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凤凰台典故

凤凰台典故

发布时间: 2020-12-21 12:07:21

❶ 凤凰台有何典故

在河南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玄奘故里旅游景区内。据说玄奘大师出生的时候,他版家南面的凤凰权台上百鸟聚集。凤首鸣叫三声后,他平安地降生了。 陕西咸阳也有凤凰台,传说源于秦穆公之女弄玉的传说“弄玉吹箫” 萧史善吹箫,作鸾凤之响。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笙,公以妻之,遂教弄玉作凤鸣。局十数年,凤凰来止。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数年,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去。 ——《列仙传拾遗》

❷ 凤凰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讲的是关于什么的典故

讲的是弄玉和萧史的故事
传说故事
“弄玉”是秦穆公的女儿,她长得非常漂亮,而且很喜欢音乐,是一个吹笙高手。因此,她住的“凤楼”中,常会传出美妙的箫声。有一天晚上,她又坐在“凤楼”中,对着满天的星星吹笙。夜里静悄悄,轻柔幽婉的箫声好像一缕轻烟,飘向天边,在星空中回呀荡的。隐约中,弄玉觉得,自己并不是在独奏。因为,星空中似乎也有一「缕」箫声,正与自己合鸣。
后来,弄玉回房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个英俊少年,吹着箫,骑着一只彩凤翩翩飞来。少年对弄玉说:“我叫萧史!住在华山。我很喜欢吹箫因为听到你的吹奏,特地来这里和你交个朋友。”
说完,他就开始吹箫,箫声悠美,听得弄玉芳心暗动,于是也拿出笙合奏。他们吹了一曲又一曲,非常开心。
这是一个多甜美的梦呀!弄玉醒来后,不禁一再回想梦中的情景,对那位俊美少年再也不能忘怀。
后来,秦穆公知道女儿的心事,就派人到华山去寻找这位梦中人。没想到果真找到一位名叫萧史的少年,而且他也真会吹箫。 等弄玉见到萧史,她真是太高兴了,因为萧史就是她梦里的少年啊!
萧史弄玉结婚后,非常恩爱,两人经常一起箫笙合奏,秦国的山林溪边、蓝天、夜空,几乎时时可以听到他们的合奏。
秦国的少年男女被他们这种浪漫的行为感染,开始也爱唱歌跳舞,全国的气氛由严肃变成活泼。这种现象使得朝廷臣子很忧心,怕社会风气因此变坏,所以不断向秦穆公反应。萧史和弄玉为了不为难父王,也为了逃避这些烦人的闲话,于是不告而别,躲到一个别人再也找不到的地方。民间为他们的消失编了一段美丽的神话。将萧史和弄玉说成是仙人下凡,有一天当他们夫妇正在合奏时,忽然天外飞来一只龙和凤,载着他们一路吹萧,飞到华山明星崖。为纪念萧史弄玉﹐后人在此修建了“引凤亭”﹐在山峰上修建了玉女祠。

❸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中颔联所运用的典故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有版本为“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选自《李白诗选》,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太平寰宇记》卷九十江南东道江宁县:"凤凰山,在县北一里,周回连三井冈,迤逦至死马涧。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此山,状如孔雀,文彩五色,音声谐和,众鸟群集。仍置凤凰台里,起台于山,号为凤凰山。"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一:"金陵凤凰台,在城之东南,四顾江山,下窥井邑,古题咏唯谪仙为绝唱"(又见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一)。 2)吴宫: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故称。晋代:东晋亦建都于金陵。衣冠:指豪门贵族。丘:坟墓。 3)三山半落青天外:从凤凰台上望过去,觉得三山距离遥远,不能尽收眼底。三山,山名,在南京市西南长江边,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而得名。陆游《入蜀记》卷一:"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里"。半落:形容三山有一半被云遮住。 4)二水:又做一水。二水说认为“白鹭洲为长江中小洲,在金陵水西门外,因常有白鹭聚歇得名。秦淮河经金陵,西入长江,因自鹭洲中分为二”;一水说认为“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一支"。赵昌平的《唐诗三百首全解》和陶今雁的《唐诗三百首详注(2009年第六版)》均作“二水中分白鹭洲”。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在今南京市水西门外。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 5)浮云能蔽日:比喻奸臣遮拦贤臣。浮云,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6)金陵,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为南京古称,是江苏省省辖市,简称宁,是江苏省省会。 7)白鹭洲,白鹭洲位于南京城东南隅,后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 8)晋代衣冠,吴宫花草和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十朝胜会”。 译文 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凤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一派支流。 只因为浮云能够遮蔽光辉的白日,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 鉴赏: 该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三、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对仗工整,气象万千。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 该诗与崔颢《登黄鹤楼》相较,可谓“工力悉敌”。其中二联,虽是感事写景,意义比之崔诗中二联深刻得多。结句寄寓爱君之忱,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但李白的诗就气魄而言,却远不及崔颢的诗宏伟。[3]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而“如今”凤去台空,就连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二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该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❹ “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我想大家对于黄鹤楼这一名楼应该都很熟悉,对于唐朝诗人崔颢的那篇《黄鹤楼》更为熟悉,而“崔颢提诗,李白搁笔”的这个典故,就是崔颢所写的这首千古流传的名作而引发的。

很庆幸中华民族有这么多古迹瑰宝和才子佳人,两者相辅相成,可以让我们在欣赏美景时也感受人文文化,了解古时人们的情怀与生活。

❺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和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的典故有何异同

1、相同之处:李白与王安石都引用了典故:《新语·慎微篇》:“故邪回臣之蔽贤,犹答浮云之 障日也。”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他们借此典故把奸邪小人比作浮 云障日。
2、不同之处:李白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浮云”之后,以“不见长安”点出自己报国无 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无奈凄凉的。全诗的基调是失落与无奈。
王安石则在“浮云”之后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 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 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❻ 李清照在《凤凰台上忆春箫》所用两个典故的含意

李清照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中使用那两个典故的因由了!丈夫看来真如那两个采药人一样,进入深山,与仙女相会去了!丈夫与那些漂亮的侍妾乘着凤凰双宿双飞,却把自己留在这孤独冷清的房间里!
或许有人认为,不会如此严重吧?毕竟他们是多年的夫妻,彼此相知相亲相爱这么多年,赵明诚不过是一时被几个漂亮的侍妾所迷惑,等过一段时间一切都将恢复正常的。
有如此想法的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李清照而言,为何会有这么强烈的婚姻感情危机感?如此才华出众而自信的女词人为何忽然对丈夫失去信心?为何产生这么巨大的孤独感与寂寞感?为何会有这么大的痛苦?
答案或许就在以下这两条材料当中:
第一条材料,在南宋人翟耆年的金石碑刻文字著作《籀史》中。其中说到赵明诚文物收藏极为丰富,但“无子能保其遗余,每为之叹息也”。意思是:赵明诚的收藏虽然丰厚,但是没有子女继承这些东西,每每为之叹息不已。《籀史》写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这个时候李清照还在世,赵明诚的许多朋友、亲戚也都在世。翟耆年在书中也并非专门要提及这个话题,只是在讲述赵明诚收藏时顺笔提及赵明诚与李清照没有子女,可见在当时,这是一件众所周知的事实。
第二条材料,在南宋人洪适撰写的金石文字著作《隶释》中。其中谈到赵明诚身后之事的时候,说到“赵君无嗣”,即赵明诚没有后代。《隶释》写于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距离李清照去世不过十四五年时间,这个记载也是可信的。
这两本书一个成书于李清照在世时,一个作于她身死之后,都是研讨金石碑刻、篆隶文字的学术著作。翟耆年与洪适都是金石学研究的有学之士,并非搬弄是非的小人,他们对于赵明诚、李清照的情况该是了如指掌。所以他们所说的赵明诚没有子女的事实应该是可信的。
原来,让李清照如此难过痛苦,如此欲说还休的“多少事”就是:她与赵明诚结婚二十多年,居然一直没有生育子女。
古语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身为一个女人、一个妻子如果无法生育,尤其是不能给丈夫生育一个儿子,那她在家庭中的地位,在丈夫心目中的地位、价值,就会一落千丈!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在古代,一个不能生育男孩甚至根本不能生育的妻子,在家中几乎是没有地位的,而且最终也会丧失丈夫的关爱以及对家庭财产的继承权,对于她们来说,这将意味着感情与财富的双重失败!
问题在于,赵明诚是拥有侍妾的,但始终未有生养,这不能生育的责任似乎并不能全由李清照承担。但在古代,只要没有子女,舆论一般都会将罪责指向为人妻者。
试想,此时此刻的李清照怎能不痛苦,怎能不难过,怎能不悲观甚或绝望?

❼ "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不畏有什么典故

我觉得可能是借用了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最后两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版安不见权使人愁”,而且是反其道而用之。

李白的凤凰台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他因政敌排挤而离开了长安,四处游历。来到金陵登上凤凰台时,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诗中透出了一种郁郁不得志的伤感。

而王安石的这首《登飞来峰》作于宋皇佑年间,此时的王安石三十出头,初入宦海,正是踌躇满志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所以整首诗洋溢着一种自信豪迈的情绪,和李白的凤凰台正好是鲜明的对比。

附上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全诗: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❽ 登金陵凤凰台写作者引用的历史典故的诗句有哪些作者眼前看到的诗句有哪些

这首诗是李白摹仿崔颢《黄鹤楼》所作。
典故:1、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楼空回江自流。(相传南答宋时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在当时, 凤凰是一种祥瑞,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后来王朝衰落,凤去台空。)
2、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眼前看到的景色: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引用:《唐诗鉴赏辞典》、《唐诗》

❾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中的5个典故是什么

我在中文系时学过这首词,下面是我的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凤内凰台上忆吹箫》是新婚不容久赵明诚就任莱州知府、两人即将分别时的作品。赵李二人婚姻美满,情深意笃,妻子深知无法挽留丈夫,离恨别苦难以尽述。作品主要表达与丈夫离别时痛苦的心情。婉约词委婉细腻、哀婉深沉,本是新婚暂别,却写成了生离死别,无怪明末清初韵学家沈谦如此评价李清照: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表达惜别、感伤之意。
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
秦楼:指秦穆公之女弄玉和丈夫萧史所居之楼台,此代指赵、李二人所居之所。(成语萧史弄玉即次来历)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近来“瘦”了,不是“日日花前常病酒”(南唐冯廷巳《鹊踏枝》),也不是“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
“被翻红浪”,化用柳永(柳三变)《凤栖梧》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句意。
我喜欢李清照词的艺术水平,但我更喜欢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