汉又累又饿,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乱舞,晕晕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这时,尔德老汉又听见那位白胡子阿訇说“这黄瓜就是征服黄河的钥匙,它可以叫黄河断流,也可叫黄河听人的话。可现在黄河叫黄风和黑风这两个伊比利斯折腾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种一园子黄瓜,黄瓜熟了的时候,你拣最大的一个扔进黄河里。那时,你走进河底洞里,珠宝由你挑,粮种由你拿,还有一把宝剑可以斩龙杀妖,驯服黄河,你指哪里,黄河水就流向哪里。”
第二年,勤劳的尔德老汉又种了一园子黄瓜,他不怕路远,不惜流汗,从黄河里挑水浇瓜。工夫不负苦心人,最后,园子里结了一个三尺长的黄瓜,长得像一把钥匙。老汉高兴地日夜睡在瓜园里,一直等到瓜熟。
这一天,天气晴得没一点子云彩。尔德老汉把那三尺长的黄瓜摘下来,念了个“太斯米”,扔进黄河里。这时只听黄河一声咆哮,裂开了一条长缝河底的石头都看得清清楚楚。尔德老汉下到河底,见靠着河岸有个洞,洞里珍珠玛瑙应有尽有。老汉拿了些,刚往出走时,听得一阵暴风狂吼,一时河面上波涛滚滚,一浪高过一浪。尔德老汉拿起宝剑向那黑旋风和黄旋风左右猛劈几十剑。一会儿,黑风和黄风吹出天边去了。
这时,黄河的断缝渐渐地合严。尔德老汉想起白胡子阿訇的嘱咐,这宝剑可以征服黄河,他心里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黄河填满沟壕,淤平山梁。老汉手持两把宝剑,向黄河猛劈下去,黄河的水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长城,只是节节升高,远远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后,南至六盘山,西至贺兰山,到处都是水,只留下几个山尖尖。尔德老汉这才抽出宝剑,叫黄河水向前流去。
从此以后,山大沟深的宁夏,变成了一马平川,居住在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开渠造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从前,有个打渔的老头,他有个女儿叫黄荷。有一天,老头在河中捞起一个小男孩,这男孩和黄荷一般大小。老头将男孩带回家,给他起了个名子叫黄河。黄河渐渐长成了一个英俊威武的小伙子,老头便把美丽贤慧的黄荷嫁给了黄河。有一年过年的时候,老头突然得了一种病,什么也吃不进去,急得一家人团团转,又求神,又请医,还是治不好老头的病。这事乐坏了一个对黄荷不怀好意的财主,财主叫人装神弄鬼,说什么,要治地好老头的病,除非用悬崖草,河底沙做药引子,小两口一听便各自去取药引子,黄河去河底取沙,黄荷去悬崖摘草。谁知黄河一去不复返,淹死在河里,家里人知道后哭的死去活来,不久,黄荷的爹娘相继去世,财主一见时机到了,便千方百计的迫使黄荷嫁给他,黄荷为给爹爹报仇,就假装同意,不过她让财主向黄河取沙的那条河叫三声"爷爷"那天,黄荷全身洁白,站在河边,泪水象断了线的珠子,在财主面对黄河叫"爷爷"的当儿,她乘财主不注意,将他推入河中,然后自己也跳进去,河水马上掀起大浪,浑浊汹涌,气势逼人....
从此,黄河的水再也没有清过,好象日夜向人们诉说着黄荷的不幸遭遇.......

鲤鱼跳龙门!很早很早以前,龙门还未凿开,伊河水流到这里被子龙门山挡住了,就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
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观光。它们从孟津的黄河里出发,通过洛河,又顺伊河来到龙门水溅口的地方,但龙门山上无水路,上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我有个主意,咱们跳过这龙门山怎样?”一条大红鲤鱼对大家说。“那么高,怎么跳啊?”“跳不好会摔死的!”,伙伴们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大线鲤鱼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先跳,试一试。”只见它从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变成了一条巨龙。山北的鲤鱼们见此情景,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块,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这时,忽见天上降下一条巨龙说:“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鱼,因为我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鲤鱼们听了这些话,受到鼓舞,开始一个个挨着跳龙门山。可是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呢。

⑩ 请告诉我一些世界各地有趣有益的历史典故或习俗。谚语

过生日吹蜡烛的由来

过生日吃蛋糕吹蜡烛已为人们熟悉,这一习俗据说源于希腊。

在古希腊,人们都信奉月亮女神阿耳特弥斯。在她的一年一度的生日庆典上,人们总要在祭坛上供放蜂蜜饼和很多点亮着的蜡烛,形成一片神圣的气氛,以示他们对月亮女神的特殊的崇敬之情。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疼爱孩子,古希腊人在庆祝他们的孩子的生日时,也总爱在餐桌上摆上糕饼等物,而在上面,又放上很多点亮的小蜡烛,并且加进一项新的活动——吹灭这些燃亮的蜡烛。他们相信燃亮着的蜡烛具有神秘的力量,如果这时让过生日的孩子在心中许下一个愿望,然后一口气吹灭所有蜡烛的话,那么这个孩子的美好愿望就一定能够实现。于是吹蜡烛成为生日宴上有着吉庆意义的小节目,以后逐渐地发展到不论是在孩子还是成年人甚至老年人的生日晚会或宴会上都有吹蜡烛这个有趣的活动。

各地结婚的习俗
这是河北一农村的结婚习俗,儿子结婚那天,父母都要有亲朋好友把自家锅底上的灰涂抹在脸上,早在以前三天都不能洗掉。
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因为当地老鼠成灾,州当局宣布,男子要登记结婚,必须先打死25只大老鼠送交政府,否则不予办理结婚手续。

在苏格兰,当举行婚礼仪式时,新娘一进门,她先要把一大块蛋糕抛向空中,抛得越高,就意味着婚姻越美满。如果她抛得不高,新郎和家人就会闷闷不乐,因为这预示着他们的婚姻会破裂。

美国人的婚礼可概括为“新、旧、借、蓝”。“新”指新娘的白色婚礼服必须是新的,它是纯洁童贞的象征,它也标志新娘将开始新的生活。“旧”指新娘头上的白纱必须是母亲用过的旧纱,表示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借”指新娘手里拿的手帕必须是从女朋友那儿借来的,表示不忘朋友的友谊之情。“蓝”指新娘身上披的缎带必须是蓝色的,表示新娘对爱情的忠贞之情。

法国一些地方,青年男女结婚前要分别为自己的朋友举办“埋葬单身汉生活”和“辞行宴会”,要制作一个象征性的“棺材”,举行一次“葬礼”,宴请亲友,再奏哀乐,燃蜡烛,举行安魂祈祷仪式,众人再抬棺材送到花园、田野埋葬,或扔到河里。

(PS.虽然没有谚语 但是我已经尽力了哈。。。)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