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楷模一词的典故

楷模一词的典故

发布时间: 2020-12-22 18:06:54

1. “楷模”词语典故的出处

汉语词汇“楷模”根据词意解释的不同,出处分别如下:

一、释义:典范,榜样,值得学习的人或事物。

1、古文出处: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卢植传》:“故北中郎将卢植 ,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

古文释义:已故名将卢植,声名远扬,学识堪比儒学宗师,他是士人的榜样,国家的栋梁。

4、出处:郭沫若《喀尔美萝姑娘》:“这样便是 西班牙 女子的楷模。”

二、释义:犹效法。

古文出处::清 俞樾《茶香室续钞·美体书》:“惜其书今无流传者,否则供童子楷模,颇得也。”

古文释义:为他的书没有流传至今而感到惋惜,否则让学子们效仿也是非常了得。

(1)楷模一词的典故扩展阅读

例句:

1、雷锋同志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2、地质学家李四光,堪称一代楷模。

楷模的近义词:

1、榜样

释义:值得学习的人或事物

出处:周恩来《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鲁迅和闻一多都是我们的榜样。”

2、典范

释义:被认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在某方面的表现和基本特征是最正规,合乎规范的。

古文出处:宋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叙图画名意》:“古之秘画珍图名随意立,典范则有《春秋》,《毛诗》、《论语》、《孝经》、《尔雅》等图。”

古文释义:古时候珍贵的书画名字都是根据意义来取的,《春秋》,《毛诗》、《论语》、《孝经》、《尔雅》等都是典范。

2. 西席桃李满蒱东坦龙蛇尽楷模 含有六个什么典故

西席,老师的别称。桃李满天下,弟子众多。东坦,指王羲之坦腹东床,成为佳婿。笔走龙蛇,是为大书法家。

3. 楷模词语典故的出处

楷模的出处:郭沫抄若 《喀尔美萝姑娘》:“这样便是西班牙子的楷模。”

读音:[ kǎi mó ]

释义:

1.典范,榜样。

2.效法。

例句:

1.雷锋的事迹传遍全国,被奉为楷模。

2.他更是无数人学习的楷模他举止淡雅的言语让多少人为之欣慰。

3.雷锋永远是我们心中的楷模。

4.老先生经纶满腹,堪称我辈的楷模。

5.王先生高洁的品格,有目共睹,众人都奉为楷模。

(3)楷模一词的典故扩展阅读

近义词:典范 、榜样 、规范 、模范 、表率 、样板 、范例 、典型

一、典范[ diǎn fàn ]

释义: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树立~。~作品。

出处:孙犁 《关于诗》:“希望老一辈诗人,给青年诗人做个典范。”

二、榜样[ bǎng yàng ]

释义:作为仿效的人或事例(多指好的):好~。你先带个头,做个~让大家看看。

出处: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杀只鸡给猢狲看看,拿你先做榜样。”

三、规范[ guī fàn ]

释义:

1.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语音~。道德~。

2.合乎规范:这个词的用法不~。

3.使合乎规范:用新的社会道德来~人们的行为。

出处:邹韬奋 《萍踪寄语》九九:“记者在上期通讯里谈过苏联最大规范的日报。”

4. 书法的好处

一、字是“门面”,一手好字,受益一生。

书法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学书法最基本的活动是写字,而写字首要的目的是为了记事和交流感情,起码的要求是把字写得规范、整洁、清楚,使人看了乐于接受,如果把字写得杂乱无章,甚至随心所欲,胡乱造字,读者如释“天书”,无法辨认,就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今社会,写得一手漂亮的字,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增强自信心。

二、书法可以修身养性。

学书法能使人变“静”,培养人的专心、细心、耐心和毅力等优秀品质,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这是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常言道:宁静致远,静能生智。

当一个人的心灵处于宁静状态时,其思维质量和办事效率是最高的;反之则心浮气躁、思绪混乱或语无伦次。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变快,但人心普遍浮躁、做事马虎、缺少耐心和毅力等。通过书法,可以弥补。

三、书法可陶冶情操。

书法的内在规律决定了习书的严肃性。这就要求习书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以高度的学习热情,俨然诚恳的态度来对待;必须勤奋不息,孜孜不倦;必须加强修养,拓宽意境;必须丰富学识,博古通今,否则必将一事无成。

四、书法有益健康。

书法艺术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还是养生保健的有效方法。医学专家研究结论表明,在可使人长寿的二十种职业中,书法名列榜首。

写字能祛病健身。古人云:“写字用于养心,愈病君子之乐。”写字是一种高雅的艺术爱好,能使人在挥毫中自得其乐。人在写字时“不思声色,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无烦恼,形无劳倦”,使躯体和精神放松,对肌体起到调节、修复等作用,可推迟或延缓脑的老化。

“作书能养气,也能助气。”练习书法时,须绝虑疑神,全躯启动,力送毫端,注于纸上,抒胸中气,散心中郁。这样,对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有一定的调节和锻炼作用,久而久之,可使人灵心焕发,无疾而寿。即便不幸患病,也可通过练习写字,养心愈疾,畅达延年。古往今来说书法能使人健康长寿,并非虚传。

(4)楷模一词的典故扩展阅读: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对于人的健康长寿的确有一定作用。 历代著名书法家的年龄情况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人活七十古来稀",而历代书法家却有很多 活了七八十、甚至八九十高龄。

例如,唐代的柳公权八十七岁,欧阳询八十四岁,虞世南八十岁; 其后的徐浩七十九岁,杨凝式八十一岁,杨维贞七十四岁,文征明八十九岁,刘世安八十五岁, 梁同书九十二岁,翁同和八十五岁,包世臣八十岁,何绍基七十四岁等等。可见,练习书法的确有助于人的健康。

书法与养生的这种维妙关系,从"练功"的角度也可以得到解释。事实上,写字时端坐的姿势,就是气功里所讲的"坐功"。

一个人若能每天坚持坐上一阵子,便可以像练气功那样,达到以意导气,使人精神振奋,意守丹田,呼吸匀称,肌体和精神得到协调一致。如此坚持下去,定会有益身心!少生疾病,健康愉快,延年益寿。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它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并具有审美惯性的艺术形式。

书法堪称中国的“第四宗教”,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仪式感和大众参与性,故有五千多年来,各时期代表人物灿若星河,最重要的人物有王羲之、颜真卿、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祝允明、王铎、毛泽东等。

技法上讲究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墨法、章法等,与中国传统绘画、篆刻关系密切。从表面字义理解,书法指书写的法度。生活中,书法一词另具备以下含义。第一,某幅书写作品的代称或者所有书写作品的统称;第二,一种艺术类别,一般指书写汉字的艺术。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由此可知唐代书法的法度追求最高、最严谨,唐代书法成就也是书法史上最顶峰的。

5. 刘邦为什么斩白蛇而起义有什么典故么

汉高祖刘邦斩蛇碑是后人为纪念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而立的碑记。现在的斩蛇碑位于芒砀山主峰南麓,六角小亭,上覆黄色琉璃瓦、木柱和亭座彩绘,亭下有一巨形石龟,传说是龙王的第九个儿子赑屃?。龟背上立一石碑,碑额阴刻楷书的“日月”和“汉高断蛇之处”分列两边,其下碑文始叙刘邦芒砀山起义的事略,背后是永城县人民政府于1982年重立碑记。

刘邦斩蛇起义,史书上多有记载,当地也流传着关于刘邦斩蛇的故事。刘邦,秦末沛县丰邑人。早年任沛县泅水亭亭长时,县里令他带领一批民夫去骊山为秦始皇修筑陵墓,走到芒砀山泽时人已跑掉大半。晚上他喝得酩酊大醉,解开挂在民夫身上的绳索,他说:“你们都赶快逃命去吧!我从此也要隐蔽起来了。”有一部分民夫看到刘邦如此仗义,不忍离去,愿追随刘邦。他们就在山泽间而行,准备逃到芒砀山隐藏起来。突然,走到前面的人回来禀报说:“前边有一大蛇挡住道路,请绕道而行吧!”刘邦酒壮英雄胆,说:“男子汉大丈夫怕他作甚!”立即走上前去,拔出宝剑。白蛇道:“我乃白帝子,愿和你一起诛灭暴秦,平分江山。”刘邦不允。白蛇道:‘你斩吧!你斩我头,我乱你头,你斩我尾,我乱你尾。”刘邦此时酒劲上涌,举起宝剑将蛇斩为两段,继续前行。突然有一老娘啼哭到:“我儿乃是白帝子,在此化蛇挡道本是讨封而来,却被赤帝子杀了。”说罢突然不见,从此这片地上长出一片红草来,据说是刘邦所斩白蛇的血染红的,以前这个地方还称作红草坡。此事传到刘邦那里,刘邦暗自高兴。其手下亲睹此事,再加上刘邦平时的怪异行为,更是敬畏刘邦。他们认为刘邦必能成大事,更加赤心追随刘邦。刘邦斩蛇之后,自量继续去骊山必定被处死,于是就隐蔽芒汤山中,后又返回家乡杀了沛县县令扯旗造反,被拥立为沛公,终于成为汉代的开国君主。

对于蛇母哭诉,血染红草,清代归德知府赵援在《汉高祖斩蛇碑》中写道:“中原竟逐鹿,一蛇阻中谷。挥剑白帝终,蛇母秋郊哭。”同时代的永城诗人练贞吉在《汉高祖斩蛇处》中则写道:“沛公夜过芒砀路,白蛇挡道撄其怒。剑杀飞动溅血红,蛇本无知身死误。王业何曾关此蛇,事出偶然非有故。”唐代诗人李白在《拟恨赋》中写道:“……断蛇奋旅,扫清国步,握瑶图而攸升,登紫坛而雄顾,一朝长辞,天下搞素。”他认为刘邦斩蛇是为了振奋自己的部下。

刘邦斩蛇的故事不管你信不信,但刘邦斩蛇碑上出现的天下奇观你却不能不信。

每当夜幕降临,用灯光直射碑体,2米多高的碑体倏忽不见。只见一尊金光灿灿的古代帝王形象欲向你走来。他头戴高冠,身穿盔甲,腰系玉带,足蹬高靴,二目炯炯,直视前方。一手庙碑俱毁。至大明隆庆五年,乡人复立石碑一通,概述其事。然经风雨剥蚀,倒卧草丛,残破不全。为保护该名胜古迹,于1977年由永城县文物主管部门将原碑修补重立。四方游客到此揽胜均为碑文缺字断句、文不成读而叹惋再三。故今河南省人民政府、商丘地区行政公署、永城县人民政府拨款复制此碑,并建碑亭保护。碑文缺字据当地教师阎树故回忆,填字补句,连缀而成,所补文字,均填框内,为说明始末以记之。

6. “西席桃李满桑梓,东坦龙蛇尽楷模。”包含的六个典故,要典故题目,多谢

西席:即“老师”。这与汉明帝刘庄有关。据《称谓录》卷八记载:“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故师曰西席。”

桃李:是学生的代称。
春秋时期,魏国大臣子质学富五车,知识广博。他因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一旧相识家里躲避。这位朋友的家境并不富裕,子质不愿给朋友加重生活负担,便想开个学馆,收一些学生教读,借以糊口。朋友很支持他,就腾出两间空房作为教室,子质所收的学生不分贫富,只要愿学的都可以拜他为师,一视同仁。这个学馆里有一棵桃树,一棵李子树。凡是来上学的学生都跪在桃李树下认先生。子质指着已结果的两棵树教导学生们说:“你们都要刻苦学习,要像这两棵树一样开花结果。只有学问高,才能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

桑梓: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诗·小雅·小弁》

东坦:女婿,又称“东床”,源于晋代我国著名大书法家袒腹(也作坦腹)东床的传说。相传晋朝时,太傅郗鉴的爱女郗璇眉清目秀、聪明伶俐、妙龄待嫁。郗太傅听说丞相王导的几个儿子各个长得都很英俊,便有意与王府结儿女姻亲。王丞相对这门亲事也很同意。一天,郗太傅派一个门客拿着自己的给王丞相的亲笔书信到王府去选婿。王丞相见过信后对这个门客说:“我的几个儿子都在东厢房呢,转告郗太傅,请任意选吧!”门客到东厢房看过之后,谢过丞相王导,赶回郗府,回复太傅说:“百闻不如一见,到了王府一看才知道,王丞相的几个儿子长得真的都不错,各个都很英俊。听说我为您选女婿,都饰容待客,有的还有些拘谨,只有一个年轻人,袒腹卧于东床,好像没听说有这回事似的。”谁知郗太傅闻听此言后高兴地说:“就选那袒腹东床的为婿。我就得意这样的,他将来肯定是一个好女婿。”太傅郗鉴后来又经过进一步了解,原来这个青年是王羲之,便将女儿郗璇嫁给了他。

龙蛇:开始时比喻非常人物,又指各色人物,龙蛇混杂。
楷模:典范的意思。
在宋代孙奕编著的《履斋示儿编》中,有这样的话:“孔子冢上生楷,周公冢上生模,故后世人以为楷模。”

7. 西席桃李满桑梓;东坦龙蛇尽楷模 含有六个什么典故

西席:即老师。 古人除了尊称老师为“夫子”、“先生”、“恩师”外,何以还尊称为“西席”呢?这与汉明帝刘庄有关。据《称谓录》卷八记载:“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故师曰西席。”此事史料可查:汉明帝是光武帝刘秀的继承人,他当太子时就拜桓荣为师,登上皇位后对桓荣仍十分尊敬。他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请桓荣坐向东的位子,并替桓荣摆好桌案和手杖,亲自手拿经书听桓荣讲解经文。他为何让老师“向东”坐呢?原来,汉代室内的座次是以靠西墙而坐——即面向东方为最尊。“西席”,就是“坐西面东”的座次,明帝这样安排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由于皇帝安排老师坐西席,于是人们就把家庭教师、甚至所有老师尊称为西席了。 桃李:喻指门生、学生。 典出《韩诗外传》七:“夫春树桃李者,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者,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要了解这段话的意思,还须知道此话是何人对谁说的。原来,春秋时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的时候,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人。后来因他得罪了魏文侯,便独自跑到了北方。在北方他遇到个叫简子的人,就大发牢骚,抱怨那些受自己培养、保举的人不肯为他出力。简子听后笑着说:“春天种下桃李,夏天便可以在树下纳凉,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可是,如果你春天种下的是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那么,不仅夏天不能利用它,就是到了秋天它满身长的刺还会刺人。”接着简子又说:“所以君子培养人才要像种树一样,应该先选准对象,然后再加以培养。你选拔的人本来就是不应该选拔的啊!”——这里简子以“种树”来喻“育人”,既形象又深刻。后来,人们就把老师培育出的优秀人才喻称为“桃李”。并渐渐地把凡所教育的学生、栽培的后辈都称作“桃李”了。如“门墙桃李”、“桃李满天下”等。 桑梓:桑梓是桑树和梓树的合称,它们都是很有实用价值的好树木,古人常常在家园四周栽种这两种树,这里喻指家乡。 此典出自《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四句诗译过来大意是:我见到了桑树和梓树,便想起家园四周父母也种了它们,于是便恭恭敬敬地对着它们,何况来到父母跟前呢?所以见了父亲,没有不抬头仰望着,所以见了母亲,没有不贴身依靠的。基于这样的诗意,《后汉书》也曾有“松柏桑梓,犹宜恭肃(面对松柏桑梓,就应该现出恭敬肃顺的样子)”的句子。正因为桑树、梓树是父母亲手栽种的,而它们又生长在家乡,后人便用它们来喻指家乡;又由于简洁顺口的需要,人们便把这两种树名简缩合称为“桑梓”,因而,桑梓就渐渐地成为家乡的代称了。例如:唐·柳宗元《闻黄鹂》诗:“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此外,由上述意,古人还常常称家乡为“梓里”、“梓桑(诗词中因韵律需要颠倒)”。 东坦:指女婿。 为“东床坦腹”的略语。东坦何以指女婿呢?这与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婚姻有关。晋代太傅郗鉴想在丞相王导府上物色个女婿,便派他的门生到王家代自己挑选。门生来到东厢房王家子弟齐集的地方一个个相看了一番,回去向郗鉴报告说:“王家的小伙子都很好,难分上下。不过,听说您要选女婿,他们个个都打扮得衣冠楚楚、举止矜持,希望能被选中;只有一个后生躺在东边的床上,敞开衣襟,露着肚皮,满不在乎,好像根本不知道您要选女婿似的。”郗鉴听了,高兴地说:“这个人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于是郗太傅就把女儿许配给了这个人。后来经过打听,原来那个躺在床上坦露肚子的就是日后成为大书法家的王羲之。此故事作为美谈流传了下来,渐渐地人们就把别人的好女婿称为“东床佳婿”、“东床坦腹”、“东床”和“东坦”等。 龙蛇:这里并非“龙”与“蛇”的合称,而是比喻非常的人物。 典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意思是说:幽深的大山,广阔的水域,实是多生龙蛇。据《辞海》中援引杜预的注释:“言非常之地多生非常之物。”意思也就是说,不寻常地域环境,往往会生长出不寻常的事物,即钟灵毓秀、地灵人杰之意。唐朝大诗人李白的《早秋赠裴十七仲堪》诗,其中“穷溟出宝贝,大泽饶龙蛇”两句也可以作为佐证。此外,龙蛇一词还常常比喻隐匿、退隐;比喻矛戟等武器;形容盘曲的树枝;形容书法笔势的蜿蜒盘曲或书法作品等等。但就本对联内容来看,应该是喻指“非常的人物”——即卓越有才干的杰出人物。 楷模:楷和模都是树名。 至于“楷模”一词,早在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中即有使用:“斯实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楷树,即黄连树,这种树枝干疏而不屈,刚直挺拔。相传它生于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坟头。孔子死后,其弟子三千在坟墓边守灵三年。唯独子贡在孔子生病时因外出经商而未能探视,他则祭守六年。子贡在奔丧时曾折树枝为哭丧棒,并将其插入墓旁,后来此树枝便萌发长成叶茂枝疏、干直质良的大树。模树,据传说生长在西周初年的政治家、主张“明德慎罚”、礼贤下士的周公坟上。此树四季常青,枝繁叶茂,其叶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青、夏赤、秋白、冬黑,色泽纯正。这两种树都因生长在圣贤的墓旁,其姿质又为人们所喜爱、钦敬,所以后人便把那些品德高尚、受人尊敬、可为师表的模范榜样人物称为楷模。

8. 告诉我们父母要为孩子做好榜样的成语典故

以身作则 yǐshēnzuòzé [释义] 身:自身;则:准则;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语出]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正音] 则;不能读作“zhé”。 [辨形] 作;不能写作“做”;则;不能写作“啧”。 [近义] 言传身教 身先士卒 身体力行 [反义] 以身试法 [用法] 用于褒义。一般用于要求别人严格;而自己在行动中也能够做到。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偏正式。 [辨析] ~和“身先士卒”;都有“亲自做出榜样”的意思;但“身先士卒”偏重于“在关键时刻自己带头做;走在群众的前面”;“~”仅指自己做出榜样。 [例句] 政治思想工作必须是理论与实际联系的;领导与群众结合的;~、言行一致的。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