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的寓言
❶ 狐假虎威的寓意
【成
语】狐
假
虎
威
【读
音】hú
jiǎ
hǔ
wēi
【英
文】Assume
someone
else's
authority
as
one's
own
【用
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
【注
释】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相关信息
【示
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他把中人就自看做一半债主,~,需索不休。”
“果然府中来借,怎好不借?只怕被别人~的诓的去,这个却保不得他。”
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近义词】仗势欺人、狗仗人势
、狐虎之威
【反义词】独步天下、独擅胜场
【造
句】
1
小狗看到主人在身边,马上狐假虎威地对大狗叫起来。
2
自己有真才实学才是硬道理,光靠跟在领导身边狐假虎威是没有前途的。
【典
故】荆宣王问群臣(狐假虎威)
编辑本段故事概况
提示
《成语——狐假虎威》王建峰
绘制
这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吓唬别人,但是,狡诈的手法决不能使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把戏一旦被戳(chuō)穿,它非但会受到群兽的围攻,还将被受骗的老虎吞吃。引申说明仗势欺人的坏蛋,虽然能够嚣张一时,但最终决不会有好的下场。
寓意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现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
借着别人的势力,或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就是狐假虎威。
❷ 狐假虎威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狐假虎威“出自战国时代的《战国策·楚策一》中的寓言故事。
原文:
《狐假虎威》.《战国策·楚策一》西汉刘向等人考订整理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释义: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注释:
1、假:假借,凭借。
2、求 :寻求,寻找。
3、子:你。无:不。
4、长(zhang):同“掌”,掌管。
5、然:对的,正确的。遂:前进,前往。
6、遂:于是。
7、走:逃跑。
8、畏:害怕。
(2)狐假虎威的寓言扩展阅读:
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是2200多年前西汉刘向编的《战国策》中的故事。说的是当时的楚国很强大,但是楚宣王担心北方各诸侯国害怕大将昭奚恤,而不怕他。有个大臣给宣王讲了个故事,然后告诉他北方的诸侯国怕昭将军是因为大王把军队都交给他掌管,所以,诸侯国真正怕的是大王啊。
大臣讲的就是狐假虎威这个寓言,其目的是让荆宣王知道: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荆宣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从而达到拍马屁、取悦荆宣王的目的。
后来人多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带贬义。寓意转变为: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里的百兽,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能做像狐狸一样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本事的人。
❸ 寓言狐假虎威
【注 释】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含贬义。狐:狐狸。假:借助。虎威:老虎的威势。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猾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帝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权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❹ 寓言故事(狐假虎威)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它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一方面告诉我们狡猾、奸诈的人,总是喜欢吹牛皮、说谎话,靠欺内骗过日子容.这种人虽借外力"逞雄"一时,而本质却是非常虚弱的。反过来也启示人们说凡事应开动脑筋,不能盲目相信,不能被表象所蒙蔽。
❺ 寓言故事:狐假虎威还有什么寓言故事
还有掩耳盗铃、亡羊补牢、买椟还珠、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等。
1、掩耳盗铃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
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
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寓意: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苦果。
2、亡羊补牢
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
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寓意: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不及时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时改正,而且还不断地错上加错,时间长了,最后可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
3、买椟还珠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先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
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点缀上玉珠和玉片,装饰上名贵的红色宝石,再填上翠鸟的羽毛,看上去,珠光宝气,精美无比,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
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
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寓意: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4、守株待兔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寓意:用此故事批判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思想方法。
5、拔苗助长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寓意: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结果会适得其反。
❻ 狐假虎威这个故事的寓意
凡是借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借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版”来形容。一切狡猾,权奸诈的人,总是喜欢吹牛皮,说谎话,靠欺骗过日子。这种人虽借外力能逞雄一时,而其本质却是最虚弱不过,不堪一击的。
这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吓唬别人。但是,狡诈的手法绝不能使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把戏一旦被戳穿,它非但会受到群兽的围攻,还将被受骗的老虎吞吃。
(6)狐假虎威的寓言扩展阅读
成语故事
有一只老虎在山下找食吃。他抓住了一只狐狸张口就要吃,狐狸大叫到:“老虎你别急,听我说。我是上帝派来做百兽之王的!你要是吃了我,那就是违背了上帝的命令!”老虎听了将信将疑,狐狸又说:“你如不信,那我可在你的前面走,看看动物们怕不怕我。”
老虎想:“试一试也好,就让狐狸走在前面。”两只梅花鹿远远看到他们,立刻逃跑了。几只兔子和黄羊看到他们,一下子逃的无影无踪。连凶猛的野猪和狗熊也躲了起来,不敢惹他们。老虎不知道那些动物怕的是他,还以为是怕狐狸呢!
❼ 狐假虎威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凡事应开动脑筋,不能盲目信从,否则,就会闹出笑话.
一方面告诉我们狡猾、奸诈的人,总是喜欢吹牛皮、说谎话,靠欺骗过日子.这种人虽借外力"逞雄"一时,而本质却是非常虚弱的。
反过来也启示人们说凡事应开动脑筋,不能盲目相信,不能被表象所蒙蔽
❽ 狐假虎威的寓言故事
这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后来内都用来比容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吓唬别人。但是,狡诈的手法决不能使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把戏一旦被戳(chuō)穿,它非但会受到群兽的围攻,还将被受骗的老虎吞吃。引申说明仗势欺人的坏蛋,虽然能够嚣张一时,但最终决不会有好的下场。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现人们用它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借着别人的势力,或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就是狐假虎威。
❾ 狐假虎威是一则什么寓言童话故事
狐假虎威是一则内容主要讲了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回谋逃答出了虎口。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人虽借外力能称雄一时,而其本质却是最虚弱不过,不堪一击的。凡是借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借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一切狡猾,奸诈的人,总是喜欢吹牛皮,说谎话,靠欺骗过日子。
(9)狐假虎威的寓言扩展阅读:
狐假虎威的解释:
狐假虎威:
【解释】: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译文:虎求百兽而吃的,得到狐狸。老虎认为这样……,所以就跟他走。兽见之都跑,老虎不知道野兽害怕自己才逃跑的,以为是怕狐狸呢。
【示例】:果然府中来借,怎好不借?只怕被别人狐假虎威的诓的去,这个却保不得他。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❿ 《狐假虎威》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
《狐假虎威》讲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版力欺压人。狡猾权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吓唬别人。《狐假虎威》内容详情如下: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森林里的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老虎信以为真。
(10)狐假虎威的寓言扩展阅读
狐假虎威寓意:
凡是借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借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一切狡猾,奸诈的人,总是喜欢吹牛皮,说谎话,靠欺骗过日子。仗势欺人的坏蛋,虽然能够嚣张一时,但最终绝不会有好的下场。
现人们用狐假虎威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又嘲讽了被人利用而不自知的昏庸之人。