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典故 » 食的典故

食的典故

发布时间: 2020-12-21 07:57:35

㈠ 中国美食典故

水晶饼
水晶饼是陕西抄渭南的名点袭,特色是金面银帮,起皮掉酥,凉舌渗齿,甜润适口。传说宋相寇准为官清廉,办事公正,深得民心。寇准有一年从京都汴梁回到老家渭南乡下探亲,正逢五十大寿,乡党们送来寿桃、寿面、寿匾表示祝贺,寇准摆寿宴相待。酒过三巡,忽然手下人捧来个精致的桐木盒子,寇准打开一看,里面装着50个晶莹透亮如同水晶石一般的点心。在点心上面,还放着一张红纸,整整齐齐地写着一首诗:“公有水晶目,又有水晶心,能辨忠与奸,清白不染尘。”落款是渭北老叟。后来,寇准的家厨也仿照做出了这种点心,寇准据其特点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水晶饼”。

冰糖
相传清代康熙年间,有一个名叫扶桑的姑娘,是四川内江的一个大糖坊主张亚先家的丫环。有一次,她趁张亚先不在舀了一碗糖浆正准备喝的时候,张亚先来了,扶桑连忙把糖浆倒进猪油罐,将它藏进柴堆里,又在上边放些谷糠掩盖住。

过了几天,当扶桑捧出猪油罐时,罐里却长满了许多水晶般的东西,敲碎入口,坚脆而纯甜,其味道胜过白糖。扶桑把这一奇怪现象讲了出去,许多人如法炮制,因制出的糖形似冰,味如蜜,人们就把它称作冰糖。

㈡ 历史上有哪些关于吃的历史典故

食指大动:
春秋时期,郑国有两位公子,一个叫公子宋,一个叫子家。一天早晨,他们一起上朝时,公子宋的食指忽然动了一下,他便跟子家说:“看来今天又要有好吃的了,不知道今天可以尝到什么美味?”
就在子家半信半疑时,听见内侍向厨房说:“昨天楚国派人送来一只大鳖,郑灵公下令煮来让文武百官一同品尝。”
两人听到这番话,不禁笑了起来。郑灵公问他们什么事情如此开心,子家赶紧向郑灵公说明公子宋食指挑动果然灵验之事。
郑灵公听完后,也笑了笑说:“公子宋的食指灵不灵,还得通过我这一关呢!”
后来鳖羹分配到公子宋时刚好分完,郑灵公就大笑说:“这回你的食指不灵了吧!”
没想到公子宋竟然走到郑灵公的座位前,把食指伸到鼎里,沾汤来尝一下,并说:“谁说我的食指不灵,我不是尝到美食了吗?”(这就是“染指”的来历)
郑灵公看到公子宋在文武百官面前竟敢如此胆大妄为,藐视国君的权威,非常生气。此时,郑灵公已心生杀意。后来借着一些理由,郑灵公想要派人把他给杀了,没想到公子宋先发制人,杀了郑灵公。公子宋一定没有料到,他灵验的食指虽然让他品尝到了美食,却也让自己最后背负了弑君的恶名。
为什么公子宋只是用手指“沾染”了一下鼎中的鳖汤,郑灵公就差点把他杀掉呢?这是因为鼎在先秦是权力的象征,任何人不经君王的允许随意沾取鼎中之物,就是对君王权力的觊觎,是对统治地位的挑战。因此,人们用“染指”来比喻牟取非分的利益。这场变故后,郑国大乱,公子宋最终也被杀,暴尸于朝。

㈢ 关于原汤化原食的典故

典故:“其里不知其外事原汤化原食”这是一则民间故事,倒不是什么稀罕物件,只是对于我来说,它是惟一的。它是我儿时惟一的睡前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说有一户人家,姓齐,住着齐老员外和他的妻子,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名唤齐里。后来,齐里的母亲因病去世了,齐老员外就又娶了一房,并且这个女人为齐老员外生了一个儿子,起名齐外。女人很有钱,齐老头又是个稀面稀面的面瓜,于是这齐外就很得宠,也于是,长子齐里就开始受后娘的气了。吃不好穿不好,还得干活,过着暗无太阳的日子。可就这样,继母还不满足,她想了,这齐老头和她哪天眼一瞪,腿一蹬,阿就凉快了,等他也凉快了,那齐里一定报复她,给齐外气受?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她要除掉齐里。

她开始装病, 哭啊嚎啊,嚷着这也疼那也疼,是浑身上下脑袋疼。齐老头很为难,找来名医也治不好。于是就问她,爱妻,你到底害的是什么病,咋总也不好?这女人就说了,据巫医神汉说,这病,得用长子的心肝做药引子,才能医好,缺一样都不行地,你得给我弄去,你就算是爬上了珠穆朗玛峰,你也得给我弄来这药引子。齐老头被逼无奈,于是磨了一上午的刀,下午就叫来齐里,爷俩一同来到郊外。他对齐里说,儿啊,你娘要吃你的心肝来医病,爹也是没法子,你走吧,远走高飞吧,这个家,你是呆不下去了。齐里泪流满面,跪下跟爹拜别,之后,就远走他乡了。这边齐老头来到农贸市场,买了一串猪的心肝回到了家,扔在了老婆面前,说,吃吧,药引子我给你弄来了。那婆娘哪里吃得下,一阵恶心,扭过头去。齐老头就说,你不吃,我吃,捡起后来到厨房,一通烹煮,做了两个下酒菜,像模像样地吃了起来。

从此,齐家风平浪静,那女人再也没有眼中钉肉中刺了,过起了平淡日子。这边按下不表,且表一表被逐出家门的齐里。

齐里离开家乡,边走边唱,走四方,路迢迢水长长,迷迷茫茫一村又一庄……当然了,他没有韩磊嗓音那么洪亮。

齐里走得是又累又饿,来到一个村庄,见很多人围着一张告示,上前一看,写着:我户本姓王,妖魔来猖狂,迷住我女儿,住我屋和房,谁能除此怪,定赏金百两,并且招为婿。齐里一见,眼睛一亮,心说,正愁没有招,天上掉下个黏豆包,于是抖胆撕了告示,随人来到了王家。

天底下可没有免费的午餐,齐里在王家吃了个酒足饭饱,就被带到了一个破房子里,王家人告诉他,妖魔午夜就到,这时候有电话可千万别接。直到天色暗下来,到了半夜,只听得屋外狂风大作,之后,一个红眼大下巴的妖怪就出现了, 齐里把自己的身世跟妖怪说了一遍,妖怪感动了于是打算帮助齐里就告诉他屋子四个墙角各有一坛金子一坛银子,总计八坛,你都拿去吧。说完,妖怪就消失了。齐里是没费吹灰之力,替王家解了围,救了难。王家也兑现了诺言,将千金小姐许配给了齐里。 那王家千金生得是“芙蓉如面柳如眉”,可喜煞了绝处逢生的齐里。

齐里在王家住了几年之后,动了思乡之情,于是用十辆马车,拉了金银,带着娇妻,不计前嫌,荣归故里。

齐老头见儿子出息,当然非常高兴,可那女人见齐里死而复生,又如此风光,心生妒意。就想,这没了心肝的人,可能都这般命运。于是又装起病来,说只有吃了次子的心肝,才能医好自己的怪病,逼着齐老头再去弄这样的药引子。这次齐老头可动了真格的,可能平时齐外娇生惯养,也太过霸道了,老爷子磨了刀,将齐外引到郊外,二话没说,是一刀下去,直取了心肝,带将回去,扔在了老婆子面前,说,吃吧,药引子我给你弄来了。那婆娘哪里吃得下,一阵恶心,扭过头去。齐老头就说,你不吃,我吃,捡起后来到厨房,一通烹煮,做了两个下酒菜,像模像样地吃了起来。到底是故事,现实的人哪有这样的胃口啊。

从此之后,齐里的继母是想啊,盼啊,只等哪一天他的齐外也能带着金银美女回到家来。有一天,她实在奈不下去了,就去问齐里,“可有弟弟齐外的消息”,齐里意味深长地回答了一句话:“齐里不知齐外事啊。”

㈣ 与饮食有关的成语典故

卑宫菲食
bēi gōng fēi shí
【解释】谓宫室简陋,饮食菲薄。旧时用以称美朝廷自奉节俭的功德。
【分类】善行,节约节俭;初中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泰伯》:“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示例】我即~,尝胆卧薪,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沉舟,尚恐无救于事。”(明·史可法《请出师讨贼疏》)
【结构】联合式
病从口入
bìng cóng kǒu rù
【解释】谓疾病起于饮食不慎。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
【分类】文化&教育,医疗;小学
【近义】病由口入
【出处】晋·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示例】我们要讲究饮食卫生,防止~。
【结构】主谓式
【英译】...不服水土
bù fú shuǐ tǔ
【解释】不能适应某地的气侯、饮食等。
【分类】工作/贬,不适应;初中
【近义】水土不服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南朝·沈约《宋书·索虏传》:“道理来远,或不服水土,药自可疗。”
【示例】吾兵久劳于外,不服水土,必生疾病。宜召军还,再作后图。(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二○回)
炊金馔玉
chuī jīn zhuàn yù
【解释】炊:浇火做饭;馔:饮食,吃。比喻饮食珍贵,生活极其奢华。
【分类】外貌&动作,吃;初中
【近义】山珍海味
【出处】唐·骆宾王《帝京篇》:“平台戚里带崇墉,炊金馔玉待鸣钟。”
【示例】此邦百万多豪家,~纷如麻。(清·施润章《悲老牛》诗)
【结构】联合式
粗茶淡饭
cū chá dàn fàn
【解释】粗:粗糙、简单;淡饭:指饭菜简单。简单的饮食。形容生活简约。
【分类】善行,节约节俭;小学
【近义】家常便饭、粗衣粝食
【反义】山珍海味
【出处】宋·黄庭坚《四休导士诗序》:“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示例】连顿~也吃不饱。(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
【结构】联合式
【英译】...地主之谊
dì zhǔ zhī yì
【解释】地主:当地的主人;谊:义务。谓当地的主人对来客接待的礼节和饮食馈赠等情谊。
【分类】反义相关,宾主;小学
【近义】东道之宜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二年》:“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侯伯致礼,地主归饩,以相辞也。”杜预注:“侯伯致礼以礼宾也。地主,所会主人也。饩,生物。”孔颖达疏:“致礼礼宾,当谓有以礼之,或设饮食与之宴也。”

㈤ 一些美食的来历和典故

炸年糕的来历
年糕有两千多年历史,驰誉南洋欧美不衰,这里面还有一个典故。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命伍子胥筑"阖闾大城",建成后,大宴众将群臣庆功。惟有伍子胥闷闷不乐,他料吴王骄奢不防备越王勾践和范蠡,国家迟早将亡。回营后他密嘱身边随从说:"我死后,如国家遭难,民饥无食,可往相门(苏州六个主要城门之一)城下掘地三尺得食。"果如所料,伍子胥后来遭诬陷身亡,吴国被越军横扫而灭。这时都城断粮,饿殍遍野。随从们带领百姓前往相门拆城掘地,这才发现原来相门的城砖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做成的。从此,人们为了纪念并铭记伍子胥的功绩与忠烈,就在春节这一天家家吃年糕。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会遗址中发现了稻种,这说明早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稻谷。汉朝人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古人对米糕的制作也有一个从米粒糕到粉糕的发展过程。公元六世纪的食谱《食次》就载有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即将糯米蒸熟以后,趁热舂成米咨,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滚上糖即可食用。 将米磨粉制糕的方法也很早。这一点可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得到证明。其制作方法是,将糯米粉用绢罗筛过后,加水、蜜和成硬一点的面团,将枣和栗子等贴在粉团上,用箬叶裹起蒸熟即成。这种糯米糕点颇具中原特色。 年糕多用糯米磨粉制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产,在北方有糯米那样粘性的谷物,古来首推黏黍(俗称小黄米)。这种黍脱壳磨粉,加水蒸熟后,又黄、又粘、而且还甜,是黄河流域人民庆丰收的美食。明崇祯年间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记载当时的北京人每于“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不难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谐音而来。 年糕的种类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台湾的红龟糕等。年糕有南北风味之别。 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均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汤煮诸法,味道甜咸皆有。 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 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正如清末的一首诗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谂。”

㈥ 关于食物的成语典故

芳香四溢 香飘十里 油而不腻 香脆可口 咸甜适中 甘脆爽口 五味俱全 酸甜可口 鲜美多汁 清爽可口 质嫩爽口 麻辣鲜香 香甜软糯 珍馐美味 饕餮大餐 美味,可口,好吃,香甜,爽口,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玉盘珍馐, 秀色可餐,色味俱佳,垂涎欲滴 , 八珍玉食,其味无穷. 三牲五鼎 词义: 旧时形容祭品丰盛.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 词音: sān shēng wǔ dǐng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shí bù yàn jīng,kuài bù yàn xì 成语典故: 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成语出处: 《论语·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例句: “割不正不食”这是他老先生的古板规矩,但“食不厌精,由中国女人的脚……》) 哀梨蒸食 āi lí zhēng shí 成语典故: 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 八珍玉食 bā zhēn yù shí 成语典故: 泛指精美的肴馔. 伴食宰相 bàn shí zǎi xiàng 成语典故: 伴食:陪着人家一道吃饭.用来讽刺无所作为,不称职的官员. 成语出处: 《旧唐书·卢怀慎传》:“开元三年,迁黄门监.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饱食暖衣 bǎo shí nuǎn yī 成语典故: 饱食:吃得饱;暖衣:穿得暖.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成语出处: 《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酒足饭饱 jiǔ zú fàn bǎo 成语典故: 酒已尽量,饭也吃饱.形容吃饱喝足. 成语出处: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俺这里安排一席好酒……,我着他酒醉抉饭饱,走不动.” 饱食终日 bǎo shí zhōng rì 成语典故: 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成语出处: 《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例句: 人如果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那是最没有出息的. 津津有味 朝齑暮盐 囫囵吞枣 大快朵颐 香飘四溢 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 侈衣美食

㈦ 求饮食典故

公元前203年,岭南大地上出现了第一个封建地方政权———“南越王国”,促进了岭南与中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在饮食文化上,中原先进的烹调技艺和炊具与越地丰富的食物资源及饮食方式加快了融合,“飞、潜、动、植”均成佳肴,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这种兼容并蓄的饮食风格,一直影响了岭南地区两千多年,奠定了今天“食在广州”的历史地位。

为发掘南越国时期的饮食文化,追溯广州两千年来的饮食之源,广州酒家从菜品、餐具、服饰、礼仪、典故、音乐、环境布局等方面精心研制古越文化盛宴———“南越王宴”。

南越国的食物资源非常丰富,杂食之风由来已久。《周礼》载:“交趾有不粒食者”“煮蟹当粮那识米”。广州酒家以最能体现南越时期饮食特点的原料入菜,蛇、雀、海产类等食物的运用恰到好处,甚至连小食也力求显示岭南特色。在保证南越特色的基础上,宴席也不忘突出当时民族融合的特点,“越王思汉”便是一道北方菜肴,它将当时北民南迁开发越地,南越王致力经略岭南的历史写进菜式中。宴席借鉴了当时的烹调法,如烧烤、“炮”。“南越王宴”在器皿上参考了广州汉墓出土青铜器、铁器、陶器、漆器等,使客人更如身历其境。

“南越王宴”在菜单设计上注意力求结合典故,将食料与史料相融合。进餐过程中,每道菜式配合相关的南越国典故及饮食掌故,让客人留下回忆,带走文化。

“南越王宴”有经过精心设计的南越国风格的餐厅,有仿秦汉时期青铜器皿、编钟、漆木屏风、竹简等仿古制品及喷画等装饰品;“宫女”们穿着秦汉“深衣”古装,扎发髻,操作礼仪依古而行;门口有戎装的“士兵”把护,尊贵十足;席间配合编钟音韵,一派钟鸣鼎食的大家气派。

南越王宴席单

越人小食:切鸡、灼虾、田螺、萝卜、蚕虫、龙虱、烧肉、禾虫

雄关新道:厨蒸越法烧小豕(烧酿全猪)始皇寻珍:南岭土风鲟鱼脍(鱼生、薄脆、榄仁、荞头丝、西芹丝等)

灵渠船曲:灵水浸煮海河鲜(白汤煮蟹、虾、鲍鱼、花螺、青口等)

蕃都称王:百越陶瓮蚺蛇馔(屈蛇、火腩、姜、葱、蒜子、冬菇)

三郡升平:铜鼎豆酱爆八珍(豆酱、溴带、冬菇、冬笋、鸡亦球、果子狸、黄猄、鳄鱼)

陆贾南末:木炭黄泥炮乌雀(黄泥(面粉)裹局、鹧鸪)

越王思汉:思乡客家酿豆腐(煎酿豆腐)

赵佗百岁:炙蚝拌炒龟鳖群(蜜汁烧蚝拌彩椒炒鳖裙、龟片)

南北归一:海陆贡品调御膳(海参、猴头菇、栗子、花胶炖汤)

南国田园风光:(火合菱角、马蹄、莲藕、郊笋、茨菇)

岭南时鲜贡果:(龙眼、红枣、三木念、仁木面、荔枝干、乌榄、糖桔、核桃)

南越风情甜品:(姜撞奶) (梁灿然)

·谭元春与红烧木琴鱼(图)

“红烧瓦块鱼”,湖北天门人称为“红烧木琴鱼”。相传,此佳肴的创制与明朝文学家谭元春有关。

年夜饭各种吃食的由来

除夕的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有时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 ,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是人们极为重视的家庭宴会。俗话说得好,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

按照我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年夜饭的吃食很有讲究 ,通常有馄饨、饺子、长面、元宵等等。

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劈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 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饺子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也称作扁食或煮饽饽。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在唐代吃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我国的边远地区了。

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 ,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寿长百年。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饼,开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压成的,而是将和好的面,用手往锅里撕片片,和现在北方吃的“乌鸦头”、“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后开始用案板擀面,才逐渐有了长面、短面、干面、素面、荤面、挂面……

不少地方在吃年饭的时候还搭配些副食品,要想讨个吉利的口采。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如意),吃杏仁(幸福来),吃豆腐(全家福),吃三鲜菜(三阳开泰),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年糕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当然,现在的年夜饭品种就更加丰富了,什么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大约一年中能见到的最好的菜肴都摆上了餐桌。

㈧ 食物的成语典故

庖丁解牛【故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讲一个故事: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回,他的宰牛技术十答分娴熟,刀子在牛骨缝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障碍,而且很有节奏.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解牛已经19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
脍炙人口
“脍炙人口”这则成语的脍是细切的肉;炙是烤肉.脍炙人口,原指人人爱吃的美食,常用来比喻人人赞美的事物和传诵的诗文.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尽心下》,曾哲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㈨ 典故,【嗟来之食】讲述的故事

题名:
嗟来之食
所属朝代:
春秋战国时代
拼音:
jiē

zhī
shí
出处
这个成语来源于《礼记·檀版弓》:齐大饥。黔敖权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屡,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解释:
"嗟来之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一大批穷人由于缺粮少食,而被活活地饿死。
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
一天,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

㈩ 古代有关吃的词语及典故

食指大动
〖解释〗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也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回样子。
〖出处〗答《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
春秋时郑国的公子宋每食指动时,必尝异味,当他晋见国君郑灵公时,食指大动,恰巧郑灵公在吃大甲鱼,公子宋以为会请他吃,郑灵公故意不给,用以表示所谓食指大动并不灵验。公子宋大怒,伸手到锅子里沾起肉汁尝了一下,扬长而去。郑灵公也大怒,准备杀他,结果反断送残生,被公子宋所杀。

食前方丈
〖解释〗方丈:一丈见方。吃饭时面前一丈见方的地方摆满了食物。形容吃的阔气。
〖出处〗《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
战国时期,孟子要求自己的学生积极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要学生不要气馁,不要被对方显赫威势所吓倒。面对这些王公大臣高堂大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马上想到自己一旦得志,绝不像他们这样做,自己就不会心怯。

食不二味
〖解释〗吃饭不用两道菜肴。谓饮食节俭。
〖出处〗《左传·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