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夏的典故

夏的典故

发布时间: 2020-12-21 12:25:21

1. 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典故

在西汉刘向的《列女传》之《辩通传》中描述,钟无艳是齐国无盐县人,德才兼备、却容颜丑陋,年四十未嫁,许多古书形容其“貌比无盐”,跟“貌如西子”呼应。钟离春虽然长了一副丑模样,但她志向远大。

当时执政的齐宣王,政治腐败,国事昏暗,而且性情暴躁,喜欢吹捧,钟无艳为拯救国民,冒死自请见齐宣王,陈述齐国危难四条,并指出如再不悬崖勒马,将会城破国亡。齐宣王大为感动,把钟离春看成是自己的一面宝镜。其谏议为宣王所采纳,立为王后,从此国大治。

夏迎春应为后世戏剧中添加。意说齐宣王在立钟离春为后之后,同时也宠美貌的夏迎春。齐宣王在国家有难之时,常常要找貌丑之后钟无艳帮忙;而平安时,则宠幸貌美之妃夏迎春,于是便有了民间戏语“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之说。

(1)夏的典故扩展阅读:

一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译义:

1、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意思是说齐宣王有困难才会想起钟无艳,无事就将其抛至脑后,形容人忘恩负义,薄情寡义。

2、钟无艳、夏迎春为两个女子,前者奇丑,后者奇美,两个都喜欢齐宣王,都是他身边的女人,钟无艳十分有才,能替齐宣王做事,总能帮他的忙,夏迎春除了美色和哄齐宣王开心玩乐之外一点忙都帮不上,齐宣王有难的时候就跑去找钟无艳,灾难一过就去找夏迎春,把钟无艳抛到一边。

3、夏迎春是战国时齐国美女,齐宣王嫔妃,与钟无艳同时代人,因其貌美,颇得齐宣王宠幸。后世人揣测,流传“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之说法,实则并不可信。

二、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出处:《列女传》

作者刘向。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妇女事迹的传记性史书,也有观点认为该书是一部妇女史,全书共七卷。作者是西汉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不过也有人认为该书不是刘向所著,因此,目前流行的有的版本作者一处会标注佚名。也有人为认为,现在流传的版本是后人在刘向所做版本之上又增加若干篇得来的。

2. 有关夏朝的历史典故(越多越好)

夏朝以前,国家还没有形成,那时候的帝王,远不如后来帝王那么阔气,享有许多特权;而是纯粹的人民公仆,只有尽义务的份儿。帝王的子女也没有什么太子,公主之类的特殊称呼,身份也尊贵不起来,和老百姓的子女一样。
炎帝有个女儿,名叫精卫,性格开朗活泼,喜欢打抱不平。一天,她走出小村,找小朋友玩耍,看到一个大孩子把小孩子当马骑。小孩都累爬下了,大孩子还不肯罢休。
精卫走过去,指着大孩子的脑门怒斥道:"你这个人太不知羞耻,欺负小孩子算什么本事,有力气,去打虎打熊,人们会说你是英雄。"
大孩子见精卫是个小姑娘,生得单薄文弱,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他从小孩背上跳下来,走到精卫面前说:"我是海龙王的儿子,你是什么人?竟敢来管我!"
精卫说:"龙王的儿子有什么了不起,我还是炎帝的女儿呢,以后你少到陆地上撒野,小心我把你挂到树上晒干。"
龙王的儿子说:"我先让你知道知道我的厉害,往后少管小爷的闲事。"说着动手就打。精卫从小跟着父亲上山打猎,手脚十分灵活,力气也不小,见对方蛮横无礼,并不示弱,闪身躲开对方的拳头,飞起一腿,将龙王的儿子踢个嘴啃泥。
龙王的儿子站起来,不肯服输,挥拳又打,被精卫当胸一拳,打个昂面朝天。
龙王的儿子见打不过精卫,只好灰溜溜地返回大海。
过些天,精卫到海中游泳,正玩得十分开心,刚巧让龙王的儿子发现了。他游过来,对精卫说:哪天在陆地上让你捡了便宜,今天你跑到我家门前,赶快认个错,不然我兴风作浪淹死你。"
精卫倔强地说:"我没错,认什么错。"
龙王的儿子见精卫倔强,根本没有服输的意思,立即搅动海水,掀起狂风恶浪,精卫来不及挣扎,就被淹死了。
精卫死后,变成一只红爪白嘴的小鸟,立志要把大海填平。她用嘴衔来石头与树枝投向大海,并发出"精卫,精卫"的叫声,像是在激励自己。她年年月月,永不停歇

3. 带夏和李字的诗句和典故

夏日避暑遇婵娟
和风细雨佳景园
李园花开映红颜
相逢一遇金风欢
爱有娇娃玉露缘
一根红线姻缘牵
生华丽人霞飞脸
一往情深相思念
世间有爱情缱绻

4. 夏日绝句写了哪三个典故

第一句中抄人杰:汉高祖曾袭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第二句鬼雄:出自屈原《国殇》。

第三句和第四句:项羽楚汉之争失败乌江自刎。

《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原文如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翻译如下:

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4)夏的典故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5. 解夏的佛经典故

解夏
阴历四月十五后,雨水季来,草虫活跃,四处行走的修行人专很容易踩到虫虫草属草,但出家人不杀生。于是,在雨季的90天里和尚们一起生活,一起打坐静思。三个月后夏天过去,静思有了实际的收获。那便是夏天的解脱,即“解夏”。
圆满日称为「解夏」,又称「自恣日」、「佛欢喜日」。
这一天,所有参加解夏的僧人云集法堂,分享自己解夏期间的修学心得,同时自己举
出须检讨改进之处,也请求同修者提出见、闻、疑等建议,故曰「自恣日」。经过真诚的
发露,众僧烦恼涤除、身心清净,佛陀自然欢喜。每位僧人的戒腊又称夏腊,因解夏
而增长了一岁,所以这一天也是出家人的过年欢喜日.
佛经解夏经:解夏十五日,清净行律仪。五百苾刍众,悉断烦恼缚。
解夏一词典故出自佛经,意味著逝者已矣来日可追,一切都将宛如新生,重新开始。

6. 要夏朝以前的成语故事,至少10个

1、仓颉造字

仓颉造字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仓颉,称苍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轩辕黄帝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据野兽的脚印研究出了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绩。

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2、女娲补天

远古时代,四根擎天大柱倾倒,九州大地裂毁,天不能覆盖大地,大地无法承载万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

在这种情况下,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断海中巨鳌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堆积起来堵塞住了洪水。

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原大地上恢复了平静;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来。

3、女娲造人

创世女神女娲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她是古老相传的大母神。

相传女娲以泥土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并构建人类社会;又替人类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两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也被传为主职姻缘与情爱的皋禖古神。

4、钻燧取火

我国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古老传说。据《韩非子·五蠹》和《白虎通义·号》记载,曾经有一位圣人钻燧取火,教民熟食,有利于人类的健康,于是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

本来,这似乎并无疑问,可是另一些古籍记载,伏羲氏、炎帝、黄帝等也曾利用火来为民造福。现代更有人认为,燧人用火传说是后人附会的。

5、神农尝百草

神农辨药尝百草的故事,是一则著名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他牛头人身。由于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

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

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

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在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神农架山区。

6、阪泉之战

阪泉之战是华夏集团内部两个同源共祖的远缘亲属部落间的一场争雄的战争。在口耳相传的谱系中,他们的先祖都是从与有峤氏互为婚姻集团的少典氏分裂出的女儿氏族,一个发祥于姬水,当即古漆水,发源于今陕西麟游西偏北的杜林,于今武功入渭。

以姬水成者,即姬氏族,另一个发祥于姜水,在今陕西境内的渭水上游一带,今宝鸡尚有清姜河,以姜水成者,即姜氏族。

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这两个古氏族日益繁荣、昌盛,分裂出很多女儿氏族,发展成很多部落,除了留在祖居之地的以外也有不少支系四外发展,开辟新的生存空间。

距今五千年前登上历史舞台的黄帝和炎帝,就是东向发展,到达今河北、河南的姬、姜两古族的后裔。

由于参战的两个部落都有很强的实力,战争的规模颇为壮观,开战后,黄帝率领“熊、罴、狼、豹、貙、虎”六部军队在阪泉之野与炎帝摆开战场,六部军队各持自己的崇拜物为标志的大旗,黄帝作为六部统帅也持一面类似“大纛”之旗,列开了阵势。

首先,炎帝在黄帝没有防范的情况下,先发制人,以火围攻,使得轩辕城外经常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应龙用水熄灭火焰,黄帝帅兵将炎帝赶回阪泉之谷,嘱手下士兵只和炎帝斗智斗勇,不伤其性命。

在阪泉河谷中,竖起七面大旗,摆开了星斗七旗战法。炎帝火战失利后,面对星斗七旗战法,无计可使,一败涂地,躲回营内不敢挑衅。黄帝仰慕炎帝的医药和农耕技术,决心与他携手创建文明国家。

他在炎帝营外摆阵练兵,千变万化的阵法层出不穷,星斗七旗阵,让炎帝的士兵看的眼花缭乱,在长达三年多的操练中,使各部的战斗力逐渐增强,而炎帝利用崖头作屏障,只能观望阵势。

然而,黄帝在这三年多的时间内,一边以星斗七旗战法练兵做掩护,一边派人兵日夜掘进,早将洞穴挖到炎帝营的后方。忽一日,黄帝兵将突然窜出,偷袭了炎帝阵营,活捉了炎帝。

7、涿鹿之战

蚩尤率领的部落联盟由于生产力水平较华夏集团略高一筹,武器制作精良又勇猛善战,于是所向披靡,因而留下“铜头铁额”、“威震天下”的英名。

炎帝部落无法抵挡、节节败退,在蚩尤大军的扫荡下,居地全失,连一个角落也没留下,本着同一联合体应互相救助的原则,炎帝求救于黄帝,引发了涿鹿之战。

涿鹿之战的战场在何处,至今仍未有定论,《逸周书》所谓“中冀”,或为冀州中部,大体约在靠近今冀鲁豫三省接界地带的河北境内。

黄帝与蚩尤的战争延续了不少时日,最后的决战进行于冀州之野,《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述了一个传说,“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

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

反映战斗过程中,双方先由巫师作法,希望借助自然力征服对方,黄帝呼唤有翼的应龙畜水,以便淹没蚩尤军队,蚩尤也请风伯、雨师相助,一时风雨大作,黄帝军队再次陷入困境;

危急中,黄帝只得请下天女旱魃阻止风雨,天气突然晴霁,蚩尤军队惊诧万分,黄帝乘机指挥大军掩杀过去,取得了最后胜利。黄帝的胜利得来不易;

而胜利以后,又遇到很多新的困难,不仅旱神女魃制止了大风雨后神力大减,“不得复上”,应龙参战以后,也“不得复上”,天上“无复作雨者”,使地上连续大旱数年。

近代环境考古告诉我们,距今5000至4000年左右是自然环境又一次大变化时期,不断升高的气温,持续不断的冰川融化与降雨均骤然停止。

距今5000年前后,从辽东半岛到长江三角洲都留下海退的遗迹,以后,距今4700年开始又发生了小的波动。

涿鹿之战中,那些被巫术呼唤来的暴风雨及其后的干旱,正与气候由平稳到发生波动的情况相合,可见这些神话不是全无根据的,它确实浓缩了对过去的回忆。

涿鹿战争之后,使华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对今天的汉族来说,则更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

8、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又称为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源自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作为黄帝的后代,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唐尧、虞舜二帝,分别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事宜。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封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

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禹成功治理洪水,世人便把他敬为神人,尊为“大禹”“神禹”,将他与天地相齐名,所谓天大、地大、禹大。

当时人们甚至把整个中国叫“禹域”,意为大禹治理过的地方,从而把治理江河、战胜洪灾的所有美好愿望,都寄托在大禹身上。“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大禹几乎成为无所不能的天神。

9、共工怒触不周山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著名的上古神话传说。又名共工触山,且与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并称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

共工,又称共工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国先秦古书《列子·汤问》中记载,传说共工素来与颛顼不合,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愤怒地撞上不周山而告终。

另一个版本:共工制定了水利工程计划,颛顼不支持,颛顼与共工之间发生了斗争,共工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他决心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以示决心。

这一传说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

10、开天辟地

很多很多年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的景象只是混沌的一团。

开天大神盘古,这个其大无比的巨人,就孕育在这混沌之中。

他在混沌中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一直经过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眼前只是模糊的一片,闷得怪心慌。

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心里一生气,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混沌用力这么一挥,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

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地。——当初是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给盘古板斧一挥,划分开了。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长得极长了。

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有人说是有九万里长。这巍峨的巨人,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的当中,不让它们有重归于混沌的机会。

他孤独地站在那里,做这种非常吃力的工作,又一个一万八千年。到后来,天和地的构造似乎已经逐渐成形了,他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拢了,他实在也需要休息休息,终于倒下了。

就在这时候,他周身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

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温润的宝玉,就是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7. 夏商周历史典故大全

夏朝抄第一个就是大禹治水 三过家袭门而不入 后面就改了禅让制变成了奴隶制了 末代老大桀的故事就是酒池肉林的故事 商嘛就有妲己的故事大概你也是知道的 周嘛应为有文字记载 就多了 这也是国外认为中国始中华四千年的原因 夏朝不被承认的 周王朝的分封制 周公辅助周王 到西周的烽火戏诸侯 到问鼎中原

8. 关于夏朝的8个小故事

1、桀在位的时候,非常的荒淫。他命令手下将全天下的美女都搜罗了起来,然后将她们都纳入到了自己的后宫之中,他还建造了各种宏大的宫殿,而光是建造这些宫殿,就花费了当时全国接近三分之一的物力和人力,但是桀却是对这些东西非常的热衷。他喜欢建造这些东西来满足他自己的虚荣心。

曾经有大臣跟他说,一个君王如果不能够听从大臣们的建议,那么他就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但是桀丝毫没有将这些话放在心上,他反而说,我是国家的君主,也就是相当于天上的太阳一样。天下的百姓们不能够没有太阳,所以他们也不能够没有我。什么时候太阳掉下来了,我才会灭亡。正是这样的心态,使得夏朝最后是灭亡在了他的手上。

2、夏朝之前,君主这个位置都是采用的禅让制,也就是说谁有能力就由谁来坐这个位置。当时的尧舜都是这样做的,而这种做法也是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的。

是因为禹比较自私,所以才强行将这个君主的位置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吗?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大家都知道当年禹为了天下的人们免除洪水的侵扰,奋斗了好多年才将肆虐天下的洪水给治理好了,可以说,他是一个心中有天下的人。

其实,禹在退位之前,是想要将位置传给当年跟着自己治水的大功臣伯益的,但是不巧的是,伯益竟然是因为不幸去世了,结果当时的禹也死了,而皇位就没人去做了。

3、杜康酿酒:

杜康由一个负责管粮食生产的大臣,一下子降为粮食保管,心里十分难过。但他又想到嫘祖、风后、仓颉等臣,都有所发明创造,立下大功,唯独自己没有什么功劳,还犯了罪。想到这里,他的怒气全消了,并且暗自下决心:非把粮食保管这件事做好不可。有一天,杜康在森林里发现了一片开阔地,周围有几棵大树枯死了,只剩下粗大树干。

树干里边已空了。杜康灵机一动,他想,如果把粮食装在树洞时,也许就不会霉坏了。于是,他把树林里凡是枯死的大树,都一一进行了掏空处理。不几天,就把打下的粮食全部装进树洞里了。谁知,两年以后,装在树洞里的粮食,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慢慢地发酵了,便成了酒。

4、太康失国: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启死,其子太康继位,也沉湎于声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看到夏王朝内部矛盾重重,借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之时,乘机掌握了夏的政权。

太康死后,其弟仲康继位,仲康势弱,当了傀儡。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后羿把相赶走,自己当了国王,这就是史书上称作“太康失国”和“后羿代夏”的故事。

5、启伐有扈氏的甘之战是两强相遇,因而打得十分激烈,但留下的有文字记载的史料不多,主要是启的一篇战斗动员令《尚书·甘誓》,是启在战于甘之前,召集左右高级官吏申明纪律约戒的誓师词。第二段是誓师词全文,首先宣布有扈氏罪状是“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意思是指责敌人上不敬天象,下不敬大臣,引起天怒人怨,所以伐有扈是代天行罚。

其次宣布军事纪律,命令部属各自奉行命令,忠于职守,努力战斗,还申命奉行命令者将在祖庙中受到奖赏,违背命令者,将在社坛前处死。战争进行得很激烈,最终夏后氏获得胜利,启得以建立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6、孔甲是夏朝的第十四代国君。这个人荒淫无度、骄纵轻狂,而且还特别的迷信鬼神之事。平时他也不理朝政,因为他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才当的国君,所以上天早已把一切都给他安排好了,不用他操心,他只要吃喝玩乐就可以了。

有一天,孔甲带着几个大臣到河边游玩,发现有两个“怪物”正趴在河边晒太阳。孔甲吓了一跳,他旁边的一个大臣却说:“国君别怕!您仔细看看,趴在那里的正是您日思夜想的龙呀!”

7、有了方十里之地和五百人之众,少康开始谋划复国。他首先和逃亡有鬲氏的夏臣伯靡建立联系,收抚斟灌氏、斟寻氏被伐灭时逃散的族人,组建、发展武装办量。然后“使女艾谍浇,使季抒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

传说女艾是少康之臣,被派打入浇处为间谍,季抒则是少康之子,诱杀豷等,都反映了处心积虑、以弱胜强的谋略。浇是传说“多力,能陆荡舟”的勇猛之士。寒浞代夏,所拥有的土地、人民远多于后相,所以少康复国的军事斗争,更多使用了诡诈手段,经历很多曲折,不是轻易得胜的。《楚辞·天问》有:“惟浇在户何求于嫂,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其首。

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浇谋易旅何以厚之,覆舟斟寻何道取之”。这首诗透露出少康曾用行刺或袭击的方法除掉了浇,很可能就是女艾夜间行刺,错杀为浇缝裳上了坚甲,自以为万无一失,却还是被少康寻找到机会,利用田猎放犬逐兽,袭杀浇而断其首。进而攻灭豷、寒浞。

寒浞自杀未遂,被绑住拖到伯靡面前。伯靡历数寒浞各项罪状,将他的肉一片一片割下,凌迟至死。少康命人将豷剁成肉酱。少康重建了夏后氏的统治,建都纶邑。在位期间,少康勤政爱民,专心农业水利,史称为少康中兴。

8、通过自己的本事,干掉了本应奉天承运的伯益,独揽了大权。当时毕竟是禅让制的时代,虽然是末期,但是禅让观念还是正统观念,因此有很多部落首领不服启是必然的。这才有了历史上著名的甘之战。

为了宣布自己的统治地位,启学自己的父亲大禹,在今河南禹县举行了一次盟会,不仅通知内部系统的各个部落,还通报给周边的各个附属邦国,来宣誓自己的主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钧台之享。

9. 夏商周关于鼎的成语典故

庄王问鼎,夏传九鼎,项羽扛鼎,鼎足三分
庄王问鼎
公元前世纪,武王伐纣取得胜利,建立了周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把国土分封给自己的亲戚和有功之臣,形成了许多诸侯国.到了春秋时期,周天子已控制不住整个天下.诸侯势力兴起,互相争夺霸权.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相继称霸.
楚国的穆王死后,儿子旅即拉,就是赫赫有名的楚庄王.
楚庄王整顿内政,厉行改革,国家渐渐富强起来.在他即位的第三年,出兵灭了庸国,第六年打败了宋国.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带兵攻打陆浑的戎族,路经东周的都城洛邑,在城郊举行了一场旨在炫耀武力的阅兵式,威胁周室,似乎有取而代之之意.
金鼓声吓坏了有名无实的周天子,他连忙派大夫王孙满到城郊去慰劳楚军.作为东道主的王孙满与远道而来的霸主楚庄王,进行了一次意味深长的对话.楚庄王咄咄逼人地说:“我听说大禹铸有九鼎,三代相传,为传世之宝,听说陈列在洛邑,不知鼎的形状大小与轻重如何?你讲给我听一听.”
王孙满听出了这话里的弦外之音,十分严肃地回答;“夏、商、周三代是靠德来维持的,哪里是靠鼎呢?从前,大禹统治天下的时候.九个州都送来了州产的青铜,铸了九鼎.夏桀无道,鼎为商所有,商纣暴虐,鼎又传到了周.如果有道德,鼎虽小也重,若没有道德,鼎虽大也是很轻的.从成王把鼎定在郏邓算起,已经传了三十代,七百年,现周天子的地位虽然衰弱了,但还不到被人取代的时候.鼎的轻重,你还是不要打听了吧.
王孙满不卑不亢地答复,替庄王清醒了头脑,也打消了他的非份之想.他也自知还没有取代周室的实力,只好偃旗息鼓,告辞而去.这是一段人们较熟悉的历史典故,后人常用“问鼎”,表示觊觎政权,用“定鼎”表示建立政权,就是由此而来.
夏传九鼎
可以和考古发现相印证的是,不少古代文献都把中国开始铸造青铜器的年代定在夏代.相传,由于夏禹治水有功,被拥戴为王,九州(代表中国各地) 各部落领袖纷纷把他们的藏金(青铜)献给夏禹,而各方国的酋长,也把他们各族的图像进奉.夏禹于是利用这些青铜,铸造了九座大鼎,并把各种图像装饰到鼎上,用来象征九州 .
夏禹所铸的九个大鼎,后来便成为夏商周三代相传、作为国家政权象征的「九鼎」,而「定鼎」、「问鼎」、「鼎迁」,都是指国家政权的确立或变革,这表明了青铜器在古代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这九个鼎后来流传至春秋时代的东周王室,并出现楚王「问鼎中原」的故事.这一故事发展到汉代,又有「泗水取鼎」的故事:据说九鼎后来被秦昭王夺走,搬运途中一只鼎掉进了泗水.秦始皇时派人打捞,刚拽出水面,被龙咬断绳索又落入水中——因为秦朝无德,不该保有九鼎.
扛鼎大力士:项羽
“扛鼎”即用手举鼎,与现代举重颇为近似.古人崇尚力量,从战国到汉代都以“扛鼎”作为举重训练的方法,《说文》:“扛,横关对举也,从手工声.”“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史书中曾有“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的记载.“力拔山兮气盖世”、 “长八尺余”的项羽“力能扛鼎”的传说则见于汉代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记载:“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可见,项羽曾是双手托举青铜鼎的大力士.
鼎足三分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10. 夏商周代 成语 典故 (急)

一窍不通 讲的是比干被纣王挖心的故事。

覆水难收 讲姜子牙被其妻所侮,后来发达富贵,其妻想和好,被子牙泼水所激,羞惭自杀。

太公钓鱼 指姜子牙在渭水边垂钓,以待贤主,后来发展成歇后语,后半句是愿者上钩。

求仁得仁 孤竹国的储君伯夷和叔齐的故事,两人互相避位,同道周国养老。后来周武王越权发商,两人不食周粟而死。后来鲁迅据此写了一篇《采薇》。

精卫填海 这是夏朝之前的故事,由神话传说演化而来。

凤凰来仪 指大禹治水成功后,国家安定富强,凤凰也来朝贺呈祥4。

网开一面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殷本纪》。 夏桀荒淫无道,百姓极为不满。商汤想推翻其统治,并借在打猎时把四面围困的捕鸟网拉开一面让鸟儿逃生,使人们知道他的仁慈,后来他终于推翻夏朝。后意思发生变化,指对罪犯从宽处理,给罪犯一条弃旧从新的出路。

百家争鸣 这是周朝末年的一个文化现象,所谓百家,只是夸大,其实只有儒墨名法道,兵、农、小说、阴阳、纵横十个代表派别。

一狐之腋 赵简子是春秋时晋国的上大夫。 他有一个家臣名叫周舍,喜欢直言进谏。周舍死后,简子每次听朝,总是不怎么开心,大夫们请罪。简子说:“不是你们的过错。我听说一千只羊的皮毛还不如一只狐狸腋下的皮值钱。诸位大夫上朝,我只听见一大片唯唯喏喏的回答,再也听不见像周舍那样的谔谔直言,我因此而伤心。”后比喻珍贵的东西。

吐哺握发 周公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洗头时多次把头发握在手中。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