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趋利去弊典故

趋利去弊典故

发布时间: 2020-12-17 23:17:43

⑴ 俗话说:“ 。”任何亊总是有利有弊,我们要趋利避害

非常正确,角度不度思维也会不一样,

⑵ 想找一些关于大学生兼职利大于弊的名言警句、古语典故

文眼:现代社会竞争激烈,需要综合型的人才。但这种人才是建立在专业知识基础很棒又能广泛涉猎具有多种实践能力的人才。而不时那种空有一身“实践能力”却无理论知识的所谓的“综合型人才”。连自身的专业知识都没掌握好又怎能算一个合格的人才呢?

时下许多大学生纷纷加入兼职大军,甚至许多大一新生也不甘人后,颇有泛滥之势。在高高兼职的同时还美其名曰:“增加社会经验,培养综合能力”事实果真如此吗?我看到未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剖析一下对大学生兼职的利与弊吧!

我本人一直坚定地以为:无论时光如何转变,学习始终都是大学生的第一要务。大学建立的初衷也是为了传承人类文明,造福社会,探索和改造世界。大学的作用便是塑造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传授给学生谋生的技巧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这也正是大学与职业学院的分野之处。

但现在学多大学生模糊了这种界限,把大学经历纯粹当成了找工作的资本,兼职与考证反而取代了学习与研究成了主要工作。这种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认识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认识中的痼疾。当然兼职与学习也并非与预熊掌不可兼得,关键是您如何处理罢了,

兼职一般分两类,一类是部分家境不好的,出于无奈必须做些兼职来补贴家用的。这类学生一般都回很好的处理学习与兼职的关系。这一类我们撇开不谈我们主要来分析第二类。他们是为了兼职而兼职,荒废了学业的那一部分“学子们”。

我的身边就有类似的同学。谈起推销电话卡、代售纯净水、做营销代理他们头头是道、口若悬河。当谈到起他们的专业知识是却是一问三不知,一付呆若木鸡的样子“实践经验”倒是增加了不少,到头来却考试多门挂科,专业知识一无所知,空耗了四年大学时光。结果发现自己除了一身“工作能力”之外一无所长,专业课也给荒废了。等到踏上工作岗位是发现在其最迫切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却没有丝毫准备。这空有一身工作热情与能力的同学们却没有了施展自己能力的空间与机会!因为他连基本的工作能力都没有,悲哀吗?流水东逝而技无所长。这样的学生到最后必定仰天长叹,悔恨当初。

的确,现代社会竞争激烈,需要综合型的人才。但这种人才是建立在专业知识基础很棒又能广泛涉猎具有多种实践能力的人才。而不时那种空有一身“实践能力”却无理论知识的所谓的“综合型人才”。连自身的专业知识都没掌握好又怎能算一个合格的人才呢?

诱惑的增加,机会的增添,选择的多元化。使专一性变得越来越困难。岂不知“板凳要坐十年冷”,钉子之所以能够钻入木板正是因为它的专一与坚持,在这里我想起了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力翁效应”。雕塑家皮格马力翁用心地雕塑一尊女神像,数十年如一日,终于有一天上帝被其感动,命塑像变成了一名风华绝代的的女子,来到尘世做他的妻子,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成就了一段美好的传奇。这或许会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吧!

咱们中国的另一个古老的传说亦说明了专一的伟大力量,那就是愚公移山的的传说。愚公的坚持的精神最终感动了天帝,于是玉帝命天神将大山移走,成就了愚公的心愿。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功夫不负有心人”坚持与专一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如果仅是传说不足为信的话,那请看下面的事例:曾巩的《墨池记》想必大家都读过这可是货真价实的例子,我就不赘述了;隋唐时期的书法家智永为练习书法,光写坏的笔头就足足装了五大簏头;而唐代的“草圣”怀素和尚甚至为他写坏的毛笔头建了一座坟冢,名唤“笔冢”,又因为无钱买纸,便把自家周围的芭蕉叶当作纸来联系,最后连的上万株芭蕉都

这样的例子还用多举吗?古人已经为我们做足了榜样。只不过是我们当代的大学生似乎都太聪明了,聪明的将专一当成了迂腐,将坚持当成了守旧。只不过是。。。。。。。

其实兼职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我们的态度与行事方式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学业内做兼职呀!比如说做助教、做家教、给老师教授们做副手、学经济的可以适当的做做营销、学法律的可以到法律事务所做兼职等等。这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更可以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我们也不能对那些兼职的同学持完全否定的的态度。或许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好心却不一定有好结果,如果你的方向不正确,甚至可能会在歧途上越走越远。

的确,在世事喧嚣的现代社会之中要保持一颗平常心真是不容易。更何况是在象牙塔中做着美妙的幻梦的青年学子呢?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犯错或走向歧途的借口与挡箭牌!

正因为在当今社会之中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容易,才更显示使出专一与坚持的弥足珍贵。专一到一定程度便成了“痴”!蒲松龄说过:“性痴则其志凝,古书痴者责文必工,艺痴者则技必良。”即使我们不能达到痴的境界,我们依旧可以学着专一,学会坚持。

说到这里。再返过头来看那些大师、大学者们,又有哪一位不是数十年如一日的钻研才作出了令人仰慕的成就?像钱钟书、像陈寅恪、像胡适。

所以,在这里我真心提醒我的同龄学子、同辈学人们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务必学会与专一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尤其是在年轻时候学会专一就更加宝贵了。我不反对兼职、但对于如何兼职,如何处理好学习与兼职的关系却希望大家好好思量。

兼与不兼,全在您自己的选择!

选择——彰显智慧。是非利弊,一切在您掌握!
参考资料:网络知道

⑶ 表示是使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去除不利的因素有个词组叫做趋利什么弊请帮助查一

表示是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
去除不利的因素。
这个词语应该就是趋利避害。

⑷ 君子弊害而趋利,何解 之前都说君子趋义小人趋利,可突然看见这样

君子趋利这个利不单指金钱物质财富,可以是自身修养的提高,甚至一次进步的机会

⑸ 人之常情的成语典故

【出来处】: 南朝·粱·江淹《杂体诗源三十八首·序》:“又贵远贱近,人心向背;重耳轻目,俗之恒弊。”
【举例造句】: 慕富贵者,人之常情也。 ★明·赵弼《赵氏伯仲友义传》
十大人之常情 转自网络知道石渔湖网友回答
1.喜欢听好话。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好誉而恶毁。2.正直的人难于亲近,阿谀奉承的人却容易投合。正直难亲,谄谀易合。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4.趋利避害。利者就接近,趋向之,危害者去躲避。5.关心家人。念父母,顾妻子。6.思念家乡。落叶归根、游子思乡。7.好生恶死,好安恶病。8.恻隐之心。人非草木,焉能无情?9.礼尚往来。10.偏心。爱屋及乌,憎人及胥。

⑹ 反应古今中外国学通俗化有弊的事例和典故,拜托啦。。。 对了辩论赛的题目是国学通俗化的利与弊,按题目答

引用耐人寻味的俗语、谚语、典故、事例,在哲学教学中是常见的事。如果运用得恰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扩展思维、丰富联想,使学生从中受到有益的启迪,而且可以使深奥的哲理通俗化,对全面完成教学任务会起到神奇的功效。但若运用不当,则会事与愿违、得不偿失。下面就哲学教学中引用俗语、谚语、典故、事例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引用俗语、事例要注意精选

所谓精选,是指所引用的俗语、谚语、典故、事例能恰如其分地说明和揭示教材中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并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性。

为了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准确把握教材基本原理的内涵和外延,而且必须使所引用的俗语、谚语、典故、事例的内涵和外延与教材保持一致。否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有位年轻教师在阐述“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时,引用了“舍财免灾”这句俗语。为了说明其中的道理,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张某在公共汽车上遇到一个歹徒,随身所带的2000元钱被歹徒抢走了。他抱着“舍财免灾”的信条,未与歹徒搏斗。他认为,虽然丢了钱,但身体未受损伤。歹徒下车时,还给了他一个“甜甜的飞吻”。李某在路途遭劫,因奋力与歹徒搏斗,身负重伤,不仅所带钱财全部被抢,还住院治疗达一个月之久,真是人财两失。

这是一个从消极方面说明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的例子。从中可以看出,这位年轻教师只注重了对基本原理内涵的处理,而忽视了对基本原理外延的把握,更为严重的是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弘扬正气、勇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教育。所以,引用俗语、事例一定要认真精选,注意其严肃性、科学性和教育性。

二、引用谚语、典故要通俗易懂

所谓通俗易懂,是指所引用的俗语、谚语、典故、事例要适合学生的水平,包含的道理显而易见,不必教师多讲,学生就能理解和把握。

引用做到通俗易懂,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收集、理解俗语、谚语、典故、事例的兴趣,又能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和负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如果所引用的谚语、典故过难、过疏、生僻,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释,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沉闷感、厌倦感,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受挫。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引用学生熟悉、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俗语、谚语、典故、事例。如“水滴石穿”、“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等。这些谚语、典故,学生熟悉易懂,道理深入浅出,内容短小精悍。若恰当运用,定会事半功倍。
三、引用要防止喧宾夺主

教学中引用俗语、谚语、典故、事例,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如果处理不当,而占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讲解所引用的内容、情节,尽管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表面上听得津津有味,但这种喧宾夺主的做法势必会干扰和冲淡正常的教学活动。
有位教师在讲解“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这一基本观点时,引用了“孟母择邻”这个典故。此典故不仅可以较好地说明在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中外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使学生明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理解外因在事物变化发展中的重要性。然而,这位教师用了10多分钟的时间讲孟母3次择邻的经过,并没有结合教材的基本观点对孟母择邻的原因作精辟的分析和点评。所以,用事例说明观点这一基本教学目的未能达到。况且,上述观点只是“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这一基本原理的一个要点,从时间上也不能保证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在教学中引用俗语、谚语、典故、事例要做到精癣精讲、精评,切忌顾此失彼、不分主次、面面俱到。

⑺ 趋利之举 避害之心=社会进步(800字作文)

从“范跑跑”反思动物“趋利避害”本能的失却现象
范美忠人称范跑跑,地震一刻那一跑,跑出了名,在网民中可谓是臭名昭著,千夫所指的对象.在舆论面前,他说出了跑的理由,主要是他说出了,在生命受到威胁面前,他不能为学生,甚至为自己的母亲而置自己于危险境地,牺牲自己的生命,就是说身家性命最为重要.
求生的本能让他在那一刻做出了跑的决定,并且第一个跑到了操场.“趋利避害”是动物的天性,从动进化的角度上看,应该没有错,自然界动物正是因为像美忠这样会跑(也叫自我保护吧),才会跑出动物界延续的可能性,也才有可能有我们今天的这个自然身体存在着.从这个意义上,跑是对的,我想森林中的动物们,不会有某一种类会指责,或也不会大惊小怪什么的,用另外眼光看待范美忠.不过,有两点值得提出探讨.
(一)低等动物界“趋利避害”本能的失却反思
我们发现在自然界动物中,当猫、狗侵害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时,母鸡会不顾一切保护自己的小鸡.当狐狸在山上石缝之间寻找海鸥等下的蛋或对他们的小雏鸟有所侵害时,母性的爱没有让他们感到害怕,而挡在危险的最前面.这样的境头,我们应该不止一次地在动物世界电视栏目中,或自然界中看到过.当危险来临时,为了照顾和保护好自己的幼雏,他们没有跑.他们在这个时候,表现的是“趋害避利”. 把自己置于不利的位置,置生命于受到威胁的境地.尽管求生的本能是动物的天性,在保护幼稚的小生命面前,他们失去了动物的本能避害天性.是什么力量,我认为是一种爱,爱的力量,让他们失去的理智,失去了个人的“趋利避害”本能,而想到的是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就是最大的“利”,而个人的“害”是无法顾及的,所以,在那刻不容缓之时,才有可能想不到自己的害处有多大.
(二)高等动物界“趋利避害”本能的失却反思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那位母亲用身体遮挡屋梁对小生命的保护,当然,她不能像范跑跑那样跑,因为她无法跑,但是,她想到的是,运用自己的血肉之身,抵抗承担房屋的重量,让那弱小的生命在她躯体的保护下,安然熟睡.最后用自己手机留下了“永远爱你”的短信.这就是不同于普通动物的最大区别.前者也许有动物母性本能力量所致,就如前面阐述的普通动物出现的那样,在危险来临时,失却了自己的避害本能,首先想到保护幼小的生命利益.但是,短信里表现的爱的力量,已经上升到不同于一般动物的境界,表达了母亲的爱,本能的爱,和理性的爱.理性的爱让她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让她表现出更为坚强的韧性,也让她的身体表现出最大的抗击力量,支撑着上面房屋压力.91和98年的抗洪救灾,SRS病毒的流行,今年的南方雪灾等,我们看到的是解放军冲在抗洪救灾的最前线.我们看到的是,一批批医务工作者冲在了最前线.危险就在目前,生命时刻受到威胁,他们都没有想到跑.解放军出于对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忘记了自己的危险;医护工作者出于救死扶伤,忘记了自己的危险.如果他们都是范跑跑,人民的生命财产谁来保护?我们还能不能重建家园?正是由于他们在出于一种爱,失却了“趋利避害”的本能,才会出现那么多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举措.邱少云面对烈火烧身没有跑,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没有跑,他们是出于对民族的爱,才忘却了动物本身的避害本能,而首先想到是的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三 )范跑跑“趋利避害”本能的失却反思
1、存在着低等动物“趋利避害”本能失却现象
从事后的话语中,可以分析出.他说,虽然不可以为学生,甚至为自己母亲而置于危险境地不跑,但是,他说可以为女儿而不跑.这是动物界的本能之爱,个人“趋利避害”的暂时失却,我觉得符合实际,不应该指责这一点,应该是动物界共有的特征.不过,这还属于,低层次的爱,动物本能之爱,造成的失却现象,也就是说,他对女儿那种爱,只是停留在自然人的层面,还没有上升到社会人爱的高度.所以,当危险来临时,他就不真正可能失却“趋利避害”本能.因为,在他眼里,所面对的那些人学生(只是学生),只是传授知识的对象,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情感互动,就不可能上升到一种对学生之爱,更不会有心灵交流的高层次教学.也许在光亚中学他是个合格的纯知识传授者,但是,不会成为合格的教育者,或教育大家.从他的那一跑可以看出他不会注入自己的教学情感,注入对学生无私的爱.正因为如此,才会有那一跑.
2、缺乏爱的教育,就不会失却“趋利避害”动物本能现象
在范跑跑平时教学中,没有教学之爱,缺乏情感交流,应该说没有情感投入,所以不会产生对学生之爱,没有对学生之爱,像对自己女儿一样,爱学生,就不会产生“趋利避害”动物本能失却现象.当地教育部门取消了其教学资格,我们觉得是对的.只知道传授知识而不知道教育的教学工作者,不能算是合格的老师,他们不能也不会为社会义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不能保证培养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后备人才.这样的人不能要,不能因其一时的个人教学之长,而忽略教育大计,国家发展大计.这样人只顾个人私利(动物之利),不顾人民之利,国家之利,清理得正确.我们需要着这样的“趋利避害”者,在个人和国家之利面前,趋人民和国家之利,而不是只知趋个人之利;要避人民和国家之害,而不是只知避个人之害.

⑻ 滕王阁序中23个典故的诗句和它们各自的作用

滕王阁序中23个典故的诗句和它们各自的作用:

1、徐孺下陈蕃之榻。

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徐孺子的,因为他是江西人,而陈蕃是河南人,是通过陈蕃的礼贤下士来陪衬徐孺。顺便说到,将徐孺子称为徐孺是古汉语中的节缩,节缩的目的是为了使结构匀称、节奏整齐。

2、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张华见斗、牛二星间常有紫气,请雷焕登楼观看。雷焕说这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剑在豫章郡丰城县(今属江西)。于是张华任雷焕为丰城令。雷焕果然在丰城狱的地下挖出了两把宝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剑挖出之后,紫气就消失了。

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后来宝剑入水化为双龙。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梁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

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西京杂记》:董仲舒梦见蛟龙入怀,于是作出了《春秋繁露》的词;扬雄著《太玄经》,梦见自己在《太玄经》上吐出了凤凰。

4、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紫电”之典见《古今注•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其中第二把叫紫电。“清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12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

5、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这个分句是借诗人曹植、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士。“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临川,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

“邺水朱华”两句是写宴会之文,意思是说,参加宴会的文人学士,就像当年的曹植,写出“朱华冒绿池”一般的美丽诗句,其风流文采映照着谢灵运的诗笔,意谓可以和谢灵运相比。

6、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世说新语》:晋明帝小时候坐在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就问明帝说:“你认为长安和太阳哪个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从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所以这样说。”元帝感到很惊讶。

第二天,大宴群臣时又问明帝同样的问题,回答说:“太阳近。”元帝变了脸色,问:“怎么和昨天的回答不一样?”明帝回答说:“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表层就是说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游目骋怀,视野开阔,此意可和上文的“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呼应。含蓄地表达自己象陆机一样少年高才,而同时又流露了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感慨。

7、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北辰”之典见《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通过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衬托人生的渺小,从而引发下文的感慨。

8、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见于《史记》。冯唐:西汉人,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曾当过官,后被罢免。汉武帝时求取贤良,他被举荐,可是当时已经年过九十,无法任职。

李广:西汉名将,在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多次征战,被匈奴称为“飞将军”,但始终未获封侯。借冯唐、李广的遭遇,表达自己怀才不遇之感。

9、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梁鸿,字伯鸾,东汉初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文学家。著名的“举案齐眉”典故的由来。有一次给主人看见了,惊叹道:“能使妻子这样敬重自己的人必非常人!”

于是换了间大房子给梁鸿夫妇居住,自此梁鸿方得潜心学问,闭门著书十余篇。后代文人常引“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来抒发自己一生襟怀未曾开的抱怨。

10、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贪泉”之典见《晋书•吴隐之》。传说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有个叫吴隐之的广州刺史,听了传说后就去喝了贪泉的水,并赋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表明自己清廉的决心。果真,他上任后,是一个人人称颂的清官。有德行的人,即使在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保持纯正,不受污染。

涸辙:水干涸了的车辙沟。见于《庄子·外物》:庄周到监河侯家借粮食,他不借,庄周便给他讲了一个寓言:我来的途中听到有人叫我,我环顾四周,发现是一条掉在车辙沟里的鲋鱼。我问他:“你叫我干什么?”

鱼说:“我本来是生活在东海里的,但是现在流落到这里,你可以找来一斗的水救我吗?”我说:“可以,让我到越国去游说越王,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好吗?”鲋鱼生气地说:“我失去了水,现在只要有一斗一升的水我就可以活下去。

你这样说的话,还不如早点到卖鱼干的地方去找我。”在此反用其意,是说无论处于何种恶劣环境,都不会改变高尚志节和乐观情怀。

11、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见于《后汉书》:东汉将领冯异出征,先战败于回谷,后得胜于渑池。汉光武帝刘秀致书慰劳他说:“你开始虽然在回谷战败,但终于能在渑池获胜,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2、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志。

见于《后汉书》。孟尝,字伯周,东汉人,曾任合浦太守,为官清正贤能,兴利除弊,政绩卓著,受到人民爱戴。后隐居。汉桓帝时,尚书杨乔多次举荐,称他“清行出俗,能于绝群”, 但始终没被起用。

13、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据《汉书·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遣(终)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

14、奉宣室以何年。

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一个宫室。是皇帝办公之处。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汉文帝曾把他召回,在宣室接见了他。指自己不知何时才能受到皇帝的召见。

15、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晋书•谢安传》:晋朝谢安曾问子侄们:“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比如有芝兰玉树,人们都会希望它生于自己的庭院中。” 玉树即宝树,比喻不辱门庭的好子弟。后来就称谢玄为谢家宝树。

见《烈女传•母仪篇》。据说孟母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孟子的邻居是做丧事的,孟子跟他们学做丧事,孟母就搬家;第二个邻居是商人,孟子跟他们学做买卖,孟母就又搬了家;这一次搬到了私学旁,孟子就开始学习知识和礼仪。

16、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出自《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说话没有依据)。’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立身没有准则)。’鲤退而学礼。”

他日:来日。趋庭:恭敬地快步走过庭前。作为典故,“趋庭”“鲤对”“庭对”都指子女接受父亲的教诲;“庭训”多指父亲的教诲或培育。叨陪:惭愧地用以自比。鲤:孔鲤,孔子之子。对:指庭对,有接受教诲之意。

17、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龙门:据《后汉书•李膺传》载,李膺当时名声很大,被他接待的读书人,感到庆幸,称为登龙门。后来往往把登龙门用来比喻士人忽然得到的荣耀。

龙门:在现在山西省稷山县和陕西省韩城县之间的黄河中,那里水险流急,河里的大鱼聚集龙门的下边上不去,据传说,上去的鱼将化为龙,因此,“登龙门”往往用来比喻士子忽然得到荣耀,“鲤鱼跳龙门”即此意;也用来比喻由于谒见名人而提高了自己的身价。

18、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事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杨意:杨得意的省称。抚:抚弄。凌云:指司马相如的《大人赋》。杨得意是汉武帝时一位掌管天子猎犬的官员,向武帝推荐了司马相如。

19、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钟期:即钟子期,春秋时楚人,善知音。流水:指伯牙鼓琴,心里在想高山或流水,钟子期就一定能猜到。后世用“高山流水”比喻难得的知音、知己。

20、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兰亭:在今浙江省绍兴西南。晋朝王羲之曾和群贤宴集于此,赋诗作文,作有《兰亭集序》,文坛上传为佳话。梓泽:晋朝石崇的金谷园,又名梓泽,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亦曾有文人聚会于此。这两句是说,当年兰亭宴集的盛况已成陈迹,繁华的金谷园也早变为一片废墟。

21、“请洒潘江,各倾陆海”。

潘江陆海:钟嵘《诗品》:“陆(机)才如海,潘(岳)才如江。”作为成语,一般写作“陆海潘江”。这里用来形容众宾客的文才。

22、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有怀投笔:有投笔从戎的怀抱。投笔从戎的故事,见《后汉书·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尤当效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乎?’

23、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见《晋书•阮籍传》。阮籍,晋朝诗人,竹林七贤之一。因不满当时的黑暗政治,内心忧愤,以饮酒来掩饰自己,不拘礼法。他常独自驾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当前面有什么障碍不能前进时,就恸哭而返,借此宣泄苦闷心情。

(8)趋利去弊典故扩展阅读:

写作特色:

《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

1、色彩变化之美

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

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2、远近变化之美

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虹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

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作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浑成之美

“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4、虚实相衬之美

“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⑼ 俗话说:“————-,——————”任何事物总是利弊交织,像一把双刃剑,我们应当趋利避害。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这个问题,我以前就遇上过,答案就是这个,肯定对,放心,还请多给点分数啊 谢谢了

⑽ 趋利弊害的意思

读音:qū lì bì hài
释义:趋向有利的一面,避开有害的一面。
【出处】汉·霍谞《奏记大将军梁商》:“至于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复均也。”
【近义】趋吉避凶【反义】以卵击石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